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宗族欢迎词(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宗族欢迎词(合集)》。
第一篇:宗族家谱修
宗族家谱与巴南精神解析
林永蔚10635
全文提纲:
一、巴地宗族家谱中蕴含的精神要素
(一)、“百善孝为先” 的拳拳感恩之心。
(二)、“立身勤为本” 的勉勉耕读之道。
(三)、“善者仁为高” 的慭慭亲和之力。
(四)、“智者学为先” 的孜孜进取之志。
(五)、“强者谋为上” 的铮铮贲勇之行。
二、宗族家谱的追踪溯源及其文化价值
(一)、宗族家谱产生的文化基础。
(二)、宗族家谱的形式及其内涵
(三)、家谱及家族文化的历史价值
(四)、家谱及家族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
三、传承和发展家族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由孝而忠,宏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家族文化是道德伦理建设的重要载体
千百年来,在巴县民风民俗的各个载体中,犹以宗族家谱中所表现的宗族文化颇具文化思想特色。我们所有的人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会天然依附于一个以生物血缘关系为表征的族群之中。此时,人们的个性在一定的社会范畴中集合后,必然会客观地表现出群体特有的熠熠共性。然而,这个共性又绝非仅仅是遗传基因的传衍,而大多是后天家族氛围的陶冶和培育。通过研究,我们在宗族文化中,就领悟见证了这种具有明显巴地特色的,以“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为表征的人文精神的尊崇性、大众性和普实性。
“人文”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精神”则首先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然后是能够坚持某种观念形态的一种勇气。人类的一切活动的主体是人,人是处理人和物之间一切关系的主体,因此,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切现象都与人息息相关。
“人文精神”的体现在于人们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人文精神”是人类能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条件。
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们依椐特定的关系而组成家庭,家庭繁衍扩展后而形成宗族。如果说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分子,那宗族就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只有千百万个生机勃勃的“宗族”细胞的存在,才能组成起一个春风杨柳,欣欣向荣的和谐社会。事实上,在我国的历史长河里,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都认识到了家庭以及宗族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千方百计地维系和促进宗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更加明晰以宗族家谱为载体的宗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从巴南区现有族谱乡约的核心理念中,更全面地析理出以“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为表征的精神实质。
一、巴地宗族家谱中蕴含的精神要素
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再三强调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为了进一步发掘优良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宏扬各姓氏门第的良好家风,从而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地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3年9月,巴南区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巴南家族文化硏讨会” 。会后,通过认真的收集整理后,我们从现存的家谱乡约中,诠释传递出了“百善孝为先” 的拳拳感恩之心,“立身勤为本” 的勉勉进取之道, “善者
仁为高”的慭慭亲和之力,“智者学为先”的孜孜进取之志以及“强者谋为上”的铮铮贲勇之行。
(一)“百善孝为先” 的拳拳感恩之心。
巴人世代遵循“敬祖法天,敬慎终远” 的古训 ,祖宗崇拜是“忠勇守德”的基点。
众所周知,“以孝治天下” 是我国历代从帝王到平民的“德”中首义。“仁”是“德”的最高境界,孔子说“亲亲为仁”,由此将以儒学为核心的民族传统道德观从理论上定了位。
“推干就湿多劳顿,三年乳哺慈母恩;晨昏辛碌伴更漏,只缘舐犊情深深”。《诗经·小雅·蓼莪》中写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这些古代诗歌深刻地表达了儿女对父母极端敬重、永远思念的亲情之心。
在我们的族规家法中也秉承和强调了“亲亲”这一传统道德观念,那就是以孝敬父母为起点的浓浓的祖宗崇拜。
巴南各族谱中均首先阐明了自已族姓先祖的来龙去脉。例如,麻柳嘴镇田姓尊奉春秋时代的田襄子,麻柳嘴镇王姓溯源是东周周灵王之太子王侨的后裔,丰盛镇蔡氏家族论证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蔡国的存在,其它二圣镇黄氏崇黄帝始祖,林氏孝商末“比干”„„在神圣的祖宗崇拜中,彰显出了家族的自信,由尊崇性进而形成了大众性,家族凝聚力由此而生。
传统文化忠孝一体,这个概念的内涵有很大部分的重合,虽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但“不孝于亲而忠于国者,未之有也!” 家是组成国的细胞 ,所以国家对“孝”特别看重,凡有不孝之行的人,科举入仕皆是“一票否决”,情节恶劣者,还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行“孝”是“忠”的初级形式,行“孝”才能勇于承担,行“孝”“亲亲为仁”,
“仁”是“守德”的核心。从祖宗崇拜衍生出的“百善孝为先” 的拳拳感恩之心就是践行“忠勇守德”人文精神的基本点。
(二) “立身勤为本” 的勉勉耕读之道。
翻开巴南各姓各氏的厚厚的族谱乡约典籍,其中无不强调了崇尚耕读,“立身勤为本”的道德基准。
“国有法,家有规” ,“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 是巴南丁氏祖训的箴言。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是巴南李家传世的训教。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列祖列宗的高风亮节,也从中吸取了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
“君子岂不为子孙计?然其子孙计,则有道矣。种德一也;家传清白,二也;使之从学而知义,三也;受以资身之术,如才高者,命之习举业,取科第,才卑者,命之以经营生理,四也;家法整齐,上下和睦,五也;为择良师友,六也;为娶淑妇,七也;常存俭风,八也。”这是巴南林氏祖宗兴家立业的严敕。
“凡家不可太贫,太贫则难立;亦不可太富,太富则易淫;人家不论贫富,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便是好人家” 是巴南张姓人家世代的尊崇。
(三)、“善者仁为高”的慭慭亲和之力。
