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实习报告

时间:2022-03-25 14:11:47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5157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土壤的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土壤的实习报告》。

第一篇:土壤的实习报告

前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习记录: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第二部分:长沙――井冈山(20xx年8月22日-26日)

观测点一:湘潭昭山107国道旁海拔4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系(P2t2)岩性特征,中泥盆纪跳马涧组(D2t)岩性特征,P2t2与D2t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基本特点:该点位于长平盆地的边缘。其中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距今约11亿年,由砂质和硅质板页岩构成,具明显的劈理,硬度大,呈灰黄色。上层由它发育而成的土壤称板岩红壤。中泥盆纪跳马涧组岩石是紫红色砂砾岩、页岩,距今约3亿年,岩石板状构造明显,疏松,上层发育而成的土壤为紫色土。P2t2与D2t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二:醴陵至攸县106国道1729公里海拔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Q2与E地层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距今约100万年;下层为白垩纪发育而来的砂页岩(粉砂泥岩),距今约1000~7000万年;中间夹杂一层薄的砂砾层。上下层之间呈水平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三:茶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下午

观测内容:D与E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为由泥盆纪发育而来的砂质板岩,属于中度变质千枚岩,距今约3亿年。上下层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四(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一):炎陵县城至宁岗319国道旁海拔27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41.652’ E113°58.030’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壤层深厚,通体为红色,松散,剖面层次分异明显。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该地区为低山丘陵,光热资源丰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树、杉树,还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萁。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

观测点五(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二):宁岗至井冈山319国道旁海拔7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8.865’ E114°04.574’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其成土的热量条件较红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红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铝化较红壤弱。粘土矿物以高龄石为主。其淋溶作用较红壤强。由于其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经济林。

观测点六(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三):黄洋界西北坡319国道旁海拔1248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7.453’ E114°07.029’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温湿的气候条件下,于同纬度的红壤比较,其热量较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雾日多,光照较少,干湿交替不明显,因此其成土过程表现为轻度富铝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带中,从红壤到黄壤,游离铁含量和铁的游离度逐渐减少,铁的活化度逐渐增大;粘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砂粒的含量逐渐增大;这说明黄壤的富铝化相对较弱。土体常年保持湿润状态,游离氧化铁水化,多以针铁矿,褐铁矿存在为主,使土体多呈黄色,尤以淀积层最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淋溶作用强烈,交换性盐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强。

观测点七(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四):黄洋界东南坡319国道傍海拔925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下午

经纬度: N26°34.941’ E114°07.362’

观测内容:山地板页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该点为泥质页岩黄壤,具O-AC―C层,缺B层,土层薄,中间夹杂岩石碎片,岩砾多,富铝化强。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称黄泥田。该地区雾日多,湿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呈现黄色或蜡黄色。

观测点八(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五):大院农场至江西坳小路旁海拔1455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上午

经纬度: N26°24.347’ E114°01.476’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暗黄棕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土种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体较厚,在40―100mm不等 ,地表由较厚得有机质层(Ao)。该土种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丰富,土体湿润,适合中亚热带各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木生长,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

观测点九(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六): 江西坳山顶海拔18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下午

经纬度: N26°24.886’ E114°05.117’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灌丛草甸土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坡残积物

基本特点:山地灌丛草甸土是在亚热带山顶草本植被条件下形成发育得土壤,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高,风大,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而为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则形成山地灌丛草甸土,有嵩草、杂类草草甸。土层虽然多根系,但草根盘结紧密度较小,地表有薄层凋落物,腐殖质层较厚。母岩碎片较多。其成土过程中矿物风化作用弱,脱硅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

观测点十(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七): 鹿原镇公路旁海拔245m处

时间:20xx年8月25日上午

经纬度: N26°22.970’ E113°39.44’

观测内容:泥盆系石灰岩及其发育得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石灰岩

基本特点:石灰岩红壤土层深厚,富铝化作用明显,土色棕红或黄棕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长较差,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甚至形成侵蚀红壤。

观测点十一(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八):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9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 N26°33.097’ E113°37.229’

观测内容:板页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岩

基本特点:改土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土壤容易耕作, 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发展柑桔、板栗等特产的理想土壤。该区植被生长良好。

观测点十二(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九):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10.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 N26°53.530’ E113°22.514’

