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读后感(范文六篇)

时间:2022-03-24 00:19:29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0422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读后感(范文六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读后感(范文六篇)》。

第一篇:《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读后感

《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读后感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别人对你好,也许是因为欣赏、认同、喜欢你,也许是惺惺相惜。同样,对你不好的人,也许有种种原因,也许就是不喜欢你罢了。

《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书中内容涵盖了亲子教育中父母迫切需要告诉给孩子的有关珍惜、期待、成熟、成长、努力、逆境、淡定、命运等八大主题,道尽了天下父母想要告诉孩子却往往不知道该怎么说的事,必须告诉给孩子但经常忽略的事,不是单纯的说教或命令,而是诚恳的关心和交心。

这本书与《这一世若不珍惜,谁能许你未来》两本书的内容都非常感人。让我回想起与女儿小时候的种种美好回忆,也坚定了我在幼教岗位上做好老师妈妈的决心,在漫漫人海中,亲子的缘分是一件多么奇妙和值得珍惜的事。感谢这本书的出现,告诉了我们这个常常被忽视甚至忘记的问题,彼此关爱,彼此成长,尽最大的努力成为对方的骄傲是我从书中悟出的道理。

我们一生都在等父母说出“对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们说“谢谢”。最终,我们谁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本书会告诉你,所有的“我不会说”和“我不爱听”,只是因为没有找到恰当的方法去跟上彼此的.节拍。

常言道,离开谁地球照样会转动。人的一生,除了父母,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可或缺。当亲人、爱人或者好朋友因为种种原因远离时,我们一定会痛苦,但不能长久陷于其中而不可自拔。因为,我们还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世界上更没有任何事物是必须拥有的,金钱不是万能的,虽然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财、物毕竟是身外之物,多之更好,少则不必奢求。这本书让有心却无力改变孩子的精神状态的父母和后知后觉的孩子,专为中国孩子增添情感动力的亲子佳作。让为人父母的我们明白,爱是不能补偿的,在该来的时候没来,就永远错过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好像是写给孩子的最美情书,每一句都是世上最动听的语言。专治各种父母的“我不会说”和孩子的“我不爱听,在孩子需要开导、劝慰时,用温暖、有力量的话去表达,让孩子享受你的付出,也懂得你的期盼。

生命是短暂的,长不过百年,因此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某种意义上讲,长寿真的不如早点享受生命每一刻带给我们的欢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当然,我不是提倡纵情声色犬马及时行乐。但是,我们尽可以享受:事业进步的成就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的喜悦和从中获得的自信,工作一帆风顺的惬意,身心健康的愉悦,纯洁爱情的幸福甜蜜,家庭的天伦欢乐、血浓于水的亲情,真诚的友情,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心旷神怡,收藏带给自己的满足和乐趣等等。没有父母能陪孩子走完这一生,父母所能做的是提前让他做好面对这个世界的准备,而不仅仅是除了分数以外,一无所有。孩子要面对的无非是怎样和自己相处以及怎样和世界相处两个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教育孩子需要汇聚了众多大咖父母智慧,解读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让孩子明白,他该有怎样的梦想,怎样的追求。别让你的放养式教育害了孩子一生。别用“工作忙”“孩子慢慢就懂了”这些话来自我麻痹。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失败的缺憾。在孩子身上犯过的错,总有一天要加倍来偿还。 与孩子共读书中感人至深的爱的叮咛,学到理解、包容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远比和孩子做几个游戏、背几首诗更能影响他们。

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像孩子证明,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乐观、善良的人。乐观可以让你优雅而平静地承受命运,天塌下来也不抱怨,而拥有善良,会让你成为受上天眷顾的人。生活纵然可以暂时一贫如洗,但精神世界的你,必须是一个贵族。

人这一辈子,可能有时候都会觉得活得很累。从孩子来到这世界的那一刻起,在这短短几十年中,从天真的童年、激情的青年、平稳的中年到天伦的老年,注定会遇见各种人,有朋友、有敌人、有知己、有爱人,也要经历无数的选择和考验。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从懂事开始,一辈子享受着幸福快乐。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只有痛苦过,才知道快乐时刻是多么开心;只有爱过伤过了,才知道甜蜜和心痛的感觉;只有付出了才能获得回报;只有辛苦过,才知道快乐其实是那么不易;只有失败过,才知道成功是那么艰难。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一次演出的机会,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想念时,就看看窗外的天空,无论距离有多远,我们总还在同一片天空下。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第二篇:《活着》读后感范文

