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英语教学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推荐4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英语教学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推荐4篇)》。
第一篇:英语教学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提高论文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论文工作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学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英语教学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选题论证
一、 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不仅是学历的竞争,而且是学力的竞争,掌握国际通用的英语将成为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众所周知,初中教育是人生基础教育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而其中英语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亟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创立并使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二、 选题意义
(一)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并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合作学习能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一些问题放手让小组合作讨论,这时的学生已主动参与了学习。在合作讨论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一些结论,即使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对方法、结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其中有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主动参加学习的这一过程,必定会带来成绩提高的结果。
(二)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
人类今后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个人力量
已很难实现。因此,当代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加重了缺少形成这种意识的氛围,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社会越发展,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也就越明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拥有了合作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交往,形成了初步的社交能力,小组互助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此过程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能“忘情”投入,又能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课堂行为。
(三) 建立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的参与与发展,需要教师的外在激励和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极其重视教师的作用,但教师的作用只能用在“导”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关键在于激励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机。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情感相通、亲密无间、心理相容的朋友性关系。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入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是合作学习的发源地。无论在合作学习的理论成果还是实践经验方面,美国都为各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验提供了启示和借鉴。然而,有关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表述不一,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 (D. W Johnson & R. T Johnson)认为: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Slavin,R. E.)教授认为: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有约翰兄弟在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互赖理论以及皮亚杰学派的代表观点发展理论。
纵观美国当代合作学习三十余年的发展史,不难看出这其中依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其基本理论过于庞杂,模式策略也显得繁琐。因此,合作
学习理论的系统化是其主要发展趋势。
(二)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20世纪xx年代末、xx年代初开始,我国才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王坦.学苑出版社,20xx)、《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裴娣娜.学科教学,20xx,2)、《主体合作学习:教学影响方式的结构性改变》(周林.四川省主体教育文集,20xx.9)、《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曾琦.学科教育,20xx.6),分别从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目标意义、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或系统的研究,旨在探讨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合作学习建构起完整的理论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一些突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2.研究者与教师缺乏密切合作;
3.忽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四、 研究方法
(一) 资料收集法
通过各种形式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以备后用。并登陆相关英语教学网站对该选题进行资料收集,为论证选题做足充分准备。
(二) 分析归纳法
对已经查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出在合作学习领域具有突破性的理论――社会互赖理论及发展理论,以支持本研究。结合自己所了解及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归结出自己的见解及想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并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重新建立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Classroom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classroom can not only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co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ir results of English study, but also rebui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it will develop students’ language practicing activities and enhance their language using competence. I. Introduction
II. Cooperative Learning
A. The Content
B. The Principles
C. The Significance
III. The Roles i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 The Different Roles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1. The Role of Teachers
2. The Role of Students
B. The Relationship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1. Teachers and Students
2. Students and Students
IV. The Implemen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 The Premise of the Implement
B.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
V. Conclusion
Working Bibliograghy
Education Press,1997
刘福泉,我国合作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xx
(12):30-32
仇忠海,王敬,中学教育教学案例[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 盛德仁,英语教与学新模式[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xx
王慧,中学教学模式与方法[M],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
王敬民,全脑激发的高效课堂教案实施[M],中山大学出版社,20xx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xx
张景川,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设计[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8)
156-158
郑显亮,方兴武,李晓侠,中小学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M],合肥工业大学出
社,20xx
周成平,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M],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
12345
第二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4900字
河 南 师 范 大 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B.A. Thesis Proposal)
论文题目:
专 业: 英语翻译
指导教师: 姚雪梅
学 生: 李菁菁
班 级: 20xx级3班
学 号: 0913224016
日期: 20xx-3-11
1. Title
Mother tongue transfer on the English writing of Chinese EFL students
2. Thesis Statement
The current social backgrounds which make English writing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nglish learning process are urgent. Teachers in schools always encounter many problems in their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major causes, and gives some creative solutions to them.
3. Purposes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
The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are to try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types of errors made by Chinese EFL students in their English writing, explore the sources of the identified errors and finally find out the specific proportion of errors caused by mother tongue transfer. It is hoped to help English teachers in China get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rrors made by Chinese student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ause of making errors, hence stimulate them to treat errors properly and improve their English teaching.
4. Situation of Study
Guo Chunjie and Liu Fang(1997) have found that the first language(L1) serve as intermediary language in logic(meaning) reasoning processing, in the formal monitoring in target language output, and in mutual retrieval of the world conception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Wen Qiufang and Guo Chunjie have made further research(1998) and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with higher scores on composition use L1 far less than the students with lower scores, Liu Donghong(20xx) has found 21 main types of errors in the pic.ruiwen.composition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errors in subject-predicate agreement, errors in tense applying Chinese phrases mechanically, confusion of parts of speech, improper words, spelling errors and so on and has pointed out that of them 16 kinds are the result of mother tongue transfer except for the 5 types such as confusion of parts of speech, improper words, spelling errors and so on.
