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22-03-29 17:18:4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574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mba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mba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西北油田基于KPI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与实施

一、 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和依据

1. 本文研究的背景

目前,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随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的日益重要,如何建立完善卓有成效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油田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舞台中获得生存空间,就要具备足够强的竞争力,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与跨国能源企业或是国内先进企业相比,部分油田企业还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绩效考核观念落后、对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尽科学合理、考核程序不尽完善、过程监督缺失、考评制度执行不严格、正面引导作用难以发挥、绩效考核方法不科学、量化考核指标比重较低、绩效考核中缺乏必要的沟通、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在企业层面的KPI设计往往考虑当期的多,长远的少、在绩效管理体系向基层延伸过程中,绩效考核指标与EVA关联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制约油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油田企业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作用,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增强团队组织战斗力,使关键绩效指标不断得以改进和提高,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中国石化提出利用十至十五年时间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西北油田是中石化第二大油田,国内陆上10大油田之一,目前年产725万吨,储量达到12亿吨;人均原油产量1750吨,排名中石化第一;投资资本回报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多项重要经济效益指标连续三年在中石化上游板块排名第一。集团公司对西北油田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上产增效”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产量更上一个台阶,年产冲击1000万吨;在增储上产的同时将盈利能力保持在目前的高水平,同时显著提高勘探效率和探井成功率,缩短建井周期,进一步提高“油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因此新的使命、新的任务对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 本文研究的目的

基于西北油田绩效考核现状和特点,通过分析研究如何选择绩效考核方法、如何设计关键绩效指标、如何设计指标权重、如何保障绩效考核的有效运行、如何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如何实现绩效考核的信息化等,以期设立了一套相对科学、系统、全面、有效的适合西北油田企业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率先打造一流油公司奠定基础,也为国内其他油田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 本文研究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绩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真实评估组织的工作状况和绩效表现,引导和激励员工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已成为各级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尽管国内各油田企业在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和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实践中体现出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能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目前企业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都将逐步化解。面对来自市场各个方面的竞争和挑战,油田企业如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研究探索更好的对组织绩效进行管理的途径与工具,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必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如何解决油田企业的绩效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油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进步,绩效管理方法的完善和创新,为我们解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拓展了管理思路,增添了提升组织绩效的手段,也必将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行绩效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更是企业谋求发展的需要,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员工集中精力创造更佳业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四、研究大纲

五、研究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和拟采取的解决办法

六、研究的创新点

七、预期结果

八、论文工作进展安排

九、参考文献

[1] Hartel How to Reengineer You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cess[M], London: ClaysLtd.StIvesPle,1995,45

[2] Armstrong, M. Performance Management[M], London:LoganPage,1994,35

[3] Williams, R. S. Performance Management[M],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Press,1998,17一18

[4] Fletcher. Roures to Improve Performance[M], London: Institut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1999,67.

[5] Appelbaum, E. T. Bailey, P. Berg. Why 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rms Payoff[M],NY:eornellUniversityPress,2000,33

[6]李仕洋,黄孝年.绩效管理专题[M].销售与管理,2012.05,11

[7]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6

[8]李士安.KPI+360收获考核果实[M].人力资源,2013,02,56

[9]金燕,白皓,林锐标.平衡积分卡应用实务[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45

[10] 中国人力资源网.中国企业绩效考核现状调查报告[R],2013-13

[11] 李虹.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03:36

[12] 吴兴宁.电监会扩权[J].商务周刊,2013,07:32

[13] 冉斌.高绩效管理五步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5

[14] 麦斯特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员工绩效考核[J].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3,34-39.

[15] 饶征,孙波著.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1

[l6] 冉斌.如何进行三层级绩效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17一18

[17] 张晓彤.绩效管理实务[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4一37

[18] 李海,张德.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M]. 企业管理,2013,04:76

[19] 林泽炎.绩效考核操作实务[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2,345

[20] 饶伟国.绩效沟通该怎么做[J].人力资源,2013,03:56

[21] 李剑锋.绩效考核与管理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86.

[24] 贾强,刘新军.有效管理实务[M]. 沈阳:沈阳出版社,2013.233#236

[25] 郑邵镰,陈万华,胡君辰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77

[26] 范瑶.走出平衡积分卡在中国的应用盲区[J].人力资源,2013.01:48-49

[27] 毛军.绩效管理的四结合原则[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01:60-61

[28] 熊超群,梅志国.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实务[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144

[29] 魏钧,绩效指标设计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3.

