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中学生调查报告(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调查报告(大全)》。
第一篇:中学生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在培养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证明,各种非智力因素在中学生学习、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这里所研究的性格品质正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其核心的成分。中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中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人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由于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现在许多中学生在性格品质方面出现了如:依赖、任性、冷漠、情绪不稳定、社交困难等性格缺陷,急需正确引导和帮助。为此,我们提出了这项研究课题。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抓住中学阶段这一性格的良好塑造期,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性格中的缺陷和弱点,努力帮助他们形成热情、开朗、诚实、勇敢、果断、坚毅、勤奋、自信等良好性格品质,从而为国家培养既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又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中城镇户占30%,农户的约占70%,且农村家庭经济上较宽裕。这些学生们存在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情感脆弱,意志薄弱等性格缺陷,急需引导和帮助。为了全面了解我校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法。
二、调查过程
1.调查对象
本阶段的研究对象为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学生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我们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对157名学生答卷的认真分析,了解了学生的性格特点。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问卷中学生性格自测题
(1)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你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吗?(abm)
(2)一个人时,常常幻想自己的未来吗?(vam)
(3)同学们认为你热情好动吗?(vcx)
(4)你干任何事都能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吗?(mxa)
(5)你觉得你有可能成为班干部吗?(vac)
(6)你对学习和其他事情都满怀希望吗?(bxm)
(7)同学有困难你能热情帮助吗?(cax)
(8)你喜欢与人争论吗?(abc)
(9)你做事喜欢有始有终吗?(acb)
(10)老师和同学认为你有想象力吗?(abx)
(11)你愿意向希望工程捐款吗?(vax)
(12)你的老师认为你的想象力强吗?(cxb)
(13)与别人相处时你能忍让吗?(cav)
(14)你对许多事情都爱发表不同意见吗?(vax)
(15)你在同学中有威信吗?(cma)
(16)你遇事能三思而行吗?(mxb)
(17)你对无拘无束的生活充满幻想吗?(acx)
(18)你有能力参加很多课余活动吗?(vxx)
(19)在紧急情况下你能舍己救人吗?(cxm)
(20)对你来说人格尊严很重要吗?(cmx)
(21)如果一件事成功的希望很小,你会努力去做吗?(vab)
(22)你羡慕英雄人物吗?(vam)
(23)你善于同周围的同学朋友交往吗?(amb)
(24)你喜欢说大话吗?(cbm)
(25)你经常怀疑别人说你坏话吗?(bxv)
(26)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明智的人吗?(mxb)
(27)你的爱好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常常走极端吗?(vbc)
说明:括号中的三个答案依次为是、比较是、不是。每个问题只能选一个答案。
2.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我们分别在初一、初二年级各抽取了两个班的学生参与,共计157人。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得8个以上a的28人占总人数的17.8%
得7个以上b的5人占总人数的3.2%
得6个以上c的51人占总人数的32.5%
得6个以上m的7人占总人数的4.5%
得6个以上v的53人占总人数的33.8%
得6个以上x的3人占总人数的1.9%
得4个以上x的40人占总人数的25.5%
说明:
★得8个以上a者的评价凡事总想做得尽善尽美,常立志而不立长志,容易见异思迁,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有些夸夸其谈。
★得7个以上b者的评价做事有一定的兴趣,但虚荣心强,有点自以为是,志趣平庸,做事急躁,但又不乏善良和热情。
★得6个以上c者的评价为人热情,富于想象力,很诚恳,有正义感,有人情味和求实精神,做事循规蹈矩。
