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读后感(范文六篇)

时间:2022-04-30 15:49:50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878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干法》读后感(范文六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干法》读后感(范文六篇)》。

第一篇:《干法》读后感

这两个月阅读了《干法》一书,看了书中稻盛和夫先生所述的往事情节,仿佛自己与他共同经历一般,感触颇深。

虽说我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没有过这样那样的工作,但是在学校时的学习跟现在及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多相通之处的。人人都是平等一样的,在学校时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毕业后,不经历繁重的工作,人生就难以书写生命精彩。许多人的生命未完全盛开,就凋谢了,或许与其好逸恶劳有关吧。有人说:“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心灵。”可以说,“工作”是灵丹妙药,它蕴藏着一种伟大的力量。我们可以借助这种力量,克服严酷的命运,给人生带来光明和希望。

其实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二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机率比较小。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稻盛先生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一家日益破败的“松风工业”,为了让自己安心工作,他把自己从事的研究想象成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在钻研。事情也真是奇怪!经他这么一想,枯燥的研究真的就显得熠熠生辉起来。由此可见,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爱,就很难做得出色的。稻盛先生曾经在炉窑附近温度适当处躺下,抱着水管睡觉,用这种干燥方法防止水管变形。稻盛先生说得好,一旦产品出现任何差错,只要你用心倾听,一定能听到产品发出的“切切私语”,听到“产品的哭泣声”。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的工作不只是为了物质上的需求,更是为了磨砺个人心志,完善自己的内心从而提升个人境界。

也许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喜欢选择逃避并另辟新径,但是作者却并不那么消极。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做出成绩?作者的经验:首先就是运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喜欢工作,热爱工作,所以我们就能长期坚持的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个方法很难做到,尤其在困难的环境下,我们很难用纯意志力去达成,所以下面有几个小方法:

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快乐;当成果受到别人的夸奖时,就要诚挚地表示感谢。继而将这种喜悦和感动当做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艰苦的工作。

“抱着自己的产品睡”,要全部投入工作、热衷于工作,达到与工作“共生死”的程度,而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把产品当成是有生命的小东西,倾听产品的声音,对产品进行仔细的审视和观察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问题和差错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因为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所以看完这本书,我发现心态很重要,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一定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

第二篇:干法读后感

喜欢《干法》这本书,一是因为其作者稻盛和夫的个人成就,二是他并没有想象般像教科书似的讲大道理,而是运用一些显而易见的,朴素的观点和具体的实践方法,结合自己几十年事业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人们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

仔细想来我好像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为什么要工作,只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干法》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多朴素的观点啊,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工作,不只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更是为了磨砺个人心志,完善自己的内心,进而提升个人境界。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般会选择逃避或另辟蹊径,但稻盛和夫却并不那么消极。在一家连年亏损的公司,在同伴都陆续选择离开的情况下,在被分配到研究陶瓷新材料的冷门部门后,他并没有抱怨,而是选择了主动面对,于是他抓住了机会,通过勤奋的工作,发明了一种新型绝缘体,这个制造电视机显像管必不可少的部件,从而获得松下公司的大订单,使所在企业起死回生。从此,自己的命运也同时被改变。

如何才能让工作做出成绩?在稻盛和夫看来,首先就是运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喜欢我们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工作,痴迷我们的工作,把工作当成我们的爱人一样去呵护。正如我们不能轻易地抛弃我们的爱人一样,我们也不能轻易对我们现有的工作说“不”,所以我们就能长期坚持工作。做到像上述那样,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遇到一些我们不能控制的外力影响时,我们很难用我们自身的力量去完成。

当工作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工作中体验到的快乐;当工作成果受到别人的褒奖时,就要诚挚地表示感谢。继而将这种快乐和感动当作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作当成是一个生命体,倾听来自工作的声音,和工作谈心,对工作进行仔细的审视和思考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问题的所在,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东易的事业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从传统家装到整体家居的转型,过程中注定要遇到诸多的阻力和困难,《干法》能给我们的也许并不是如何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但他却给了我们面对挑战时应有的心态。

第三篇:《干法》读后感

“人为什么要工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都没有深层的去思考和探讨。在我们公司的很多人员的身上和行为上都能体现出不同的答案,有的是为了钱,有的是为了家庭,更有的是把工作看成来不得不干的“必要之恶”,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这也是我们公司最大的恶习,也是最影响员工对工作二字错误理解的行为。

