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31 15:58:3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2719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成都的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成都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商业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知识水平相对较高,愿意尝试也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和理念。

虽然现在消费力相对偏低,但人数庞大,消费领域集中。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就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消费主体,谁抓住了他们,谁就抓住了未来的市场。

由此,国内外众多厂商纷纷把动一般有海报、传单、赞助、报告(讲座)、商家人员销售展示、学生代理、书摊、上门推销与讲解、演出。

其中,针对女大学生上门讲解化妆品知识和商家举办大型演出(活动)这两种形式极少;报告(讲座)这种形式也比较少,大部分高校一学期有一次或两次;上门推销在各高校曾是个普遍现象,随着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越来越严格,这种形式在日益减少。

星期六、星期日,不时会有商家人员在校园销售展示,但一般没有什么规律性,次数也不是特别多;书摊一般都是在星期六、星期日。

二、大学校园最常规、最普遍的还是海报、传单、条幅、赞助学生代理这几种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促销类(游戏活动、赠品、免费使用、优惠券、价格折扣等)推广形式运用的极少,这一点应当引起商家的重视。

三、大学校园商业推广的产品大多集中于学习类、教育类和生活用品类。

大学校园内商业推广的产品有三大类:学习用品、教育培训类、生活用品类。

学习用品一般有书、复读机、电子词典、随身听、cd、电脑、学习资料。

教育培训类有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考研、托福、雅思、二外(法、德、日)和各种证书培训。

生活用品类有食物(可乐、果汁、蛋糕、薯片、牛奶等)、手机卡、电话卡、化妆品、美容美发、和鞋、服装等。

满足大学生精神、娱乐需求的产品比较少,商家可以努力挖掘和开拓这一方面的市场。

四、大学生对商业推广活动的态度比较友好。

调查发现,大学生除了对上门推销表现出较一致的不欢迎外,对于广告、海报或是无成见或是比较接受,对于赞助、报告、学生代理、商家人员销售展示一般都比较接受。

总的来说,大学生对商业推广活动抱着一种友好的态度。

五、大学生最喜欢的推广形式是公关宣传,最不喜欢的是上门推销。

调查发现,大学生一般最喜欢的推广形式是公关宣传,原因是赞助可以使大学生得到实惠,报告、演出一般比较有趣,又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最不喜欢的形式是上门推销,因为产品质量低劣,不时还会发生宿舍失窃现象。

六、各商业推广形式的影响效果差异明显。

我们把海报、传单等归为平面广告类,把赞助、报告、演出归为公关宣传类,把商家人员销售展示和学生代理归为人员销售类。

调查发现,平面广告一般可以而且只能达到让大学生们知晓产品和企业名称和了解产品和企业相关内容的效果。

公关宣传不仅可以做到平面广告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让大学生对产品产生好感,以及形成对产品的购买偏向。

商家人员销售展示最有可能促成大学生现场购买。

所以,商家应当最大可能的采用这一推广形式以扩大销售量。

书摊,虽然其中所售正版书不多,但书籍质量还可以,价格往往又很便宜,满足了大学生对学习书籍以及文学书和畅销书的需求,很受大学生的欢迎。

对于学生代理,大学生还是比较接受和欢迎的,尤其是其熟悉的学生,大学生更是表现出很高的信任度。

问其原因,学生代理一般比较方便,有什么问题,可以去找他,加上是同学,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另外,大学生还普遍认为学生一般不会欺骗学生,否则该学生很难在同学圈里体面地待下去。

因此,大学生对学生代理一般是比较信任的,商家应当充分采用学生代理以扩大销售量。

七、大学生的消费观十分理性。

平面广告(海报、传单)在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让大学生了解其产品相关内容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在接受广告之后,决定大学生购买该产品因素分别是质量、价格、商家的诚信。

1、商家人员销售展示因让大学生感到质量可靠而最有可能促成现场购买。

2、作为大学校园特有的推广形式,学生代理比较受大学生的信任。

3、所有的推广形式都可以达到让大学生“在日后的购买中会记得该产品或注意该产品”这种提醒效果。

4、商家比较经济的推广模式是:在校园内通过赞助、报告(讲座)的形式作前期宣传,引起注意、提高影响;后进行商家人员销售展示;展示的同时辅以免费使用、折扣、赠品等促销手段,销售效果会更佳。

