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的调研报告(范文6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的调研报告(范文6篇)》。
第一篇: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的调研报告
篇一: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的调研报告 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我办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通过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对我区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办根据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利用波分复用技术,采取租用新联通(原网通)*光纤方式,统一构建起覆盖全区党政群机关,集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综合传输网络体系。以区政务内网平台和外网平台为基础,以全面深化、拓展应用为核心,逐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目前内外政务网已覆盖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123个单位,以及主要道路(卡)口、重点部位(村街)共86个点位。 (一)统一构建“信息网”网络平台 1、“信息网”是区政府门户网站,是我区政府信息发布的总平台,是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沟通桥梁。目前网站已联接81个区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网站包括走进、动态、政务公报、热点问题、政民互动、网上办事、城市建设、政府采购、服务指南等十几个栏目。 2、依托“信息网”网络平台,我们先后建立了行政许可服务、农村管理信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动力资源管理、邮件和短信六个应用系统。 (1)行政许可服务网。为了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我办特别在信息网上建立行政许可服务二级站点。企业和群众通过互联网访问许可服务中心服务网站,即可实现网上申报、网上下载表格、网上查询结果和网上行政投诉等业务。 (2)农村管理信息系统。为了促进农村管理现代化,推动农村管理信息化,我办于8月建立了“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对农业发展、乡镇经济、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并录入,方便领导和群众了解农村的各方面情况。 (3)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市农委在全市进行“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机遇,我们根据区劳动局的实际业务工作需求,本着综合利用和整合资源的原则,开发了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实现对全区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该系统收录了具有区常住户口的劳动力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享受低保、技术专长和等级、就失业情况等相关信息,基本形成了辖区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三级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框架,为下一步构建人口领域基础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新农合网络采取*设备接入方式,已连接39家医院和40个结报处及45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537个单位,该系统具有网络化监督管理、网上结算、即结即报和实时数据交换等功能。市领导对新农合网络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参合农民也感觉到了网络方便、快捷。现在无论是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还是区级领导,随时可以在网上监测各乡镇参合农民的就医动态信息。 (5)短信系统。为配合oa系统及时有效传递信息,我办专门建立了短信系统。实现会议通知、公文下发等方面的手机短信同步提醒,目前已累计发送短信4万余条。比如每年夏天用电高峰期,供电公司通过短信系统向重点企业及时发布电力预警信息,区团委利用短信系统为团员青年就业提供信息帮助。 (6)电子邮件系统。我办为全区党政各部门均开通了电子邮箱,用户达到1000多个。通过电子邮件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即发即收,极大地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二)统一构建“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 1、“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是党政群机关(含区人大、区政协)及其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116个单位的网络办公窗口。目前开设了领导讲话、工作动态、通知通告、近日要闻、工作研究等9个栏目。 2、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先后建立了办公自动化(oa)、社会应急指挥、行政审批三个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oa)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文件收发和一般性材料网上传送等功能。目前,区五大机关及党政各部门的文件全部实现了网上接收与发送,41个党政部门的98个工作流程实现了网上办理。 (2)社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应急信息受理、预案指挥、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建立起统一的应急处置平台,以实现应急联动各个部门的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也便于实施统一的指挥调度。按照平战结合原则,该系统既支持处理一般事件又能及时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指挥中心统一接警后,按部门职责通知处警。 一期建立六个应急分中心:水务局、人防办、地震办、民政局、卫生局、消防中队。各应急分中心分别放置一台处警终端计算机。应急管理中心通过网络将处警单发送到所辖处警单位,同时启用三方通话功能。处警信息可通过联动指挥网传输到远程处警单位计算机终端,并发出提醒音。处警完毕,处警单位需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信息反馈。 (3)行政许可中心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目前区行政许可中心服务大厅进驻23个部门,共165个事项。网上审批和网上评议等业务通过此系统将得到实现。 3、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完成市垂直专网接入 目前,在“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与市政务专网对接的基础上,完成了区委组织部、区政府办、信访办、法制办、审计局、统计局与市有关部门的联网。 4月区审计局与市审计局专网对接成功,提供了两级审计部门的数据传输通道,审计项目实现了网上管理和控制,审计机关信息资源实现了互联互通和共享,审计人员培训实现了网上教学。区审计局利用应用现场审计师系统(oa)对已有电子账的8个单位进行了计算机审计。 同时利用已建目录体系,还完成了国家目录体系原型试点工作。该体系可以通过市政务专网直接检索市级、各区县的文件目录,也能为将来方便检索国家部委文件目录和建立我区目录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网办公自动化(oa)系统未能得到真正使用。目前办公oa系统使用双轨制,在使用oa实现一般性文件网上收发的同时还存在纸制或电话的传达方式。 (二)重硬件轻软件,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低。我区网络资源基础和电子政务应用虽处于全市区县前列,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尤其在为社会提供网上在线服务等方面,与先进地区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没能发挥硬件基础的效能。 (三)缺乏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培训和辅导。