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2-06-28 00:34:29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855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电影观后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电影观后感》。

第一篇:电影观后感

影片向我们展现了2012年时因为地球磁力颠倒而产生了一连串大灾难-----地球外壳发生火山爆发、地震、海啸

英国博物馆馆长突然被杀害,引起他的朋友----美国黑人总统千金怀疑,然后总统告诉女儿的秘密乃是全世界的最高领导人,首富们正在谋划一次团体逃亡。一方面巨额斥资制造圣经中的若亚舟,另一方面应对正在发生的一连串警示性灾害却意后人们隐瞒真相----2012年世界末日正要到来。

杰克逊带着孩子到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以往美丽的湖泊干枯了!引起他的疑心。充满疑惑地他在附近认识了查理,据了解这是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统已经面临崩溃。

第二天,灾难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伴随很多陨石坠落,让杰克逊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害怕也以前所未的规模爆发。洛杉矶在地震中崩塌,整个城市掉进汪洋大海。大火爆发,火山灰袭向美国首都华盛顿。巴西里约热内卢耶稣雕像在洪水中倒塌

美国总统选择留在白宫,并经过电视把真相告诉人们,最终,除了杰克逊他们和那些已经花了10亿欧元买下票的富人们得以逃生、其他人无一辛免。

《2012》更有“人类感,从开头的黑人总统、生活在欧洲、洛杉矶的白人,再到之后的黄种人,很好地体现了灾害不是人种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事情,其实,世界上没有哪个名族是最高贵的,人人都平等。

人格中的自私,拜金主义等毫无掩饰地全暴露在灾难来临之前,影片最终,人类因为团结最终得以获救。

可是,我们人类必须要等到灾难来临时才懂得团结吗?为什么明知温度效应急速加剧还不会停止地继续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呢?为什么要顾及那一丁点儿眼前的个人利益呢?为什么等到失去才懂得拥有过的完美而遗憾没有好好的珍惜呢

地球不是人类的,但人类是地球的。地球赐予人类高智慧,我们反而做了它的病毒。好好地保护地球吧!能拯救我们的仅有我们自我。

用物理地磁的来分析,《2012》其实是经过近几年的自然灾害而联想到的,他是想告诉我们,不要等到失去才真正的懂得“珍惜”。

第二篇:《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

都说孩子的眼睛是最天真的,最纯洁的。在他们的世界里,什么事情都很简单,即便是特别复杂的东西,把它简化就可以了。可能,只有孩子才能明白这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些复杂的事情怎么去解决。

可能世界到了那里都是一样的,即使每个世界的表现手法不一样,但相似的矛盾和冲突总是在那里,一直以某种奇怪的方式存在于各个世界。在不眠大陆也是这样的,有痛苦的海天使,勇敢的狼心,矫健的呜嘶,也有一个个善良的,充满故事的人们。

爱莎是一个很幸运的小姑娘,可能她听见我这么说她会不高兴吧,谁都不想当小孩子,何况是“老于世故”的爱莎小姑娘呢。她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个疯疯癫癫又可爱善良的外婆。

在她出生之前,在她出生之时,都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可能她不懂人类大陆的复杂古怪,可是外婆总有办法让她明白这一切。

每个七岁的孩子都需要一个超级英雄,外婆,这个伟大的,古怪的,喜欢搞怪的英雄,即使离开了也没有让爱莎孤单呢。真的为爱莎高兴,她是那样的善良完美,即便周围有很多令他不解的东西,她也能一点一点地,在呜嘶,狼心,阿尔法,妈妈的陪伴下一件一件弄清楚这一切。

明明是那么千疮百孔的一户户人家,却被外婆指派给爱莎的一个个任务一步步化解。可能人心最深处的那一点善良就像一个爱莎那样的小孩子吧,容易原谅,乐于去爱。

爱莎是特别的,她有平常孩子没有的勇敢和理智,也有大人没有的智慧和想象,这样的孩子,在离异的家庭中受了很多委屈,没有失去她的善良和天真。这令我非常感动。

呜嘶死的时候,在中学教育学老师放的纪录片声中我哭得稀里哗啦。“呜嘶很老了。”狼心的这句话不知道为什么让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掉下来。我喜欢呜嘶,甚至不亚于艾莎对他的喜欢。

