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申的救赎观后感(合集)

时间:2022-11-04 08:04:09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5054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肖克申的救赎观后感(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肖克申的救赎观后感(合集)》。

第一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监狱,这是一个只有黑暗的地方。里面没有真正的罪犯,只有心狠手辣的狱警,无辜的替罪羊。所有的残酷、真相、痛苦都藏在黑暗里,无人知晓,除了身在黑暗中的人们。没有任何的光能进来,直到安迪的出现。

安迪因被人诬陷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而入狱,但他没有自甘堕落,每天都想着要越狱,为此花费再多时间也值得。在某天风雨交加的晚上,他穿过花了19年时间挖的通道,爬过500码长的下水道,终于在监狱外拥抱住了风雨,拥抱住了自由。对于妻子的死,他一直都感到自责,以致在监狱中中度过了19年,但他最终依旧救赎了自己,重获新生。

我不知道监狱里的人有没有被安迪救赎,但可以肯定的是,安迪带给了他们黑暗中的光。为他们扩建图书馆,违规播放音乐,使他们逐渐因“体制化”而麻木甚至死去的灵魂再次活过来。即使已经适应了黑暗中的生活,但越是黑暗,光越能带给人微暖,即便只能照亮一个角落。

但安迪来不及完完全全救赎老布的灵魂。这位在监狱里面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一旦离开肖申克监狱这个笼子,竟然没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选择了死亡。每天当惊受怕,半夜惊醒,外面的世界对于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无法融入。自由,现实的社会,对他而言,竟然似没有围墙的监狱,比有围墙的监狱还要可怕。于是,他西装革履,神情肃穆,微微发抖的手在屋梁上雕刻“老布到此一游”,然后悬梁自尽。死亡也是一种解脱,这个可爱又带点小幽默的老人,就是“体制化”的牺牲品。老布对于这世间的留恋,可能也只剩下一手养大的乌鸦小杰和监狱内的朋友了。

对于瑞德来说,遇上安迪是他在监狱里最幸运的事。如果没有安迪,已经在监狱待了40年的瑞德不会说出能让他获得假释的话:“我每一天都在后悔,但不是因为受到了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想给他讲道理告诉他什么是对是错。可我办不到,那孩子消失了,只剩下我一个垂老之躯。”如果没有安迪,瑞德在出狱后的结局也会跟老布一样。他曾想着如何违法重返肖申克,曾想着像老布一样离开,但他想到了安迪与他妻子的橡树,想到安迪说过在太平洋的那片没有“回忆”的像天空一样蓝的海,他决定违背监狱的命令,到那片海滩上。当两人在阳光海滩上拥抱时,我知道,安迪成功救赎了瑞德。

电影的结尾,是大片蓝蓝的海水,那是我见过的最耀眼的蓝,是希望与自由的蓝色。“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那安迪也接近于是伟大的人,起码他救赎了自己,救赎了瑞德,也尝试救赎了监狱内的其他人,不是吗?“有的鸟不会被关住,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不要忘记自己内心还有其他东西,别人碰不到的东西。当手握希望,跨过所有的不可能,那生命中也会呈现别样的繁华。

第二篇:《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片中,瑞德望着监狱的高墙说:“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这就是监狱中的体制化。

“体制化”这个词不单指体制,制度,放在如今可以说是大众所依赖的一种习惯;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体制化。

将近一生都在监狱中度过的老布得知自己将被假释,甚至做出不惜伤害狱友也要留下的举动。出狱后更无半分惊喜,在街上惶恐无措;蹒跚地为商品装袋,惶恐不安深刻于他满脸的皱纹中。最终,他选择了永远地离开人世……

老布悬挂在那的身躯不仅象征着身体的死亡、生命的消逝,更是象征着个性与思想的死亡。几十年的监狱生活磨去了他的棱角,只有狱中才有符合他形状的格子,高墙外的一切,与他格格不入。

瑞德出狱后有句台词:不报告的话就撒不出一滴尿。笑了过后不禁颤栗:体制化如此恐怖!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话: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体制化吃的不单是身体,更是我们的精神。

反观自己,似乎心中早已有了那一堵围墙。如今活在大众眼中也成为围墙:幼时活在长辈眼中,长大后活在朋友同学眼中,工作时活在上司眼中……各种各种目光互相交错搭建成一堵堵长长的围墙将我们禁锢其中。我们只在不断地用目光来评价自己,却未曾问过自己是否快乐是否幸福。甚至于别人没要求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做,精神已麻木,人生迷乱。体制化无处不在,步步侵蚀身心。

怎样才能避免被体制化?答案存于影片中:希望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要么忙于生活,要么忙着去死。体制化或许是需要存在的,它可以提供快捷通道,却也侵蚀人心。我们不是体制的内容,我们是人,并不是活于别人的眼中的玩偶或成为某一体制的部分。理想与尊严不可放弃,我们是人,追求自由的物种,要怀着“人”的尊严而生活,而不是陷入体制的恐惧!