田氏是巴南麻柳嘴镇的旺族。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畴里,他们不仅制定了内容全面具体的 “族规家训”,而且强调族人在遵党纪国法的同时,也要严格执行族规家训,力求为本族人的团结和睦和本地区的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田氏不仅倡行了包括了爱国守法、廉洁奉公、勤俭立身、必守一业、子女必读、团结和睦、慎重嫁娶、互相庆吊、维护祖莹等九项宗规,而且提出以“孝德为本” 为中心的家风。他们要求族人必须做到:
“教子始于童、投智不遗财、治家起于妇、重亲爱礼仪、立身先求学、持家习勤俭、戒奢侈恶习、谨祭祀祖先、择嗣要慎重”。 巴南麻柳嘴镇的王氏族人在家训中也提出了要:“爱国爱家,尊长爱幼,孝敬父母, 家庭和睦,遵纪守法, 勤劳节俭,重德讲礼, 崇尚科学,团结奋进 立业建功” 的十条训语。这里面 “爱国爱家”就是强调“忠”,“立业建功”就是强调“勇”;“重德讲礼”的核心是“守德”,“崇尚科学,团结奋进” 就是“尚文崇新” 之义,这些都与我们所发掘的巴南人文精神“不谋而合”。
(四)、“智者学为先”的孜孜进取之志。
我们的先人深知“智从学中来,智者学为先”,这个观念在各姓氏族谱中的“字辈”表述中可见端倪。
“家族字辈”即平常说的“字辈”,也称行辈、班辈、字派等。 “字辈”是族谱中必不可少的要件,多以成句成篇诗文为序,同辈同字,以便在名字中区分族人的辈分排行。由此,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字辈的形成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明确族人辈分的高下。
族人在编排“字辈” 时,多以成句成篇诗文为序。在许多家族的这种诗文中,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了列祖列宗“智者学为先”的孜孜不倦 “尚文崇新” 的,合乎传统道德观念的人生价值观。“家族字辈诗文” 中所蕴含的教化作用,使“字辈”这种文字形态在原有仅为家族血缘排序的功能外,增添了更深邃的思想內涵。
为了明晰“家族字辈诗文” 中蕴含的以“守德尚文崇新”为核心的倡学思想,仅举以下例子试作佐证。
巴南二圣镇黄氏字辈诗文:“„„德大福寿长。诗书开学士,万代永光昌。仁义振家声,千秋贵弘扬。笃行江夏训,孝感恒流芳。”
巴南二圣镇林氏字辈诗文:“受金文天凤,朝学正大光,民主德远应,依后属隆昌,泰元臻福禄,治国永祯祥,荣华守仁义,忠孝承仲康。”
巴南丰盛镇蔡氏字辈诗文:“启应国民正、洪子月长清、庆云开孔运„„学普锡家声。”
巴南麻柳嘴镇田氏字辈诗文:“仁宏太宗庆,兴应景维茂,忠厚承世泽,正大学文明,伦常尊孝友,德业贵修齐。”
巴南麻柳嘴镇王氏字辈诗文:“守正学文瑞, 朝廷庆景春,天心纯泽启, 懋德绍经纶。(续派)仁义忠孝有,荣华富贵长,宏恩思存大,永远万世传。”
巴南石龙镇覃氏字辈诗文:“天时开世泰,富贵显名扬,万代登科甲,百年福寿长。”(旧)“传字多永茂,金玉应奇祥,祖德宗功盛,人兴大发昌,朝廷为学仕,时现有文光,国正天心顺,民安万世良。”(新)
巴南花溪街道侯氏字辈诗文:“民家仲昌永,泰国正朝纲,天庭开文字,万世受荣光。”
巴南李家沱街道赵氏字辈诗文:“垂理谱明清,为祖宗献春,积德前程广,唯有建功勋。”
在上述字辈诗中“德大福寿长”、“诗书开学士”、“朝学正大光”、“民主德远应”、“荣华守仁义”、“积德前程广”等文句昭示了家族“守德、尚文、崇新” 的发展要求;“泰国正朝纲”、“为祖宗献春”、“仁义忠孝有”、“唯有建功勋”等文句则表现出了族人孝宗祖,忠国家,勇进取,建功业的宏大理想。
姓氏字辈诗文由于其主要功能和编撰者文化水平的客观条件所限,文字表述常有艰涩难解,牵强附会的文词和语句。但是,瑕不掩瑜,就是在这样的字里行间中,仍然鲜明地透出了祈求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兴旺发达,吉祥安康等积极向上的主观诉求。
(五)、“强者谋为上” 的铮铮贲勇之行。
《族谱》中的“艺文”部分,不仅表现了各姓氏家族“忠勇守徳” 的崇高操守,而且也表达了对“强者谋为上”的忠勇生存智慧的明显追求。
早在魏晋时代,典籍中就有人将族中翘楚,门弟显达的业绩和著作录入家谱的事例。尤其是到了明朝仁帝宣帝之后,族人为了炫显本族杰出的“尚文”风气,大凡名门旺族在修谱时都要将“艺文”列为专章,从而光宗耀祖,启迪后生。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家谱的思想文化内涵,它涉及到了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成为“经典史料”的重要补充和佐证。
巴南二圣黄氏在家谱中明确提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对政治和经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个人成功,生产发展是修谱的基本点,文化溯源则是家谱的灵魂。”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从中折射出了先人们尽忠践勇,“强者谋为上”的生存智慧。
巴南二圣人黄长著,从事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多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主任,两届联合国社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亚太地区社科情报网络地区顾问小组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评估专家、中国社科院翻译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长,全国社科规划办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规划评审组组长。黄长著撰写、主编各类著作10多种,论文近200篇(其中20 余篇用英、法文在国外发表)。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长著丰硕的学术成果为
地方和家族带来了无上荣誉。为了启迪族人后生,黄长著的著作名录在二圣黄氏家谱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使他成为了全体族人的骄傲和“尚文崇新” 的典范。
巴南二圣黄氏《家谱》的主撰者黄诗群先生,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多年,退休前是巴南区党校的副校长,一生“競競业业育桃李,忠诚事业献赤心” 。他本身就是族中巨擘,为了引领后生,他还在《家谱》中编撰了《黄氏嘉言懿行集》。
在《嘉言懿行集》分报国、修身、持家、兴业等四个方面。其中记述了积极参军保家卫国,不幸在剿匪战斗中“以身殉国”而名显《巴县志》的寿禄烈士;以智取胜的强者,第一个改变就业结构的工商业者、清朝宣统二年,民国十一年两届县参议黄襄国老先生(见向楚·巴县志);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几十年如一日,在成都、重庆、巴县、涪陵等地为国家和人民培养人才的黄季珖教授(见向楚·巴县志),以及长荫、长著、长江兄弟等杰出族人的言行业绩。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巴南各地各姓各族和二圣黄氏一样,族谱中都记载着前辈贤能的嘉言懿行。例如古代的蹇义、李文进、江朝宗、龚晴皋以及现代的杨沧白、邹容、丁雪松、李华飞,乃至健在的张文彬等人的功绩,在他们各自的家谱中都不吝篇章,浓墨重彩地赫然昭示。正是这些出类拔萃的家族翘楚,年复一年地激励着晚生后辈们恪守着“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的传统圭臬,勇往直前。
梳理“族规家训” 中所反映出的一系列道德行为规范,不仅符合中央“八荣八耻” 的要求,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家族血缘的固有凝聚作用的强力推动下,使这样的行为规范更具尊崇性、大众性和普实性。
二、宗族家谱的追踪溯源及其文化价值
家谱又称族谱、谱牒、宗谱、家乘、世谱、世牒、支谱、房谱等,是家族里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重要事迹的书。在家谱上所登记的姓名谓之谱名。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宗族家谱产生的文化基础。
