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心得体会3篇(大全)

时间:2022-09-15 01:04:1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5718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扶贫工作心得体会3篇(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扶贫工作心得体会3篇(大全)》。

第一篇: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中央和上级力量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于是,推进好扶贫工作,最需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扶贫部署尊重群众、扶贫举措问计群众、扶贫实施依靠群众、扶贫成果惠及群众,充分汲取山区群众的不竭智慧,凝聚山区群众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让“政策、机遇”这股春风,吹绿贫困山区的致富树,借“产业、科技”这块新砖,铺通贫困山区的小康路。

规划部署要尊重群众意愿。“凡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事情,应当和群众商量,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越俎代庖、削足适履只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扶贫开发始终是贫困地区群众自己的事业,贫困群众的所需所盼,群众自己最清楚。在确定项目前,重心下移接地气,深入拟安排项目村组,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筛选,积极征求群众发展愿望,发现、总结群众在艰苦环境中长期生产劳作积累的致富经验和创新成果,结合村情民意,科学合理地为群众选出最急需、最实用、最可行的项目,群众才会把党员干部当作自家人,“掏心窝子”同想问题、共谋对策,探索出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的新法子、新路径。

措施决策要顺应群众期盼。不能一味听从行政命令怎么干,怎么发展还得由群众说了算。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坚持让群众参与,推动科学民主决策,将“参与”和“转变”理念贯穿于始终。政府“赋权于民”,由过去的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从操作者转变为辅助者,帮助贫困群众克服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经验阅历和视角层次等方面的不足,引导群众全面参与、自主决定发展项目并主动参与到实施扶贫项目中来。通过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才能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最终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发展”的转变,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篇: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职责,是我们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有责任的担当精神,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要认真贯彻省、市、县相关政策,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政策,加大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推动作用。

要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措施,应该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扶贫干部,特别要做到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加强第一书记工作,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要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比较难、农村整体发展较慢等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以解决问题。

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帮扶,应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让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政策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同时要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偏远地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能大力解决水、电、路以及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可以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能更好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第三篇:扶贫工作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要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能给基层增加负担”“要总结推广一批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真抓实干的好经验好典型”。

诚然,想让基层真正减负,就是需要有更多的“走心”干部。“走心”干部多“走心”、不“走形”,以“心”战“形”、用“心”拒“形”,唯有如此,方能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那么,“走心”干部“心”又该落在何处呢?

“走心”干部不“走样”,让“心”落在担当中。《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对基层干部而言,实现减负就是要从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但是切记不能减掉干部的担当和作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新时代党招呼的、人民期待的都是敢于担当的“走心”干部,“在其位、谋其政”“知其难而为之”,这些都是担当的具体表现。但是,当前却仍然有一些“走样”干部,走走形式、摆摆样子,遇到问题就躲、碰见挑战就闪、接到任务就推,只注重表面、不重视内在,这样一来事情不成还会坏了大事。勇于担当,切实“走心”,不喊口号,但求实效,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真正保障。

“走心”干部不“走场”,让“心”落在为民中。这个时代为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出了卷子,如何答题?主动权在每个干部手中,是“用心思考”还是“随意作答”,人民在阅卷的过程中便能一眼看出。我们要牢牢记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一切为民,才能让民向往之。做好“走心”式干部,我们就要将人民群众放在心间,做到真正地“为人民服务”。走进田间、拍拍照片,走进家门、填填表格,做个样子、留个痕迹,这是我们必须摒弃的。相反,深入基层、面向群众,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多问问百姓需求、多听听群众呼声,敢于吃苦、不怕流汗,埋头苦干,只为民事……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也唯有这样的真心和付出,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点赞。

“走心”干部不“走形”,让“心”落在实干中。“为政之道,贵在实干”,讲实干、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础。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在实干中不断淬炼、要在实干中不断成长,以想干事之态干成事,用能干事之力干好事,如此之行争做实干型的“走心”干部。倘若干部光说不练、只想不做,弄虚作假、浮于表面,那便是最明显的“走形”,这样的“空想型”干部永远不会有所收获,更不会有所长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想做当今时代的“走心”干部,就要全力破除形式主义弊病,要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将“心”落在实处、把事干在实处。

“走心”干部“心”落担当,“走心”干部“心”落为民,“走心”干部“心”落实干,如此的“走心”干部,没有“形式”、不做“样子”、更不会“摆场子”,也只有如此的“走心”干部,才能真正让人民暖心、让群众安心、让百姓放心!