[30] 徐莉,柳瑞禹.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M].经营管理. 2013.5:125-127

[31] 宋志强. 基于企业战略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策略[J].中国市场. 2012.3:59-60

[32] Bjorn Andersen ,Bjornar Henriksen ,Wenche Aarseth. Holisti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1741-0401; Vol.55; No.1/2

[33] 钟严钢. 绩效考核的误区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2.7:84-85

[34] 夏恩君,霍海涛. 浅析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5:106-108

[35] 刘颖 杨文堂. 绩效考核制度与设计[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1:75-79.

[36] 吴云英,林成标.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及效用模型分析[J].科学创业. 2012.10:78-79

[37] 陈宝民. 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与研究[D].山东大学. 2013.9:43-45

[38] 中国会计学会:企业经营业绩评估问题研究-中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5:12-14

[39] 贺海燕. 沟通-绩效管理的关键[J].财经界. 2012.1:71-74

[40] 聂相田 , 陈钰华 . 企业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2013.2:66-67

[41] 刘映. 全方位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D].中南大学. 2012.3:83-86.

第二篇: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来源和论文形式

1.选题来源:自选题目

2.论文形式:企业问题诊断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航空港(airport),民用航空机场和有关服务设施构成的整体。保证飞机安全起降的基地和空运旅客、货物的集散地。包括飞行区、客货运输服务区和机务维修区三个部分。

迄今为止,我国民用航空机场共有175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与此同时在临空经济成为重要经济现象、枢纽型机场所特有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的今天,民航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航空经济不仅赖以经济发展的坚实依托,而且要担当起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并融入当地经济中,因此以机场为核心的领空经济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服务经济发展这一单纯目标,而是要实现融入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等多重目标。为适应这一趋势, 2003年底,机场属地化管理以后,各机场着眼经济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主动进行战略谋划,纷纷把建设枢纽型机场作为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着力点。

S航空港位于国内机场进出港流量的前列,所以在航空港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我们利用五力模型、SWOT分析模型等工具,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及建设情况做系统、全面分析,找到S航空港在融入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相适宜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其在竞争激烈的临空经济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对我国航空港的合理建设开发和行业服务标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从2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它的认识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曲折的过程。战略一词原来是军事术语,英语中战略叫“strategy”。1965年,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安索夫在其著作《公司战略》一书中开始使用战略管理一词,将战略从军事领域拓展至经济管理活动。

对于战略管理的看法有两大学派,行业结构资源学派和内部资源学派。加拿大管理大师明茨伯格将战略管理划分为十个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这十个学派可以分成三类:最前面的三个学派属于说明性的学派,它们关注的是战略应如何明确地表述;其后六个学派对战略形成过程中的具体方面进行了思考,它们侧重于描述战略的实际指定和执行过程,而不是侧重于描述理想的战略行为;最后一个学派是其它学派的综合。各个学派都是从某个角度定义和论述企业战略。明茨伯格提出了企业战略“5P”观点,即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

1962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一书,掀起了研究企业战略的浪潮,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观点。

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Kenneth Andrews)教授著作了《公司战略概念》,他认为战略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条件因素与企业外部环境状况相匹配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他把战略分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阶段。安德鲁斯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战略制定的SWOT分析框架。

美国国际大学的著名战略管理学专家安索夫被誉为“公司战略之父”,1965年出版了《公司战略》一书,其核心理论是以环境、战略、组织这三种因素作为支柱,构建战略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他认为战略的构成要素应当包括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和竞争优势。1972年,安索夫在《企业经营政策》杂志上发表了《战略管理思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迈克尔•波特是目前世界上关于竞争战略的最高权威,1996年发表了《战略是什么》,他认为战略的本质就是选择,即选择一套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活动,以提供独特的价值。1980年,迈克尔•波特出版了《竞争战略》一书,提出了用于产业结构分析的五种作用力模型,进而提出了通用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聚化战略),把战略管理研究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1985年,他又出版了《竞争优势》一书,引入了价值链的概念,用于系统识别和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认为企业经营活动可以分解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掀起了核心能力研究的高潮。他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它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泉,应该成为公司战略的焦点”。

1984年,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在《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的《公司资源学说》一文。他认为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取和保持,公司内部环境同外部环境相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变化和竞争加剧,也需要新的战略理论来挑战。