第二篇:电子商务调查报告

一、有关电子商务概述

(一)电子商务定义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这些工具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商务贸易活动。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商、消费者、中介商等有关各方行为的总和。

(二)电子商务实质

电子商务的前提是企业或网站的信息化和商务电子化。企业的信息化是指企业经营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过程,而商务电子化是指商务交易方式的电子化。第一,电子商务的实质其实是企业经营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过程,并且不是简单的将过去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信息化,而且是以新的手段和条件面对旧有的流程进行变革的过程。第二,电子商务的本质不是电子技术而是商务手段。简单的说上午手段就是做生意。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范围

我做了有关电子商务的一个调查问卷,得到我的调查数据。这次的调查,我主要针对有一定购买能力人群的调查,他们有能力购买较为贵重的商品以及进行投资,对适合在网上销售的满足精神需要的产品具有更多需求,其预期收入也相对较高,因此他们对电子商务了解后,使用它的可能性很大,有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调查结果

(一)用户不打算使用电子商务调查表

根据调查显示大家对电子商务的安全真实性和商品的质量问题还存在着部分疑惑,她们相比较更乐意去购买真实可见或得到销售者保证的东西。而快递和售后问题也紧随其后,大家担心购买商品被快递人员破损又得不到合理赔偿。她们害怕处于“有理却不知向谁诉说”的状态。

(二)用户网购最主要原因图表分析

根据图表显示大部分人都被它的价格便宜所吸引,谁不想用更少的钱买到一样品质的商品呢。它的节省时间,足不出户也是一个独特点,当今社会时间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都在追求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网上的商品购买平台比较多,所以不用再担心供不应求的状态。

大多数人还是很乐意使用电子商务的,他的方便快捷,价格低廉都深深吸引着消费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子商务进行投资、期货买卖、炒外汇以挣取更高的利益。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大家增加了对它的好奇心,在短速时间冲进大家视野。

四、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国内电子商务基础环境现状

无论是 B2B电子商务,还是B2C电子商务都是以完善的通信网络为基础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通信网络,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截止20xx年6月底,全国的光缆长度达196.5万公里;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99亿户,电话普及率30.22线/百人,主线普及率15.65线/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76亿户,普及率13.86部/百人;全国 85%的行政村通了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网规模和用户数分别居于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我国上网计算机1613万台,上网用户数达到 4580万户,国内网上中文站点达到29.3万个,互联网国际出入口总带宽达到 10567.5Mb。

(二)我国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一些领域及区域的电子商务认证机构,为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初步提供了一个安全、实用、高效的电子商务环境。目前,全国约有30多个CA认证中心,其中领域性安全认证中心有:金融认证中心(CFCA)、中国电信的CTCA和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发的"商业电子信息安全认证系统"等;区域性认证机构主要有:上海、北京、天津、湖北、海南、广东和山东的 CA认证中心等。另外,我国也有部分企业建立了商业性电子商务认证机构,如天威诚信、海基业、盛润等公司。

(三)我国电子商务支付体系发展现状

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而电子支付是以银行提供网络银行业务为前提的。近几年我国银行业纷纷开办网络银行业务。我国网上银行基础建设发展也非常迅速,电子金融结算系统连接着 600多个地面卫星小站和 1000多个收发站,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城市和 1000多个县。

五、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安全问题

伴随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入,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大部分企业不能利用网络手段直接签署合同。对具备条件的交易来看,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制约电子交易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电子签章法\\电子合同法、跨国电子签章的交叉CA认证等问题。对于 B-to-C而言,出现的纠纷比较多的是在货物的配送环节。消费者的投诉也反映了社会对电子商务规范化发展的呼声。还有很多消费者因为担心个人数据得不到保护而不敢用信用卡在网上支付,这也反映出我们在个人数据保护方面还有待立法和加强管理。电子商务的运作,涉及多方面的安全问题,资金安全、信息安全、货物安全、商业秘密等等。安全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电子商务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

