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合集)

时间:2022-03-12 18:49:40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108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合集)》。

第一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

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 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构造。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起。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岩层层理较清晰。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

断裂是指地壳中的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di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节理即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即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少华山属于秦岭山系的延伸,而秦岭是震旦纪时期的晋宁运动形成的,再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以及地质运动,就形成了现在的概况。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既有褶皱.也有断裂,多处呈现背斜.向斜.节理.断层等构造形迹。岩石表面风化严重,节理明显。华山区的褶皱主要为倾斜褶曲和倒转褶曲并兼有少量的平卧褶曲和翻卷褶曲。其轴向斜向南北纵剖面由于常年的侵蚀作用而参差不齐, 其断层多为逆断层中的推覆构造以及平推断层和枢断层。

第四章:地质罗盘仪测定岩石的产状及测量结果。

岩层产状的测定

①测量岩层的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层面贴靠、放平、气泡居中后,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走向。

②侧倾向时用罗盘的n极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与层面贴靠放平,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③测倾角时将罗盘的长侧边顺倾斜线贴靠、层面竖起,并与走向线垂直,罗盘指针上挂的倾斜仪所指度数既是所求的倾角。

第二篇: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形态的变化发展及古生物变化历史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表层,地球外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地质作用的发育过程、地壳的结构和构造、地表形态以及各种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地学对探矿,察明资源分布;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水利、水电、交通、城建;土地开发利用;区域特色,地方优势资源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与因地制宜;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重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此次历时一天的野外实习,通过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进一步的认识了地学的相关知识,对岩石,对外质营力的作用、内质营力的作用所形成的地形地貌,及对地质灾害,资源环境的利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

1、初步对三大类岩石进行观察识别,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2、观察由内外地质营力影响所形成的地形地貌,并作出简图;

3、学会分析分析地形地貌形成的成因,并分析此地形地貌的资源应如何充分利用;

4、明确地质灾害所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地形提出防备措施及解决方法;

5、学会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实习前认真复习书本上所讲的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的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

(一)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进行。一个班分四个小组,由2名实习指导和组长协同老师工作。

(二)实习站点

温江寿安镇玉石乡附近的金马河(上午)——都江堰(上午)——都江堰紫平铺镇樱花河畔(中午)——映秀(下午)——虹口(下午)

(三)实习工具 榔头、盐酸、工具箱等

1

三、任务完成情况

更加熟悉三大岩石,并可以区分识别一部分岩石,我们小组采集了几块特征岩石;更加熟悉了解了河床的结构,河道的利用,及河周围的地形地貌特征;了解到都江堰的水利设施情况;亲自认识到各级接阶地的资源利用情况;区分了山势的地形地貌;看见了地质灾害——滑坡、地震的灾后情况。

第一章

实习内容

一、金马河

(一) 金马河概况

金马河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是泯江的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使河床抬高,经洪水冲刷,河床沙洲遍布,汉壕分流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主流左右摆动,流向不定,断面横流加剧,成为宽、浅、弯的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金马河是成都市及四川省的防洪重点,沿线有重点防洪堤段、险工险段等。

(二)金马河河段地貌

位于温江区寿安镇玉石乡家福园林附近的金马河河段的河床纵坡平缓,由于河流上游的水被拦截,河床里的水流细少;河道平缓宽阔,河流以旁氏作用的层积作用为主;河道弯曲呈蛇曲状,在宽平的河床里,河道时分时合,形成了辨状河道,在辫状河道内,河道频繁分叉,出现了心滩、沙洲。

心滩是由在弯曲河段,由于横向环流作用或复式环流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时,因环流作用,表层的水流向两岸运动,侵蚀两岸,携带泥沙上午底层流水。河心含沙量较大的上升水流无力携带他们,便在河底堆积,形成河心浅滩。从河床到河岸,沉积颗粒有大小的规律变化,河床中的沉积颗粒较粗,两侧的河漫滩上的沉积颗粒较细;不仅如此,此处的沉积物还有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层理较为清楚的特征;沉积物中的卵石有的上面还带有刻痕,是由远古冰川携带形成。由于此段金马河主要位于泯江的中游,则河床里的碎屑颗粒主要呈中—细粒。