第四篇: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参加扶贫攻坚“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每到一处,总能看到再穷的地方也有富裕的人家。在走访调查的具体工作中,要登记人口和联系电话,总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拿出一个很旧的户口本或身份证和一张用烟壳纸记录下的电话号码,字总是写得歪歪扭扭的。这种家庭大多家里摆放凌乱,卫生状况不好,有的人家是脏乱差,家境贫寒。另一种情况是:拿出来的户口本或身份证保管得好,比较干净,至于电话号码随口就说得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村干部有时会说一句,这家问题不大。这种人家的家里东西摆放有序,干净整洁,家庭条件就好得多。详细了解,这种人家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要么有人在单位上、要么有人在打工、要么有人在做生意。同一个村民小组,有的甚至房舍相连,土地、水源、林地、用电、交通都一样,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呢?仔细分析,才发现贫困人家的根本原因是没文化。

没有文化知识,导致思维有限,点子不多,方法单一,不懂经营。长年累月只会守着那点包产地,种点包谷、麦子、荞子、豆子以及一些瓜瓜菜菜之类的东西,养几只鸡鸭鹅,喂几头猪。一家人的年收入不过万,一年的人亲往来和看病都成困难。

缺乏文化知识,接受新事物困难,不懂技术,缺乏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本领。普遍不会水泥工,钢筋工,更不会驾驶技术或开挖掘机。出外打工只有干重活、脏活、又苦又累还拿钱不多的活,而且在社会还多遭人冷眼。安全不保,报酬不高,有时还被坑或被骗,打工成了畏途。

这些地方文化落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教育。现在教育普及了,但是这些地方的学校可以修得像城里的一样漂亮,然而这些地方的教师却是最差的。有的学校无法有公办教师,就请代课教师,知识不具备,专业不熟,课程开不齐,上课随意,教育质量自然不好,读书自然不热。教育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能力最差的教师到最边远的地方去教,让这些地方的教育雪上加霜,长年无望。

一个三十多岁年轻力壮的男人成了那个村民小组的最贫困户。房屋低矮而破破烂烂,锅碗瓢盆一地,满地狼藉。政府给他解决的一小间地震安居房,无法盖顶,只好用石棉瓦随便盖上,也没有搬进去住。为啥如此?就是懒惰不想动,随时还喝点小酒,仅靠低保维持生活。这样的人家,能脱贫吗?

精准扶贫如果不注重教育和人的思想扶贫,要整体脱贫比较困难。

第五篇:扶贫工作体会

在驻村扶贫工作的日子里,我们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了解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积极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帮助村委会建立帮扶台帐,确保精准扶贫。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找准和发现问题,收集民意和掌握干部群众发展意见,建立帮扶工作台帐;协助村委会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和做好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工作。指导村干部立足当地实际,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原则,帮助村两委科学制订并组织实施扶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帮助村委会协调衔接落实项目。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必须根据贫困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积极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劳务输出。因地制宜助推驻点村特色产业发展,提高贫困农户经济效益,帮助培育致富带头人。在发展产业的同盟时,不断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协助上级党委、政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指导村两委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村级民主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协助村两委抓好农村社会管理,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村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了解了当前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明确了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找到了做好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掌握了做好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实用技巧与方法。