第三篇: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畅销小说作家斯蒂芬·金写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是由三篇短篇小说组成的,今天看完了三篇小说的第一篇:春天的希望看了这篇小说我内心感触特别的深。

主人公叫安迪·杜佛尼,一九四八年被控告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和妻子的情妇,肖申克的救赎—春天的希望读后感。被囚禁在肖申克监狱。被囚禁在那个监狱的人,经过时间的渲染,已经习惯了那种没有自由的生活。连里面的小鸟也变得像人一样习惯了在狭小的空间里面没有自由的生活而独自饿死。但是主人公安迪从一开始进入监狱的时候都抱着希望,虽然内心有很多很多的不确定,但是他始终做台风来领消极而想办法保护着自己名画的商人!抱着希望,运用自己的头脑,还有监狱里面人心的贪婪,和保持在一个不自由的世界过着外面自由世界的生活状态,时刻准备着!二十七年!用了十英寸的小石锤和无数张海报!成功的逃离了那个没有自由的社会,同时也改变了好朋友的内心,让好朋友重新来到有自由的社会的时候珍惜和适应自由的生活。

看完了这篇小说让我体会到:没有什么能打败一个坚定的人内心的希望,不确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怀有希望,后果可能会领人失望,但是一定要有成功的希望,借助周边的环境,运用自己的大脑,希望就会变成现实,主人公二十七年在那样的环境下都还怀着希望,而活在自由世界的我们有什么不能的呢?这篇斯蒂芬·金的小说告诉了我,成功是要怀着希望,而且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把握周边的人和事,还有自己坚定的信念。

第四篇:肖申克救赎观后感

认真地看完两遍《肖申克的救赎》,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的使我感动不已。不仅仅是安迪与瑞德之间深厚的友谊,也不仅仅是安迪经历千难万险,最后成功地逃出肖申克监狱,而是在那个黑暗、肮脏的角落,总有为拥有自有和希望的抗争,就像黑夜中的零星光亮,微弱却又强大。

肖申克监狱对所有犯人来说是个特殊的存在,老布鲁斯就是一个例子。被监禁了50年的他得知自己获得假释后变得疯狂,不是重获自由的欣喜若狂,而是因为即将离开而惶恐不安。他与外面的世界已完全脱轨,在肖申克里他是一个重要的人,而在外面,他就是一个获得假释的老监狱犯。每天生活在惶恐中的他甚至想要违反假释条例重回肖申克,那个他称之为“家”的地方。这荒唐的行为看似不可理喻,但瑞德却一语道破玄机,“你刚开始会痛恨这里,然后是逐渐习惯,最后依靠他,无法离开”。肖申克监禁了他们的身体自由,更监禁了他们的精神自由。刚开始他们会愤恨,渐渐开始沮丧、抑郁,到最后放弃希望,麻木地活着。因为只有这样行尸走肉般才能不被心中希望折磨到疯狂。哀大莫过于心死,这才是肖申克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强迫你放弃心中所有美好的信念,而是让你自己抛弃它,眼睁睁地看着它流出你的身体,流入这片肮脏浑浊的脏水里,但却放弃所有的抗争,这是一种可怖的禁锢,或者用瑞德的话来讲,叫做“体制化”。

其实,片中的肖申克是一种隐喻,对现实生活的隐喻。我记得几年前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问一个小男孩,以后长大以后想做什么?答: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买个大房子,娶个好老婆,生个胖儿子。又问:那你想让你儿子以后做什么?又答: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买个大房子,娶个好老婆,生个胖儿子。刚开始看到的时候忍俊不禁,但细细一想却有种无奈之感。这暗讽了一种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房子、车子、儿子、票子,被这些捆绑着失去原有自由的人被定义为拥有优越生活的人,而没有的则是一个失败的人或者是还没成功的人。在这样普世的价值观下,大家都被体制化了,犹如一个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每个人的肩上都背负着巨大的担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前行着,生怕有一天一无所有,纵使心中有那么些冲动与激情,有愤恨或呐喊,也被这一日日的重复与一日日的重担消磨殆尽,而后习惯着这样的生活,放弃心中的一些看似荒唐的冲动的执念,麻木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到后来,依赖者甚至不自觉地维护着这样的价值观,想要成功,获得别人羡慕、赞赏的眼光。到最后想起年轻时的那个冲动荒唐的梦时一声叹息,遗憾地看着它随风远去。即使心中有许多无奈也没有抗争,这就是现实中的肖申克监狱。

