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习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22-06-04 00:30:23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7368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专业实习报告(推荐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专业实习报告(推荐5篇)》。

第一篇:专业实习报告

本人为临沂大学20xx届会计学专业本科班实习生李晴。予20xx年9月12日至20xx年1月19日在临沂金古岳铝业有限公司担任实习会计岗位,在为期四个月的实习期间,得到公司领导的照顾和关怀,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完成任务要求,做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

一、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主要通过以下阶段完成实习方面的工作:

首先,简单的了解了企业的状况。听取同事对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在单位指导老师带领下参观单位各职能部门,简单的了解公司业务流程的内容。临沂金古岳铝业有限公司是一个主要从事铝合金生产的公司。公司设有董事长、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下属企业分管组长、财务主管、成本费用核算、出纳等职位。

其次,认真仔细地学习了日常财务操作的全过程。跟出纳人员学会了如何开支票等票据,向成本费用核算人员学习了如何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如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现金、银行日记帐及其相关总账、明细账。每月月底如何根据银行对帐单与帐户进行核对,并及时编制调节表,向主管会计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财务分析。在企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企业预算。对企业以往税金的计算、申报和缴纳进行了解,并参与了税金计算、申报和缴纳业务,与会计人员一起前往税务局进行报税、退税等业务的办理。

最后,完成总结报告,交接工作,与企业同事交流。 本次实习是我大学生活重要的里程碑,其收获和意义非同寻常。

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其次,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现在的企业会计、工作生活有所了解,我对会计分录的编制、记帐凭证的填制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通过实习及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内容,我对会计工作要领做如下归纳:

1.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

2.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

3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4.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

此外,我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师兄,我们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因为我知道只有和他们深入接触你才会更加了解会计工作的实质、经验、方法。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感悟

同时我也感触颇多,通过实践认识到: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不断创新,“不创新,就灭亡”,就会计教育而言,一方面,它要求培养的人才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让自己具备更坚实的理论知识,相信知识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带来机遇,注重知识更新的动态。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总得来说在实习期间,虽然很辛苦,但是,在这艰苦的工作中,我却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明白,今后的工作还会遇到许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给我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体会。因此,我坚信:只要我用心去发掘,勇敢地去尝试,一定会能更大的收获和启发的。

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同学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不可能会有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的能力。

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这几个月的实习更加有意义。

此次的毕业实习为我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也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了更多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也改掉了很多毛病。我知道挣钱的不容易,工作的辛苦,与社会的复杂多变,毕竟学校太单纯了。为了适应社会,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调查目的

企业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公司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进步。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职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职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

2.调查意义

通过组织培训,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从员工培训中受益,而且可以提高和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从培训中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

二、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1日――20xx年11月25日

三、调查方式

1.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

2.访谈:人力资源部主任及主管职工培训工作的专职干事

四、调查对象概况

1.调查对象全称

新疆xxxx开发有限公司

2.调查对象地址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开泰南路1685号

3.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新疆xxxx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金属锂及yyy生产的大中型国有控股企业,隶属于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前身为新疆yyy厂,1958年建厂,是国内第一家yyy生产军工企业,曾获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荣誉称号,为国家“两弹一星”和国防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军转民后,由于新疆yyy厂在国内缺乏竞争对手,企业发展一帆风顺,经营业绩非常可观,1999年,公司率先在全疆通过了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为企业产品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但是,自1997年以来,世界yyy生产技术发生了重大突破,“卤水提锂”工艺的成功,使得yyy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以锂辉石矿为原料的新疆yyy厂优势尽失,企业生存状况急剧恶化,资不抵债,20xx年经政策性破产,重组为新疆xxxx开发有限公司。新疆xxxx开发有限公司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缜密的市场分析后认为:①公司的主打产品在技术指标上仍然存在很大优势,市场信任度大,有可靠的销售市场;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设备的出现,公司采用的矿石提锂工艺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生产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③加强员工综合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是实现企业困境求生的法宝。因此自公司成立以来,就通过内培和外培等多种方式,分层次、多批次的对全体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调查过程及内容