战略管理思想是指导战略制定实施的基本思路和观点,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灵魂。目前西方最新的战略管理思想主要有三种:战略联盟、战略竞标和战略再造。

1996年,美国学者詹姆斯•莫尔(Moore)出版了《竞争的衰亡》,提出了一种新的竞争战略形态—企业生态系统观,明确将生态学的原理应用于商业研究,提倡使大家共同生存在一个富有协调的动态系统中,即生存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中。

1996年,纳尔巴夫和布拉登伯格(Nalebuf & Brandenbuger)合作出版了《合作竞争》一书,他们认为,企业经营获得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

1998年,布朗与艾森哈特(Brown & Eisenhardt)合作出版了《边缘竞争》一书,他们认为,由于环境的高速变化和不可预测性,传统的战略理论将趋于失效,进而提出企业应该不断利用变革的动态本质来构建一系列的竞争优势。

2.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我国,对战略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在分析研究西方先进成果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就显得很重要。主要成果如马浩的《战略管理学精要》,从战略、战略学和战略管理诸种ABC开始,将战略管理的起源、学派历史演进和流派分野讲述得条理分明,为定义“战略管理”打下了一个扎实的语境和规则基础。由中国著名管理专家王璞主编的《战略管理工具与案例》,汇集了各种战略管理工具,成为企业做战略规划的“大夫的出诊箱”;王璞主编的《新编战略管理咨询实务》,将多年在管理咨询实践中总结的理论和方法贡献给我国各行业。陈继祥、黄丹、范徽《战略管理》,在多种层面对经济管理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这些文章通过对西方战略管理的研究,得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途径和借鉴意义。

而在航空港产业实践运行方面,我国的空港行业专家、 中国民航学院管理学院院院长曹允春发表了《中枢机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为我国航空港战略发展做出了深入研究。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经济活动正逐步摆脱过多依赖有形资源的约束,由重型化向轻型化、知识化转变,与此相适应,交通运输方式也开始由与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海运为主向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空运为主转变,空运将迅速成为世界各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重新认识S航空港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认识到企业战略管理在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就企业管理的相关战略做探讨,制定出一些适合S航空港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案,提升其在空港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形成C地区的最大枢纽空港。

2.研究内容

从经济发展的逻辑上讲,临空经济的出现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达到了一定水平,是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是产业形态演变和运输方式变革的共同产物。在临空经济发展的初期起步阶段,航空港或者机场的功能与区域经济的结合比较弱,临空产业除为机场服务的航空服务业外,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航空枢纽指向性弱;在临空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航空网络覆盖面扩大,机场综合型增强,临空经济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产业的航空枢纽指向明显强化,机场功能与所在区域的融合性加强,临空经济的外向型产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在临空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成为临空经济区的主要产业,航空制造业和航空服务业结合成为航空产业集群,复合型的航空枢纽功能与区域经济完全融合,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S国际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快速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S国际航空港发展战略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和配合,怎么样才能最有效的优化航空港资源来为“快速成长期阶段”奠定好坚实的基调。在关于“S国际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着重阐述了S空港现有问题和拟解决方案和如何在S国际航空港应对临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

1.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查找图书馆资料、报刊等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阅读文献。检索与战略管理相关的著作和文章;检索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及其实施办法和实施效果。

(2)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提出实践方案,在现有生产设备、设施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步骤的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确定适宜的生产与运作战略方案。

(3)调查法:通过对不同空港实地了解、调查和电话垂询等形式,了解空港经营方式和现状,同时了解空港临空经济需求状况,提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措施。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体情况的归纳与分析,总结出临空经济运作、市场变化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措施。

2.实施方案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对S航空港战略管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形成本课题的分析研究框架。

(2)通过调研,收集调查数据和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分析结论。

(3)提出S航空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案,并形成一篇2万字以上的论文。

3.可行性

(1)理论可行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空港经济承载着引领产业升级,面临全球市场的重要使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国外在企业战略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权威理论和成果,在不同企业运作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S航空港作为首要的航空枢纽,虽然面临着临空性经济一些发展问题,但在企业战略范畴内的课题研究仍是有章可循的。同时,国内在企业战略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有很多成果,特别是类似《中枢机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专业对应研究,对本课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此外,航空港的竞争力研究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临空经济圈内机场规划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文献资料支持:学校和学院两级图书馆藏书及报刊杂志、人大复印资料网络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

