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工作交流发言稿(范文二篇)

时间:2024-06-10 15:14:45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6635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财务工作交流发言稿(范文二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财务工作交流发言稿(范文二篇)》。

第一篇:财务会议发言稿

同志们:

20xx年,全行计财条线紧紧围绕“调结构,强管理,促发展”的经营方针,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较好地促进了全行业绩的提升与结构的调整,精细化管理也取得了较好成效。成绩取得来之不易,而形势变化也迫在眉睫。刘明康主席提出,为奠定银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今后五年时间内,监管部门将构建一个新的监管框架,新框架是对现行框架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也预示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将在今后几年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下,20xx年的计财工作会议任务艰巨,它将对我们今后几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资本管理为核心,以价值管理为导向,全面提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下面我主要谈两方面内容:

一、适应监管形势变化,完善计财管理框架,奠定银行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金融危机之后,针对危机中爆发出来的问题及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世界各国监管机构以及国际组织都在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大家普遍认为,西方国家银行体系杠杆倍数过高、风险过度积累是导致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同时许多银行资本质量不高、流动性储备不足、创新产品过于复杂,以及监管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监管的缺失,都是导致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因素。

有鉴于此,为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避免危机再度爆发,国际、国内监管机构已经着手启动对原有监管架构和规则进行重大改革。我们只有全面把握变革方向,深入理解其内在动因,才能科学地制定应对措施与行动计划。

(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重点及巴塞尔协议III核心内容

就国际面来看,本轮金融监管改革涵盖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层面主要致力于提升单一金融机构稳健性,强化金融体系稳定的微观基础;中观层面旨在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修正金融市场失灵;宏观层面则重点着眼于将系统性风险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制度。

具体到银行业监管,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一个系统性的改革方案,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复杂,但是概括起来有三方面核心内容:

首先,提高资本监管标准:一是修改资本定义,扩大资本监管的风险覆盖面。简单来讲就是对资本充足率指标的分子限制更加严格,对分母进一步扩大口径。二是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达标要求。所有商业银行都需要建立超额资本,用于缓解亲经济周期效应,同时系统重要性机构还必须建立额外的附加资本。

第二,引入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杠杆率按照未剔除风险缓释的风险总量计算,相对而言更加简单、透明。为防止银行滥用金融创新规避资本监管,承担过度风险,对杠杆率也设定了相应的监管底限。

第三,建立流动性监管标准。本轮危机中,欧美大型银行资金来源过度依赖批发性融资市场的内在脆弱性暴露无遗。为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两个新的流动性量化监管标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分别用于衡量银行短期流动性状况以及中长期内可使用的稳定资金来源能否支持其资产业务发展。

总体来看,随着上述金融监管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监管约束将显著加强,西方银行高风险、高回报的时代将成为历史,银行体系稳定性相应有所增强。

(二)国内银行业监管新框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如火如荼之际,中国作为G20成员国之一,国内银行业监管变革也如箭在弦。刘明康主席在近期讲话中要求国内银行业对若干问题加以关注,其中包括: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的问题;改变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的问题;以及流动性风险管理薄弱,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的问题,并明确要求银行业必须逐步改变信贷投放长期缺乏有效约束的状况,建立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约束长效机制,稳健经营。

具体到国内监管框架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新的四大监管工具:

一是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将提高资本的定义标准和资本充足率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要在20xx年底前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要在20xx年底前达标。从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来看,总的资本要求包括了最低资本、超额资本以及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新制度实施之后,资本充足率要求最高可能达到15%。在监管要求大幅提高,而银行内外部资本补充来源又极为有限的背景下,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革命性变化,这意味着高度依赖于高资本消耗的规模拉动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迫使我们必须加速走向严格资本约束的现代商业银行理性经营阶段,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增长模式和资源配置模式。除此以外,别无选择!

二是动态拨备率。对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比例实施动态管理,原则上不低于2.5%,同时拨备覆盖率原则上不低于150%。监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比例进行动态调整,预计将于20xx年完成正式制度性安排。目前我行拨备覆盖率已超过200%,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高,但拨备占贷款的比例与监管要求还相去甚远。以今年6月末数据测算,要达到2.5%的监管要求,还需计提大约120亿的拨备,这个巨大缺口将对今后几年的盈利带来重大冲击,需要大幅提高盈利水平来予以消化。除此之外,动态拨备率也对贷款规模的扩张形成了间接制约(意味着每新增100亿贷款就须直接在当期成本中计提不少于2.5亿元减值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合理控制贷款增速,并积极研究改进贷款风险定价模型,努力提升贷款定价能力,贷款定价必须覆盖这部分既定的风险成本(执行动态拨备之后,贷款业务盈亏平衡点必将大幅上移,以目前情况看,将达到4%左右)。

