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优秀范文六篇)

时间:2022-05-28 00:28:42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6825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优秀范文六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篇五镇雄县盐源中心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镇雄县盐源中心小学数学学科课程

实 施 方 案

2013年12月20日

1

目录

1、 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2、 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目标

3、 单元(模块)教学目标(应知应会) (1)一年级数学学科(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2)二年级数学学科(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3)三年级数学学科(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4)四年级数学学科(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5)五年级数学学科(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6)六年级数学学科(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4、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5、 教材优化(学生作业系统设计) (1)一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材优化 (2)二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材优化 (3)三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材优化 (4)四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材优化 (5)五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材优化 (6)六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材优化 6、 备课、作业布置与批阅、课外辅导基本规范与要求

7、 学生评价标准 8、 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2

曹阜三 3―5页 曹阜三 6―08页

曹阜三 9―10页 胡 娜 11―12页 刘应波 13―15页 李 敏 16―17页 陈绍金 18―19页 成凤英 22―21页 曹阜三 22―22页

曹阜三 23―53页 胡 娜 54―83页 刘应波 84―114页 李 敏 115―180页 陈绍金 181―207页成凤英 208―241页

曹阜三 242―245页曹阜三 246―250页曹阜三 251―252页

一、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3

从参加镇雄县2012―2013学年抽测学科教学质量量化情况看我校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都比本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差。部分班级在全镇排名中间,只有少数在前面。

3、课堂教学

我校无固定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仍占据整个课堂教学,随意课堂居多,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依旧存在,即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练)的少。低效、随意、满堂灌的课堂随处可见,将每一位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实难得到体现,教师依旧是整个课堂的霸主,教师引导的作用难以发挥,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培养,以及缺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4、生源

有一至六年级12个教学班721人,各年级均设两个教学班,最大班级学生有81人,最小班级学生48人,由于全乡没实现集中办学,不同年级中途都有学生从乡下各校相继进入或转出,每学年各年级学生的认知差异较大,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受义务教育政策的影响,不管学生成绩如何都不允许留级,有的学生考10多分的也得升级,大部分学生的学科知识欠帐太多,逐渐形成部分学生厌学的现象,加之家长受打工潮的影响外出的居多,学生留守在家也多,学生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纯粹太少,故对正常实施教学增加了难度。

5、教学设施设备

我校现有可用电子白板4个班级,无活动室,教师没有自制教具和学具的习惯,连教室都没有多余的,硬件设施缺乏,仅有的教学设施设备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目标意识和规范

我校学科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且课堂教学行为不规范,教师解读课标、理解教材、阅读教师用书、分析学情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不明晰和具体,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教学中,一般都存在以下现象: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对教材的整合不到位、重难点不突出,以教为中心、忽略学生的学,分层教学体现不明显、学生个性很难得到张扬。

(四)管理机制

学校虽建立了《盐源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盐源镇中心小学教研制度》、《盐源镇中心小学听评课制度》、《盐源镇中心小学备课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定,但无更加具体性、系统性、完善性的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案,对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比、奖励都还不全面,特别是对学科教学课堂教学的进一步规范措施不力,教研活动制度不够合理。

(五)作业系统

对学生的作业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优化设计,仅依靠教材和一本教辅资料里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没认真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达标作业(课堂作业)和巩固提高作业,就连纠错本、当堂训练本、课后作业本都没让学生明确使用,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和反馈都无将具体措施和办法写入教案中,

(六)师生评价

评价方法单一。教师对学生评价主要以期末统一抽测为主,单元抽测为辅,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无标准,师生评价相当片面而不够深入,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只存在简单形式上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生生互评,仅有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简单评价,没有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标准和形式。

第二篇: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校本课程以老师为关键和重点,以学生为立足点和归宿,顾及课程开发的普及性和地方性。开发的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使学生学有所长。

二、组织领导

建立由校长、教导主任、教师代表组成的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学校每学年申报的课程,检查、监督《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

三、目标与要求

以《基础改革纲要》为准绳,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开发和建设适合我校学生、老师实际的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1、课程结构设置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主要开设以下5种校本课程:

(1)校园童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生活情趣。

(2)家乡的蔬菜:了解家乡的各种蔬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品质。

(3)雷锋的故事: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懂得帮助他人级、关心他人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4)国学经典小故事:学习国学经典,从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中理解经典,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5)书法入门: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汉字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书写规则、字形字体,为学习书法打下基础。

