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鸟的天堂教案(范文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鸟的天堂教案(范文5篇)》。
第一篇:鸟的天堂教案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六年级(十一册)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第二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发情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生介绍
〔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通过预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习1-9自然段作铺垫,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学习怎样表现榕树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结实本课学习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
A、学习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相机板书:远
师: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生概括小结
〔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
(1)演示争论的情景。
(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
B、学习§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多种形式促读)
(2)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枝干繁多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
(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
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近
齐读§7
(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发现。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捕捉住探究点:榕树的枝干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文字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不仅让学生读中发现,还要悟表达方法的不同,探究第7小节表现榕树大与5、6两节有什么不同是在学生充分读、悟后可得的。〕
C、学习§8,美读升华
(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听一听把!(放录象范读)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打开课文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
(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
(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
[(1)创造情境,录象及范读。创设读的氛围,激发读的渴望。创造了教学的情感,提升了情感的价值。
(2)充分地读第8节,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倾吐交流,尽情表达。学生发言在美读的感染下亮点不断。教师引领学生读、说再有机会地融合,升华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
生交流
〔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五、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多方面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三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读12-13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2、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
思考: “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
2)、交流并说明理由。
4、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用读来表现出树的这些特点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齐读。
四、写广告词
1、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2、学生写广告词。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八、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1、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2、小结课文。
教学反思:
1、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抓住文章的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抓文章的重点段落,交流、探讨、指导。
第四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把握这部分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天堂”用来比喻什么?
2.(出示课件1)看,鸟儿们在这里自由飞翔,多么快乐。这里就是鸟儿们快乐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
1.生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来,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决。
2.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出示课件3)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4)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5)
板书: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出示课件6)
找出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其作用
生总结,汇报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划水的声音比作乐曲,体现出声音的优美,同时也点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指导朗读。
四、小结(出示课件7)
这一次,“我们”去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为什么?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写上,又是为了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晓。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8)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看看“鸟的天堂”到底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领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听写生字词。(出示课件9)
白茫茫 规律榕树 纠正错误片刻
天堂应接不暇 错过兴奋 留恋
二、快速阅读,把握重点
1.读5~1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课件10)
A作者详细描写大榕树的目的是什么?
B描写鸟儿们,作者用了怎样的顺序?
C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生总结,汇报
2.把握重点段落:
⑴指名读5~9自然段:(出示课件11)
说一说,本文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板书:大、美
⑵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出示课件12)
⑶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的?(出示课件13)
板书:大榕树的静态美。
找出体现大榕树动态美的句子。
板书:动态美
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出示课件15)
(4)有感情地朗读5~9自然段。
(出示课件16)
(5)读10~13自然段,思考:这次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7)
(6)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语句。
板书:多、欢 热闹景象
(出示课件18)
(7)对鸟儿们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找出相关语句。
板书:动态描写
(8)有感情地朗读10~13自然段。
3.朗读第14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的确,确实,果真。因为这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所以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板书:离开 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4.小结: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鲜明的印象。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出示课件20)
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并积累课文第八自然段。
2.说说你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见或建议。
第五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美感
利用多媒体播放鸟鸣的音频,请学生闭上双眼,想象一下:“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地方才可以配得上这个名字呢?学生发言之后总结:大家心目中的“鸟的天堂”都很美,那么作者经历的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他一起去看看这《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请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检查效果。
点拨:注意“颤”、“应接不暇”中“应”、“簇”以及“隙”的读音,“留恋、不禁、颤动、应接不暇”的词义。
2、 “鸟的天堂”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点拨:“鸟的天堂”其实是河边一株茂盛的大榕树,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3、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
点拨: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着重描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再读课文,体悟语言
(一)第一次经历,研读7、8自然段
1、默读,找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榕树?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点拨:树根――深;树枝――多;树叶――绿。
(2)为什么枝干不可计数?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点拨: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
(3)“新的生命在颤动”指什么?小组交流。
点拨:指绿叶展示了全部生命力,体会明亮翠绿的树叶的写法,体会用语之妙。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点拨: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
2、有感情地齐读。
3、看课文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榕树的特点。
(二)第二次游览,研读9―14自然段
仿照上一部分研读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学,朗读之后提出疑问。重点放在与第一次经历的不同之处。
1、这次见到的景象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作者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
2、找出文中描写鸟的语句,分析鸟的特点。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 “应接不暇”?
点拨:通过对比,体会出榕树的静态美与鸟的动态美。作者用排比句和拟人句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和中鸟纷飞的视频,感受从从静到动的壮观景象。
4、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两次的经历如此不同?
点拨:去的时间不同,按鸟的作息时间来看,早晨热闹,黄昏安静。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你喜欢晨光里还是夜幕下的“鸟的天堂”?为什么?作者描写的与你想象的一样吗?
2、作者两次经历的心情有什么不同?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学生互评。
五、课堂小结
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如果鸟的天堂在我们这儿你会怎么做?学生交流汇报。最后得出结论:因为这里环境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儿。
六、布置作业
1、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
2、仿照文中写法,写写我们家乡大自然中发现的美景
3、为保护“鸟的天堂”写一个环保标语。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树――大;枝干――不计可数
动静结合
第二次:鸟 鸟――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