重视血缘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治国方略经世之后,二千余年来 “一部论语治天下”的思想道统贯穿于各个朝代的不同历史时期。“仁”是儒学的核心理念,什么是“仁”呢?《论语》中一语以蔽之,作了很好的回答,那就是“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孔、孟认为人所具有的各种美德均属于“仁”的范畴,其中以亲善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为第一要素,“亲亲为仁”的说法即出于此,从而加大了我们民族对血缘亲情的倚重。
家族就是源自同一血脉的人类群体。许多年来,巴山渝水各门族的人们和整个华夏民族一样,引领着自己的姓氏符号,交汇流淌着割舍不断的血缘亲情,伴随着自然和社会演进的历史长河,从而形成了本家族的宗亲氏系,并逐步出现了记载宗亲祖先的文存。家族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迁徙到何方,不管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家谱”都将关注着你,血缘和亲情都将跟随着你。“家谱”中凝聚着家族的血脉,展现着祖先的图腾,洋溢着族人的心香。
(二)、宗族家谱的形式及其内涵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也是巴渝社会发展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其中展示了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中,历代世系人物相关方面情况的历史,也记载着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的来龙去脉,从中可看到家族的发展轨迹和亲疏远近的血缘关系。
家谱,承载着义无反顾的民族凝聚力。相同的姓氏构成了家族,百家姓氏和千千万万个家族的汇聚,组成了巴县先民的大家庭。家谱体现了宗法与人伦这一维系家庭、家族关系的本质功能,同时它也具有维系社会、法律、道德、传统的深厚内涵。这也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是何氏何姓,不管你的家族大小,都要以炎黄传承为依归,以巴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而荣耀。历历族谱,记载着巴人子孙的春秋,体现着最基本的道德传统,凝聚着厚重的民族向心力。
众多家族供奉列祖列宗的虔诚心灵,催生了祖厝、宗祠、家庙、神龛等辉煌建筑中所凸现的地域特色。随着祭祖礼俗与儒、佛、道教的影响融合,集巴县民俗文化之大成,形成了独特的祭祖规制、原则和程式。历代林林总总的家谱,包含着峡江山水的人杰地灵,渗透着巴渝子孙的聪明才智,展现着巍巍巴地的文明成果。家谱,积淀着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族谱的编拟和研究,将提炼出巴南民俗文化更深层次的丰富内涵。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本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罗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家谱与国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
巴文化拥有年存久远的璀灿历史,“文化遗产”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弄清楚“家谱” 的概念及其内涵,对我们弘扬巴南人文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央至地方正本清源,力荐民族自信,倡导了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许多举措。巴南区自“拾巴文化碎片” 活动开展以来,对区内的丰盛、二圣、花溪、石龙、李家沱、麻柳嘴等地,具有典型意义的“李、杨、张、蔡、黄、林、侯、覃、赵、田、王” 等姓氏的 10
家谱进行了普查研究,从中我们看到了列祖列宗秉承“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的人文精神,生生不息,慰勉后辈的许多感人事例。
(三)、家谱及家族文化的历史价值
数千年来,在古老巴人的民族凝聚力中,家谱这一载体,充分表现了巴人乐此不疲的始祖崇拜和浓厚深邃的血统意识。当今,社会处于划时代的转轨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让传统和时尚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有鉴于此,我们在研究巴县家谱及家族文化的时侯,也应该看到它重要的历史价值。
传承下来的巴县部分家族的《家谱》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物保护价值。家谱中记载着大量的人文、经济、法律、族规等文献资料,还有图、文、表以及部分实物,其中值得挖掘和提炼的东西可谓车载斗量。经过整理,我们从中将得到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
巴县部分家族的《家谱》具有宝贵的学术资料价值。数量可观的家谱,对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姓氏乃至历史学、人口学、民族学、经济学、教育学的研究,都能提供重要的资料。
巴县部分家族的《家谱》具有寻根问祖,彰显血缘凝聚力的作用。“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家谱里面最重要的是世系脉络,要查自己的老祖宗、始祖、世祖、上几辈的生命传承基本情况,只有家谱资料里面有。要认祖归宗,清理自已血缘关系的脉络,从家谱中搜寻是一条便捷而又准确的门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海内外炎黄子孙形成了一股寻根热潮。其间,能得到本姓本支的一本《家谱》,犹为珍贵,许多问题一查即知,阅“谱”自明。
研究家谱的历史意义,还在于通过对巴县地区传统家谱进行内
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家谱。一部新型家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既要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具备传统家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例如1996年,二圣镇黄氏经过精心研究,广征族众意见后,就制订通过了新的《二圣黄氏家训》。这些民间自发的活动,不仅有利族人自律、自治,而且也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彰显出了家族文化的历史价值。
(四)、家谱及家族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
《家谱》具有广泛的道德教化功能。家谱里面的家规、族法中有很多积极的东西可以借鉴,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崇尚俭朴、戒止奢侈、禁止赌博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道德规范。家谱里面往往会推崇人伦孝义、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兴利除弊、竭诚奉献等等今天仍可吸收,并须加以发扬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意识,由此来规范族人的道德操守。比如现在一些地方的五好家庭手册、乡规民约等条文,其中不少内容就是在传统的家谱训词中,通过去粗取精,去旧添新,反复扬弃而来的。
