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三篇)

时间:2022-04-04 15:23:58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8349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三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福建师范大学2015寒假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已经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浏览政府、相关地方企业网站和走访村民,综合运用访谈法、调查法、对比法,对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调研,了解了政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惠民政策及重要举措。在认真分析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利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个人的建议,以期对家乡发展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关键词:走访地简介 经济建设取得新发展 文化教育实现新突破 政令畅通 制约因素 个人建议

寒假之际,响应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号召,为了更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我走访了我的家乡,重庆市忠县涂井乡。

走访地简介

涂井乡位于忠县东北部,长江北岸,距县城30千米,东与石宝镇相邻,西邻汝溪镇、黄金镇、忠州镇,北与野鹤镇接壤。乡政府驻地龙滩村,与世界八大奇特建筑之一的石宝寨相距约15公里。全乡幅员面积约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1.8万亩,人均耕地约0.74亩。辖25个单位,11个村,83个社。目前全乡总户数约7000户,总人口约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4万人,农业人口中农村劳动力约1.4万人。涂井乡是忠县的移民重点乡之一,淹没涉及(建制前)10个村,61个社,淹没耕地面积约6000亩。主要为单斜深丘,背斜低山地貌,土壤类型有灰棕紫泥土,冷沙黄泥土,暗紫泥土,红棕泥土和新冲积土。境内以河谷山峰地势起伏较大,最低海拔120米,最高海拔998米(牛头山)。矿产、水资源比较丰富,矿产主要为天然气、铁矿、石灰石、岩盐、耐火粘土等,其中天然气、岩盐、石灰石储量较大。水资源比较丰富,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建筑、建材、矿产开采、水力发电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水电事业发展居全县之首。乡内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种植业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洋芋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甘薯、芝麻、绿豆为主,经济林以柑、梨、桔、桑、茶为主,重点形成柑橘园、黄金梨园、青翠李园等基地共15000余亩。

改革开放以来,我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几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家乡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入到了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福建师范大学2015寒假调查报告

经济建设取得新发展

推动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是依靠原始人力,而是在科学发展的指引下,发挥地区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着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探索一条适合当地民情的发展新路。近年来,涂井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并依托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家乡地貌单斜深丘,背斜低山,当地居民是依靠种植业创收致富。但我们知道,农作物受天气影响较大,只有风调雨顺时,才有可观的收获。改革开放以前,农工技术不发达,当地农民种植依靠仍然是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经验。当遇上干旱水涝等恶劣天气时,连地头田垄间的野菜也会吃光。我奶奶曾给我讲起当年的情景。“在那个年代,村子里有生产队,全村的人都在一起吃饭,也就是俗称的’大锅饭’,凭所挣工分分配粮食,使得人口多、劳动力少的家庭经常受饿,加之劳动力大小不一使得有人滥竽充数,以致粮食产量急剧减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极为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我们必须意识到,社会的发展过程正是从一个低级的、原始的,依靠人们劳力,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高级的、现代化的,依靠脑力、技术的社会的曲折过程。

如今,涂井乡建设了“四大功能区”推进乡域经济发展。一是柑橘旅游区。以“三峡橘海”为核心圈,带动涂家村“将军林”、龙滩村“长江绿化林”橘园建设,新建标准果园7000余亩,总面积约1.3万亩。半年柑橘产量约5000吨,销售达760万元,景区投资近820万元,接待游客6.5余万人次,旅游收入200余万元(含鲜果销售)。二是生态养殖区。以龙滩、涂家村为基地,以“公司+大户”模式与三峡渔业公司养殖生态鱼,水域面积约3万亩。以沙河、青坪、长溪村为基地,发展肉兔、生猪等养殖大户约60户,年出栏肉兔20余万只、生猪达1.5万头、肉牛500多头、小家禽约50万只。三是优质粮食区。以万顺、巴山村为基地种植优质水稻约6000亩、小麦约3500亩,以长溪、沙河村为基地发展优质高粱约5600亩、油菜约3300亩,以大丛、青坪村为基地种植大豆4200亩、花生3500亩。四是场镇商贸区。投入120余万集中改造“坪山”等4个乡场,改善基础设施。