一本《活着》我从去年看到今年,今天才看完。为了治好自己的拖延症,给自己定个读书计划,不是因为书多厚,而是有点悲情;看着心酸,合上书想着福贵所经历的苦难,我们平时生活经历的算什么,还经常抱怨生活,突然觉得自己太矫情。

一生中,我们将会面临无法预知的苦难命运,《活着》福贵的一生启示我们,要用顽强的生命对抗命运,即使苦难接二连三,我们也要为活着而活着。

活着,承受一切,拥抱一切,感恩一切。用自己的力量化解苦难。这才是活着最高层次的诠释。

1、苦难接踵而来

福贵原本是徐家大少爷,家财万贯。嗜好吃喝嫖赌,在一次龙二设下的圈套的赌博中,输掉全部家产,从此由一个徐家浪荡少爷,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沦为社会底层的落魄潦倒的农民。随后父亲的离逝,以及老母亲、幼小的长女、待产的妻子一家人生存问题,陷入极度的物质苦难,从此由阔少变成日夜田间劳作的庄稼人,即便这样也没有改变物质的极度缺乏。

贫困让老母亲无法医治病死,贫困让长女无法医治死亡,贫困让妻子在病中等死,贫困让外孙因为饥饿而被撑死。

贫困是福贵一生苦难的根源。

2、大环境下的苦难

福贵的一生先后经历了,国共内战、土地改革、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一连串的黑暗与政治斗争也是造成福贵命运苦难的重要部分。

富贵曾过着风流公子似的生活,吃喝嫖赌,但也终于付出了代价,落得一个家徒四壁的下场。在贫穷困境的挤压下,富贵终于明白了亲情的温暖,却又不得不面对冰冷的死亡:儿子在众人暴虐的贪婪及趋炎附势的狞笑压迫下的死亡,母亲被枯萎的岁月硬生生托来的死亡,父亲在田间那一头长叹一声后终于落下的死亡,女儿在迎接新生命的那个本该充满希望的日子里的无情死亡,妻子在撕心裂肺的心灵之痛与损人形体的病痛的双重折磨下的死亡,女婿在工厂做工时毫无预兆的意外死亡。最后富贵已脊背佝偻,面容枯槁,原本这辈子已别无所求,但还是迎来了最后一个亲人的死亡——孙子苦根那被贫穷扼住的荒谬死亡。

内战时期在去城里为母亲,在寻医路上,却被国民党抓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无比的思念家人,却迟迟逃脱不了。受尽煎熬与折磨。被八路军当俘虏抓走,却又幸运的得以返回家乡。

多年后回到家乡,母亲早已去世,女儿也由昔日的聪明女孩变成了聋哑人,儿子已经不认识自己了。原以为,所有的苦难都结束了,从此以后,一家人终于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谁也没有预料到,命运又一次跟福贵开了个玩笑,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夫人输血,而被活活的给抽死。

有庆的死,又为福贵的苦难添了一笔无法抹去的痛楚。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苍老的富贵牵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这是富贵的平凡又离奇的一生。

这种命运的折磨用狡心来形容是远远不足的,但富贵在诉说往事时却波澜不惊,他的眼睛里是落山太阳的夕晖。

小说中说“他是那种能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只有富贵还活着,扛住一切重压活着,让我们看到了活着的坚忍,活着的力量。

3、苦难中的亲情

尽管苦难贯穿福贵的一生,但是苦难中饱含着两个女人对他毫无保留的爱,这或许也是支撑福贵在经历那么多苦难中,坚强的活着原因。一个是慈爱的母亲,一个是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家珍。

母亲,是个善良明事理的富家夫人,待人接物不会趾高气扬,即使在福贵败光家产的时候,父亲打骂,母亲却护着他。面对福贵濒临精神崩溃,绝望的状态下。母亲对他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母亲的宽宏大量给了福贵活下去的勇气和亲情。母亲的话足以化解苦难,超越苦难本身。

