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社会实践报告(大全)

时间:2022-06-23 00:34:0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9030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延安社会实践报告(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延安社会实践报告(大全)》。

第一篇:赴延安社会实践报告

革命圣地延安之旅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因此,2011年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将唱响“延安精神,永垂不朽”的光荣口号,让延安精神永驻心间!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华儿女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在中共的语汇中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字眼,它的内涵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深意。它意味着艰苦奋斗的岁月,它意味着激情澎湃的日子,它意味着炮火硝烟中的追求,它意味着矢志不渝的理想。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间会带走一些该带走的东西,也会留下一些该留下的东西。历史在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的延河中转了一个弯,又大步东去,但在延安,杨家岭的灯火和枣园里的灯光,已经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将永远在中国青年心中闪耀。

今天,我们被感动,明天,我们会行动!

延安精神,永垂不朽

2011年7月9日,在校团委的组织下,暑假所有的社会实践小组在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会上副校长对我校历届的社会实践活动做了简单的回顾与总结,并且对我们这批实践活动的成员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学生代表也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向老师们做了保证,一定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

2011年7月12日,早上8:00我们顺利登上了去往革命圣地延安的火车。路途中160人有说有笑,沿途的山山水水更让我们这些习惯于穿梭于城市的人惊叹不已,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感受,期待着更快的到达延安。下午1:00左右我们到达了延安,宏伟的火车站让我们眼前一亮,在广场上大家进行了合影,为期3天的红色之旅开始了。

一.杨家岭

7月13日上午,我们小组首先参观了杨家岭。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这里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中央大礼堂,这是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我们还参观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旧居,在这里,毛泽东完成了《新民主主义论》等光辉著作。同时,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

在来延安之前,就听说只有在杨家岭,才能看到这闻名中华大地的“安塞腰鼓”,而此次延安之行,杨家岭那浓厚的陕北风情像优美的画卷留在了我的记忆。

通过对杨家岭的参观和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工作环境,他们的艰苦奋斗让人钦佩不已。

二.延安革命纪念馆 7月13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建于1950年1月,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按历史顺序分列11个单元,400多米长的展览大厅,以1000多幅历史照片和800多件革命文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展览主要介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和陕西地区陕甘宁边区革命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间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历史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在陈列大厅里,展出“延安革命史”和“西北革命斗争简史”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列手法,以800余幅照片及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展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延安新市场”,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的景象,有当铺,有理发店,有祖孙同乐,还有打铁的场面,等等,使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人们自力更生的场面,令人感触颇深。 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我对延安精神有了一个更加真切的认知。

三.文艺联欢会

7月13日晚上,160名实践成员在延安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文艺联欢晚会。

在晚会上,我和其他几个实践成员们表演了诗歌朗诵《延安精神,永垂不朽》,为此次延安之行增添了一份难忘的回忆!整个晚会现场,气氛比较活跃,大家都玩的其乐融融。

晚会结束时,我校的带队老师作出讲话,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至今,他说“只要大家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这句话陪伴我完成了暑期社会实践,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依然会以此来鼓励自己、指导自己。

四.枣园

7月14日上午,我们前往了五大书记旧居枣园。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 。 毛泽东旧居位于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与周恩来和朱德的旧居左右为邻,窑洞面向西南,共分5孔,由右边起分别为会客室、办公室、寝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住室。毛泽东在枣园居住期间,正是土地革命时期向抗日战争的转变时期。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去研究中国的军事学、战争学,他用哲学思维,深刻分析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国革命根据地、中日双方进行战争的国情、国共两党军事史等重大问题,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周恩来旧居位于任弼时旧居后的山坡上,为两孔石窑洞,左边是办公室,右边是寝室,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周恩来就住在这里。

枣园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老一辈革命家铜像(图),这些铜像启示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老一辈革命家们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宝塔山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巍巍宝塔山,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宝塔山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因此便有这样一种说法:“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七.报告会及参观延安大学校史馆

