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家乡变化调查报告范文(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家乡变化调查报告范文(合集)》。
第一篇:家乡变化调查报告范文
序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国家的改革政策,家乡的变化也越 来越大了。我的家乡是浙江建德,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是建德的一个小镇的一个普通小村--汪家村,建德是草莓之乡,农民占了80%,大部分的家庭是以种草莓为主要经济来源,草莓种植户从一开始在自己村里到扩展到外省。村里的90%以上的村名的生活水平也挺高了,带动了村里的发展。
主体:
我根据我的调查,从经济水平、住房、道路交通、教育、娱乐设施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汪家村这十年来的变化。
经济水平:
十年前:经济比较落后,大部分的村名靠在自己村种草莓来获取一定的收入,但是,由于当时的草莓市场不是很景气,只是靠种草莓,收入还是微薄的,家中通常还有人在外地打工赚钱。并根据一年四季,种相应的作物,来获取收入。
十年间:随着草莓市场的扩大,大部分的种植户了解了外省比如海南、广东、福建等靠南德省份草莓的销售量大,且这些地方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开始有几乎村民出去种草莓,一、二年下来,收入不少,远远比在村里种草莓的收入高。于是,接下来,村里的种植户知道了在外省能赚到更多的钱,大家都相继离开村子出去种草莓了。在外地种草莓的人大部分赚到了钱,也尝到了甜头,就持续在外地承包土地种好几亩的草莓。现在,很多在外省种植草莓的村民回来了。生活水平、经济水平提高了不少,大部分村名富裕了起来。
住房:
十年前:村里的房子90%是泥瓦房,甚至还有比较陈旧的木头房,有些房子已经经受不起风吹日晒了,有些已经被废弃,面临的就是倒塌了。房里的家具也很陈旧了,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电器。
十年间:一幢幢陈旧的房子开始拆迁,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重视物质享受,首先就是住房问题,国家的政策也很好,在要建造新房时,国家会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这也极大鼓励了村名们建房。在这十年间,一幢幢漂亮的砖瓦房建成了,有钱的人家造了两三层的楼房,紧接着,一幢幢泥瓦房被一幢幢砖瓦房取代了,村子显更加鲜活和富有生气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每户人家也都配齐了,电话,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渐渐住进了每位村民的家。人们的脸上也时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道路交通:
十年前:村与镇相连的路是水泥路,一到雨天就特别泥泞,村里的小道很窄,有的地方只能一个人可以通过,自行车都很难通过。晚上村子就陷入一片黑暗了,不用说什么路灯了。而且交通也不便利。
十年间:在政府的补贴下和村民集体的建议下,从村里到镇上的这条路变成了水泥路,走得更方便了,雨天也不会泥泞了。村里的原来的小道也渐渐地被水泥道取代,扩宽了不少,别说自行车了,现在连小轿车都能通过。村里也安装了路灯,以后晚上出去,就不会害怕看不到路了。因为路平坦了,交通也便利了。
教育:
十年前:记得我这辈和我的哥哥姐姐们上小学时在村里的小学校里,那里设备部齐全,教室很小,学校很小,而且雨天的时候还会漏水,光线也不能充分利用。
十年间:村中很多家庭的小孩都开始去镇上的学校上学,那里设备齐全了,教室大了,学习资源也更丰富了。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学生在外面学有所成,工作方面也很不错,而且一些还为建设家乡做出了不少贡献。使家乡更好的发展起来了。
娱乐设施:
十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娱乐设施。
十年后:村里建了一个村民活动中心,里面有麻将桌,还有羽毛球乒乓球等简单的娱乐设施,村名在空闲的同时还可以在这里娱乐娱乐,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方面:村里还建了一个服装厂,一些在闲暇时候的村妇们就可以去工作,获得一定收入,很方便,也使总体经济上升了。
小结:总的来说,这十年来,家乡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村民们都在不断努力着建设我们的家,这是个和谐的村,我们会让我们的村更美好,我相信,五年后,或是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有更大的变化,人民的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篇:关于近五年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调研报告(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目录
一、 调研目的„„„„„„„„„„„„„„„„„„„(2)
二、 调研方法与内容„„„„„„„„„„„„„„„„(2)
三、 调研对象结构情况说明„„„„„„„„„„„„„(2)
四、 调研结果分析„„„„„„„„„„„„„„„„„(3)
五、 调研结果总结„„„„„„„„„„„„„„„„„(7)
六、 摘要及关键字„„„„„„„„„„„„„„„„„(8)
七、 正文„„„„„„„„„„„„„„„„„„„„„(9) 附录一:关于近五年家乡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调查问卷„(13) 附录二:关于近五年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调研数据„(16) 附录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17)
一、调查目的
为了对近五年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有所了解,开展关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近五年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的调研。此调研针对全体宁县人民,对于家乡人民的居住条件及环境、饮食、服饰及受教育情况等内容设置问卷。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家乡近几年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浪潮中、在党的领导下及人民群众的努力下,发生的各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家乡人民收集对这些改变的意见与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还能够及时且有效地向职能部门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最终达到实现全面小康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面向全体宁县人民进行简单随机的调查,采取新型问卷形式——网络问卷,更加快捷方便的采集数据。本文大致涉及了居住条件及环境、饮食、服饰及受教育情况等18项与家乡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三、调查对象结构说明
本次调研共征集到12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100%。调研对象涉及社会各阶层的人。调研中在校学生的参与度最高,回收问卷中学生50人占总人数的41.67%。:各阶层人士比例分布如下图1-1:
图1-1
四、调研结果分析
(一)居住条件及环境
图1-2
图1-3
图1-4
据图1-2,1-3及1-4可清晰地看到,其中41.67%的人,居住在农村,有
58.33%的人,居住在乡镇及市区。一方面城乡居住人口分布比例不断持平,另一方面居住条件有大幅度的改善。但是,在发展进步的同时,环境保护却被严重忽视。
(二)饮食
图1-5
据图1-5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饮食的均衡与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粗茶淡饭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三)服饰