妻子家珍:家珍原本是城里米行老板家的女儿,身上却没有大家小姐的娇气,在福贵败光家产,落魄的回到家中,妻子对福贵说”只要以后不赌就行了“很简单的话,却足以看见这个女人的宽容与理解。在福贵的落魄、贫困的时候,一直不离不弃、携手同行的路上一直温暖着福贵,每当福贵或是家庭遭遇不幸时家珍宽慰他好好活着—为自己,更为这个家活着。

家珍犹如一盏灯塔,指引着福贵在苦难的道路继续的前行。

每次读到描写家珍的地方,都会眼眶湿润,鼻子酸酸的。家珍是整个故事中,最让我为之感动的人物。尤其是家珍临终前,还一遍一遍地对福贵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满足了,我为你生了一对儿女,也算报答你了,下辈子还要在一起过”字里行间表达出对福贵忠贞不渝的爱情与不离不弃的亲情。家珍对孩子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影响着日后活下去的福贵。

福贵在苦难的磨练出来的的无边无际的坚忍包容着一切,以至于每一次苦难的降临,福贵都能把它消融在坚忍之中。

4、回忆的温情,而不是苦难

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在一个夏季的午后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田埂上遇到一个老人福贵,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唱着民谣耕着地的老人,谁也想不到这样的一位老人他曾经经历过那么多苦难,老人的叙述似乎不是在像“我”抱怨过去的苦难,好似在回忆亲人。

每一段回忆,仿佛都是福贵又一次重生的过程。福贵平常心的讲述者苦难,完全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或许有人认为他经历太多的苦难,亲人一个个离开,心早已麻木。如果福贵真的麻木了,为什么会选择跟老黄牛一起继续的活下去,正因为淡然的心态面对过去,才能在所有苦难过后坚强的活下来。

回忆的画面是温馨的。福贵是苦难的,也是幸运的,他曾经拥有一个好母亲和好妻子,还有乖巧的儿女、孝顺的女婿和可爱的外孙。好似死亡从来没有把亲人与他分开。

所以说他苦难的一生并非全是冷冰凄惨的、痛苦不堪的,他的一生,至少他有来自家庭亲人的温情,是这些点滴的温情,支撑着福贵“不死”的生命和活下去的信念,成就了坚忍、乐观的福贵。

福贵是那个时代,我们祖辈千千万万个福贵的缩影。我们祖辈也在几十年得的苦难中“熬”出来。

5、《活着》告诉我们

面对苦难要思考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面对苦难要学会感恩珍惜生命!

面对苦难要以乐观的态度善待生命!

《活着》读后感范文3000字相关文章:

★ 《活着》读后感2500字范文

★ 《活着》读后感悟作文范文精选10篇

★ 余华《活着》读后感作文范文精选10篇

★ 《活着》读后感心得感悟1000字优秀范文10篇

★ 《活着》读后感范文5篇

★ 《活着》读后感范文1200字

★ 中学生《活着》优秀读后感范文5篇

★ 中学生《活着》读后感悟优秀范文五篇

★ 《活着》读后感作文800字范文精选10篇

第三篇:读一千零一夜有感

《一千零一夜》又叫天《天方夜谭》,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很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示的作用。书中有幽默的、悲哀的、有趣的、可怕的、悲惨的……各种的风格都有。有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穷人与富人》,讲述了在巴格达城有个富翁,他非常有钱,比国家的金库都多,可是由于他心存侥幸,在短短两年的时间把家里挥霍一空。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穷光蛋。

但是在朋友的用心良苦的帮住下,他又从穷人变成了富翁,这虽然与他的勤奋有关但是教育我要真心对待朋友,又提醒我们要珍惜友谊。

第四篇:《下辈子下辈子绝不再做幼儿教师》读后感

《下辈子下辈子绝不再做幼儿教师》读后感

还记得青涩年纪,老师布置作文《我的理想》,孩子们的理想都是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科学家之类,一个个激昂文字、指点江山梦想着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然而,现实是什么呢?大多数人退去学生的青涩,同父辈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为生存奔波。我们这个庞大的国家还没有富裕到工作是一种享受的地步,理想与现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有差距。