14日下午在延安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我们参加了有关延安精神的报告会。

此次报告会着重讲解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以及现实意义。高教授首先回顾了延安在中华民族抗争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强调说,“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鼓励当代大学生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高教授清晰的条理、精辟的语句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令大家受益匪浅。通过报告会我进一步了解到延安精神的实质,我更加明白了,作为新时期大学生,要将延安精神与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为今后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紧接着我们参观了延安大学校史馆。

延安大学校史馆浓缩了学校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孕育、发展、壮大与成熟的历史长廊。

延安大学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在中国革命史、党史、现代高等教育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成为光明的所在和抗日胜利的希望。1941年至1942年,敌后人民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延安大学便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杰作。

校史馆序厅中的“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大型油画(图)真实再现了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场景。在校史馆精英厅,我了解到,延安大学可谓是战争年代的“龙潭虎穴”,这里走出了千千万万威震敌胆的革命战士和文韬武略的将军!在和平年代,这里是凤巢龙渊,莘莘学子来自五湖四海走向四面八方各条建设路线。 如今,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已形成延安大学独特的精神资源和文化特色。

八.总结大会

14日晚,全体实践成员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总结大会。会上每个小组均派一名成员发表自己红色之旅的感受,每个人内心都洋溢着一片热情。我校团委书记在会上还作了总结,希望全体实践成员谨记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付诸行动。

至此,我们的延安之旅结束。

归程,反思,是什么支撑着您的发展?是什么让人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开辟了自己的乐土?是什么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站起来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日子?

归程,沉思,那“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点缀的究竟是什么?那革命先烈誓死捍卫的精神又昭示着什么?

也许一切的一切只能从现代的旖旎风光中找到答案„„

第二篇: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和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曾在这里度过了最为艰苦的13个春秋。七月骄阳似火,我们在学校的领导和组织下来到延安,开展为期四天以《青春九十年,报国勇争先》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踏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传承延安精神,感受改革开放给延安带来的全新气息。

一、延安大学校史馆

校史馆是一个微缩的学校历史的展览,7月14日我们来到延安的第一站便是参观延安大学校史馆。延大校史馆浓缩了学校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孕育、发展、壮大与成熟的历史长廊。从那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我们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再次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延安大学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在中国革命史、党史、现代高等教育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多所学校的前身,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成为光明的所在和抗日胜利的希望。1941年至1942年,敌后人民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延安大学便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杰作,无数革命能人志士从这里走出去。

在参观延大校史馆后,我感受到延安大学自创建以来一路分分合合的艰难,也为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时代依然努力为培养人才做出的贡献而感动。同时,我们也真切地了解到延安大学可谓是战争年代的“龙潭虎穴”,这里走出了千千万万威震敌胆的革命战士和文韬武略的将军!在和平年代,这里是风巢龙渊,莘莘学子来自五湖四海走向四面八方各条建设路线。如今,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已形成延安大学独特的精神资源和文化特色。

二、杨家岭革命旧址

随后,我们步行至延大附近的杨家岭革命旧址。一直以来都是听说过这样一

个地方,而不知道它的来源,这次有幸得以一见。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

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整风运动,此地也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首先参

观的是中央大礼堂——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走进礼堂从那一排排摇

摇欲坠的椅子和颜色不复存在的摆设可以看出会址到现在还保持着当年的现状;

同时,从那些发黄的图片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会议的盛况,大部分人员从四面

八方赶来汇聚在这小小的礼堂内只为新中国的美好的未来。

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也走进了毛泽东等领导

人的旧居,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几乎都保持着原来的风貌,看着这些老一

辈革命领导人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是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然而他们就是

在这里他们创造了中国奇迹的十三年,让我们不仅为之感慨和自豪也受到深刻的

教育与影响。你能想象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完成了《新民主主义论》

等一系列光辉的著作,这是多么的令人佩服与感动。

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我深入地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