而且很多的因素造成,在于各阶层领导的“不知情,不理会”以及对积极的员工缺乏一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很多积极的员工也开始变得很颓废,对工作的态度上出现厌恶工作,不断地逃避工作的责任心。

因此我们在今后员工培养下要不断地宣导和引导员工的正确“劳动观念和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在整体上提高员工的素质,让员工真正意义上把公司当家。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练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不断让员工去了解工作的意义,才能磨练出稳重而又积极向上的性格,为事业,为目标去努力拼搏的员工。"工作造就人格","工作是万病良药",能让员工了解到工作并不是表面意义上的薪酬多少,更是能体现出员工的自身价值和人生的成就感。宝剑锋从磨砺出,不断地遇到困难,挫折,又不断的克服困难挫折,这成就是无可取代的,也是最能提升员工士气的良药。

人都有伟大的梦想,虽然在公司只是一个小地方,但是也能造就梦想。虽然这是一笔不大不小的成就,但也可以为员工积极努力工作增添一把火,也能引导广大员工积极效仿,既能为公司的成长留下一笔财富又给自己增添一笔成就,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造成这些成就总在于那些专注工作的人员身上。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实现展现出来,因为缺乏发自内心工作的气魄和积极工作的态度,有太多的抱怨和牢骚,未实施前就开始打退堂鼓,心又总想着这里不好就换个工作。不良的念头占满了大脑思维,这时候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员工失去了对工作的兴趣,也就失去了积极性。

应让员工了解到“即使在苦难中,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并不是单纯的一句话,也是人们经过无数的磨难中悟出来的道理,我们也应该给员工灌输这种不折不挠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是引导员工对工作上正确引导,因为咋看的不幸,实际上是幸事。员工亦会从不良状态转变为更积极更努力的状态。

让员工喜欢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现在大学生包括很多员工都对现有的工作心生不满,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以各种理由解释自己的错误想法,造成了对现从事的工作不喜欢,而达不到相应的目标。如何让员工喜欢从事的工作,首先要让员工了解所工作的含义。人需要激情,而激情来自于失败后的成功。事实中很多的工作都有,就比如技术研发,产品不断的实验失败到最终的成功,又比如机械加工,亦是从不断不合格,不断地改善维修达到成功等等,这都是激情。而要有这激情又要员工先喜欢所从事的工作,改变自身的心态,对于迷茫状态的员工,则需要我们为他们引导到正确思路。

感动给人注入新的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道理,在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里,有无数的感动,但是这些感动确是来之不易,而就因为这来之不易的感动,鼓舞着员工更认真,更坚持不懈的工作。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份感动,保持这份真挚,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这份感动来自于成就,无论成就的大小。而有着这份成就员工才会去重视这份工作,在乎这份工作,工作的良性发展也有了雏形。员工也会变成“自燃型”主动积极的人。主动积极的人能共同带领大家积极向上,从而也有希望成为一个领导者。

持续久就是力量。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愚直地,诚实地,认真地,专业地努力工作,才能让人们从平凡变成非凡。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因为任何一份工作都是有相对应的发展方向。要延续其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向前。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全力做好当天的工作,接受各种苦难和成功的考验,关注每一件工作的细节,因为细节也决定成败。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将不可能变可能,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敢于接受天马行空的思想,开拓自身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我们一致的目标!

骚年们,为了目标:努力工作吧!

第四篇:《干法》读后感

看完《干法》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此书的作者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个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可以说他痴迷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也正是他成功的奥秘所在。此书让我受益匪浅。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燃型的人。对于刚刚从事工作不久的我来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燃型的人对于提高自己非常重要。要成为自燃型的人,就必须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就像书中所说的,要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只有做到这样,你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里去。当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你就会有一种坚强的意愿。这就是书中写到的“潜意识”,这意愿就会慢慢渗透到你潜意识当中,平时它可能不出头,但在无意识中它会突然闪现,并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全身心的工作,一心一意。但是这个也考验了自己的意志。一种心态和一种持续的力量。相信持续就是力量。一但确定了就要坚持做下去。自己选择的无论多苦多累都要坚持下去。

困难和成功都是考验,但是在坚持过程中难免有失败的时候,但是不能有感性的烦恼。所谓“覆水难收”,没必要老是后悔。应该在失败以后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多了,失败也就少了。每天要做自我反省,只有把今天做过的事老老实实地反省一遍,不好的发誓从明天起认真改进。好的要继续保持。这样不仅自己犯得错误会少,而且有利于在人生中提升心志。

第五篇:《干法》读后感

第一次听说稻盛和夫是通过领导的分享《王阳明》,似乎从那之后,大家争相学习管理的对象从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变成了经营大表哥“稻盛和夫”,邮箱里纷飞的是他的书籍推荐,耳边回荡的是他的至理名言。不吹不黑,通过了解他我真的有种感觉,那就是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怎么能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创造这么多的奇迹?