那个时候,毕业是包分配的,由于受老师的影响,我希望自己能进入医院,或者到学校当校医,学以致用。然而,理想是天,现实是地,我们只有脚踏在大地上才能仰望蓝天。家境的贫困和父亲的严命让我眼含热泪放弃了挣扎,毕竟生存才是实实在在的,在那个货币还不丰厚的年月我们只能如此选择。

就这样偶然地走进幼教工作,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人心灰意冷,常常独自坐在黄昏的河边用嘶哑的声音喊:下辈子再也不做人啦,我宁愿是一株草,是一棵树。然而,今生都无法选择,来生还会由我们左右吗?大自然看似没有生命的东西,经历着世间的风吹雨打,它没有自己的呼喊吗?

理想撞上现实的墙,总有些迷茫,有些失落。初建的幼儿园孩子不是很多,管理也松懈的很,没有现在这么多常规,也没有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要求,只是你愿意上什么就自己找来上,要不就领着孩子在外面疯玩。没有接触幼儿教育时有许多美好的想像,孩子是天使,与小天使们一起生活应该无忧无虑。真实地走近,才有些哭笑不得,学了四年医学,却来伺侯小娃娃们吃喝拉撒睡,典型的高级保姆(幼儿教师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体,其实,我一直认为应该把幼儿教师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专心致学。有没有觉得一个幼儿园的高度就在于你把教师当作什么呢?)。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都会背起自己的行囊去游逛。有没有说过‘下辈子下下辈子再也不做幼儿教师了’倒是不记得啦,只是觉得它离梦想中的职业形象太远啦。

然而,上天如此安排总有它的道理。许多年之后,我才懂得,上天是眷顾我的,如我,简单笨拙,在社会的大潮中搏击会有溺水的危险,而幼儿园,是一处没有被浸染的世外桃源,能够在孩子的世界里简单快乐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一年来,女儿常常冲着我叫喊:为什么外国的孩子不做那么多的作业也可以成材,为什么我非要做那么多的作业,我不上学可以吗?不知道每一个经历过中国十年寒窗苦的人,是否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下辈子下下辈子再也不做中国学生啦,也不知道外国的上帝会不会听懂中国人的祈祷。

而我只能回答说:不可以,你不是生活在国外,你生活在中国,就要按照中国的教育规律走下去,不能提供给你理想的教育环境也不是我的错,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

俗话说态度决定命运,在自身的需要与所处的环境无法统一时,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社会、环境、现实不会顺应我们而改变,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无法选择命运的时候,也许我们只有转变态度,积极去适应,挑战自我,增强实力去应对环境。

孩子们累,没有理想的教育,他们在题海里奋战,与时间赛跑,用健康换取前程,因材施教只是千百年前圣人的一句感叹;老师们累,超负荷的运转让每一个部件都提前衰老,痛苦地呻吟,而此时才理解前人为什么把老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选择了教师这项职业,就要与奉献、与淡泊同行,用一份平和的心境、宽广的'胸怀看待这份职业,看待外面的诱惑与精彩,不能改变现状,就改变心境,身体已经疲累,别让心灵再背上沉重的包裹。

理想是天,现实是大地,我们是一群背负着沉重行囊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艰难探索的行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承载、探索是我们的使命,是的,总是要有人来承载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然而,有理想、有梦想,就有走下去的动力与勇气,我们的先人就是这样怀着梦想一步一步走来的,我们是他们的延续!我们的孩子也会沿着我们的脚步向着理想迈进,也许会更近一些,毕竟背后有我们的脚印,我们的铺垫。

第五篇:《活着》读后感范文

一、坚忍是活着的力量

“这里讲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而要我们学会的是如何不去死。”《活着》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在讲述死亡故事的同时,也让读者思考面对

