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25 02:24:1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979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植物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植物调查报告》。

第一篇:植物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蕨类(Fern)是泥盆纪时期的低地生长木生植物的总称。它们需要水分作为再生循环的一部分,且从此开始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种类,在今日仍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蕨类植物门是植物界中的一门,约有两万个左右的物种,属于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羊齿类植物)比起较原始的石松门多了真正的叶子,但比起较进化的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则缺少了种子。和所有的维管植物一样,蕨类植物有着一个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由双套的孢子体和单套的配子体两者循环著。和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不同的,配子体是一游离的器官。

就一般的印象而言,蕨类植物是生长在阴暗潮湿的林地角落里,但其实蕨类植物可以生长的栖地范围要比这多出许多,亦有居住在高海拔的山区、干燥的沙漠岩地、水里或原野等地区的物种。蕨类植物一般认为大多生长在特定的边缘地带,通常是在环境限制了种子植物兴盛的地方。

但某些蕨类植物却是这世上最烦人的杂草,包括生长在英国高地的蕨属或生长在赤道附近湖泊的满江红属,两者都形成了广泛且具侵略性的领域。蕨类植物的栖地主要有四种特定的类型:湿暗的森林、岩地的裂缝,尤其是可以挡住全部太阳的地方、泥塘和沼泽等酸性湿地、以及赤道的树上,其中许多物种为附生植物。许多蕨类植物和具有菌根的菌类有着关连性。许多蕨类植物只生长在特定的酸碱值下,如海金沙只生长在潮湿且强酸性的土地上,而球茎冷蕨则只生长在石灰岩上。因此,了解这些随处可见的“杂草”,可以使我们知道蕨类植物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本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了解研究蕨类植物的品种、生境、繁殖方式及蕨类在生态系统的作用和经济价值。促使我们对这种植物有所了解,使我们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培养我们辨别蕨类植物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整个过程介绍、实验步骤、原理、结果、分析)

1、组织进行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蕨类植物的品种、生长环境、繁殖方式、特征及实用价值;同时制定研究的方向和和预期达到的效果。

2、由老师带领,进行对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的山林、峡谷、中草药种植园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发现的蕨类植物进行详细的拍照取证,记录该蕨类植物的生境和各项明显特征,同时和听取指导老师讲解该蕨类植物的背景知识以及该蕨类植物在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校园分布的范围;

3、查找相关权威资料并进行细致的品种鉴定、同时咨询相关植物学的专家、并上传图片请求帮忙鉴定种类,对相关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撰写研究性学习的报告

4、小组交流进行交流、并向全班同学汇报,接受全班同学的咨询和质疑。

四、活动成果与评价

1、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生长在校园环境中的蕨类进行了考察和记录,并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共查出21种蕨类植物,其中20种已经命名,一种待定。发现校园有野生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金毛狗,还有一种待定的初步鉴定可能是苏铁蕨,如果是,它也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对于丰富了我校的物种品种,也为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宣传素材。

2、蕨类植物,植物为环境指示植物,蕨类大量生长和品种多样说明劳动技术学校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多样性保持不错,山体绿化和水体涵养保持很好的状态。

3、师生得到了一定的野外考察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的经验,体验了科研考察的艰苦和困难同时也从中得到了收获的快乐。

五、学生收获

通过本次活动的实地考察,让我们见识了蕨类植物的大家庭,看见了他们从远古传承到现在的顽强,看见了漫长的时间改造着他们的细胞,让它们更适应环境,想更高级进化。看着路旁、树脚一株株甚至一丛丛的蕨类植物,令我惊叹的,是他们努力地生生不息。看着书籍图册上他们从幼苗到成苗发生的巨大变化,令我惊叹的是赵武的神奇与时间的美妙。看着“度娘”搜索的资料,令我惊叹的,是他的强大作用与深远影响。多么神奇的师姐!能从遥远的时代一直传承下来的岂是平凡之物?