《家谱》中体现的家族文化精义,有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巴县许多家族的《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来促进家庭环境和发展氛围的建设。
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是其理论基础,家规、家训占有统率全族的核心位置。许多《家谱》中“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训教占有相当份量的篇幅。
例如:“惟德惟贤,能服于人”(刘氏族训),“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高氏家训)
以上这些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的几近强制性的规范,就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成分。
又如:新《二圣黄氏家训》有32个字,8句话,即:“忠于祖国,遵纪守法,孝老育小,勤劳兴家,仁义待人,崇尚文化,团结创新,光耀江夏” 。它规定了个人对待国家、对待家庭、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及其事业的正确行为准则。简述起来就是,对国要忠,对法要守,对老要孝,对小要育,对人要仁要义要诚,对文要崇,对业要勤,力求具备善团结、有文化、力创新等品德和修养,让自己成为光耀门楣的优秀子孙。这个家训与2001年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规定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完全吻合。这样的《家训》不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而且也完全符合国家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大政方针。
新《二圣黄氏家训》是对“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的巴南人文精神的进一步诠释。它不仅对族人发挥着长期稳定的日常教育和鞭策监督作用,也是我们家族实行家族教育制度的一个创新。
近年来,在区域内的每一个黄氏家庭堂屋都高挂着家训牌,每逢清明会还要评比出“家训贯彻模范户” 予以表彰,推选其中的典型人物介绍经验,以此推动家训内涵的广泛认知和社会效应。
从兴旺的黄氏门庭可以看到,弘扬巴南人文精神具有的普遍实用的思想能动力。
《家训》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极深厚的内涵,独特的
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这种优秀的文化因子,怡悦着人们的感官,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世世代代的心理结构、人格理想、风尚习俗和精神素质。
家谱因为产生在宗法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烙印,其中也存在诸多不合时宜的糟粕。但是,其中的积极意义也是我们千万不可忽视的。
家谱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确不容低估,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家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不仅能对巴文化寻根溯源,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崭新的资料。我们要从先人留下的这些资料中,穿越时空,去感知列祖列宗创业的辉煌;我们要从先人留下的优良家风里,温故知新,去凝炼开创未来的底蕴和力量。
三、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前面我们介绍了巴南家族家谱的起源及其丰富的内涵,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全面认知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它在血缘维系的小团体的宗法性之外,还以其传统社会的忠孝文化观念,强调了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家族文化倡导忠诚于民族国家,宣讲人生道德操守,褒扬学习进取创新。时至今日,许多家族革故鼎新,适应时代要求的核心理念,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凝聚力的重要引擎之一,而且也成为建设当代社会伦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群体力量和文化基因。因此,我们应当珍视巴南家族中富有积极意义的文化成分,给予它发挥的空间和条件。
(一)由孝而忠,宏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思想
说到中国的传统家族文化,人们或许会迈入一个误区,认为它就
是“血缘小团体文化”。在上个世纪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中,很多人由此阐发,将其定性为封闭性、宗法性、排他性、守旧性、落后性、反动性的文化,对它进行批判清算。在正本清源,社会转型的今天,我们必须看到传统家族文化不仅是小团体文化,而且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成分,它对当代国家发展及社会伦理建设一如既往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是许多古人的口头禅。人们做事业,历艰辛,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传递香火,光大门楣;上慰祖灵,下荫子孙。“敦宗睦族”是家族史文献中常见的词语,除了敬重在世的前辈,更重要的是讲究对祖宗的祭祀,在尊祖的旗帜下实现家族的团结。
家族、家庭伦理精神是讲求孝道。孝道关系到家族的发展,它的成功实现,才能造成家族的延续。家族的兴旺,子孙的繁衍,是家族最为重大的事情。所以孝道的最终要求远不仅是对父母的孝养,而是包括事业有成,人丁兴旺,光宗耀祖等等更远大的目标。上述“为家族而活”的观念是从旧《家谱》表象中浮现出的狭獈人生观。竖看历史,各朝各代高屋建瓴的很多先贤先哲,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早跳出了“一家之我” 的窠臼巢穴,从“孝顺” 升华到了“忠诚” 的更高境界。
孝与忠虽是两个概念,但是它们又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性、一致性。这种理性的交融,让家族文化突破了家族的范围,使它不仅成为维系家族社会平稳发展的信念,还扩展成为了有利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长治久安的一种观念形态。
家族文化反映了家族与国家的基本关系,古代如此,今天仍然是建设国家、增强爱国主义思想的一种重要因素。
(二)家族文化是道德伦理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过去的“文革”中,大肆宣讲“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
中”,传统观念不论优劣,一概予以了否定,传统社会道德伦理由此遭到了强烈批判。在今天的社会转轨时期,商品经济大潮又肆无忌惮地撞击着人们软弱的道德底线。面对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我们感受到的是金钱功利的炫目诱惑,看到的是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的淡漠,人际关系因而时时有可能坠入某种失常状态的旋涡。如果新的社会人伦规范没有很快地建立和完善,这就会成为阻碍社会持续发展的暴雨狂风。