三是杠杆率。杠杆率与资本充足率相互补充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对银行规模扩张的约束,遏制经济上行期银行资产过度扩张。即将推出的杠杆率指标,分子采用一级资本,分母将覆盖表内外所有风险暴露(相当于表内外业务全部按名义本金计算,不考虑风险缓释。简言之,无论是贷款还是开出承兑汇票,都将全额100%计入分母)。杠杆率监管标准初步定为4%,20xx年底开始实施。可以说,杠杆率是在资本充足率之外又增加了一道基于核心资本的“紧箍咒”,意味着粗放式外延扩张模式即将被终结,银行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在内涵式增长上寻求突破。

四是流动性指标。在继续使用存贷比、核心负债依存度等现有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同时,从20xx年开始还将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两项新的指标,监管标准初步分别定为100%,要求所有银行20xx年年底实现达标。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经营的就是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等,任何风险的管理失控都将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但归根到底,最终对银行产生致命威胁的还是流动性风险。一方面其他风险的积累最终会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导致银行缺乏偿付能力而破产,另一方面即使其他风险控制很好,拥有大量优质资产却由于流动性出问题而破产的银行也并不鲜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流动性风险是各种风险的终极形式,必须予以高度警惕。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风险与收益是正相关的。在以往监管对整个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容忍度较高的情况下,高度的期限错配为银行带来了超额收益。危机之后,监管对风险的容忍度开始下降,要求银行不能过度承担错配风险以增加盈利。我们未来必须实施更加科学主动的流动性管理,以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相应地,未来的盈利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具体监管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修订,但监管改革的总体趋势和方向不可逆转,多重约束下的经营环境将长期存在。全行上下,尤其是计财条线对此形势务必要有清醒认识。

(三)近年来计

财管理水平的提升已经为顺应监管改革做好了准备

监管改革的核心是强化资本约束,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自20xx年以来,我们已经在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探索。回头来看,近年来引入的各种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思想以及采取的一系列管理举措,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全行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为迅速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也再次证明,我们近几年来坚持的管理理念和方向是正确的,是具有前瞻性的。结合前面讲到的国内最新监管要求来看:

资本管理方面,为充分发挥资本约束在转变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中的作用,从20xx年开始,我们引入了“经济利润”和“风险资本回报率”指标,实行资本有偿使用,搭建起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从实际效果看,强化资本约束的经营理念已经在全行范围内逐步形成,风险资本回报率也在逐年提高。

杠杆率与流动性管理方面,近年来我们建立起了以存贷比、承兑比与中长期贷款比指标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主动引导全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管理的成效是明显的,在这两年极端困难复杂的形势下,我们的存贷比、中长期贷款比以及承兑比指标总体上都好于同业。近期总行配合银监会利用6月末数据进行了相关指标测算,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均在即将实施的监管标准之上。今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力度已经开始持续加强,信贷规模、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要求逐月达标,全行承受了巨大的监管压力。面对困难局面,总行综合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绝大部分分行也顾全大局积极配合,牺牲局部利益以保证全局利益,使全行成功实现逐月达标,避免了其他部分银行遭遇的严厉监管处罚,不仅为“扬帆”项目的顺利推进打好了基础,而且在差别存款准备金方面每年可减少损失超过1.5亿元。这些成绩显示出我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全局把握和调控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外部监管形势的变化以及银行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对今后几年的资产负债管理与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持续确保管理成效同样面临很大压力,尤其是在流动性管理方面,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将对银行发展产生长远、重大的影响。此外,明年人行二代支付系统“一点接入”的上线将完全改变现行日常流动性管理模式,在提高全行资金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会给流动性管理带来全新挑战,管理措施与技术手段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拨备管理方面,近年来我们一方面通过考核引导,积极促进贷款质量稳步提升,不良余额与不良率持续下降;另一方面依托不断提高的盈利水平,通过灵活的考核调整,在不影响分行发展积极性的前提下推动拨备比率不断提高,使全行拨备积累显著增加。20xx年底全行拨备覆盖率仅仅只有54%,而到今年11月末已经超过200%。

为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近年来总行持续打造各类信息管理平台,已开发上线了FTP管理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风险资产计量系统等一系列中后台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总体来看,无论是系统建设的完整性、先进性,还是系统实施的深度、广度,我行都居于同业领先水平,为适应多重约束条件下的经营形势做好了准备。这些系统所体现的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理念,其核心思想都是要在资本约束和价值管理导向下促进“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其管理成效也已在全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业绩的稳步提升中得以体现。就以我们这几年大力推动实施的FTP管理来看,从最初的部分实施到今年全面实施,推进过程虽然很艰难,其间也有分行不理解,但FTP却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产生的管理效益是实实在在的。举一个最直接的例子,自去年8月份以来总行通过FTP价格引导分行缩短人民币贷款重定价周期,从去年6月末的8.4个月大幅缩短至目前的5.1个月。10月份央行重启加息后,贷款利率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仅此一项增加的盈利就接近6个亿。

(四)完善新时期计划财务管理框架,奠定银行长期稳健发展基础

监管改革对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是全面持久的,“随波逐流”式的被动管理无法适应形势的变化。计财部门要不断完善以精细化管理平台为基础的计划财务管理整体框架,奠定银行长期稳健发展的管理基础。