由于在河岸边,有被用于埋藏天然气输送管道的河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河道的层理特征:土层和碎屑胶结石层互相交替,层理清晰。

(三) 河道资源的利用

此处的河道虽然宽,但不能侵占河道修建建筑,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河漫滩、心滩上小型的湿地、沼泽,在湿地、沼泽上生长了植被,由于成都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在成都境内的河流污染比较严重,且能在此类河滩上生长的

植被一般具有净化水污染的功能,一般用于科研的重金属修复植物的采集地在此;除此之外,河道里的的沙石是良好的建筑资源,即开采了沙石,又疏通了河道。

2

(四)一级阶地的情况

此段金马河的的一级阶地是由泯江冲积物堆积而成,由于地处成都平原,该河道的阶地级数较少。在该级阶地上的土壤有它优势也有它的劣势,优劣主要归结于地下水位较浅。 优势:

 该阶地上,由于地下水位浅,土壤主要是潮土,且容易出现回潮现象,不易遭受大的干旱;  在地上1—2米土壤中的卵石较少,由于是由上级河流带来的泥沙中含有大量的枯枝败叶等物质,成分丰富,土壤的肥力水平较高;  土壤的酸碱性PH在8左右;  水热条件好。

劣势:    水位低,低洼处水多,容易形成烂泥田(采取开渠排水的措施); 土壤的还原性较强,作物容易低产;

由于大城市的主要污水、工业废水及垃圾的排放,导致土壤污染较为严重。 综合该处一级阶地的优劣势,可以合理的利用该处的资源:   建立蔬菜基地;

建立花木基地,这是温江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花木基地的原因,西南的2/3的花木基地建立在此;  水稻种植基地,水稻可以长期种植,且可以水旱两季轮作。

(四) 三大岩石的鉴别

从被挖掘的河道里,有很多结构构造、颜色形态各异的岩石,在大家积极地利用种方法识别下,我们鉴别出了三大类的岩石。 一) 岩浆岩类

花岗岩:主要矿物含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黑云母和角闪石;常见结构为等粒结构,有的呈似斑状结构;岩石一般呈灰白色和肉红色。为酸性岩类的深层岩 在此处我们见到的花岗岩主要为灰白色。

流纹岩:矿物成分和花岗岩相当,常具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和碱性长石及斜长石,其实适应居多;基质多为隐晶质和玻璃质,具明显的流纹构造。为酸性岩类的喷出岩。

辉长岩:矿物成分为辉石和基性斜长石;半自形粗粒到中粒结构,块状构造;颜色为黑色或黑灰色。为基性深层岩。

玄武岩: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多为斑状结构,少数为细粒至隐晶质结构;多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为酸性岩类中分布最广的基性喷出岩。在此处我们所见到的是隐晶质结构、气孔构造的黑色玄武岩。

闪长岩:矿物成分主要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其次为辉石和黑云母;多为粗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一般为灰色或灰白色。是深沉岩的代表,是中性岩向基性岩的过渡。

3

黑曜岩:玻璃质构成的岩石;具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和贝壳断口,很想冶金炉渣中的“玻璃头”;曾黑色、深灰色、灰黑色或淡红色。属酸性岩类中的玻璃质流纹岩。我们所见到的黑曜岩为黑色。

二)沉积岩类

砂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和岩屑;胶结物的成分可分为硅质、铁质、泥质、钙质;碎屑结构,砂粒含量大于50%。属碎屑岩类。

泥岩:致密,固结程度高,层理不明显;颜色较浅,较坚硬,遇水不易变软,可塑性差。 页岩:有平行分裂的薄层状构造;层理薄如纸页,页岩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颜色不一。属泥质岩类。

石灰岩:矿物成分含方解石,少量的白云石以及粉砂、粘土、二氧化硅;遇盐酸既有泡沸的现象;质纯者一般为浅色。

砾岩:组成砾岩的碎屑一般为次原状或原状;砾石之间的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矿物及胶结物;层理较厚。 三)变质岩类

片岩:矿物成分以云母、绿泥石、角闪石为主,片状和柱状矿物居多;全晶质结构,片状构造; 片麻岩:矿物成分主要含石英、长石、云母及角闪石;一向或二向延长矿物呈断续的定向排列,中间夹杂粒状矿物,呈现出黑白相间的条带;晶体较粗大,多为中粗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具有明显的片麻构造。