观测内容:板页岩紫色土剖面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紫色土是紫色砂页岩上弱度发育起来的岩成立,母岩易受风化,土壤侵蚀强烈,土作更替频繁,常具有一较厚的半风化母岩碎屑层。紫色土不仅土色与母岩颜色相似,理化性状也受母岩影响。紫色土上宜种性广。紫色土的结构强度低,易受冲刷。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均较高,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较弱。

观测点十三: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观测内容: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观测

观测结果:在该点所观测的岩层产状为141°

二、实习内容与分析

我们的实习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是对实习记录的归类和分析。

1、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特征和主要成土母岩、母质特性

1.1万洋山区域:炎陵县在大地构造上隶属华南褶皱系的酃汝加里东褶皱带部分。其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砂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时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较大规模的花岗岩活动联翩而来,于是形成了万洋山花岗岩体。万洋山花岗岩体亦叫宁冈花岗岩体,雄居罗霄山脉中段,是地跨湘赣两省的巨大盐基体,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内。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状结构。万洋山似肇基和承继与早期花岗岩侵入体所形成的古陆态势,历经沧桑演进,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势高峻磅礴,岭谷交错起伏的特有形态组合。

1.2井冈山地区:井冈山属隆起的山地丘陵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高东低,蜓蜿曲折,层峦迭嶂。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山岭由前泥盆系地层和花岗岩组成。前泥盆系地层其岩性多为砂泥质岩石(片岩、千枚岩、板岩)和砂质岩石(石英岩、石英泥质砂岩等)组成,变质程度深浅不一。泥盆系地层是砂岩。页岩、石灰岩互层,由于变质软硬不一,受流水侵蚀,形成深壑的峡谷壑嶂谷。在河流两侧有由泥、沙、砾等组成的现代冲积物。在黄洋界一带,坡陡缓悬殊,山坡不对称现象极为明显,发育为典型的单斜地形。

1.3湘东地区:湘东地区位于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缘,属于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其最大的地貌特征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岭壑谷地相间平行斜列而成。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古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列如麻岩、片岩、千枚岩等组成。在山地之间发育者与山地方向一致的断陷谷地。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长平盆地、株渌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这些盆地分布着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由铁质、钙质壑泥质胶结而成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盆地边缘多砾岩、砂砾岩,中心多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

2、实习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2.1 山地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在总结所观测的炎陵县城至黄洋界海拔为270mm、790mm、1248mm的三个剖面点和大院农场海拔为1455mm、赵公亭往上海拔为1890mm两个剖面点时,可以看出随着海拔的增高,该地区土壤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暗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在海拔为200mm-500mm的红壤区,植被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荒山草地;在海拔500mm-800mm的黄红壤区,植被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毛竹林和油茶林;在800mm-1300mm的黄壤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毛竹、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又1300mm-1800mm的暗黄棕壤区,植被为灌丛及常绿阔叶林、毛竹、阔叶混交林;在海拔1800mm以上的灌丛草甸土区域植被以山地灌丛草甸为主。各区域土壤性状在土壤剖面记载表中有记载。

3.2水平地带性分布

红壤是实习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它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红壤分布面积较广,从长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布。在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下可形成红壤、黄红壤等亚类。红壤亚类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 以下的丘陵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区。实习地区的红壤亚类多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分化物、石灰岩分化物、砂岩分化物、板页岩分化物,由此可分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校区)、花岗岩红壤(炎陵县城郊,长沙县金井镇)、石灰岩红壤(炎陵县鹿原镇)、板岩岩红壤(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和炎陵县鹿原镇)。实习地区丘岗地植被大都被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盖,林下还有铁芒萁、刺芒映山红等植物。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等。

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样品采集方法和技能:

3.1土壤剖面挖掘

我们在有代表性的观察地点都挖掘了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

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一般利用自然断面进行挖掘。然后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再者,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m左右、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尾部”呈台阶状。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对于自然断面,需要向内挖进至少10mm,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剖面产生影响。

3.2剖面形态观测和描述

土壤剖面描述是土壤调查野外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剖面特征是土壤分类的制图单元划分的基础,因此,土壤剖面的描述。记载都必须按标准进行。

剖面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空隙度、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酸碱度、石灰反应以及亚铁反应等等。

3.3土壤标本采集

为了在实验室对土壤进行评比,我们在野外观测土壤剖面时需要采集土壤样品。取样应在剖面层次分好后,按剖面层次由下往上进行取样。并且采样时要在各土层的典型段上切取,将保持土壤结构体原状的土块分格转入纸盒或塑料盒中。盒上应注明剖面号码、剖面地点、土壤名称、各层深度以及取样的深度。