5. Outline
1. Introduction
2. Literature review
2.1 Behaviorist view and contrastive analysis
2.2 Interlanguage and error analysis
2.2.1 Interlanguage
2.2.2 Error analysis
2.2.3 Procedure for error analysis
2.3 Empirical students on transfer
3.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Subject
3.3 Instruments
3.3.1 Composition writing
3.3.2 Questionnaire
3.3.3 Interview
3.4 Data collection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Error types
4.2 Sources of errors
4.2.1 Mistakes
4.2.2 Competence errors
4.2.2.1 Transfer errors
4.2.2.1.1 Transfer of structure
4.2.2.1.2 Interlingual/intralingual errors
4.2.2.2 Intralingual errors
4.2.2.2.1 Overgeneralization errors
4.2.2.2.2 Ignorance of rule restrictions
4.2.2.2.3 Incomplete application of rules
4.2.2.2.4 False concept hypothesized
5. Conclusion
References
龙跃. 英文写作中的母语文化负迁移现象[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5)
葛丽莲. “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表达的影响――大学英语写作典型实例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4)
刘东虹. 大一学生写作中的母语策略与母语迁移[J]. 外语教学. 20xx(04)
郭巍,韩晓惠. 普遍语法框架下“母语迁移”作用的争论[J]. 外语学刊. 20xx(02)
吴丁娥.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对策[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xx(01))
文秋芳,郭纯洁. 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J]. 现代外语. 1998(04) 唐仁芳.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xx
张瑶. 四、六级英语写作中的选词失误分析[D]. 大连海事大学 20xx
李春青.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Collocation Errors in Writing b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D]. 电子科技大学 20xx
刘丽军. 错误与错误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常见错误探究[D]. 内蒙古大学 20xx
周正履.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分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xx
赵德轩. 错误分析与高中英语教学[D]. 华东师范大学 20xx
陈莹.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僵化现象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xx
顾玉洁. 初中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和对策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xx
王海岩. 以英语写作为基础的中介语错误分析与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xx
周冠琼.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xx
刘昕. 中国大学生英文写作中语篇迁移现象的对比分析[D]. 辽宁师范大学 20xx
张英.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研究[D]. 太原理工大学 20xx
赵海艳. 母语的正迁移作用[D]. 山东大学 20xx
谭莉. 语言迁移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的影响[D]. 东北财经大学 20xx
马茹娟. 母语迁移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D]. 福建师范大学 20xx
熊金芳.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xx
赵路. 中国学生英语习作中母语迁移现象探析[D]. 大连海事大学 20xx
王红,周秀霞.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句法方面的母语干扰[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xx(06)
方忠南. 汉英翻译中两类最常见错误及其产生原因[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xx(01)
李志雪,李绍山. 对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现状的思考――对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十年(1993-20xx)的统计分析[J]. 外语界. 20xx(06)
徐景亮. 思维模式对句法结构的影响(英文)[J].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xx(01)
蔡金亭. 汉语主题突出特征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04)
张德聪. 英语学习中母语转移引发的错误分析与对策[J]. 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4)
安旭红. 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式英语探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5)
张瑶. 四、六级英语写作中的选词失误分析[D]. 大连海事大学 20xx
赵爱香. 关于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的错误分析[D]. 曲阜师范大学 20xx
王玲. 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 重庆大学 20xx
曾保红. 初中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分析[D]. 华东师范大学 20xx
陶啸云. 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 安徽大学 20xx
施巍巍.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使用的错误分析[D]. 大连海事大学 20xx
李静娴.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写作中母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xx
商琳琳. 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 兰州大学 20xx
郭晶.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D]. 吉林大学 20xx
刘廷和.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对策[D]. 外交学院 20xx
王玲. 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 重庆大学 20xx
段娜. 汉语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 曲阜师范大学 20xx
第二篇:英语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题目: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和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英语为主导的外语教育已经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据一项研究显示,“听”占人们日常语言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由此可见,“听”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听力作为语言输入、信息输入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以及英语的实际运用中显得尤为重要。听力测试作为一种常见的英语考试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把握,考查学生对英语日常交流的理解能力。中学阶段,听力水平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英语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怎样运用有效的听力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是学生和老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二、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中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对材料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识储备量小,必备的语音知识缺乏,辨音能力差,词汇量小。
(二)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以听录音核对答案为主,学生对听力易产生厌倦与畏难情绪。
(三)听力训练时间不足。
三、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
(二)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听力水平在人们日常生活交际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读和写的基础。
二、根据陕西省高考新动态,高考英语将于20xx年恢复考查英语听力。
三、由于近几年陕西省高考不考英语听力,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阅读、语法、词汇和写作方面,因此学生的听力能力相对较弱,亟待提高。
四、由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如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成为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新课标的提出,英语听力成为陕西省高考英语的“焦点”,英语听力课也逐渐成为许多教师所着力探讨的课题。“听”的过程是对接收到的声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快速做出反应的积极而又复杂的心理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语法、词汇,阅读等方面,以致学生在听音的过程中常常有先翻译后理解的心译倾向,严重影响信息的输入,导致学生可能听到的是支离破碎的词或句子,从而影响对语言的综合理解。如何帮助学生排除听力障碍,掌握听力技巧,提高听力水平是我们中学教师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
