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灵山大佛导游词》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灵山大佛导游词》。
第一篇:灵山大佛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首批5a级国家旅游景区――灵山胜境!灵山胜境坐落于山清水秀的无锡太湖之滨,是一座规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灵的佛教主题园区。
一、照壁
进入胜境文化园区前,被誉为“华夏第一壁”的灵山大照壁将首先带给您前所未有的震撼。照壁长约40米,最高处达8米,气势恢弘,庄重大气。照壁南、北两面烫金大字均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
朴老与灵山的因缘颇深,赐予灵山许多绝妙诗句。照壁面向太湖的一面题有“湖光万顷净琉璃”七个大字,“琉璃”是佛经中常提到的“七宝”之一。朴老诗句寓意着与太湖交相辉映的灵山胜境,就犹如一方晶莹剔透的琉璃世界纯净美好。而面向胜境那面“小灵山”一诗,则是朴老寄予灵山极高的赞誉和殷切的期望。“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是自述他当年曾出访印度(古称“天竺”),去寻访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灵鹫山”(简称“灵山”、“鹫峰”),但印度佛教早已衰落,灵鹫山呈现一片“空荒”景象,追忆当年佛祖讲经说法时的盛况,朴老感慨万分。“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这两句话峰斗转,说他94年来到无锡灵山,目睹灵山大佛景区香客云集佛教兴盛,仿佛感到印度的灵鹫山“飞”到了无锡马山,“天花烂漫散吾家”寓意正信佛法的传扬。从这首诗足以看出德高望重的赵朴老对佛教文化和对佛教圣地灵山给予的殷切希望。
二、五明桥
照壁对面,柔美的“五明桥”横跨玉带河上,精美的汉白玉桥身凸显典雅、古朴。 “五明”是古印度对人类文化的总括以及对人类知识、学问的分类。“明”指学问、学科,“五明”是指人类文化有五大学问,分别为1、内明:明白自己、明悟人生真相的学问。2、声明:声韵、语言之学;3、因明:逻辑、论辩之学;4、医方明:医药、体育、养生之学;5、工巧明: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各行各业的技艺学问,如农业、商业、工业、建筑、音乐、文学、军事、管理等等。每座桥分别以“五明”之一命名,桥栏杆则选用北京房山的精品汉白玉,这些无一不体现了灵山创建“一流景区”,打造“精品工程”的坚定目标。走过“五明桥”进入灵山胜境,正是要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佛教绝不只主张在寺庙、山林间闭目打坐、不问世事,不关心现实社会和广大众生,相反,正信的佛教为利益一切众生,积极主张开发、利用一切有益知识、技术造福人类。“五明桥”正体现了灵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之所在。游客朋友可选择走不同的桥,圆满您不同的愿望。
三、“灵山胜境”门楼
走过五明桥,便可见一座气势恢弘,庄严而不失精美的“胜境门楼”。门楼糅合徽式建筑之古朴端庄,北方皇家建筑之雄伟大气以及藏式建筑之鲜明活跃风格于一体。正门悬挂“灵山胜境”匾额亦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灵山胜境作为国家首批4a级景区,不仅具备一流的硬件设施,更为广大游客配备有优良的软件服务,导游讲解、小件寄存、广播、医务等一应俱全。游客手中的别致明信片门票,更是体现了灵山“服务到家”的匠心独具。当您尽兴游览灵山后,便可将明信片门票连同您的祝福,邮寄给亲朋好友,同时也把灵山特有的灵气、福气送到千家万户。
通过“灵山胜境”大门楼,让我们一同去了解佛教丰富的历史,体验灵山独具的文化吧!门楼反面,另一梵文书写的“灵山胜境”匾额,由研究梵文的泰斗季羡林教授亲笔题写。“灵山”,梵文名耆崛山,原指印度“灵鹫山”,略称“灵山”,“鹫峰”等,因山顶形状似鹫故名“灵鹫山”。可见,无锡灵山与印度灵鹫山确有着一定的因缘。据说,“灵山”之称源于唐朝初年玄奘法师从天竺(印度)取经回国,游历东南经过无锡,见马山层峦丛翠、景色秀异,谓“无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遂将马山赐名为“小灵山”,此后,玄奘大弟子窥基法师就在此始建小灵山寺(宋时改名为“祥符禅院”),历经沧桑变迁,至97年我们建造灵山大佛、恢复祥符禅寺、得赵朴老支持、有茗山法师首任方丈,小灵山的千年古刹不仅恢复重光,且建成了高达88米的中国第一大佛,小灵山也达到千余年来前所未有之盛,也才成就了今天这方令世人称道的“灵山胜境”。
四、洗心池
出“灵山胜境”门楼,就正式进入了佛国胜境。在开始佛文化旅程之前,请先去灵山“洗心池”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通常有成语说“洗心革面”,意思是彻底改变自己、重新做人。而佛教的“洗心”不是从品性的角度,而是注重从心灵智慧出发。佛教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本来是清净光明,尤如明镜,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烦恼和困扰越来越多,就好像一面洁净的镜子有了尘污,也就不能清楚地照彻万物了,所谓“心性本净,客尘所染”。通常意义的修行,就是要让我们的心灵恢复本来的清净光明,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达到真正的觉悟。有幸到此,就让我们通过洗手,带走尘世烦恼、荡涤心灵染污,使疲惫烦恼的身心有一个彻底的转换,换一种清新自在的状态进入灵山胜境,。
五、佛足坛
净化心灵之后,让我们怀虔诚之心前往灵山的第一个景点“佛足坛”去瞻拜佛足。面对我们这两只长1.2米,宽0.6米的巨大佛足印,正是佛祖释迦牟尼留下的足迹。据说,佛祖在世时,不主张世人为他造像膜拜,在他即将寂灭时,于印度摩揭陀国留下脚印,并对其弟子说:“见到足印,如同见我”。日后,信众便以佛足作为膜拜之圣物。