当地政府对各村中特别困难户在过年等时节还会为其送上经济补贴,也通过各种途径为无业有劳动力的村民谋取职业。曾经,谁家要是有台彩电那可是极其稀罕的玩意儿。如今,许多家庭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冰箱、电脑、空调、小汽车”等转化。2015年末,乡里家家户户都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村村通公路,

福建师范大学2015寒假调查报告

阿里巴巴新推行的“农村淘宝”也成功入驻我乡。以前出门打工的许多人都返回家乡靠发展大规模养殖业致富,曾经的土墙房都变成了一幢幢的砖瓦房,孩子们的玩具也从以前手工制的“陀螺”“捡石子”等转变为游戏机等,“广场舞”也成了乡里场镇夏日晚上的饭余之乐,人们生活已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文化教育实现新突破

文化教育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一个地区居民素养的重要载体。试想,在一个连温饱的解决不了的时代,哪还有心思去学习?我的爷爷奶奶根本就没有进过学堂,因为家庭的困难及“重男轻女”的思想禁锢,我的姑姑们也都没有上过学,父亲念到初中毕业,当时虽然考到了一个很好的学校,但由于家境等原因放弃了继续深造,母亲也仅仅是小学五年级的文化水平,由于经济极度落后,村民们的认知水平不高,文盲和半文盲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毫无疑问,绝大多数是女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父母改变了旧思想,清楚地认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学习铸就未来”。现如今,从村子里走出的重点大学生比比皆是。在忠韵文化的熏染下,本乡出了不少闻名人物,如马识途①、李淑娥②、郑定祥③、周泽武④等。同时,“男女平等”、“少生优生”也被村民们普遍接受,村民们的思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给村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乡里的小学学校设施的变化,我是亲眼目睹的。我在乡里的小学学校学习时,学校的教室皆是危房,地板是坑洼不平的泥地。每个学生吃的饭是从家里带来米、咸菜等放在铝制饭盒里拿到锅炉房里蒸出来的,低年级的学生就是依靠认识 的高年级学生帮忙蒸饭。如果动作慢了,锅炉房饭盒装不了饭盒了,就吃不到饭了。还记得当时卖的炒菜3角钱一份,汤菜1角钱一份,而我就只能买1角钱的汤菜,再外加咸菜就饭随便找空位站着吃。目前,学校已重新盖成了砖房,贴的瓷砖格外耀眼。每个教室内电视、多媒体、全新桌椅配备齐全,平坦的水磨石地板,教室外标语、展板、体育设施琳琅满目,学校有了专门的食堂全方位提供饭菜。在国家的“蛋奶工程”下,学生们每周都有幸能吃到鸡蛋、牛奶。

教学模式也追随大城市的脚步从以前死板的“灌输”应试模式逐步向“小组个别化辅导⑤”高效课堂模式转变。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鼓励启发式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福建师范大学2015寒假调查报告

上下政令传达显畅通

政治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以前,上边的政令到了下边的时候一般都被扼杀了。很显然,上边即使有再好的政策,政令不畅通,无法深入到民众基层,是没有办法实现真正的惠民利民的。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养儿防老思想一直影响深远。

而如今,在总书记等领导严格推行“反腐倡廉”的政策下,市、县、乡、村的各个领导也都积极响应,真真切切地为人民做了不少的实事,几乎没有官员偷偷办酒席等不良行为发生。随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启动并实施,乡里的老人们也都开始有了投资意识。按国家新农保⑥政策,凡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将领到国家发给的养老金。同时国家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是深得民心的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出台的“大学生村官下乡”百姓看好的一个政策,这不仅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考验,也给缺少科学种植经验的农民带来不少益处。乡里响应落实的“大学生生源地贷款”、“贫困大学生学费资助”等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黄金机会,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涂井乡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涂井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然有许多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 经济基础薄弱。虽说我乡近年来迅速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乡民们的口袋事实上并不是鼓鼓囊囊的,毕竟乡里人口众多,而大量土地已退耕还林,且靠养殖业致富所占人数比例不高。

