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心理专项课题实施方案范文(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心理专项课题实施方案范文(合集)》。
第一篇: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师生对教学资源的渴望越来越热切,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就必须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开发出一套与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包含着对问题的思考,老师会经常发现,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概括能力差;学生发散性思维不够;新教材要求和考试难度不一致;新材料的一些内容完全可以整合简言之:就是研究者通过研究想探索解决的问题,一共有五个特征:
(1)课题是教师自觉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为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
(2)课题不是为了构建理论,或不是为了发现规律,而是教师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
(3)课题源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类似课堂发言的问题。
(4)课题比较微观,它的切入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点或某个细节。
(5)课题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偶发性,情境性,常常是不约而至的具有即时性。
二、怎样形成课题
1、如何寻找课题:
从问题出发寻找课题
(1)研究课程目标,研究课程内容
(2)思考如何教的问题,考察和发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以及得失。
(3)研究如何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课程的开发。
(4)研究学生学的问题,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与习惯,学习方式,自学能力。
(5)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教学情况。这样,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课题研究。
(6)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要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
(7)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的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8)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实践他人的研究成果后,比较适合年轻教师。
(9)总结经验形成课题,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个性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
2、课题研究选题案例分析
(1)遗憾中的选题
通常采用问题分析法确定小课题
(2)得意中选题
即在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去寻找求新的生长点,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可采用经验聚焦法确定课题。
三、 怎样设计课题方案
小课题研究方案三个基本要素:
(1)提出问题(明确主题)
(2)分析问题(原因分析)
(3)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途径、方法、措施等)
1、课题方案怎么来写?
(1)课题名称的表述:
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的名称能够清楚地反映出研究者的思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三个要素:研究领域、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应用价值(实践意义)怎么写?
(1)通过研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或者通过研究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3)通过实践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4)通过实践可以形成、可以创设、可以构建、可以检验;
(5)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可以促进、可以加强。
3、研究目标怎么写?
在研究目标的表述中应注意不要把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或是工作目标作为研究的目标,应该扣住课题写目标。
4、研究内容怎么写?
在研究内容上,应注意和研究目标对应起来,以免内容和研究目标出现不匹配现象。所谓研究内容就是我们讲的分解子课题,一般子课题
四、四个为宜。
5、研究方法怎么写?
研究方法既可以是多方法并用,也可以综合多种方法,但有一点应该注意,不是任何方法都适用于任何课题,要有目的选择研究方法。选择的研究方法,必须要写清楚如何使用这种方法。
第二篇: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1、“课程资源与作文教学有效链接的研究”的提出首先是源于《语文课程标准》。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基于这一点,进行此课题研究有其可靠性和必要性。
2、新课标十分重视和强调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来源,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3、从教学现状看,语文课程正在逐步趋向于综合性、生活化,但教学操作却流于表面及形式。进行比较研究,意在探索寻求落实“大语文”的渠道,通过“写作”构建起语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生活的联系。
4、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写作内容单一,常常是“巧妇却难解无米之炊”。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我们进行课程资源与小学作文教学有效链接的研究,试图从多个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灵性。
二、研究意义
1、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研究首先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源于我们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考。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都能学语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务必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挖掘一切可开发和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春风得意,勃勃生机无限。
2、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我们进行课程资源与小学作文教学有效链接的研究,试图以习作为桥梁,沟通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课外活动、社会生活的渠道,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积累与表达的能力,丰富习作的内容、激发习作的兴趣,从多个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灵性。
三、研究问题
(一)主要问题
1、解读课程标准理念,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
2、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寻求语文文本与其他学习资源链接的方法方式,有效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积累与运用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落实研究方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
(二)重点难点
一是如何通过课题实验,使课程资源与作文教学达到有效链接;二是如何通过课题实验,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校本教研的深度。
四、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系统地解读各种教育理论,本课题在申报立项之前请教育教学专家做宏观的理论论证,在实施过程中就微观问题请专家做过程性指导,中期请专家做初步鉴定,再次做论证,根据专家意见调整研究活动。
2、行动研究法:对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动态掌握实验者的实际情况,将实验情况做动态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与实验预设进行对比,不断重新审视、调整研究方向。
3、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关于作文理论方面的文章、成果,了解研究的动向,做必要的分析、对比、借鉴和动态调整,保证课题研究的独特性、超前性。
4、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五、学术价值
1、组织富有实效的课题研讨活动,形成校本教研活动的良好氛围。
2、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的大优势。
六、预期效益
通过“课程资源与作文教学有效链接的研究”课题的开展,开放教材,拓宽学习渠道,创设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加实践活动机会,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丰富写作的题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篇: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为了把校本研修工作落实到实处,并能扎扎实实的开展,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而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总体提高,达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特制定校本研修和微型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一)校本研修的管理体系:建立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管理”研修体系。
1、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2、校本研修质量评价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3、校本研修组织实施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二)各组织机构职责
1、学校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实际,提出落实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组织全校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对本校课堂教学的评价工作,选拔本校的课改骨干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加强对学校各学科组校本教研的规划管理,总结,推广校本研修的经验。
2、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建立学科校本研修小组。
其主要任务是规划本组的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每周一次的研修活动,落实区、校级校本管理机构的任务,确定本学科校本研修的专题,组织开展同伴互助和案例研究。
3、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建立学科年段研修小组。