灵山的佛足并非凭空建造,而是有一定的依据: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玄奘走过释迦牟尼成道的足迹一一隆重膜拜,并将图案带回中国,呈给唐太宗,后奉旨按图刻石供奉。大家不妨走近瞻观,可见佛足足底平满,五趾齐平,掌底有和万字符,这些都属于佛祖不同于常人的祥瑞之相。据传说,佛足印的大小会根据礼拜者的福德大小而呈现不同的变化,今天大家有幸看见如此大的佛足,正说明大家的福德和佛缘很大。另外,在西安大雁塔、玉华宫也保存着刻有释迦牟尼足迹的石碑,那也是依玄奘法师当年在所刻的佛足石复制而成的。现在,让我们沿着佛祖的脚印前行,去了解佛祖成道的艰辛历程。
六、五智门
现在我们所看到是目前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手工雕刻石牌坊“五智门”,它全长38.4米,高15.5米,设计独特、雕刻工艺精美,全部采用花岗岩建造而成,共用石料1000余吨。灵山五智门又名“智慧之门”。进入佛教的智慧之门,我们将瞻礼太子降生的盛大场景,感受象征着佛教盛大、国泰民安的阿育王柱的宏伟气势,并通过菩提大道、转经廊等许多佛教文化景点,去了解佛教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佛学博大的智慧哲理。
五智门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对大字。“六度”通俗的说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 “布施”就是叫人放下自私心,多为别人着想,把有价值的东西施舍给别人。一般人习惯上都是自我中心,为自己打算,学佛则是要“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多为别人着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深一层说,布施不仅仅是将财物给他人,更要将做人的道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些有关“生命智慧”的学问告诉别人,让人生更充实、活得更有意义,这叫“法布施”。“持戒”也不只是通常以为的“宗教的清规戒律”,而是指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佛教倡导“戒杀生”“戒偷盗”等等,从根本而言就是在引导众生遵循自然规律、遵守伦理道德、坚持做人准则、保持社会公德,争作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释迦牟尼涅盘前,有弟子问以后佛法该如何住世,释迦牟尼说:“以戒为师”,由此可见“持戒”是非常重要的。“忍辱”则是指要甘于忍受痛苦和屈辱,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之人,必定是坚韧之士。在“五智门”的另一面居中的是“精进”,在六度里,“精进度懈怠”,是要修行人努力不懈、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由此可见通常认为佛教是“消极”、“悲观”、“逃避”、“厌世”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佛教同样是非常积极、“与时俱进”、努力奋发的。 “禅定”就是让我们学会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学会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件事情。也只有真正把前五个“度”融会贯通,才有可能达到“般若”的境界,也就是获得了佛教的大智慧。也就真正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七、菩提大道
穿过智慧之门,我们便踏上了“菩提大道”。大道两边种植有百余棵银杏树,在我国历来是把银杏树视为佛门圣树来代替菩提树的。因银杏树的树龄很长,可以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又因佛祖释迦牟尼当年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所以菩提在佛教中即是觉悟之意,“菩提大道”又被称为“觉悟之道”。我们可以看到菩提大道中央饰有七朵莲花,这取自佛祖出生时“步步生莲”的典故,过会儿我会向大家仔细介绍。走在莲花上就如同与佛祖在同行,我们还可以看到道边上的不断云纹,谐音就是“不断运”,走一走寓意好运不断,福气连连。
菩提大道两侧是投资三千多万建设的绿化带,引进了许多珍贵树种如榉树、檫树、罗汉松、白皮松等,这草坪也是引自美国矮生百慕达与雁麦草混播的终年常绿草坪。灵山公司之所以要花那么多资金投入绿化,就是希望要为我们营造一个优美清净的环境,从中去感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境,也希望能够提醒各位游客爱护绿化,珍爱生命。
八、九龙灌浴
走过菩提大道,文化园区主体景观――“九龙灌浴.花开吉祥”,气势磅礴、蔚为奇观,重现佛经中佛祖诞生之时祥瑞异相。开启时,当《佛之诞》音乐奏响,顶端六瓣莲花会缓缓绽开,金身太子佛像从中冉冉升起,顺时针环绕一周,隐喻“花开见佛”、“佛光普照”。莲花每天定时开启五次(10:00 11:30 14:00 15:15 16:30),开启时,周围蹲踞的九条巨龙将一齐喷出高达三十多米的弧形水柱,当这九股水柱直冲天际轰然交汇沐浴佛身时,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水体百媚千姿……这一神奇的动态景观正是依据佛经中所记载佛祖出生时的故事建造而成:据说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下来就不同于常人,他能走路会说话,不用旁人扶持便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脚下就涌现出一朵朵莲花来,最后他站在一朵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天上天下,为我唯尊”顿时天空出现了九条龙喷出净水为他沐浴,仙女们也纷纷散下花瓣,奏起仙乐,供养我们的佛祖。小太子全身镏金,共使用黄金18公斤,重12吨,高7.2米。莲花座下为狮子鼓,在佛教象征佛法的弘扬,狮子鼓下是四大天王,他们是佛祖出生时的守护神。周围几个漂亮的仙女称为“八供养”是佛祖出生时的供养人。
在“九龙灌浴”喷水即将结束时,四周八组凤凰口中将会喷出72道涓涓细流,在佛教称之为“八功德水”,据说只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有。这水是经过引自德国200多万的净化器完全净化,大家可以放心饮用,饮用此水将保佑你身心安乐,福慧双收,平安吉祥。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啊!