许多用户不愿进行网上交易,也是因为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可靠性持怀疑态度。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不仅涉及技术问题,同时也涉及管理问题和法律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组织专门力量迅速加以解决。

(二)技术问题

技术方面的障碍主要包括可靠性、速度等方面存在多种不可靠因素。软件不可靠、线路不可靠、系统不可靠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对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如服务器、网卡、总线等跟不上千兆以太网的发展步伐,主存储器和超高速缓存也需要相应的匹配等。

(三)资金流通方式的落后

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6亿人口的大国,银行卡的利用率十分低下,即使在一些大中城市,银行卡的应用也不是十分普遍。电子商务如果不能最终面对个人和家庭服务的话,是没有发展前途的。目前,一些国家广泛采用信用卡和电子支付的方式付帐,原来是一种刺激消费的行为。银行卡使用的不普遍,本身就是一种资金流通方式落后的表现。电子商务要在中国实现,必须使现今的资金流通方式得到真正改善,让更多的人习惯电子支付,培养更多的电子消费人群。

第三篇:电子商务调查报告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具有“三高”(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新”(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等特性。为关注新业态,了解常州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近日,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开展企业电商发展现状开展专题调研(共获取115家有效样本)。

一、行业发展迅猛

1996年,中国电子商务之路启程,常州电商也应运而生,1999年,阿里巴巴进入到常州,到现在常州电商行业已经走过20余年的历史,期间也涌现出了“第九大道”、“淘常州”、“贝尔地板”、“棉先生”、“顶呱呱”、“米素壁纸”等常州本土的淘品牌,其中,一些已经消亡,一些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但也有一些仍在蓬勃发展。

1.交易额年增长近五成。市商务局统计资料表明,20xx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520亿元,同比增长48.2%。全市形成了常州创意产业基地、武进西太湖电商产业园等一批品牌电商的集聚区。阿里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xx年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常州市排名20xx年中国“电商百佳城市”第28位,位列江苏省前列。

2.主要交易平台增速迅猛。市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常州17家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59.9亿元,同比增长88.4%;电商平台交易额超过亿元的企业共8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2家。

3.常州主要行业纷纷触网。常州市的机械、纺织、服装、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企业主动“触网”,利用互联网再造企业生产、管理和销售流程,加快企业转型升级。20xx年常州跨境电商产业园获批省级,“装备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四海商舟公共海外仓获评省级外贸新业态试点,阿里巴巴“一达通”落户运营,“华贸通”平台入驻企业超过390家,实现进出口额2.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倍,列全省同类平台前列。

二、“小舢板”特性突出

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商务业态,和互联网技术紧密联系,需要人数不多,年轻人占主导,“小舢板”特征突出。但电商技术更新快,营销模式更迭迅速,风口变化较快,导致部分企业的电商部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1.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企业电商部门员工的结构和企业发展紧密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电商部门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占比为68.2%;从平均年龄结构看,25-30岁是主力,占比为58.3%,30-40岁占比为26.1%,25岁以下占比为10.4%,40岁以上占比仅为5.2%。企业电商员工流动率较高,调查资料显示:每年流动20-30人占比为35.7%,流动10-20人占比为34.8%,流动30-40人占比为12.2%,而流动5人以下的仅为13.9%。

企业电商发展迅猛,但竞争压力大,淘汰率高。调查资料显示:就从事电子商务的年限而言,43.5%的企业为2-3年,29.6%的为4-5年,1年以下的占比13.9%,运营5年以上仅占13%。

2.企业处在电商运营初级阶段。经过20余年的发展,常州企业电商进入深化创新阶段的仅占受访企业7.8%。调查资料显示,6.1%处在起步阶段,20.9%的处在初步采用电商销售阶段、31.3%处在调整使用阶段、完全接受电商的占比为19.1%、对电商进行常规化管理占比为14.8%。

面对互联网经济,常州企业互联网战略意识还不强。调查资料显示:44.3%的企业有战略计划,但尚不完善;正在计划的占比为29.6%,有计划的占比20%,6.1%的没有计划。