有位当代学者明确提出:“在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思想宝库中,在发挥精神文明作用上,最注重的就是要讲伦理道德,处理好人际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稳定、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家族文化历来精于人伦建设,善于抑恶扬善。今日的家族活动组织者们充分认识到了传统伦理建设的尊崇性、大众性和普实价值,他们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家族文化的丰富內涵,再现其令人神清气爽的耀眼光华。
许多家族一贯重视后代的道德教育,注重人伦建设,反对子弟沾染吸毒、赌博、嫖娼等恶劣习气。今天,我们着眼于新的情况,继承先人的传统美德,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对净化社会风气,为建设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有着明显的实际效用。
传统家族文化并没有随着传统社会的转型而消失,却有许多内涵为当代文化所传承,这中间有一根链条将两者衔接起来,其衔接点就是:由孝到忠的国家认同观念,发展到今日就是社会奉献与忠诚于中华民族的国家。
传统家族文化经过调整、改造,能够为现时代所吸收的,使得家族成为伦理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力量,家族伦理的规范成为建设新伦理的一种文化因素。
为了“和谐”社会宏大目标的实现,依据当前的社会状况,拟订
一些家庭、家族、社会伦理规范,尤其是老人赡养、家庭文明及社会公德的公约,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提供样范,成为了我们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硏究和提炼巴南传统家族文化的精华,就是使它能够在新时期中,发挥建设社会伦理和凝聚民族国家的积极作用;使它能够凝聚人心,提振精神,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
宗亲欢迎词
派派家族欢迎词
家族欢迎词一句话
派派个性家族欢迎词
欢迎同事欢迎词
第二篇:宗族祭文
祭文
维公元二oo八年二月七日,岁逢戊子,节届三元,吾族同根,乘正旦之喜,一岁之首朝,奏钟鼓雅乐,献帛金清醇,抒敬祖之情,壮家族之魂。谨致祭于我侯门宗祠之前。曰:先祖浩荡,育我家邦。先祖之功,恩泽无量。先祖之德,忠厚贤良。先祖懿德,福禄齐芳。敬老爱幼,美德敬仰。睦好乡里,流彩溢光。世道寒凉,维艰成长。面朝黄土,
日出暮往。锲而不舍,饱经沧桑。筑屋造室,暑避寒藏。绵延后代,嫁娶婚丧。形影相吊,寒暑相望。相依为命,甘苦共尝。善心诚朴,历代忠良。勤劳勇敢,不卑不亢。先祖功德,日月流光。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先祖教诲,铭世莫忘。先祖经验,晚辈永仿。教我耕牧,食有余粮。种树养畜,缝衣制裳。教我善良,训我麻桑。引我习字,育我词章。秉承祖志,续写华章。风流人物,再铸辉煌。勃兴伟业,开来继往。启后承前,代有英贤。为族昌盛,敬业爱岗。为官以德,百姓赞扬。为国效力,戎马杀场。为商疏金,帮困济民。教书育人,绿树成森。科学务农,林茂粮丰。安居祥楼,福乐康宁。兰熏桂馥,百业精英。乐业尊荣,歌舞升平。天地人和,家和事兴。天吐瑞气,地呈祥风。人歌乐土,史著丰功。万代功业,志在必成。孝以追远,恭惟慎终。我祖隆德,百世永鸣。饮水当思源,月是故乡明。同氏同根,根连脉通,侯门子孙,慷慨陈情。愿先祖九天有灵,佑我家声昌盛,壮我家族雄风。励我勃兴伟烈,风顺扬帆,施才报国慰祖颜。上无愧于祖先,下功业于后人。告慰于我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尚飨!第三篇:明代宗族研究
明代宗族研究
提要:明代的宗族发展是国家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一种表现,是宋明理学家为建祠祭祖以管摄人心的具体实践。在本文中我们会探讨祠庙祭祖制度在明代的平民化过程,了解宗族结构的组织化乡约化,了解明代宗族发展特征。
关键词:明代,宗族,祠庙,族规
学术史简介:
关于明代宗族的研究,宗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问题居于主导,李文治发表了《论明清时代的宗族制》认为宋代以后封建宗法关系具有松弛的趋势,韩大成《明代的族权与封建专制主义》探讨了明代专制主义王朝支持鼓励族权以及维护族权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等问题。李文治《明代宗族制的体现形式及其基层政权作用》是明代宗族研究的重要论文,作者认为明代宗法宗族制度化主要是废除关于建祠及追祭世代的限制、宗族关系的政治性质加强。徐晓望《试论明清时期官府和宗族的相互关系》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官府和宗族的关系,特别论述了宗族破坏封建法治以及官府对宗族的打击。常建华发表《明清时期祠庙祭祖问题辨析》,对左云鹏、李文治提出的明朝取消庶民不得立家庙禁限的观点重新考释。曹凤祥《论明代族田》论述了族田的兴起与发展类型、管理与经营、特点、作用以及朝廷对族田的态度。张海瀛《明代谱学概说》探讨了明代修谱宗旨、修谱体例以及族谱功能的强化。阎爱民《“大礼议”之争与明代的宗法思想》认为大礼议导致了宗族史上的重大变化,尊祖观念成为最重要的宗法原则。赵园《明清之际士人的“世族论”》探讨了士人宗族论的一种形式“世族论”,丁钢主编《近世中国经济生活与宗族教育》主要论述了明清时期晋商、徽商、闽粤商、江浙商的宗族教育问题。吴霓《明清南方地区家族教育考察》探讨了两级教育的目的、阶段, 家族教育的经费等问题。王惠明《明清家族社会认同准则》举族进行祠墓祭祀活动是崇拜祖先、积淀家族意识的重要宗教形式。钱杭《关于同姓联宗组织的地缘性质》指出由联宗形成的联合组织是一个松散的地缘性同姓网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从区域与个案的角度探讨了明代宗族的形成原因,其中有关于徽州与广州福建的研究比较多。
明代的宗族祠堂发展与祭祖权的平民化:
明代非常重视祠庙祭祖问题,多次对此进行讨论,明初士大夫普遍接受朱熹《家礼》中祠堂之制的影响,明朝政府鉴于家庙制度未定以及民间以及民间祭祖的实际情形,于是“权仿朱子祠堂之制”,规定品官祭祀高,曾,祖,祢四代祖先。《大明集礼》规定庶人祭祀祖父两代祖先,而且还说“若庶人得奉其祖父母,父母之祀,已有著令”。明人汪循也说:“我圣明治教休美,其颁制示则,每以家礼为准,宜乎声教,而家置一庙矣。”朱熹《家礼》列
入国家典制,使祭祖的身份进一步放宽。洪武六年公布家庙制度:“诏定公侯以下家庙礼仪。礼部官议:凡公侯品官立为祠堂三间于所居之东,以祀高曾祖考,并祔位,如祠堂未备,奉主于中堂享祭。这可看出新的家庙规定还是沿袭朱熹《家礼》的祠堂之制。洪武十七年,明朝重新对官民祭祖制度调整,其中将庶民祭祀二代祖先改为三代祖先。洪武三十一年颁行天下,要求各地推行的《教民要款》也有祭祖的内容,需要讨论,里面强调子孙赡养祖父母、父母,“当随家贫富奉养无缺” 《教民要款》还针对民间规定祭祀四代祖先的固定格式,允许庶民祭祀四代祖先。
明成化十一年国子监祭酒周洪谟曾建议整顿祠堂之制,他认为品官应只立一庙,不许违制多建,还应改进祖先牌位的摆放顺序。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夏言提出三议“请定功臣配享仪”“乞诏天下臣民冬至得祀始祖议”“请诏天下臣工家庙议”夏言建议采纳程颐的主张,在节日祭祀始祖、先祖:另一方面禁止百姓建立家庙,以防逾分。嘉靖十五年诏令天下臣民可以祭祀始祖,允许臣民在冬至,立春祭祖,要求官员建立家庙,允许各支同姓宗族联宗祭祖。允许在家庙设临时祭始祖的纸牌位,加上又允许“以今得立庙者为世祀之祖,世祀则不迁”。嘉靖十五年诏令规定使崇拜祖先进一步合法化,另外在外人不进入的家庙中设置远祖牌位,政府也无需核查,所以祭祀始祖,先祖必定成为普遍现象。于是宗祠遍天下。 小结:明代是以官方传播朱熹家礼的时代,明朝政府以及士大夫对朱熹家礼特别是祭礼的提倡,贯穿有明一代,明中后期进一步深入民间。明代宗祠的建设与发展是以家礼的普及和是大夫的推动为背景的。明官方正式的祭祖礼制一成不变,但诸朝的一些祭祖礼制的变动却在社会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议大礼”的推恩令导致嘉靖十五年家庙及祭祖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允许庶民祭祀远祖,更在客观上位宗祠的普及提供了契机。