九、转经廊
广场四周是安放有108只转经筒的转经廊,供我们一路“转经”。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祈福专用的法器,转经一周等于读诵“三藏”一遍,功德无量。“转经”的本义是读诵佛经,然而考虑到有些朋友们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或没有机会在平时诵读经文,于是设置了这样的转经廊。大家可以趁此机会来转一转经筒,就如同把转经筒内的经文诵读一遍,如果您有时间也可以把我们108个转经筒全部转过来,这就如同诵读了百遍经文,功德百倍,会保佑你福寿延年。
十、降魔浮雕
在看完佛祖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以后,我们来看一下佛祖四相成道中的“降魔”。眼前所看到的长26米,高将近8米的大型铜雕,展现的就是佛祖“降魔成道”的过程。我们可能会发现佛祖显得有些憔悴,这是因为佛祖刚刚经历了六年的苦行,但仍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行,到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个菩提树下,发了一个大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了”。佛祖在树下静思七天七夜,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有关享乐的诱惑、财势的诱惑,美女的诱惑以及恶势力的威胁一齐袭来。佛祖不为所动,最终把它们一一降服,终于得道成佛。
看完这个铜雕后,我认为对于每个人而言,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坚定信念,战胜自己,才能有所成就。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见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十一、阿育王柱
现在我们来到开阔宏伟的阿育王柱广场。四根经幢中间高耸的石柱就是“阿育王柱”。为什么叫“阿育王柱”呢,这就要从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说起。他比我国的秦始皇还要早一百多年,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话,那么阿育王就统一了整个印度。我们知道,统一一个国家难免要经历很多的战争。在阿育王年老时他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殃及无数生命,于是便在一位比丘的点化下皈依了佛教,并把佛教定为国教。在全国各地竖立这么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经文以此来弘扬佛法。所以如果说我们释迦牟尼佛祖创建了佛教,那么佛教的弘扬与阿育王是分不开。
这根整料雕刻的阿育王柱,通高16..9米,直径1.8米,重达200吨,用于手工雕凿的小榔头就可以用5吨的卡车装一卡车。因此,无论从高度、重量、价值,还是坚固方面,都远胜印度现存的“阿育王柱”,是目前大陆上罕见的手工雕刻石柱,堪称“中国第一柱”。最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象征着要把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狮子下面刻有和四种动物,分别为狮子、牛、马及大象。喻意常转的意思,狮子代表释迦王族,牛代表忍辱负重,马代表王子逃离皇宫,大象代表大行大力。
阿育王柱是古印度佛法所行之处的标志,它体现和见证着佛教文明承前启后的发展历程,也是国泰民安、佛教兴盛的标志。在灵山景区瞻礼九龙灌浴的盛大场景,仰观巍然耸立的阿育王柱,远眺矗立于群山之间庄严雄伟的灵山大佛,这三大神奇的雕塑,三项艰巨的工程,也正体现着灵山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增进人类文明乃至促进世界和平的任重道远。
十二、天下第一掌
广场左侧矗立有“天下第一掌”。它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房的高度,宽5.5米,仅手指直径就达1米,掌心千辐轮直径2米,总重量达13吨。这是按灵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也就是说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令众生无畏无惧。对比如此庞大的手掌,可见大佛的雄伟高大了。
因“佛手”与“福寿”谐音,所以我们常说“摸摸佛手,增福添寿;抱抱佛脚,平安如意。”既然有幸来到灵山胜境,我们不妨带着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让大佛为您驱除烦恼,保佑您一生平安。
十三、百子戏弥勒
右侧的大型青铜艺术珍品名为“百子戏弥勒”,它高3米,宽7.8米,重9吨。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您看:他们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桶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竟然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
这些小顽童为何如此捉弄弥勒呢?据说他们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实证明,只有心胸开阔之人才是真正拥有快乐的人。
十四、祥符禅寺
通常我们会把灵山大佛景区简单概括为一山、一寺、一佛。一山,即小灵山。一寺,就是始建于唐代、且几度兴废的千年古刹祥符禅寺。一佛,就是高达88米、被称为神州第一佛的“东方大佛”――灵山大佛。
走过分别代表自觉修行的普渡桥、大彻大悟的大觉桥和懂得报答恩情的慈恩桥即可进入千年古刹“祥符禅寺”。正对的天王殿,便是祥符寺山门。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寓意国泰民安。为什么正面供奉的又是笑呵呵的弥勒佛呢?因为佛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过去佛是燃灯古佛,释迦牟尼是现在佛,弥勒佛便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才能继承佛位,所以称之为未来佛。其实现在我们所见的弥勒形象,并非弥勒本身,而是依据五代时期的契此和尚,也就是常说“布袋和尚”的原型塑造而成。因其形象和蔼可亲,所以千百年来深得老百姓认可。
弥勒背面的是寺庙护法神韦驮菩萨,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韦驮与伽蓝殿的关公是同一职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长。手中的降魔杵位置不同含义就不同:杵地代表不挂单,合掌捧在肘中,代表挂单,还有一种向上,说明寺院只留吃,不留住。
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钟楼、鼓楼。钟楼里设置有“江南第一钟”。重12.8吨,高3.5米,下口直径2.5米,由安徽芜湖造船厂铸造。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会举行隆重的撞钟仪式,因佛经中记载人生有108个烦恼,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个烦恼,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个烦恼,所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听到钟声能解除烦恼,增长智慧。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尊佛,这尊佛高8米,是江苏著名的雕塑家吴显林设计的,他一共设计三尊小佛,一尊是1米,一尊是2.5米,还有一尊是8米高的小佛,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据这尊8米高小佛通过计算机放大11倍建造的。接下来气势雄伟的建筑,则是寺庙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一匾为朴老题写。它是专门供奉佛教缔造者和最高层领导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思是说佛有大智力,一切无畏。
走进来看到中间坐着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法相。佛祖的两边,一老一少立着两为弟子,少者阿难,老者伽叶,后面的火焰板是光明和温暖的象征,两旁边的抱联,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原方丈茗山所题写的。“山灵地灵人灵,灵心能成大佛;水净空净陆净,净土即在此方”。两侧是十六罗汉。后面则是由整块汉白玉雕成的净瓶观音像。
十五、杏坛广场
杏坛广场有一棵古银杏,那是我们祥符寺悠久历史的见证,植于唐贞观年间,已有近14XX年的历史,此树姿态各异,树乳累结。每年秋天枝头都挂满白果,人们都说这棵树是镇寺神树。
据说,这棵千年银杏曾数次遭到雷击,主干中间空心,其间藏有一条青色巨蟒。巨蟒平时不出来,每年八月中秋夜,都要从树上游下来,悄悄地绕寺一周,然后返回树洞。中秋夜看蟒巡寺成为祥符禅寺的一大盛事,而善男信女们认为青蟒是神虫,到寺内进香后,一定要到古银杏树前烧香磕头。寺里的和尚说每到白果丰收之时,巨蟒便在树内摇动树身,白果纷纷自动落下,从而免去僧人采摘之苦。后来有游方僧人说青蟒是青龙山山神。
十六、登云道
要参与“平安抱佛脚”,需要我们登上这道长长的阶梯,称之为“登云道”。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灵山大佛脚下的登云道与中山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他们的建造理念是一致的,在视差作用下,登云大道的特点是: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登云大道一共218级,共分七个平台,正好符合俗语“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因此登上登云大道也是一种修行。
登云道中间设有七幅巨型石刻,组成了一副灵山史卷,让游客能够了解灵山的历史。登云道上的'一口古井,称为“六角井”,据说茶圣陆羽曾品过井中的泉水,认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被誉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
十七、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这一神州大佛坐落于太湖之滨,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背靠小灵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灵山大佛佛体由156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莲花座的440块,就刚好块。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块铜壁板的展开面积平均4――6平方米,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约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小。总共耗用铜725吨,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35公里。并且还要将它们都打磨光,让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迹来。壁厚为6-8毫米。再来看一下大佛的莲花座,共有四层莲花瓣组成,每层22瓣,共88瓣。凡捐资满人民币100万元的,可在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
有一点是值得介绍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请你们不妨注意一下,不论你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终在跟随着你,关注着你。当你愈靠近大佛时,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渐睁开、睁大……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眼睛”真的会“动”的不成?其实并不奇怪,这里绝没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视觉差产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艺术魅力,或者说是雕塑家的艺术功力。
我们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风、防震、耐腐蚀、避雷等措施。灵山大佛是分块铸造,然后再在现场将它们一块块地拼装,焊接在一起,使它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大家想一想,这里面包含着多少技术内容和多大的工作量呀?!尽管如此,但比起古代造铜佛的方法来说,那又不知道要省多少事了!