三、个人总结与建议

短短的六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这几门课程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实习我们主要对林地土壤剖面进行了观察,对于耕地土壤没有进行全面的观测。林地和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作为我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两者有必要都有所了解,这样才会满足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补充这一点,使我们专业的师弟师妹受益。

第二篇:土壤的实习报告

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户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有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个层次的分割线,但在这处切面我们没有观察到,只能看到各个层次的逐渐递减。

下午我们去了上甘林场,也就是我们实习的第二站。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外面就开始白了起来,而更让我们措手不及地是我们去的竟然是--墓地。到了那里,经过一条长长地石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据说上甘林场原本是一片荒地,后经我校领导和政府的联合调查发现了其利用价值,于是在其上种树:有南酸枣,元柏等。这里虽是石灰性土,且大多为岩石,但这些树木顽强地从岩石缝里汲取营养,并生活得很好。后被当地的政府看中,将中间一块选为墓址。那里的土为石灰性土,土壤分层明显,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有机质层与淋溶层的分界线。林场的对面生长着一些灌木和一些草本,无明显高大乔木的痕迹。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青山毛竹林,这里是我们实习的第三站。然而就是这里,成了这次实习最惊险的地方。由于我们的实验点选在山顶,没办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山顶爬,这里的山路非常难走,根本没有向上甘林场那样铺好的石阶,全是泥地,但又由于下雪天,路变得异常的泥泞。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壤粘性很大,所以才会是这里山路这般难走。我一步三滑,和同学手拉手,才勉勉强强安全到达了山顶,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幸免,摔得一身泥。好不容易到了山顶,这里的风很大,吹得我们的心都凉了。好不容易等老师说完了注意情况,我们就开始动手了。但问题又出现了,原来我们组负责带工具的同学,忘记把工具带上来了,只能在老师的授意下合其他一起完成了这个任务。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本次实习的最后一站--富阳。我们乘着校车,两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实习地。到了这里我们首先在农科院的姐姐的指引下来到了铜-镉污染土壤修复的试验点了解情况。那里生长着好多对铜,镉污染的超富集植物如:东南景天,铜草,香根草,海洲香薷等。随后我们来到环山中学对面的农田挖土,那里的土质为水稻土,它的剖面分层很明显,主要可分为有机质层,犁底层,诸育层等,老师要求我们每人挖一麻袋土回去,作为下届学弟学妹们的实验材料。回去的车上,大家都睡得很香,想必大家都累了吧,呵呵~~~我也很累,睡得很香呢!

实习就这样结束了,我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虽然一路上惊险刺激,但好在大家都完成了实习的目的。

第三篇:江西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江西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学院:华师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2004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姓名:Carson学号:20042603008

指导老师:范小平

实习时间:2015年11月16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目的:

1、通过调查,认识庐山的主要土壤类型、性状及分布规律

2、通过野外实习,验证、巩固、扩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地理野外观察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实习的工作方法,培养独立工作和团结协作能力。

实习路线:

大月山公路――大月山水库下游――三宝树简易公路

实习内容

在各个地点挖土坑,观察土坑剖面,对土壤剖面进行分层,并提取土样,测PH值,辨认其颜色,分析其质地、结构等

1.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度50分~116度10分,北纬29度28分~29度45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延伸,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于中山类型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2.庐山土壤调查结果

2.1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m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给予南、北坡的气候、生物和土壤的分布以一定的影响。山体内部由于内外力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壤性状的差异和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

由于庐山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因此由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带的更替,从而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分布。

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如仰天坪一带,地形平缓,地面相对低洼处,因排水不畅,多喜湿沼泽植被,普遍发生沼泽化过程,从而发育着山地沼泽土。在江边和湖滨平地地区,因地下水的影响,往往形成草甸土。

本区成土母质类型多种多样,在山区剥蚀和侵蚀作用强烈,成土母质一般以坡积,坡积-残积为主,其上发育的土壤一般土层浅薄,且多含碎石块。在丘陵和山坡平缓之处,却广泛分布着一定厚度的残积母质,其上发育的土壤较深厚,质地较细,向下粗骨部分逐渐增加。在湖滨及河谷地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的沉积物,其上发育的土壤组成物质较细,土层深厚,第四纪风积母质分布也较广泛。