目前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培训时间短人员多,培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多信息管理知识没能得到深入学习,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四)各部门组织机构不健全。我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办下级机构不能独立设置,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给信息化向下一层推进带来了难度。 三、今后建设方向 从总体上看,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基本到位,但各项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一)以确保业务发展为前提,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我区的电子政务专网已经建成,随着各应用系统的跟进,首先要完成网络的全覆盖,其次根据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及时完善存储、备份、安全机制、ca认证等系统建设,确保各应用系统的顺利实施。 (二)从门户网站建设入手,逐步实现“网上办事”。“网上办事”,就是要以门户网站为枢纽,结合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以“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服务”为突破口,实现网上办事、网上服务,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共享能力。以公文交换系统为基础,逐步推广“网上办公”。“网上办公”是要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一套区级政府统一的综合办公业务系统,并从机关内部业务量的公文流转着手,统一公文交换,以达到规范格式、整合资源、节约经费的目的。 (四)以“四库”建设为目标,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库。政府掌握了绝大多数的信息资源,为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要,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政府信息资源库的规划和开发势在必行。资源库将根据国家确定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四库”建设。 四、今后建设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以人口基础数据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为切入点,逐步整合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口、空间地理基础数据资源,完善并建立各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1、完善并建立人口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人口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劳动管理信息系统和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区教育师生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并建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2、完善并建立空间地理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全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的应用系统建设;整合区规划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建立全区统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通过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资源整合主要包括网络资源整合和信息平台整合两部分。 1、在区电子政务综合传输网络的基础上,整合视频监控(公安、城管)、公共卫生、新农合、城管、应急等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尤其是市垂直部门与区直部门的网络整合,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积极争取网络互联与资源共享。 2、随着我区党政机关及部门的信息化应用进程不断加快,以“平战结合、综合利用”为原则,加大力度整合“人民防空指挥平台、城市管理平台、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5大平台,既能保证资源共享,又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三)强化安全管理 加强政务网(内网与外网)的网络审计、入侵检测,强化业务数据的安全统一存储备份。在日常维护中,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网络日常巡查与检测,做到主动发现,及时处理,确保系统网络安全、稳定、通畅。 (四)抓紧信息化干部培训 从“人员管理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对各部门网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并建立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使其得到规范管理。强化机关各部门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加大信息化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努力建立一支信息化技能水平高的队伍。 篇二: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的调研报告 摘要:通过对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现状的调研,从政府门户网站建设,G2C、G2B双向互动,电子政务革新与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面向公众服务为核心的流程优化等方面对福建省电子政务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福建省县级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流程优化及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型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县级政府,数字福建 党的xx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强调了电子政务在政府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深化“创新服务型”发展理念,优化和梳理电子政务流程,切实提高电子政务的应用成效,为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和创新型政府作出新的贡献。 为了扎实推进“数字福建”的建设与应用,加快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强化网上信息服务,提升福建省信息化建设水平,福建省政府于2003年4月在福州市启动了“数字福建”的鼓楼、武夷山电子政务示范工程,启动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了以数据信息服务中心为核心大平台的“数字示范区”总体框架。自“数字福建”的“十五”和“十一五”专项规划实施以来,全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已基本建成,一站、两网、四库以及各个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初具规模,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相继启动了“数字城市”工程建设,开展了城市电子政务、商务、金融、物流等信息化应用服务工程,进一步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涉及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金卡、金税、金关和金盾等“金字工程”取得新进展,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景良好,福建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了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政府管理系实践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走访了泉州市信息化管理局、福州市软件园鼓楼区数字办等政府机关,并对晋江、石狮、南安等地的企事业单位、普通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全省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找出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流程优化及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一)全省政务部门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建设与应用初具规模 1.