(一)通过访谈的形式,调查了解到公司现阶段的培训工作因培训内容不同由不同的部门进行。一般情况下,一线新员工被录用后,先由安环部门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合格后分配入岗,再由技术部门进行技能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1.制度和安全培训:公司的培训老师定期对公司所有员工进行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知识培训,更好的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让员工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2.企业文化培训:公司会对每位员工进公司前进行本公司的企业文化服务理念及生产培训,使每位新员工都能了解公司的现状。以企业文化渲染,使新入职人员了解企业、认同企业、提升企业认同感为主要目的;同时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公司环境、进入工作角色。

3.交叉培训:每年的4月和11月安排一部门到另一部门进行互相交流培训,让部门与部门之间更好地了解情况,使得各部门的工作能够跟好的完成。

4.技术培训:公司要求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必须每年组织一次内部培训会,对一线员工及公司骨干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使得他们更好的了解各项技能的运用和开发。

5.外部委托培训:组织员工参与专业培训机构的各项拓展培训,从业资质培训,班组长培训,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及广大员工到优秀企业参观学习,交流经验等等。

(二)通过问卷的形式,主要了解公司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满意度、发展潜力等方面的认知状况,从调查结果看,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具有较高的企业归属感和满意度;约有15%的员工认为工作压力较大,对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持不满意状态;约有30%的企业员工认为自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有晋升的机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约有85%的人员认为企业培训不够,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此次调查使用的调查问卷如下:

1.您对公司是否有归属感?(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有 ② 无 ③ 一般

2.您对公司前景是否看好?(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有 ② 无 ③ 无所谓

3.您对公司薪酬制度是否满意?(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满意 ② 非常满意 ③ 不满意 ④ 很不满意

4.您对公司是否充满热情?(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有 ② 无 ③ 无所谓

5.您对上级的工作安排是否满意?(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满意 ② 非常满意 ③ 不满意 ④ 很不满意

6.您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有 ② 无 ③ 一般

7.您是否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有 ② 无 ③ 一般

8.您是否满意现在的工作环境?(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满意 ② 非常满意 ③ 不满意 ④ 很不满意

9.您是否满意现在的工作时间?(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满意 ② 非常满意 ③ 不满意 ④ 很不满意

10.您是否认为自己有晋升机会?(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有 ② 无 ③ 一般

11.您是否认为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目标?(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有 ② 无 ③ 一般

12.您是否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工作?(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有 ② 无 ③ 一般

13.您是否能按期完成工作?(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有 ② 无 ③ 一般

14.您是否认为工作压力过大,难以承受?(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有 ② 无 ③ 一般

15.您是否认为公司培训工作还有要改善的地方?(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选项打√)

① 有 ② 无 ③ 一般

六、调查结果

(一)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内容只限于员工,缺乏高层领导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现场员工及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主要停留在技能培训上,且多以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不理想。

3.没有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进行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

1.培训方法简单,培训过程不连续:一线岗位的新员工只接受到基本的岗位培训,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然后就自己开始独立工作。而且公司只有基本的岗位培训,没有连续的培训方案,进入公司后完全依靠个人的自觉性学习。

2.仅强调培训计划,不强调培训结果:实施培训关键是看培训后的效果。服务中心虽重视培训工作,但是对于培训结果如何却不太关心,这种培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效果却不好。一些员工在培训时确实有很好的成绩,但在工作中的绩效却远远不如一些刻苦工作却没有好成绩的员工。这样一来,经过培训的员工反而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反而浪费了时间和人力。

3.只培训少数成员,高管人员不需培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有两个误区:其一是有的领导认为培训一线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培训那些经过挑选,有发展潜力的一线人员。每次不管培训什么内容都让他们参加,从而忽视了所有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其二是认为公司的现时工作最主要。因此,只让那些没什么事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于是培训就集中在某些人身上。造成了“闲人培训,忙人没时间培训,急需人员

不培训”的结果。这样的培训没有任何效果。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加强对员工和高层领导的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一线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员工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让高层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管理的内容和一线员工的心声,以更加科学、合理、实用的方式方法、更好的管理企业。一个公司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公司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公司政策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而且要使员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公司还要向员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员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员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

第三篇:关于调查报告

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0%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

一、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

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零点调查最新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企业,那么目前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仅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