(2)操作可行性

本人

六、课题的创新性

七、论文进度安排

收集资料 20XX年9月-10月

开题报告 20XX年11月

调研及数据分析 20XX年12月

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1月

修改与完善 20XX年2月

定稿 20XX年3月

八、参考文献

1.Michael A.Hitt,R.Duane lreland,Robert E.Hoskisson 著,吕巍等译.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2.陈继祥,黄丹,范徽.战略管理.第二版.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3.马浩.战略管理学精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王璞.战略管理工具与案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5.马瑞民.新编战略管理咨询实务.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

6.孙林岩.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管理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7.何海燕 等.战略管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8.彭娟.战略财务管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9.(美)明茨伯格 等著,刘瑞红 等译.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10.邓富民.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

11.谭开明,魏世红.企业战略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赫连志巍.企业战略管理/高等学校教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13.王翔.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框架与实践技术(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精选教材).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14.(美)威廉.B.劳斯 著,胡平,叶军 译.战略管理的主要挑战.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15.黄丹,余颖.战略管理研究生注记.案例.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16.龚荒.企业战略管理—概念、方法与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7.吴照云 等.战略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18.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加里.阿姆斯特朗(Gary Armstrong) 著,楼尊 译.市场营销原理.第1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9.吴德庆,马月才,王保林.管理经济学.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李延喜,秦学志,张悦玫.财务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1.陈志祥,李丽.《生产与运作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2.吴德庆,马月才,王保林.《管理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第三篇: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研究课题

大连华信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研究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如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管理的水平高低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在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发展水平标志着这个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对于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劳动成本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重大的作用。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管理发展的研究也就自然形成了。他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基础。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华信)是我国最大的应用软件产品、信息服务及行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间较早,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各个部门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建立了一个个信息系统,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等。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软件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能力上的竞争,也是管理效率和能力上的竞争。如今,在整个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变革中,企业竞争力的意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信息化产业的一部分,软件开发企业更需要通过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大连华信管理系统设计的初衷。通过改进管理信息系统,大连华信能够更高效、更科学的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管控内部流程、建设起更为高效的内部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率并压缩企业运行成本,最终达到尽可能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结果。

三、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基于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要求,本文对大连华信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做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几个子系统当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改进现有管理信息系统,使其适应大连华信的企业工作情况。具体而言,本文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管理信息化的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现有多项目管理相关理论,论述了软件企业施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首先对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做了了解,然后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做了概要性介绍。

第二,针对大连华信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大连华信管理信息系统现有子系统中的运行现状进行勘察,运用组织结构图、管理业务流程图等方法,描述了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貌,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现有系统运行中的不足之处。

第三,对大连华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进。首先确定改进的可行性,并结合关键成功因素法等方法分析基于系统实现的目标和系统构建的原则,详细论述了系统关键业务模块的功能,并结合实际给出各个子系统的修改意见。

最后则给出了系统实施的保障措施。

四、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典论文研究流程,以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重点分析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和保障方案。

五、该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涉及

第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文章的研究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阅读,辅助研究者明晓其所要研究的课题内容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能帮助了解相关问题来龙去脉,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其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再次,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最后,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第二、定量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各个属性的量化研究,可以进一步的深入认识此问题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进而达到对事物属性的正确判断和以及对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

第三、信息研究方法。本方法是通过应用信息来分析系统功能的科学研究法。信息研究法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信息研究法仅指对信息内容本身的研究,也就是针对特定的问题或行业搜集相关信息,再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在研究中使用的方式;广义的信息研究法是指对整个信息系统的研究,包括研究信息系统内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以及信息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则等。

第四、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应遵循的要求:一是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二是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是要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的联系;四是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五是要有创造革新精神,不受因循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六是以先进经验的总结为主。

六、论文提纲

摘要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

2.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演变过程以及应用状况

3、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3.1 大连华信简介

3.2 大连华信企业管理发展简介

3.3 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3.4 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分析

4、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改进方案

4.1 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可行性分析

4.2 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原则

4.3 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主要内容

5、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改进方案实施及保障措施

5.1 实施策略

5.2 实施关键步骤

5.3 系统实施

5.4 实施保障措施

结论

第四篇:MBA开题报告论文(2)