图1-6
据图1-6可以看出,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越来越注意个人的穿着,穿衣不再仅仅只是为了遮羞,更重要的是要穿的舒适得体。
(四)交通工具 图1-7
据图1-7可以看出,人们出行越来越便捷,不再是传统的步行,更多的是借助其他交通工具,公交车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的青睐,一小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已经拥有了私家车。自行车的使用相对而言比较多,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1.可以保护环境;2.可以锻炼身体。
(五)医疗
图1-8
据图1-8可以看出,在医疗方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再也不用因为就医难或者就医贵,而饱受病痛的折磨,甚至被病魔夺去宝贵的生命。
(六)教育 图1-9
据图1-9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不只是满足于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也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五)调研结果总结
根据对调研问卷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总结:
1. 在小康社会建设的浪潮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医疗保障让人们不在被病痛奴役。
2. 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等等。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人们需要绿色安全的生活。
3. 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这是一个伟大的决策。
近五年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始终是决定党的事业胜利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我国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关键词:农村 贫穷 小康社会 发展
关于近五年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调研报告
---新庆阳,新变化
本次调研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一个小镇为例,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各个行业的人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深入了解家乡近几年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浪潮中、在党的领导下及人民群众的努力下,发生的各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家乡人民收集对这些改变的意见与建议,帮助我们发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够及时且有效地向职能部门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最终达到实现全面小康的目的。本次调研共分为以下个方面:
一.我县人民的居住条件及环境的改变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地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在1995年出生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一个小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这二十年里,我目睹了这个小镇由贫穷落后的城镇变成如今灿烂辉煌的大城镇 。
从“窑洞”到“新农村”。近年来,甘肃省通过新农村建设、灾后农村住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等多个项目,加上改水、改厕、沼气等惠民富民政策出台,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居民住房结构,切实改善了部分地区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有86%的人认为,近年来家乡人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本县的人大多居住于窑洞或者土坯房中,近几年以来,农村居民钢混、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剧增,窑洞和土木结构的住房逐年减少,农村居民住房的舒适度和安全系数在不断提高。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危害。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有36%的人认为近几年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由于急于发展经济,环境方面没有做到统筹兼备,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加上人们没有计划性的砍伐树木,使得沙尘天气剧增,而且,我县部分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无节制的开采煤矿,使得大气污染严重,家乡的天再也不是原来的摸样。
我们要做到统筹发展,要事先做好防备,不能先污染后治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 我们不能满足了自己,而不顾子孙后代或者都满足不了我们当代人的需求。
(二)我县人民在饮食方面的改变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据调查显示,有95%的人越来越注重食物种类
的多样性以及营养搭配的均衡性,我省农民食物结构逐步优化,吃好、吃精,注重营养、追求方便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并且由于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在家吃饱,更追求外出就餐的快捷、方便、情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只有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才能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
(三)我县人民在服饰方面的改变
从
常常听老一辈的人说起,以前人们所需生活用品都是需要凭票计划供应,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农村人的穿着以灰、土、黑、军绿等色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织的老粗布,然后染成灰色或蓝色做成衣服。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穿着从求暖迅速转变为追求时尚、追求美丽。
(四)我县人民在交通工具方面的改变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出行越来越便捷,现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步行,更多的是借助其他交通工具,据统计,有45%的人出行依靠公交车,可见公交车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的青睐。有16%的人出行依靠私家车,可见经济发展确实迅速。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改善,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农村居民与外界的交流日益扩大。