3.营销模式以B2B、B2B+B2C 为主。调查资料显示:从营销模式看,目前常州企业主要是采用B2B+B2C模式、B2B模式,占比依次为38.3%、31.3%。采用020(线上和线下联动)模式占比为13%,B2C模式为10.4%,采用F2C、O20+F2C占比依次为5.2%,1.7%。

从营销手段看,企业自营占比为33.9%,委托第三方贷运营占比为35.7%,采用分销占比为20%,采用自营+分销占比为10.4%。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互联网经济的本质与传统经济无疑,同样以盈利模式制胜,创新盈利模式是成功的关键。当前,常州企业从事电商活动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实现大的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一)自身技术流、信息流把控不强

1.自主运营能力不高。从利用的平台看,以完全外包给电子商务服务公司、自建网站或平台为主,占比依次为43.5%和41.7%。14.8%受访企业利用的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

从技术力量看,76.5%的聘请专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供运营指导,仅有23.5%的没有聘请,依靠自己技术力量。

2.个性化产品服务较少。制定产品与顾客的需求更加吻合,顾客满意度更高,产品细化、服务定制化是市场细分的极限化,是互联网时代下消费市场发展的需要。调查资料显示。80%的受访常州企业电商提供的是标准化产品,20%的提供是部分个性化定制产品。

3.自有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业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保障,从企业角度讲,高效的物流体系能更好促进企业电商发展。常州企业电商部门自建物流体系比例不高。调查资料显示:50.4%的受访企业是采用运输仓储公司物流,34.8%的采用是第三方物流企业,13%的是自建物流体系。

(二)重视不足,运营面临不少困难

1.电商运营环境有待改善。调查资料显示(多选),受访企业认为电子结算不畅、网上企业信誉难以识别、价格竞争激烈、上下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不足是目前常州企业从事电商遇到的主要问题,占比分别为39.1%、29.6%、25.2%和5.2%。

2.自主运营能力存在短板。常州的企业以实体企业为主,尤其是制造业,这些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传统式的管理,接受互联网这种新商业业态意愿不强、能力不足,相关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调查资料表示(多选),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现有电商业务流程不合理占比依次为23.5%、11.3%和0.9%。

3.电商人才缺失是一大制约。电商发展创新根基在人才。调查资料表明(多选),企业目前最缺的电子商务人才依次为运营策划、技术开发和维护、物流管理、信息资源分析、采购管理、网络推广、产品经理等人才,占比依次为37.4%、23.5%、20%、19.1%、13.9%、7.8%和3.5%。

从培养人才角度看,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电商瞬息变化的能力不足,调查资料显示(多选):受访的企业认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占比最高,占比为47%;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占比为40.9%;认为“高职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毕业生强”的占比为32.2%。认为“能够很好胜任工作的毕业生”的占比仅为27.8%。

四、多方合力“扶上马送一程”

1.改变传统企业经营思维。常州企业以经营传统企业的思维来经营电商,造成电商发展“水土不服”。调查资料显示(多选):适应竞争、降低成本和扩大销量是企业开展电商活动主要原因,占比依次为47.8%、40.9%和36.5%。电商作为新业态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在掌控足够的流量资源前,不宜过多考虑成本因素。

2.建立独立电商决策运营机构。龙道电商和优智数据负责人认为,常州制造业产品好,竞争力强,在产业链和研发领域有优势,线上销售成效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批层次过多,不适应瞬息万变的线上风向。例如审批一项网上推广活动,部门层层审批,前后历时一个月,而线上爆款商品风头已过。建议成立独立的电商决策执行机构,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电商营销提供更好地政策信息支持。

3.完善电商发展环境。互联网经济是虚拟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信用体系、支付安全是促进电商发展必要条件。调查资料显示(多选):受访企业建议政府完善安全支付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信用体系、制定电子商务法规,占比依次为44.3%、33.9%、27%和17.4%。

4.引导行业抱团发展。立足常州产业实际,按上下游企业搭建平台,抱团错位发展。调查资料显示(多选):受访企业建议相关行业协会搭建行业(区域)平台、组建相关电商行业联盟。占比依次27.8%、21.7%。