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让我们钦佩不已,如今我们拥有更好的环境怎么还能不珍惜

呢,也有责任与义务将这种精神用心铭记代代传承。因为他们的艰苦奋斗,才会

换来我们今天能够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

三、枣园

15日早上,我们一行人来到枣园参观学习。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

的枣园村,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

遂改名为“延园”。 1943年至1947年,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

旧居位于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与周恩来和朱德的旧居左右为邻,窑洞面向西南,

共分5孔,由右边起分别为会客室、办公室、寝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住室。

周恩来旧居位于任弼时旧居后的山坡上,为两孔石窑洞,左边是办公室,右边是

寝室。随着导游走进这里的一间间屋室,看到那一幅幅画卷与图片,还有那一件

件安静的摆放的遗物,它们无疑都真实地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艰苦

奋斗的生活,再现了我党我军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真实场面。在这里毛泽东以

极大的精力去研究中国的军事学、战争学,他用哲学思维,深刻分析总结了中国

革命战争的特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国革命根据地、中日双方进行战争的国情、国共两党军事史等重大问题,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系列著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在参观中认真地聆听着每一段历史的详细讲解不愿落下一丝细节,思绪好似也被拉到了那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中,真切的感受到当时的场景。枣园,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枣园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老一辈革命家铜像,这些铜像启示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老一辈革命家们艰苦奋斗的作风,时代在变也赋予延安精神新的意义,而在新的时代里我们仍应不忘革命艰苦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张思德广场

枣园参观之后,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张思德广场。广场上树立着张思德的雕像及一块巨大的刻着毛泽东所作《为人民服务》的石碑。“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一直记在张思德心中,他一生也都在为此奋斗。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在发生崩裂的炭窑中,他也毫不犹豫地舍己为人,将生还的机会让给队员,自己英勇牺牲,年仅29岁。毛泽东说,人总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要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迪人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要重的。毫无疑问,张思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可以感受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那份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胆热心,更感动于那为人民的利益甘愿付出一切得高尚节操。

在广场上,我们进行了发言和宣誓活动,研究生院梁瑞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而梅永刚老师则带领党员重温誓词,我们实践团全体成员举行了志愿者宣誓,也不忘此次延安之行的意义和我们的使命。

五、王家坪

随后,我们参观的是王家坪革命旧址。据说,王家坪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牡丹坪,后因一位王姓人家将多数地方买去,遂改名王家坪。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王家坪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

是中共中央领导各抗日根据地武装斗争和军事建设的军事领导机构,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走进王家坪旧址大门迎面就是期间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这就是曾举办过抗日战争胜利大会的军委大礼堂。礼堂里的摆设与当时的摆设并无变化,走进去依稀可以看到当时会议的状况,纵多的决议事项在这里产生。

在这里我们还有幸听到了地道的陕北民歌信天游,也看到了精彩的安塞腰鼓表演,这让兴奋的我甚至可以想象战争年代人们欢庆的场景。在心里真诚希望这些精彩优秀的带有特色民族的文化能一直保存并一代又一代流传。

在王家坪,我们看到的是老一辈革命家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人格魅力和革命情怀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相信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闪耀出其独特的光芒,将照耀着每一代中华儿女。

六、延安移动

15日下午,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延安市移动公司,与延安移动的领导和校友们交流学习。在这里我们看到机房有很多的电脑而只有少数几个人实施监控,另外还看到了许多未见过的嗡嗡作响的大型交换机。当大部分同学为之疑惑时,相关负责人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与通信相关的知识,以及工作的原理。此时,我才真切的觉得我们所学自以为很重要的东西只是皮毛,当某一天真正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才会知道所学的知识不够用。作为学习会计专业的我们对于这些理工类的知识并不了解,只是随意的看看和听听而已,但是很大的程度上我也意识到,现在的我们真的很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从未想过认真去学习些其他的知识。

七、报告会

15日晚上,我们参加了陕西省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专题报告会,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教授冯建政为大家作了题为《圣地延安的魅力》的专题讲座。讲座首先回顾了延安在中华民族抗争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强调说,“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鼓励当代大学生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冯教授清晰的条理、精辟的语句和深

刻的思想内涵令我受益匪浅,通过报告会我进一步了解到延安精神的实质,我更加明白了,作为新时期大学生,要将延安精神与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为今后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延安革命纪念馆