一是驻村扶贫让我增强了感恩之心。在驻村帮扶工作期间,我接触的对象就是农民。我时时刻刻牢记我也曾是农民的后代,农民群众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在开展工作中,要时刻站在农民群众的立场上,心系群众,增加沟通和了解,或许很多不理解就能变成相互理解,很多疑难问题就不会那么难以解决。要真正扎根到群众中去,切实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职责就是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让他们真正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与群众打成一片、抱成一团。一定要做到有三心,即爱心、诚心、耐心。在农村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孤儿等贫困弱势群体比较多,要想方设法帮助发展生产,积极开展贫困生、贫困户结对帮扶等工作,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更要怀有爱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所以在工作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农民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以诚相待,以心交心。

二是驻村扶贫让我增强了工作信心 。村干部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有非常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我充分抓住这次驻村帮扶机会,虚心向包村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请教,驻村后,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扑下身子和群众打成一片,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严格按照驻村要求,坚持吃住在村,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按驻村工作队纪律要求,住得下,从而做到了心入、身入、深入群众。通过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晰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商脱贫致富的大计。根据村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寻找技术优势。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帮助村内确立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养殖业及种植业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充实开展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驻村扶贫增加了我人生的阅历。驻村精准扶贫虽则条件艰苦,远离县城、远离工作单位,寂寞、孤独和生活的单调枯燥,但正是这种工作环境,将在我人生中是一份沉甸甸的积累、一份宝贵的资源。而且能同国家、省市部门帮扶工作队的领导一块工作,让我增添了工作本领,学到了没有学到的东西,让我在驻村帮扶工作期间,坚守信仰、守住清贫,激励我在日后工作中爱岗敬业,增添服务人民的资本。

第六篇:扶贫工作体会

作为一名农业农村工作者,我们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统筹推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文化、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牵头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和优秀农耕文化建设,指导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

农业农村工作者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一是因为农业技术是重要生产力,能有效提高种植、养殖效益,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农村工作者,对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二是因为农业农村工作者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者,和其他行业一样,农业需要技术,懂技术的农民与不懂技术的农民在劳动收益方面有较大不同,前者常常事半功倍。今天,农业已进入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时代,尤其需要各项技术来做支撑。靠谁去提高农民的技术?当然靠农业技术人员。农业农村工作者是农业技术的“百事通”,有了技术和支持,农民脱贫就有了保障。三是因为农业农村工作者是各类信息的传播者,现在农业同样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传递信息方面,农业农村工作者能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能及时地将种植、养殖等方面关于新品种、新技术的信息传递给农民;一方面,他们能迅速将各类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价格信息传递给农民,便于农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及时调整产品的市场定位。

为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工作者的中坚力量,我们需要一是营造尊重农业农村工作者的社会氛围,让农业农村工作者的工作得到尊重。首先在工作待遇上要有保障,特别是下乡的费用有保障;其次要大力宣传农业农村工作者中的先进典型,让更多农民明白农业农村工作者的重要性,感受到农业农村工作者的奉献精神,激励他们再接再厉。二是强化农业农村工作者的使命意识,就是要让农业农村工作者明白自身使命的光荣,要坚持扎根农村,将田间地头作为舞台,不仅要身在农村,更要心在农村,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卷起裤腿,挽起衣袖,手把手地教给农民技术,主动为农民排解技术方面的困难,激励农民创业创收。三是提高农业队伍的专业素质,农业农村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既要掌握传统农业技术,又要不断获取新的农业知识,指导农民将新的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四是提高农业队伍的法律意识,农业农村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农业畜产品安全生产的监督执法力度,让农民生产出安全放心的农业产品。

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是每一个农业农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我们要将国家对我们的培养、教育的专业知识用于生产实践、指导生产实践和用在脱贫攻坚中去,不要仅仅限于书本知识,更要以实际行动指导、实践、监督、让农民生产出优质、安全、可口农畜产品,为自己实现在农业战线的舞台上放飞梦想、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3篇(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