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纪录片学生观后感

时间:2022-09-12 19:26:39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5252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镜子纪录片学生观后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镜子纪录片学生观后感》。

第一篇: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却会造成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是否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入围影片《镜子》昨天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首映典礼暨交流会。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该片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经过《天网》栏目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与制作完成。

《镜子》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展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反抗隐患;有的家庭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镜子》总导演卢钊凯介绍,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每一个人都是孩子”。与卢钊凯一同合作执导该片的导演范永东说,这部片子的故事是讲述关于家庭情感教育这个话题,但实际上在故事背后融入了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他和卢钊凯力图通过影片找到一条线索,一个解决中国人精神层面或者心灵层面问题的线索。

第二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01

4月19日到21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天网》栏目播出了一部3集纪录片,片名为《镜子》,主题是反映孩子教育问题的。

一个反映孩子教育问题的片子放在了《天网》这个栏目,感觉有点不好理解,因为《天网》栏目是专门播放刑事破案的纪录片。

但仔细想想,这样的安排似乎也有些道理,那就是如果孩子教育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孩子很可能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据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和主创人员介绍,这部纪录片酝酿了近十年,拍摄制作了两年多,一部只有3集的纪录片花费了这么长时间,的确有点不可思议。但也说明了主创人员为此片所花费的心血。

我建议关注孩子教育问题的家长好好看看这部纪录片,相信我们每位家长都能从片中三个家庭的家长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对自己教育孩子也一定会有所启发。

02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三个有严重行为问题的男孩和他们的父母的故事,他们因辍学而被家长送到武汉一家培训学校进行行为矫正。

这三个男孩分别是:

家明,16岁,湖北人,高一学生,辍学在家一个多月,整天上网,理想是做一名背包客和流浪歌手。

张钊,18岁,河北人,高三学生,因为早恋和网瘾辍学在家四个月,有一个女朋友,把父母赶出家门,自己和女朋友住在家里。

泽清,14岁,家住广东,初二学生,辍学在家两个月,有网隐,喜欢下军棋,有暴力倾向,多次打过他的妈妈,家里的房门被他踢烂。

下面以我的观察来分析一下这三个孩子为什么走到了现在这种地步。

03

家明的家庭条件非常好,父母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父亲在事业单位工作,母亲在一家国企工作,夫妻关系良好,外公外婆都是湖北大学教授。

按说家明的家庭环境是非常好的,父母关系很好,又是知识分子家庭,连外公外婆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样的家庭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呢?

其实,不少家长文化水平很高的家庭一样容易在教育孩子时出现问题,这些家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

家明的父母就是最典型的控制型家长,孩子没有一点自主权,干什么都必须经过他们的同意,连买衣服这样的事情都不让孩子做主。

家明在诉说父母对他的控制

家明的父母主要问题有如下:

1、不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

2、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孩子

3、不给孩子自主权

4、包办代替太多

5、说话不算数

上面的做法严重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发展,使得孩子的情绪始终处于压抑之中,让孩子也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家明的辍学就是对父母控制的强烈反抗。

04

张钊的父亲,大专文化,在一家国企工作,母亲是高中文化,个体经营者。

张钊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对孩子缺乏照顾,很少和孩子交流沟通,使得孩子的感情无处寄托,这是他早恋的最主要原因。

他们的主要问题有:

1、夫妻关系不好,经常吵架,使得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2、和孩子交流太少,回家只知道看电视,孩子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疏解。

3、两人都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

张钊说他的爸爸妈妈除了吵架还是吵架

张钊说他父母在家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

由于以上原因,张钊的感情无处寄托,于是就通过找女朋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因为对父母的不满,情绪上始终和父母处于对立状态,和父母很难很好的沟通,因此,也就没有心情去学习,这是他辍学的主要原因。

05

泽清的爸爸妈妈也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爸爸是一家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妈妈是一家医院的业务骨干。

按说泽清的家庭情况还是很不错的,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但为什么把一个初二的孩子教育成这个样子了呢?