危机在爆发之前如同人体恶性肿瘤,都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就完全不可防范。任何事物都不是空穴来风,多数危机在爆发前都有或多或少的预警信号,只是在危机真正爆发之前,这些蛛丝马迹的预警信号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而已。从字面上看,“危机”中既包含“危”危险和危难,也包含“机”时机和机遇,危机的危险性和机遇性是同在的。中国的一句古语:“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辨证地阐明了危机本质的双重性。危机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危机的机遇性在于:首先,危机可以暴露企业的弊端,使企业能够对症下药,为进一步发展清除障碍;其次,企业在危机中往往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危机处理得当,可以比在常态下更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提升企业公众形象的一次机遇。危机的危险性是固有的,而危机的机遇性必须基于企业成功的危机处理。

危机的普遍存在性、隐蔽性和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现代企业要想在商场中有最高的胜算,就必须具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

二、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类型也越来越多。有的危机只是特定企业所特有的,有的危机却困扰着很多企业。当前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前三种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分别有高达53、8%、50、0%和38、7%的被调查企业曾经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这三种危机的困扰。其中人力资源危机不仅是中国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危机,也是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之一,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当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人员一定的流动率是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员的正常流动是必需的,关键在于流动的频率(过度频繁的流动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以及流入的是否是企业想要的人、流出的是否是企业想留的人。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更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

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是“主动资产,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其总是自发地寻求实现自我的市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不足或者不合理时,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这一“主动资产的最大价值,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零点研究集团的另一项针对新社会阶层从业人员“跳槽原因的调查表明:员工跳槽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小、工资福利待遇低、想体验新的生活;他们心目中理想职业的特点是:收入高、个人发展空间大、单位有前途;他们对单位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单位所提供的文化活动太少。由此可见,员工既关注当前的福利待遇,也关心个人和单位今后的发展前途及企业的文化氛围。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既需要完善与员工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薪酬体系,更需要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增强激励效果、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保证。如何在企业发展的大前提下,尊重个人的发展和提高,给人才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平台,以事业吸引人才,以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来凝聚人才是当前企业所需考虑的问题。因为一味“高薪只会使跳槽现象更加频繁,只有当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达到最大合理化之后,人才才能真正稳定下来,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三、危机识别能力薄弱

20xx年春季,肆虐中国大地的非典危机唤起了许多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绝大多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认同“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每个企业都有弱点,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转变成危机”、“危机管理不仅仅是事后采取应对措施,事前更要做尽可能多的计划工作”、“大多数危机是可以防范的,危机发生前都会有警告信号”、“企业应倡导每个员工都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等说法。

尽管普遍意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却同样普遍地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

如果将能从19种潜在危机中正确识别出5种或者5种以下者界定为低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6-10种的为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10种以上者为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

根据这一划分,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0%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企业管理者危机识别能力之薄弱由此可见一斑。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仅危机识别的能力比较薄弱,在危机识别时还具有一定的短视性,表现在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具有非常直接关联的危机,如人力资源危机和产品服务危机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而对于并购、诉讼、工作事故、天灾xx、媒体危机等与企业的经营和收效间的关联似乎不那么直接的危机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但是,媒体危机、工作事故、天灾xx、诉讼等危机发生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样能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因为它们与企业的生产运营间的非直接关联性使得企业管理者对它们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敏感的反应,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危机管理功效追求上的“短视性”应该引起重视。

四、处理危机措施不力

该项调查显示:多数企业在危机来临时,采取的措施普遍不力。主要表现为:

(一)、企业处理媒体危机的措施。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大众传媒在塑造公众价值观念、强化公众意识、反应和引导社会舆论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媒体的社会传播通过影响企业的形象、知名度、美誉度而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另外,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使得信息传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响范围。当企业面临各种危机、内外交困时,企业无法避免地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目标,媒体对企业的影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纵观商海,既有因在危机中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而使形象一落千丈的企业,也不乏因在危机中妥善处理好了与媒体的关系,不仅使危机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还“乘势”扩大了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现代企业与媒体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许多企业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时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对企业在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与媒体的合作主要是常规的、表层的合作,缺乏积极有效的深层次合作;当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时,或者是比较消极被动地应对媒体的报道,或者是对于媒体不利于自己企业的报道采取过激的反应,导致与媒体间关系紧张,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危机公关。调查发现:对于媒体不利于本企业的不真实报道,11、5%的企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36、3%的企业要视公众的反应之后再反应;33、2%的企业要投诉该报道的记者。这些消极被动或者是过激的反应均不利于企业与媒体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企业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

(二)、企业处理产品和服务危机的措施。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灵魂,当企业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如果处理不当,往往还会引发媒体危机、客户危机、经济抵制、索赔、诉讼等诸多危机。如果处理得当,则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进一步提升。

