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硕士开题报告范文(推荐2篇)

时间:2022-05-25 23:49:07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5477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2016硕士开题报告范文(推荐2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2016硕士开题报告范文(推荐2篇)》。

第一篇:2016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指导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论文开题又是毕业论文的一个准备阶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硕士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2016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来源

德国大师保罗・克莱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线是一种视觉的语一言,一种意念的表示。瑞士画家保罗・克里就曾感叹到:“一根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有它自己的一种生命,一种表现力,以及它自己的个性特征。”在儿童绘画天地里,线不仅仅是视觉的语言和意念的表示,它同时还是儿童发展特征的表现。

几乎每个儿童画画的第一笔都是线,第一幅作品都是以线条表现为主的线画。从涂鸦到写实,线条不可或缺。也是从涂鸦到写实的过程中,儿童年龄渐渐增长,生理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心智也随之成熟。在必然的成长中,孩子们用线条说着话,寄托着希望和梦想,宣泄着内心的情感,追求着心灵的自由。由儿童的线描写生绘画作品,我们可以寻到儿童成长的种种痕迹。

当儿童运用线条描绘人与物的时候,他们是在画画,也是在认识环境,了解世界。艾斯纳(Elliot W. Eisner)曾经说过:“认知就是求知的过程,是有机体了解环境的方法和手段”。加德纳(HowardGardner)认为“人的认知行为必须用符号、图式、形象、概念以及其它的心智表征来描述,绘画是符号的学习和掌握,涉及图式和形象等,他还认为“从孩子的画中能看出他们掌握的知识”。可见,儿童线描写生与儿童的心智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笔者从1995年开始涉足小学儿童线描写生教学,至今已有十余年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也遇到了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困惑。假设,如果用小学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去研究解读不同时期线描写生作品的特点,或许能从中进一步了解不同阶段小学生的绘画心理,进而探索更具针对性、科学性的教学辅导策略,提高有效教学。

二、研究背景

1、关注儿童绘画内部心理的理论研究简介

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在 1882年出版了《儿童心理学》(Die Seele des Kindes)一书,这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同时也为儿童绘画的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188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史丹利・赫尔(G. Stanley Hall)发表了一篇关于儿童绘画的研究报告,史丹利・赫尔首先将儿童艺术与原始艺术进行了比较,并由此切入对于儿童绘画的研究,此乃心理学研究儿童绘画的开端。1885年,英国学者库克(E. Cooke )发表了一篇名为《艺术教学与儿童本质》的文章;1887年,意大利美术史研究家克拉第・里奇(Corradi Ricci )发表了《儿童的艺术》(L' Arte deiBambin)一书。托马斯和西尔科(Thomas & Silk) la在1990年将儿童绘画的有关研究归纳四个大的取向:发展阶段的研究, 临床―投射的研究,艺术的研究,过程的研究。这些都为后来的儿童绘画研究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2、注意外在环境影响的儿童绘画研究简介

这方面的研究晚于第一方面,当人们发现单一的儿童心智成长不足以完全解释儿童绘画表现及其发展的时候,人们开始追寻其它的原因,转向了对外部因素影响的研究。对这方面研究影响较大的理论之一是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理论。维果茨基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探究心理发生的现象,他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低级智力过程的使用为特征,主要涉及基本的注意、知觉、记忆,儿童在融入周围社会文化(包括语言、习惯)过程中,与成年人相互作用;第二个阶段是以高级智力过程的使用为特点,有了对文化工具的掌握才会运用高级智力过程;这样发展就是由外而内的,学习重于发展。

基于此,布伦特・威尔逊等人(Brent Wilson et alI )认为儿童绘画的学习是一种社会学习他们模仿、借用图像意在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而并非完全是再现实体。金德勒和达拉斯(KindlerA. M.&Darras B.)提出儿童绘画的发展是基于互动社会环境上的成长,社会环境会影响儿童绘画方式与行为。艾斯纳将贫民窟与富裕小区的儿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富裕小区的儿童在绘画空间表现上优于贫民窟的儿童。加德纳认为在考虑儿童绘画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个体发展与文化进化区别开,文化差异不可忽视。

在国内,近年来,杨景芝出版的《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李志舜出版的《儿童线描写生教程》、苏振民的《台湾儿童画导赏》等在关于儿童线描写生的基础研究成果已是颇为丰厚。这些成果为教育界实施美术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创造性教育等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参考根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极大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目的

1、通过该研究,进一步探索出小学不同年龄阶段线描写生的绘画特点及与心智发展的关系;