2、课时安排

每周每个年级一节校本课程

五、开课流程

1、教师申报开设校本课科目,并填写校本课开设申请表。

2、学校根据教室、师资等具体情况制定开课计划。

3、向学生发布开课信息。

4、确定学习科目,排课后正式开课。

六、任课教师职责

1、认真备课、讲课、撰写教案;

2、组织课堂教学;

3、管理、维护学习纪律;

4、组织课程结业考试,完成对每个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等。

七、奖励办法

为鼓励、支持全校老师积极开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学质量的提高,在评职、晋级时校本课程的开发做为一项。

2012.6.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学习体会

校本课程实施学习体会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课案

近年来,我校在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工作力度不够,实施水平不高,成效不甚明显。

为此,根据我校教情、学情,结合《本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科学构建适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堂,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的政策规定,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本质,秉承课改理念,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学科教学目标,保持高效课堂建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二、总体目标

1、提升教师实施课堂改革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教方式”的转变。

3、完善全新的“备课、课堂、作业、评价”模式。

三、具体推进目标

1、增强课前备课的针对性。备课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

2、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课堂活动应具有发展性的目标,能给学生生成新知识和新能力的空间,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3、作业布置与批发。对学生当堂训练的内容和课内外作业布置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精心选择。作业全批全改,批改要及时、反馈要及时。

4、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培优辅差。

5、规范学习常规,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研究制定学生常规,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

四、构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我校根据教育局的部署安排,深入贯彻“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指导思想,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以积极推进新课程标准,进一步细化解读新课标为重点,以关爱生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为理念,全面实施道德课堂,引导教师更新观念,大胆实践,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三环六步教学法。

“三环六步八法”是在“导学法”实践的基础上,以分层教学思想为技术指导,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的教学原则,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不断规范、总结的具有课改推进性、实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环六步八法”结构说明

“三环”:就是在‘导学法’提倡的“低起点、小跨度、大容量”原则的基础上,设置的“自学、展示、反馈”三大环节。

“六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研讨、质疑点拨、总结归纳、检测达标。

“八法”:“情境激励法,设疑激励法,操作激励法,创造激励法,媒体激励法,练习激励法,奖励激励法,评价激励法。”

(二)、“三环六步教学法”。

三环:指自学、展示、反馈,是对“导学法”中三环扣的继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体现其大三环的作用,仍然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六步:是对自学、展示、反馈的详细注解。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学、研讨、质疑、总结、巩固;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自学、研讨、展示、总结、检测。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行为同步,构成课堂教学的六步。

八法: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选择运用“情境激励法、设疑激励法、操作激励法、创造激励法、媒体激励法、练习激励法、奖励激励法、评价激励法。”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辅助教学。

(三)、“六步”操作流程

第一步:明确目标。(1分钟)

目的:让学生总体把握本节课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即学习要求)。 步骤: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注意事项:

(1)、制订学习目标要紧扣新课程标准,准确制订出课时学习目标,要具体、准确,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 (2)、学习目标内涵要广,教师制订的导学目标不仅包含知识的要求,而且还要根据教学实情渗透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3)、学习目标要规定出哪个是独立完成,哪个是需要合作探究的。 第二步:自主学习。(10分钟)

1、自学前的指导(1分钟)

目的:让学生知道花多长时间,自学什么内容,怎么自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自学效果等等

步骤: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以问题形式) (2)、教师指导自学方法 (3)、教师明确自学要求 注意事项:

(1)、明确自学的内容,要使每个学生知道什么,要交代清楚看书从哪里看到哪里,做哪几道练习题,解决什么问题,自学提纲的设计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独立地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同桌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

(3)、明确提出要求,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则。

2、自主自学(9分钟)

目的:

按照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锻炼学生的自学(独学)能力。

步骤:

(1)、学生带着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独立自学课本,从中发现问题,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做上标记,有待交流解决。

(2)、教师通过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提问、检查自学作业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后教做好准备。

第三步:小组研讨(7分钟)

小组研讨是展示的一个基本步骤,是教师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对学、群学的组内小展示活动。(展示即发表、暴露、创造、提升。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最精彩部分。)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等互动形式,形成组内全员参与、积极探究、氛围热烈的场面,把课堂教学推向深入,使学生初步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目的:按照自学提纲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分别进行独立自学后,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进行研讨(对学),增强学生合作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四人合作、交流、研讨,并生成新的问题,再研讨。

(2)、教师通过巡视、倾听、质疑、询问、提问、上堂板演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发现、搜集、整理学生研讨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疑难问题,引导全班学生研讨(群学),教师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

