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之下观后感800字(大全)

时间:2022-09-12 19:23:39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4798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苍穹之下观后感800字(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苍穹之下观后感800字(大全)》。

第一篇:《穹顶之下》观后感2020最新范文大全

每个人都独立却不能脱离的生存在这个世界里,渺小得不可估量,可是什么事物不都由微不足道的分子粒组成的么!盗用老套的话“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哪怕个人只贡献了一分力量,众人汇聚,也能产生成吨的效用不是么?

《穹顶之下》,2014年掀起中国巨大轰动的纪录片,同时再次让柴静这样的人物冲击我们的头脑,然而我现在才认真看了这部片子,很惭愧也有一些想法。

不能够深刻体会一位母亲为孩子健康、看到孩子受伤害而担忧沉重的心情,看到巨量煤气、黑烟、粉尘涌入空气,进入我们体内,即使作为一名普通人,内心也产生了震颤,一种无名的压力附在心头,有恐惧有无奈也有痛心。作品里面说的很清楚,煤,作为生活必需突然减量困难,可以使用清洗煤,安装净化排污装置,载着利用天然气替代;尾气,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不能取消,可以安装减排装置,提高配置,升级性能,使用清洁能源(或者说引入清洁能源)(真的,看到汽车厂商无奈生产低配置低标准产品却贴上国标四号时,涌上很多怒气,就像经理那有心无力的一笑);烟尘,严格要求餐馆安装净化装置,加强监督,虽然视频中对国外的做法过分肯定,至少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爱护空气,爱护环境,并行使监督权力(自我权力的自由和维护确实值得向美国人民学习)。然而我感触最深的是,我国长久发展的体制之下,政府法律能够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只要从最高层级下定决心,层层监督执行,没有打击不了的违规行为,没有改变不了的污染,没有净化不下的空气。并不是带有特别的偏见,APEC北京蓝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一方面可以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中国走了太多极端方法,然而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正在考虑环境,考虑和谐,加强科技创新才能更快更好地进步。正如视频中伦敦在倾力治理雾霾之后并没有损害经济,而是找到了更好更有效的发展模式,不改变不突破何以看见成效。中国很大很大很大,然而开启一种新的模式,正真从源头治理雾霾或许能够开辟一个新的篇章(这条路无疑很长很长,上下五千年历史不都过来了么,相信中国足够强大和坚韧)!

小女孩对着镜头真诚的说: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小时候那样的蓝天!

蓝天,我最有发言权了。云南的空气质量一直广受好评,作为其中一个小县城,我的家乡更是美的不可思议。印象最深的几件事:童年时和妈妈到山里务农,傍晚时分一个人躺在草坪上,把玩周围的小树枝,扭头找寻哪里有野花花,并寻思鸟鸣声来自哪边,风由哪边吹来,累了,四肢叉开,看天空哪里有云彩,各种形状,还会移动,本来在左边怎么一会儿跑到右边了,本来上空纯蓝色忽然飘来一片白云,一会儿云彩被染成了浅浅的橘色金边,慢慢呈红色、深红色(记不清了),那会儿还小,已经在感叹天空怎么这么美,周围一片绿色好祥和,真想一直这样躺下去,然后听到母亲叫唤,原来睡着了!小学时和同伴踩着月光在冬天朦胧的早晨出发,黑漆漆的夜晚回家,不需要手电,因为有月亮,还有月光下我们的影子,还有好多好多的星星,早晨就有北斗七星,有时候能找到北极星呢,晚上有猎户座,“三星正南就要过年”至今清晰记得,不过好像都不太准,总是倾斜的,还有夜晚上厕所也总不忘抬头望望天,因为星空真的很美!小时候水井也带给我很多乐趣,排除雨季不小心掉落搞个落汤鸡其余都是惊喜,村子里水井里面的水真的很清很清,里面不时有鱼儿游来游去,自由却存在警惕(我们捉住的话就做下饭菜啦),傍晚最热闹,挤满了洗菜的洗衣服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流淌着的水洗净绿叶,洗净衣服,池底留下的豆芽、小小的肥皂快清晰可见;有时候父亲在晚上领着弟弟和我到大井里面捞鱼,一个普通的没有电饭锅大的漏网,绑上长长的竹竿便成为捕捉鱼儿的有效工具,手电筒光在黑暗中投射开来,透过一层层水分子照出鱼儿的游动轨迹,屏住呼吸,网慢慢、轻轻靠近、后退,鱼儿似乎有所察觉可还是充满自信的向前,将要加速游走,就在这一刻猛一发力,水波荡开,周围鱼儿也受到了一场惊吓,照射漏网,一条小鱼已经笼住,爸爸真的很厉害(从心底感叹),一个晚上一般有一小碗收货,第二天可以每餐一顿。还有水井里面的水是甘甜的,尽管家里面有龙头,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过年过节打来水井吃,格外香甜。白天也可以在周围水田里面用竹笼抓鱼,一般男孩子脱光只剩裤衩,从一块田追到另一块田,女孩子负责提着水桶接纳战果,有时候女孩子也跃跃欲试,比如我们,会穿着淡薄的衣裤亲自尝试抓鱼的乐趣。(这里并没有不爱护小动物,在这样的生态里面,雨季里面鱼儿会不断不断繁殖,游向四周有水的地方,人们偶尔抓一些来既增加乐趣也增强鱼儿抵抗力和生存能力,这是和谐的生活方式)此外,水井右边有一个很大的水塘,水塘右边本来是一个小学,后来拆迁了也就一直闲置了,一块高地没有房子没有建筑,只有留下的一堵墙,也沦为孩子们玩耍之地。水塘和高地中间有很多高达的树木,光滑的树枝因孩子们经常攀爬,还有很多石头,在夏季石缝里面有好多泉眼,那是真的泉眼,不停的冒出清澈的流水,让周围的石头,水塘里面的植物都光滑干净,泉水涌出之后滋润了水草,水草随着摇摆,水流渐渐漫过路口,经过水井,流向水沟、、、、、、我最喜欢光着脚丫子站在泉眼里,感受泉水涌出,清澈纯净从脚底传遍全身。(那会儿我还想应该好好保护这块水源,以后赚钱投资把这里建设成风景区呢,真的很幼稚)