上周公司组织了一场管理培训,课后的读物就是稻盛和夫的一本书《干法》。其实这本书我在年初的时候看过,主要是讲“我们为什么要工作?”这个几乎可以上升到探讨人性的哲学问题。本来是作为一锅鸡汤文来读,想着再咸顶多是肾抽搐两下,看下去发现并不是很咸,文字质朴又深刻,用自己的一路走来的经历和一个企业领导的态度来告诉年轻人需要做些什么,的确发人深省。所以今天想拿出来分享读后感,其实想说的是全书都在围绕的一个成功必备方程式:

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里面稻盛和夫先生把思维方式放在首位,作为一切的起点。我们看到桌子上有一杯水,有人口渴了会说“正好这有一杯水”;有人在打扫卫生会说“这儿为什么会有一杯水”;有人来开会会说“这儿怎么只有一杯水”。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稻盛和夫在书中说到他起初在一家不起眼的公司,管理和制度都很糟糕,跟他一起来的朋友都离开了,后来他想了很久,最后确立了“虽然这家公司有诸多问题,但是我要留下来”的思想后,开始静下心来,潜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才有了后来的研发成功,并走上公司的高层,能够彻底改变公司那些不好的东西。

《干法》书中说到京瓷的用人标准:我们需要的是那种知道攻坚克难,对工作抱有激情的人;如果谁老是抱怨工作难做,没事就拖公司的后腿,在员工之间渲染悲观情绪。那这个员工铁定是要被开除的。我个人认为稻盛和夫一方面是想让我们将自己打造成为对自己的工作和小成就充满激情、充满感情的人;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告诉我们要去带动。

每件事情都需要带动,不管是团队氛围还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让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内地,在一个团队中快乐激情同样也是会传染的,就像我们总是喜欢跟阳光热情的人靠的更近,因为那样感觉我们的生活都充满阳光。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充满热情和激情,那么整个团队就会像发动机一样不断向前,充满动力。

能力这个东西稻盛和夫的理论是因人而异,不可以偏概全。当我们有说一个人很有能力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理解为他的“执行力”很强,能办成事儿。但是工作中并不一定只有执行力,专业技术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等都是个人能力,而他在团队中的能力大小,主要看这个团队需要他有什么样的能力,如果团队需要他很会写,但他很会说,那他就是个“没有能力的人”。而如果要把这些能力都具备并且出众,我想这个人一定经过了非人的“磨练”。

没错,书中多次提到了“磨练”这个词,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学习、准备、历练”。亡羊补牢并不是为时不晚,羊已经跑了,我们已经受到了损失;想要有好的结果就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做好检查,及时维修,最后才能保住羊。就像原文中:“你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如果不付出努力,那么就请接受为一点小钱卑躬屈膝的将来的自己”。

全书都在把枯燥的工作当做一种磨练和修行,我们需要在磨练中不断思考,不断提升,不断向前;如果放弃了这种修行,那就只能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这就是社会的公平,稻盛老爷子一直在告诉我们在这个公平的社会下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不过有一点我想说:有了格力,就算你身在中国,依然能够用上正统的IH电饭煲,买个电饭煲买个家电还要跑到国外去?根本不存在的!