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2000年福建省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以来,各县(市、区)政府广泛开展政务网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省84个县(区)级政府全部完成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各县级网站建设阶段性成果显著,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办的第xx届(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大会上,上杭县政府门户网站进入“中国政府网站奖”榜单并荣获“中国政府网站人性化设计奖”;在2010年度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大会公布的排名中,厦门市思明区位居前十,鼓楼区(17)、翔安区(27)、集美区(37)、台江区(83)等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也跻身百强行列。 2.推进政府信息化工作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推进各县(市、区)信息化建设,加强各县(市、区)信息化职能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全局信息化工作进行推进、指导、协调、实施、管理和监督,目前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调查表明,包括泉州市信息化管理局、鼓楼区数字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内的全省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开展电子政务工作的协调部门,组织机构基本到位。 3.全省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基础扎实 各县(市、区)以全省政务信息网为核心,以全省政务宽带传送网为纽带,积极发展建设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金卡”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ATM、POS跨行联网通用;“金税”工程建成省市、县(区)广域网络节点253个,局域网271个,推行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的企业达到12600余户,占全省一般纳税人的40%;金关工程在初步建立电子数据交换(EDI)服务中心基础上,建立了全关区联网的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开始无纸化报关试点,并开展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建设;“金盾”工程全面提升了上至公安部下至基层派出所,以及与边防、交警、消防的纵横向网络带宽,启动建设了全省人口信息服务系统、福建省公安综合信息系统等。同时以福州鼓楼区开展物联网为试点,建设数字鼓楼,阶段性成果明显。 (二)G2C、G2B网上双向互动开展情况 1.面向企业服务的网上互动情况 (1)宣传不足成为制约B2G互动的主要因素 在影响受访企业所在地区、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的主要问题中,“宣传不足”、“发展超前”、“需求脱节”、“操作不便”、“发展滞后”的比例分别为62.30%、14.80%、9.80%、9.80%、3.30%。“宣传不足”因素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直接反映出了电子政务项目宣传跟不上,成为制约企业和政府之间互动的主要因素(参见图1)。 (2)传统模式依然是实现B2G沟通联系的首要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当企业有问题要咨询政府相关部门时,通常在第一时间采取较为传统的途径,其中“电话咨询”、“到现场办公柜台”、“向办过的人询问”的比例高达93.40%,而“网上咨询”所占的比例仅仅为6.60%(参见图2)。如此明显的比例差距,反映出传统模式依然是实现政企沟通联系的首要选择,网上咨询的社会认同感还有待加强。 (3)网上办事功能在B2G的实际应用仍有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浏览当地政府网站的主要目的中,“浏览站内最新消息”、“网上办事”、“在线咨询”、“在线投诉”、“其他”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7.20%、21.30%、14.80%、6.60%、4.90%。其中,“网上办事”、“在线咨询”等网上办事所占的比重还不及“浏览站内最新消息”,这反映出了网站办事在政企互动中的实际应用仍有不足(参见图3)。 2.面向公众服务的网上互动情况 (1)政府网上信息的充实度、公开度等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各县级政府网站操作流程简单流畅,民众使用方便,满意度很高。然而,网站上的信息内容呈现政策性信息多且信息不够充实的枯涩状;访问门槛高、限制多,信息公开透明度不足(满意度24%)的问题也成为制约公众访问的瓶颈;相比于广大商业网站,政府网站的更新速度太慢(满意度25%);使公众尤为不满的是政府网站网上互动不足,在线留言、在线咨询等得不到应答或者应答不及时,加上网上沟通渠道有限,使B2C的网上互动程度很低,满意度仅为14%(参见图4)。 (2)公众对政府网上服务功能整体满意度一般 公众对所在县市区门户网的服务方面反应较为平淡,大多数受访公众对政府网站的网上服务满意度评价不高,认为政府总体的网上服务有待提高。公众对本地政府网上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中“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占到18%、0%、61%、11%、9%(参见图5)。 (3)电子政务在公众中的实际应用有限 各县级政府网站是开展电子政务的主要平台,是政府与公众交流的主要媒介,而由于宣传、软硬件等问题的限制,广大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与使用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使用率很低,甚至有相当比例的民众完全没使用过政府网站,使得政府网站的使用效能很差。调查显示,没有使用政府网站办过事的公众高达71%,使用过政府网站办过一两次事务的占16%,三次以上使用政府网站办事的仅占3%(参见图6)。 (三)电子政务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基于物联网开发应用下的电子政务 福建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拥有传感器。网络传输、数据处理等基本完善的产业链,出现了一批在某些领域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全国的企业。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省已有100余家从事物联网研发、生产、应用、服务的机构和企业。为落实创新型政府建设,省政府在鼓楼区、武夷山市开展物联网建设的先行先试工作,“数字鼓楼”、“数字武夷山”示范区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对物联网建设研发,促进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网络新技术的应用,使包括政府、企业、社区和居民在内的各个主体以及园区各项活动和行为等都能在网络化的后台管理中合理有序地进行,在便民、惠民等服务领域实现数字化动态管理,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提高行政效率。然而,调查显示,“数字鼓楼”示范区的物联网推广应用工作还比较困难,示范区域智能管理和民生智能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 2009年福建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在《关于组织申报闽港人才合作项目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闽港人才交流与合作,拓展人才培养和智力交流渠道,加强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并决定继续开展闽港人才合作项目”。