如此困境,该怎么活下去。余华用简洁明了且朴素的文字将老农福贵的人生搬上文学殿堂。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一个由老农福贵所讲述的一个故事。读者和作者似乎都坐在老农身边,听他娓娓道来他那坎坷的一生。没起伏的语调,没激烈的情绪,更没有沮丧埋怨的哭声,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静,那样的祥和。故事的主角明明就是老农本人,却“听着听着”就会觉得老农又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或许正是因为他太平静,太冷静,所说的语言对于他来说似乎都是无关痛痒的才会让人难以置信,从而思考为何面对如此坎坷的一生,老人却能如此淡定?是麻木,抑或是其他?我想应该是坚忍。

作者余华这样解释“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是福贵人生的记录,篇幅虽短,却能把福贵的一生写的淋漓尽致、活隐活现。没有华丽的词藻,丰富多彩的语言,没有精心雕琢堆砌的文字,更没起伏跌落、层出不穷的情节。有的只是浅显易懂的语句,平淡朴实的话语以平白无华的语言文字却能刻画富贵不平凡的一生 。富贵的一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的。因为一连串的死亡始终贯穿他的一生。他亲眼目睹至亲之人是如何一个个从自己身边里去,又亲手为他们建碑立墓。从父母到妻儿再到女婿外孙,从老到小,没一个能留下来陪伴他走过他余生,又或者说没一个人替他善后的。一生中经历七次与至亲之人的生离死别最后只留他自己一个人孤苦零丁的活着。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年仅七岁的外孙苦根。他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而他却没那种“幸运”。他只能活着,因为这是他的命运,“一头老牛在没犁完所有的地之前,一个人在挑足他应挑的担子之前,上天是不会让她的生命提前逃离的。无论他想与不想,都得留下来活着,因为这就是他的命运。

福贵在身边的一个个离去后人活着,仍选择带着伤痛继续往前走,即便是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也一样,人常说:这就是命。其实这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一种坚忍,对生活的一种坚忍。只是传统的中国人习惯将之实俗化而已。或许将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挫折、艰辛、坎坷、痛苦、悲哀等归之为“命里有时终须有”,或许这样人们的心会更安分一点,接受它们也会变得理所当然一点。因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人力改变不了,既然改变不了就只能接受。这需有一点“认命”的颓丧思想在其中。只是人生在世,有时何尝又不是“认命”一点好呢!福贵说:“做人还是平常一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在福贵眼里“平凡是福”“认命”是活下去的力量。但平凡大众当中的那种认命态度何尝不是文人所说的那种坚忍!福贵就是亿万中国农民中的一位,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中国农民的代名词。在中国广袤辽阔的大地上,在亿千万中国人当中,福贵只是其中的一个普通代表。生活中什么人都不缺,更不缺像福贵有着这样人生经历的平凡人;身边什么人都有,像福贵这样坚忍活着的人更是屡屡可见。福贵的存在只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他代表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在那个时代的普遍所有。

对福贵这些平凡人而言,人生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伟大的人生追求,他们从来就没有逃离过生存的底线;他们虽没有宗教、信仰等形而上的支撑,却在精神深处有着“对生命本源性的留恋和执着”。他们一生所要做的不是与命运、苦难进行抗争、喊叫,更不是以死来证明其生的伟大;相反的,他们是无声无息地顺从、忍受,用“生---活着”来向死亡挑战。文本最后,福贵与一头牛相依为命,怡然自乐,似乎是一种宁静平和,但透过这表面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对生活的无追求和绝望。而《活着》就是通过福贵来讲述那时的人民是如何熬过来的;是如何在时刻遭受着苦难与死亡的威逼诱惑,没有顺从,没有屈服,而是选择忍耐、承受的方式与苦难及死亡进行抗争。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与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困难和挫折,生离死别和痛苦不堪。

坚忍,活着的力量。

二、真情是活着的信念

苦难中的亲情

在《活着》当中,亲情是其的主旋律,虽然福贵苦难不断,但一家三代浓浓的亲情贯穿始终,忍受苦难却不孤独。福贵在输光家产后,家珍并没有埋怨,只是跟他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他娘那时却还在心疼他,没怪他却怪他老爹,只对他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而他爹虽气他却也没对他怎么样,只要求让他将债务换成铜钱挑去还债,目的是让他知道“钱来得千难万难”而已。