  MBA开题报告论文二

一、研究课题

大连华信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研究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如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管理的水平高低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在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发展水平标志着这个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对于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劳动成本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重大的作用。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管理发展的研究也就自然形成了。他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基础。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华信)是我国最大的应用软件产品、信息服务及行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间较早,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各个部门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建立了一个个信息系统,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等。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软件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能力上的竞争,也是管理效率和能力上的竞争。如今,在整个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变革中,企业竞争力的意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信息化产业的一部分,软件开发企业更需要通过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大连华信管理系统设计的初衷。通过改进管理信息系统,大连华信能够更高效、更科学的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管控内部流程、建设起更为高效的内部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率并压缩企业运行成本,最终达到尽可能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结果。

三、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基于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要求,本文对大连华信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做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几个子系统当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改进现有管理信息系统,使其适应大连华信的企业工作情况。具体而言,本文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管理信息化的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现有多项目管理相关理论,论述了软件企业施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首先对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做了了解,然后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做了概要性介绍。

第二,针对大连华信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大连华信管理信息系统现有子系统中的运行现状进行勘察,运用组织结构图、管理业务流程图等方法,描述了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貌,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现有系统运行中的不足之处。

第三,对大连华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进。首先确定改进的可行性,并结合关键成功因素法等方法分析基于系统实现的目标和系统构建的原则,详细论述了系统关键业务模块的功能,并结合实际给出各个子系统的修改意见。

最后则给出了系统实施的保障措施。

四、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典论文研究流程,以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重点分析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和保障方案。

该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到:

第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文章的研究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阅读,辅助研究者明晓其所要研究的课题内容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能帮助了解相关问题来龙去脉,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其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再次,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最后,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第二、定量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各个属性的量化研究,可以进一步的深入认识此问题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进而达到对事物属性的正确判断和以及对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

第三、信息研究方法。本方法是通过应用信息来分析系统功能的科学研究法。信息研究法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信息研究法仅指对信息内容本身的研究,也就是针对特定的问题或行业搜集相关信息,再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在研究中使用的方式;广义的信息研究法是指对整个信息系统的研究,包括研究信息系统内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以及信息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则等。

第四、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应遵循的要求:一是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二是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是要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的联系;四是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五是要有创造革新精神,不受因循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六是以先进经验的总结为主。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

2.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演变过程以及应用状况

3、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3.1 大连华信简介

3.2 大连华信企业管理发展简介

3.3 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3.4 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分析

4、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改进方案

4.1 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可行性分析

4.2 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原则

4.3 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主要内容

5、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改进方案实施及保障措施

5.1 实施策略

5.2 实施关键步骤

5.3 系统实施

5.4 实施保障措施

第五篇: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 目

中 文 电力企业运行人员安全行为与控制研究

英 文 Study of Safe behavior and control in Electricity

论文摘要

电力行业事故中,人因事故占到绝对多数,研究如何控制人员安全行为对于降低事故率有积极的意义。运行专业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运行人员的安全行为和控制模式对于降低运行操作导致的事故,降低人员设备运行风险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行为安全控制管理模式(如美国杜邦公司的STOP安全审计、英国BP石油公司的ASA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结合电力企业运行人员行为特点,分析现有行为安全控制模式的优劣,通过分析研究制订优化方案,并同时小范围试验进行验证,达到完善控制模式的目标,通过改进控制最终达到降低运行人员人因事故率的目标。

关键词

1.关键词限3~5个;2.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中 文 电力企业;运行人员;安全行为;安全管理

英 文 Electricity;Operating personnel;Safe behavior;Security Management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安全生产事故给国家个人带来巨大损失

据统计2001-2008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导致死亡人数超过97万人,平均年因事故造成伤残约70万人;平均每年因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500亿元。

电力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电力生产牵动千家万户,牵动社会生产,因此,安全对电力生产极为重要。发电企业事故会造成设备损坏、供电中断,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的事故对人员安全会造成重大威胁。据电监会在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29起,死亡49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责任事故17起,死亡22人;电力建设施工人身伤亡责任事故12起,死亡27人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安全生产事故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

2.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有关数据显示:1977日本制造业歇业4天以上的伤亡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到94.5%。1996年我国电力系统事故中78.1%是由人为因素导致。海因里希从美国75000例安全事故中总结出有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10%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2%是不可抗力。