同时,通知中还要求积极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本省知名高校开展人才合作,通过对高校科学技术、人才资源的优化整合,将各个高校建设为人才、技术、资本、管理和服务等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盆地,为福建省各县级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保障。 (四)电子政务业务系统与信息安全保障 1.电子安全系统建设逐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福建全省信息安全保障整体布局已基本形成,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和基础设施取得了显著成绩,建成了福建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政务数字认证中心和密钥管理中心,发放了13万张企业数字证书和4400余张电子政务数字证书;建成了省政务信息网和国际互联网安全监控中心,实现对政务网和互联网的安全监控;利用密码技术在省政务信息网上建成了覆盖全部省直单位的省政务网涉密子网,并逐步把各县级政府网站也纳入进来,确保联网单位之间秘密信息安全通信;建成全省保密系统的信息网络及其网络安全防范体系,防止国家秘密信息的泄露;建成了数字福建数据灾难备份中心。与此同时,相关的安全机制与工作机制也相继建立,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 2.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福建省各县级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开展过程中,为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政务公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开发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各县在开发过程中以国家质监局1999年试运行的检疫局初,关办公自动化系统为蓝图,充分发挥系统开发人员的智慧与能力,并根据福建省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等相关工作。目前,福建省各县(市、区)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初步完成了系统开发、测试、培训等工作,并成功地将县一级地方政府政务业务纳入系统,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全省的长远发展、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各县(市、区)多部门协同开展建设基础信息库自“数字福建”建设以来,福建省对省政府办、省林业厅等29个厅局的不同格式、不同标准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了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改造,建立了各类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资源环境数据库、经济建设数据库、社会和历史数据库等80余个,共1600余个数据表,18000余个数据项。自2005年以来,福建省发改委已经下达文件,由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和省统计局、省质监局、省代码管理中心等多家政府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建设该数据库,整合各县涉及人口、法人机构、地理资源和宏观经济基础数据的基础信息,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基础信息应用效能,为政府建立“信息共享、业务联动、交叉稽核、统一监管”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手段,并向社会各界提供相关查询服务。 二、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网站建设水平不一,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加上政府网站缺乏可持续运营的长效机制,信息更新频率普遍降低。网站建设不规范,页面和功能设计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政府门户网站的站名、域名不规范,给用户查找政府网站造成不便。页面、栏目、内容设计五花八门,使用方法各异,给民众使用造成极大困难。网站上政务信息公开不充分,保障措施不到位,造成政府网站获取政务信息的渠道极不通畅。 (二)网络平台建设保守,效率创新略有不足 福建省各县级网络平台建设摊子覆盖广、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工程复杂,加上网络平台建设部门职能有限,网络平台主管部门与工作人员平台建设意识过于保守,创新不足,导致网络平台建设发展过于缓慢,实验周期长,平台实用性差,民众使用率低,满意度不高,如鼓楼物联网建设多年,成果不少,却还一直处在试点实验阶段。 (三)基础信息库起步晚,发展程度还需加强 福建省各县(市、区)基础信息库建设起步晚,而信息库建设对技术要求高,对资金、人力要求大,加上各县级政府对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与自然资源、宏观经济基础数据等四大战略性基础信息库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力度不够,在人力、资源、信息等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四大基础信息库一直处于基础摸索阶段,发展缓慢。 (四)网上在线交互程度较差 由于县级政府透明行政理念还不普及,导致各县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狭窄且不够深入,大多点到为止,缺乏载入公众所需要了解与特别关注的政策信息;在线办事的能力薄弱,在线服务深度十分有限,在线办事功能的实现程度较差,各县跨部门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有待加强,不能实现“一站式”服务;公民参与优势未能达到充分体现,效果不尽如人意,政民交流缺乏互动性和回应性,各县级政府网站在线办事与公众参与模块功能薄弱,更新率、回复率较低。 (五)工作协调机制、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 政府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职能部门各自为政,进行协调工作的阻力大,跨部门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有待加强;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不健全,行政部门处理回应不及时且政务处理回复的内容不详实,后台政务处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监督体系,导致后台政务建设工作后劲不足,整体发展进度缓慢。 (六)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 由于福建省电子政务起步较晚,时间较短,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有限,导致电子政务人才不足,公务人员的学历不高、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观念新旧交叉,难以适应当前各县电子政务应用深入发展的客观需求,尤其是物联网建设的推广,对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公务人员对权力的阳光行使以及增强行政办公透明度、规范性和时效性产生抵触情绪,对公文流转、文山会海等现象习以为常,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的阻力。 (七)安全建设在技术、管理、防护等方面完善度不足 首先,数据中心的互连复杂,各层面需要互连,上下级数据中心之间需要互连;其次,信息安全漏洞较多,数据中心越多,被攻击的可能性就越大;再次,信息安全保障困难,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众多分散的数据中心造成每个点都难以保证安全;第四,信息管理投入较大,在机房、人员、设备共享等方面都造成了浪费。此外,还有采购成本和重复建设等相关问题。 (八)全省范围内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统一部署还有所欠缺 在电子政务初期建设时受条件限制,在系统平台、体系结构、数据标准方面各不相同,导致了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许多办公自动化功能性设计都无法满足当前的应用需要,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重硬件、轻软件,重理论、轻应用,重技术、轻管理等认识上的误区给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缺乏交流的氛围和环境,缺乏统一的办公自动化协调机构,缺乏统一的OA软件运行标准也阻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提升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交流合作,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平衡发展 各县(市、区)要建立网间交流合作机制,对应的职能部门定期开展新技术、新问题、新发现的网上交流活动,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并处理好各政府职能部门网站的关系,增进各地各部门网站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要积极学习优秀政府网站在内容建设与管理制度方面的发展经验,探讨政府网站的功能定位、内容保障、运行维护、绩效评估,形成较为完整的政府网站设计、建设、管理、维护和评估体系,以帮助指导各地的网站建设;同时加强相关网站运行、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与绩效评估。