明代宗族的形态特点:
明代宗族主要通过修谱、建祠、祭祀、团拜等活动来加强宗族内部联系,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族学的兴起与族田的管理使得宗族更加兴盛。
1、族谱:明代修族谱的修撰非常频繁,人们把修族谱提到了“一家之有谱,如国之有史”的高度,有十年一修的传统,修族谱使得族谱体例完善,族谱体例加强教化。明代族谱重视对族人的劝诫,通过褒贬以教化族人。万历时福建建阳《考亭朱氏文献全谱》说:“尊祖莫先重谱,重谱莫先表贤。”除了教化功能,士人们还把族谱作为改造社会的工具,明代的一些士大夫视修族谱、宣传族谱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第一步,。修谱,读谱,记录族人善恶之行,通过“谱牒叙长幼亲疏之分以睦其族”通过族谱的修撰,建立尊卑长幼的血缘等级社会结构,以确定自己在血缘关系网中的地位,从而增加宗族的一体化。明代族谱还加强了对妇女贞节的要求及对族人充当贱业等行为的削名,将伦理法制化,如方孝孺在本族族谱中对族人行为要求:“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者,天伦也。天伦者,天之所诛,人之所弃,生不齿,死不服,葬不送,主不入祠,谱不书其名。”明代族谱体例成熟,尤其是万历以降的族谱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志”的内容,还增加了族规家训,祠产的具体内容。除此外,会通谱,统通谱的出现也是族谱体例完善的表现。
2、
3、
4、乡约与族规:明代宗族组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宗族乡约化,宗族内部直接推行乡约或依据乡约的理念制度宗族规范,设定宗族管理人员约束族人。明代的乡约初见于洪武年间的《教民榜文》,改造于王阳明,重建于嘉隆万时期。明代的乡约相当程度也是官府与宗族的互相依托,互相支持,是宗族组织化,由此也促进了宗族与官府东风互动关系。明代乡约与宗族互动十分明显。像温州府要求宗族各自为约,统一设立《族范》。宗族制定规约的同时,也加强了组织建设,在族内设置乡约系统管理族人,或者强化族长、宗子系统并乡约化。明后期乡约化的宗族,活动的特点是宣讲圣谕六言,加强对族人的教化。总之,一般来说,明后期由祖先界定出来具有父系继嗣关系的血缘群体的宗族,被功能化为社会团体,功能化是通过组织化实现的,组织化的标志是以推行乡约为契机制定规约、设立宗族首领、进行宣讲教化活动,并以建祠修谱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因此,宗族组织化、制度化的实质是宗族的乡约化。嘉靖以降明朝大规模推行乡约制度后,宗族的组织化主要采取乡约化的形式,宗族的乡约化在各地均有发生,而且程度加深,宗族乡约化全面展开。宗族乡约化也表现在族规的兴起明代族规通过祠祭聚族实行教化,设立族规强化宗子、族长的作用,圣谕教化及乡约制度是族规的政治保障。。族规一方面惩恶,另一方面扬善。如提名和推荐旌表之人族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规范族人行为,移风易俗,反映了风俗变坏的现实和宗族采取的对策。族规赋予了祠堂族长以宗族司法权力来维护宗族内部的秩序,解决宗族内部各种纠纷 。而到明中后期,随着宗族权势的日益加强,某些宗族组织逐渐控制了乡村的司法仲裁权,形成“家法大于国法”的局面。徽州宗族大都规定,当族内发生纠纷争执等事时,由宗族族长、房长等主持的审判,是解决争执的首要必经程序。族人不许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也不许自行解决,要一听宗族裁判。
族学:为了提高族人的文化素质,达到科举入仕的目的,提高社会地位,明代许多宗族都提高设立义学来培养宗族知识分子。总之不想是从宋代就沿袭下来的,宋代以降社会的上层流动主要通过科举实现,纵谷要强盛不衰,必须多出科举人才,进入政界,并带来经济利益,是宗族居于较高社会地位,甚至成为地域社会的领袖。族学对学生来源有一定要求,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面向一般族人的,而是面向本族内因贫困无力上学者。族学具有宗族所有性质。在聘任教师方面,主要看是否聘任族人。宗族学校多设在祠堂内,一般是小孩虚岁七八岁入初级蒙馆,主要教授协助和基本知识,更深一级的是十五岁入学,为了应付科举及从事学问而设。族学的教育内容大致学《二十四孝》、《孝经》、千家诗》、《三字经 》、《弟子规》之类儒家伦理政治类书籍。族学的管理较为严格,宗族里有相应的规定来维持族学秩序,宗族内海定期举行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业。族学的兴办为下层社会成员科举入仕进入上层社会提供了可能,是造成社会流动活化社会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
族田:用族田来赡养赈济族人,可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贫困族人生计,是族人不至于成为游民而铤而走险,这是维护宗族声誉的措施。明代的族田氏宋元族田形态的延续,在数量与地区分布上也超过了前一个时期。族田的来源主要有:一是族人捐置,捐田最多的是官僚,也有地主和商人;二是遗产入公;三是分家的提留,在闽北地区,为祭祀某一祖先,后人在分家之际提留土地;四是族产收入的续置。族田收入的发放由一定原则,原则之一是赡养老弱病残及贫族,另一原则是一句族人的亲疏关系而定。族田一般另设管理机构来管理,它的收入用途主要有完纳赋役、祭祀祖先、赡养族人、资助族学、储粮备荒等方面。宗族设置族田除了通过赡族以收族外,也是土地所有者保证地权稳定性的手段。设置族田可使私有土地所有权稳定化,子孙就可自享收获。
明代宗族的特征:
明代宗族是宋元宗族形态的延续,但是随着宗族的发展及明代特有的历史背景与经济环境,宗族形态又有不小变化。其一是宗族制度的民众化。明清宗族组织普遍出现,尤其是盛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民间可以自主祭祀始祖,宗族的规模必然扩大,强化了宗族的凝聚力。宗祠民众化,使得宗族形态了有了新变化。其二是宗族群体结构性膨胀与组织化。宋元时期讲求小宗法,而且受人口繁衍规律限制,规模不大。自明代以降,最终宗祠祭祀始祖的普遍化,宗族由出了服的同宗族人构成已是普遍现象,拥有上千人的宗族不在少数。其三是宗族的政治化及于政权互相作用的加强。宗族的普遍化及结构性膨胀与组织化,成为基层社会最重要的民间乡里组织,这自然引起当时政权的重视。在中央集权体制下,政权对基层社会方的控制势必与宗族组织发生相互这样。明政府希望宗族用传统的儒家伦理来齐家,以维持地方社会秩序。要求族人忠君爱国,缴纳赋税,培养顺民,为政府服务。但是另一方面,宗族作为血缘与地缘想结合的基础社会组织,家庭和地方的利益时第一位,所以难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
结论:
宗法是维系社会结构的纽带,是稳定社会的因素。标志着这一群体出现的是宗族祠堂的建立,祠堂是祭祀、族人集会、族尊施政的场所。宗族活动继续冲击宗族制对祭祖权的规定,使得政府放宽禁令,允许民间祭祀五世祖。宗族公有经济比宋元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很多宗族有各种用处的自留田。宗族广泛参加祈神赛会等宗族活动,编撰家谱成了宗族活动的重要活动。明清时期是宗族进一步群众化的时期,它与前代的宗族有许多新变化。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宗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宗族乡约化,族规的大量出现,宗祠与族谱也大量出现,而且重构祖先世系,以满足宗族组织化与普及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宗族大会发言稿
宗族大会发言稿
【篇1: 家族会议讲话稿】
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大家好!