祖祖辈辈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家财就这样散尽了,家可以说是破亡了,但只要人还在,只要人还好好的再穷也会幸福。福贵被拉去从军后,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仍在枪炮声中,在又冷又饿的恶劣环境下坚忍的活着,因为老劝说过:“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所以他“想着自己的家,想想凤霞抱着有庆坐在门口,想想我娘和家珍。”正因有了对他们的牵挂、亲情的羁绊,福贵有了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的信念,只要还活着,就还有再见家人的希望在。

凤霞因为家穷,有庆上学没钱而被迫送人。在被领走的的那一刻,眼里充满对这个家的不舍。因为在她眼里,家再穷,父母再贫贱,家仍是她的家,父母仍是他最爱的父母,小弟仍是他最不舍的小弟。所以就算养父母对她再好,她在那边的生活再富裕,也比不上有亲生父母和小弟在的那个“狗窝”。于是她在几个月后独自连夜跑回家,即使路再黑再远再难走,即使露水再浓再重再冷,她都无所谓。因为路的尽头是她渴望的那个家。福贵在送她回养父母家时,凤霞没有哭,只是眼睁睁地看着福贵。福贵在伸手去摸她的小脸时,她也伸手去摸福贵的脸,仿佛要将父亲那张脸深深记住似的,仿佛在对福贵说:爹,我不怪你。福贵在那一刻便决定:“就是全家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凤霞在见福贵背着她往回走一段路后突然紧紧的抱住福贵,因为她知道她可以回家了。那一刻,凤霞是无比幸福的,因为在孩子眼里,没什么可与父母对自己的不舍和关爱相题并论。

有庆死了,福贵在抱着他回来的路上走走停停,累了想把有庆放在背上,可心里就发慌。生怕他突然醒来他不知道,生怕儿子不知谁背着他而害怕,所以“不能不看着他”。因为怕妻子受不了打击,决定一个人悄悄把有庆给埋了。他用衣服把有庆包好放在坑里,用手把土盖上去,把小石子都捡出来,因为他怕石子烙疼有庆的身子。这浓浓的父爱,这无微不至的父亲情在此刻显露无疑。

看着《活着》,有时就在想,其实活着本来就没什么重大意义吧!大家也都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而每天要求自己不断向上,不断披荆斩棘地勇往直前吧!这本来就是生而为人的本份、本职,来到这个世界就得对得起上天赋予你生而为人的使命。无论生活多苦多难多坎坷,只要你还在的一天,你都的往前继续走下去。福贵是如此,我们新一代中国公民更应如此。

苦难中的爱情

如果说亲情是《活着》的主旋律,那爱情则是《活着》的主线。在《活着》那朴素,简洁的叙述中,爱情仍投射出温暖的光芒。福贵原是个地主少爷,家珍是城里米商的小姐,结合时二人都是富足人家的子女,可谓是门当户对。可当家衰败后仍能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相濡以沫,无怨无悔,共同走完坎坷苦难的一生也实在难得。常言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实生活中能将这句话语贯彻到底的又有多少?“执子之手”容易,但“与子携老”又何其简单。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变数,形形色色的诱惑及重重的困难险阻。因此,想要做到同甘共苦,无论平富贵贱、生老病死,始终做到不离不弃的,都有理由、有条件、有资格,令人折服并送上最衷心的祝福。

福贵爹和娘之间的爱情,小说中几乎没有着墨,但当福贵赌光了家产之后想借钱到城里开个小铺子,他娘一声不吭,过来半响才说:“你爹的坟还在这里”,一句话把两位老人一生的感情喷涌般表达出来,一下子拨动了读者心中的那根弦。老人的话朴素无华,但深深表达了福贵娘对福贵爹的怀念与眷恋。一句话的分量是如此沉重,担起了老人一生的情和爱。这句话就像是大海上露出的冰山一角,使人感到隐藏在下面的巨大感情洪流。没有浪漫的情节,没有千言万语的思念之情,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过往情深;有的只是只言片语及那深动人心的一句话。或许,这才是爱情的最纯本质:不求富贵苟安,但求生死相守。