所以对于人的安全行为进行研究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根本切入点。

3.电力企业运行部门模式不断变革,对其人员安全行为管理模式研究必须与时俱进

运行部门是发电企业主要生产部门,承担电力生产运行管理工作,在当前电力生产过程中,运行人员数量已经占到生产人员比例的50%以上。运行人员的安全行为对于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运行部门的生产管理模式也随着技术变革不断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果仍旧研究原有模式进行人员行为管理,必然会造成与实际的脱节,降低管理效率,进而引发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安全事故。所以对于运行人员的行为管理也必须的新的模式下与时俱进,不断深入。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安全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中重要的环节。是预防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安全管理科学化使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设备健康状态不断好转,对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的方法已成为必然。

二、本选题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安全行为科学是安全管理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是通过揭示人们在劳动生产和组织管理中的安全行为及规律,去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安全行为科学是把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多学科理论应用到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活动中,为保障人类安全、健康,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安全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企业或组织中的任何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安全行为,包括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和领导安全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方法。

1.关于安全行为的理论研究

有关行为安全的理论研究起源于西方国家工业已经初具规模的20世纪初期。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的次数和相关数据,根据不同的统计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后经1926年纽伯尔德以及1939年法默等人研究4,逐渐演化成事故倾向性理论。该理论是对人不安全行为的首次定性研究。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包括事故因果连锁论、危险源理论等许多事故致因理论被提出。在这些理论中无一例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致因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强调人在安全生产和事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有力推动了安全行为科学基础理论年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系统安全理论和安全系统工程才大大推动了人安全行为分析和评价技术的发展。

在安全工程领域的研究中,主要从行为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等法规难免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国内专家对事故原因研究中,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了事故的共性直接原因是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所引起的组织成员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5。

西安科技大学田水承教授在两类危险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类危险源的概念,即由于安全管理决策、组织失误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等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因失误造成系统失衡的这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三类危险源。

2.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有的学者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认为安全行为由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包括性格、能力、动机、情绪、意志3。也有的认为造成事故的人的行为受到以下心理因素影响:侥幸心理、麻痹心理、偷懒心理、逞能心理、莽撞心理、心急心理、烦躁心理、粗心心理、自满心理、好奇心理等。

国外学者有研究认为影响行为的因数有安全态度、之前的行为、社会规范和压力、风险知觉、动机、个体差异以及企业因素等,安全态度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2。

安全文化对安全行为影响方面提出较晚,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人为原因发生爆炸,酿成核泄露的世界性大灾难,由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提出核电站“安全文化”概念,此后安全文化研究在自然科技界和人文社会科学界都得到了大力发展,安全文化建设也在其它企业生产和政府报告中得到了重要体现。

3.安全行为管理研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于安全行为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形成了多种管理方式,如美国杜邦公司的STOP安全审计、英国BP石油公司的ASA管理模式以及BBS管理流程等。以上管理方式均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NASA提出了机组资源管理,欧洲非技术技能研究小组提出了非技术技能系统,都认为提高操作员工的非技术技能和知识是减少风险和不安全行为的关键措施。

电力行业安全管理研究历来是管理重点,主要管理模式是通过行业安全规范来约束企业安全行为,对于人员的安全行为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体系,主要靠企业结合自身特定形成的各项管理制度来约束人员行为。随着国内各行业对于人员行为安全导致事故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电力行业人员安全管理也在不断深化。神化集团国华电力公司于2003年左右引入了南非的NOSA管理体系,该体系管理的核心是以控制人员伤亡事故为目标,建立安全健康环保方面的各项监督体系,通过闭环管理监督实施的有效性。其中对于人员行为的管理也是侧重于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监督机制等各方面的建立健全。

三、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研究.

研究现有国内外人员安全行为基础理论的主要特点。综合分析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研究现文献中对不安全行为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

2. 电力行业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研究

收集国内电力企业运行人员事故案例,结合企业实际,分析事故中人的因素对事故的影响,为控制决策提供支持。

3. 电力企业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式研究

结合国内外安全行为控制理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事故案例及各种理论的基础上,对电力企业运行人员安全行为控制的现有方式进行分析。对比现有控制方式与国内外其他控制方式的优缺点,为改进策略提供依据。

4. 电力企业安全行管理模式改进探讨

提出发电企业运行人员安全行为控制模式改进的建议,建立发电企业运行人员安全行为控制模型

四、本文研究方案

1、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安全行为管理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国内外安全行为管理策略的特点,结合研究对象(国华北京热电)自身特殊性,研究安全行为控制策略。最终形成适用于研究对象的控制模型。

本文技术路线:理论分析主要采用文献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对于人员行为管理策略的制订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现状分析—对比优劣—形成方案的方式实施,制定方案后在小范围进行实施,通过实践效果检验的方式进行研究。

可行性:研究前进行了大量文献阅读,目前行为控制理论相对成熟,电力企业安全行为控制也越来越收到企业重视.本文主要以理论研究和分析为主,小范围实施验证作为辅助,可行性较高.