★得6个以上m者的评价做事讲求实际,遇事有主见,对生活充满信心,渴望得到同情,不幻想,总是想从生活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得6个以上v者的评价天资很好,很有理想,总是尽一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有时有些得意忘形,在成绩面前从不停步,但遇到挫折时容易消极。★得6个以上x者的评价对自己和别人都始终如一,不幻想,缺乏热情,总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保护着自己的利益,对外界所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得4个以上x者的评价固执多疑,总处于被动地位,对任何事情甚至自己的事情都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有才能但不会选择自己的道路,自立能力差。
3.结果分析
我校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在性格特征方面具有如下优点:他们兴越广泛,敢想敢说,为人热情,尊敬师长,富于想象力,肯于动手,勇于实践等等。
他们这一特定群体,在性格方面突出表现出以下弱点:
①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
②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
③嫉妒、报复心理强;
④自私、利己主义思想普遍;
⑤任性、固执、爱发脾气。
四、研究方向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和课题的研究计划,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分析、研究我校中学生性格特点的形成原因,主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周边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的调查,为下一点探索培养中学生良好性格的新途径做好准备。
“名著”是很容易让大多数中学生敬而远之的两个,特别是在选择日益增多的今天,反映中学生校园生活与情感的小说随笔与成功的同龄人自传更受中学生欢迎。它们有时代气息,符合中学生心理需求,自然比那些距离遥远、长篇巨制的名著更有吸引力,但这正如大众与精英的关系,谁也不能取代谁,而后者更值得关注。
然而在知识大爆炸年代,读书却变得更难了,难在书的选择上,如何选择一本好书?按理说,那些经过悠悠岁月沉淀、经过优胜劣汰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应该是我们的首选,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点在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据上海译文出版社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反映,有85%的学生不读名著。尽管不读名著的孩子一样能长大,但是可以肯定,读名著的孩子和不读名著的孩子长大了会有所不同,就像有首现代诗里写的一样:“写诗的人与不写诗的人,没什么不一样/读诗的人与不读诗的人,不一样”。
当代中学生在认识名著中有几个比较有代表的误区:
误区一:名著是闲书,没有教辅书来得实在。(采访对象:李佳佳,女,高三学生)
其实,我在念小学时,就开始接触比如《西游记》、《格林童话》之类的名著,开始并不是很愿意去看这些看不太懂的东西,但父母总在耳边说:看名著就像锻炼身体一样,一辈子受益。尽管名著中的语言不太符合我们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到,这里的爱情故事比时下流行杂志上的爱情故事,不知要高出多少个档次。而且,那些巨匠们玩情节、玩思想,的确很有味道。
我和名著划清界线始于高一。记得有个周末,我一睁开眼来就随手拿起枕头边的《红楼梦》,看着看着,情至深处,我竟然伤心地哭了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父亲敲门进来喊我吃饭,看到我这个样子,再看看我手里的书,他竟然气愤地把书撕成两半,还嚷嚷道:“你难道不想考大学了么?”
“是看名著重要还是考大学重要!”父亲边说边开始收拾我的书桌,把所有和学习无关的书籍都没收了,临了他还说:“等你考上了名牌大学,随便你怎么看!”我当时特不理解,这是记忆中爸爸第一次冲我发脾气。
很快,期中考试的成绩就出来了,我们班级有50个人,我只考了第36名。说实在的,我能感觉到这次考试我发挥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我也就这么大能耐了,这也使我看到了重点高中学生的实力,要赶上他们、甚至是超过他们,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终于明白了老爸为什么不要我看名著了,不管是名著还是什么书籍,只要是课外书,有几本比教辅来得实在啊!
误区二:太忙了,哪有时间看课外书(采访对象:陈冬冬,男,高二学生)
我从来不看课外书,中外名著,我也打小就没有接触过。但是你不能据此断定我不爱学习,相反,从我有记忆以来,我总一直在忙着,甚至远远比一般的同学要忙。
记得还在念幼儿园的时候,我的休息时间就只有周五一个晚上,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是不能超过90分钟。周六周日,我就在文化宫的各个兴趣班学习,我学过绘画、书法、钢琴、吉他,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接触英语。
记得高一的时候,有个朋友来我家做客。当他看到我的书架上一排一排花花绿绿的书时,大为感叹地说:“想不到你不是个书呆子嘛,知识面这么丰富啊!”但是不过三分钟,他又说了一句:“怎么这么多书,连一本名著也没有啊!”
