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观念问卷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22-04-04 15:56:49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580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大学生法制观念问卷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法制观念问卷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大学生法制观念问卷调查报告

[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调查报告

引言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需要不断提高,树立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的法治目标。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更是未来法治社会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1。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与*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2.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要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不同,但追求公平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在过去的阶级社会,由于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最终只能维护和实现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公平正义观,而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法律是最广大*意志的体现,法律才有可能真正体现最广大*的根本利益,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学生应在正确理解法律公正(公平正义)的内涵和要求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法律公正观念。

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教育作为公民受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对于法制观念的培养和形成究竟具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大学阶段的诸多因素在其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试图了解大学教育对松*大学城在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影响,进而提出可行*建议。

问卷共分为13个小题,包括基本个人信息,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大学教育的影响等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和意见(仅为调查者意见)。在此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参与调查同学的配合。

调查对象:上海松*大学城各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开始时间:2014-10-15 结束时间:2014-10-28

样本总数:130 份

原始数据来源:sojump/report/3893420。aspx?qc=

数据统计:

第1题 您的年级 [单选题

]

第2题 您所在大学的类型 [单选题]

第3题 您的*所属学科 [单选题

]

第4题 您更倾向于以下哪种治国理念 [单选题]

第5题 假设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价值200元左右),您更倾向于用何种手段解决问题 [单选题

]

第6题 您如何看待[小偷被抓后被绑于小区门口"的现象 [单选题]

第7题 某案件嫌犯已经确定,但缺乏足够*据,您认同以下何种做法 [单选题]

第8题 课程对于您的法制观念的影响程度 [单选题]

第9题 您在大学期间课外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 [单选题]

第10题 您认为大学期间以下哪类人对你的法制观念影响最大 [单选题

]

第11题 您大学期间是否选修过或者有意向选修法律类选修课 [单选题]

第12题 (法学*跳过此题)您认为大学期间接受的普法教育是否足够 [单选题]

数据分析:

1。基本信息分析

根据年纪和*,基本信息的数据分析分成两个不同的方向。首先,调查中基本信息根据年级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及以上等五类,其中将低年级的大一、大二年级作为一组,与高年级的大三、大四年级和研究生及以上进行一个对比,试图从中分析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教育后,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是否有区别。从调查统计中发现,大一、大二年级占调查对象的46。15%,其余占53。85%,调查对象比例相差较小,基本上可以体现出设计此题和分类分析的目的。其次,将调查对象分为法律*和非法律*(包括人文类、社科类、理工农医类),来分析大学教育对于不同*的学生是否有不同的影响。根据第三题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法律*占总人数的20。77%,

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在治国理念的倾向选择时,低年级的大一、大二同学有31。67%的选择[依法治国"(高年级:22。86%),同时低年级和高年级分别只有1人和2人选择了[以德治国",低年级有66。67%的选择[二者相结合"(高年级:74。29%)。上述数据反映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高度的认同,只有极少数的同学选择[以德治国",同时绝大数同学都更加倾向于[二者相结合",并且高年级的同学有比低年级更大比例的认同

[二者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对于如何看待[小偷被抓后被绑于小区门口"的现象,低年级和高年级分别有5%和4。29%的同学认为[起到*示作用,可以有效杜绝盗窃",95%的低年级同学和95。71%的高年级同学认为[抓到小偷后应该及时交给公安机关处理",从数据上来看,在此问题上低年级和高年级的结果几乎是相一致的。而对[某案件嫌犯已经确定,但缺乏足够*据的情况下",55%的低年级同学和67。14%的高年级同学更加认同[通过*偷录等手段取*",45%的低年级同学和32。86%的高年级同学更加认同[无罪释放"。

上述的数据和对比说明,无论是低年级的同学还是高年级的同学,大学教育让大学生具有了基本的、朴素的法律意识,但是涉及到具有一定**的法律问题时,低年级和高年级同学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区别,甚至低年级同学比高年级同学在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法律素养更高一些,例如问题7的选择,这说明大学教育在普及基础法律知识方面并没有体现出优势,在今后应该加强。

2。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分析

第4、5题是为调查大学生法律意识而设计的。对于第4题的调查结果,选择依法治国和两者兼有的占97。7%,由此可以体现出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有所认同。但第5题的数据反映出73%的大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缺乏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总的来说,根据数据显示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而在调查对象中有20%是法律*的学生,这就突显出大部分大学生是处于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的状态。

第6、7题则是为调查大学生法律知识而设计的。两题有所区别,第六题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比较基础,而第七题所针对的问题则具有一定的**,在第六题的调查数据中体现出95%的人认为小偷应移交公安,说明大学生几乎都具有基本的法律知识,然而在第七题的数据中,选择无罪释放的只有38。5%,则体现出,大多数大学生在面对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的问题时,缺乏判断力,说

明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3。大学教育对法制观念影响因素分析

第8题到第10题是为研究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因素而设计的。第8题数据体现出,选择[影响很大"的占13%,选择[影响一般"和[有点影响"的调查对象占76%。由此可见,课程对绝大部分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的程度不大。课程作为非法学*同学在大学期间课内接受法律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它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和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但是目前的课程并未得到学校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在课程设置、教师配备、课程考核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统一的规定,导致教学效果比较有限。

第9题的调查数据体现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课外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自主阅读,占51%,另有一部分是社会实践和讲座,占36%,大多数学生在课外获取法律知识还是依赖于自己的兴趣和自觉。