2、实施研究方案所需的条件(调研条件、试验条件)

结合本人实际工作,在国华北京热电厂发电运行部实施,调研工作采用网络等方式实施。

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关键

研究运行人员安全行为控制的关键是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由于不安全行为涉及人的心理、组织机构、实际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影响。所以控制措施应从多方面入手,而且许多因素的分析难以实施验证,存在不确定因素.

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本文主要研究通过制度规范、绩效激励等外在手段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影响,最终改进不安全行为管控措施。

4、预期能够达到的研究目标(明确新见解及其创新点)

通过研究国内外安全行为控制理论,对比分析目标现状等内容,通过分析对比最终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人员行为控制管理方案。

主要创新点:目前国内对不安全行为控制研究文献多见于对煤矿交通等行业,对于电力企业运行专业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较少,本文将控制理论与电力企业运行专业的实际相结合,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五、研究计划进度表

1、20XX.10-20XX.03数据收集整理阶段

2、20XX.09-20XX.11方案分步实施阶段

3、20XX.11-20XX.12数据分析总结

4、20XX.12-20XX.3论文整理答辩

六、经费预算

1.文献资料查阅 1000元

2.调研费用 500元

3.其他费用 1000元

七、参考文献

[1]电监会 2009.2008年电力安全监管报告[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12(8):55-62

[2]Wagenaar WA,1993 A model-based analys of automation problems[A],BWilpert,TQvale(Eds) Reliability and Safety in Hazardous Work Systems [C] Hove,UK:Lawrence ErIbaum:71-85

[3]郭伏等 人因工程学[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4]Famer E,1939.Chambers EG:www.51lunwen.com/MBAkaitibaogao/ A study of accident proreness amorg motordrivers.Ind Health Res Bd Report No.S4.

[5]傅贵等 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为科学预防策略[J] 安全与环境学报 5(1):80-83

[6]田立斌等 倒闸操作全面安全管理_TSC_可行性研究[J] 中国电力 2001(7):37-39

[7]陈新辉 电气误操作心态分析与防范对策[J] 湖南电力 2000(1):22-24

[8]曹庆贵等 安全行为管理预警技术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学院学报 2003(8):555-558

[9]霍志勤 航空安全中人的因素刍论[J] 中国民用航空 2008(2):33-35

[10]曾淑兰等 加强电厂运行管理的途径[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7):142

[11]诸葛福民等 人安全行为的构成模式理论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 2009(1):145-147

[12]刘庆 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培育职工安全行为[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7(6):67

[13]王茜 组织安全气氛的实质及对安全行为的影响[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1):96-97

[14]张彦 谈火电厂运行管理工作[J] 电力安全技术 2004.7

[15]颜烨 我国安全理论研究现状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7)184-186

[16]徐江 浅谈影响工作情绪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 中国金属学会2009’冶金安全年会:323-325

[17]邢庆贵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研究[J] 工业建筑 2008(38)增刊:979-985

[18]王志刚 人因事故的控制与管理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9]叶龙 李森 安全行为学[M] 北京情况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20] Roy Fray. Compact Simulators for fossil fueled power plants [J].Ieee spectrum February. 1995, :46~51

[21] Electronic Shore Power Station Based on Matrix-style Frequency Algorithm[A]. Proceedings of 2010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Volume 1)[C], 2010

[22] Amaury A.Caballero,Kang K.Yen,Gustavo Roig. Risk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Using Fuzzy Logic[A].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C], 2005 .

[23] Nick Boreham. Orienting the W ork-based Cur-riculum towards Work Process Knowledge:A Rationale and a Germ an Case Study [J].Studie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2004,Vol.26, Vol.26 (No.2,)

[24] K. Li,S. Thompson,P. A. Wieringa,J. Peng,G. R. Duan. Neural networks and genetic algorithms can support human supervisory control to reduce fossil fuel power plant emissions[J] Cognition, Technology & Work, 2003,5, (2) .

《mba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