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高老头读后感200(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高老头读后感200(大全)》。
第一篇:高老头读后感
《高老头》是由法国小说家所作,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初次获得这本书是在初三,一直没有翻阅过,后来步入高中,赵老师也在一节课中提到过这本书,就想在寒假翻阅翻阅。
下面我想讲讲阅读完第一章后的感想。
在巴黎拉丁区有一座伏盖公寓,附近的环境有些恶劣,经过的人总会对此感到一些反感,公寓内自然也并非很好,还有腐臭的味道。(通过环境描写,也暗示了悲剧的发生)书中首先介绍了其中的几位房客,他们个个都经历不幸的遭遇,非常穷苦,然而高老头并不一样,他订了这里最贵最好的房间,非常有钱,人们都叫他高里奥先生,公寓的主人伏盖太太还向他摆弄风姿,想改嫁成为阔太太。后来有位女子常来找高老头,原来是他的女儿,来向他要钱,久而久之,高老头交付的膳宿费开始减少,最后只能过上最差的生活,还卖掉了心爱的金器银器,仍然在给女儿钱。因为没了钱,原先的尊称也变成了高老头。
再看了内容梗概,高老头被他的女儿榨干了最后一滴血。毋庸置疑,高老头非常爱他的女儿,但也正是他这种溺爱的行为,无脑的给予女儿的钱,不去培养她们没有自立更生的能力,使她们成为了金钱的奴隶,榨干了他们至亲的父亲,这种父女间的亲情就变成了金钱关系,真是可悲,这种黑暗的社会现象也应该唾弃。还有我认为高老头会住进这所公寓可能就是被女儿逼出来的,而他还在无脑的送钱,这种行为的结果无疑是死亡。再来在高老头有钱的时候,人们尊称他为高里奥先生,对他很尊敬,之后他的钱渐渐被女儿榨干的时候,人们的态度开始改变,待高老头住到最差的房间,他们也就没了尊称,直接唤他高老头,人们之间没有任何的情感,完全就是金钱关系,全都是金钱的奴隶,这是多么黑暗的社会啊!我简直无法想象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没有情感的滋润,只有金钱,生活没有一点色彩,如果是我,我永远不愿在这样的社会下生活。
虽然书还没看完,我也总结了一下:金钱只是身外之物,真正有价值的是人世间的情感,这样即使贫穷,生活也不会太艰辛。
第二篇:高老头读后感
高老头做错了什么?使父爱变成了一场悲剧。是一种怎样不恰当的爱,导致高老头一无所有,身心交瘁而死?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笔下:一位父亲卧在一间潮湿的破房的床上痛苦呻吟,而他的两个女儿却在华丽的舞会上,穿着用钻石镶成的金线锦缎衣享乐,如此场景,何不让人唏嘘。
《高老头》的主人公“高里奥”,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位面粉商人,中年不幸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阿娜斯塔西和斐纳身上。他对两个女儿无节制的爱,使得他的女儿逐渐被金钱腐蚀,生活放荡,挥金如土,变得自私自利,养成了金钱至上的原则观念。若从小说所塑造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的背景来看,这既是在讽刺资本主义制度金钱至上,又是在讽刺巴黎人们的泯灭人性,但若是从父亲角度分析,他对两个女儿的爱是世上最纯粹的,而落得如此下场的背后是高老头无底线的溺爱和教育的缺失。
按照中国话来说,父爱如山,但是高老头这份爱已经变质,没有原则,丧失人性!作为一位老父亲,他深爱着他的女儿,这份爱超过了金钱,他用金钱堆砌着女儿对自己的尊重、关心,没有原则毫无底线,他可以在有钱的时候获得女儿的爱,那么女儿当然亦可以在他没钱时抛弃他。错误的爱,导致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悲剧。
再者,用错误的爱教育女儿,换来教育的缺失。当高老头还沉浸在自己对女儿狂热的爱之中时,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教育的缺失,而作为一种精神的享受:“我爱我的女儿还胜过上帝爱人类”“我啊,为了不让她们落泪,我连圣父、圣子、圣灵都可以出卖!”如此病态的情感输出所换来的结果自然不是什么好下场。
高老头的故事对于我们当今社会是重要的前车之鉴:过分的爱是溺爱,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宠爱,而溺爱却会抹杀他们的生命!当然,在当下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父母一定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正确的情感输出,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成就孩子。若以金钱为诱惑,以此为道具贪婪地教育孩子,最终换来的只会是那可怜的父爱、母爱在灿烂夺目的金钱面前不足为提的结果。
我们都应当记住,错误的教育决定错误的人生,亲情不应当与金钱相挂钩,否则社会将会变得冷酷无情。
第三篇:《高老头》读后感200字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提倡“学会感恩”的原因。学会感恩父母,学会感恩我们的同学,学会感恩我们身边的人,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以一颗善良而纯简的心去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这样,在喧嚣的世界中,我们必将收获一种别样的宁静。
人们常说:“金钱是万恶之源。”这句话在19世纪的法国同样适用。作家巴尔扎克正是以其敏锐的笔触触摸到了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这一病态现象,以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写成了《高老头》,深刻地揭露了贵族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趋向。
第四篇:高老头读后感
今天,我合上了这本书,心里有种叫难受的感觉在翻腾着……
这本书讲了一个高老头,和他两个不孝的女儿的故事。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他把女儿当做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
女儿结婚时,他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嫁妆,自己却只留了一万法郎的养老金;在自己病危之时,想见女儿们最后一眼时,换来的只是她们的白眼……以前,她们总是依偎在他的身边,一口一个“爸爸”的叫着,叫的是那样甜……可是,女儿们爱的不是他这位血浓于水的亲爸爸,而是那些沾满了铜臭味的钱啊!