然而,曾经的泉眼、流水、池塘已经消失很多年了,如今被厚重灰色的石沫、石头覆盖,已经不存在喘息的空间。记不得那是那一年,为了修路还是什么,水塘一边被填起,泉眼有一小部分还坚强的冒水,后来慢慢消失了,没有了!至于水井,记得从某年起冬天开始彻底枯竭,夏天水还是很大,可是水已经有了颜色,土黄色、石灰色。那是因为家乡火山石销量很好,有市场,能赚钱,大部分人都入到切石事业中,装好设备,将原始火山石切割成长方形、正方形各种形状,用来装修很受欢迎,这无疑带动了家乡经济。然而从那以后,石沫水侵入地下,循环流动成为水井里面的水,带有了颜色,鱼儿们不喜欢有颜色的水,从此也就不喜欢出现在水井里面,也就没有周围水田里面的游鱼儿;道路边也开始出现大堆小堆的石沫,霸占了低矮植被的位置;且不说居民貌似已经习惯“轰轰轰”的机器鸣叫声,从早到晚,有时候深夜响起,空气中漂浮着来来往往的石沫粉尘,灰色,如今回家半小时前才擦的玻璃窗户、茶几又蒙上了一层粉尘,可想每一分钟有多少的石沫粉尘涌入我们的身体。父母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一想到如今他们身体不好,多病体弱,心里酸涩难忍(我现在并没有想出可行性办法阻止这些污染,毕竟那是农民们抓到的生存之计,只想抓紧赚钱,将他们接到更好的环境里面);如今回家还是有星星,有月亮,可是数量少了,不像儿时那般清晰明了透彻,天空不再那般湛蓝湛蓝。

我心痛,家乡经济越来越繁荣了可是环境真的再也找不到从前的纯净!一个小县城,短短不到十年的火山石切割事业也能够让生态系统非常原始非常发达的地方面目全非,何况偌大的城市、中国十年发展牺牲了多少生态,污染了多少空气,覆盖了多少蓝天不可估量。并没有多么深沉的爱国之情,单从身边出发,污染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疾病,也埋藏了我们纯净的记忆!

我没有多少结论,内心真的很沉痛,总有一些有心无力之感。不过我不会放弃可以做出行动的机会,也期望更多人响应柴静的呼唤,重要的是治理雾霾真的成为中国首要任务,期待未来依然能够躺在草坪上,仰望湛蓝的天空,在纯净的呼吸中入睡!