积极为民众服务,提升民众满意度。 (二)加快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完善各县级相关网上服务平台建设,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网络服务平台。各地数字化办公室要打破各地各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整合原有分散的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多县(市、区)合作,共同试点开发,建立一站式一体化全功能化的大型综合服务平台。 一是打造为民服务平台。要设计好平台版面,推出有关频道和栏目,发布与各地民生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公开有管理服务职能的部门的信息,使公众及时了解有关政策信息,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优化发展环境。 二是打造企业服务平台。各县级信息部门要积极与招商办和人事部门合作,在平台上设立招商引资模块,为本地的企业免费提供招商引资、技术合作和产品销售的“网上面对面”视频洽谈等服务;设立人才中心栏目,免费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会员招聘、求职等服务,打造完善的企业服务平台。 (三)尽早完善四大基础信息库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各县区市政府要高度重视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空间地理与自然资源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四大战略性、基础性数据库建设,并积极配合省基础信息库建设的有关部门。在资金、人力等方面提供便利与帮助;积极与各地的相关学校与企业紧密配合,协调统一各种数据标准和数据模型,制定出相关的标准规范文件,统一协调各地的数据库建设,早日完善各地的基础信息库,为各地电子政务的长远有序发展创造坚实可靠的信息基础。 (四)改善政府网上服务的互动性和回应性 各县级政府要贯彻政府的透明行政理念,加强各政府网站关于政府在线、领导访谈、市民论坛、热点评论、民意征集及网上调查等相关模块建设,并公开县政府、县委等领导信箱,使公众与企业能通过多种渠道与政府进行网上互动;开放可公开信息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日常基本信息的公开,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众形象;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公众参与网上办事,加强网站的公众参与度,以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为试点,引导公众通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政务网络参与政府的“网上服务”工程。 (五)兼顾前台与后台的协调发展 各县级政府要大力完善相关机制,提高现场办理效率,加大对各方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一站式”网上审批大厅,制定并联审批机制,按公众与企业的办事项目对各部门业务进行整合,优化办事流程,使用户在一个窗口下就能有效完成多个部门的并联审批;同时,各县级政府要健全、完善现场服务大厅前台系统与后台系统协同发展,积极发展类似于福州12345的政府服务热线,形成“一号式”电话咨询服务系统。 (六)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重点项目的数字化管理 为促进电子政务流程的优化,福建省物联网的研发工作应在特定领域推广,实现以智能交通为重点,突出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公共安全、商贸流通、民生服务等惠民领域,重点做好城市网格管理、公共停车管理、社会治安防控、旅游自助导览、移动电子商务、社区居家养老等6类项目在信息平台的数字化动态管理,对本地重点、特色的项目有侧重地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后台整合,强化互联互通”,优化电子政务流程。 (七)完善协调机制,构建后台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各县级政府应明确信息化协调部门的地位与职权,成立以县(市,区)长或分管科技领域的副县(市、区)长为核心的专项领导小组,保障协调部门的有效运作,加强内部不同后台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及水平;应考虑本地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从与自身发展实际相符的条件出发制定本地本部门电子政务业务发展目标,对前台提交待办事件的前期备案、中期处理、后期反应等方面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与评价,公布评估结果,展示先进、督促后进,并纳入部门绩效评估范围;同时,制定相关的激励竞争机制,明确可以具体考核的业务内容及其考核指标,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注重“优质高效的服务产出”,落实政府行政效能。 (八)加强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各县级政府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继续教育工程措施,促进公务员适应现代化信息建设的步伐,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要注重在机关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重点实施“111”计划,即建设一个技术人才培养高地,建成一批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一大批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化管理人才;着重实施海西信息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劳动力上网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家庭上网工程等项目。 (九)深化电子政务安全建设改革,重视防范与维护 提高物理层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制定物理层面的管理规范和措施以保证计算机网络设施及数据信息免遭自然灾害、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计算机犯罪行为等导致的物理实体被破坏、服务中断、数据遗失等问题;重视技术对策的开发研究,通过基于安全岛来实现电子政务内网与对外服务网、专网间安全的数据交换,对网络域访问进行控制,构建身份识别/认证系统,通信加密,强化病毒与系统漏洞保护手段,确保网页安全;深化管理改革,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以书面形式对各项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包括人员管理、保密、跟踪审计、系统维护、数据备份、病毒定期清理等一系列制度;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加快制订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计划和相应法律法规的步伐。 (十)加强对办公自动化子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协同办公系统,覆盖福建省全部政府机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最终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同办公,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并实现资源共享。采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平台产品,实现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缝集成的公文交换系统,满足大多数现有办公系统之间的接口问题,为尚未建立内部办公系统的机构建立网上应用,传递公文及各类通知信息。为政府各级领导定制开发指挥协同系统,通过本系统,各级领导可以直接对下属各单位的相关人员下达命令,命令可以采用邮件、手机短信等形式直接下达相关负责人,并实时跟踪命令的执行情况。