这个管理框架要成为我们从容应对新时期形势变化的有力武器,必须满足系统性、前瞻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四方面要求。系统性是指管理框架要全面涉及事前、事中和事后等所有环节,内容上涵盖全面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转移定价管理、资源配置管理、资本管理以及管理会计等众多方面,各方面要具备目标的一致性和机制的协调性,相互之间必须能够形成合力,并在整体上体现“以资本管理为核心,以价值管理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前瞻性是指管理框架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监管形势、金融形势、经济形势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先于形势变化谋篇布局;稳定性是指在至少3-5年内,管理框架的指导思想与结构体系要在总体上维持稳定。随着银行规模越来越大、机构越来越多、业务越来越复杂,管理上的一举一动往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管理措施可能每年都会灵活调整,但管理框架不能一年一变;有效性是指管理框架必须能够切实促进全行战略目标的实现。机制设计要科学合理,执行环节要确保有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在新的监管环境下赢得更大发展。

二、以资本管理为核心,以价值管理为导向,促进全行经营管理水平再上台阶

20xx年将是银行监管改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也是后危机时代银行发展路径选择最为关键的一年。站在银行发展的历史性关口,我们不仅要对形势做出准确判断,行动上也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越是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马太效应”就会越加明显,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我在管理会计全行推广会上曾经讲过: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谁能先人一步,谁就取得了竞争的先机;谁能技高一筹,谁就能持续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20xx年将是决定我们能否在新的发展阶段抢占先机的关键时期,计财部门要在管理上尽快适应新的经营形势,以资本管理为核心,以价值管理为导向,切实行使好战略决策支持、计划考核引导、业务规划调整、风险预警防范和资源配置推动等五大职能,推动管理水平与经营业绩再上新的台阶。

(一)以资本管理为核心,全方位完善计划财务管理体系

1.资本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实现对资本资源的科学配置,以更低的资本消耗支撑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行发行165亿元次级债,仅仅只是暂时缓解了资本压力的“燃眉之急”。此次发行之后,我行次债规模已达到监管上限。为支撑今后2-3年的发展,紧接着明年一季度还必须再通过配股方式融资260亿元。尽管目前配股的各项准备进展顺利,但在前期国内外路演过程中,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市场及媒体对银行业再融资的各方面质疑,同时,再融资后还将面临提升投资回报的更大压力。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的是,即使经过这两次资本补充,在监管要求提高之后,资本压力仍未从根本上缓解,一旦我行被列入到系统重要性银行,执行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标准,马上就将再次面临资本不足的问题。为此,全行务必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资本资源,科学规划,合理使用,以既定的资本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才能赢得市场和股东的持续支持,才能确保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应该说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断引导和宣传,全行对资本约束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不能否认,目前仍有少数分行无论是认识还是实践都还没有完全到位:比如片面追求规模,资本消耗过快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管理上也还存在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为此,明年要重点强化对资本消耗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对资本计量和配置的管理,对资本消耗建立更严格的、常态化的约束。

资本计量上要进一步加强内部调节系数与重点业务发展导向的衔接,以促进结构优化调整;资本配置方面,要按照“总量控制、科学分配、动态监控、回报评价”的指导思想引入资本分配,并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预算先行”,即以资本预算作为先决条件,有多少资本,做多大业务;二是“效率优先”,在服从全行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资本分配要从有利于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出发,作为稀缺资源向使用效率高、对全行贡献大的分行等方面倾斜。对于资本消耗超预算的,总行将适当提高资本成本。

2.资产负债管理方面,要顺应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监管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指标体系。

多重约束条件下的经营管理,首先是要满足监管要求,不能突破约束,任何触碰监管底限的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近几年来资产负债管理逐步从行政调控向经济引导过渡,这个总体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监管要求日趋严格的情况下,行政调控手段作为经济引导措施的必要补充,还需要继续保留。尤其是未来几年内,调结构将进入关键时期,在继续完善FTP机制进行经济引导的同时,必须采取一些更直接、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以加强对全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把握力度。

20xx年要充分考虑新的监管要求,研究创新符合我行实际的、易于操作的管理工具,对原有资产负债管理指标体系进行丰富和完善。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存贷比、承兑比与中长期贷款比等指标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明年要继续使用。同时,为切实体现流动性监管的最新导向,关注和增强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明年要重点对自营存款波动率进行监控。此外,还要结合杠杆率与流动性监管导向,统筹考虑,进一步扩大资产负债管理指标体系的覆盖范围,加强对非信贷资产运用的监测与管理。