日本奈良有一尊古代的铜佛,叫做“奈良大佛”,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日本人称之为“国宝”,其实只有十几米(14.8)高,当时铸造它的时候,竟动用了260万人,为当时日本全国人口的一半。我们建造灵山大佛,最多亦不过涉及到几百人,而且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造成了。这靠的是现代科技手段,甚至还动用了航天技术。在这里还可以找到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因此,参观灵山大佛,不仅可以获得视觉上的震撼,更能增长可不少科学知识。
由于时间限制,我在这里只能谈两个“为什么?”
第一个“为什么”是:安装好的大佛,为什么是“两脚离地”的?
这是因为灵山大佛的总体设计方案采用的就是“整体悬挂”方案。佛体铜壁板经过拼装焊接成整体以后,是通过副支架、主钢架直接悬挂在像楼房一样的钢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总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块铜壁板有2――3根。整个佛像相当于有四、五千只手从里面加以托着和拉着。这样,铜壁板可以铸得尽可能的薄,节省铜料,经济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层铜壁板是离地的。
第二个“为什么”是:大佛头上没有看到避雷针,它能防雷吗?为什么?
大佛头顶上如果装上一根避雷针,像一根小辫子那样翘在那里,当然不好看!其实,大佛头上不是没有避雷针,而且有很多,所不同的是避雷针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个发髻。人们都知道避雷针必须是尖头的,但是,在英国及其殖民地范围内的避雷针都是“钝”头的。尖头避雷针只能使自身免遭雷击,却保护不了邻近地区也免遭雷击。钝头避雷针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它自身虽然遭到雷击,但因为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损害,但却能以它为顶点,有效地展开一顶锥形保护伞,使伞下的物体免遭落雷的伤害。钝头避雷针更有利于形成闪电的通道。这样,螺形发髻的顶端,岂不正好合适?!
正由于灵山大佛的建造,包含了这许多科技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灵山大佛的建成,是我国国泰民安、国力昌盛的象征。如果不是国泰民安,谁还有心思集中精力造大佛呢?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和强盛的国力,怎么可能建成象灵山大佛这样的大铜佛来呢?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把大佛建在这里呢?
在没有建灵山大佛之前,中国已经有四尊大佛,分别是北方的山西大同云冈大佛、中原的洛阳龙门大佛、西方的四川乐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坛大佛,惟独东方还没有大佛。
1994年无锡市及马山区各界人士决定修复祥符禅寺,申请在寺后山坡新建一尊高达88米的灵山大佛。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新建灵山大佛十分重视,亲自前来考察,并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论。他认为这里位于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加上这里地理条件优越,坐北朝南,面对三万六千倾的太湖,建灵山大佛将改变东方无大佛的历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灵山大佛开光前后,赵朴初又多次莅临。“五方五佛”无论从宗教、文化、艺术、科技或旅游的角度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从这个意义看,灵山大佛不仅属于无锡,而应该是属于华东,属于全中国。
十八、佛教文化博物馆、随喜堂、万佛殿
灵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层,集聚着佛教文化的所有精髓。走进底层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馆,顺“清凉世界”拾级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馆“镇馆之宝”――汉代金丝楠木雕刻的北京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艺术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接着可乘电梯上莲花宝座,参与“平安抱佛脚”活动,抱抱佛脚,一生平安。
抱过佛脚,从楼梯下到中层随喜堂,堂内可博览佛教法器,欣赏佛教诗画,聆听佛教经典,还可参加祈愿贴金、佛光普照等特色佛教文化活动。上层万佛殿内,供奉有近万尊灵山大佛的真身小佛像,万佛朝宗,气势恢弘。
灵山胜境,山灵人灵;灵山大佛,佛大山灵!愿灵山大佛给大家带来灵气、福气、运气!欢迎大家再来灵山!
第二篇:灵山大佛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首批5A级国家旅游景区――灵山胜境!灵山胜境坐落于山清水秀的无锡太湖之滨,是一座规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灵的佛教主题园区。
一、照壁
进入胜境文化园区前,被誉为“华夏第一壁”的灵山大照壁将首先带给您前所未有的震撼。照壁长约40米,最高处达8米,气势恢弘,庄重大气。照壁南、北两面烫金大字均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
朴老与灵山的因缘颇深,赐予灵山许多绝妙诗句。照壁面向太湖的一面题有“湖光万顷净琉璃”七个大字,“琉璃”是佛经中常提到的“七宝”之一。朴老诗句寓意着与太湖交相辉映的灵山胜境,就犹如一方晶莹剔透的琉璃世界纯净美好。而面向胜境那面“小灵山”一诗,则是朴老寄予灵山极高的赞誉和殷切的期望。“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是自述他当年曾出访印度(古称“天竺”),去寻访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灵鹫山”(简称“灵山”、“鹫峰”),但印度佛教早已衰落,灵鹫山呈现一片“空荒”景象,追忆当年佛祖讲经说法时的盛况,朴老感慨万分。“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这两句话峰斗转,说他94年来到无锡灵山,目睹灵山大佛景区香客云集佛教兴盛,仿佛感到印度的灵鹫山“飞”到了无锡马山,“天花烂漫散吾家”寓意正信佛法的传扬。从这首诗足以看出德高望重的赵朴老对佛教文化和对佛教圣地灵山给予的殷切希望。
二、五明桥
照壁对面,柔美的“五明桥”横跨玉带河上,精美的汉白玉桥身凸显典雅、古朴。“五明”是古印度对人类文化的总括以及对人类知识、学问的分类。“明”指学问、学科,“五明”是指人类文化有五大学问,分别为1、内明:明白自己、明悟人生真相的学问。2、声明:声韵、语言之学;3、因明:逻辑、论辩之学;4、医方明:医药、体育、养生之学;5、工巧明: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各行各业的技艺学问,如农业、商业、工业、建筑、音乐、文学、军事、管理等等。每座桥分别以“五明”之一命名,桥栏杆则选用北京房山的精品汉白玉,这些无一不体现了灵山创建“一流景区”,打造“精品工程”的坚定目标。走过“五明桥”进入灵山胜境,正是要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佛教绝不只主张在寺庙、山林间闭目打坐、不问世事,不关心现实社会和广大众生,相反,正信的佛教为利益一切众生,积极主张开发、利用一切有益知识、技术造福人类。“五明桥”正体现了灵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之所在。游客朋友可选择走不同的桥,圆满您不同的愿望。
三、“灵山胜境”门楼
