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故居观后感600(范文6篇)

时间:2023-05-11 00:38:02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404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老舍故居观后感600(范文6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老舍故居观后感600(范文6篇)》。

第一篇:参观老舍故居有感作文

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鸟儿们唱着歌,花儿随风跳着欢快的舞蹈,多么愉快的一天又到了。今天,我们六一中队来到了北碚,去参观卢作孚旧居,老舍旧居,梁实秋旧居。然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舍旧居。

来到了老舍旧居,四周施工机器轰鸣着,一楼一底的老舍旧居对面,立着高大结实的施工塔架。背后,则是一栋高高的居民楼。而老舍纪念馆丝毫没受这些影响。进入老舍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老舍铜像,屋外种满了竹子、芭蕉,时不时传来布谷鸟的叫声。

走进屋子,一种严肃感油然而生。在这间几平方米的小屋中,老舍却创作了经典名著《四世同堂》等许多著名作品。他一生笔耕不缀,有着“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然而,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四世同堂》的漫画。

来到了漫画区,你瞧,他们逼真的动作表情,让我回到了那个时候。

这时,我仿佛回到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被日军践踏的北京城。身为四世之尊的祁老太爷,他是最懂得是与非、爱和憎的人。儿子祁天佑是一个正派的生意人,结果反受日本人敲诈勒索,游街示众,被逼投河自尽。次孙祁瑞丰贪图安逸享受当了汉奸。祁老人曾孙小妞妞被活活饿死。小羊圈胡同的其他人或抗争,被出卖,弄得家破人亡;或苟且偷生,认贼做父;有人被屠杀,有人被逼疯……唉!倭焰嚣张,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家庭离散,这是中国人想要的吗?何不推翻日本侵略者呢?

老舍曾经说:“我只有一只笔,这支笔是我的本钱,也是我的抗敌武器……我由青岛跑到济南,由济南跑到武汉,而后跑到重庆,这是流亡,是酸楚,是贫寒,是兴奋,是抗敌,也就是八方风雨。”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老舍一直用他的笔战斗着,他很少像鲁迅一般战斗得铿锵亢奋,他总是用一种平淡不失讽刺的语言匍匐着,前进着。温柔的笔触显然比尖利的刀子更有威力,那文字正一点一点侵蚀着敌人的领地,告诉我们阳光就在坚持的后面。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中华人民们,你们何时才能挣脱日本侵略者的魔爪,重见自由,一起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第二篇:参观老舍故居有感作文

在深秋的一个上午,妈妈带我去参观了位于青岛市黄县路12号的老舍故居,又名“骆驼祥子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使我受到了深刻的启示。

我们先是沿着一条寂静的小路向上走,转而踏入那座庄严祥和的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飘落在地上的那层金黄色的银杏叶,当我抬头望向那颗银杏树的时候,竟然有片片落叶在秋风中飞舞着,飘落在我的肩头。我接着又看到了院子里有一个人力车夫的塑像,我怀着疑问望着妈妈,妈妈笑着说:“你还是自己用心参观一下吧,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呢。”

于是,我决定要用自己的观察和学习来解答自己心中的疑问。待我终于参观完了所有的展厅,认真的读完了每一段介绍后,我才明白了院中的塑像就是老舍的著作《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祥子,是生活在旧社会底层的一个人力车夫,他梦想着能够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求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虽然他后来积攒了买车的钱,却被人抢走了,接着又在以后的日子里接连地遭受到种种生活的不幸,即使当他后来终于拥有了一辆自己的车时,也没能彻底改变他悲惨的命运。在黑暗的旧社会,是没有穷苦人的出路的,但是祥子却一直愚昧地认为只要有了自己的车,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我觉得这都是因为祥子没有知识、没有文化造成的。

当我参观老舍先生的书房,看到老舍先生曾经用过的简朴的桌椅和古朴的台灯时,心中更是感慨万分,我们这些孩子现如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都是多么优越啊,想起自己每天在家都是坐在柔软舒适的电脑椅上写作业时,我更是觉得心中忐忑不安。老舍先生在当初那样简朴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奋发地学习、思考、写作,我们这些身处如此幸福优越的环境下的孩子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当我参观结束要离去的时候,内心仍然不能平静,脑中一直在回荡着《骆驼祥子》的故事。望着那些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的银杏叶,我感受到了大师的思想和博大的精神就象太阳一样照耀着我们,鼓励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游览名人故居观后感作文500字

在乌镇,我们参观了茅盾的故居,还有茅盾的学堂——立志书院。

茅盾被称为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一名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革命后写成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茅盾生前为团结广大作家,培养青年作者,促进文学理论建设,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其作品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旧中国黑暗势力,表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刚一进门,就是一个茅盾的上半身像,手中还握着一根金笔,听导游说,这是茅盾生前用的笔,由于用的时间很长,笔尖磨秃了,有一个说法就是:人们上前摸一摸茅盾手中握的金笔,就会沾上一点名人的才气,我好奇的上前摸了摸,就算沾上了一些才气吧!