千枚岩:矿物成分主要为新生绢云母和石英;颗粒细,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片理面呈丝绢光泽,颜色常见为浅红、灰色和黑色。

石英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少量的云母、长石;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

板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极为细小,变余泥质结构或变余粉砂质结构,板状构造;是由页岩、粉砂岩或中性凝石灰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成的浅变质岩。

二、都江堰水利工程

(一) 简介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二) 工程构成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4

鱼嘴分水堤:

位于岷江,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宝瓶口: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

三、都江堰紫平铺镇樱花河畔

(一) 阶地

一)阶地地貌

阶地是在地壳稳定期形成了比较宽阔的谷底后,在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或侵蚀基准面下降等的因素下,河流的下蚀作用形成的,它是在姑婆上高于河漫滩的且不会被河水淹没的平坦地貌。 樱花河畔的阶地分为五级,

一、二级阶地是由河流冲积物组成的堆积阶地,三级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等原因引起的河流强烈下蚀,并切过原先河谷的谷底所形成的基座基地,

四、五级是由基岩组成的,在阶面上没有或很少有冲积物的侵蚀阶地。阶地的新老顺序有新到老依次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四级阶地、五级阶地。 二)阶地的利用

由于阶地上地形平缓,土壤肥沃,不受或很少受洪水的威胁,是农业生产、道路建设的和人类居住的重要地区。

一二级阶地:地下水位较浅,适于作为农田、耕地;

二、

三、四级阶地:少

量面积可作为耕地,但主要作为居民住房或者其他工程设施的建设,5.12地震重建示范点则修建在此;五级阶地一般作为林地。

(二) 单斜岩层地貌——猪背岭

樱花河畔的山地主要是低山丘陵区中形成的猪背岭地形。

由于倾斜岩层的角度较大,形成了猪背岭地形。该地形山脊的方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两侧山坡的坡度和坡长大致相等,形状上较为对称。顺向坡的坡向与岩层一致,但地面坡度常小于地层的倾角,在山脊处,坚硬的岩层不易风化剥蚀,山脊两端的地层比较柔软。

山地由上到下,农房和耕地所在地是坡积物堆积形成的坡积裙聚集地;然后是洪积物,再向下则是河流冲积物所在地。

四、映秀

5

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城南部,位于国道213线和省303线交汇处,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是前往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旅游的必经之路。

(一) 地形地貌

映秀镇的海拔为1325m,是典型的中山地貌,周围山地主要为猪背岭地形,猪背岭间的软岩层被侵蚀成谷,形成了峡谷地貌。

此处的山区河流为河流上游,因此河道里的碎屑物石块较大,山区河流的河水的离心环流横向冲刷,使弯曲河段的凹岸不断崩塌后退,同时,从上游搬来的泥沙和凹岸崩塌垮落的碎屑物被带到凸岸沉积,结果凸岸不打哪向前伸长,使弯曲河段的曲率半径不断减小,是河岸更加弯曲。 此处也形成了多级阶地。山地由上到下,依次堆积了残积物、坡积物、冲积物。

(二) 地质灾害

映秀镇的山体岩层陡,变质剧烈,山上植被稀疏,气候干燥,容易造成滑坡和泥石流。 地震: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随后几天多次发生多次强烈余震,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

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 泥石流:

2010年8月12日至14日,包括汶川地震重灾区在内的四川多个市州遭遇新一轮暴雨袭击,并导致严重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灾区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严重。 映秀也是其中灾害严重之地。 泥石流形成原因:  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

6

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 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    防护工程——修建护坡、挡墙、顺坝等建筑,抵御泥石流的冲蚀、冲击和於埋的危害。 排导工程——旨在改善泥石流的边界轨迹,使之按预定设计线路导流至预定场所。 拦墙工程——控制泥石流流量和总量,减少和防止对下游的危害。

生物工程措施——保护山坡,禁止乱伐森林和陡坡开垦,减少松散固体物质数量,预防泥石流的发生。

五、虹口

(一) 地形地貌

虹口地区是典型的中山地貌,山的岩体主要以白云岩和石灰岩为主,不利于耕种,所以耕地少,但可以作为经济林地。此处有山间河流,形成山间峡谷,V字形山间河谷。

(二) 滑坡

在虹口的一个座山的斜坡上,大块的岩土体由于受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活动面整体向下滑动,形成了滑坡。