六、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一直以来对蕨类植物都有留意,因为小时候有吃过蕨,味道不错;而且以前旅游在一个山民的中药地摊买过一个“金毛狗”当时只是觉得它好玩,看上去真的像一只金色的藏獒。到校之后都有观察到我校有很多的蕨类,有留意它们生长的地方,但就是叫不出名字。后来又去查一些资料得到一些知识的储备,准备开战这方面的探究,刚好这个星期留意到有一个学生对蕨类有一定的认识和并主动提出调查意愿,于是我和她们的树林考察小组开始了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的蕨类和石松类植物的调查。

此次的探究心情像过山车。一开始在很短的时间内以为发现很多种品种,但是去在权威的在资料里面却查不到。后来仔细查找权威资料得出原来有些蕨类的叶子有变异叶,这和前面日志里面出现的台湾相思有点相似。蕨类植物有些种的繁殖叶和普通的叶的叶片数量不同,所以以考察高等植物的方法不能适用蕨类植物的调查。并且研究这一类的植物的专家不多,这就意味着难度难度大了很多。

虽然很累,本周21节课,但是探究的成果还是让人非常欣慰,本次调查发现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金毛狗”,并进行了鉴定,还有一个品种的有待进一步确认,就是在山谷中发现的大型直立蕨类,很有可能是苏铁蕨,这个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品种。

也很感谢李xx同学提供的一次契机,也佩服该同学的做探究的认真和耐心。

第二篇:树叶教案

树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长、它、被、到、河、真、高、兴、当”9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练习用“树叶 在 , 拿它当 。 ”说话。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识字和读背训练。 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树叶、小虫图片、小鸟图片、小鱼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 孩子们,冬天来了,寒风阵阵吹来。当风走到郊外的树林里的时候,树叶宝宝们纷纷离开了树妈妈,开始了奇妙的旅行,你们想跟着树叶一起去旅行吗?那我们就一起走进第8课《树叶》。 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16 1.师:树叶会去哪儿旅行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听老师读一读。

教师范读。

学生评价。(正确、不加字不掉字、有节奏、有重音)

师:你们为什么给张老师掌声呢?哦,那你们也这样去读一读吧。注意,不认识的字借助书上的拼音认读。

2.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拼音。 3.师:孩子们,看来文章里面的字你们都认识了,那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生字)单个学生拼读。

4.师:孩子们,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真高兴!出示“真 高兴”。 瞧,我们可以这样来记住“高”字:一座高高的城楼,上面是尖尖的房顶,中间开了两扇窗户,下面的城墙上还有一扇门。高不高?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高”字。通过观察画,我们认识了“高”字,这就是看画识字。

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下,出示“兴和共”字。孩子们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生:下面相同,上面不同。师:上面换一换就成了“兴”。

师:是啊,我们以前学过很多的识字方法。

出示板书:看画识字 加一加 减一减 换一换 编顺口溜 师:孩子们,生字宝宝已经来了,想一想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出示生字(带拼音)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说给你的伙伴听。 (2)时间:2分钟。

指名汇报。(“长”:一撇一横长,竖提一捺就是长,出示句子“树叶长在树枝上。妈妈的头发长长的。”)

这样的一个字有两个或者更多的读音,我们就把它叫多音字。

这篇课文里还藏着一些多音字呢,大家努力找找,还有谁?出示:“小虫拿树叶当被子。每当同学发言的时候,我会认真听。”

(“被”、“河”与偏旁有关。

“它”和“北”换一换。

“到”到家到家到到到 4.大家说了这么多的识字方法,让老师学到了很多。张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特别的礼物,老师将这些生字全部用毛笔写在这些五颜六色的树叶上了,谁读对了并组一个词,那就奖给他。想不想得到?他读对了大家跟读。

5.出示生字卡(去拼音)单个读。开火车读。

三、学习课文。18 师:小朋友们,我们得到了这么多树叶,那现在跟着树叶开始奇妙的旅行吧。

1.出示“长在树上,树枝拿它当扇子。

树叶长在哪儿?树枝拿它当什么?齐读句子。

想一想:为什么树枝拿它当扇子呢?出示树枝和叶子。天气热的时候,树叶宝宝扇起阵阵轻风,让树妈妈更加凉快!多么孝顺的树叶宝宝呀!快来夸夸它,齐读。

2.秋风轻轻一吹,树叶就落在了地上(出示图)。(出示树叶)谁发现了?小虫赶紧爬过去,爬到树叶地下,(贴小虫)小虫把落在地上的树叶当成了被子。

出示:“落在地上,小虫拿它当被子。”

可爱的小虫,盖上被子感觉如何?(温暖)指名两次读。齐读。 3.树叶一片一片地掉下来,还有谁会拿它当被子?