16日,我们怀着无比崇高与激动的心情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建于1950年1月,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这些都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展览主要介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和陕西地区陕甘宁边区革命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间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历史教材,在陈列大厅里,展出“延安革命史”和“西北革命斗争简史”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列手法,以多照片及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展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延安新市场”,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的景象,有当铺,有理发店,有祖孙同乐,还有打铁的场面使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人们自力更生的场面,令人感触颇深。

九、结语

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是应该如此,正确的认知,理智的实施,不能为庆幸追求更高的境界而陷入空虚的错误之中。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华儿女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从前,我们总是在口里念着说着延安精神却不明白他真正的意义,延安之行

后,我深刻的领悟到延安精神的意义和精髓所在。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党总结经验,改变片面的理论错误,联系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仍然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在学习上也应坚持这种精神,把专业理论知识结合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篇:调研报告格式

一.设计构思,立意,环境分析。

a)本方案建设用地处在一个湖旁,另一侧为主干道DD湖滨大道。地形边界基本更正,但在靠湖的一边不太平整,所以不宜设计为方形建筑。

b)建筑用地的一角有一片面积不小的树林,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此片树林应尽量保留。而在本方案的设计中则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且与建筑用地十分融洽。因为本方案把运动休闲空间放在了树林附近,室内与室外通过玻璃幕墙相隔,使得运动与娱乐的人们既可以欣赏到树木的绿叶葱葱,又能呼吸到树叶所带来的新鲜空气,从而获得身心两愉悦。

c)主干道与东西方向不平行,而是呈一定的角度。从日照角度分析,该建筑不宜做成与道路平行的规规整整的形状。而本设计用一弧形恰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功能布局,空间组织,流线组织。

本方案分区明确、紧凑,流线清晰。

a)接待室、展厅与门厅、值班室分为一类,放在门口。使用起来特别方便。因展厅与接待室一般为接待外来人员之用,他们对本建筑总体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所以放在门口,以便有专门的人员为其服务,从而给外来人员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而对他们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他们进入本建筑后不至于很迷茫。

b)会议部分离门口较远,主要是考虑到会议对环境声音有一定的要求,而放在场地的右下角就满足了这个要求。前面有小湖,右面有一排树木,这里都是很少人来往的地方,即安静又舒适。开会之余的休息时间还可以透过窗户听到湖面的鸟儿鸣叫,又可以看到湖里的鱼儿游动,从而可以提高会议效率。

c)消防、配电等技术用房放在几乎中间,离门口又近。即可满足周围对技术方面的需要,又有利于消防与安全。

d)主体建筑主要为普通办公室,共十二层,其中设备层放在第六层。根据安全的需要设置了防火楼梯和防火电梯,由于电梯与离它最远的建筑距离有要求,所以本设计把电梯与楼梯分开设置,满足了距离上的这一要求。

e)功能表

三.建筑造型,特色设计。

a)本方案主要造型为主体建筑的圆弧,也是看过本方案后最能留给别人的印象。圆弧这一造型主要是考虑到地形、环境、日照等综合因素而定的。而且现代的建筑不再是以前那种“方盒子”,也开始追求造型之美观,使政府办公更人性化。

b)建筑总体上以弧形流线型为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c)建筑的景观设计也是本方案的一大亮点。门廊前一喷泉,在喷泉开始后从建筑正面大门看,透过喷泉喷出的泉水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整个建筑入口在喷泉后面时隐时现,又象征“曲径通幽”之意,从而能够吸引人们前来观景、休憩。

d)喷泉与建筑之间有两排阵列的石墩,这也是一大特色。他们的作用是,白天供人们休息,当“座椅”之用。晚上则是很好的照明设备。石墩里面安装有各种颜色的彩灯。石墩的弧形与建筑的弧形正好相对,从而可以使整个建筑的每个部位都能被“均匀”的照到,使整个建筑看起来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e)整个建筑内部有大面积的中庭和花坛,即满足自然照明之用,营造“节约型、低能耗”建筑,又使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体现出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延安社会实践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