二、 乡民人均文化素质不高,人才资源匮乏。人才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稀少、人才结构化单

一、人才结构畸形。

三、 各项惠民政策信息不够公开。虽说目前我乡在村务、乡务公开化等方面有所进展,但是各项惠民政策信息没有做到全面的传达到乡民耳中,各项支出账目不够透明化,以致总会干部不能够坚守原则。

四、 乡、村干部科学技术能力不够高。我乡的各村很多干部年近50,对电脑等先进科学技术产物的用法,了解程度不高,以致工作效率低下。

个人建议

针对我乡实际情况,结合我乡自身的经济条件和人力资源,我提出以下几点有关我

福建师范大学2015寒假调查报告

乡发展建设的个人建议。

一、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地区形象。加强我乡“四大功能区”的宣传,特别是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创出的示范区“三峡橘海”,增大旅游业的收入,不断进行投资推介,注重各场镇等经济地区的环境建设,吸引更多资本持有人进行投资。

二、

拟定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战略。重视农村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设立奖励机制,提高农民工的技术资质认证意识,重视对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的培养,促使我乡形成工种齐全,层次合理,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系。

三、

公开透明化各项经济支出。乡干部严格督促各村委会及时将各项惠民政策信息以红头文件文字信息、各项公款经济账目、支出去向打印张贴出来,维护乡民的知情权,鉴于有的乡民不识字,可通过广播方式宣传公开。

四、

加强干部选拔工作指导。鼓励有知识有市场头脑,懂科学技术的年轻人担任干部;加强监督思想教育与科学技术培训工作,使广大乡、村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以更好地带领村民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经过此次的走访调查,内容肯定是不全面的,甚至还有以偏概全的可能,但对我一个大学生而言,深入基层进行社会调查,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涂井乡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康上再谱新篇章。

【注释】

① 马识途,男,原名马千禾,重庆市忠县涂井乡友谊村人,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西南局及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第

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中 5

福建师范大学2015寒假调查报告

国作协理事、顾问、名誉委员,中华词诗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等。

② 李淑娥,女,重庆市忠县涂井乡人,她先后荣获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全国“五好家庭户金牌”、 “全国劳动模范”等20多个县级以上荣誉称号;她连续四届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和一届县党代表、重庆直辖市首届党代表、万县市首届党代表、四川省第六届妇女代表,被干部群众尊为“老先进”。

③ 郑定祥,男,重庆市忠县涂井乡清平村3组村民,是一位在万州城里的一位贫穷“棒棒”。2011年1月,郑定祥穿单衣寻找羽绒服失主半月,接受采访时说出的一句“缺钱不能缺德!”引起广大读者和网友热议,郑定祥的事迹也引起全国及国外多家媒体关注。

④ ⑤ 周泽武,男,重庆市忠县涂井乡涂家村村民,当选2014“全国十大三农人物”。

小组个别化辅导, 农以“学习小组” 为单位,以“个别辅导”为模式,提高学生资助学习思考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

⑥ 新农保,是国家倡导的,凡年满16周岁的农村户口村民皆可参保。保险费分10档:100元、200元、300元„„1000元。国家对参保的每人每年补助30元。例如,某人2011年55周岁时开始每年交养老保险100元,2016年60周岁,交养老保险5年,可知他60周岁时每月领取养老金61.05元(各年数据=(交保险金数+30)X1.03/139+55)。所算各年数的养老金为至少,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养老金也会提高。

【参考文献】

【1】相关网页

http://ygzx.ygcq.com.cn/content/cwgk/tjx/content_471.shtml 【2】相关网页http://baike.so.com/doc/2170970-2297161.html 【3】相关网页http://t.qq.com/cqzxtjx 6