2、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个案作画过程和表现特点的研究结果,结合文献资料解析寻找出更具针对性、科学性的辅导策略;

3、进一步理清儿童线描写生与一般线描画、儿童画,特别是与素描的关系,为更好地融入和整合小学美术综合课程开发打下基础。

4、本研究结果能为日后小学儿童线描写生教学研究和实际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主要以质的方法,辅以适当的量化数据,结合个案研究和文献分析,研究小学低段、中段、高段三个不同阶段儿童线描写生和心智发展的有关问题。本研究将先采取参与观察法,以了解个案的线画情形;然后根据参与观察、访谈和收集的作品,设定不同的问题情境,进而观察不同阶段个案的线描写生作画过程和表现特征,并根据所取得的资料加以分析和讨论,提出更具针对性、科学性的分阶段辅导策略。

五、研究意义

一直以来,人们比较重视和强调儿童绘画的因材施教,不过所给予的差异性指导,多从经验出发,依据的标准偏向于个体的性格差异和认知风格差异,对阶段性、群体性绘画心理特点与辅导对策的研究却很少予以重视。本研究从小学各年龄阶段绘画心理的角度考察差异,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对儿童线描写生学习的影响,解决儿童线描写生领域科学辅导策略的具体依据性问题,在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并能为美术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指导性依据。

在理论层面上,本研究试图具体揭示并说明两个独立维度上 (即信息的表征和信息的组织两个维度)的不同年龄阶段对于儿童线描写生作画过程和表现的影响。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心智发展与儿童线描写生的内在关联,并填补学术之空白。

在实践层面上,本研究就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儿童个案在线描写生作画过程和表现上的特点作出具体结论,能促进人们更进一步地认识美术学习与心智、美术学习与年龄特征的关系;能为儿童线描写生教学者提供具体可寻的、直接的指导性依据。

六、研究方法

(一)质的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境下采用多种数据搜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显然,质的研究目的在于解释性的理解、寻求事物的复杂性、提出新的问题;其研究的内容一般包含有故事、事件、过程、意义和整体探究。

本课题所研究的问题锁定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线描写生过程和表现特点的研究。前者是一个过程性问题的研究,同时也是一个情境类问题的研究,关注的是儿童在不同情境中的线画过程,儿童描绘对象的可能顺序是什么,这是具体情境下的动态过程;对于这样的问题较为合适的方法就是质的研究方法。而后者是一个描述性的问题,若以量化的方法对线画表现进行研究,容易将“如何表现”这个深入性的问题平面化。因而,较之量的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更具其合理性。此外,质的研究比之量的研究,细腻而整体,重视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意义上更能关注、尊重和保持美术、美术创作本身的“多元性、多样性和无明确的标准答案性。

(二)个案研究方法

“一沙一世界”背后的深层结构,是个案研究的追求所在,也是本研究所以选用个案进行研究的动机。个案研究(case study)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其特点就在于焦点集中,对现象的了解尤为深入、详细。个案研究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洞察,以获得丰富、翔实、具体的资料,并较好的反映出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而且能为后来较大的总体研究提供理论假设。本研究需要的个案应该具有不同年龄阶段的代表性。研究者本人进入研究现场后,随着搜集资料的增加、资料分析的渐进以及问题范围的不断缩小,研究的问题逐步确定,研究的个案也因此明确下来。

鉴于此,本研究采用质的个案研究,期盼能秉承个案研究的精神,对研究问题做深入的探讨,进而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第二篇:硕士的开题报告

硕士的开题报告范文

引导语:撰写论文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那么有关硕士的开题报告范文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论文题目:论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学院: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

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经验,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

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

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再次,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

吴铮悦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生存之道》中指出:目前电视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大力发展新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建设,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吴升高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体制创新走势》中指出了电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事业企业并轨,逐步实行企业体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体制;加快重组并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超越分业管理,确立全覆盖的监管体制和手段。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三网融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这一重大举措对电视业的影响,成了传媒、业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的热点。“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但是,电视业在以此为契机面对挑战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10年3月8日――4月15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0年4月16日――4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0年5月1日――6月3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10年7月1日――9月30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10年10月1日――10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2]候宏。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运营战略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1(1):78-80

[4]王峰。浅谈三网融合[J].中国传媒科技,2010(6):56-58

[5]张德华。国内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0(8):33-34

[6]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7]贾凯。关于电视文化的随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8]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9]肖弦奕。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016硕士开题报告范文(推荐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