走过五明桥,便可见一座气势恢弘,庄严而不失精美的“胜境门楼”。门楼糅合徽式建筑之古朴端庄,北方皇家建筑之雄伟大气以及藏式建筑之鲜明活跃风格于一体。正门悬挂“灵山胜境”匾额亦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灵山胜境作为国家首批4A级景区,不仅具备一流的硬件设施,更为广大游客配备有优良的软件服务,导游讲解、小件寄存、广播、医务等一应俱全。游客手中的别致明信片门票,更是体现了灵山“服务到家”的匠心独具。当您尽兴游览灵山后,便可将明信片门票连同您的祝福,邮寄给亲朋好友,同时也把灵山特有的灵气、福气送到千家万户。
通过“灵山胜境”大门楼,让我们一同去了解佛教丰富的历史,体验灵山独具的文化吧!门楼反面,另一梵文书写的“灵山胜境”匾额,由研究梵文的泰斗季羡林教授亲笔题写。“灵山”,梵文名耆崛山,原指印度“灵鹫山”,略称“灵山”,“鹫峰”等,因山顶形状似鹫故名“灵鹫山”。可见,无锡灵山与印度灵鹫山确有着一定的因缘。据说,“灵山”之称源于唐朝初年玄奘法师从天竺(印度)取经回国,游历东南经过无锡,见马山层峦丛翠、景色秀异,谓“无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遂将马山赐名为“小灵山”,此后,玄奘大弟子窥基法师就在此始建小灵山寺(宋时改名为“祥符禅院”),历经沧桑变迁,至97年我们建造灵山大佛、恢复祥符禅寺、得赵朴老支持、有茗山法师首任方丈,小灵山的千年古刹不仅恢复重光,且建成了高达88米的中国第一大佛,小灵山也达到千余年来前所未有之盛,也才成就了今天这方令世人称道的“灵山胜境”。
四、洗心池
出“灵山胜境”门楼,就正式进入了佛国胜境。在开始佛文化旅程之前,请先去灵山“洗心池”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通常有成语说“洗心革面”,意思是彻底改变自己、重新做人。而佛教的“洗心”不是从品性的角度,而是注重从心灵智慧出发。佛教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本来是清净光明,尤如明镜,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烦恼和困扰越来越多,就好像一面洁净的镜子有了尘污,也就不能清楚地照彻万物了,所谓“心性本净,客尘所染”。通常意义的修行,就是要让我们的心灵恢复本来的清净光明,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达到真正的觉悟。有幸到此,就让我们通过洗手,带走尘世烦恼、荡涤心灵染污,使疲惫烦恼的身心有一个彻底的转换,换一种清新自在的状态进入灵山胜境,。
五、佛足坛
净化心灵之后,让我们怀虔诚之心前往灵山的第一个景点“佛足坛”去瞻拜佛足。面对我们这两只长1.2米,宽0.6米的巨大佛足印,正是佛祖释迦牟尼留下的足迹。据说,佛祖在世时,不主张世人为他造像膜拜,在他即将寂灭时,于印度摩揭陀国留下脚印,并对其弟子说:“见到足印,如同见我”。日后,信众便以佛足作为膜拜之圣物。
灵山的佛足并非凭空建造,而是有一定的依据: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玄奘走过释迦牟尼成道的足迹一一隆重膜拜,并将图案带回中国,呈给唐太宗,后奉旨按图刻石供奉。大家不妨走近瞻观,可见佛足足底平满,五趾齐平,掌底有法轮和万字符,这些都属于佛祖不同于常人的祥瑞之相。据传说,佛足印的大小会根据礼拜者的福德大小而呈现不同的变化,今天大家有幸看见如此大的佛足,正说明大家的福德和佛缘很大。另外,在西安大雁塔、玉华宫也保存着刻有释迦牟尼足迹的石碑,那也是依玄奘法师当年在所刻的佛足石复制而成的。现在,让我们沿着佛祖的脚印前行,去了解佛祖成道的艰辛历程。
六、五智门
现在我们所看到是目前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手工雕刻石牌坊“五智门”,它全长38.4米,高15.5米,设计独特、雕刻工艺精美,全部采用花岗岩建造而成,共用石料1000余吨。灵山五智门又名“智慧之门”。进入佛教的智慧之门,我们将瞻礼太子降生的盛大场景,感受象征着佛教盛大、国泰民安的阿育王柱的宏伟气势,并通过菩提大道、转经廊等许多佛教文化景点,去了解佛教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佛学博大的智慧哲理。
五智门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对大字。“六度”通俗的说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布施”就是叫人放下自私心,多为别人着想,把有价值的东西施舍给别人。一般人习惯上都是自我中心,为自己打算,学佛则是要“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多为别人着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深一层说,布施不仅仅是将财物给他人,更要将做人的道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些有关“生命智慧”的学问告诉别人,让人生更充实、活得更有意义,这叫“法布施”。“持戒”也不只是通常以为的“宗教的清规戒律”,而是指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佛教倡导“戒杀生”“戒偷盗”等等,从根本而言就是在引导众生遵循自然规律、遵守伦理道德、坚持做人准则、保持社会公德,争作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释迦牟尼涅盘前,有弟子问以后佛法该如何住世,释迦牟尼说:“以戒为师”,由此可见“持戒”是非常重要的。“忍辱”则是指要甘于忍受痛苦和屈辱,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之人,必定是坚韧之士。在“五智门”的另一面居中的是“精进”,在六度里,“精进度懈怠”,是要修行人努力不懈、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由此可见通常认为佛教是“消极”、“悲观”、“逃避”、“厌世”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佛教同样是非常积极、“与时俱进”、努力奋发的。“禅定”就是让我们学会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学会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件事情。也只有真正把前五个“度”融会贯通,才有可能达到“般若”的境界,也就是获得了佛教的大智慧。也就真正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七、菩提大道
穿过智慧之门,我们便踏上了“菩提大道”。大道两边种植有百余棵银杏树,在我国历来是把银杏树视为佛门圣树来代替菩提树的。因银杏树的树龄很长,可以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又因佛祖释迦牟尼当年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所以菩提在佛教中即是觉悟之意,“菩提大道”又被称为“觉悟之道”。我们可以看到菩提大道中央饰有七朵莲花,这取自佛祖出生时“步步生莲”的典故,过会儿我会向大家仔细介绍。走在莲花上就如同与佛祖在同行,我们还可以看到道边上的不断云纹,谐音就是“不断运”,走一走寓意好运不断,福气连连。
菩提大道两侧是投资三千多万建设的绿化带,引进了许多珍贵树种如榉树、檫树、罗汉松、白皮松等,这草坪也是引自美国矮生百慕达与雁麦草混播的终年常绿草坪。灵山公司之所以要花那么多资金投入绿化,就是希望要为我们营造一个优美清净的环境,从中去感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境,也希望能够提醒各位游客爱护绿化,珍爱生命。
八、九龙灌浴
走过菩提大道,文化园区主体景观――“九龙灌浴.花开吉祥”,气势磅礴、蔚为奇观,重现佛经中佛祖诞生之时祥瑞异相。开启时,当《佛之诞》音乐奏响,顶端六瓣莲花会缓缓绽开,金身太子佛像从中冉冉升起,顺时针环绕一周,隐喻“花开见佛”、“佛光普照”。莲花每天定时开启五次(10:0011:3014:0015:1516:30),开启时,周围蹲踞的九条巨龙将一齐喷出高达三十多米的弧形水柱,当这九股水柱直冲天际轰然交汇沐浴佛身时,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水体百媚千姿……这一神奇的动态景观正是依据佛经中所记载佛祖出生时的故事建造而成:据说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下来就不同于常人,他能走路会说话,不用旁人扶持便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脚下就涌现出一朵朵莲花来,最后他站在一朵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天上天下,为我唯尊”顿时天空出现了九条龙喷出净水为他沐浴,仙女们也纷纷散下花瓣,奏起仙乐,供养我们的佛祖。小太子全身镏金,共使用黄金18公斤,重12吨,高7.2米。莲花座下为狮子鼓,在佛教象征佛法的弘扬,狮子鼓下是四大天王,他们是佛祖出生时的守护神。周围几个漂亮的仙女称为“八供养”是佛祖出生时的供养人。