马年马运连连,马到功成。盛夏时节,我们x氏家族成员再次欢聚,这是我们x氏家族团结、发展的盛会。在此,我衷心感谢为举办这次聚会作出奉献的所有家族代表,感谢你们对家族事业的发展与关心!感谢你们为x氏宗祠建设所付出的诸多努力!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这么多的亲友。x氏血脉亲情让我们会聚在一起。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大家各自为事业、为生计而奔忙,族亲之间很多人都很少交流,有的见了面也只是打个招呼,没有深交,这是件很不完美的事。
今天大家的聚会,无外乎要达到如下几个目的:
一是共同商讨我们x氏家族的宗祠建设,让我们x氏家族在祭祖、怀念、感谢先辈给我们的生养之恩有一个固定的场所。祖先给了我们的血肉之躯,我们应该永怀感恩之心,再忙也不能忘宗、忘祖。
为此,建设x氏xx已势在必行; 二是畅谈手足情怀,进一步巩固族亲关系、血缘关系,世代友好团结; 三是沟通情感、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共商大计,共同为x氏家族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发展平台,使我们这个族群永远健康、强大地繁衍发展下去;四是互相学习、鼓励追赶榜样,共同进步;五是扶贫、帮弱,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计谋的出计谋,有资源的提供资源,让我们这个大家族共同繁荣、昌盛。希望大家敞开胸怀,多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俗话说得好,亲戚三代了,族木万年长。今天在坐的家族亲人都是来自各行各业,老、中、青以及姐妹济济一堂,由于平时大家工作繁忙,能聚在一起探讨和共商发展、共谋富裕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少。
1 / 4
故此,我们要珍惜这次机会,大家人多主意多,争取把我们家族事业的每一件事都落实好。开成一次成功的盛会。下面,我就我对家族的兴旺及发展及宗祠的建设谈一下自的个人想法,不足之处,希望全体老幼长辈批评指正。
我们今天能相聚一起,相互融入,增进了解,加强了团结,共商x氏宗祠建设,对x氏族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大多数族人都感受到x氏家族代表所带来的春天般温暖,宗族代表们处处都给与亲情关怀。我们都能从内心深处深深感觉到我们同根共祖,血脉相连;情深意重,血浓于水的许许多多。族委会按照家族发展章程规定,进入了一个议事程序有章可循的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壮大了我们的族威,增强了敬宗爱祖,认祖归宗的思想意识,宣传了我们具有优秀品质的光辉家族形象,为x氏家族增添光彩,为后代树立了榜样。无论家族的大务小事、红喜白喜和调解家族纠纷,到处都有族宗代表活动的影子。有效激活了族人积极向上,争强立足的优势,增强了族人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抵御能力。
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忘根源,凝聚家族内部的亲缘之情,加强了解、相互帮助,增添民族文化繁荣。颂扬祖先、
传承族风,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完全吻合的。但就我们家族修建x氏宗祠而言,任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两年的集资,情况并不理想,看的多,做的少,议论的多,办实事的少,严重影响了宗祠的修建进度,据统计,我们x氏族人是仍然居xx,为什么别人能做的事,我们就不能做?我想,每一个x氏族人都要认真查找一下原因。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我们将会被别人笑话,前期工程将会有始无终。无论从先进家族和先进民族看,还是从团结、发展方面看,凝聚力都离不开我们家族成员每一个分子。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查找差距,每个人都应当做行动的巨人而不做行动的矮子。
鉴于目前xx修建情况,我个人的看法:
由于所需资金比较庞大,提议已经x年多了,进度始终不如人意,资金缺口太大,光靠自愿集资的形式虽然能完成,但时间太长,我们不能等得太久。纵观全族人情况,为xx者有之。为xx者有之,为xx人物者有之,为经商贸易者亦有之,有实力出资xx元者比比皆是,可实际出资千元以上者却为数不多。
2 / 4
宗祠的建设是我们x氏全族人在当代所做的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是为子孙积德的大事,需要大家积极贡献与支持,愿大家别把这xx元看得太重,纷纷慷慨解囊,xx名会员,就算每人出资xxx元,一次就能集资xx万,不出x年,预计宗祠主体工程就能基本完工。
我希望通过这次聚会能进一步提高全族人对宗祠修建的高度认识,多多出谋划策、多做奉献。号召每一位族人少抽一包好烟,少喝一杯好酒,少购一件好衣服,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宗祠的建设多作奉献、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做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计谋的出计谋,有资源的提供资源,做到人人参与,各尽所能,让我们宗祠修建工程早日俊工。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告诫后人,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报答祖先的在天之灵。相信我们x氏家族有决心、有决心、有能力完成我们家族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最后,我衷心祝愿全体族人幸福安康,繁荣富强,并预祝这次会议圆满成功!
xx大家!
xx年x月xx日 【篇2:
在xx宗族发谱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宗亲尊长、众位来宾、朋友,大家好!
带着宗亲父老深深的重托与期望,凝聚着编修人员无尽的辛劳与汗水,马氏家谱业已功告垂成。今天我们在此举行盛大集会,喜贺家谱的诞生,并举行隆重的首发仪式。家谱自启动至今已历时一年。
思惜抚今,感慨万千。这是凝心聚力,激奋精神,旺家兴国的一年;这是艰辛求索,克难攻坚,务实奉献的一年;这是走访寻查,誊抄理整,拓笔辛耕的一年;这是科学求真,推崇善德,倡导新风的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不懈的耕耘终于赢得了丰厚的酬报。一部承前继后,充满新时代气息和活力的新谱以其古朴、典雅、祥和、凝重的风格赫然入世。在此,请让我们暴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新谱的问世,同时献上我最崇高的敬礼!
