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热点的实践报告(推荐3篇)

时间:2023-06-06 22:29:28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6582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关于社会热点的实践报告(推荐3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社会热点的实践报告(推荐3篇)》。

第一篇:关于社会实践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__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留下的孩子的生活起居该如何照顾?他们的家庭教育又由谁来承担?那些留守儿童的医疗又如何保障?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通过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本次实践,旨在发掘出更多有关留守儿童在离开父母怀抱下如何成长的艰辛。关键字:留守儿童,独立,成长,坚强刻苦。

一:实践时间

20__年7月初到8月底

二:实践地点

广西凤山镇峨嵋村

三:实践过程

(1)实践初期:

通过问卷调查,口传相授,多方打听等多种方式对该村大部分地区进行走访调查,尤其是对人口集中地区(如学校)进行初步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其成长的环境影响。

(2)实践中期:

进行深入调查某些严重区域,深入了解留守严重家庭生活状况及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程度。

(3)实践后期:

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义务教育,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求学之路,同时给与他们更多需要的帮助,倡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实践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全村的留守儿童相对较多,平均六个家庭就有四个存在着留守儿童,有父母一方在家的,也有都不在家的,大部分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都是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而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一代的老人在做监护人,也有一小部分是交给亲戚监护的。本次调查总共调查了五十户人家,分别从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状况,孩子身体心理健康程度等等方面来调查。

(1)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孩子比较想念父母,都喜欢父母呆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从中看出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强烈,独立能力更加脆弱了,孤僻的心理也加剧,隔代的溺爱教育也很明显。更严重的是有些儿童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2)走访调查结果: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长期留守的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

由他们

照管孩子的一切,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由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教育水平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的家境并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牲畜等,他们经常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大龄一点的孩子还得承担起家里的家务事,有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孩背上就已经要背着一个两三岁的弟弟妹妹了。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监护人又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正应了农村流行的那句俗语: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尤其是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其实内心一直无法无天。也有一些孩子相对较调皮,监护人管教不了,有的甚至跟监护人顶撞,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监护人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3)义务教育的收获:

本次实践过程,自费教会部分小孩一些兴趣爱好,例如画画,

口算能力的培养,唱歌,吹笛子,骑自行车等等,通过这次培养,发现其实留守儿童的内心对知识的渴望程度远远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对知识有着一种非常强烈的渴求,只是学校老师的广泛教学方式无法全面挖掘而已。有两个孩子画画很有天分,有四个孩子天生的嗓音就很好,但是留守儿童的状况导致了孤僻不喜爱在人前展示而已。更有一个孩子对音符的记忆更是优秀,远远超出了同龄的孩子的境界。总共给十五个孩子进行了多次的培训,虽然他们有很多的缺点,调皮,爱哭,孤僻,霸道等等,但是从中也发现了他们中不乏很多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只是一直掩盖在他们的外表之下,导致大班的教育老师无法一一进行发掘而已,从中也看出了现代大班教育的缺失,及农村教学老师普遍应试教学的不当之处。

五:实践总结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深刻了解到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的状况,同时也感同深受到他们的感受,父母不在身边的孤独,学习成绩不佳却得不到理解的悲哀,在外被同龄人欺负的无助,内心真实想法得不到满足的苦楚。总的而言,相隔两地,人海两茫茫,看着别的孩子沉溺在父母的怀抱下撒娇,自己却只能默默的扛起那个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包袱,默默的承担着成长的心酸和泪水。

鉴于目前该村的留守儿童客观存在的现实,个人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一个健全的工作机制。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提高农村教学老师的教育水平,及适当减少大班教育所带来的弊端。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例如

农村义务托儿所等,有效抑制留守儿童流浪在外的危险。

4、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以及兴趣爱好的培养。

5、同时,加强该村的网络教学建设,让孩子们学会利用网络,让距离带回家,让他们可以时常看见父母,尽管只是在虚拟的网络上,那也能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一丝丝的慰藉。

第二篇:个人社会实践报告

经过暑假将近一个月的打工,我既熬炼了自己又丰富了人生的阅历。虽然这时间很短,但初步入.让我感受颇多!