难道他们心中没有存在些许希望?我想是有的。就像片中的瑞德,纵使他警告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会令人疯狂,在这儿是没用的”但是当他接过安迪送给他的口琴时,他没有吹响,他说还不是时候。应该是想等着他重获自由的那一刻吧。但是仅仅有希望是不够的,要转化成一种行动,一种坚持和抗争。对于监狱里的人来说,自由不是轻而易举的,自由是光辉的,但是黑暗是背景。自由有时是一种的心中的精神,一种不愿意屈服的态度,即使在这个黑暗的角落也可以像穿了一件无形的外套,自由漫步在这个四角的高墙之中。自由有时要靠一时依附强权得来的,像安迪一样,依附看守长换得一刻晌午和“同事们”喝啤酒晒太阳的自由,是依附典狱长以换得一个建图书馆的机会。自由更是一种不畏一切的勇敢抗争,是回荡在肖申克上空的《费加罗的婚礼》,是强忍恶臭爬过整整5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下水道,为了怀抱太平洋的抗争。

言之命至,人随已愿,是践行着与自由的誓约,不顾一切地争取。生活中的希望总会随着你的期许出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三毛一样,不顾一切地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但生活中总要有些时刻,可以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怀抱希望,自由地实现理想吧。人总得有希望与信念,这是个好东西,好东西是不会流逝的。

第五篇:肖申克救赎观后感

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是在高三的时候,当时充满了敬佩。现在,当我第二次读这本书时,我想到的不仅仅是钦佩:肖申克的救赎,谁得救了?那是安迪吗?好像是。

安迪被指控杀害妻子和她的情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知道安迪是无辜的,但是谁又能说他是无辜的呢?故事的最后,安迪在越狱前对他的好朋友瑞德说:“我杀了她,因为我可怜的忏悔让她离开了我。”人与人之间的爱,再伟大,也需要彼此诉说。也许,如果安迪善于向妻子表达爱意,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这可能是安迪需要救赎的地方。

安迪在监狱里救了自己19年。因为他在监狱里的所见所想,他深深明白爱别人是要表达的,也正因为如此,他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知识为自己的“同事”在修房子的时候赢得了一点自由。

“宽容的犯人,五月的上午十点,喝着冰镇啤酒,被肖申克监狱最无情的监狱官请来。太阳照在我们的肩膀上,像一个自由的人,像在修理我们自己的屋顶,我们像创造之主一样存在。”这一刻,安迪和他的同事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赎。那就是生而自由,当然还有安迪自己乐于助人。正是通过这种行为,他表达了对他人的爱。

自我拯救从这里开始。

当然,监狱生活也不怎么样。从第一天开始,他们就洗澡撒虱子粉,把他们带进监狱生活。老鸟对菜鸟的把戏给了它们一个残酷的教训。然后,三姐妹对安迪的骚扰和殴打并没有让安迪屈服。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每当看到安迪被三姐妹打,我的心总是悬着。心里矛盾。希望安迪不要屈服于三姐妹的欺凌,希望他少受点苦。然而安迪真的很好。他通过他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是强大的。

后来,安迪开始给议会写信,一周一封,写了六年。正是因为他的坚持,监狱终于拿到了一笔钱,捐了书。他欣喜若狂的时候就玩《费加罗的婚礼》。面对典狱长的愤怒和威胁,他笑着放大了声音。“如果有音乐,就不会忘记。它不能被石墙封闭。在我心里,他们控制不了的完全是你的,希望。”也许,这就是安迪演奏音乐的目的。他想给所有囚犯带来希望!

“监狱里的高墙真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后你会发现,你要靠它活下去。这就是制度化。”也许,安迪害怕他的伙伴们会在这种制度化中扼杀自由的希望。他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典狱长洗钱,从而为自己的合伙人获取更大的利益。

他每周给议会和慈善机构写两封信,把监狱里的储蓄所变成了新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此外,他们还帮助囚犯获得中学文凭。日子就这样过去了。虽然安迪已经在地上挖了一个洞,但他从未离开监狱,因为他觉得他应该赎回他的囚犯和自己。他妻子的去世深深地打击了他。也许,他是这样赎罪的。但是汤米和他悲惨的死亡促使他越狱并揭露了典狱长的罪行。

于是他爬出了自己挖了19年的隧道,逃出了监狱。当他终于逃脱时,他脱下衣服,伸出双臂在暴雨中迎接新同学。我只知道自由永远在他心里。那一刻,我忍不住泪流满面,不仅为他的自由而高兴,也为他的坚持而感动。

安迪的自我救赎,在他努力适应环境,运用自己的知识,通过朋友的相互帮助,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别人的心!

当然也救了我!我知道救赎的意义。面对厄运,不要抱怨,努力去适应。运用你的知识,和你的伙伴互相帮助。坚持信念,永不放弃!也许,面对不尽人意的环境,

我会自我消沉;面对人际关系的困惑;我会黯然;面对学习的压力,我会放弃。但是,从安迪身上,我看到了他写信时的坚毅,挖地道时的不放弃,帮助别人时的不抛弃。他,就是我心理上的支撑点。

从此,自我救赎,正在开始……

《肖克申的救赎观后感(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