在“九龙灌浴”喷水即将结束时,四周八组凤凰口中将会喷出72道涓涓细流,在佛教称之为“八功德水”,据说只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有。这水是经过引自德国200多万的净化器完全净化,大家可以放心饮用,饮用此水将保佑你身心安乐,福慧双收,平安吉祥。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啊!
九、转经廊
广场四周是安放有108只转经筒的转经廊,供我们一路“转经”。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祈福专用的法器,转经一周等于读诵“三藏”一遍,功德无量。“转经”的本义是读诵佛经,然而考虑到有些朋友们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或没有机会在平时诵读经文,于是设置了这样的转经廊。大家可以趁此机会来转一转经筒,就如同把转经筒内的经文诵读一遍,如果您有时间也可以把我们108个转经筒全部转过来,这就如同诵读了百遍经文,功德百倍,会保佑你福寿延年。
十、降魔浮雕
在看完佛祖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以后,我们来看一下佛祖四相成道中的“降魔”。眼前所看到的长26米,高将近8米的大型铜雕,展现的就是佛祖“降魔成道”的过程。我们可能会发现佛祖显得有些憔悴,这是因为佛祖刚刚经历了六年的苦行,但仍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行,到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个菩提树下,发了一个大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了”。佛祖在树下静思七天七夜,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有关享乐的诱惑、财势的诱惑,美女的诱惑以及恶势力的威胁一齐袭来。佛祖不为所动,最终把它们一一降服,终于得道成佛。
看完这个铜雕后,我认为对于每个人而言,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坚定信念,战胜自己,才能有所成就。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见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十一、阿育王柱
现在我们来到开阔宏伟的阿育王柱广场。四根经幢中间高耸的石柱就是“阿育王柱”。为什么叫“阿育王柱”呢,这就要从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说起。他比我国的秦始皇还要早一百多年,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话,那么阿育王就统一了整个印度。我们知道,统一一个国家难免要经历很多的战争。在阿育王年老时他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殃及无数生命,于是便在一位比丘的点化下皈依了佛教,并把佛教定为国教。在全国各地竖立这么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经文以此来弘扬佛法。所以如果说我们释迦牟尼佛祖创建了佛教,那么佛教的弘扬与阿育王是分不开。
这根整料雕刻的阿育王柱,通高16..9米,直径1.8米,重达200吨,用于手工雕凿的小榔头就可以用5吨的卡车装一卡车。因此,无论从高度、重量、价值,还是坚固方面,都远胜印度现存的“阿育王柱”,是目前大陆上罕见的手工雕刻石柱,堪称“中国第一柱”。最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象征着要把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狮子下面刻有法轮和四种动物,分别为狮子、牛、马及大象。法轮喻意法轮常转的意思,狮子代表释迦王族,牛代表忍辱负重,马代表王子逃离皇宫,大象代表大行大力。
阿育王柱是古印度佛法所行之处的标志,它体现和见证着佛教文明承前启后的发展历程,也是国泰民安、佛教兴盛的标志。在灵山景区瞻礼九龙灌浴的盛大场景,仰观巍然耸立的阿育王柱,远眺矗立于群山之间庄严雄伟的灵山大佛,这三大神奇的雕塑,三项艰巨的工程,也正体现着灵山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增进人类文明乃至促进世界和平的任重道远。
十二、天下第一掌
广场左侧矗立有“天下第一掌”。它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房的高度,宽5.5米,仅手指直径就达1米,掌心千辐轮直径2米,总重量达13吨。这是按灵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也就是说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令众生无畏无惧。对比如此庞大的手掌,可见大佛的雄伟高大了。
因“佛手”与“福寿”谐音,所以我们常说“摸摸佛手,增福添寿;抱抱佛脚,平安如意。”既然有幸来到灵山胜境,我们不妨带着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让大佛为您驱除烦恼,保佑您一生平安。
十三、百子戏弥勒
右侧的大型青铜艺术珍品名为“百子戏弥勒”,它高3米,宽7.8米,重9吨。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您看:他们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桶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竟然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
这些小顽童为何如此捉弄弥勒呢?据说他们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实证明,只有心胸开阔之人才是真正拥有快乐的人。
十四、祥符禅寺
通常我们会把灵山大佛景区简单概括为一山、一寺、一佛。一山,即小灵山。一寺,就是始建于唐代、且几度兴废的千年古刹祥符禅寺。一佛,就是高达88米、被称为神州第一佛的“东方大佛”――灵山大佛。
走过分别代表自觉修行的普渡桥、大彻大悟的大觉桥和懂得报答恩情的慈恩桥即可进入千年古刹“祥符禅寺”。正对的天王殿,便是祥符寺山门。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寓意国泰民安。为什么正面供奉的又是笑呵呵的弥勒佛呢?因为佛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过去佛是燃灯古佛,释迦牟尼是现在佛,弥勒佛便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才能继承佛位,所以称之为未来佛。其实现在我们所见的弥勒形象,并非弥勒本身,而是依据五代时期的契此和尚,也就是常说“布袋和尚”的原型塑造而成。因其形象和蔼可亲,所以千百年来深得老百姓认可。
弥勒背面的是寺庙护法神韦驮菩萨,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韦驮与伽蓝殿的关公是同一职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长。手中的降魔杵位置不同含义就不同:杵地代表不挂单,合掌捧在肘中,代表挂单,还有一种向上,说明寺院只留吃,不留住。