5.大力引进储备人才。龙道电商负责人建议,企业要加大对电商人才的培养投入,尤其要对入职的员工持续开展多种形式学习培训,只有舍得在人才上的投入,才能获得创新的持续动力。

第四篇:成都调研报告

关于以成都为代表的“专车”运营中的市场准入法律问题研究实地调研报

调查项目的产生:

近年来,新的出租车运营模式——“专车”快速抢占了市场,并得到了广大消费人群的认可。与此同时,“专车”是否合法,是否有违市场经济秩序,是否应该取缔,如何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和讨论也应运而生。鉴于专车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并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将从专车市场准入机制的角度入手,探讨专车运营中的市场准入法律问题。现在我国法律在此方面还没有完善的规范,其监管问题在政府监管中尚存在许多法律漏洞。本项目将从其运营中引起的相关问题做实证调查研究,从我国相关法律规范着手,分析市场准入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法律、政策方面的完善建议。从而促进“专车”市场规范化发展。

国内合法的专车车辆都是从汽车租赁公司租,而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数也受政府管控。汽车租赁公司、驾驶员劳动服务公司与需求者通过互联网平台签订三方协议,提供驾驶员劳动服务,虽然有变相出租汽车经营之嫌,但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暂不界定是否合法。同时,国外的专车软件发展迅猛,但也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国内一样的窘境,2014年6月,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超过三万辆出租车一起抗议,曾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此外,国外的出租车行业协会和出租车公司也在用法律手段积极打压专车的“入侵”。外国政府在处理此问题上多持以谨慎的态度,密切保持对专车运行的监管,从而使得“专车”对专车司机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本项目通过对“专车”的现状调查,目的是为了发现在“专车”模式运行下的市场准入和政府监管以及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法律、政策完善方面的建议,以完善法律在对处理新兴产业——“专车”方面的法律及政策的空白之处。

同时,本项目将通过对“专车”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以现有的法律条文及政府规章为基础,研究“专车”的准入及其政府的监管力度,分析“专车”发展的过程中,在市场准入方面可能会出现的以及游离于现有法律规范之外的问题,并由此提出解决的方案以及向政府提出建议与意见。就这些问题,我们以成都市为典型进行了实地的调查。

调查计划:

我们的成都调研基本上可分为问卷调研、口头询问两部分。设计问卷表专为有关专车市场运营的内容设计,而其他的调查方式也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的。最终计划调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如中国知网等权威网站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专车运营市场现状的数据检索。

3月-4月小组各成员收集资料,了解项目背景、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我国与外国的法律比较研究。

第二阶段是开展实地调研,进行线上线下的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专车消费市场、运营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的监管措施等,其中对专车市场准入有建设性作用的是网络平台规则和线下责任追究体制。这次调研我们请了我们的亲朋好友帮助我们大范围的实地调研,所以结果有其真实性和客观性。

5-7月讨论主要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将问卷放到拟定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社交网站以及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在互联网和其他平台中收集“专车”造成损失的实际案例。

7月-8月通过收集到的案例对部分案件当事人进行采访。

第三阶段是对前一阶段所做调查的整理和总结,大致可分为问卷回收和数据的统计、分析。

9月初完成调查问卷的回收工作。

9月上旬对回收的问卷和案例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

调查数据:

专车运营情况:

成都的专车在国内的大中城市中起步是比较早的,目前市场上专车的数量也不容小觑。根据成都市的专车申请条件,拥有一辆价值不低于5万元人民币的私家车,驾龄在3年以上的司机即可申请专车运营,成为专车司机。而对专车的申请资格审查是通过交管局来完成的。即便如此,关于专车的争议还是很多,专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抢占了出租车的市场份额,而前段时间曝出的Uber成都分公司被查一事虽然对专车的市场运营没有产生多大影响,但也体现了专车确确实实存在的问题。市民专车使用情况调查:

我们在对成都市100位市民进行的随机调查中:有53位有乘过专车的经历,其中有45位是通过嘀嘀打车、Uber软件进行线上预约的,受访人群中大多数人对专车的印象是“很方便、很划算、节省时间”,其次才是大家共同提到的一个问题:由于考虑到专车的安全性问题,希望对专车的监管更加完善,更加让市民放心。专车的监管现状:

2015年5月6日uber成都分公司遭到多部门联合执法,这是继Uber广州分公司遭到广州市工商、交委和公安的联合检查后,第二个城市的分公司受到检查。在如何应对平台运营风险问题,尤其是新合作伙伴的监管的问题上,Uber等打车软件平台均先后表示将紧密配合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和规范,对于新合作伙伴的接入和考核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

市民对于专车管理满意度情况:

对于遇到纠纷时专车司机服务态度的问题,只有15%的调查市民对物流公司的服务态度投了“态度很好”,23%表示“态度一般”,36%的市民选了“态度太差了”,26%表示“态度应该改进”;专车服务是先推出服务,再等待监管。而在等待政策落地之前,专车平台采取了规避手段,即用户使用专车服务时,司乘双方以及平台之间的纠纷难以解决,有时候用户只能吃‘哑巴亏’,用户权益难以保障。政府与专车的态度:

自5月6日下午Uber位于成都仁恒置地广场的办公地点被成都交委和市工商、市公安执法人员联合调查以来,5月12日,Uber成都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简短声明,强调已经与成都市多部门有关领导进行积极有效沟通,达成“更规范,更完善”的共识。在声明中Uber还透露了企业对未来的一些打算。其表示将继续与有关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共同探索“互联网+”战略下创新商业模式如何在规范中求发展。此外,企业还将陆续推出更为完善的平台管理、审核、保障措施,在积极配合政府规范市场的基础上,实现“共享经济”模式的大力发展。

5月11日下午5点,市交委、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联合对Uber(优步)中国区负责人进行约谈告诫。明确要求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在国家深化出租车行业市场化改革法律法规出台前,凡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专车”运营的,均涉嫌非法营运,交通部门都会依法查处。

分析建议:

关于专车之争,最为尴尬的是相关部门,明明是依法行政,何以引发如此对立的民意?其实,对立的民意、尴尬的处境折射出的恰是新时代、转型期政府监管部门的执法困局。如果民意总为蝇头小利所拘,监管者又仅仅局限于判别简单的对错,争来争去,除了一地口水,什么也不会留下。

但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循法治以求善治,把问题放到转型期改善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时代背景之下加以考量,用改革发展的眼光加以打量,专车之争,没准正是促进监管转型、破解执法困局的良机。

回溯历史,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带来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和对传统监管方式的挑战,社会正是在适应不断的颠覆与挑战中发展进步的。

我们不妨把以优步为代表的新的资源整合模式对出租车行业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以及对传统监管的挑战,看成是新的生产方式对旧有生产、监管方式的冲击与挑战。

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新技术正在革传统行业的命,无疑,这种冲击与挑战还将继续,涉及的将远不止出租车行业。

传统从业者和从事监管的政府相关部门都需要正视的现实是,已经尝到打火机带来的好处的人,不会愿意再回到钻木取火的时代。

那么,对于那些受到冲击的传统行业来说,摆脱困境的上上之选,就不是沿袭惯性思维,想方设法吁请政府保护,而是应以主动的姿态,寻求在与新技术的合作中再生。

对政府监管部门来说,破解困局的出路在于,不能再因循机械的查处而放弃与时俱进的责任。对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代表着新的生产方式的新生事物,因势利导,促其进入合法合规的发展轨道,善用法律引导其健康发展。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达成真正的善治。

有争论是好事,若能通过争论达成共识,进而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更是天大的好事。从目前报道看,与以前相比,尽管是例行履职,各地监管部门的态度也都比较审慎。我们有理由期待,政府监管部门有勇气回应时代召唤,更有智慧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寻找到既保护市场创新,又符合社会秩序和法制要求的新方式,为新业态创造公平生长的法治环境。大河向东流,九曲十八弯,改革自然也不会一蹴而就,身处转型期,我们理当有足够的耐心。

附注:专车市场准入调查问卷:

1、您现在的年龄

□14岁以下

□14—18岁

□18—25岁 □25—30岁

□30—45岁 □45岁及以上 2、您的性别

□男

□女 3、您的文化程度为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4、您现在的收入情况

□1000元以下

□1000—2000元

□2000—4000元

□4000元以上 5、您是否听说并使用过专车服务

□了解,使用过

□知道,但没使用过 □听说过,但不了解

□从未听说 6、您使用专车的频率大概是多久

□每月1次

□每星期1次

□每星期三次及以上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相同的价格下,如果同时有专车、出租车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出行方式,您会选择

□专车

□出租车 8、您是什么会选择乘坐专车(多选)

□价格实惠

□安全保障

□方便快捷 □服务质量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9、您在专车的使用体验中是否出现过问题

□是

□否

10、您听说过或者您的朋友在专车的使用体验中是否出现过问题

□是

□否

11、您在使用专车过程中遇到过的问题有:

□司机迟到

□司机要小费

□司机未能送达目的地 □司机不熟悉路况

□途中发生交通事故

□付款遇到问题 □没有任何问题 □其他_________

12、就您知道或者认知中的,在问题的处理上,如交通事故是由谁承担责任(可多选)

□政府管理部门

□专车司机

□专车服务提供平台 □乘客自己

□保险公司

□其他____ 13、在您认为,专车是由谁在进行监管

□我知道,交通管理局

□毫无疑问,专车公司 □这个我真不知道

□其他__________ 14、对于专车的未来,您对政府的期待是

□政府应放权,由市场自主调节

□政府的准入更加严格

□专车合法化 □政府的监管更加完善

□放开更多的私家车进入市场 □在限定条件里允许专车营运 □应禁止专车进入市场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专车的使用体验中,您对“专车”营运中的市场准入方面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电子商务调查报告

1.中国电子商务岗位薪资标准

1.1不同区域电子商务业务人员薪资状况

薪资高反映人才供求平均度。

沿海发达省市的企业间电子商务业务和网上零售业务人员的月平均收入按照不同岗位级别差别较大。总体来看,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的月均收入较高,其次是上海市,江苏省等次之。这些数据表明两个现象,一是,各省市电子商务目前发展情况呈现出以浙江、上海为首,广东、上海和江苏发展较快的宽度图谱结构;二是,各省市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度,以上海为例,主管和经理级别类中层管理人员月均收入在增长趋势上有比较明显的大幅度提升,表明上海市对有实战经验和管理才能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空间较大。

1.2不同从业年限电子商务企业人员月收入状况

从业年限的不同使收入差别明显,C2C卖家收入增长幅度受经验影响较大。 随着就业年限的增加,C2C 卖家及人员的月均收入增长较快,个人财富积累速度明显高于从事电子商务业务人员。对于C2C 卖家来说,由于对销售、网络营销等技术不熟练、交易量很小,在起步1~3

年间一般发展缓慢。突破理论知

识障碍后快速结束磨合期,在3~5 年时会在业务体系相对稳定的阶段会出现一个大幅度高速成长。有些网商会聘用1~2 个人来帮助分摊销售、网站维护、客户服务等工作。多数C2C 卖家发展到5 年左右会遇到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面临如何优化网购渠道、限制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减少客户投诉、提高信用等级等级多问题。当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之后,C2C 卖家便会迎来新一轮的业务扩张。

1.3不同级别电子商务企业人员月收入状况

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业务和网上零售业务(B2C)人员月薪资增长速度有明显不同。企业间电子商务人员月收入从级别上来划分,各级别人员的月薪差别在3000 元左右,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业务人员月收入从级别上来划分,表现出从基层人员向中层人员晋升阶段收入大幅度增长,而成为高层之后薪资增长减缓。这可能与收入结构有关,高层的固定每月发放的薪资的个人所得的比例较少,但个人总体所得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1.4电子商务专业人员收入水平增长趋势

电子商务专业人员月均收入水平高于互联网整体水平,未来收入差距扩大化。

在比较发达的重点省市电子商务业务和传统业务岗位级别和月均收入水平进

行交叉分析发现,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的人员从一般人员级别起月平均收入水平略高于传统业务整体水平,约在3100 元左右。经过3~5 年的学习和成长晋升至经理级别后,月平均收入水平和互联网行业整体水平差距逐渐拉大,体现出高薪优势。