2.2庐山土壤的主要类型

2.2.1红壤

红壤形成于中亚热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度~26度,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中以壳斗科的栲属、石栎属和冈栎属占优势。红壤的地形条件一般为低山丘陵。红壤的富铝化作用与生物累积作用,与赤红壤和砖红壤比较起来相对较弱,但仍以均匀的红色为主要特征。

庐山的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从草木。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或残积坡积物。

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红壤的有机质含量很低,表层在1.5%以下。土壤的代换量不高(每百克土为7~8mg当量);土壤吸收复合体高度不饱和,土壤pH值差异不大,土壤呈强酸性反应,硬度主要为活性铝引起。红壤的基本特征是颜色红色,酸性反应,PH值4.5~5.5,粘粒交换量24~26ml/100g土,盐基饱和度50%以下,表层硅铝率2.08~2.92,铁的游离度高达70~80%。

粘土矿物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土体中原生矿物被分解,硅和盐基淋失,铁、铝、钛等氧化物相对富集。

红壤的肥力较低,大部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2.0%以下,氮、磷、钾养分也较低,微量元素锌的平均含量为0.2%,硼的平均含量为0.22%,精耕细作可培育成红泥土、黄泥土。

红壤黏粒部分的化学组成特征是:黏粒中铁、铝三氧化物(三水铝矿和针铁矿)的含量较高,红壤硅铁铝范围变化范围在1.86~1.95之间,其硅铝率在2.25~2.42之间,各层次间的硅铁铝率、硅铝率和硅铁率比较一致,黏粒组成以结晶大量的高岭石为主,同时,还含有水母、石英等。

2.2.2山地黄棕壤

黄棕壤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的过渡性土类。多形成于亚热带北缘的气候条件,夏季高温,具有亚热带特点,冬季寒冷,具有暖温带特点。黄棕壤的形成过程,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在庐山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海拔911米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处,阔叶林、针叶树(黄山松)、毛竹、灌丛,母质为坡积物和泥砾层的山地黄棕壤为例:(表1)

山地黄棕壤粉沙粒含量较高,粘粒含量不及山地黄壤明显,这与所处地形部位较高,气候较冷湿,风化作用较弱有关,但粘粒(特别是<1微米)仍有一定含量,说明山地黄棕壤在夏季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原生矿物的分解与次生矿物的合地作用,有一定强度;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甚至底层含量相当红壤、黄壤表层的含量。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

表1

日期:2015年11月16日(阴)

调查人:朱锦

土坑编号:2004资环-III

土坑类型:垂直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处,海拔911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泥砾层

指示动植物:黄山松、茅竹、鸡爪槭、苔藓

排灌情况:良好

经纬度:纬度29°33.113′N,

经度115°57.753′E

土地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

A0

A

B1

B2

BC

剖面

深度

(厘米)

门塞

色标

质地

结构

孔隙

植物

根系

pH值

A0

A

B1

B2

BC

0-7

7-24

24-40

40-70

>70

http://www.oh100.com

10YR5/8

5YR5/8

http://www.oh100.com

淡棕

黄棕

淡红棕

棕红

轻粘→中粘

轻粘

轻粘→中粘

轻粘→中粘

团粒→小团块

小团块

块状

块状

多→中

5.5

5.1

4.9

4.8

2.2.3山地棕壤

棕壤也称棕色森林土,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

棕壤的一般性质是:(1)在森林植被下,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9%,向下急剧降低;(2)表层呈微酸性反应,向下过渡到酸性反应;(3)盐基饱和度较高,表层在80%以上,下部各层稍低;(4)剖面中部粘粒含量较上下各层均高;(5)硅铝率在2.5~3.4之间,平均值为3.03,略高于黄棕壤,但显著低于褐土。

在庐山,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从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现以大月山公路去五老峰小路旁50M处,海拔1296M,植被为黄山松、灌丛、草本和芒萁,母质为坡积物的山地棕壤为例;(表2)

山地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太明显,土壤粘重较高;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和;代换酸性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表2

日期:2015年11月16日(阴)

调查人:朱锦

土坑编号:2004资环-I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公路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处,

海报1284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黄山松、映山红、苔藓、草本;动物少见

排灌情况:良好

经纬度:纬度29°33.726′N,

经度115°59.119′E

土地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

A0

A

AB1

AB2

B1

B2

剖面

深度

(厘米)