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钟楼、鼓楼。钟楼里设置有“江南第一钟”。重12.8吨,高3.5米,下口直径2.5米,由安徽芜湖造船厂铸造。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会举行隆重的撞钟仪式,因佛经中记载人生有108个烦恼,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个烦恼,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个烦恼,所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听到钟声能解除烦恼,增长智慧。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尊佛,这尊佛高8米,是江苏著名的雕塑家吴显林设计的,他一共设计三尊小佛,一尊是1米,一尊是2.5米,还有一尊是8米高的小佛,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据这尊8米高小佛通过计算机放大11倍建造的。接下来气势雄伟的建筑,则是寺庙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一匾为朴老题写。它是专门供奉佛教缔造者和最高层领导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思是说佛有大智力,一切无畏。
走进来看到中间坐着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法相。佛祖的两边,一老一少立着两为弟子,少者阿难,老者伽叶,后面的火焰板是光明和温暖的象征,两旁边的抱联,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原方丈茗山所题写的。“山灵地灵人灵,灵心能成大佛;水净空净陆净,净土即在此方”。两侧是十六罗汉。后面则是由整块汉白玉雕成的净瓶观音像。
十五、杏坛广场
杏坛广场有一棵古银杏,那是我们祥符寺悠久历史的见证,植于唐贞观年间,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此树姿态各异,树乳累结。每年秋天枝头都挂满白果,人们都说这棵树是镇寺神树。
据说,这棵千年银杏曾数次遭到雷击,主干中间空心,其间藏有一条青色巨蟒。巨蟒平时不出来,每年八月中秋夜,都要从树上游下来,悄悄地绕寺一周,然后返回树洞。中秋夜看蟒巡寺成为祥符禅寺的一大盛事,而善男信女们认为青蟒是神虫,到寺内进香后,一定要到古银杏树前烧香磕头。寺里的和尚说每到白果丰收之时,巨蟒便在树内摇动树身,白果纷纷自动落下,从而免去僧人采摘之苦。后来有游方僧人说青蟒是青龙山山神。
十六、登云道
要参与“平安抱佛脚”,需要我们登上这道长长的阶梯,称之为“登云道”。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灵山大佛脚下的登云道与中山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他们的建造理念是一致的,在视差作用下,登云大道的特点是: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登云大道一共218级,共分七个平台,正好符合俗语“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因此登上登云大道也是一种修行。
登云道中间设有七幅巨型石刻,组成了一副灵山史卷,让游客能够了解灵山的历史。登云道上的一口古井,称为“六角井”,据说茶圣陆羽曾品过井中的泉水,认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被誉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
十七、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这一神州大佛坐落于太湖之滨,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背靠小灵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灵山大佛佛体由156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莲花座的440块,就刚好2000块。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块铜壁板的展开面积平均4――6平方米,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约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小。总共耗用铜725吨,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35公里。并且还要将它们都打磨光,让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迹来。壁厚为6-8毫米。再来看一下大佛的莲花座,共有四层莲花瓣组成,每层22瓣,共88瓣。凡捐资满人民币100万元的,可在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
有一点是值得介绍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请你们不妨注意一下,不论你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终在跟随着你,关注着你。当你愈靠近大佛时,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渐睁开、睁大……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眼睛”真的会“动”的不成?其实并不奇怪,这里绝没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视觉差产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艺术魅力,或者说是雕塑家的艺术功力。
我们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风、防震、耐腐蚀、避雷等措施。灵山大佛是分块铸造,然后再在现场将它们一块块地拼装,焊接在一起,使它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大家想一想,这里面包含着多少技术内容和多大的工作量呀?!尽管如此,但比起古代造铜佛的方法来说,那又不知道要省多少事了!
日本奈良有一尊古代的铜佛,叫做“奈良大佛”,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日本人称之为“国宝”,其实只有十几米(14.8)高,当时铸造它的时候,竟动用了260万人,为当时日本全国人口的一半。我们建造灵山大佛,最多亦不过涉及到几百人,而且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造成了。这靠的是现代科技手段,甚至还动用了航天技术。在这里还可以找到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因此,参观灵山大佛,不仅可以获得视觉上的震撼,更能增长可不少科学知识。
由于时间限制,我在这里只能谈两个“为什么?”
第一个“为什么”是:安装好的大佛,为什么是“两脚离地”的?
这是因为灵山大佛的总体设计方案采用的就是“整体悬挂”方案。佛体铜壁板经过拼装焊接成整体以后,是通过副支架、主钢架直接悬挂在像楼房一样的钢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总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块铜壁板有2――3根。整个佛像相当于有四、五千只手从里面加以托着和拉着。这样,铜壁板可以铸得尽可能的薄,节省铜料,经济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层铜壁板是离地的。
第二个“为什么”是:大佛头上没有看到避雷针,它能防雷吗?为什么?
大佛头顶上如果装上一根避雷针,像一根小辫子那样翘在那里,当然不好看!其实,大佛头上不是没有避雷针,而且有很多,所不同的是避雷针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个发髻。人们都知道避雷针必须是尖头的,但是,在英国及其殖民地范围内的避雷针都是“钝”头的。尖头避雷针只能使自身免遭雷击,却保护不了邻近地区也免遭雷击。钝头避雷针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它自身虽然遭到雷击,但因为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损害,但却能以它为顶点,有效地展开一顶锥形保护伞,使伞下的物体免遭落雷的伤害。钝头避雷针更有利于形成闪电的通道。这样,螺形发髻的顶端,岂不正好合适?!