组织本组教师研究和解决在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督促教师自觉进行自我反思。
落实学校、学科组的校本研修任务。
4、教研组要提交校本培训计划,确保校本培训主题、内容源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
二、时间安排:
1、20xx年xx月xx日~xx月30日(第一轮xx月15日,第二轮xx月30日)
(1)制定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并上报区有关领导。
(2)各教研组对教师进行宣传和动员工作。
(3)各教研组作好研修课题申报工作,拟定学科组研修课题实施计划,设计实施方案并于xx月20日前教务处(高中交新校区教务处,初中交老校区教务处)
2、20xx年xx月21日~20xx年年11月30日
①根据区领导对规划的审批意见开展校本研修的第一阶段活动。
②对研修活动进行资料积累。
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④各教研组对前期工作开展情况作汇报(书面和召开专题研讨会),由教务处组织。
3、20xx年12月一20xx年1月
①在对第一阶段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对下阶段校本研修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部署。
②接受第二阶段的检查工作
4、20xx年2――20xx年4月
(1)各教研组研修课题全面总结工作
(2)接受学校质量评价小组的验收
5、20xx年5月
接受区师培与教育研究中心的组织验收
三、校本研修的管理
1、教务处组织教研组制定学期研修计划,并由教务处审核。
2、教务处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结果制度,每周一次与集体备课时间同时进行。
3、教研组根据区师培与教育研究中心拟定的研修课题,提交各备课组选择。
4、教研组长参与研修并实行考勤。
5、各备课组长做好研修活动过程记录和研修活动总结。
6、各教研组每一阶段向教务处汇总活动情况。
四、校本研修的评价及奖励。
(1)根据对研修资料和研究课查验的情况评定等第,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2)每学期末,学校对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定,评选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并予以量化,一定奖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3)凡未组织校本研修的教研组教研经费人平扣30元,不合格的教研小组人平扣xx元。
(4)凡是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个人在职称评定,区级优秀,名师选拔上享受优先和加分待遇。
第四篇: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之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活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资源的利用,极大拓展和丰富了作文教学的空间和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作文素材。利用网络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自主作文的氛围,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条件。凭借网络,“师生”、“生生”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沟通。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作文教学活动空间,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得到发充分满足。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使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得到有机的整合,将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除涉及到语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会用到音乐、美术、科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作文的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各科知识得到同步增长,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3.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孩子的作文水平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加之教育部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三年级开设电脑课,许多家庭为了配合学校的教学都自备了电脑,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旨在寻找网络资源应用于作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考察传统思维中的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视野“窄”,二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所谓“窄”,就是把课本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以为学习好语文书本上的知识是最根本的任务。其实,这种将书本知识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割裂的状况,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固守一隅,封闭在课堂上、书本上,不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不向信息化的社会开放。学生苍白无味的生活,必然不能充分体验和享受作文的乐趣。所谓“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没有生活感受和语言素养的积淀,言之无物;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言之无法,“集体失语症”带来了莫大的悲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此,我校提出本课题,其研究的意义在于:
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构建网络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实验教师作文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及作文教学的能力、水平。提高实验教师组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之具体目标和内容
(一)教师目标: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单一作文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对多媒体网络的运用,使教师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学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使中高年级的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初步具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做到作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遣词造句准确,通顺连贯,有条理性。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初步总结出网络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的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我们将围绕如下内容进行实验:
1.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积累;
2.研究如何创建班级QQ群、教师教育博客、班级作文博客主页和学校博客群组,搭建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作文教学资源的共享。
3.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的发展,多媒体的音、像、声具备和网络的交互性为写作中的“情境”创设和“协作”“会话”发挥巨大的作用,自然地提高写作能力。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看,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是非常合适的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和认知环境之一。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使用观察法和媒传法等教学方法,恰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学生的基本资料:家庭拥有电脑情况、学生兴趣爱好、网上行为、是否有QQ号等等。
2、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应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在开展对课程资源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
3、行动研究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采取“五一”措施,即营造一种科教氛围、磨练一支师资队伍、建立一套机制、搭建一个资源平台、探索一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达到“人――机――人”相互交流,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人)进行互相交流、协作学习。在整个课题实际操作过程和实施的过程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的统一起来。
4、经验总结法
对“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过程中一些有效的课程资源及时积累总结,对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总结、推广。
5、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旨在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促进学生积极、有效、自主地习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宜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展开对学生成长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可对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档案袋管理,进行跟踪分析,于个性中见共性,于特殊中见一般。为课题的假设提供典型的事实例证。
六.本课题研究之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至12月)
加强软硬件建设,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进行师资培训、理论学习、实验班选择;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统一课题组成员思想。
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1)调查分析,掌握学生的基本资料:兴趣爱好、网上行为、QQ号,为课题开展准备资料。
(2)完成班级QQ群建设,教师依托安庆教育博客平台制定班级作文网页,通过初步试用论证可行性,制订实施方案。
2、实验阶段(20xx年元月至20xx年6月)
全面实施课题计划,加强课题研究管理,举行课题研究现场会,定期展示研究进程和成果,做好数据积累、经验总结工作;
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
继续深入班级作文网页创建工作,进行实验研究,适时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得失,写出实验总结;
3、总结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