门塞

色标

质地

结构

孔隙

植物

根系

pH值

A0

A

AB1

AB2

B1

B2

0-5

5-17

17-38

38-57

57-72

72-86

http://www.oh100.com

5YR4/2

http://www.oh100.com

http://www.oh100.com

10YR5/8

黑棕

暗灰棕

暗棕

黄棕

轻粘

重壤

轻粘~中粘

中粘

中粘→重粘

团粒

团粒→小团块

小团块

块状

块状

多~中

多→中

多→中

5.3

5.4

5.5

5.7

5.9

2.2.4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在庐山,山地草甸土曾分布于大月一带,现在由于利用,已经逐渐减少。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50M处,海拔1230M,植被为灌丛、箭竹和草本,母质为冲积物和堆积物山地草甸土为例:(表3)

庐山山地草甸土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 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表层,随着深度增加,粘粒含量下降,这可能与表层矿物的粘化过程相当快有关。但是,<1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层以外,均较其它土壤偏低。(2)山地草甸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可与草原地带的黑钙土相比,随深度的增加,有机质明显减少,但到50厘米处,其含量约为6%,至100厘米以下约为3.5%。有机质高的主要原因是:由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生物有机质积累过程大于分解过程所致。渗漏水的渗滤及腐殖质的酸性都能促进腐殖质渗入土层深处。因有机质和腐殖质的作用,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粒状结构。(3)土壤呈酸性反应,活性铝含量较前述土壤为低,水解性酸较高,但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不高,但不规则,代换量较本区其他土类均高,其饱和度较低,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5―90%以上。(4)胶体硅铝率、硅铁铝率较大。具有相当高的水解性酸和相对底的代换性酸的草甸土,有一定的潜酸差(C-d)和潜酸比(C/d)值,这是该土的独特性质。

表3

日期:2015年11月16日(阴)

调查人:朱锦

土坑编号:2004资环-II

土坑类型:垂直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水库下游50M处,海拔1230M

地形部位:谷地

土壤名称:山地草甸土

地下水位:低

母质:冲积物

指示动植物:黄山松、箭竹、草本

排灌情况:不良

经纬度:纬度29°33′54.7″N

经度115°59′05.2″E

土地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

A0

A

A’

G’

剖面

深度

(厘米)

门塞

色标

植物

根系

pH值

A0

A

A’

G’

5Y2/1

http://www.oh100.com

暗灰黄

轻粘

中粘

小块状→块状

块状

中→少

5.4

5.4

3.结论

庐山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和非垂直地带性结构类型都比较简单,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庐山海拔400米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岗丘地区属中亚热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草类,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海拔400-900(800)米,气候湿润暖热,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及杉木林等,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山地黄壤。海拔900(800)-1200(1100)米,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育着既具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征的山地黄棕壤。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植被为落叶林和灌丛,分布着山地棕壤。山地顶部由于气温低,风速大,木本植被少,多灌丛,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形成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排水不良,生长喜湿植物,形成山地沼泽土。基岩上部凹陷处覆盖有石缝土。

由于坡向不同,影响到各个土壤带分布的高度,如山地黄壤带在南坡分布的上限在海拔900米左右;而在北坡的上限只可达海拔800米左右。山地黄棕壤的上下限与山地棕壤带的下限也有类似的情况,其界限,南坡高于北坡约100米左右。从湿润程度来看,南、北坡差别不大,均属于湿润型,但从热量条件来看,南坡向阳,北坡背阴,同一海拔高度,南、北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南坡高于北坡。

需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土壤的垂直分带并不是整齐不变的,受到小气候的影响,局部可以上升和下降。庐山山顶的黄龙潭,海拔800米-900米,却仍是山地黄壤,产生土壤的这种分布规律主要是成土因素变化造成的,山谷尤为明显。

庐山山上,由于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很大,相对湿度一般都在76%以上,在落叶阔叶林的植被条件下发育着山地棕壤。花径、洒丁一带高度降低表现为山地黄棕壤,好汉坡以下则广泛发育黄壤,这一带的黄壤由于降水丰富,淋溶强烈和山下的黄壤相比,偏酸性,而且质地比较粘重。

庐山山下,降水较山上为小,相对湿度也小,湿热同季,干湿交替,形成明显的红壤地有掌上明珠黄壤分布,但分布最广的是水稻土、沼泽土、草甸土等隐域土。

主要参考资料:

1、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印.《庐山地貌、土壤植被实习参考资料》.2015年11月