学生研讨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研讨要求,一人发言,其他人倾听,然后质疑,补充,组内发言声音适中,以本组同学能够听清为标准,不影响其他小组,学生个人发言时间最长为2分钟,发言简明扼要。教师督促一定要认真,千万不能走过场。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研讨习惯,或者不善于研讨,或自觉性不高,但教师不能放任,可及时表扬研讨速度快、效果好的小组,可给后进组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研讨态度。

第四步:质疑点拨(13分钟)

质疑点拨是展示的一个重要步骤,主要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创造、能力提升,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最精彩部分,是教师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对学的班内大展示活动。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质疑、争论、辩解、分析、更正、补充等互动形式,形成班内全员参与、积极探究、氛围热烈的场面,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再次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步骤:

1、引导学生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答疑(兵教兵)。

2、教师答疑、点拨、更正、补充。

注意事项:

(1)、学生质疑、答疑的过程应该是“兵教兵”的过程,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与不对,完整与不完整,对学生教得不对的,不完整的,教师要引导其它学生更正、补充。

(2)、教师引导的答疑、点拨内容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已掌握的,教师一律不再重复。

(3)、教师不能就题点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防止其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避免其走弯路。

(4)、教师引导的答疑、点拨、更正、补充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情读、动笔写、动脑思”好习惯,所以,教师答疑、点拨、更正、补充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学生质疑、发问、求异思维,迁移延伸。

第五步:总结归纳(4分钟)

注意事项:

1、通过完善教师板书,总结归纳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区别、联系及其规律。

2、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教师只作更正和补充。

第六步:检测达标(10分钟)

注意事项:

(1)、检测达标练习题要精选细筛,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充分体现“低起点、小跨度、大容量”的原则。基础知识与迁移延伸内容相结合。

(2)、让学生能够应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应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 不辅导,学生不交流、更不得抄袭。

(3)、学生当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停地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巩固、达标的效果。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一种理论,它来源于实践,又要回头指导实践,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还应该看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不能千篇一律,有些知识虽然性质相同,但具体操作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只有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更深入、更细致地把握操作程序,才能发挥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作用,扬长避短,净化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练习课

1、情境导入,再现知识(3分钟)

课始,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白所要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具体目标。

2、基本练习,强化认知(12分钟左右)

练习首先要面向基础,让所学的新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练习的内容主要是本单元、本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方法。

3、变式练习,强化认知(10分钟左右)

这一环节要设计一些容易出错的题目,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本质,增强辨析能力;通过师生的交流对话,提升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充分交流,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

4、综合应用,拓展延伸(10分钟左右)

练习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要设计一部分与生活相关的题目,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中,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在摘果子的过程中领悟方法,以“动”促“思”。这样既可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又能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

5、课堂总结(3分钟左右)

为了给学生一个单元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的重现,结合板书,师生一起进行小结,学生谈收获。

6、反思提升(2分钟左右)

使学生从简洁的板书和所练习的习题中,明确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反思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达到巩固的作用。

五、实施步骤

为了在全校进一步扎实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避免只是“形式”上适应,缺少实质性的改变,依据《本斋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计划分以下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13.09――2013.10)

深入学习、领悟“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基本操作程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2、实施阶段(2013.10――2014、1)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应用“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召开全校专题研讨交流会,引领“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3、总结阶段(2014、3――2014、6)

总结实施“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验证实施效果,确立下一步改进措施。

六、组成机构

组成了以蔡群丽老师为组长,曹艳勇、张改华、曹景霞、赵敬伟、孙书兰、赵凤英、岳园园老师为组员的教师队伍。

七、保障措施

1、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组织学科骨干教师,首先进入学习、研究、操作状态,不断积累经验,利用“学科主题教研会、片区教研、教学开放、名师送课”等方式及时推广。

2、完善网络支持系统

充分利用“本斋小学数学教研的博客”, 提供相关培训资料及典型经验材料,开辟“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研讨专栏,搭建全校教师间研讨交流的平台,对全校实施“小学数学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支持。

第四篇:09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潜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现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现就本学期我组的数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

二、教研目标:

1、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构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潜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5、加强优质课评比,挖掘骨干教员。

三、教研措施

(一)扎实有效落实课改精神,以课改为核心开展教研活动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全体教师透过进一步解读新课标,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用心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用好新教材,透过反复探索、研究、反思、实践,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2、细化课改过程管理。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加强教材研讨、群众备课的研讨,坚持推们听课制度,加强数学常规课的量化考核,收集、整理资料,并及时总结教改经验,确保课该工作落在实处。