我觉得有下面几个原因:

1、夫妻关系不好是最主要的原因,两个人因为关系不好,下班后都不愿意回家,这样的家庭,孩子回到家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2、泽清的妈妈不称职,因为夫妻关系不佳,自己心情不好,因此对孩子缺乏照顾,使得孩子得不到关爱。

3、泽清的家族里都是很有成就的人,因此,他从小被父母灌输长大后要有出息的思想,因此,心理压力很大。

4、不良的夫妻关系导致双方忽视了孩子的存在,孩子因为没有存在感而采取暴力、上网、辍学等方式来吸引父母的关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孩子辍学的真正原因。

泽清说他的妈妈不重视他

泽清说:“实际要在训练营呆81天的是他们(他爸爸妈妈),我可能只需要呆六天。” 这句话说明了他看的很清楚,问题在他父母身上。

因此,泽清这个孩子的问题主要是由父母关系不良所造成的,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良好的夫妻关系对健康孩子成长有多么重要。

06

这么一个弱小的女孩也说“不想被控制了”

上面三个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家明的父母是控制型的家长;张钊和泽清的'父母是忽视型的家长,这两类家长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

这三个孩子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反抗精神,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辍学)来向家长宣战,最终使得父母不得不重视他们的问题,进而使父母意识到他们存在的问题,因此才会反思自己,走上改变的道路。

如果这三个孩子被他们的父母所征服,不去做反抗,把自己对父母的不满压抑在自己的内心里,他们长大后出现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问题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绝大多数孩子的问题没有他们那么严重,没有到辍学在家的境地,大部分孩子是通过学习成绩不良或者较轻的行为问题来反映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很多家长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也是有问题的,没有辍学在家或者和父母严重对抗并不代表自己的教育就没有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内部的问题往往会通过孩子反映出来,每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

在农村,人们在给儿子找媳妇时,都会打听女方的家庭关系如何,特别是女孩的母亲为人怎么样,这个做法也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还是从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开始吧。

第三篇: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000字

从古至今,无论中外,关于镜子或者镜头下的惊悚故事一直接连不断。镜子能够映照出人的日常,也能映照出一些我们平日肉眼看不到的,诸如灵魂,或者不干净之物。在影视作品中,也正是这些匪夷所思、常理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为创作者带来极大的衍生思考空间。用形色不同的作品展示出,非常理现象与人类内心阴暗面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到底是真的有鬼,还是人在搞鬼,《半夜不要照镜子》最终没能告诉提前观影的童鞋们真相。

《半夜不要照镜子》是牛朝阳导演继《床下有人》之后,再一部青春恐怖片创作。与《床下有人》不同的是,导演积极吸取上次“喜剧桥段过多,观众容易笑场出戏”等评价,此次拍摄目的明确,就是要吓人。为了把观众吓到,让观众切身感受到恐怖就在自己身边,影片选择了广为人知的民间传说,镜中鬼。以半夜十二点对着镜子削苹果能见到鬼为缘起,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连环鬼杀案。

表现手法上,影片采用了高密度的恐怖镜头,诡异变化层出不穷,没有给观众任何喘息的机会。影片中大量的灵异、恐怖、凶杀、血腥、暴力等画面元素,保持了整体暗色系的统一,营造出极强的“这里有故事”、“又有事情要发生”的紧张气氛。在配乐上,影片不仅采用了常规的恐怖音乐,更大胆使用了琵琶作为背景音乐,与故事民国背景贴切的同时,惊悚味道倍增。

另一方面,因为影片恐怖密度之高,使得剧情推进太快,人物性格与关系交代不够明晰,需要观众大量去脑补。譬如飞烟与表兄的暧昧,飞烟与野妹的百合爱,表兄与表嫂的貌合神离等等。是怎样的原因,让镜鬼盯上了这家人,故意营造出密室杀人现场,将他们依次杀害;是怎样的不满,让他产生了杀害她的动机;谁又是最终的幕后黑手,谁会在这场死亡游戏中胜出。