茅盾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新中国成立后,茅盾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长期从事文化事业的领导工作,鞠躬尽瘁,为社会文化主义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那纯粹利人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共产党员,1928年之后,虽然与党失去了联系,但仍然对党矢志不渝。虽然共产党员对我们来说还有一些遥远,但是,即使不是共产党员,也要像矛盾那样做一个爱国,对祖国忠心耿耿的好公民。

今天参观茅盾故居,不仅仅看到了文学巨匠茅盾的作品,还看到了茅盾先生对祖国的一颗火热的心,还体会到了茅盾先生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我们要向茅盾先生学习,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品质,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人。

第四篇:游览名人故居观后感作文500字

冒着蒙蒙细雨,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我们撑着伞游览了鲁迅故居。

我从书上知道了鲁迅是一个文学家,从爸爸口中了解到鲁迅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思想家,今天又在鲁迅故居看到了这个有着“浓黑眉毛”、“浓黑胡子”的伟大作家的雕像,并了解了他光辉的一生。

走进“三味书屋”,我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那里,我看到了鲁迅生活的“四角的天空”,还坐在鲁迅坐过的课桌前,想象着鲁迅小时候求学时的样子。在他那个大大的书房里,所有摆设都很简朴,只有柜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我在鲁迅博物馆里看到了,鲁迅原名叫周樟寿,后来改名叫周树人,爷爷是做官的,而从他爸爸这一辈开始,家里就变穷了。而鲁迅却很感谢爸爸,因为那段时间的磨练,让鲁迅知道了自己小时候想做医生的理想只能救死扶伤,而拥有知识,做一个用“笔”战斗的人却可以拯救一个民族。我还在这里认识了鲁迅在日本的恩师“藤野先生”,看到了鲁迅翻译的许多外国进步著作。看着照片上的旧中国和那个时代的人,我不禁感叹:鲁迅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中国人。

也许,在绍兴的鲁迅故居里,我能看懂的东西不多。但我想,这是一颗种在我心里的种子,以后我还想到上海的“鲁迅故居”,去了解鲁迅更多的更伟大的故事。

第五篇:游览名人故居观后感作文500字

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法制民生电视台的老师们组织我们小记者参观秋瑾故居。秋瑾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家,也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1907年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牺牲时年仅32岁。

老师们组织我们有序地乘坐公交车,一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参观地点,解说员阿姨热情地接待我们,带领我们来到秋瑾故居的大厅,在大厅外的两侧站立着两棵高大挺拔的玉兰树,进入大厅,解说员阿姨指着大厅的房顶上画面告诉我们:美丽的凤凰代表秋瑾,生龙活虎的长龙代表她的丈夫,象征着龙凤呈祥。前堂摆放着秋瑾生前珍藏的瓷器和使用过的一把历史悠久的长椅。

看完了整个秋瑾故居,仿佛让我回到了秋瑾生活的年代,她曾说过要男女平等,她为保护祖国而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一名有强烈抱负心的我,就应该像秋瑾那样,有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为祖国拼搏,为祖国而不顾一切的牺牲自我,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是的。这种精神无时无刻在我脑海里流淌,现在的我们生活多么的幸福,所以回家和妈妈聊天时,我就心里非常坚定了我的信念,遇到困难和难题都要自己想办法来克服,不能逃避,这样我们才会独立,才会成长。所以,每当我想起秋瑾的事迹就会激励我要为自己的学习而奋斗!

第六篇:参观老舍故居有感作文800字

参观老舍故居有感作文800字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参观老舍故居有感作文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起北京的名人,比较先想起的便是老舍先生了,为了更加了解老舍,这个暑假我便去了老舍的故居参观。

老舍的故居在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老舍的故居大门坐西朝东,进入二门,来到一个三合院,院子里有四棵大树耸立着。这两棵柿子树和两颗梨树是老舍先生于1954年亲手所栽。小院因此得名"丹柿小院"小院,加上北房三间和东西二房为纪念馆的主要部分。

东西二房为《老舍生平创作展》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还有照片、手稿及生前的遗物等。再现了先生一生的成就,展览分为"红旗之子、东方学院、山东岁月、八方来凤、美国之棋和丹柿小院"六个部分。

老舍从一个卑微家庭出身、世代文盲的贫穷孩子,到比较后的授予“人民艺术家”美誉,写出《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等传世不巧作品,这让我十分的佩服。

老舍的作品我比较熟悉的`当属《骆驼祥子》了。《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绝望了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的遗憾。有时候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比较终还是破灭了。老舍用这本书反应出了当时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事实。

老舍利用一个一个的作品来讽刺、反应当时社会的现状。去谱写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我觉得老舍是伟大的。正如他的自我写照:"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几十年来日日操练在桌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

这次参观让我加深了对这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了解。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老舍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作品启迪着后人,更是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谢现在的伟大时代。

《老舍故居观后感600(范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