第二篇: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的大力配合下,调度室人员本着“在岗一分钟,奉献60秒”的责任意识,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展各项工作。结合我公司各项生产计划和工作安排认真组织和指挥生产调度,紧紧围绕公司今年联合试运转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现将调度室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度安全生产管理
1、加强安全管理。每月按公司要求5日、20日参加全矿的安全大检查,共查出隐患85条,并对所查出的隐患跟踪落实督促整改,消除了隐患,保证了安全生产。
2、加大了各环节之间的协调组织力度,增强生产指挥能力。认真组织召开每天的早会和协调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检查任务落实完成情况,及时对各部门进行人力、物力等合理调度,确保生产各环节的理顺与协调。认真审视每天的工作,改进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20xx年上半年完成原煤产量36万吨,掘进进尺3500米,进行了15101首个综采工作面带负荷调试工作。完成了井下采区变电所、采区水仓及采区避难硐室的安装和实施了1024轨道巷、1024胶带巷的延伸以及15102风运巷的开口工作,认真组织了15105风运巷及15105高抽巷的掘进施工。
3、完善应急管理体制。编制了20xx年度应急预案和处灾计划,
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了修改,按年初制定的应急演练计划逐项进行了演练,上半年按演练计划演练了“大面积停电、主排水事故、顶板事故” 主扇无计划停风、雨季“三防”、水灾事故六项应急演练工作。每次演练活动有方案有措施,均进行了评审和总结,从而大大提高职工的灾防意识和矿井的救灾能力,并下发了《李阳煤业应急救援领导组织机构及职责》,对应急救援工作职责进一步进行了明确。
4、加强变化环节管控。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加强了变化环节的管 理。根据集体公司变化管理指示要求,制定下发了变化管理逐级汇报管理制度、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管理办法、变化及非正规作业管理规定、 变化管理分析考核机制,对单项工程实行了分级管理,对重点变化重点监管,超前预控、动态掌控、程序调控。在上半年共组织协调了7次贯通、3次过地质构造以及多次巷道开口、探陷落柱、大型机电开关设备搬家运输工作,均顺利完成。保证了安全生产。
5、调度装备管理。运行使用了标准、现代的调度台。
6、加强培训学习工作。按时参加上级和煤业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如兼职救护队员培训学习、调度员培训、安全知识电教片培训学习、CAD培训学习、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学习等。组织调度室所有人员进行调度业务和煤矿专业知识学习,平时主动学习调度业务、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调度室整体业务水平。
(二)调度汇报
1.事故汇报。对发生的各类事故按要求及时上报,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组织救援抢险,杜绝隐瞒和迟报各类事故,使得事故在最有效时间内得到了处理,保证了安全,为生产赢取了时间。
2.采掘工作面跟班队干汇报。采掘工作面跟班队干每班坚持在井下现场向矿调度室作三次汇报,内容包括除生产进尺外现场地质变
化、设备运转、安全隐患处理等情况。
3.班、日汇报。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要求及时向调度室汇报班、日生产、安全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具体,按时印发生产日报。
4.月度汇报。月度汇报有产、运、销、存、掘进进尺、 开拓进尺、 采掘重点工作的完成,存在问题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内容具体,数字准确,并按规定时间进行了上报。
6.标准化自检汇报。每月自检一次,并填写好自检表,资料存档,做到了齐全完善。
7.专题汇报。专题汇报按内容、时间要求等要求记录,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存档。
8、重点工程汇报。对矿井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周有汇报,月有总结。
9、变化汇报。对矿井发生的变化和事故实行零汇报制度,对非正规作业要求编制了专项措施,并根据变化级别安排了不同级别人员进行跟班,确保了安全作业。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调度安全生产管理
1、继续加大安全管理力度。除每月按公司要求参加5日、20日的全矿安全大检查外,要求调度员每月入井至少8次,填写入井检查记录,并对所查出的隐患跟踪、督促、落实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2、继续加大各环节之间的协调组织力度,增强生产指挥能力。20xx年生产和安全任务重,尤其是下半年要紧紧围绕联合试运转和生产衔接工作,加强各科队之间的协作协调力度,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3、提高应急演练的质量。按20xx年年初制定的应急演练计划,组织好下半年“火灾事故、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辅助运输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及汛期防护事故、重大局扇停风事故、防灭火系统异常专项演练、瓦斯抽采系统事故、反风演习应急演练、主皮带运输事故”9次演练,每次演练要认真组织和对待。每次演练完成后进行评审与总结,继续加大提高职工的灾防意识和矿井的救灾能力。
4、加大变化管控力度
认真落实变化管理,严格非正规作业,加强非正规作业单项工程管理,强化科队领导的跟班管理。对重点变化工程重点监管,超前预控、动态掌控、程序调控。
(二)重点调度管理
1、雨季“三防”管理。进入下半年,随着雨季的来临,组织各部门做好雨季“三防”的准备工作,加强雨季“三防”演练,增强雨季“三防”管理安全意识,加强各部门的值班,要求雨季“三防”办公室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对特别恶劣天气提前预报,采取得力措施,保证全矿的雨季安全。
2、冬季“三防”管理,对冬季“三防”提早准备,提前制定有效措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为职工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矿井冬季井上下安全 、正常生产。
3、加强变化环节管理。15101首个综采工作面在带负荷调试期间,组织、协调、集中全矿井力量保证15101综采工作面调试割煤工作。
(三)抓好事故快速响应机制,组织各类生产事故分析会,督促相关科室组织设备、安全、质量事故分析。
严格执行生产组织有关制度,从领导抓起,层层落实事故,责任到人,对没有在现场组织处理的队组队干及其它责任人员按制度严格
进行考核。
对各类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析追查责任人,严格按照生产事故管理制度落实考核。对当天完不成任务的队组,调度室组织相关单位队组分析追查和考核,队组负责人在调度会上要讲评并承诺。
(四)加强信息的呈报。
信息力求及时、准确、全面。我们在信息工作中努力做到“收集信息第一时间、报送信息第一时刻、处理信息第一时段”,确保信息快速呈报。认真落实各级管理部门及公司下发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大决定及领导交办的事项等。组织开展督促检查,既要传达领导指示,又要反馈各种信息,做到快捷和实效,保证全矿上下政令畅通,更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现代化调度业务知识和调度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在实践中学习,以学习指导实践,扩展思路,树立超前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做好现场各环节的调度管理工作。在今后的日子里,调度室有信心、有决心,在公司领导、各科室的支持和帮助下,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干好调度室的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和谐、稳步发展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为把我矿建设成为“和谐文明、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而拼搏。
调度室
20xx.5.13
第三篇: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1―6月份,我县信访工作在上级信访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信访工作局面良好,经对照检查,主要工作如下:
(一)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做好来信来访的日常工作,信访局上半年信访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打算。