凤霞与二喜的结合是小说中最亮丽的风景,是唯一一个喜庆的情节,两位认识后相互帮助,相互体贴。二喜第一次到凤霞家就给她家修房子;为了让凤霞满意,二喜借钱也“最气派”地迎娶凤霞。爱情其实很简单的吧,相爱的两个人远距离互相欣赏优点,中距离互相全面了解,到近距离彼此包容缺点。生活中有雨也有晴,有圆也有缺,但彼此不离不弃,快乐陪你过,伤痛陪你躲,等到风景都看透依然有你陪他看细水长流。我想这才是爱情最原本的样子。无论有过怎样的山盟海誓,无论有过怎样的刻苦铭心,无论与我们相守的是不是那个曾经深爱过的人,真正得爱情,无非就是那淡淡的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从《活着》的苦难爱情中,我似乎明白了:原来爱情才是人一生一世活着的追求。

苦难中的友情

有人说,世间真情到最好都会转变为亲情。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逃不过如此宿命。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为亲情。人们会逐渐将它

们看作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这样人就会多一些宽容与谅解。

《活着》中的长根是在福贵家长大的长工。福贵家产卖掉后,长根也被辞掉了。三个月后长根就回来看主人一家,拄着一根枯树枝,破衣烂衫,手挎着包裹,还拿着一直缺了口的碗,看到福贵“穿着粗布衣服满身是泥,呜呜地哭。”长根只是一个专陪福贵,专供福贵奴役的身份卑微的长工。在福贵家长大的他早已将福贵一家人当作是亲人了。遣散后的他无依无靠终沦为花子,却仍会为“少爷”哭泣,更不愿拖累“少爷”一家,让“少爷”养他;而福贵在自家人的生活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还和娘商量留下长根。这样的情谊实在难得。长根理解福贵家中光景,不愿成为他的负担,依然选择孤身一人继续往前走;而福贵早已把长根当作大哥,无论生活再苦再难也愿意为长根承受多一份辛累。因为他们觉得那值得!

春生是福贵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福贵的儿子有庆为当县长的春生的妻子输血而死,富贵没有抱怨。春生在--中被批斗而“不想活”,一直记恨春生的家珍却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原谅了他,鼓励他“要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

“死的已经死了,活着的就要好好活下去”不正是家珍原谅春生的理由?

三、幸福是活着的满足

《活着》让我第一次在阴郁且沉重的心情状态下开始认真思考人“生的使命”。其实,无论生活多苦多难总得继续,而活着便是每个生者所必须完成的使

命。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来不来这个世界,同时也没有权利去选择离不离开。生与死自有天定,既然活下来,便要更好更努力地好好活着。即使没了亲人,即使后半生只能自己一个人走完,即使人生充满了挫折、坎坷、艰辛,但只要还活着,就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生的使命。

在人生中生与死都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我们无法选择于哪年哪月哪日出生于哪个家庭,同时也不知哪时哪分哪秒死于哪个地方。人生或许就是这样,生与死都不是我们可以预测的,但每天能够在匆匆的步履中看着迎面而来的晨光和那缓缓升起的朝阳,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一种活着的快乐!

活着,便要笑迎每天的朝阳。

第六篇:《感恩》观后感

老师您是天上的北斗星,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用无尽的知识灌溉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老师您是辽阔的大海,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游来游去。

我们班是非常幸运的班级,几位老师都和我们相处的像朋友一样。记得又有一次,我数学考得非常差,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还温柔的和我说:“这次没考好没关系,老师发现你有几处知识点没掌握好,回去好好练习,老师相信你!”那一刻,我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回到家,我让妈妈给我出了几道题,我认真思考,仔细的把答案写上,又认真的检查。从那以后,每天晚上我都会做一些应用题,期末考试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这与老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这天,同学们早早的来到教室,有的吹气球,有的在黑板上画画,有的忙着给老师写祝福的话,一会儿我们就把教室打扮的即温馨又漂亮。快上课了,同学们忙回到座位上,准备给老师一个惊喜。“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您像往常一样快步走进教室,看到我们布置的教室您大吃一惊,连声道谢。亲爱的老师,在您的节日里就让我们为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不正是说的您吗?老师,我们永远爱您!

《《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读后感(范文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