3.计划考核方面,要突出加强资本约束、强化定价管理以及优化内部结构的要求。

在资本监管日趋严格的大背景下,集约资本、提高资本回报水平必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的经营发展方向。除了采取资本配置以及指标管理等调控措施外,明年考核上也要同步调整,在经济引导方面协同发力:一是要适当加大风险资本回报指标的权重,引导分行加强资本约束,合理规划资本消耗,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水平;二是要加强对定价管理的考核引导力度,调整利率定价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强化价值管理理念;三是增加对结构调整成效的考核,具体内容可以包括盈利结构、负债结构和业务结构等方面,以引导分行按照全行总体战略导向经营发展,尽快实现多重约束条件下的战略转型。

4.关于资源配置问题。大家都十分关注,在前两天总行的务虚会上也讨论了很多,抓住了重点。我在务虚会上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银行比作是一架跑车的话,资源配置就是发动机和燃料,如果没有它,就是有了车也跑不起来,而考核激励就是方向盘。一家银行要有好的发展,资源配置、考核引导和总、分行的努力,三者缺一不可。而我们计财条线承担了除人力资源外的主要资源的配置职能,以及考核引导的职责,可谓责任重大。相应的,大家面临的矛盾也很多,很集中,承担的压力也非常大。各家分行站在自身角度都希望资源配置能够对自己予以更多的照顾和倾斜,没有谁认为自己的资源已经足够了,只会认为资源还存在不足,对此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站在总行的层面,资源配置必须要考虑全局。这几年总行在资源配置上所倡导的理念可以概括为“透明化、民主化、效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源配置还是考核激励,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避免分行寻租。就比如在过去,逐家分行地谈成本对收入比,总行工作量很大,分行也很累,存在“寻租”现象。而这几年在“透明化、民主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下,总行工作重点是“定规则”,分行在统一的规则下取得资源。这个规则是透明的,是经过与分行和主线充分讨论后形成的,是经过办公会决策通过的,并不是由计财部一个部门所决定。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分行能够更多地站在全局高度提出政策建议。在务虚会上陈行长对“透明、民主、效益”的原则也非常认同,认为可以作为今后资源配置和考核管理的基本指导原则。

这几年中信银行的业绩快速增长,就是考核导向、资源配置、总分行努力这三者合力的结晶。如果没有我们前面讲的发动机和方向盘,考核导向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没有集团各方面资源的配套支持,那么这几年银行快速、持续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银行就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发展水平,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在此我要先简要谈一下资源配置这几年的实际情况。

首先说工资资源配置,目前的分配结构很清晰:75%左右是基础工资,用以保证大家正常开门营业,20%左右和增量利润挂钩。这个规则很明确,大家在规则中取得自己的工资份额。20%的挂钩部分让大家多盈利就能够多得工资资源,总行把集团给予的工资激励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给了分行,如果没有这一激励,这几年盈利的高速增长就不可想象。另外还有5%-7%的工资用于等级行考核奖励,考核排名好的分行可以略为多得少量工资。等级行考核更多的还是一种荣誉,挂钩的工资比重相对是比较低的。这个工资分配体系应该说导向明确、行之有效。在务虚会上也有同志提出,目前我们的工资在同业中缺乏竞争力,我就此举了几个数据来说明:我们的工资总额这6年累计增长了5.03倍,而两家主要竞争对手只分别增长了2.3倍和3倍,同业六家行平均是增长2.95倍。同时,我们这6年的人均工资也是同业中增长最快的(增长2.3倍),增速远高于同业(六家行平均增长59%),上述两家主要对手行分别增长48%和30%。目前我们的人均工资水平在同业中也居于较高的水平。这些数据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的工资水平在同业竞争中是有竞争力的,对人才是有吸引力的。这也是这几年整个考核导向的结果。

在一般费用的配置上,这几年也同样是遵循着“透明化”的原则,突出效益和战略的导向。在前两天的务虚会上,计财部王康同志谈到,通过这几年强化管理,我们的成本对收入比由同业最差变为了领先。讨论中也有同志认为,成本对收入比低不一定是好事,甚至可能会成为影响业务发展的问题。我在最后发言的时候讲了,成本对收入比本身是一个结果性的指标,评价它的高低如何、是好是坏,关键需要看我们的费用究竟是如何配置的?我们的导向是什么?我们的增长速度是否低于同业?在搞清楚这些问题的前提下,才能说成本对收入比究竟是低好还是高好。事实的情况究竟如何?可以看两个数字:从20xx年到20xx年这几年我行自营存款的复合增长率是26.7%,而费用增长是27.2%。费用的增长必须要与业务的增长相匹配,这是费用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的费用资源配置并没有脱离业务发展的情况。同样,关于同业竞争力的问题,也有两个数字,同业这几年费用的平均增长率是26.9%,低于我行的27.2%,在这方面我们也是占优势的。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讲,在费用增长与业务增长相匹配,费用增长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前提下,成本对收入比当然是越低越好!这一点不容置疑,这说明我们的资源配置效率比人家高,有优势。成本对收入比低是我们这几年强化精细化管理的结果,在每次路演过程中,投资者和分析师对中信银行成本对收入比的控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应该响当当地说,成本对收入比低就是中信银行的优势所在,也是计财条线及全行上下这几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晶。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信贷资源的配置问题。今年每一家分行都感觉信贷规模不够,这是客观事实。在信贷规模的分配上这几年我们始终强调的是“定规则”,规则是透明的。在规则面前大家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能够拿到多少份额。比如今年按照“三三二二”的权重进行分配,利润因素占30%的权重,贷款规模因素占30%,存贷比因素占20%,定价因素占20%,这也是大家有共识的,征求了分行意见,也经过了部门之间的充分沟通。讨论规则的过程中大家都可以充分地发表意见,最后由总行行长办公会决策。今年之所以大家都感觉资源少,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我们的规模增长了3200亿,在中小商业银行中是最高的,而今年才2100亿,少了1100亿,分到大家手上自然感觉少了一大块;二是为维持新建行的开门营业和发展,需要留出100-200亿;三是像信用卡和汽车金融中心等,也必须留出一部分额度;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今年整个监管形势的变化,真正约束我们的是存贷比。存贷比要从80%压到75%,与去年相比相当于少了1000多个亿的规模。今年规模指标有2100亿,但实际上只用掉1500亿,就是因为存贷比的约束。因为上述这几方面原因,使得今年大家都觉得信贷资源很紧,每个行都难以满意,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总行的难处。总行计财部下半年来按日监控,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分行计财部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才实现了全行整体调控目标。