出示:“落在地上, 小草 拿它当被子。”指名说。

再出示:“树叶落在地上,蚂蚁拿它当 小床 。”

4.有一片顽皮的树叶被风一吹,吹到了(出示图)河里。河里住着谁?我怎么看不见小鱼儿?哦,原来被谁挡住了?鱼儿,你把树叶当成了什么?出示:“漂在河里,鱼儿拿它当花伞。”你的伞有什么用?(挡雨遮阳)这么喜欢你的小花伞呀,读出你的喜欢。(重读“漂”、“花伞”)

5.树叶漂到河里,还有谁发现了? 出示“树叶漂在河里, 小虾 拿它当花伞。”

青蛙可能拿树叶当什么?出示:“树叶漂在池塘里,青蛙拿它当 小船 。”指名说。

6.师:树叶们飘呀飘,一片树叶飞到了天上(出示图)小鸟看见了,把飞到天上的树叶当成了 。出示:“飞到天上,小鸟把它当风筝......”

师:为什么把声音读得这么高?(树叶风筝飞得高)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表演读。

7.树叶们的旅行心情怎样?高兴。它为什么高兴呀?出示: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高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开心 快乐!”除了树枝、小虫、鱼儿、小鸟喜欢树叶,还会有谁喜欢它?

出示: 小组合作学习

想一想,说一说,伙伴说得好夸夸他(她),如果不会说请你教教他(她)。“树叶 在 上, 拿它当 。

小组汇报。

7.这么多朋友喜欢树叶呀,这些朋友都藏在这六个小圆点里。出示“飞到天上,小鸟把它当风筝......”这六个小圆点就叫省略号。树叶后来还发生了很多奇妙的旅行,都藏在这个省略号里了。

8.出示课文,齐读,表演背(出示提示)。

三、课外延伸:4 1.展示你捡的树叶,说说它们像你熟悉的哪些东西。 2.用你喜欢的树叶,制作成漂亮的树叶画。 欣赏班上的作品

板书设计:

小鸟图 树枝图 树叶 大树图 小虫图

小鱼图

第三篇:植物调查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美丽的独山脚下,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校道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那是在上八年级生物上册“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这一章时,我让学生阅读了教材第89页的“林奈和双名法”,其中的一位学生就说:“老师,我们学校那么多树,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带我们去认识认识吗?”就是这一句话让我在生物课上有了新的追求。为此,我和民(21)班全体学生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

民族中学校园内的所有木本植物。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20xx年9月D20xx年1月

五、研究成员

民(21)班全体学生

六、指导老师

农**

七、研究过程

1.分工情况

把全班52个学生分成3组,每个小组各选出组长,同时把学校校园分成3个区域,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区域。

第一组:学校门口到教师宿舍楼。

第二组:独山脚下到学生宿舍楼。

第三组:教学楼到围墙。

2.实地调查

由我亲自带领全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的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课余时间再由组长组织本组组员在负责区域内进一步调查、认识植物。

3.采集标本

利用星期四下午第八节课外活动的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并做成植物标本。

4.采访讨教

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龙州校区的生物教师,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

5.查阅资料

与信息课阮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

6.核准资料

7.整理资料

集中、收集所有组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分类。

8.制作标牌

将整理的资料拿给打印部打印、过塑,制成树牌。

9.分工挂牌

按各小组负责的区域给树木挂牌。

10.校内宣传

宣传活动:略。

八、研究成果

1.民(21)班学生对校园内树木的种类、科属、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2.每个种类的树木都挂上了标明其身份的树牌。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

提高。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兴趣增强。

九、体会和感想

1.遇到的困难

首先,由于是初次进行调查,经验不足,决定只认识树木名称、科属及分布。

其次,挂牌时用铁线缠住树干,缠得较松的话容易掉下来。

第三,在实地调查方面,刚开始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很少,多数学生对此一窍不通,并且由于已经到了秋、冬季,有些树叶已经落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无法辨认。

第四,学校植物分布比较零乱,工作量大。

第五,学校没有可供查阅的文字资料,必须到外面借资料。

第六,上网查资料,各网站的资料也各有说法,难以确定。

2.感想

在四个多月的研究过程中,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师生关系更融洽了,研究成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我也感到很欣慰。

黄运聪同学颇有感触地说:“看着那么多的绿色植物在眼前晃过,我们却叫不出它们的名称,现在,通过这个活动,我也懂得了很多。回到村里,我可以教小朋友认识村里的树木了。”

……

3.今后的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校园所有的植物进行调查,将我们调查的植物进行实物拍摄并制成图片,附上文字简介,制作完成校园植物分布简图。

第四篇:树叶教案

教材分析:

本是语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课《树叶》。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写树叶给树枝、小虫、鱼儿、小鸟带来的温暖和欢乐。大家都喜欢树叶,树叶很高兴。课文共五句话,前四句子写大家都喜欢树叶,最后一句是写树叶发自内心的感慨。

课文想象丰富,语言朴实,富有童趣,为儿童喜闻乐见。通过学习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读书,主动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评价、讨论、绘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长、虫、兴、当”4个字,学会新笔画“竖提”。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动口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背训练。(重点)

2、仿课文编诗句。(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和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布置学生收集几片不同的树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看图说话。

屏幕显示:青山绿水,一个大树枝繁叶茂,蓝天上飞着几只小鸟。有小溪,有草地,小溪中有小鱼,草地上有虫儿„„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

2、引入课题。

图片中有那么多漂亮的树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树叶的小诗。,板书课题《树叶》。

3、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呢?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字词,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帮忙,再多读遍。注意“长”多音字,读zhǎng,在这里不读cháng;“当”多音字,读dàng,在这里不读dāng。

2、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词语,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看谁进步最快,读得最好。

3、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4、以四人小组为主体。四个同学轮着每人读一遍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其他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小组仔细评一评谁读的最好,好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边读边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行,由几句话组成。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A、在这首诗里“它”“大家”“我”各指的是谁?

B、大家把树叶当做什么?说明了什么?

C、“我”为什么真高兴?

3、口头填空:

树枝拿它当(

小鸟拿它当(

小虫拿它当(

鱼儿拿它当(

四、感悟、理解

1、“长在树上,树枝拿它当扇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观察插图,注意树叶和扇子的相似之处,想一想,为什么树枝拿它当扇子呢?

2、

二、

三、四句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

3、出示问题小组讨论:

树叶为什么觉得真高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都喜欢树叶?

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4、指导学生背诵。

五、拓展练习,发展能力

1、仿照课文,写儿童诗:

树叶落在地上,

蚂蚁(

)。

树叶漂在池塘里,

青蛙(

)。

2、拿出你捡的树叶说一说它像什么?

3、画出你见过的树叶。

4、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五篇:树叶贴画

树叶贴画(美术资源的开发课例)

《树叶贴画》是一堂典型的乡土课程,就地取材,利用乡村随处可见的树叶,根据其丰富多彩的颜色、形态,引导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创造能力。该课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亲切质朴的乡土内容、通过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美学理念,达到了很 教学对象:三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农村小学的美术课,最令教师患难的就是学生的学具材料很齐全。因此,我们只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来拓宽美术课程资源,选择本地容易收集的各种树叶作为材料,进行树叶贴画、树叶拓印、树叶添画、树叶剪纸、树叶书签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建立“变废为宝”的思想,体会运用自然材料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造能力。本课为“树叶画”系列课程中的第一课,通过简单的树叶拼摆造型,激发学生兴趣,为以后的树叶画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材质——树叶独特的美,产生利用废旧物品、自然材料进行创作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对造型艺术语言的广义认识,训练学生概括、夸张的表现能力,通过联想、想象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选叶、拼摆、粘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合作拼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材料的选择运用;

2.树叶贴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

形象特征表现、创新。 教学准备:

教师:选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颜色丰富的树叶,压平、凉干、装与6个纸盒内(供6个小组学生使用);树叶画作品若干,树叶范画2幅;奖品(树叶书签)若干。

学生:糨糊、卡纸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请大家说说什么叫做画(板书)?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肯定(态度、情感方面),暂不判断正误。 出示一幅树叶粘贴画作品:这是不是画?这是什么做成的画?

板书课题:树叶贴画。

(二)树叶欣赏

教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请各位小组长打开桌上的纸盒,让每位学生拿上一片树叶,仔细观察、欣赏、联想、讨论。

请各组派代表说说自己的树叶的形状、色彩与纹理。 教师小结:

树叶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一片树叶都带着大自然的灵气,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大小、纹理,呈现出独特的美,引发人们美的遐想。

树叶有很多用途(如绿化、净化空气、燃料、肥料、药用等)。用树叶代替彩笔和颜料,就可以制作美术作品。

(三)欣赏树叶美术作品

教师展示本校学生用树叶制作的树叶贴画、树叶添画、树叶剪纸、树叶书签、树叶拓印等,介绍本校美术课开展树叶制作的情况。

小结:利用树叶,对树叶进行加工,可以制成许多美丽的作品,其中树叶贴画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