三、网商电子商务岗位现状及发展方向

1.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发展现状

概念定义

总监及以上级别:总监,一般为某项领域的第一监管人,

在企业中也是高层管

理人员。指既担对公司有重要影响力又关系公司全体性的工作事务的岗位职务者。站在不同角度,总监的职务定义存在本质的区别。总监及以上级别指包含总监和包含更高岗位职务者的职位总和。

经理级别:经理的主要职责是经营与管理,是指对自己所主管的部门进行有效规划,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与自己的部下一起,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之逐一落到实处,逐步实现。

主管级别:对经理负责,在部门内有主持管理职能,掌管某种专门事务的职务。 一般人员级别:人员是公司或者集团的专用人员。

1.1全行业现状

1.1.1市场的高速度、纵深化发展造就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新增用人需要的井喷,仅20xx年中国企业新增电子商务用人需要超过230万。

1.1.2市场的主要需求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其中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极高。当职位空缺与社会供给发生矛盾时,企业往往选择宁缺勿滥。

1.1.3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用人需要的社会提供情况不容乐观,需求满足率仅达到41%,“用人需要”不等于“就业”。

1.1.4高端电子商务人才尤其匮乏,需求满足率仅达到19%。

1.1.5电子商务类岗位分类

经对多家从事电子商务业务企业的深度访艾瑞市场咨询对从事电子商务业务企业内部的岗位分类给出以下参考:

电子商务助理/专员;

电子商务主管;

电子商务经理;

电子商务销售;

电子商务工程师。

电子商务行业区域人才需求类型

拥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贸易实操和计算机等技能; 应届毕业生应者有1-3 年相关工作经验社会人群;本科、高职/高专、中专/职高/技校/普通高中学历均可。

第六篇:商业市场调查报告

商场暗访的内容

1.现场销售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产品专家的角色。神秘顾客调查的第一重点是考察现场销售人员的产品知识。产品知识包括产品技术参数、产品基本的性能,更重要的是现场销售人员应该能够阐明产品性能对于消费者使用的利益点,同时产品主要卖点上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优势也是考察的重点。

2.由于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对于购买产品的时候会担心售后服务比较麻烦,所以商场中销售人员对企业背景和售后服务支持应该具有一定的了解。商场中的神秘顾客暗访对企业的售中和售后服务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3.现在商场上的耐用消费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表现在价格上是非常严重的,在耐用消费品行业中各种形式的销售活动也是层出不穷,所以现场销售人员应该清楚明了的解释企业的促销活动内容,同时了解竞争对手的卖场活动。

4.对于销售人员的态度、工作服装是否统一、仪容仪表等也会给商场消费者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调查的内容之一。当然在神秘顾客暗访的同时还可以收集相关的卖场信息,对于企业掌握零售卖场的情况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使神秘顾客暗访调查真正的达到检查监督的作用,在设计项目的时候暗访工作人员要有计划的更换,以免被商场销售的人员识破。另外神秘顾客到达卖场的时间应在高峰时间和低峰时间都有安排,才能全面检查到现场人员的服务状况。

神秘顾客暗访对商场的作用

一、通过神秘顾客暗访发现的问题,具有极强的客观真实性。

二、通过神秘顾客的暗访,可以加强商场的监督管理机制,改进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加强内部管理。通过神秘顾客检测,在与奖罚制度结合以后,会给服务人员带来无形的压力,引发他们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服务技能和服务态度,提高顾客满意度。

三、通过神秘顾客在与服务人员的接触过程中,可以听到员工对企业和管理者不满意的声音,帮助管理者查找管理中的不足,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拉近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四、通过神秘顾客的暗访可以从顾客的角度,及时发现、改正商品和服务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客户满意度,留住老顾客,发展新顾客。由于神秘顾客提供的报告中有部分问题的.现场照片,以及部分现场的实时检测录像,这些问题的反映,必然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部分员工的服务语言、服务态度、工作状况等。

《成都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