当然过多的私家车和机动车辆也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负担,尾气的排放,道路阻塞等,我们要均衡发展,不能盲目跟风,交通工具的选择,以便捷为目的。就我而言,在天气和距离都满足的前提下,自行车更方便出行,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
(五)我县人民在医疗方面的改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许多多的人因为看病难看病贵,终日被病魔缠身,更有甚者被病魔夺取了宝贵的生命。自从有了合作医疗以后,贫困的人敢于走进大医院和病魔做战斗了。各个村子里都有一个专门的服务点,人们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据调查显示,有87%的人表示很愿意接受,觉得这是一项极大的惠民政策。但是在调查中仍然发现有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怕自己的钱进了别人的口袋。还有些人嫌弃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很多在外为了生计漂泊,很多都无城镇医保,故只有合作医疗现实,但却要在户籍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在居住地交,很不方便。政府及各相关人员应当帮助人们克服心理上的恐惧,真正的做到了解这项政策,也应该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六)我县人民在受教育方面的改变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常常听爸爸妈妈说起他们小时候,有很多人因为家里没有钱,而被迫辍学。到了我们这一代人,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正在准备实施。我们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据调查,我们这一代人中有92%的人都是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对于我们这些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努力学习,是唯一能够挣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束缚。
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一个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统筹全局实现全面小康必须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撑。我国人口基数大,我们要把这个劣势转化为优势,让每个人都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我国人民从缺吃少穿到温饱有余,终于实现总体小康,其中各类农副产品供给的全面增长、农业的巨大进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要完成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加强,绝不能削弱。只有积
极地面向市场,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才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购买力日趋旺盛,才能真正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能否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还有几千万人尚未摆脱贫困;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长期滞后,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亟待改善;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仍有扩大的趋势。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推进农村的小康建设,任务艰巨,难度很大。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虽然就目前看来,在建设小康社会这条道路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这些还不够,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我们还有许多未发掘出来的潜力,离实现全面小康还有极大的距离,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不断地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只有农民变成了富民,只有城乡差异进一步缩小, 我们才能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全面的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我们也必须鼓足干劲,为建设全面小康贡献才智。
近五年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调研报告
亲爱的同学: 您好!
为了了解小康社会的建设对家乡人民带来的各方面影响,探求同学们对这些改变的看法,以促进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改善,我们设计了此份问卷。本次调查不记名,请放心如实填写,以保证调研结果的可信度,谢谢!
董欢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1.10
一.个人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5岁以下 B.25—44岁 C.45-55岁 D.55岁以上 3.您的职业是:
A.退休人员 B.教师 C.企业员工 D.农民 E.公务员 F.个体商户 G.外出务工人员 H.学生 I,其他 4.目前,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单位:元):
A.500以下 B.500-1000 C.1000-3000 D. 3000-5000 E.5000以上 二.家乡基本情况 (1)教育
5.家乡大部分的的文化程度( )
A.文盲或小学 B.初中 C.高中或大专 D.大学或大学以上 6.在近几年里,您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高等教育已经走入家庭
B.有变化,专业技能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主导 C.有变化,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 D.变化不大,义务教育无法完成 E.完全没有任何改变 (2)服饰
7.您及您身边的人现在着装样式如何?
A.简单舒适 B.精致华丽 C.一直以来没什么变化 (3)饮食
8.您现在的饮食方面有什么变化?
A.粗茶淡饭 B. 丰盛多样 C. 营养均衡 (4)居住条件及环境 9.您的居住地是本省的: A.市区 B.乡镇(县) C.农村
10.在近五年中,您的居住条件是否有所改变? A.变化较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大幅改善 B.变化不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适当改善 C.没有任何改变
D.有变化,居住面积变小,居住质量及环境有所下降 11.在近五年里,您村的环境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污染较严重 B.变化较大,越来越好 C.变化不大,基本没被污染 D.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5)交通工具
12.您的家庭主要的出行工具 :
A.步行 B.单车 C.公交 D.摩托 E.小车(6)医疗
13.在近五年里,您村的医疗,养疗等福利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每个家庭都以普及
其他 F.
B.有变化,基本上普及。 C.变化不大,根本无法完成。 D.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7)社会风气
14.家乡有迷信思想的人多吗?