最近连续看了两本日本的书,《解忧杂货店》和《干法》,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这两本书都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来点缀装饰,也没有飞在天上说了很多人生的大道理,他们都用了最朴实的语言用来讲一个温暖的故事,或者立足现实说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这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真的是一股清流。我只希望几年后回头看自己的工作经历,能够做到“不负青春”,这就够了。

第六篇:《干法》读后感心得

《干法》读后感推荐度:《干法》读书心得推荐度: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推荐度:红楼梦读后感及心得推荐度:《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优秀推荐度:相关推荐

《干法》读后感心得

快乐可以有很多种,人生的目标也有很多种,快乐地达成目标,这过程却极是难得,而工作这个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成为生产快乐和幸福的重要途径。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看之前,受到了各位领导的极力推荐,在看了前几篇引言时,也无意听见身边人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说法:洗脑有很多种方式,这类书无疑就是其一。我想,这两种对待“书”这样的精神成果的态度正是决定两种不同人生、不同层次的主要原因吧。

我不是一个极爱看书的人,我爱听人说,因为懒惰,每一本总是看到三分之一就半途而废,因为这一点,我一直为自己的视野浅薄而自惭多年。之前就听很多人说过日本的企业里,是怎样一个疯狂的工作状态和管理模式,日本的男人是怎样的敬业和果敢,女人是怎样的贤淑温柔,描述之间,让我觉得这样一个民族,不管它有怎样的历史,至少事实证明,在它们的氛围里,人们对于工作这件事有自己独到成功的地方,而且是值得人称赞的。

作者稻盛和夫生于日本,创业于日本,可以算是地道的日本成功案例的代表了吧,也激起了我对他这本书的兴趣。

用强大的心志打败痛苦――内心对外界的感知,工作占据心灵重要位置 工作如同生活一样,需要快乐的养分,养分来自哪里,来自内心。

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都有痛苦难捱的时候,原因大约有三:一是被要求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二是自己不知道如何做被要求做的事;三是做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却感吃力不讨好。

一者:自己想到了因为懒惰不愿意做;自己没想到,被别人想到了,因为面子不屑于做;自已想到了,也做了,但没做好,被要求重做,产生抵触情绪?? 这类痛苦来自心态没有摆正,如同工作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我都懂,但做这个没意思,没必要,做了也没有效果云云,却没有自发的去思考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二者:任务下来了,发现有困难,不问不提不交流,草草了事,或是提出问题未得到及时反馈就立刻心灰意冷,却不再坚持;任务下来了,没有听明白,按

自己理解去做,结果与愿意大相径庭,白忙一场,认为是别人没有交待清楚,却忽略了自己接任务时对问题的理解和主动交流;或是任务没下来之前,提前向上打预防针,不会做,不接,情愿被人说自已能力不够,不愿意花时间去实践、去学习?

这类痛苦来自责任心不足,当你对一件事不用心的时候,什么样的过程、结果都是扰人的,烦恼的。

三者:团队协作中常出现的情况之一,合作时并非是有百分百之力可以承受任务,但迫于情面勉强接受,最终未能达到对方要求的标准,结果未能帮到对方却闹得自己心情复杂;或是未认清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认识有偏颇,无法接受和热爱自己的工作??

这类痛苦来自定位不明,标准不清,目标模糊。

诸如上述,都是我们工作中常遇到的情形,所有的痛苦根源都是源自己内心对事物的看法过于偏执,心志不够强大,正如稻盛和夫告诉我们的一样,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有了美好的心灵,就会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为社会、为他人着想,并落实在行动中,你的命运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转变。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说这样的话,我想担任这个岗位,是想学到更多东西,得到更多锻炼,让自己有更多成长。然后进入工作角色以后,慢慢的,这种想法竟一点点消失怠尽了,回过头再看稻盛这句话,其实,工作本身就是如此难得的锻炼机会,又何苦四处处处追寻那些虚无的所谓好机会呢。

心志的成熟,来源于经历的丰富多变和坎坷后升华的从容与淡然,当我们专注于工作,正确思考,勇于实践,事物给予我们的回报也一定是不匪的。

工作就像恋人一样,你愿意全心全意和她共创美好生活,她就回报你幸福和快乐。

把握当下――“今天”就是你、我、他的“present”

看到稻盛和夫写的“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我就立刻想到了斯宾塞・约翰逊带给我们的《present》一书,表达的是类似的意思。在英文里“present”其实有两重含义,一译为“今天”,另一译为“礼物”,全书基本是以对话方式完

成思想的表达,生动贴切,也易于理解。而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把握当下,此刻就是上天赋于你的礼物”。为什么把“此刻”说成是上天赋于的礼物呢?当你真正意识到今天、此刻的重要性时,它就会变成你人生的礼物,让你能够全神贯注,专注于当下要做的事。一个人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会忘记时间,忘记烦恼,忘记一切的,而这过程,事实上是一种享受。当你完成一件事时,再回头看看,你唯一做的其实就是把精力集中在这一件事上,你会突然发现“效率”全部体现在这全神贯注的时刻里了。