当出现产品危机时,企业如何应对?9、2%的企业认为产品和服务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当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不采取任何措施”;25、5%的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当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39、3%的企业会按照企业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处理危机,“兵贵神速”,危机来临时,选择不采取措施和“观望”态度往往会使企业“兵败如山倒”。

(三)、企业处理中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的措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但是,仅有17、2%的企业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一旦出现重要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可由“接班人”直接接任其工作,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不会造成过大影响;18、2%的企业对企业重要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持不在意态度,出现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时由上级领导指定临时接班人;47、9%的采用先企业内部竞聘,然后由管理会决定的方式;14、4%的采用由管理会直接决定的方式。

中国企业经理人职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现在已在进行,但是,对于当前许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而言,他们是在尚未真正成熟起来之时就被推上了国际化、市场化的大舞台,如同一个刚开始学驾驶者却不得不自己驾车上路,并且上的是一条车多人多、路况复杂的路。随着WTO时代的来临,市场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复杂,相比于国际化的规则和知识,“新手上路的中国企业管理者更缺乏的是经验;相比于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更难的是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因为后者更多的是基于实践经验,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管理者当前最缺乏的。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危机防范胜于危机处理

“隐患险于明火,预防胜于救灾”,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防范危机同样胜于处理危机,危机防范是成本最为低廉的危机管理方式。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防范措施,而下面四条防范措施则应该受到所有企业的重视。

(一)、防微杜渐。有些危机(如重大自然灾害、疾病等)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有些危机却可能源于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不足或失误的积累。前一种危机具有一定的不可预防性,而后一种危机如果能及早得到重视却是可以避免的。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对企业的薄弱环节或潜在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形成正确认识,是危机防范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可以称之为“防微杜渐”法。

有多少企业具有“防微杜渐”意识?在此次调查中,有74、7%的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表明他们所在的企业会对企业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有23、8%者表示不会。

(二)、设立危机管理团队。虽然危机管理并非只是特定部门或特定人员的职责,而是企业内各部门的联合责任,在企业内设立危机管理团队还是完全应该且必需的。调查发现,44、1%的企业内尚没有设立危机管理团队。

危机管理团队应该是企业的常设机构,因为危机类型繁多,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团队应该包括决策层负责人以及企业各部门(如公关部、人事部、保卫部、财务部、技术部等)的主管或优秀人才,还可外聘公关专家,组成一个智囊团。这些人才在企业常态时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起着防范和预警企业危机的作用,当企业一旦出现危机他们就应该在高级管理人员的组织和协调下快速起到处理危机的作用。当企业出现危机时,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快速直接调用相关专业人员的权利和能力。危机出现时,能否快速组建成一个高效的危机管理团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平时的人才资源储备情况。

每个企业都有遭遇危机事件的可能性,但是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足够的能力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制并储备足够的危机处理资源。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法则和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下,这一对矛盾的客观存在将会孕育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危机管理中介服务市场。目前的中国危机管理专业服务市场尚不发达,但已有一些公关公司、管理顾问和咨询公司注意到了这一商机,推出了一些危机管理项目,但其重点只是集中在对实际危机的处理上,少有危机防范和危机预警服务。

(三)、制定危机管理计划。虽然说预先识别出危机并将危机“扼杀”于无形是成本最低的危机管理方式,但是,任何一个企业即便防范措施做的再好,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保证危机绝对不会发生。因而企业应该“未雨绸缪”,超前决策、精心策划出全面的危机管理计划,以便一旦危机真的来临时能够从容面对,不至于措手不及地去打无准备之仗。超过半数(58、5%)的企业意识到了危机管理计划的重要性,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的同时会制定出一份完整的危机管理计划,但是,由于危机管理计划与一般计划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一般计划在制定后就要努力使之付诸实现,而危机管理计划在制定之后,人们并不希望该计划有实现的机会,并且在现实中确实有许多危机管理计划并没有实施。这就使得有些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来思考和制定危机管理计划。调查发现有近四成(39、5%)企业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时并没有制定正式的危机管理计划。