A.大部分人都信 B.一部分人信 C.个别人信 D.不太清楚 15.在近五年里,您村人的文明礼貌,道德素质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大幅度提高 B.变化不大,基本上遵守 C.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16.您认为您村的社会风气如何? A.风气不好,违规情况时有发生 B.风气一般,
C.风气较好,非常和谐。 (8)变化
17.您认为家乡在变化最大的是哪些方面? [多选题] A.城市(乡村)建设发展,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 B.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企业发展 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社会法制化增强 D.思想观念改变,逐渐易于接受社会新鲜事物 E.其他
18.您认为在近五年里给您的生活带来的不好之处是什么? [多选题] A.社会受到较大的文化冲击,社会风气不佳 B.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大,生存状态不佳 C.物价上涨,消费水平降低,生活质量不高 D.污染增加,生态环境恶化 E.其他
近五年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调研数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在农村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8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就当前和今后—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部署。中共中央政治用常委曾庆红、黄菊、李长春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回顾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始终是决定党的事业胜利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我国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会议在深入分析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时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是深化改革、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的阶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阶段。近几年,各地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调整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做了大量工作。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农村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作风建设得到加强。
会议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间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落后。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事
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的多。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保持阂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农村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会议指出,农村小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利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继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农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使农村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教育、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基本政策,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要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落实土地政策和《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位用权。要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针对影响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因素,进一步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一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今年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要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各地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执行中央的政策。二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实行购销市场化的地区,要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加快粮食企业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主产区要继续坚持按保护价收购制度,合理确定保护价水平和收购范围,同时也要积极培育粮食市场,探索市场化改革
的路子。三是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国家对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总的要求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
第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要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包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快更好地发展。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拓展农村的就业领域。通过体制创新、技术改造、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乡镇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时候,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的结构,增加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持,逐步形成国家 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第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继续完善村民自治,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注重传播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和先进适用知识。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各级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把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
会议强调,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力量配备。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特别要多到条件经、困难大的地方去,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研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农村干部要加深对农民群众的感情,自觉遵循党的农村工作的基本准则,维护和实现好农民的利益。要把握国情,了解农村。尊重农民,平等对待农民。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多办实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会议强调,全党同志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开创农业和农村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回良玉、刘云山、贺国强、曾培炎、王刚、白立忱等出席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主持了第一天上午的全体会议。黑龙江省、山东省、贵州省、浙江省的有关负责人在大会上先后作了发言。出席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人及计划单列市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等。
20
第三篇: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会上,郴州市成为继岳阳、常德和长沙之后,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个省级文明城市。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也即将圆满成功。
从“南大门”到“后花园”
1995年,是郴州XX多年建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年,国务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当时的郴州城市规模过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与湖南“南大门”的位置、与连通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极不相称。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时任市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紧贴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文明城市,扩大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强的梅克保调任衡阳市委书记,儒雅清秀的李大伦从湘西来到郴州走马上任。在对郴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XX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南延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区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标。
短短7年里,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个,其中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亿元。XX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计划总投资4亿元,完成投资3亿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计划完成投资7亿多元,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1亿元。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居全省第二;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总量跃升全省第二。
两大城市杰作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投资环境、领导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树立了“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城市建设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让郴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两大手笔均已建成,并开始发挥了效益。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五岭广场,建设资金采取以地生财方式筹集。工程从1999年10月正式动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杰作”,它在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做活土地文章是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盘活存量资产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设是工业化的载体,可以说,修建一条路,带动两边土地升值,激活一批产业,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政府增加税源。
据统计,从1999年至XX年,郴州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总投入达10亿元,相当于前20年投资总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占15%,信贷投入占28%,其余57%均靠经营城市而来。今年,该市组织开展了“城镇经营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市城区通过市场经营又将筹资15亿元,完成1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笔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在规划建设方面,坚持了多目标兼顾的原则。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坝的建设,不仅仅单纯是解决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问题,还兼顾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达性与亲水性,改善沿江单位、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更贴近、更融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没有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没有生气和灵魂的城市。在城市扩容过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态品位。郴州自古为林中之邑,南宋诗人吴镒曾留下“他年休歇处,诗里识郴州”的美言,北宋词人秦观更是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据城市的地理和自然优势,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把森林搬进城市,让城市变成花园”的口号,在建设中力求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公共建筑和设计达到个体与群落、局部与整体、自然与色彩的和谐统一。先后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滨游园等景观组成的郴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了人民路、国庆路生态园林带、天堂温泉生态园林景区和王仙岭生态旅游区。XX年,该市实施了“5000棵大树进城工程”,今年3月又开展了“城区绿化月”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潮。城区公共绿地面积都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第二大举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既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又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如“苏耽跨鹤”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变化;“神农作耒耜于郴”城雕置身于开阔大气的五岭广场之中,显得庄严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