在资源配置问题上,总分行要充分地沟通,这样才能够形成共识。通过透明的规则来配置资源,能够有效的避免寻租,同时提升公平和效率。另一方面,计财部门也要本着积极、开放的态度听取不同意见,并针对合理意见进行改进和完善。每年计财工作会就是要对规则进行深入讨论,进行必要的调整,最终通过民主集中的程序,由办公会来进行决策。因此,在这次会上也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在费用配置上,明年有一个导向希望大家注意:在原有的“存量+增量+专项”基础上要进一步强调效益,增效费用的配置要同定价水平相挂钩。定价水平最高的一些行和最低的一些行要拉开一定差距,并且要进行动态调整。

(二)全面实施管理会计,以价值管理为导向,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

“价值管理”这个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在国内外企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它体现的是一种“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标”的管理理念,其根本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从内涵上来讲,就是要以价值为导向,科学地平衡“效益、质量、规模”之间的关系,实现银行价值的持续增长;从外延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当期盈利水平的管理,要由单一利润视角扩展到主线、客户以及产品利润等多个维度,延伸到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风险控制、财务管理等多个环节,通过价值评估与经营管理的深入结合,全面提升当期盈利水平;第二,对中长期盈利能力的管理,要充分考虑银行长期发展战略,优化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从而在中长期内做到“利润可预期,价值可实现”;第三,对投入产出效率的管理,不仅要关注盈利总量的增长,更要关注盈利效率的提高,以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资本无疑是银行最核心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银行资本管理就是价值管理的基础,而价值管理则是资本管理的延伸。

以价值管理为导向是多重约束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监管环境角度看,新形势下银行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摆脱以往的规模情结与速度偏好,走上集约化经营道路;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加强价值管理,提升公司价值是对股东最根本的责任,同时也是确保长期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价值提升既有助于增强内部资本积累,又能增强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从市场竞争角度看,“金融脱媒”日益深化,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同业竞争不断加剧,都在对银行价值创造模式形成持续压力,只有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实现做大做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面对多重约束的经营环境,必须转变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以价值管理为导向,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大家务必在管理理念上加深理解,强化认识。

落实到价值管理的具体行动上,下阶段要依托精细化管理平台,全面实施管理会计。价值管理的基础是价值衡量,随着近年来精细化管理平台的不断完善,我们已经初步具备进行多维度价值衡量的能力。在今年试点推广的基础上,明年要全面推进管理会计的实施,充分利用先进的系统平台与丰富的信息资源,加强对所有价值创造节点的识别与分析,以价值管理为导向,切实提升管理成效。

首先,要推动管理会计在客户管理中的应用,重点加强一线营销机构的价值管理能力和定价能力。

以客户为中心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趋势,银行的盈利都源自于客户,而客户又来源于一线的市场营销。提升价值管理能力要抓住主要矛盾,首先从加强客户价值管理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一是要形成客户价值准确衡量的能力,变“以大论优”为“以质论优”。客户管理的基础是客户细分,客户细分的基础则是客户价值评价,要通过综合衡量客户真实贡献,识别出真正的优质客户。管理会计上线后,客户价值评价能力已经初步具备,明年要本着“在应用中完善,以完善促应用”的思路尽快推进实际应用。