(三) 偶遇

在河岸上的同一水平线处,相隔数米有两堆堆积物,一堆堆积物的石块碎屑物比较粗大,另一堆堆积物的石块碎屑物比较细小。堆积物比较粗大的石块碎屑物是由于山地滑坡从山顶上掉下来而堆积,较小的堆积物则是原来河流产生的层积物。由此可以推出,在某个时段由于地壳运动或者河流的下蚀作用使河流下降,山体上升,才出现了在同一水平线上出现两堆粗细不同的碎屑物。

第二章

实习感想

野外实习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去了埋藏了各有特色的岩石的金马河,在找石头鉴别岩石的过程中寻求到了成就感与乐趣;我们驻足观望了宏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了解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还知道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到紫平铺樱花河畔有幸看到了因工程建设需要而被解剖的河床阶地地形,加深了我们对阶地河床相关知识的理解;我们领略到了映秀特殊的地形地貌的瑰丽,也从震后遗址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渺小,也感叹映秀人民的勇气及重建后映秀的发展;到了我们到了虹口,那陡立的山体,湍急的河流,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慑服人心的力量。

短短的一天里懂,我熟悉和深切的掌握了许多的大学知识,也知晓了应该要怎样去分析各种地形地貌,解释某些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也懂得了如何合理利用各种地形区进行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当然,这一切与老师的带领讲解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眼前的自然景观

7

也只能是大自然用岁月雕刻而成的山水画,而不是与我们实实在在、紧密相连的影响我们生活的无形的手。在此次野外实习中,我们真正的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学到了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总之,从这次实习中,它不仅为我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是让我受益一生。

8

第三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 实习概括

1、实习目的: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根本教学环节,在实习之前,老师们就给我们讲解了此次实习的一些目的,这次实习我们重在多看多观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带到实地中进行检验;注意思维的转变(理论的微观向野外宏观的转变);学会对基本地形地貌进行描述;还有就是图形结合,我们通过这次实习,能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钻研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体会,融入和贯彻,使我们对地质学和地貌学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

2、实习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都江堰――映秀――都江村

3、实习工具:盐酸、铁榔头

4、指导老师:郑子成、吴德勇

5、实习要求:通过本次实习深入了解温江和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所见到的资源利用、土地利用和整合进行分析;分析农业发展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观察辨认主要岩石;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和防御措施。

二、 实习内容:

1、金马河大桥下:

(一)金马河的区域概况 成都金马河,又名正南江。金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属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鱼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宽96-104米,过江节制闸后称金马河,河床逐渐增宽,由300米阔至1200米,流经新津县五津镇时,纳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复称岷江。金马河段全场76.1公里。成都金马河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以排洪为主要功能,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马河防洪工程保护区内共有成都的7个区(市)县,即都江堰市、双流县、崇州市、新津县、温江区、青羊区和武侯区,河段全场76.1公里。统计保护区内1992年共有乡、镇35个,面积911平方公里,总人口156.44万人,工农业总产值124.8亿元。

(二)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第一处地点是温江成青路上的金马河大桥下的金马河,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金马河大桥上下来,听了老师的讲解,老师先是对河道基本情况作了讲解,着重讲了河流地貌、土壤颜色、成都平原的形成等,讲了金马河的河床、河漫滩、阶地等。然后让我自己去观察,由于现在冬季枯水期,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河水,有许多的河漫滩(洪水期能淹没的地方,平水期时露出水面)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它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粘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下层粗的结构就构成了完整河漫滩二元结构,河床冲积物具有上细下粗的特点,下部粗大颗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强部分堆积的。在河床边,近期沉积物有明显分布规律,河边以砾石、粗砂为主,远离河边以粉砂、粘土为主,即“近河岸粗、远河岸细”。在金马河大桥那里,通过地质学基础的学习,我们可以很容易辨别出,那儿的那条河流处于幼年河:一是因为,从河流流经的路径上看,弯曲度比较大,二是从河流内的岩石上看,岩石的磨圆度比较低。从河流弯曲度和河流内岩石磨圆度的观察,基本就可以判断出一条河流所处的时期。我们还观察到地上有着许许多多的鹅卵石,硬度大,颜色有青、红 、黑、白、灰等,经过仔细观察和辨别后,我们发现这些鹅卵石大部分为分选性较差,磨圆度高的鹅卵石。站在金马河的河漫滩中向远处望去,发现冬季的金马河河流水流量甚小,河心滩很明显地显现出来。有河漫滩的存在,多半就伴随着河流阶地的出现。其实在距离我们不远处的平面上,就是金马河的一级阶地。阶地的形成是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由于河道较宽,河谷较深,以及人工修建的防护堤,使得金马河的一级阶地成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的农田用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住房和农田地。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候的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据观察,金马河的阶地是一级阶地,因此阶地形成较晚。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因此属堆积阶地。同时在金马河,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运石车,这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否保护好我们的地表和生态环境?