第二篇:家乡变化调查报告范文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年--月--号至--年--月--号。

地点:--省--市附近的几个村庄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居民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

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 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 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 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改革开放40年乡村变化有感

改革开放40年乡村变化有感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不知从何处飘来一个汽球,掉到姨丈家的院子里,汽球下面还捎着些图书和牛肉干等食品。这真是天上掉下来馅饼!我立刻被精美的图书所吸引,图书上有许多彩色图片,现在只能想得起其中的一幅:在一部小货车上,几个人正忙着搬运一些电视机;至于上面的文字与数据,我是不感兴趣的。当我把图书拿出去到处炫耀的时候,小伙伴们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这让我感到很满意。在我的记忆里,这一次经历总带着神秘的色彩,直到后来才知道,这是台湾那边搞的什么“宣传攻势”,目的是宣扬台湾经济发展的成果,油然一笑。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真正能够记事要到八十年代中期,那时候的中国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改革开放**年,就是我这一生的前**年。一路走来,蓦然回首,目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的感触已不能简单地用“惊讶”来形容。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父辈们不止一次地在我耳边提起“工分”、“集体”这类词语。七十年代中期物资还很匮乏,村民们是“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大米平时吃得很少,主要粮食是地瓜,买油要油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而“油肉布”票要用“工分”兑换。“工分”是由“集体”根据个人劳动生产的贡献评定,因此劳动力多的家庭能够得到更多的“工分”。照明用柴油灯,没有电视、报纸,每到夏日的夜晚,村民们便聚在祖宅前的大广场听广播,这是他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也是在每日的辛劳过后能够得到的唯一的休闲娱乐。

那时候父亲负责管理村里的一个林场,带着十几个人守着一个山头。那座山距我们村很远,据说是不知哪一代的祖先置下的“产业”,目的是保证子孙后代有柴火做饭。父亲说,当时生产队唯一的一辆自行车是专用的运输工具,他们隔三岔五要千里迢迢地把木柴运回村里。这种景况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末。

邓小平同志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摆脱贫穷。“平均主义”、“大锅饭”必然要被历史所抛弃。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极大鼓舞了广大的中国农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新的体制下,中国农民表现出了更大的劳动激情。八十年代以来,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办起了废品回收,现在已有不少人跻身“百万富翁”行列,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一些眼光独到的村民更是办起了塑料加工,直接向工业企业提供原料。农民不再依附土地生存,农村经济朝着多元化转变。现在到村里转转,你会发现楼房林立,道路规整,俨然成了一个小城镇。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大陆东南一隅的这个小村庄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让我感叹不已。不久前的一个月夜,当我漫步在村道旁林荫下的时候,远处广场那边隐隐传来优美的音乐声,我不由得加快脚步,以图瞧个究竟。接近广场,只见男女老少一群人正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曼妙的舞姿,洋溢的笑容,把人带到一个诗一般的美妙世界,广场上仿佛有一股脉脉的欢乐气息正在弥散,感染了周围的人们。月色美,歌声美,舞姿美,人也美,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人们:生活是甜蜜的!

我对父亲曾经呆过的那个林场一直怀有一种奇怪的感情,虽然我从未去过。几年前,村委会筹资在山上盖起了一幢别墅,时隔**多年,林场再次迎来了守林员。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父亲兴致勃勃地约了**年前一起在上面种过树、砍过柴的伙伴,说是“看看去”。我想,当父亲**年后再次重游林场故地,心中必然会被一股强烈的感慨充溢着。沧海桑田,那里的山也许还是那样苍翠,那里的树也许还是那样繁茂,不同的是那里的树木已不再是他们从前眼中的“柴火”。

改革开放**年,变的不仅仅是房子、道路这些物质的东西,更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观念意识等等“内在”的东西,记忆的锁链联系着村庄的过去与现在,使我更为确信这个观点。改革开放**年,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辉煌的起步,很难想象再过**年,中国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的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小时候见过的那捎着图书的“汽球”不知又要飘到何方去了。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