(二)加强教学教研量化考核制度,以制度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实行互动听课,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广泛借鉴各种优秀教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状况设计出优秀教案做好备课和研讨工作,各位教师要用心参与研讨,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修改,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2、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继续将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指定和不指定听课,课后检查教案,点评交流制度。

3、用心开展教研组活动,以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竞赛等方式开展好教学研究工作。

4、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

2、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透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潜力。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青年教师带给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透过优质课比赛及“传、帮、带”的方式,一方面到达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组的学科带头人。

小学方案设计相关文章:

★ 小学主题教学活动方案5篇

★ 小学毕业活动方案策划书五篇

★ 重阳节小学生活动方案5篇

★ 小学五一节活动方案5篇

★ 小学毕业班会活动方案五篇

★ 小学舞蹈社团活动方案5篇

★ 小学元旦节活动方案5篇

★ 2021小学植树节主题活动方案5篇

★ 小学毕业典礼活动方案五篇

★ 小学六年级毕业活动方案范文五篇

第五篇:小学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小学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是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每位教师都无法推卸的责任。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个性化的教学,为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相比,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同样重要,并且有着更大的研究和探索空间。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联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桥梁。它既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巩固和检查,更是学生从中发散思维、形成数学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的数学作业设计,无论是教材中出现的,还是相关的教辅资料中出现的,大多数是千篇一律的机械、重复式作业,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中得不到体现和尊重,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压力和疲劳,极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取考试高分的同时,并没有在思维训练和能力形成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相反,一些平时比较调皮、思维灵活的孩子,在低年级时的成绩并不是太理想。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其他一部分学生的学业随着知识的难度上升呈下滑趋势时,他们的成绩却保持着“不倒翁”的态势。究其原因,原因之一就是这部分孩子很多时候不仅仅满足于教师教给的方法,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新解题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我们不能对此熟视无睹,而是应该积极思考在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方面有所建树,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的、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作业,为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基础教育中的个性化教学及个性化作业设计。例如,美国数学教师协会 (NCTM)1989数学课程标准和2000年标准的基本特点之一都是强调数学应用;日本的数学课程设置了综合课题学习,也体现了对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关注;英国提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途径,由低年级起就对儿童进行应用能力系统训练。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进行合作交流等丰富的活动中发展数学应用能力和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英国国家数学课程强调了开放性问题的作用,要求变封闭问题为开放问题。 做数学(doingmathematics)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不应该是单纯的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的过程。

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是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例如,英国数学教育具有活动性的特点。以课题覆盖大纲的策略就是英国数学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以教学目标的某一项及学习大纲的某个水平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这类活动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便于教学组织,能使较多学生达到某个水平的学习要求。教师也可以提出开放性课题任务,进行开放性教学活动,往往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多个教学目标,涉及多个学习水平。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以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水平。数学教育的技术化趋势,也成为近年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引人注目的特点,而且日趋活跃。各种现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作用,从ICAI(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更趋自然的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数学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

进行数学思考活动。

国内也有部分省市地区的学校在个性化作业设计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例如: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开展了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深圳市某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这些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和结论,将为我校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宝贵经验和丰富的素材。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的个性化程度及学生普遍喜爱的作业形式及其发展趋势,形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调查报告。

2、探索小学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形成小学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案例集。

3、初步探索小学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作用,形成小学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结题报告。

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2、小学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作用及方法、策略。

研究假设:

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一刀切”的局面普遍存在,大多数学生对完成这种千篇一律的作业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在对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案,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尝试,通过中期检测,及时纠正研究过程中的偏差,总结个性化作业设计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形成小学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案例集和研究结题报告,对个性化作业设计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参阅国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吸取前人研究的成功经验,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2)调查法:通过对现阶段数学作业设计现状的调查,了解学生的作业需求,为个性化作业设计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个性化作业使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个性化作业设计进行客观、及时的评价,及时纠正研究过程中的偏差。

(3)访谈法: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访谈,了解个性化作业设计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及时而深刻的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4)对比观察法:对研究初期、中期、后期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的形成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对个性化作业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得出一个普遍性的、较为客观的结论。

(5)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学生和教师建立个案,通过个案研究,整理出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活动中的典型例子,为研究结论的获得提供事实依据。

3、技术路线:

以个性化的数学作业设计为载体,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为最终目的,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形成丰富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案例和得出个性化作业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这一结论为阶段性成果,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实施研究。