它是爱莎的第一个朋友,也是她的救命恩狗,真的希望他能活下来,快快乐乐的陪着爱莎长大,跟着爱莎穿梭于不眠大陆和人类大陆…

像爱莎说的,我们很难让爱我们的人离我们而去。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除了难过,把这种情绪整理到一个包里,卸到不眠大陆里别无他法,否则我们就只能负着悲伤前行。

这世界上有太多的描述战争,灾难的书。我却觉得这本最令我心痛,也最令我喜欢。相比于直接写出战争的惨痛,巴克曼用爱莎作为孩子的眼睛和心对战争做出了全新的阐述。里面充满了外婆对爱莎的浓烈的爱,同时也让我们直面了战争和灾难留下的伤痕和痛苦。

文章中流露出的温情,体贴和细腻让人对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产生了强烈的呵护之心。战争是残忍的,毁坏了狼心,*了山姆,灾难让酒鬼不能回神,让玛丽太太一生都活在痛苦中。

可能外婆并不只是一个外科医生,年轻的她可能也是一名不眠大陆的医生他看到了人们心中的孩子露出的伤口,便把他们都带回来,等待爱莎用自己的魔法治愈他们。

我们都像是蹒跚的老人,爱莎拉着我们的手,送出一封封外婆的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知道了事情的*。其实事情很简单,但是如果直接告诉我们,可能带给我们的,也许什么都没有。有了爱莎,我们才能用最纯洁的视角去看明白这一切。

可能还是觉得爱莎这样的天真很好,还是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心疼狼心,心疼他们所有人,希望他们都能快乐健康的活下去,就像外婆希望的那样,世界这块不眠大陆,与世无争,没有噩梦。

第三篇:《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

用了两个晚上的睡前时间和今天的晨起时光,读完了瑞典作家巴克曼的《外婆的道歉信》。

信中的内容不多言了,喜欢的人自然会一点点读下去,不喜欢的人看了之后会觉得不过如此。每个人的阅读喜好不一样,也不需要强求。于我而言,觉得这本书还不错,至少可以引发人的思考。

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如何在父母都各自重组家庭后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一点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很难,应该说是问题家庭造成了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书中的爱莎虽然才不到八岁,可是,她会漠视那个“受所有人喜欢”的继父,原因是她怕一旦她真的把继父当作父亲,等妈妈和继父有了属于他们的孩子后,继父会不再爱她,与其到时候再承受那份痛苦,不如不要开始好好相处;她想和爸爸去共度愉快的周末,又怕自己在爸爸的新家庭里格格不入,于是,一次次地放弃了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口;妈妈怀孕了,她一次次地敌视这个孩子,觉得这个孩子如果出生她连妈妈都会失去,于是一次次和妈妈冲突……

好在她有一个视她为最爱的外婆,活着的时候全心全意地疼爱她,为她打造了想象中的无限大陆,在因癌症去世后也通过让她一点点找线索,给邻居们送信来了解身边的人,最终,她走出自己的不安,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可是,还有那么多孩子没有走出内心深处的被抛弃感,他们的伤口只是表面愈合了,其实会在很多的时候仍然隐隐作痛,而这份疼痛,很有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最后形成种种不同的偏执的性格。也许一本书改变不了什么,但觉得还是值得一读,学着如何同自己和解。

每个孩子都曾经是好孩子,他们的未来都曾经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可是,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把自己内心中的天使弄丢了,于是,变成了连自己都无法接纳的样子,而珍贵的人生也似乎变成了可以同样轻易舍弃的东西。可是,事情不是这样的!

生命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对于我们来说有且仅有一次,虽然有着种种苦恼、磨难,可是,也正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璀璨。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回自己的天使,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接纳可能会遇到的不美好,珍藏偶尔相逢的小确幸,把日子过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毕竟人生只有一次,不要辜负!

《电影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