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课题调研实施方案(范文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课题调研实施方案(范文5篇)》。
第一篇: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分层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 “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87年7月至今,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
异步教育学认为:过去,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这是班级授课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学”。而建立在学生的“六步学习”基础上的教师“五步指导”的异步教学方式,改变了教与学同步的状况,做到了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科学地教,因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就是国内外已经取得巨大成果的层次教学。所谓的层次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
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能够以人为本,能够弥补班级授课制天然的不足,能够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有事可做,有目标可循,有发展的果子可摘。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关于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异步教学。
注重学情,改变传统的同步教学的方式,倡导学生自主的学,老师科学的教。
2.分层教学。
分层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通过自我鉴定和老师参照,把学生动态分为A、B、C三层。通过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考核分层等。促使学生从低层向高层攀登,然后再进行动态分层,让学生收获看得见的成功。
3.异步分层教学。
主要是针对同步教学和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人为本,以“异步分层教学”为核心内容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层教学,异步推进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目的
①构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际,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语文教学常规,既体现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思想,又便于操作的中学语文异步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②改革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讲堂”为“学堂”,保证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③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注意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转化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通过课题实验与研究培养、锻炼语文教师队伍,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⑤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⑥本实验的根本目标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实验最重要的形式是“小组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中,实现性格互补,人格融合,意在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实验最重要的内容是作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阅读与写作,两手都硬起来,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带动阅读;本实验不仅注重眼前目标,而且注重长远目标,大力提倡“创新是灵魂”,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老师,尤重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并提供品质保证。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假设
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到最小程度。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一样的教学条件下,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①首先与学生商讨“异步分层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这种教法,喜欢这种教 让这种教法深入人心。
②面向全体学生,摸底铺排,在充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为A(低层) (中层).c层(高层)三层,也可发动学生用自我鉴定式来分层,同时,要让学生展望自己在单位时间里,通过异步推进达到的新层次,树立异步推进的目标。
③教师对分层的学合理搭配,构成小组内各层次的有机组合,为小组讨论作准备。
④在“指导预习”中,教师告诉学生预习方法,鼓励学生填写“质疑卡”。在充分参考不同学生的质疑,即完全了解学情的一半,结合课文的重、难点,设定“异步推进”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争取有的放矢。这样的教学,每一个层的学生既有现实目标,也有长期目标。老师把教学任务分解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再让他们汇报交流,产生碰撞。甚至可以让C组的学生充当小先生。
2.拟创新点
①自主学习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填写质疑卡。这个质疑内容,有时候可以让其他层的学生解答。
②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在本组之内就形成了一个发展层级。
③动态分层,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产生了动力源泉。
④促使老师关注学生,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四阶六步”及其变式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核心内容
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本课题组决定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异步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①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促进各个层面的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习。
②落实“四阶六步”的教学模式,并开拓出各种变格的课堂,收集好各类课堂案例,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反思。
③摸索分层教学的规律,把分层教学、个别辅导、整体学习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④探索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探究学习等的有机结合。把异步分层教学和新课程衔接起来。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自主学习的理论创新。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现有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在异步分层推进的过程中,经常调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机的方法调整。
3.案例研究法。研究名师课例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依据。
4.经验总结法。教师不断地发掘,及时总结提炼“评价促进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成功经验,比如对三有六让的提炼和总结。
五、研究人员
此微型课题为微型课题,由王开东老师担任组长,程媛和尹晖老师参与研究。
六、研究对象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高三(1)(3)(4)(5)(2)班,共215人。
七、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在前期“三会”的基础上,统一认识,确立形成课题方案,选定进行实验的年级,规范异步分层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⑵实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3月,积极稳妥进行异步分层实验,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异步分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⑶结题阶段:20xx年3月,准备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的验收,促进实践结果的宣传推广。历时1年半。
八、预期成果
1.20xx年8月,高中语文异步分层自主学习各方面论文发表。
2.20xx年10月,语文异步分层教学实验课题结题报告完成。
3. 有关微型课题“高中语文异步分层自主学习”的专著出版。
第二篇: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
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研究计划)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
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祛,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一般来讲,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画龙点睛般反映整个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2.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亦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预期本选题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见解或能在实际中解决哪些问题,借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明确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价值,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
3.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只有确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优势兵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明确选题研究任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避免徒劳无益的劳动。
4.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课题研究不能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干到哪儿是哪儿。必须预先有―个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课题的研究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没有这些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安排、时间保障,方案就会落空。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的产生,做到有备无患。
5.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材料(资料和事实素材)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确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并充分地拥有相关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从而保证课题的研究能建筑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
6.课题研究的条件要求 开展任何课题研究都需要―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设备等研究条件来保障和支撑。离开了必需的研究条件,课题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对开展课题研究需要哪些设备、设施,需要多少物质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经费等等都必须事先分类分项作出估算。当然,在确定研究条件时,要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投入,争取课题研究的效益能提高。这样才能在课题申报和竞争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7.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配备 高中学生搞课题研究,由于大多是科研新手,要使课题研究价值高而且能取得成功,指导力量的配备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没有高质量的指导教师对高中学生课题研究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选择对研究领域熟悉,有真才实学的教师作为高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实践表明,一个好的指导教师不仅能对学生在课题研究的方法上给以指导,在成果涌现上给以点拨,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规范的科研行为、严谨的科研态度、百折不挠的科研意志、崇高的科研道德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选择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对高中学生来讲,主要是在校内聘任。