(四)、危机管理培训与演习。任何企业行为都是通过员工的行为来实现的,因而有必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向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培训,首先要强调“居安思危”,强化其危机意识,强调许多大的、灾难性的危机可能仅仅源于小的疏漏,提高他们对于危机事件发生的警惕性;其次,则在于培训和提高员工防范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培训内容应该包括:①熟悉危机时企业内部的沟通系统和应急反应计划;②了解危机时应该如何与客户、合作伙伴、媒体、政府等群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③传授其它企业实际危机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调查发现,有31、2%的企业没有对内部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的培训。

危机既可给企业带来损失,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启示和机遇。从危机中得到的教训往往是深刻的,而从危机中获得的经验也往往是非常宝贵的。危机过后,企业如果能够吸取经验和教训,从危机中发现自身弊端、看到自身应该改进的地方,采取措施为今后的发展扫除障碍,那么,危机就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转机。

第四篇: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公司的简介

XX公司始建于20xx年6月,公司位于XX工业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注册资金5010万元(人民币)。现有员工36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9位,专业技术人员46人,公司设有市场部、生产部、技术研发区、理化中心、质检部、采购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国际贸易部等部门,是河北沧圣管件集团隶属专业生产管道防腐保温系列产品的分公司。

XX公司主要产品为:石油、石化、电力、输油、输气、热力等行业专用保温管道,聚氨酯发泡保温,拥有大中型外护皮套生产设备3套,发泡机8套,可生产DN50―DN1420mm口径的保温管道,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公司采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以人为本、科技兴企”的经营理念,恪守信誉,立足市场,产品赢得客户,服务缔造友谊,质量求得发展的经营方针,博得了各界朋友的信赖和支持。

二、实习时间、地点和岗位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8日―20xx年8月24日

实习地点:XXX工业园区

实习岗位:国际贸易部职员

三、实习的目的性质和目的

(一)实习性质

本次实习属于生产实习

(二)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在于在充分了解本专业情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科研的能力。进一步从前两次认识层面的实习推进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为未来完成毕业实习并顺利撰写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习,深化了我对国际贸易实务乃至对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相关理论的理解,在实践中深入思考国际贸易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培养了写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实习要求和形式

(一)实习要求

1.学员要遵守校纪、校规,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遵守地区和国家的法规

2.认真学习,广泛调查研究,收集资料验证所学。收集的资料应真实、具体、时间性强,并有一定的代表性,且具有研究的针对性

3.按实习单位的企业商业的保密要求,做好保密工作

(二)实习形式

实习的主要工作以调查和研究为主,通过对本地区国际贸易、金融以及相关经济情况的调查了解,走访了相关几家企业,并选择性的对相关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借助网络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对本地区的对外向型经济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五、实习调查的基本内容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走完了三个春秋,我也迎来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暑假,三年之前,懵懂的自己选择了国际贸易这个专业,经过三年的淬炼,自己对国贸专业的相关知识相比于三年之前已经提高了一个大的台阶。

在XX公司一个多月的实习,我不仅完成了国际贸易部职员的本职工作,熟练掌握阿里巴巴操作平台,并进行报价,联系客户等,还就本地区对外向型经济人才的需求情况展开了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XX公司位于河北省沧州盐山县,盐山县可谓是钢管、管件之乡,紧邻钢管、管件盛产之乡――孟村,拥有充足的原材料、钢铁相关知识人才及技术;紧邻黄骅港、天津港,拥有方便的交通。 近年来,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带动本地区经济一步步迈向国际化,但是外语人才培养滞后于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人才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本次调查分析了外向型经济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特点,对本地区外向型经济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模式趋同化、知识结构单一、高端复合型人才稀缺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本地区市场需求导向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二)调查结果

在实习期间,我曾跟随部门多次到访本地区许多企业,与多家企业主管提及到外向型经济人才问题,就其回答而言,可知本地区外向型经济人才是相当紧缺的,尤其是口语熟练的外语人才。

同时,根据对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及相关人才的网络调查,分析得出本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特点,外向型经济人才存在问题。

(三)本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特点

1.本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积极推进“环京津和环渤海带动战略”,加大对外开放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出口,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使外向型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十一五”期间,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开放型经济步伐明显加快,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先后迈上200亿、300亿和400亿美元台阶,年均增长21%;出口规模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15.6%,稳居全国外贸十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0.8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3.9%;对外直接投资14.8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0倍,年均增长36.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环首都、环渤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如此的机遇下,作为河北省管件、钢管基地的盐山,外贸发展势头亦是强劲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1)本地区管件企业众多,竞争激烈,国内贸易已远远不能满足各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做强做大,就必须发展外贸,走向国际市场,这从而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