第10题在调查哪类人对与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影响的结果中,选择大学教育直接相关的选项(a、b、c)的占60%,说明对法制观念的影响的来源大部分还是依赖于大学教育。此外,朋辈关系(即室友、朋友)的相处时间较长,但影响不大,仅占11%,可能是由于此类人群法制观念相当,法律水平普遍不高。

第11、12题的数据表明,65%的同学有意选修法律相关课程,62%的同学认为大学的普法教育并不足够。说明了大多数的同学有在学校接受到更多法律知识的意愿,认为现有的法律课程并不能满足需要,也希望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渠道去获取相关知识。

在第13题的开放问答[你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中,不少被调查者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笔者汇总分析发现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第一,加强法制宣传,高校应该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法律专家讲座,图片展览,法律知识竞赛等多样形式进行法制宣传;第二,通过组织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实践

提升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例如模拟法庭辩论赛,组织案件审理旁听,参加法院、检察院开放日活动等;第三,*加强*法律网站建设,为大学生寻找*法律知识提供平台和帮助。

此外,高校对于大学生法制观念的相关的课程和讲座的设置应该更具有系统*,学生自主的学习可能是片面的,所以法制观念的培养更应依赖于学校的主导。第10题的选项中表明,公共课老师的影响居第二位,与第8题的结论相对应。说明法律意识的培养还是要依赖于学校。即使公共课的影响不大,但是也不能忽视学校对于法制观念的培养的必要*。

第四题:有51。85%的法律*的同学选择[依法治国",3。70%的同学选择[以德治国",44。44%的同学选择[二者相结合";而非法律*的同学选择[依法治国"的只占20。39%,选择[以德治国"的占1。94%,选择[二者相结合"占77。67%。

第五题:对于调查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理方式,有55。56%的法律*的同学选择[向消协投诉",选择[不去管它"和[找店家私了"的分别占7。41%和37。04%;非法律*的同学选择[向消协投诉"的只占了14。92%,选择[不去管它"的占12。62%,选择[找店家私了"占67。96%。

从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法律*同学更倾向于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通过法律途径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且与非法律*同学的选择对比明显,说明了大学教育对于法律*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影响更大。

第六题:如何评价[小偷被抓后被绑于小区门口"的现象,法律*的同学全部选择了[抓到小偷后应该及时交给公安机关处理";有5。82%非法律*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起到*示作用,可以有效杜绝盗窃"。

第七题:对于如何处置缺乏*据的案件疑犯,有14。81%的法律*的同学选择[通过*偷录等手段取*",认为应该[无罪释放"的占85。19%;非法律专

业的同学有73。79%认同[通过*偷录等手段取*"这个做法,只有26。21%选择[无罪释放"。这个问题对于非法律*的同学来说属于比较*的法律知识,但是对于法律*的同学来说应该是人人都知晓的。

数据体现出,非法律*的同学具有基础的法律知识,但是掌握的程度不深,虽然法律*的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比非法律*的同学要熟练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还有小部分法律*的同学选择*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还是能说明法律知识的教学并不够全面。

第 11 页 共 11 页 ™

第二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平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在整个20xx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6.4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维权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所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第三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律知识调查报告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律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情况.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调查

法律是维护我们正当权利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笔者带着这些疑问对湛江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0-12-1我们对天津理工大学工商系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调查方式和结果

问卷结果如下:

(1)你生长在 ()

A、农村 74%B、城市19%C、农村、城市兼有7%

(2)在你的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25%B、没有75%

从以上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正当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更明显地体现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这一群体.

(3)你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

A、能 23%B、不一定能31%C、分不清0D、大部分情况能56%

(4)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31%

B、法律知识不足 42%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27%

(5)你是否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11%B、偶尔63%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 22%D、不会,没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3%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6) 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是多久吗?( )

A、三个月 22%B、六个月48%C、一年30%

这一选项的结果让我们知道还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时间.可见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22%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13.48%

C、一般吧,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30%

D、没觉得有作用0

从中我们发现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有13.4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但只是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而30%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反映了虽然我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样做? ()

A、拒绝80%B、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只好接受 0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7%B、到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 15%C、去求基金会的人 0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8%

(10)当你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67%B、没有33%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从(8)、(9)、

(10)的结果可以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习上,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是要求考试过关就行了.逐渐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2)缺乏远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后忧."没有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大学的时间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

欢的事情,不想再像高中那样过.直到毕业后,要签合同、要买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那么的好.

(3)缺乏实践性

在调查的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象真的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到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只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只是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

除了法律专业之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的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也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学大纲来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老师不够重视,学生也会跟着偷懒.这样大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就更少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法律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比较枯燥,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只是按教学要求讲课,很少和实际结合,以至课堂气氛不活跃.

(四)建议

(1)提高认识

学习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习的欲望.

(2)加强学习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这样效果会比课堂教学好很多.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起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1)你生长在 ()

A、农村B、城市C、农村、城市兼有

(2)在你的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B、没有

(3)你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

A、能B、不一定能C、分不清D、大部分情况能

(4)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

B、法律知识不足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5)你是否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B、偶尔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D、不会,没那精力

(6) 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是多久吗?( )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C、一般吧,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

D、没觉得有作用0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样做? ()

A、拒绝B、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只好接受 0C、完全接受

(9)假如你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

B、到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

C、去求基金会的人

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10)当你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B、没有

第四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习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平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习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维权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习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政府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第五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习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平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习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维权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习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政府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大学生法制观念问卷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