1―6月份,我局共受理群众来信**件,与上年同期对比上升**%,其中初信**件,上升**%,重复信**件,下降**%。在**件初信中,求决类的**件,占初信总件数的**%;检举揭发类的**件,占**%;反映建议类的**件,占**%。1―6月份共接待群众来访**批,计**人次,与上年同期对比分别上升**%和下降**%。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建房纠纷、土地征用、河滩采砂、城市拆迁、“农嫁女”经济权益等几个方面。
(二)坚持信访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做好全国及省市两会期间的信访工作。
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县领导明确要求把做好“两会”期间的信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抓好落实。各乡镇、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有关部门和单位主动做好工作,对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落实领导包案、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解决。
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维护稳定和信访会议,亲自交办信访问题**件,基本上达到了“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对少数长期无理取闹、纠缠不休,极有可能进京滋事的上访老户,采取得力措施,做到“早晚有见面,出行知去向”。
开展排查,及时调处。从*月*日召开的会议之后,各乡镇、部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信访疑难问题专项大排查,对排查出来的信访问题和信访人,各乡镇、部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尽可能把工作做在前面,把矛盾化解在当地,把问题解决在会前。全国两会期间,我县无去京上访,实现了“零进京”的目标。
(三)做好**赴省上访劝阻工作。
(四)加强信访部门自身建设,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一是重视抓好机关信访干部的培训,今年*月份组织了**名机关单位信访干部到市信访局接受培训,提高了机关单位信访干部的业务水平。二是加强了硬件建设,加快了信访系统信息化建设。今年我们新增了两台电脑,实现了人手一台,全体干部通过参加电大计算机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
(五)积极配合,做好全县机关效能建设。
信访工作是社会变化反映的“晴雨表”。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动向、新变化都会通过信访工作得到及时反映。群众通过信访渠道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发表和建议,工作总结《信访局上半年信访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打算》。为此,在全县上下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工作中,信访干部也成了县效能办、法院、城建等部门的义务监督员,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监督作用作为我们平时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进信访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二、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一)强化信访工作基础建设,努力提高信访干部队伍的素质。
进一步完善基层信访网络,配齐配强信访干部,提高基层就地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在乡镇一级建立综治、司法调解和信访“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开展创“三无”(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无信访积案)活动,引导群众逐级信访,使大部分信访问题解决在起始单位,化解在萌芽状态。
继续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计划在全县范围内举办基层信访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广大信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基层信访和广大信访干部的积极性,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满腔热情、真心实意地对待上访群众,全心全意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群众分忧解难,努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二)建立涉法信访问题领导包案责任制,加快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步伐。
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涉法信访问题的处理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一时无法解决或无政策、法律可依的涉法信访问题也要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主动回访,反复疏导,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人员稳定在当地。
针对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变化,下一步信访工作的法治化建设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新修订[]
的《江苏省信访条例》的宣传和贯彻工作,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部门依法处理信访问题和信访人依法信访的行为,依法治理信访秩序,维护群众的正当信访权利和正常的信访秩序;二是加大宣传和引导的力度,依法分流信访问题,凡属涉法问题,要说服引导信访人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
(三)开展信访老户专项治理活动,着力解决一批信访老户的信访问题。
通过专项治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尽力减少新的信访老户产生。一是彻底排查信访老户,认真研究治理方案,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对那些反复、越级、集体信访,以及扬言闹事的信访老户,落实责任,限期查明上访原因,弄清是非,妥善处理,力争使信访老户反映问题的查结率达到100%;二是本着认真解决问题,严格执行法律和政策的原则,根据不同对象,采取多种措施,妥善处理信访老户问题。对要求过高或无理纠缠的,做好疏导教育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作用,采取组织调解,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加大信访案件督查力度。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规范信访案件查处情况的上报程序。对重大信访案件,特别是对领导批示件,加强督办,并建立查办责任制。建立健全督查督办工作制度,确保督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严肃督查纪律,对交办的信访案件,不按时报结的要进行通报批评,直至追究有关单位和领导责任。
第四篇:大数据调研报告
大数据技术市场调查报告:“BigData浪潮”迫使企业做出抉择
发表于2012-02-06 13:26| 2517次阅读| 来源CSDN| 0 条评论| 作者李智
数据中心浪潮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大数据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格式特性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格式特性。从IT角度来看,信息结构类型大致经历了三次浪潮。必须注意这一点,新的浪潮并没取代旧浪潮,它们仍在不断发展,三种数据结构类型一直存在,只是其中一种结构类型往往主导于其他结构: 结构化信息这种信息可以在关...