(四)探究制作方法

1、教师出示树叶贴画范作,旁边贴上空白卡纸,示范制作过程。

2、抽2个学生对《牛》进行“变形创作”,并简述自己的粘贴方法。

3、教师介绍如何表现事物的形象特征,如何利用树叶概括、夸张事物的特征。

板书制作过程:选叶—联想—拼摆—粘贴

4、学生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完成树叶动物—树叶人物—树叶风景—树叶添画—树叶拓印—树叶剪纸—树叶书签等拼贴画制作。

儿歌小结:片片树叶真有趣,

我来把它巧设计。 选叶联想再拼摆, 粘贴成画真美丽。

(五)学生作业

1、同学合作制作一幅树叶贴画。

2、给作品命名,写上作者姓名。

3、主意整洁,保持良好环境。

(六)评价、交流

1、生评:自评——说说我的创意,说说我的方法,说说我的收获。他评——夸夸他的特色,找找他的问题。

2、师评:肯定学生的创造精神,从构图、色彩搭配、材料使用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的美术学习又有了不少的收获,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 ,把一片片寻常的树叶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树叶贴画。同学们可以把这些画贴到教室或家里,让你时时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美丽,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第六篇:树叶比

《 树叶中的比 》教学设计

兰村小学六年级

贾敏哲 研究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 内容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测量树叶中的比。通过测量、比较同一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发现树叶中隐藏的秘密。比如同一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比值接近的不同树叶,形状也相似;树叶长与宽的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等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对比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之前已学习过比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是在前面学习比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 设计理念:

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树叶,亲自动手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的过程中了解树叶中的秘密 。 活动目标:

1、通过数据收集和计算,探索发现一些常见树叶长与宽的比。

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计算、比较等实践过程,感受收集数据的作用,体会从数据里可以发现规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观念。

3、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比,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利用比的知识探究树叶长与宽之间的比例关系。 活动难点: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各种树叶,多媒体课件、作业纸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谈话:课前大家收集了很多树叶,仔细观察一下采集的树叶,看看每种树叶有什么特点,小组里互相说说看。 2.观察比较 出示一些常见树叶 引导:看看它们的大小形状是怎样的,不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区别在哪里,同种树叶的大小、形状又有怎样的关系?

观察后小组讨论。 交流,板书:

不同树叶形状一般不同,同一种树叶形状是相似的

同一种树叶形状相似,从数学角度看,反映出什么特点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有很多收获的 3.揭示课题 4.提问

怎么样可以知道每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呢?怎么样比较这些树叶长和宽的比呢?说说你的想法。

明确:先测量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长和宽的比值。 指出:测量、计算、比较是我们研究数学常用的好方法。【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树叶,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的欲望,在比较树叶的过程中,发现通过测量、比较树叶的长和宽来探究同种和不同种树叶形状的方法,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也为下面的探索实践做好了准备。】

二、动手实践、自主发现 1.举例介绍树叶的长和宽

谈话:动手实践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树叶的长和宽指的是什么? 结合书上66页的图,你能向大家解释一下吗? 2.动手实践 活动要求:

(1)4人一组,每组测量2种不同的树叶,组长分工。

(2)每人测量10片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并算出长和宽的比值(保留一位小数)填在67页的表里。

(3)计算出你测量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4)在小组里交流各自测量到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5)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相应树叶对照,看看树叶的长短宽窄和比值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 3.学生操作实践,记录数据并进行相应计算。 4.组织比较交流

(1)你测量的是哪种树叶,比较每片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板书)。虽然大小可能不同,但形状是相似的。

(2)如果不是同一种树叶,对照它们的比值和长短宽窄,你对形状和比值大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发现吗?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它们的形状会怎么样呢? 指出:不是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不同,所以形状也不同。(板书: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一般不同)但如果比值接近,它们的形状也是相似的。

长和宽的比值越小,树叶显得宽一些,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 5.实际运用 猜猜老师采集的几种树叶 1号树叶:长和宽的比的2:1 2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7:1 3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10:9 学生猜测、它们各是什么树叶,说说你是怎么猜的?【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本节课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有意的尝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活动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探究了树叶中的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知道了树叶中的哪些奥秘?我们在怎样发现的?你还有什么体会或想法吗? 生1:自然界中隐藏着很多有趣的规律

生2:通过测量、计算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生3:善于发现和思考,才能发现和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树叶,通过观察不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树叶中的比”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发现大自然秘密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植物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