稻盛和夫的观念里,抓紧今天这一天,不仅仅是告诉我们,眼前的事要踏实全力地去做,更是告诉我们,任何成果都不是一天成就的,任何伟大成果的创立人也都不是一天成功的,需要无数个“今天”的积累和不断尝试,而每一天都应该有所创新,让每一天做得更比前一天好,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平凡”慢慢升华为“非凡”,成功也会自己慢慢浮现。

任何坚持的岁月里,都会有不顺的时候,当我们遇到障碍时,我们是如何对待这些问题的?问过自己之后,发现其实答案并不难,只是做到很难。童话故事里,上帝会给结束的生命戴上光环,让它升入天堂开始另一段旅程,或是给邪恶的灵魂,挂上脚镣,让它步入地狱悔过自新,重新开始。如果我们把每一次的“绝望”都看成是一个新的开始,再来走过,这一路一定会比之前精彩许多。

进步法则――高标准,高要求,让人“嗤之以鼻”的`完美主义者

曾多次听人们对待认识划分的四个层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工作亦如此,我们属于这四个层次的哪个层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在每一件工作中思考。我们常常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发现上级领导永远都能挑出毛病,领导也总是被下属背后说成是“工作洁癖”,眼里似乎容不得一粒砂子,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可是领导永远没有满意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一种完美主义的追求。仔细想来,对完美的追求,其实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谁敢自信的说“我已经做到让别人无话可说了”呢?

完美是由无数的精湛的细节组合而成。稻盛和夫把生产完美的产品称为“会划破手的”崭新的产品,那么,服务行业的我们,应当把生产完美的服务称为“会

感动心灵”的服务,也许在努力的每一天,我们都无法做到这么极致,但我们要把每一天的标准都定为“会感动心灵”的级别。做任何事情之前,提前想像一下“完成时的状态”,那么做服务之前,就请先想像一下完美的服务之后,客户是如何感动和感激的,也许就更能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了。

回到那几个层次,不记得顺序还是否正确,但几个层次的确很有意思。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是最可悲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缺失在哪里,也不知道该学习哪些东西。这有点像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他们了解理论知识,但很难直接应用在实践中,只能通过被动的培训、工作安排去完成一件一件任务。如果我们在工作三五年后,仍然是这样的工作状态,那就无异于刚毕业的学生,甚至不如他们,因为进步社会后还掺杂了一些对工作个人的偏见,这样的人难以被管理,也难以进步;当“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至少还清楚自己的弱项,可以用时间来弥补,用实践来改进;“不知道自己知道”是另一种可悲的状态,这类人是最缺乏信心的人,不敢尝试,不敢表现,不敢证明自己,更不知道自己发展的路在哪里,幸运的话,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取之所长,得发发展,不幸的话,可能这一生过去了,还是浑浑噩噩、不知所措,浪费了光阴,耗尽了青春,这类也是最易后悔的人;“知道自己知道”的人是最清醒的人,有高度的“敏锐度”,知道目标是什么,需要什么,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过程该如何把控,要做到“最佳”状态还是“完美状态”??

在数学领域里有一个特别的符号“∝”,意思是“无限接近于”。不管是哪个层次的人,都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当一件工作没有做到完美的时候,永远都要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然后努力的改进,做到这一点,就说明你还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即使达不到“完美”,但你会无限接近于“完美”。

懂得总结――工作一大技能,也是收获人生的方式

记得领导曾和我们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但也都有自己的道理,每一个道理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的沉淀。稻盛和夫也一样,字里行间无一不朴实的展示了他亲身奋斗的思想结晶,我们看稻盛和夫的文字,如同看见了一幕幕当年他的奋斗史的个个片段的再现,可以想像,每一句总结,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才凝结而成,工

作正是由这无数的开始和无数的总结而闭合完成:思路、计划,筹备,执行,解决,失误,纠错,重来,分析,总结,反馈…….

我想,稻盛和夫是快乐的,也是知足的,他的人生总结和他那一串串给工作和人生带来硕果的思维方程式,不仅造就他自己一生的成就,也将给阅读他的人带来终身的益处。

《《干法》读后感(范文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