3 / 4
众所周知,国有历史才知朝代更迭,国度荣辱兴衰;家有家谱方晓辈次尊卑,世代繁衍生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家谱有团结宗亲、教育族人,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续修家谱可以寻根求源,分清支系繁衍变迁,防止尊卑失序,避免同宗族人相见不识的难堪局面;续修家谱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了解族内文化教育状况,凝聚和团结宗亲力量,为马氏家族的持久兴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家谱的问世犹如苞蕾吐绽的梅花,饱经苦寒,历尽艰辛。传唱着支支感人肺腑的劲曲:
跃光先生、马兵先生主倡兴谱而奔走呼号,东联西络,历尽曲折痴心不改,在此次编修过程中功不可没。伏田几度远赴长沙,寻访马氏族谱,为查清明光公所有子侄的信息,足迹踏遍湖乡小道,倍尝艰辛,得以使相关资料尽详谱中,为马氏家谱的编修费尽心思,真可谓功垂后世。卫平先生工作之余,挥洒笔墨、挑灯夜战、创尽心意,立下赫然战功。各支宗室,襄助谱业捐物劳智,美誉远扬。
【】
这一串串调动的音符组成了一曲优美的旋律,奏响了马氏宗族希望之歌。每一位宗亲都应以此感到自豪与骄傲,同时更让我们感发到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的重要。编修工作的圆满结束乃为我马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推动了马氏宗亲事业的发展,这是对我们族人凝聚力、意志力、战斗力的一次深刻检阅,它预示着一个和睦团结、蒸蒸日上的家族未来光辉灿烂的前景!“同怀始祖,心向未来。
”马氏宗亲和其他宗族一样同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血管里流淌的是共同祖先的热血,澎湃的是日愈兴旺的中华民族的强音,我们将时刻不忘“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为人之道,与其他宗族携手同进,共创祖国美好的明天。
4 / 4
第五篇:庄严宗亲
世界庄严宗亲联谊会秘书长庄其峥 在中国东明第三届庄子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宗亲:
秋高气爽、硕果飘香,在这丰收的季节,我们天南地北,欢聚一堂,参加中国东明第三届庄子研讨会,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世界庄严宗亲联谊会,向在百忙之中,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向学赋五车的学术泰斗,向倾心尽力策划和组织这次活动的东明县委、县政府,向亲情相牵、血脉相连的各位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弘扬先祖庄子文化所付出的心血和所做出的努力。
弘扬庄子文化,功在当今,恩泽后世。东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瞻远瞩,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大手笔规划,高起点建设,启动了浩繁而宏大的庄子文化开发工程。从1995年以来,相继三次举办全国性的庄子研讨盛会,启动实施了庄子文化街道冠名工程,庄子遗迹遗存保护工程不惜重金,投资建设了万福庄子公园、庄子书画院、庄周博物馆、南华公园、沿河庄子文化长廊、蔡园集庄子广场、陆圈漆园文化广场等处庄子文化景观工程。伴随着投资1000余万元的庄子观重修工程的竣工,东明县庄子文化开发工程的主体构架已经成形。据了解,东明县还把庄子文化开发工程,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聘请高校设计院编制文化开发规划。所见所闻,让我们前来参加活动的庄严宗亲感慨万分,所有这一切归结成两个字“感动”,感动于东明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的英明,感动于东明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感动于东明县庄子文化开发遍地开花的强大阵容,感动于东明县做大、做强庄子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说到感动,我们还感动于,以庄氏第75代传人庄付阁为代表的东明庄严宗亲,2010年11月29日,在广东上砂举办的第六届庄严宗亲垦亲大会上,代表山东庄严宗亲发言的庄付阁,率直、中恳、干练、庄重大气的举止和发言,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旨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不过当时,我们只是一面之交,可是今天,通过两天的东明之行,我们世界庄严宗亲联谊会的各位宗亲,真切感受到了东明庄严宗亲在贯彻落实广东上砂会议精神方面,所做的大量而卓有成就的工作,感受了东明庄严宗亲的胆识、能力和干事创业的气魄。
庄子思想、庄子文化,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历史影响,庄子文化是我们庄严先祖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是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永远的丰碑,他以天地为本宗,以德性为根本,以道为门径,预见变化,以仁爱为恩德,以大义为道理,以礼乐为和谐,温和仁慈,用法律正名分,用名分定标志,用比较来检验,用考察来判断,用量化来分析,以先理之事为常务,以衣食温饱为目的,积聚收藏,繁衍生息,体恤老弱,养育大众,生化万物,常情常理,和谐天下,泽及百姓。我们庄严先祖庄子的洞察与感悟,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启迪,帮我们打开了审视生命及其意义的智慧大门。历史文化资源的成功开发,既源于一种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应该是这种文化张扬与发展。在这方面,我认为,东明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创新,东明县传承和弘扬庄子文化的实践证明,东明县已由民间自发行为,上升到政府推动的层面,由宗亲单一的参与,演变为宗亲、学者专家和各级领导的多层次的携手构筑,由单纯的祭祀活动,升华为庄子与时代,深层次的
文化研讨和文化推进。鹍鹏已展翅,何愁到九霄。东明县庄子文化开发的工程已经稳步起动,可以相信,不远的将来,东明这方热土将会成为启迪人生的佳境,考察访古的宝地,旅游观光放松心情的天堂。
世界庄严宗亲联谊会是联系各地宗亲的桥梁,服务宗亲的助手,传承庄严先祖思想的先锋。希望东明县庄严宗亲不断加强与总会的交流,继续发扬成绩,在扎实推进庄子文化产业开发和庄子思想传承工作的同时,广泛加强与山东各地庄严宗亲的联谊和交流,尽快组建世界庄严宗亲联谊会山东分会,并积极开展活动。世界庄严宗亲联谊会各地分会,也要充分借鉴东明庄严宗亲的工作经验,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基础设施建设、活动策划、扩大交往交流方面,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使各项活动,富有实效,常办常新!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宗亲,当我们涉足于先祖庄子垂钓的濮水桥,为吏的漆园村,仙逝的庄子观,古老的石碑,确凿的史志,悠远的遗迹,让我怦然心动,思乡之情,祭祖之意油然而生。虽然我们远在广东上砂,但东明有我们的牵记,东明有我们的宗亲,是先祖庄子,将我们和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宗亲联系在了一起,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交流,多走动,多支持,多沟通,同舟共济,携手奋进,将先祖庄子更多的思想精华奉献给人类!奉献给社会!
谢谢大家!
2011年9月15日
第六篇:宗族乡村打印
宗族组织对乡村建设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重新强化了家庭的生产性功能,农民为了对抗小生产者所面临的脆弱性与风险性的缺陷,使得家庭之间的联合成为可能。人民公社从农村退出,国家对乡村底层的控制力减弱,新建立的村民委员会的职能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宗族的某些功能一定范围和程度上适应、满足、迎合了乡村社会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某些要求,于是长期被压制的宗族在乡村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兴,农村宗族也就成了学界乃至政界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并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农村作为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