主要目标:回顾总结实验研究情况,整理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小结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并请上级和有关专家对本实验研究进行鉴定。
第三阶段研究成果:
收集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力争取得县市乃至省教育专家的支持和认同,并得到完善和大面积推广。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黄金舟:负责课题的定向、指导,协调人员分工,监督课题的实施,课题的总结。
李思迪:负责课题计划的制订、本校教育博客群组建设,进行课题行动研究。将科学而全面地总结教改经验或教训。
杨贤松:负责课题实施的调控,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需的人力、财力等问题。
石沉香: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分析,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问卷材料的收集。
李声宏、梅庆安:负责文献研究,即研究对网络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有哪些,有哪些指导意义,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种理论等。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论文资料的收集。
石小霞、邵双梅、段贞洁、余红燕、叶带楠:进行个案研究,即具体分析一些网络作文教学的典型课例,分析在这些课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所用媒体这四个教学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教学结构相比,有哪些显著变化,效果如何,学生在情感和态度方面有哪些转变等。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个案案例资料的收集。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该课题组成员以一线语文教师为主,其负责人黄金舟,系安庆市首届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县小语学科骨干教师,县小语学科带头人。曾参与完成“经典诵读”市级课题,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并有论文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课题组第二负责人李思迪,于多年前便开始了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探索,曾于200xx年全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中承担过本项目县辅导教师工作,积累了一些处理网络信息的经验。有十几篇论文获省市奖,并有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曾参与完成省市级课题研究,他们都是教学骨干,课程改革的积极实践者,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的人力资源。
2.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极为便利。目前,我校已与局域网连接并建立了校园网,已建成初具规模、功能完备的网络系统,一个网络教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共配备有连网微机百台左右;全校青年教师均已参加了“现代技术教育”的培训;过关率达100%。教师们已经普遍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在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理论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我们还将组织部分老师进行有关网络技术的培训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改革和实验,他们对本课题十分关心,并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
学校的生存依赖于学校的发展,这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心声。因此,我校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进行课题的研究。
第五篇: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加快“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二、实施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简易、方便、可行,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确定活动项目,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二)全面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于活动之中。
(三)趣味性原则。体育活动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四)校本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场地、设施等特点,挖掘体育资源潜力,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
(五)安全原则。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目的任务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 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 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四、实施步骤
(一)课题申报(20xx年底前)
申报课题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搜集相关资料,深入课题内容研究,确定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二)评审课题,启动,推广(20xx年)
20xx年2月进行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5―6月份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10月份在全市推广开展。
(三)课题鉴定,总结(20xx年)
20xx年5月进行课题中期调查分析,进行成果评选。10月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推出一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五、实施要求
(一)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市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本地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
(二)学校要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四)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25―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10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六、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学校,参照课题研究“目的任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自定研究主题和课题名称,该主题范围之外的研究课题本次不予立项。所有申报课题既是本课题的子课题,也是市规划办独立立项的规划课题,按照威海市规划办立项课题进行管理。
选取优秀学校作为我市今后重点示范基地。课题申报数量具体为:荣成、文登、乳山各10项,环翠8项,经区、高区各5项,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威海四中、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各1项。
申请人按照规定认真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一份原件,二份复印件),由各市区“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领导小组初审汇总后,于12月10日前统一报送课题领导小组,申报表和汇总表可从威海市教育网站“通知通报栏”下载。
七、组织管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指导、督导、评比和检查,树立并推广优秀典型。为了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威海市教研中心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王 义君同志任组长,张启刚、毕志玲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市区教研中心相关负责人、体育教研员和课题实验学校的负责人组成。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学校也要成立相 应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申报时一并上报。
第六篇: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校是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我校在校生40%以上是进城务工子女,20%是父母上班,孩子一人在家,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掌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转化指转变,改变。
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使学困生在学习成绩、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高。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四、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五、研究对象
北园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
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总结经验。
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5、测试法:通过学习成绩检测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6、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xx.9―20xx.11)
通过问卷调查,校讯通、家访等进行“学困生”的现状调查分析,确定“学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成立课题组,进行合理分工,责任明确,措施有效。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xx.11―20xx.6)
课题组分工落实,开展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撰写经验文章,转变教师育人观,课堂教学观。
第三阶段:理论总结与推广(20xx.6―20xx.7)
整理实验实录,提炼实验成果,撰写论文,编辑论文集,全校推广、验证,提升实验成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问卷调查表及分析;
2、观察记录以及跟踪记录表;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案例(或课堂研讨课);
5、结题报告和有关论文;
6、学生实绩展览等。
九、课题研究管理
1、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把本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实验教师由事业心、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及时交流,反馈问题,相互促进。
2、加强研究过程及档案资料管理
各成员认真开展研究活动,并做好各项记录,副组长及时收集研究资料,组织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及协调工作,定期召开研究情况交流、反馈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