2、杨士弘,《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

3、实习指导老师讲授内容以及调查结果

第四篇:土壤的实习报告

一 实习概况

名称:土壤植物地理实习

地点:湖北应山自然保护区

时间:20xx年4月23日--20xx年4月25日

实习人员: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xx级地理科学专业

指导老师:***

二 实习目的与要求

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和表证。土壤植物地理实验是植物地理学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地理学者基本功的训练之一。

本实习目的是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学生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土壤与植物地理实验分析、结果计算、数据处理的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掌握和学习植物地理的实验方法和研究的技能,提高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体要求学生:

1.掌握土壤机械组成、PH值、速效磷测定技术方法。

2.对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技术和方法有一点感性认识。

3.对土壤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值、速效养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4掌握植物分类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群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认识常见植物得优势种40-50种,认识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 实验方式与要求

以10-1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小组每个人共同按规程完成取得实验结果,独自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并把个人准备的实验物品带到实验室。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指导内容独立进行实验,按要求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比较。记录与画图,有困难时,积极思考,分析原因,自己排除障碍,实在解决不了才找老师帮助或同学之间互相帮住。

实验结果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四 实习内容

(一)环境条件

环境是指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影响植物生存是环境因素(生态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6个基本类型:

非生物因子:⑴气候因子。如光、温度、降水、风等。

⑵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⑶地形因子。有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和坡型。

生物因子:? ⑴植物因子。包括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和附生。

⑵动物因子。如摄食、传粉和践踏等。

⑶人为因子。有垦殖、放牧和采伐等。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其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而且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综合作用分析中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分布都很重要。

下面从环境的多个角度来分析环境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⑴光照条件。光照对于植物的生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的,所有的绿色植物都需要通过光合作用来固碳。同时光照的强度、光质以及光照长短也对植物有影响,这些影响是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的。

⑵温度条件。植物吸水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例如温度过低的话会限制植物的吸水。温度对蒸腾作用也有影响:一方面,温度高低会改变饱和差从而影响植物蒸腾,一般来说气温越高,蒸腾越强;另一方面,温度能直接影响叶面温度和气孔开关,叶面温度比气温越高,蒸腾越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温度还对光合作用有影响,这是通过暗反应实现的。此外温度还会通过影响酶的作用来影响呼吸作用。

⑶水分条件: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也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的参与。各种物质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植物体内运输。植物体内水分在蒸发蒸腾散失过程中,可以减低植物体温,是植物热量调节和热代谢的主要方式。

⑷营养条件:

(1)矿质营养元素:矿质营养元素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其生理作用:a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b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解者,参与酶的活动c电化学作用,即平衡离子浓度,稳定胶体,中和电荷等。

(2) 碳素营养:是植物的生命基础,在植物体内占干重的45%,是植物所有器官组织的组成物及有机化合物的主要骨架,这些有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为所有生物活动必需。

⑸生物条件:

(1)动物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动物对植物的摄食以及对植物传粉的影响。

(2)植物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各种气候因子的竞争及对空间的竞争,还有各种植物间的寄生共生关系等。

⑹地形条件: 地形因子主要通过对光,温,水和营养等生态因子进行空间再分配,形成多样的生境,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⑺气候条件:不同植物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植物分布会因气候的不同而不同。

(二)实习安排

1.4月23日

上午:观察路边及附近植物,认识植物结构,采集标本。

乔木层?杉木、马尾松,若无人为影响,还有阔叶林、灌木层? 茂密,主要有竹子和木(金缕梅科)、草本?林内有蕨类植物,草本植被很少藤本? 野葛(豆科) 田里藤本状 菝(百合科),常见的还有青葙、蓼科植物、山茶科、野牡丹科(柏拉木)等。

下午:分组压制标本。

第五篇:2衡山主要土壤类型

特殊的自然条件对衡山土壤的发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发育着不同的`土壤类型,从山下到山顶呈现出有一定规律的土壤类型分布。

第六篇: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12月12日至16日期间,对珠江三角洲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

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工具:铁锹、镐、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两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三天,路线是:中山民众镇―中山五桂山―中山三乡镇―珠海香洲区―广州火炉山―广州茶山―华南农业大学农场。在这三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三天下午,我们听取了李华兴院长的关于土壤学发展现状和展望的专题讲座,获益匪浅。第四天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备土壤样品和精确测定它的PH值。第五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的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