二是要以客户价值衡量为基础,变“粗放营销”为“精准营销”。“二八定律”已经得到银行界普遍认同,尤其是对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其效应更加明显。客户细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识别高价值客户,并针对其个性化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尽可能地扩大高价值客户的数量和贡献。如果缺乏对“高价值客户”的精确衡量,营销资源就难以有效配置到优质客户,很容易被“大众客户”稀释殆尽,投入产出效率也无从谈起。因此,以客户价值为基础实施科学的客户分层管理,集中优势资源营销优质客户,将是实施价值管理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三是要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提高风险定价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定价提高就意味着盈利增长,而且盈利的增幅要大于产品定价的增幅——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产品定价一小步,盈利增长一大步”的道理(权威机构对20xx多家上市公司的调查表明,产品价格提升1%,企业经营利润平均增幅超过10%)。决定总体风险定价水平的基础是客户结构,提高定价能力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基于客户综合贡献进行差别定价,而非针对单一产品统一定价。下阶段总分行要集中精力整合各类系统及信息资源,倾力打造基于客户综合价值评估的定价系统,为进一步推动客户结构调整,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主线考核引导,深入贯彻价值管理导向。

我行一直在探索和推进事业部制转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事业部制未真正建立的情况下,主线部门相对更注重规模,而计财管理部门则更多考虑效益与规模的均衡,大家要完全达成一致往往比较困难。其中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以往缺乏科学精准的定量分析平台和技术手段,一直难以对主线盈利进行明晰核算与分析,进而也难以对主线“效益、质量、规模”实施全面评价。效益难以衡量,而规模相对直观,主线部门重规模轻效益也就不难理解。

近年来,随着精细化管理平台的持续建设与完善,尤其是管理会计系统的搭建,为定量化的多维度价值衡量提供了基础,这也为主线部门与计财管理部门提供了共同的语言平台,全行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已初步形成。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主线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共识与协作正在不断增强,尤其是今年以来,管理会计的试点推广得到了主线部门的广泛认同与积极响应。例如在主线推广会议上,公司银行部表示要将管理会计信息嵌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更好地促进客户价值挖掘和结构调整;零售银行部计划明年结合管理会计信息,引入利润导向的考核模式;其他主线部门也以实际行动不断推进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这让我们明显感觉到计财管理部门与主线部门的共识正在进一步加大,合力正在进一步增强。下一步要通过管理会计的全面实施,着重从两方面帮助主线提升价值管理成效:

一是要加强引导,强化考核。以价值管理为导向进行集约化经营,对于主线来讲,就是要追求更有效益的规模。在此转型过程中,要加强对主线的考核引导,不仅要加大考核与激励的挂钩力度,而且还要进一步强化效益优先原则,提高对主线盈利能力指标的考核力度,强调优化业务结构与客户结构、提高利率定价水平、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二是要做好服务,注重实效。20xx年管理会计将全面实施,但真正实现全面掌握与深度应用必然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分行管理会计工作小组要积极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及时提供技术支持,与主线一道不断夯实数据基础,满足主线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基于现代银行管理理念为主线发展提供更多管理支持,进一步加强培训,使各级业务部门深入了解管理会计的内在逻辑以及背后的管理思想,帮助主线不断开发新的应用需求,增强数据挖掘的有效性。

监管形势的变化既充满挑战,也蕴含机遇。我们不仅要有直面挑战的勇气和信念,同时也要尽快转变观念,苦练内功,全面提升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希望今年的计财工作会能够成为一个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大会;一个群策群力、科学部署的大会;通过计财条线把资本管理和价值管理的理念真正传导到全行所有部门和员工。

同志们,在过去的五年里中信银行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全行计财条线也经受了考验与锤炼,我们共同期待着中信银行下一个辉煌的五年。我相信,这个新的辉煌就把握在我们在座每一个人的手中。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进,为把中信银行打造成全球范围内的一流商业银行而努力奋进!

谢谢大家。

第二篇:财务工作发言稿

同志们:

一、深化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内容与形式,推动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共同发展是上海电信追求的愿景。我们站在企业与员工全面发展的高度,坚持和深化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和丰富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

在内容上:

1.首次在职代会上公开领导干部收入情况。20xx年初,在公司二届一次职代会上,上海电信首次将领导干部收入情况予以公开,这是上海电信领导班子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四中全会精神以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企业中倡导“民主、公开、亲民、和谐”的结果,也是上海电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取得的又一硕果。公司上市后,一部分员工对领导干部收入心存各种猜测和议论,群众希望真实的了解干部收入情况,工会针对职工中各种猜测、议论,将职工群众的意见积极向公司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反映,为了消除不良的影响,形成和谐的声音,我们将公司领导干部收入列为20xx年厂务公开的内容并在职代会上作了“公司领导干部收入情况”的专题报告,受到职工代表的好评。

2.推行工作责任追究制与激励制度。按照中央有关“企业领导违反职代会决议和厂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导致矛盾激化,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须实行责任追究”,我们制订并推行了责任追究制,对在厂务公开工作中的责任人、执行人、监督人、实施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厂务公开工作中各自应承担的职责,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和《上海市电信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的规定,施行责任追究。我们还建立激励制度,首次在公司二届一次职代会上对“员工最满意单位”和“员工信赖的好领导”进行了表彰,以此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增强责任感,形成有效激励,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在形式上:

1.加强源头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方案制订的力度。今年,上海电信围绕企业转型作出重要决策,对产品部前后端部分组织体制进行优化,这一工作时间紧、要求高、涉及面广,是继“邮电分营、移动剥离、政企分开、主辅分离”、公司BPR流程重组以来又一次重大组织机构调整,主要涉及三家基层单位和两个带基层职能的部门,涉及近20xx名员工。为了使体制优化方案能顺利地出台实施,我们在体制优化过程中把握“四个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依照法律法规和依靠职工群众推进企业转型发展;二是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职工承受程度相统一;三是坚持推进企业转型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统一;四是坚持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工会工作正常运转和同步加强,促进企业转型工作健康、有序、规范地进行。如公司在制订体制优化方案时,工作小组专门吸收工会同志参加,原来方案中对网运部、市场部没有明确党群部门的设置,工会同志及时指出并提出建议,得到了采纳。在新方案中,网运部党群办得到了明确;市场部新设了党群办。

2.把好“五关”确保企业决策过程“民主、公开、透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十四届四次执委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机制建设。凡属企业重大决策和关于工资、奖金、生活福利、社会保险基金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我们都要求依照有关规定,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或决定,向职工群众公开,认真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出台前,我们都要求有关部门将方案提前一周交职工代表组长审议,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充分代表好、维护好职工的利益,行使好民主权力。去年,实业集团上市时,我们坚持履行“民主程序优先”原则,指导实业工会严格把好五道关口:一是“听缺关。职代会表决前必须广泛听取职工代表意见。二是“进入”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写进集体合同。三是“协商”关。集体合同文本内容、工资集体协议条款等必须先进行平等协商,协商一致后才能形成文本草案。四是“审议”关。企业的重大事项或出台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规定,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听娶吸纳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五是“表决”关。涉及职工工资、福利和职工安置的有关事项,不但要进入职代会(职工大会)程序,而且必须经过无记名“表决”程序。实业集团在“关、停、并、转”中严格履行民主程序,从而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顺利地完成了上市工作和部分企业的退出工作。

二、细化民主管理制度,拓展平台与渠道,促进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是上海电信追求的目标。我们从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入手,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民主管理,拓展了四个平台和一个渠道。

1. 拓展职工代表高层参与的平台。从20xx年1月开始,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每次有两名职工代表列席,20xx年又拓展到职工代表参加公司司务会议,为此,工会及时修改并制订了《上海电信职工代表参加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和司务会制度》,规范了他们权利和义务,他们可以在会上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和建议,就会议讨论的有关内容到公司总部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及了解有关情况、取得第一手资料,就员工关心的问题提交会议进行研究讨论。至今已有36名职工代表参加了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其中6名职工代表还同时参加了司务会。

2. 拓展职工代表组长会议决策的平台。在职代会闭会期间,我们充分发挥职工代表组长会议的作用。20xx年我们先后召开了四次职工代表组长会议,分别以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通过了《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员工补充医疗和人身保障办法》;《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员工待聘、转岗管理办法》;《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职工内部退养办法》;《关于办理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相关工作的实施意见》,

在讨论表决后三个文件时,因涉及员工切身利益,为慎重起见,我们提前下发这些文件,让职工代表有时间听取职工意见加以研究,在召开第三次代表组长会议上充分听取了代表组长的意见反馈,然后提交第四次代表组长会议进行讨论审议和表决通过,显示了上海电信民主管理工作日益成熟和规范。

3. 拓展领导与员工完美沟通的平台。我们从20xx年以来已经坚持进行了27次双月沟通会。为了使这一沟通形式紧贴公司发展实际,我们在沟通会的形式和内容上力求细化和创新。20xx年我们先后举办了6次双月沟通活动,分别就上海电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人力资源转型目标、员工在转型过程中的热点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如第26次双月沟通,采用演播现场面对面和网上视频沟通相结合形式,就企业转型、业务发展、人力资源、员工发展、员工福利等方面60多个热点问题进行思想交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维华率领导全体班子成员出席沟通会,同时,在上海电信“员工天地”网站近500名员工踊跃参加了网上互动。员工们普遍感觉,这样的沟通更像是一场亲切的“促膝长谈”。我们还在《上海电信报》连续九期刊登了沟通中的热点和精彩问答,进一步扩大了沟通活动的知晓面。沟通活动达到了释疑解惑、增进了解;创造和谐、推进转型的目的,从而更坚定了转型的步伐和信心。

4. 拓展职代会提案处理的平台。为进一步提高职代会提案质量,我们在二届一次职代会之前,下发了“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参考”,供职工代表在写提案时参考,另外,在收集提案时,对每份提案予以初审,对不规范的提案要求提案人充实完整后上交。二届一次职代会共收到职工代表提案356件,提案在数量和质量都高于往年。为了激励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我们还开展评选优秀提案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提案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优秀职工代表评选依据之一。