我还没来得及答话,就被刚好送果盘进来的妈妈抢了先:“我家冬冬现在准备出国,外语要补的东西很多,没时间看那些课外书。”
是啊,小时候,是不知道看,现在,是没时间去看。
误区三:名著该有保质期吧。(谢贝贝,女,高二学生)
在不少人眼里,我应该是个熟读“四书五经”的女生,因为我的文章常常在报刊上发表,甚至我还会写成人的爱情小说。但我从来不看那些名著。尽管我每个月花在买报刊书籍上的钱绝对不低于100元,但是这些都是很实用的,我可以学到东西,这些东西对我写文章很有帮助。
我第一次接到编辑电话的时候正念初中三年级,他问我:“你都看了哪些中外名著?”我说:“我从来不看那些,因为我感觉名著的语言习惯和我们现在的大不一样了,如果看得多了,我还担心自己模仿上了,那样就有可能写不出东西了啊。”
编辑沉默了好久才说:“孩子,你现在还小,不能功利,现在多读些书,等你以后走上社会了,或者是等你写过几年文章之后,你就会明白,名著和流行小说、期刊之间的区别。”
我暗自感觉好笑,思想和老爸的一样老土!显然我们之间有了代沟。
我真搞不懂,名著真有那么重要么?写名著的人和我们不属一个时代,他们写的是那个时代的文化,难道名著就没有保质期么?为什么我们要搁下时下一些很不错的“写家”的东西不看,去看这些古董呢?有几个人真能看懂啊?
个案采访结束后,我很诧异:名著是良药,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为什么时下中学生都要和名著划清界线、势不两立?
首先可以肯定,只要处理得当,读名著和考大学是没有半点矛盾的。读大学的时候,曾经聆听过某博士生导师的讲学,他研究的是自然科学领域,但是他的演讲主题却是―――《浅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在讲座中,他风趣地谈道:“若想考我的博士生,先准备好《老子》,想过我的答辩,先熟读、读通、读精《老子》―――否则我不会安排答辩的!”其实,从许多名人传记、回忆录中都可以看到,这些伟人们是如何成为伟人的,套用牛顿的一句名言就是“我现在之所以显得很高大,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何为“前人的肩膀”?在历史长河中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也!
其次,为了准备出国没时间读名著。出国“留学”,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有个深圳的朋友,高中毕业就被送到了加州一华语学校,到国外去学汉语也算是奇闻,当时她理直气壮地说:“有了洋学历,还担心回国找不到工作?”她是去年六月份回国的,一心以为拿了洋文凭,进杂志当编辑记者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她错了,直到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仍然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买我的帐?不可否认,在某些学科领域,尤其是尖端学科,发达国家是要比我国领先―――但是,也无需怀疑,在基础学科上,我们也不落后于人家!西方的月亮并不就比中国的圆!庆幸的是,已经有不少媒体、评论人士在关注这一“拔苗助长”现象了。
再次,名著到底有没有保质期?采访中,谢贝贝同学很聪明地进行诡辩:沙丁鱼会过期,面包会过期,连保鲜纸也会过期―――为什么名著就没有保质期?明白这两类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异就不难发现这是个诡辩了!沙丁鱼、面包、保鲜纸与名著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属于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前者是物质,后者是精神。为什么说名著不会过期?那是因为名著是经过历史选择的结果。
不管怎么样,中学生远离名著是个事实,尽管记者的采访不一定十分全面,但却正好与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调查数据相吻合。
老师和家长:名著,读还是不读?是个问题!
85%的中学生不读名著,究其原因,很是复杂,因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时间读、读了和高考、中考又没有多大关系、名著“晦涩难懂”等等原因都是当代中学生不读名著的重要原因。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充斥下,在“快餐文化”的漩涡中,一些青少年跟着浮躁的风气走,扑向网络、卡通。名著当然就被冷落了。但是,名著大都是经典,而经典是永恒的,有着永恒的价值和魅力,到底是读还是不读?
笔者有机会与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谭吉明(以下简称学生)和他的父亲(以下简称家长)、某重点中学语文老师谢老师(以下简称老师)及菏泽某大学社会学教授陈斌老师座谈了一次,下面记录的仅是讨论的精华部分。
笔者:谭同学你好!听说你是学校社会调查小组的主要负责人,你们有没有在中学生读名著方面的情况做过调查?
学生:在我们学校做过。那是在教育部对全国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名著阅读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之后,教育部把20部名著(针对高中学生)以教学大纲的形式确定下来。我们学校组织过一次调查,发现还是有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看这些必读名著。
笔者:谢老师,能就中学生与名著谈谈你的看法么?
老师:中学生热衷于名著的确不多。这几年,我们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动作是很大的,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学生热衷
第二篇:学生调查报告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
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