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方案》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方案》。
“金融知识下乡”看农户金融需求
来源:孝感日报作者:陈万开彭海清尹作祥时间:2007-09-13 点击:107
□ 通讯员陈万开彭海清尹作祥
今年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繁荣农村金融市场,银监会、人民银行大力组织各地金融机构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活动开展期间,笔者通过发放问卷、现场访问、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部分县市农村地区的农户金融需求状况进行了解,从被调查的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乡村干部等四类属农户身份人员情况来看 广大农民金融知识掌握现状不容乐观,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存在“六多六少”现象金融机构“送金融知识下乡”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
对传统的金融知识了解较多,新金融产品知识了解较少。一些农民对金融机构产品理解只限于存款、贷款和一般的汇兑上,新的金融服务品种如网上查询、支付、缴费、速汇通、信用卡、一卡通、银证通、票据业务、投资顾问、项目理财、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业务了解很少。调查显示,上述四类人员在银行、信用社办理过存、贷、汇业务的人员占92%,没办理过业务的占8%;对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了解的占80%,对小额贷款、联保贷款了解的占76%;对今年利率调整的次数和当前执行整存整取年利率了解的占70%。但对近年来推出的新金融品种了解较少,如对票据业务、投资顾问、项目理财、网上银行、基金、股票、农产品交易期货等了解的仅占20%。
对农村有延伸金融机构的了解较多,对没有机构或机构业务单一的了解较少。如对农村信用社了解的占89%、农行占55%,邮政储蓄占46%,而对农村没有延伸的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农发行、保险公司、人行、银监局等分别占11%、13%、16%、17%、11%。
经济活跃、交通便利的乡镇农户掌握金融知识较多,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偏远乡镇农户了解金融知识较少。经济发展活跃的乡镇农户在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比较频繁,对存、贷、汇款的种类、程序、规定等比较熟悉。而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偏远乡镇农民对办理存、贷、汇款的种类划分、程序、规定等多靠道听途说,一知半解。部分农民经常发生存款到期未能及时续存、遗失存折和忘记密码后不懂得挂失、贷款到期未能及时归还要加罚息等情况,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一些偏远乡镇村落仍是反假币和爱护人民币知识宣传的“盲区”,有些地方真伪币“鱼目混珠”,成为各种假币(包括硬币)蔓延的“重灾区”。同时90%的个体经商、办厂的农民和农村种养大户没有保险意识,不知道或不主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和财产保险,以此来规避和减少经营风险。
外出打工、经商人员、乡镇农村干部了解金融知识较多,在家务农人员了解较少。外出打工、经商人员多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作,乡镇农村干部日常经济交往较多,对一些金融知识和金融如新产品农民工银行卡、一卡通等接触了解使用较多。而一般务农人员则知之甚少。
如在鉴别假币和收缴假币知识方面,能够较准确鉴别假币和知道假币应上交金融机构的打工经商人员占50%、农村干部占55%,而一般务农人员分别占13%。
现金方式交易较多,转账结算交易较少。85%左右农户交易通常以现金方式进行,信奉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相当部分农村私营企业主、农村个体户主不在金融机构开户,不了解票据结算金融知识。一些从事个体经商、办厂的农民经常为图一时方便,携带大量现金异地外出进货、购买原材料,既不方便,更不安全,结果常发生现金丢失、被盗、被抢事件,有的还错失生意良机,给自己造成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民间借贷引发经济纠纷较多,懂得经济金融法律知识较少。现在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地方还是较差地方,有相当部分农民对民间借贷认可。他们怕麻烦,不懂银行贷款知识,不愿到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遇到暂时性资金困难,宁愿出高息向个人借款。加之民间借贷手续简便,致使民间借贷比较活跃。但有的农户由于缺乏金融知识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办理民间借贷中基本概念不清楚,要件不齐全、手续不规范,借条写成收条,欠条办成领条,白条借据、无效借据比较普遍,导致经济纠纷多,有的还盲目为他人担保,被告上了法庭还糊里糊涂。同时一些农户对超出民间借贷范围盲目追求高额利息回报,发放“高利贷”行为,以及民间组织“标会”、“台会”等非法集资扰乱金融市场,不认为是违纪违法活动,不反映、不举报、不制止。
调研结果表明,广大农民金融知识仍然缺乏、金融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农村金融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农民对现代金融知识掌握和金融服务需求至少有“五盼”。
一盼现代金融信息知识与服务常下乡。不少农民缺乏对现代金融方针、政策、金融知识的了解。他们盼望金融机构能经常下乡,传送经济信息和金融知识,提供存款、信贷、结算等方面的政策信息。他们希望金融机构能够把存贷款知识、假币辨别真伪知识与残币兑换和防、反金融诈骗宣传等等金融服务送到村庄、地头。尤其是有些老年农民迫切希望到最近的金融机构享受最直接的服务和业务受理,“足不出户”享受金融机构带来的服务便利。值得关注的是,地处偏僻山区农户期望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同时还十分渴求致富信息的掌握。二盼金融机构布局合理,经营品种、服务功能多样性。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布局与为农民提供服务的便捷要求存在很大的矛盾。金融服务的“去农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存款、贷款或办理其他金融业务的积极性。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信用社只能延伸至乡镇、办事处,一社难支“三农”。农户希望金融机构网点布局能扎根农村、社区,不能一味大量撤并基层金融机构网点。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户需要金融部门在信贷、结算、保险、委托代理、信息咨询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引导支持。
三盼金融机构引导和帮助农户合理理财。通过调查了解,广大农民群众金融理财意识、理财知识和理财能力还很缺乏,农民群众对银行的认识仅停留在传统的存、取款上,谈不上投资理财。农村民间借贷较普遍。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农民缺乏投资理财知识,农村投资理财渠道狭窄。农民需要金融机构成为投资顾问,帮助他们开展项目理财,运用储蓄、国债、保险、证券、基金等投资品种,增强投资收益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四盼金融机构强化信贷服务针对性。68%的种养殖业大户反映,随着扩大特色、种养
殖业规模,“小额农贷”办法已滞后于信贷资金需求,迫切要求金融机构提高授信额度,变小额农贷为大额农贷。22%的农民要求金融机构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乡镇企业及个体民营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及从事农副产品运输销售的企业(组织)追加生产经营贷款以增加农民收入;还有10%农户反映,随着农民收入的逐年增加,要求根据不同对象提供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调查还显示,87%的农户建议国家或金融机构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落实农业贷款风险补偿,逐步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机制。
五盼经济法律法规咨询与支持。随着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增多,常会遇到一些经济纠纷,需要用法律手段解决,很多农民由于不懂经济金融法律知识,不能依据法律手段来规范生产经营活动,规避经营风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农民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不懂法而出现违规违约甚至违法行为。因此要加强农民经济金融普法教育,增强经济法律法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