中国人首先要讲“孝”字,如果你这点都做不到,你根本就不是人!如今这种事例很多,数不胜数。有位湖南的付达信老人在4年前为养老故意抢劫被捕,一年半后释放出狱,住进了一家养老院。73岁的付达信坐在只铺了一张席子的硬床板上,弯曲起一条腿。眼睛微闭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监狱里的生活。“有馒头和稀饭,不用劳动,生病了有人看。”如果还能让他一天抽上几支烟,这就是他对“好生活”的全部想象。在监狱里,一日三餐按时吃饭,不仅馒头管够,午饭的时候还会有西红柿炒鸡蛋、海带炖排骨、玉米炖排骨。开水是统一供应,不限量。年三十儿晚上过了12点,监狱还会给犯人送来甜酒冲鸡蛋;在监狱里,病的重了,还有警察扶着他到外面医院去看病。就在监狱,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减刑了,一般人是很高兴的,可是他却一点也不高兴。出狱后,有人也问过他,他声称养老院还不如监狱!
而我还依稀记得以前还看过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独自挑起一个家,养着自己的继母,记者问她为什么会养继母?因为在这个社会,不要说是继母了,就算是亲妈,有的也不会去赡养。而女孩却说:“她虽然是我的继母,可她现在也是我的妈妈。”这句感人、朴实的话,震惊了全场……
为什么,这个社会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些儿女是这样的?我想试问他们,是谁曾经省吃俭用下来的钱供你们读书?是谁做了几十年的饭却无怨无悔?是谁会因为你成绩不好而费心费力费眼泪?只因为――他们是父母,我们是他们心头的一块肉……
第五篇:高老头读后感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用幽默讽刺的语言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主要写了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为两位女儿付出了所有,最终还是被她们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浮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与此同时,故事里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小说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本书中文版不到十八万字,但是其视野之广,人物形象之多姿多彩,简直够得上一幅全景画卷,从拉丁区与圣马尔索城关之间贫穷寒酸的小街陋巷,到圣日耳曼区富丽堂皇的贵族府邸,巴尔扎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巴黎社会,讲述了一个令人热泪相映的故事。巴黎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人物,带着各自独特的风貌,在这部小说中组成了一个喧闹的、活动着的、真实的社会。这里有贪婪势利的老板娘,有献身科学的大学生,有苦役帮口里神通广大的秘密头领……尤其是小说的主人公高老头充分地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他似乎没有自我,生来就是为两个女儿付出的。他把女儿当作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一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但这样一份父爱却得不到应有的珍惜。最后他还是孤零零地死去了。这种父爱其实是畸形的、病态的一种爱,是当时腐化社会的一种产物。高老头是可悲的,通过这种可悲,可以看出当时巴黎社会金钱带来的罪恶和社会的腐朽。
高老头在临死前和拉斯蒂涅说的一句话对我的印象特别深:“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能买到女儿。”可两个女儿只认钱不认父,在迷人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丑陋的心灵。巴尔扎克把两个女儿的阴险、虚伪和高老头的善良、纯朴、描写得淋漓尽致,一批具有个性化的人物,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至于文章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老头唯一的朋友,那个原本正直善良的拉斯蒂涅,后来也因禁不住上流社会和金钱的诱惑,蜕化成不顾一切去弄钱的野心家。“他看着坟墓,洒下了年轻人最后一滴眼泪。这是神圣的感情在一个纯洁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一滴刚落地便立即飞到天上的眼泪。”这滴眼泪在那个金钱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可是在这滴真诚的眼泪过后,“他贪婪的目光停留在旺多姆广场的柱子和安伐里特宫的穹顶之间,那里便是上流社会的区域。面对这个喧嚣的蜂窝,他眼中熠熠放光,似乎要把那里的蜜汁一口吮尽。”即将上演的又是金钱之间的交易和为了金钱不顾一切出卖自己的种种悲剧。
读完《高老头》,让人不禁为巴黎上流社会只以金钱为中心、人情之间的冷漠而悲哀。在巴黎上流社会无所谓亲情、爱情,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曾说过:“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正是这种金钱关系,让人间所有的温情都变成了笑柄。高老头的悲哀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当时整个时代的悲哀。巴尔扎克的描写,让我们可以一窥当时法国巴黎人民的生活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觉得《高老头》是本值得一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