(2)本地区云集了众多此类企业,原材料不仅丰富,技术也是相当的纯熟,且方便技术的交流,吸进了不少外资流入。

(3)外贸的发展必然使得对外经济合作增加,为促进产品技术的交流、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国际出游亦不断增加,带动了本地区相关服务的经济发展。

2.本地区外向型经济人才需求特点

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虽好,可与之相关的人才问题却不尽乐观。 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MYCOS)研究院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失业量位居20xx届失业量之首;英语专业连续三年被列为就业红牌专业。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行业调查结果却显示,外语翻译行业高端人才缺口却达90%以上。究其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国内外市场和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要求外语人才不仅要有外语基础,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反观国内多数高校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沿袭传统的以外国语言文学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差,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抑或与之相关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语掌握程度却又不高,因此,当前社会需求和外向型经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在本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也尤为凸显。

(四)本地区外向型经济人才紧缺原因

1.本地区外向型经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1)外语类院校少,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专业针对性差。究其整个沧州,专、本科院线并不是很多,外语类院校则更是少之又少,几乎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英语及日语专业,而小语种如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开设的院校很少或根本没有。

专业设置失衡导致的结果就是英语和日语专业人才过剩,而市场急需的小语种人才得不到满足。通过调查发现,80%以上的高校在其人才培养目标中含有“复合型”或“应用型”字样表述,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其复合型人才的特征并不明显,缺乏专业特色,没有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和所在行业发展形势,这种人才同质化的培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外语类院校过分强化语言,硬式的教育,忽视了专业知识的重要;而相关专业,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育,又过于忽视外语的培养。

(2)缺乏复合型人才,高端外语人才。以河北省的英语专业为例,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数量达到了上万人,但是培养的人才是以中低端为主,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市场需要,而像同声传译、科技翻译等高级、复合型人才仍然紧缺。虽然有一半以上的院校开设了外语研究生教育,但其培养的方向是研究型人才,并非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因此与市场需求也不适应。

2.本地区经济发展、教育的局限性

本地区虽然紧随省、全国的发展步伐,但与经济发达地区来比,相差甚远。在经济、教育方面仍有落后,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本地区对外向型经济人才的需求。

3.地区工资薪酬的局限性

在经济局限的大背景下,本地区居民消费与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自然不高,整体的工资水平与城市地区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人才的流入,不利于本地区人才的保留。

(五)外向型经济人才培养如何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 1.市场需求导向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1)以大纲为指导,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和自身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高等院校要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就要以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为指导,立足于细分化市场需求,坚持差异化发展策略,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首先要对经济社会需求进行准确分析和把握,进而将细分市场需求与本校优势资源进行完美结合,最终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外语专业品牌。

(2)整合优势资源,灵活设置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的信息表明,单一知识结构的基础技能型纯外语人才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具有跨学科、复合知识结构、多技能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是人才需求发展的方向。因此,作为人才培养机构的高等院校应该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加大双语式教学的力度,加强学科之间的交融。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外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很好的掌握和应用,应该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在课程上进行必要的练习和实践,而且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行训练。社会实践的途径有很多,如各种英语大赛、辩论赛、国际性贸易洽谈会和体育赛事的翻译服务、志愿者服务以及到涉外企业进行兼职和实习等。这些活动既可以锻炼语言应用能力,增强专业素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累社会经验。

2.培养非外语专业的外语人才

一家本地区的管件猎头企业――中原管件有限公司主管说:“中国不乏外语人才,但是,能熟练使用外语的技术人员却不多,尤其钢管、管件技术人员十分紧缺,懂外语的就更加少啦,加之,本地区的经济较发达城市差之甚远,在薪酬方面又失去一重强有力的吸引力,所以培养非外语专业的外语人才,对本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实为有利”。正如其所言,只有多渠道的培养复合型人才,才能更有力的促进本地区的外向型经济。

3.争取国际化教育教学合作,吸引外向型人才

利用优势,不断地吸引外资,不仅是投资企业,更要吸引其投资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创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专业性。同时,采取鼓励政策,鼓励大学生回乡工作,采取激励模式,适当提高其工资水平。其次,曾设成人院校,对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员定期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总之,本地区外向型经济人才需求的紧缺,这与本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与本地区整体经济、政策、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这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包括我们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共同努力。