5.拓展职工代表巡视的渠道。为了落实《集体合同》中有关员工实事项目,我们组织职工代表巡视了邮电水厂和光明乳业公司,听取了公司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履行《20xx年集体合同》情况的汇报,并就重点实事项目的实施质量进行了评估打分。近年来我们巡视的内容还拓展到关心企业安全生产,我们组织职工代表对基层单位安全生产环境、防暑降温落实情况等工作进行巡视检查。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开展职工代表巡视检查活动,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关心度,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三、固化民主管理制度,规范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与员工健康发展

健康发展是上海电信追求的宗旨。为健全规范企业民主管理的运作和管理,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一整套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的制度和一系列强化民主管理的措施、方法,从制度上有力地保证了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这两年公司的主要领导从“双肩挑”到“分设”,从老领导卸任到新领导上任,上海电信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的各项制度依然有效运作并不断深化,突现了“民主管理不以领导人变化而变化、不是人治而是法治”的特性,体现了依法治企、依法治会的现代企业运作模式,确保了企业与员工全面和谐发展。

1.不断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始终把职工关注的热点、企业转型发展的要点作为职工代表审议的重点。

我们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落实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行政工作报告、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领导人员任用以及干部廉政情况、领导干部收入情况、培训经费使用情况等企业重大事项都在职代会上向职工代表作专题报告,提交代表审议。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议案,我们都要经职工代表无记名投票表决,赞同票过半方能生效。

2.不断规范领导人员在职代会述职制度,始终把取信于民、率先垂范作为建设“四好”领导班子的重要目标。

上海电信领导班子成员在20xx年率先在职代会上进行工作述职,接受职工代表民主测评,得到集团工会、上海市总工会领导的高度评价。由于上海电信党政工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动了全公司民主评议各级领导人员工作的开展。上海电信各二级单位普遍开展了领导干部述职。每年工会与人力资源部联合组成工作小组组织基层领导班子人员向职工代表述职,并接受职工群众的民主测评。我们把企业对干部的绩效考核与群众对干部的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职工代表民主测评结果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调整交流的重要依据之一。20xx年参加述职中高级管理人员共208人,参加民主测评2056人次。经统计,“综合评价”平均得分90.74分(满分为95分),其中,“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全局观念责任意识”、“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团结班子协同支撑”方面的综合得分率都超过了91%。经考核,评为“优秀”25人,“优良”48人,“黄牌警告”2人。有4名同志被降职,1名同志劝退辞职。

3.不断规范职工参政议政制度,始终把培育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参政能力作为民主管理的重要措施。

我们在职代会召开前都要举行职工代表知情议政报告会,就公司新的一年财务全面预算、网络发展计划、市场形势分析、员工医疗保险、企业发展和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等重大情况向职工代表通报。20xx年2月,我们还邀请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杨迪副经理来沪作了“中国电信劳动用工管理情况”的介绍,真正让职工代表在第一时间对中国电信劳动用工情况全面知情、源头参与。为了提高报告会的质量,提高报告人的报告水平,今年我们还组织职工代表对知情议政报告会的报告主题、内容、形式、效果等进行了测评,代表们对报告内容满意率均超过98%以上。 测评工作的开展,增强了行政报告人的质量意识,也增强了职工代表对报告会的满意率。

4.不断规范厂务公开制度,始终把上级布置的要点作为厂务公开的重点。

根据中央关于厂务公开文件精神,我们制订了《上海市电信公司关于推行厂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意见》,将厂务公开的内容细化为五大类29条公开内容,同时,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公开的内容、明确公开范围、公开频次和责任人,落实了公开的重点、公开的部门。我们坚持执行上级有关公开的规定,把员工普遍关心的“企业重大改革方案”、“企业发展战略”、“集体合同的签定和履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职工培训和教育经费使用情况”、“民主评议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中、高级管理人员廉洁自律和执行党纪政纪情况”、“中层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的选聘、解聘和任用、免职情况”、“领导班子收入情况”等内容向职工群众公开。我们还把厂务公开工作交流会与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大会结合起来一并召开,较好地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5.不断规范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始终把企业与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民主管理的重点。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开展平等协商,对涉及员工发展、员工教育培训和员工福利保障等议题展开讨论,与行政协商达成共识,并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签订集体合同。先后推出和实施了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员工医疗保险工程、健康与帮困工程、安居乐业工程,确定了人均年培训时间不少于60课时,并在企业建立了以岗位薪酬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实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设立了员工创新奖和贡献奖。20xx年我们和行政协商把“公司在完成经营收入目标和利润指标的同时,员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也得到相应提高”作为《集体合同》的内容,当年公司按照“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对绩效考核成绩良好的员工晋升了一级岗位工资,鼓励了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工作,员工的凝聚力进一步得到增强。最近,我们又与行政进行了平等协商。20xx年上海电信如果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又将为员工浮动一级工资。年底如果全面完成集团下达的各项指标,实现上海电信“转型率先,行业领先”的目标,考核良好的员工都将因此浮动一级工资。

《财务工作交流发言稿(范文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