听力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测试形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关于“教学策略”,很多研究者所给出的阐释不一。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施良方,1996)。但无论何种解释,教学策略都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技术和手段。在现行条件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在非英语环境下进行,而听力教学策略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谋略和技术的综合,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是指在实施听力教学的过程中,截取研究对象所进行的典型的听力教学现象及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并总结其普遍性和规律性。此课题确定我校高中学生个体为研究对象,选定特定的研究对象,展开听力教学,分析其中所采用的听力教学策略的目标达成度,通过跟踪调查不同教学策略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效果,总结出效果更佳的、更具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并帮助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内容
(一)通过仔细调查和研究中学生在听力课上的表现和课堂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
(二)通过随堂听课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了解目前中学听力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及这些策略的长处和不足。
(三)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语音、语义以及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再开展听力教学,并且选出特定的研究对象,以我校高中学生为实例来与以往的听力教学策略相比较,观察在同一个学生身上两个教学效果的差异,找出更佳的解决策略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
(四)总结和提升研究中的收获和感悟,并呈现出相应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确定问题。
(二)实验法:建立课题实验班,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展开跟踪式调查,并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效果。
(三)比较法:比较实验班与其它班级的效果。
(四)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四、研究步骤
(一)研究时间:一年(20xx.12――20xx.12)
(二)研究步骤(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03)
1、选题、成立课题组。
2、申报课题。
3、开题论证。
4、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鉴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04――20xx.09)
1、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对学生、教师进行跟踪式调查,了解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解教师在听力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策略。
2、根据学生实际及听力教学现状,将本课题改进后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际,并比较教学效果的差异。
3、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出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10――20xx.12)
1、教师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及教学设计,并汇编成册。
2、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申请结题。
五、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孙娟,为本课题的总策划人与负责人,负责课题实验的总体规划、整体指导与监督工作,开展课题实验教学活动,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课题申报书填写,对课题参与教师进行培训和理论指导,及时检查与督促课题教师开展各项工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
课题组核心成员:雷静、李向力、茹静静负责相关资料的整理,做好课题实验班听力课的调查,收集好教案、课件、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考试试卷等。开展听力教学策略的研修活动,完成课题负责人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课题组其他成员:课题组成员梁晓花负责资料分析整理,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完成课题负责人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本课题研究的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总结、案例、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的专辑。
2.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实录等。
第三篇: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新谜又出,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 Survey of Gothic
1.1Definition of Gothic
2Emily’s Gothic Heritage
2.1Theme
2.1.1Good and Evil
2.2Characters Description
2.2.1Villainhero
2.2.2Delicate Young Girl
2.3Atmosphere,Environment and Plot
2.3.1Terror
2.3.2Mystery
2.3.3Supernatural
3.Emily’s Gothic Innovation
3.1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3.1.1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3.1.3Stream of Consciousness
3.1.4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3.2.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可能存在的问题:
(1)文献不足。
(2)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
(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
第四篇:英语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一、论文题目: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oral english teaching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目前已经发展起来并比较成熟的几种互动模式的归纳来看:关于人际互动这种互动模式在目前的互动性研究中被单独研究还比较少,没有被当作一种独立的模式应用到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它更多的是被贯穿到其他几种互动模式当中。因此,本论题认为它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本论题将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互动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为依据,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宏观上的概述,从而引出本文论题,通过例证分析、验证人际互动模式对课堂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五、提纲: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defini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action
1.1 definition of interaction
1.3 some main interactive modes in the present classroom
chapter two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inciples of following interaction-teaching mode
2.1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or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2.2 the necessity and merit of taking interaction-teaching mode
2.3 oral english interaction-teaching mod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chapter three personal interaction in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3.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3.2 two types of personal interaction
3.3 classroom climate
3.4 classroom size
chapter four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or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4.1 some principles should follow when evaluating
4.2 the concept of evaluating
4.3 the technology of evaluating
conclusion
六、参考文献
jonssen, dh..thinking technology: toward a constructivist design model [j].educational technolgy. 3 (1994): 34-35.
littlewood, william.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卢艳春, 路雅琴.“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前沿杂志. 11 (xx):98-100.
司洪海.“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 基础英语教育. 4 (xx):8-9.
吴蕾.“构建主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东华大学学报(社科版).7 (xx年):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