没放假前,我还豪情壮志地跟宿舍人说:这个暑假我要自己挣钱买个相机!刚放假时我便兴味盎然地去找工作,但初求职就到处碰壁。首先是我漫无目的地去转悠找,碰壁是确定的。后来,由于走关系才很不简单地找了个工厂来兼职(也可以说是实习,由于他们那今年是第一次招高校生当一般工人)

刚去工厂一切都不适应。首先,地方不适应。那工厂坐落在广州的一个郊区,而我是xx人且常年在xx待着,所以刚去广州那会我不适应那的气候,天气很热且比较干,我每天必喝许多水。每次去超市买东西,必买的是六七瓶水。其次,是工厂里的人不熟识。刚到那车间,观察其他工人之间相互开玩笑,嬉笑打闹,而我很无聊的站在旁边,觉得很没意思。最重要的是,我对那生产工作不熟识。由于刚去,一切都是零。全部东西必需从头学起。幸好,安排工作时,我一般干的都是比较简洁的事刚开头几天,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度日如年!每天数着进厂的天数,感觉跟进监狱差不多。

等适应一段时间后,我的状态也慢慢调整好了,慢慢适应那的一切。和车间同事打成一片,干的活也慢慢熟识起来,接触的事情也慢慢多起来。

在这实习的短短时间里,我从一个小小的车间里,感受着.的一。让我感受也许多。

首先,我庆幸我读高校了!那车间一般工人几乎都是学校毕业后踏入.,有的是离开家乡来到千里迢迢的广州打工的。他们成年在这厂里打工,一个月基本工资才八百块钱,只有靠加班来多挣点钱养家糊口。由于广州的消费也挺高的,他们的这点钱是很难结余的。所以他们很愿意加班。这次我才知道,原来加班是公司规定要不要加班的,不是自己想加班就加班,不加班就不加班。我在那一个月只有一个周的周日放假了,其余连着上班。而且每天晚上加班到十点半。加班得依据出货的需要。

假如一批订单下来,且数目大,要的紧的话,确定最苦了最底层的一般装配工人。有时甚至分两批,分黑白班导。在那厂里我看的最多的是:一般工人有的进来了,有的走了。几乎每天都有进的和走的。由于厂里太幸苦了,有很多人忍受不了,便辞职走了,而厂里得保证产品的按时出货必需得有足够的人手。所以又得招人。而有了文凭便不同了,一般坐办公室的都是高校及以上文凭的。所以车间的一般工人最艳羡的是同公司在办公室里工作的人。他们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好啊,以后不用和我们一样在车间加工工资又低,又特别幸苦!以后你应当到那种办公室的,就舒适了!其实我能不能坐上办公室,在心里还得打个问号呢!

这才是.的一点点,是我用短短的一个月体会出来的。渐渐人生路何止这些。实习虽然短暂,但让我初步接触到.。既有美妙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或许这就是五味人生吧!

第三篇:最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背景

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80万将再创新高。当听到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之后,你做何感想?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空前的413万,这个数字比20xx年多了80万,在校学生1500万左右,是1999年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十分可观,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45万,20xx年为212万,较上年增长了46%之多;20xx年增长至280万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于20xx年突破300万,20xx年又突破400万。教育部长周济在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对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二、正文

一)总体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脱环现象。

1、大学生就业现状一:人才供过于求“扩招”提高了升学率但相应的就业率去没有相应提高,究其原因是岗位需求没有得到保障。

2、大学生就业现状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据有关国家部门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女生的2倍。其中还有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07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

3、大学生就业现状三:就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大学的地域性差异,对学生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二)就业问题难分析

1、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

大学生自身定位颇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发达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而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却很少。其实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结构性问题直接相关,由于引发了地域性就业差距拉大,无业可就或有业不就的情况并存,人才过剩与大学生低就业率并存。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如不少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少毕业生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的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价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3、企业用人观的落后

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胜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联系,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些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最后,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又是沉重的压力。针对本次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结果,我们建议:

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2、学校要着力调整与就业市场不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学校专业,以就业为重点调整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一条基本指导思想。谁先适应,谁先得益。“招生,教学,就业”再也不是孤立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联动的整体。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将职业规划与择业培训纳入教学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唤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同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的企业家为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教授与企业家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体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并且可以想象,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就来源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很满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学生又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就业很重要,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的团队合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胜过同样人数的个人奋战,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密切配合,使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们提高了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校区学生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最后,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就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阶段我们依然会存在某种迷茫的状态,由此,我们只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知识,逐步完善自己。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有点可能还没有调查到,有的有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反映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阅历和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请老师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关于社会热点的实践报告(推荐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