4、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2008年10月——11月)。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拟写课题研究申报书。

经过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思考,觉得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症结之一是学生对千篇一律的作业感到厌烦。如何使学生作业能够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是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因此,我们确定把《小学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作为我校的数学研究课题。

第二阶段:现状调查(2008年11月——2009年1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学生对数学作业需求普遍情况,学习借鉴前人研究的成功经验,提出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大方向。

在日常与学生及家长的交谈中,也包括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许多文章中都认为现在的学生数学作业存在着整齐划

一、机械重复、乏味低效的问题。但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还不能单靠教师的主观猜测。对学生作业作一个现状调查是很有必要的,课题组将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以问卷为主)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除了调查学生对现在数学作业的满意程度,希望改进的地方,还可以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方法及策略等,从中发现创造性的作业完成方式,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长足发展。

第三阶段:设计尝试(2009年2月——2009年4月)。对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进行大胆有益的尝试、探索。

这些尝试可以包括:

1、层次性的作业设计

(1)可以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自选题两种。

(2)可以只提供素材和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趣味性作业

(1)设计一些游戏性的作业

(2)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或童话故事作为情境设计的作业。

3、生活化的作业

(1)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的作业

(2)调查式的作业

4、互动式的作业

(1)学生与家长互动的作业

(2)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

5、开放式与发散式的作业

设计一些无固定答案的作业,或是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的作业,以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数学问题。

6、电子作业与纸质作业相结合

电子作业具有方便、快捷,反馈信息量大,不受时空限制,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特点。把电子作业与纸质作业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练习和检测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公布电子邮箱、建立QQ群等方式,与学生在网络中进行数学信息的交流,并且可以在网络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与同学探讨完成作业的方法、学习数学的心得等,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得到延展。

第四阶段:中期检测(2009年5月)。通过数学能力测试及问卷调查,对个性化作业设计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研究过程的成功做法,有针对性地对典型学生和教师建立个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第五阶段:深入研究(2009年6月——11月)。继续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知识板块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探索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策略,开展交流活动(包括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营造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

第六阶段:成果整理(2009年12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拟写相关论文、结题报告,形成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案例集,得出个性化作业设计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的结论。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科研兴校和科技兴校,是我校办学的主要特色,尤其是在艺术教育和少先队活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生、家长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高,从学校到学生、家长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经验。把学生的实践经验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必将为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2、我校是我区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学校,按九义必备办学条件一类标准配备了教师计算机备课室、课件制作室、学生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教室、科技创作室等十多个活动室,为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备条件。

3、学校和学生家庭中,计算机的互连网使用较普遍,为师生查阅资料、突破时空限制扩大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通过一年的时间(两个学期)来对小学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进行情况对比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既可以在教学时期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又可以利用两个假期反思研究工作的得失,不断改进工作。这样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应该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5、科研兴校是我校办学的一贯主张。学校预计对本课题研究投入5000元的研究经费,主要用于购置设备、购买耗材、交流学习等。较为充足的研究经费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五、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是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如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的数学潜知识,是一个极有价值的问题。长期以来,我校通过家校联系册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整合。把这项丰富的资源利用起来,必将为促进学生个性化作业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将数学教学与少先队活动等有机整合。少先队活动是我校的特色工作之一,在少先队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深厚、活动性强,活动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深刻。如果能把少先队活动与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结合起来,把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有机渗透到少先队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创造性地在活动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大有帮助的。

三是实现纸质作业与电子作业的相互补充。纸质作业的优点是真实、可靠,但反馈周期长,受时空限制大。电子作业具有快速、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随着网络建设的普及,纸质作业与电子作业结合、互为补充将成为可能。这将为作业布置的形式和反馈方式的改进提供物质保证

六、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及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1 2009年6月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李雪菲

2 2008年9月 小学中段数学作业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周佳泉

3 2009年5月 小学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之我见 论文 课题组 全体成员

4 2008年9月 小学数学作业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周佳泉

5 2009年5月 小学中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案例集 教学案例集 课题组 全体成员

第六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对学生这一

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能,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弥补知识的缺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此窗口获得信息,及时反馈,调整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探讨“如何以新课标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使之享受成功的喜悦”,成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然而,在对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的调查中,笔者了解到: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的数学作业还未完全走出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存在过多烦琐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

(二)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完全割裂,作业内容乏味重复,致使学生态度消极;

(三)作业形式单调内容单一,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

(四)作业布置专制,学生无自主选择权,且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练习无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又“吃不了”;