第三篇: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2、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三、研究内容
实现研究目标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实验类课题还要有研究假设。
四、研究范围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2、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3、对关键概念(变量)的界定。
五、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的直接对象。
六、研究方法
1、根据课题的性质、类型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例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等);
2、课题操作的策略、措施等。
七、研究的程序设计研究步骤、时间规划、管理措施等。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或论文,其他有关材料。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十、经费预算情况
第四篇: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按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读的要求有: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然而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可培养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阅读还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然而现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重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读和写技能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纵观国内,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已被大家所重视,广大教师对此做了不少探索,特别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已取得了较大成绩,其研究表明:
从学习语言的规律看:成功的学好一门语言要进行大量地吸收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对语言充分阅读,用心感悟,不断积累、运用,才可能真正体味到地道英语的独特魅力,真正把语言学到手。
从小学生学习心理看:小学生具有很好的感性思维,富有情节的故事、童话学生更感兴趣;贴近自身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短文、对话更能吸引他们。英语教学已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的封闭、单调、划一的就教材教教材的僵化状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与主要内容:
研究的预期目标:
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与内容: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同时尽量与牛津英语的主题式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各年纪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汇编出四套系统的阅读教材。
2、研究小学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阅读课作为一门技能训练课,其任务着重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句子中的词义,帮助他们把音、形、义结合起来。因此,使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帮助。
3、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总体英语发展水平的关系。
四、研究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法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践性原则: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3、整体性原则:注意英语牛津教材与阅读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
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实验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内存”,抓住他们的“愤”、“悱”之处展开教学。教师要真诚地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不仅允许他们赞同、接受,而且允许他们否定乃至拒绝;学生之间有更多的直接的交流、讨论,让理解、信任、尊重、宽容、民主、合作充满整个课堂。同时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2、加大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力度。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由读去感知语言、感受生活、丰富情感,同时积累语言。在此基础上,更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时间和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阅读习惯
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逐步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为今后的主动发展打下根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进程
1、基本进程阶段:
(1)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的构思和定位,方案的撰写和论证。
(2)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A、课题的实施、研究;
B、中期论证;
C、课题的发展、完善。
(3)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成果的总结,经验的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
组长:
成员: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
2、教师论文、案例分析等。
3、CAI课件、研究课教案等。
4、学生作品,包括作业、学习体会等。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课题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2、课题组成员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为课题研究成功提供了保证。
3、本课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本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会得到有力保障。
第五篇:课题研究方案
一、内容分析: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如:23.76-(13.76-3.58)=23.76-13.76-3.58=6.42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反之同理。又如:1.25×(80+4)=1.25×80+4=100+4=104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再如:624÷6=14、780÷3=26归结为学生对以下概念不够清晰: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能一位不够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里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2、运算不认真
如:数字抄错:1.35÷15在列竖式的时候写出13.5÷15,还有的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3、思维迁移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消极的作用则干扰学生学习新知识,如:7.68-2.75+1.25=7.68-4=2.68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而导致错导。又如:4.9+0.1-4.9+0.1=5-5=0错误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孝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再如:10.6-0.6×(0.72+1.28)=10×2=20错误原因是学生一眼就看出10.6-0.6、0.72+1.28均可以凑成整数,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4、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和正确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三、研修方式:
1、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多读教育书籍,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写好教学论文,上好示范课,在小课题实验研究中担任主角,并在研究中做好反思日志。
2、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平台和教学课件,结合实际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尝试教学法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定期做相应的总结。
3、加强教科研信息交流。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以得于掌握信息、借鉴运用先进的理念。同时还要反悔教学设计、教学随笔及小课题研究成果和困惑写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利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才有保障。
2、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如果形成了熟练的口算技能,就能有效地提高正确运算的速度。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提高正确计算速度,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加强品牌能力训练。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济的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地正确、熟练地口算。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并计算,才能得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与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3、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审题的习惯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5、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在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时,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习。
要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好练习。首先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不应仅限于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的认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要重视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因素,把计算练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教材中的重点是学生思维的转折点,也是练习的重点。其次练习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了解课本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在练习课中,有复习练习课,有巩固练习课,有新授练习课等等。此外,练习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五、预期研究结果:
尽量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平时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并且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快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