六、实习总结

转眼之间,实习也步入尾声,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刻骨铭心,此次实习,我主要是搜集网站,建立属于公司的网站,并发布产品信息;在商友宣传易上,编辑产品信息,并输入验证码,进行信息的群发;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发布产品信息,报价,整理客户资料,及时联系客户,发送邮件,跟进客户;制作一些报价单及一些简单的单据,工作虽然零碎,繁琐,但我却受益良多。

在做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了解到了国际贸易的操作平台,学习到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加深了对外贸流程的理解,使我对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也使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学习目标。

第一,自身定位,加强外语学习。在所有的工作和活动中无一例外的涉及到外语,外语是我们对外交流的桥梁,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外语的学习,同时加强口语的练习,加强使用外语沟通的能力,这是我们搞外贸的基础,因此必须掌握好这门工具。不断强化自身,并充分认识自己,避免眼高手低,增加实际动手能力,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不断完善和学习。

第二,工作总结,认识自身不足。通过实习我发现贸易这专业是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不光要求我们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人沟通,怎么建立商业关系,这些是课本中学不到的,只有融入社会的大舞台并不断的历练才能得到提高,还有加强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贸易工作同时是一个涉外行业,因此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对外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形象,甚至是国家形象,因此必须加强自己各方面素质的修炼,如礼仪等。熟练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专业知识是我们从事贸易工作的基础,贸易工作的高风险要求我们必须熟练地掌握好专业知识。

第三,对公司产品的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每做一行,都要先熟悉自己的产品之后才能够将它更好的推销给我们的客户,因此熟悉产品是第一步。真正的外贸精英,并不一定是科班出身,更多的是外行进入的,从而做到一定的成功,因此,我们不能骄傲自大,不要认为自己比他人更有优势,其实我们比他人有着一些劣势,比如我们思想上的懒惰以及思想上的自大,导致我们在外贸中有时会迷失自我。当我们把国贸的影子去掉的时候,我们会更轻松的前进,带着真正的国贸带给我们的知识,更好的去开拓自己的外贸之路。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走出校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知识的援用,工作经验,社会历练,人际交往上体现出来的稚嫩,在这一次的实习中完全表露出来,本次实习的调查分析,更使我明白了自己所缺乏的还不仅仅如此,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要不断的充实和丰富自己,不放弃任何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使自己能迅速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外向型经济人才。

第五篇: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刘东睿妈妈

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正面管教》的第

一、二章主要讲了什么是正面管教和解释了几个概念。我读完之后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孩子完全是社会人吗?孩子完全是社会人吗?书中的这段描述我不能完全赞同。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我认为孩子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即她的成长应该既有她自己遗传基因的表达,还应该受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本身是一粒种子,我们能做的是为她提供合适的环境,让她长得更繁茂,而不是玫瑰花的种子,非得培养成牡丹!尊重孩子的内在发展,让孩子长成她自己的样子!

二、莫让孩子变成讨好者。本书的第二章讲的自尊,孩子通过自我评价和自省来获得自尊,而不是来自于他人的评价,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通过近一段时间,仔细观察家里老人和孩子的互动,我发现了为什么那么多的成年人都有“讨好模式”,为什么很多人那么在意其他人的评价。“你再…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再…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多么熟悉!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恐惧和讨好的种子,自己的行为要靠别人的喜好来评价,孩子就这样慢慢的与真我越来越远了!

三、关于孩子犯错。关于孩子犯错,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担心孩子犯错,所以一切包办,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孩子一犯错,使劲批评孩子,或者给孩子贴标签。有些事情大人认为很简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难的,大人的批评会让孩子,畏手畏脚不敢做事。

书中提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什么是鼓励?鼓励和赞扬有什么区别吗?书中还提到:安排特别时光、抱一抱孩子。爱是前提,爱的重要性,鼓励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样的感觉是多么美妙。面对一个失去自信、被大家责备、羞辱的、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否可以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能否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正面管教》在文中呈现了不同方式的养育案例,我在阅读时会不时反思自己的养育模式和成长模式,学习正面的教养方法。本书倡导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作为家长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尺度。

作者从四个方面归纳了我们要达到正面管教的效果应该怎么做,举例说明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管教孩子。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使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使孩子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书中提到:“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点,认定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会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力弱。需要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父母,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父母!那我们就一边学一边养吧!

《专业实习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