(五)一味强调独立完成,忽视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致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以上种种现状都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大大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应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的双重目标,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尝试

(一)从枯燥走向有趣

新课程呼唤有情有趣的数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我们设计的作业应力求形式活泼多样,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作业和思考,并在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因此,设计的作业就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而要变得

“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能力、培养情感寓于趣味之中,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例如,五年级学完互质数的概念后,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一日三秋、三心二意、三令五申、三头六臂、四书五经、四通八达、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七擒七纵、七嘴八舌、十全十美、千奇百怪”这些数字成语中都含有两个数,哪些成语中的两个数是互质数?你能再举几个含有互质数的成语吗?

将数字藏于成语中,一下子使枯燥的找互质数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作业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妙趣横生。

二)从书本走向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数学教育资源。为此,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

1.还原实际生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没有任何情境的学习。应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才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于是,我们在五年级学完比例知识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小倩从超市买回一袋速溶果珍,可是冲调的不是太淡就是太浓,仔细阅读冲调说明后,才知道,要调一杯可口的果珍,可以在杯中加25克果珍,200克温水,调匀即可。小倩按照这个方法,果然调出了一杯可口的果珍饮料。一天,小倩的几个好朋友来玩,小倩立即拿出了大杯,在杯中加入了0.1千克的果珍,你知道小倩需加多少千克的水,才能冲调出可口的果珍来吗?”

学生在这样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走进现实生活

如果说,“还原实际生活”仅仅是一种生活情境的模拟再现,那么,“走进现实生活”则是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也是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过去那种一张纸和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学生再也不能被禁锢在课桌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去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如在学完《统计》后,让学生到家庭生活中,去统计家里一月的开支情况和家长的收入情况,并制成统计图表。又如在

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从传承走向探究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数学作业也往往只落实在白纸黑字上,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成为了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事实上,“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只有当学生处在实践活动中时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勇于创新的习惯。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实践活动作业,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例如,学完比例知识后,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作集体交流。学生自然想到利用比例知识测量旗杆的影子来求得旗杆的高度。这样的操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而且成为了探究、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时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重要内容;它不但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更是从单一僵化的作业形式向自我建构的作业形式迈出了一大步。

(四)从被动走向主动

(1)“超市”式作业

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所以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

“超市作业”。所谓“超市作业”,也可说“自助餐”式作业,是指像超市购物(或选择自助餐)一样,让学生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取有能力完成的作业。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2)“自编”式作业

传统作业都是教师设计,学生被动完成,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切实转变自己的观念,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应充分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例如,小数乘除法的作业中计算较多,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不喜欢做这样的作业。在作业设计时,我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小数乘除法的例子并进行作业。有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爷爷的药瓶标签上写着‘0.1mg(毫克)×200片’,而医生的处方上写着‘每天3次,每次0.4mg,服用8天为一个疗程’,请你帮爷爷算一下,爷爷的这瓶药,够不够2个疗程?”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很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看来,从学生自己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或许能有意外的收获。

(五)从个体走向互动

以往的作业都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如果设计能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学生和老师合作交流的作业,定能增强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如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再如设计一些“我和妈妈比口算”、“我和爸爸妈妈比解应用题”等作业。让学生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会交流、合作,让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学生间合作的作业可以是做一项社会调查,办数学报之类的作业。在这类作业中,学生既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六)从封闭走向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创新的意识

传统作业是制造标准件的工具,它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任何数学题,它都具有完整的结构,包括适量的条件、惟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拥有的条件是恰好的,问题的答案有时也并不惟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适当改造封闭性练习,设计“开放性作业”,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后让学生把一张5元的纸币兑换成零钱。这样的开放题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促使学生灵活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品尝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七)从单一走向综合,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学习的过程是育人的过程,也是思想受到影响、熏陶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看来,数学应该由单一封闭走向综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多融合社会、生活的热点现象。学生在解题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以小见大,养成良好习惯,成为具有优良品质的人。

如:在作业中渗透节约用水的意识。“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大家应倍加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秒钟会滴下2滴水,每滴水约0.1毫升。小明在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当小明离开4小时后水龙头滴了多少毫升水。水资源的紧张,是我国乃至世界都面临的问题,提倡人人都节约用水,通过一些具体数据的体验,使同学们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无形当中注意到平常的行为习惯。

总之, 数学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我们应该重视“习行之功”,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重视作业的设计,使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个性在作业中张扬。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优秀范文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