正由于灵山大佛的建造,包含了这许多科技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灵山大佛的建成,是我国国泰民安、国力昌盛的象征。如果不是国泰民安,谁还有心思集中精力造大佛呢?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和强盛的国力,怎么可能建成象灵山大佛这样的大铜佛来呢?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把大佛建在这里呢?
在没有建灵山大佛之前,中国已经有四尊大佛,分别是北方的山西大同云冈大佛、中原的洛阳龙门大佛、西方的四川乐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坛大佛,惟独东方还没有大佛。
1994年无锡市及马山区各界人士决定修复祥符禅寺,申请在寺后山坡新建一尊高达88米的灵山大佛。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新建灵山大佛十分重视,亲自前来考察,并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论。他认为这里位于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加上这里地理条件优越,坐北朝南,面对三万六千倾的太湖,建灵山大佛将改变东方无大佛的历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灵山大佛开光前后,赵朴初又多次莅临。“五方五佛”无论从宗教、文化、艺术、科技或旅游的角度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从这个意义看,灵山大佛不仅属于无锡,而应该是属于华东,属于全中国。
十八、佛教文化博物馆、随喜堂、万佛殿
灵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层,集聚着佛教文化的所有精髓。走进底层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馆,顺“清凉世界”拾级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馆“镇馆之宝”――汉代金丝楠木雕刻的北京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艺术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接着可乘电梯上莲花宝座,参与“平安抱佛脚”活动,抱抱佛脚,一生平安。
抱过佛脚,从楼梯下到中层随喜堂,堂内可博览佛教法器,欣赏佛教诗画,聆听佛教经典,还可参加祈愿贴金、佛光普照等特色佛教文化活动。上层万佛殿内,供奉有近万尊灵山大佛的真身小佛像,万佛朝宗,气势恢弘。
灵山胜境,山灵人灵;灵山大佛,佛大山灵!愿灵山大佛给大家带来灵气、福气、运气!欢迎大家再来灵山!
第三篇:灵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就是你们今天的景区导游***,大家可以称呼我为小*!今天将由我和各位一道来游览黔灵山公园,在此,小*预祝各位旅游愉快!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今天游览的黔灵山公园是贵阳城区内的一座规模宏大的综合性公园,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相传于清康熙11年(公元1672年),由弘福寺开山祖师赤松和尚在山上倒插古松而存活,因此得名,意为“集黔之灵气于此,必是人杰地灵之地”。黔灵公园集山、水、林、洞、泉、寺、猴为一体,是全国著名的城市森林公园。其主要包括弘福寺、瞰筑亭、黔灵湖、动物园、麒麟洞等景点。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逐一的领略一下它各个景点的美妙之处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脚下的这条蜿蜒小径叫做“九曲径”,因有9个大弯道而得名。踏上登山石径,不远处的古佛洞供的是一个苦行僧,这恐怕在赤松开山以前就已经有了,所以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黔游日记》中便提到了这个古佛洞。沿着山道旁的石壁上,有许多石刻,从“第一山”、“黔灵胜境”到“南无阿弥陀佛”……引导人们走近佛门,感受“心既是佛”的境界。当年董必武先生游览此地,一时有感,留下了“竟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颂。泉清树古叶微脱,寺外双峰峙若关”的诗句。
一路辛苦,终于来到了黔中著名的古刹弘福寺了。各位团友,现在我的右手边这幅大型石雕叫做“九龙浴佛”,据说释迦牟尼诞生时,有九条龙吐水为他沐浴。左手边就是弘福寺了,弘福寺的山门是一座有三个门洞的牌楼式建筑,上面所书的“黔南第一山”是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题字,“弘福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山门总是三个门洞呢?因为它象征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所以,如果中间的门开了,那就是遁入空门,出家当和尚了。弘福寺修建于清康熙11年,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其坐落在象王岭,杖钵峰、宝塔峰三峰相交的平地上,三面环山,绿荫如盖。整个寺庙坐西朝东,整个布局犹如一个甲字。寺内第一殿是天王殿、第二殿是观音殿、第三殿即为主殿大雄宝殿,在大雄宝殿的后面还有玉佛殿,共有十多尊玉佛,都是华裔僧尼宏慧从缅甸仰光请来的。
各位团友,这就是瞰筑亭了!因为贵阳也被称为“筑城”,而站在这里又可以看见贵阳全景,登亭远望犹如羽化而登仙,所以这座亭子也就被称为“瞰筑亭”了!这“瞰筑亭”三个字是1986年春刘海粟大师亲书的。朱德委员长1962年3月也曾登上该亭,写下了一首歌颂贵阳的诗:“黔灵山上望贵阳,建设十年换新装。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各位游客朋友,有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不过请大家放心,在黔灵山上却是相反的,不信我们可以体验一下,下面就让我们一同下山去黔灵湖、动物园、麒麟洞吧!
各位团友,我们看到的那如明镜一样的水湖就是黔灵湖,它本是一条小河,后来筑起了一道拦河大坝,就形成了眼前的黔灵湖。整个湖面约20公顷,蓄水量100万立方米。可以垂钓、游泳和划船。湖边还有茶楼、长廊和水榭,是个休闲的好地方。
各位游客,在我们来动物园的路上,相信你们都已经看到了路边聚集的猕猴了,在我们黔灵山公园生活着不少这样的猴居士呢!景区动物园于1984年把圈养的100多只猕猴放到黔灵山上进行野生放养。20年间,这群猕猴数量已增至500多只。贵阳市的市民们经常带着猕猴爱吃的食物去看望这群城市中的精灵,园内人猴嬉戏,其乐融融,这也成为了公园的一大特色。
各位团友,我们面前的这个溶洞就是麒麟洞,这个天然溶洞因其内有一巨大石笋,酷似麒麟而得名。洞前有繁茂的紫薇和三百年的石榴树。就在洞旁的这个“水月庵”,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先后关押过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留下了许多故事,现已辟为展览、陈列室。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黔灵山公园之旅到这就结束了,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欢迎大家再次来我们黔灵山公园游玩!祝大家工作、生活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天津导游词
天津导游词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天津中国旅行社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旅游活动。我叫王**,是本车的导游员,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这位是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李师傅。俗话说:千年修的同船渡。今天应该是千年修的同车行。我们一定会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要求,请尽管提出来,不要客气,我们一定会尽量满足你的要求。最后望大家能够在天津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经过的是天津的解放桥,河下流躺着被天津人民誉为的母亲之河的——海河。经市政府斥巨资,海河以成为贯穿市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风光游览线,沽水流霞、龙潭浮翠。您可以乘坐豪华游轮,领略海河沿岸风光。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鼓楼步行街。提醒大家的是:要注意安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