与《床下有人》相同的是,影片演员依旧是大量俊男靓女的组合。在导演看来,观影应该是一场美的享受,所以演员漂亮很重要。影片中大量“胸气十足”的镜头和劲爆的床戏成为男女观众观看的要点之一,而当看着一张张漂亮的脸蛋血迹斑斑,更忍不住令人后背发凉,倒吸两口冷气。

作为惊悚恐怖题材的类型片,《半夜不要照镜子》国民时期的设定,仿佛为审核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反正人不是死在现代,所以多死几个没有关系。就算死得再惊悚些也可以接受。不知神奇的审片室是否报着同样的态度,至少从整体该片死亡报告来看,再不是那种担心审核难通过,畏畏缩缩小心谨慎拍片之作。从这个角度上讲,国产恐怖片也算是进步的。当然,据导演透露,在审核上他还是多了多重考虑,很多镜头都是拍了多遍,有幸这次点正用的都是最“极限”的画面。

第四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镜子》,是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纪录片讲述了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第五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大致把央视拍的《镜子》这部纪实的纪录片看完了。总长两个小时的纪录片的信息含量是相当大的。

有点题外话,这部纪录片已经相当震撼了,能够把很多不忍直视的问题披露出来,这个相当难得了。而且是在央视这样的主流媒体!是不是说明有关方面已经对当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开始了反思,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啊!所以说是首都的一部分学校甚至听课来看这部片子。其实这部片子跟我们大武汉有很大的关系,片中的这个学校就在咱们武汉,里面涉及的孩子就是武汉的孩子,很多场景画面都让人十分眼熟,比如光谷步行街这块。不知道我们武汉的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有没有看过这个片子,咱不停课看一看?其中的泽清的爷爷还是湖北大学的副教授,与我也扯的上一点点关系。可能这样的片子的负面信息太大了,让咱们武汉有点丢脸?也许吧,无论如何,这部纪录片确实是值得家长和孩子一起收看的。不光只是让家长反思,其实里面包含的内容囊括了方方面面。应该是值得整个社会的反思。

这个学校收录的都是所谓的“问题少年”逃学,叛逆,迷恋网络等等。家长和学校已经束手无策了,只能借助于第三方力量。而从片中所透漏的信息主要是聚焦在家庭,孩子都是在对父母的控诉,这个是主线。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个其实不光是片子中的这些家庭的问题,应该来讲是代表了我们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的家庭教育的思维模式。只是这些孩子所遭遇的情况比较严重而已,走了一点极端而已,与他们的个性和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其实不用庆幸自己的孩子没有向片中的孩子一样,个人感觉这个比例不会是少数,而心理问题都暗藏于很多类似遭遇的孩子心中,只是没有一个诱因和条件来爆发而已!或者是在一些情形下,在消解了一点。我们只能说是感到庆幸吧。而目前的所谓的“安全问题”形式的严峻,已经是我们当前教育的“警报”在拉响了!如果长此以往,只能会让家长和学校焦头烂额,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更复杂的问题!

第六篇: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我们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我们是如此的相似。”这是一位孩子对自己的父母说出的话。央视10年打造纪录片《镜子》,给中国家庭教育当头一棒!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接触过很多的家长和孩子。很多的家长在和我沟通的时候都会和我说一些关于孩子的教育或是学习上面的一些问题,我发现很多的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上面的问题的时候是无力的。家长认为是对孩子的好的事情但是孩子却偏偏不会向着家长所规划的方向去走,当孩子出现问题了,几乎没有家长反思过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确,而是一味的去责怪孩子。其实家长不知道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是家庭的镜子,而家庭则是社会的镜子。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我们的家长并不欠缺教育,但是欠缺爱的认知。很多的家长的爱就是控制,将这份爱物化了,导致我们爱已经扭曲了,满满的爱最后变成了慢慢的伤害。为了帮助各位家长解答这方面的疑惑,今天我就和各位家长分享一部央视纪录片《镜子》在这部纪录片里面我相信家长们一定能有所启发。

《镜子纪录片学生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