(三)金马河的灾害与防治 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使河床抬高,经洪水冲刷,河床沙洲遍布,汉壕分流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主流左右摆动,流向不定,断面横流加剧,成为宽、浅、弯的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金马河特殊的河床结构,比如水流较缓,致使其水力环境复杂多变,泄洪能力较低,历史上金马河附近区域曾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洪灾,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有近几年来,无序地开采河道沙石,严重破坏了河床的稳定,洪水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发生。洪水严重威胁金马河沿岸的城镇、村庄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庄。因此金马河是成都市及四川省的防洪重点,沿线有重点防洪堤段、险工险段等。

2、映秀镇:

(一)映秀镇的区域概况

映秀镇是我们野外实习的第二站,也是这次实习印象最深的地方。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的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映秀镇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但是在20xx年5月12日,在此地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映秀镇成了重灾区,大部分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水电通讯中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处于地震中心的映秀是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与龙泉山断裂带之中。龙门山断裂带内有断层,西边一条叫龙门山后山断裂,沿汶川―茂县一线,东边一条叫龙门山前山主边界断裂,沿安县―都江堰―天全一线,中间那条叫龙门山主中心断裂,沿映秀―北川一线,5.12地震发源于中心断裂,沿映秀―北川一线,虽然四川盆地是相对稳定的板块,龙门山看上去构造运动性不强,但是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时,也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随着外在营力的积蓄,到了一定的程度,地壳破裂,就会发生地震,20xx年发生的特大地震就是龙门山构造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西南向东北逆冲造成的。而我们所实习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设后的镇,房屋都是新的,镇中心的周围有条岷江的支流流经,镇四周都是高大的山体,群山环抱。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山体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块和碎屑物质,有山体已经没有植被覆盖而裸露着。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山体出现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积物和倒石堆。此处的崩塌属于山崩,山崩是山区发生的大规模崩塌的现象,边坡很陡的地区,在岩石的释重作用、温差作用等物理风化作用下,沿陡坡边缘产生一系列的张裂隙,产生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节理,从而使得边坡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遇到像20xx年特大地震的触发因素时,岩体就很容易发生了崩塌。

(二)映秀镇的地质地貌概况

在映秀镇,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河谷低地中可见到河流与季节性洪水冲积出的滩涂地,而且周围有岷江流经,河道窄且较为弯曲,江水中的岩石磨圆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处的河流属于河流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此时河流的作用以深切为主,但是也有一定的向旁侵蚀,可以看到,此处岷江的第一拐角弯度较大,侵蚀岸受到的侵蚀较为严重,这就会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我们放眼望去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此处共有3级阶地。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级或几级阶地,每一级阶地都有阶地面和阶地坎组成。一般来说,居民点的选取不宜选在一级阶地上,因为虽然一级阶地是常年洪水期淹没不到的地区,但是如果遇到十年一遇或50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就无法保证居民点的安全。但是老师解释道,由于映秀镇地处高大山体的峡谷地带,周围较为狭窄,无法找到较大的二级或二级以上的阶地作为居民点,所以只能选取在一级阶地上,但映秀镇在二级和三级的阶地上修筑了避难场所,所以较为合理。在观察二三级阶地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远距离观察,从远处看,很难看出阶地的特征,根据老师讲解,如果走近了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阶地上面是比较平坦的。就远处观察,二三级阶地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缓坡,后经老师点拨,在地质学上称之为阶坡。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