根据IDC的调查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电子设备存储的数据将暴增30倍,达到35ZB(相当于10亿块1TB的硬盘的容量)。大数据浪潮的到来也为企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对于有准备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座信息金矿,能够合理的将大数据转换为有价值信息成为未来企业的必备技能。恰逢此时,CSDN专门针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研,并在数千份的调查报告中总结出现今企业大数据业务的现状。在此我们也将调研结果展示与此以供大家参考。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格式特性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格式特性。从IT角度来看,信息结构类型大致经历了三次浪潮。必须注意这一点,新的浪潮并没取代旧浪潮,它们仍在不断发展,三种数据结构类型一直存在,只是其中一种结构类型往往主导于其他结构:
结构化信息——这种信息可以在关系数据库中找到,多年来一直主导着IT应用。这是关键任务OLTP系统业务所依赖的信息,另外,还可对结构数据库信息进行排序和查询; 半结构化信息——这是IT的第二次浪潮,包括电子邮件,文字处理文件以及大量保存和发布在网络上的信息。半结构化信息是以内容为基础,可以用于搜索,这也是谷歌存在的理由; 非结构化信息——该信息在本质形式上可认为主要是位映射数据。数据必须处于一种可感知的形式中(诸如可在音频、视频和多媒体文件中被听或被看)。许多大数据都是非结构化的,其庞大规模和复杂性需要高级分析工具来创建或利用一种更易于人们感知和交互的结构。
企业内部大数据处理基础设施普遍落后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接近50%的企业服务器数量在100台以内,而拥有100至500台占据了22%的比例。500至2000台服务器则占据剩下28.4%的比例。可以看出面对大数据现今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完善其硬件基础架构设施。以现阶段企业内大数据处理基础设施的情况来看50%的企业面临大数据处理的问题(中小企业在面对大数据的解决之道应遵循采集、导入/处理、查询、挖掘的流程)。
但这只是暂时状况,“廉价”服务器设施会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逐渐被淘汰出历史的舞台,在未来企业基础架构体系的硬件选用上,多核多路处理器以及SSD等设备会成为企业的首选。Facebook的Open Compute Project就在业界树立了榜样,Open Compute Project利用开源社区的理念改善服务器硬件以及机架的设计。其数据中心PUE值也是领先与业内的其他对手。
而在具有大数据处理需求的企业中52.2%的日数据生成量在100GB以下,日数据生成量100GB到50TB占据了43.5%,而令人惊讶的是,日数据生成量50TB以上也有4.4%的份额。数据量持续的增长,公司将被迫增加基础设施的部署。专利费用将一直增加,而开源技术,则省了这笔一直持续的专利费。对于急需改变自己传统IT架构的企业而言,传统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成了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企业面对大数据处理的挑战与问题
现今大数据呈现出“4V + 1C”的特点。既Variety:一般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多类数据,而且它们处理和分析方式有区别;Volume:通过各种设备产生了大量的数据,PB级别是常态;Velocity:要求快速处理,存在时效性;Vitality:分析和处理模型必须快速变化,因为需求在变;Complexity:处理和分析的难度非常大。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源利用率低、扩展性差以及应用部署过于复杂是现今企业数据系统架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实大数据的基础架构首要需要考虑就是前瞻性,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用户需要从硬体、软件层面思考需要怎样的架构去实现。而具备资源高利用率、高扩展性并对文件存储友好的文件系统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应用部署过于复杂也催生了大数据处理系统管理员这一新兴职业,其主要负责日常Hadoop集群正常运行。例如直接或间接的管理硬件,当需要添加硬件时需保证集群仍能够稳定运行。同时还要负责系统监控和配置,保证Hadoop与其他系统的有机结合。
而多格式数据、读写速度(读写速度是指数据从端点移动到处理器和存储的速度)以及海量数据是企业面临大数据处理急需解决的技术挑战。众所周知随着大容量数据(TB级、PB级甚至EB级)的出现,业务数据对IT系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数据的存储和安全以及在未来访问和使用这些数据已成为难点。同时大数据不只是关于数据量而已。大数据包括了越来越多不同格式的数据,这些不同格式的数据也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充分利用有用的数据,废弃虚伪无用的数据,是数据挖掘技术的最重要的应用。
企业内部数据分析与挖掘工具应用现状
云时代企业数据挖掘面临如下三点挑战。挖掘效率:进入云计算时代后,BI的思路发生了转换。以前是基于封闭的企业数据进行挖掘,而面对引入互联网应用后海量的异构数据时,目前并行挖掘算法的效率很低;多源数据:引入云计算后,企业数据的位置有可能在提供公有云服务的平台上,也可能在企业自建的私有云上,如何面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挖掘也是一个挑战;异构数据:Web数据的最大特点就是半结构化,如文档、报表、网页、声音、图像、视频等,而云计算带来了大量的基于互联网模式提供的SaaS应用,如何梳理有效数据是一个挑战。 抛去价格因素之外可以看出反应速度慢、操作不方便、数据不准确、分析不准确这四项是企业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面临的主要问题。商业化解决方案固然成熟,但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而具备在开源平台之上处理分析大数据能力的数据科学家则成为另外的一种选择。数据科学家具备专业领域知识并具备研究利用相应算法分析对应问题的能力,可帮助创建推动业务发展的相应的大数据产品和大数据解决方案。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Hadoop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同为开源的HBase也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占有率。而商业化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平台(如Teradata、Netezza、Greenplum等)总共只有13.9%的份额。短期来讲,开源分析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并且增长迅速。长期来看,混合技术的应用将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出现,两者将同样有巨大的需求。可以预见的是,Hadoop作为企业级数据仓库体系结构核心技术,在未来的10年中它将会保持增长。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应用方式更加多元化,通过云的手段提供海量数据挖掘的方法,提高了挖掘的效率,增加了挖掘的精度,更利于挖掘应用的推广以及专业的行业知识库的构建。同时收集、存储庞大的新型数据充满了挑战,然而分析这些数据的新方法才是帮助最成功企业甩开竞争对手的利器。
第五篇:大数据中心选址调研报告
大数据中心选址调研报告
一、数据中心概念
大数据中心,是指服务于大数据存储、挖掘、分析和应用的数据中心。大数据(big data,mega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目前我国的数据中心总数已接近100万。
二、行业分布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数据中心始终是金融、政府、能源、交通等行业的投入重点;而伴随着电信行业的转型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IDC也成为电信行业重点投资领域。 此外IPDC互联网数据中心成为市场的热点,互联网提供商大规模建设云数据中心。
三、发展前景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其中信息技术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被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四、选址要素
1.数据中心属于高能耗产业,一个10万台服务器级别的数据中心需要两路或更多合共50-60MW的电力支持。且数据中心用电负荷必须持续稳定,因此需要选择建设在能源充裕,并且能源的价格相对便宜的区域,以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 2.为了满足(1)的用电要求,周边配电站设施也需要完善。条件包括配电站等级,配电站与场地距离,配电站变压器的供电余量,变压器目前的用户类别(如共用),上级电网的联系;
通常情况下,如果数据中心用户单独自建用户站,可选择的电压等级有以下几种: a)380V:适合于小型数据中心,不在考虑范围内
b)10KV:适用于两路市电进入用户站的总容量不超过20MVA的容量项目;即,每一路10KV市电进线容量不超过10MVA;当用户的进线容量需求超过这个范围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