第二篇:《穹顶之下》观后感

20xx年2月的最后一天,柴静在网上公开了这段视频,我认认真真观看了一遍,这段视频是关于雾霾正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痛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了,如果再迟疑,那么中国死于肺癌的人将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村子100多户人家,仅20xx年去世的6人中就有4人是由于肺癌夺去生命的。我总是无可奈何的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每天就像鱼儿生活在污水里一样,苟延残喘。”

柴静103多分钟的演讲,条理清晰、思维连贯、语速得当、字字珠玑,口才了得,满腹诗书,随口引经据典,面部表情淡漠。她采访时咄咄逼人的表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为了弄明白雾霾产生的原因,她的足迹遍布多个国家,采访过很多管理者。柴静为了寻访治理雾都的经验,只身来到伦敦,找出伦敦当年的资料,我们才得以看到伦敦当年的情景,交警手拿电筒在路上指挥交通,可想当年的雾霾多么严重。

第三篇:《穹顶之下》观后感

刚花了点时间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内心很震撼。我是一个普通人,深深得知道作为一个普通人,对很多事情都是逆来顺受,思想很麻木,对很多事情都不会说不,捂着耳朵,闭着眼睛过着自己的生活。因此在佩服柴静的同时也觉得自己的可耻。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要治理雾霾,对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要去治理会牵动很多企业的神经,会同时带来社会上很多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天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政府,企业,大家都能行动起来并不是解决不了的。希望柴静辛辛苦苦做得这个片子并不是就热这么一阵子,时间一过,大家都忘记了,企业忘记了,政府忘记了。很期待后续能看到各种有职责的部门后续的action,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也会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持环保。我没有车,所以5公里以内不开车我算是做到了;以后去商店买东西,能不要塑料袋就不要;看到餐饮店很多烟雾,我希望我可以去拨打12369,最近12369有没有被打爆呢??

环保,从身边做起;有时候,不在乎你能起到什么作用,在乎你是否意识到了....

第四篇:《苍穹之下》观后感

雾霾可以倒逼政府调整发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个公民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种种诉求最终都会归结到改革这一层面。

昨天上午,沉寂一年的央视前主持人柴静又回到了公众视野,推出公益作品《穹顶之下》,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这部时长103分钟的雾霾纪录片,成为当天社交媒体热议话题。

与其他雾霾报道相比,《穹顶之下》延续了柴静作品一以贯之的审视、追问和投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而在冰冷、赤裸的事实之外,不再有无谓的指责与旁逸斜出的缠绕,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源解析”的问题上,纪录片以翔实的数据与权威的演示,不回避,不演绎,直指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我国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而能源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的问题。这不仅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乎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及产业结构。

从历史、他国的治理经验来看,英美等国“在治污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的现实,不仅带给人们希望的曙色,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治理雾霾的紧迫性。不能再等、再拖、再吵了,特别是面对管理与执法的困境,应该有所突破。

蔚蓝的天空不能只是在语文课本中,生命的意义正在于一代代的血脉关联。治理雾霾不仅是科技问题,也不仅是政府行为,还应该成为这个社会波澜壮阔而又委婉细致的公民行动。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织,都有责任将紧迫感化为切实的行动力。

走过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几十年,中国社会尽管目前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但在穹顶之下,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都无可逃避。因此,雾霾最严重的时期,固然意见有分化、表达亦多元,但恰恰也是最容易达成共识的时期。雾霾可以倒逼政府调整发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个公民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种种诉求最终都会归结到改革这一层面。

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以公民的名义行动起来。从完善立法到调整公共政策再到调适公民个人作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织“心底有爱惜”的力量,改变我们的大气环境,进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让孩子不再一出生就罹患疾病,让全球每年35万至50万人早死这样惨烈的数字消失,让雾霾成为历史,这是宿命,也是责任。

第五篇:《穹顶之下》观后感

我不知道我每天抱怨着城市浓厚的烟雾的同时,又有多少的黑暗潜伏在深处。每天周而复始地吞吐着肮脏的空气、呼吸着浑浊的灰雾、不知倦怠地奔跑跳跃的同时,我又是否为自己拥有过某一片蓝天而庆幸呢?以前我是多么没有环保意识,认为“环保”这个词太大、太空,与自己又有多大干系呢?

当下中国的环保面对现实的道貌岸然,无力的狡辩与推卸之后,又何尝不是大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的矛盾呢?饱览了太多的山清水秀,我何时把目光投向过重工业基地下的满目灰尘?也许我真的没办法改变太多,但我可以从点滴小事着手,践行环保理念,做一个环保之士。

曾经知名的央视记者柴静因为《穹顶之下》的演讲重新回到公众面前。本该在一国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环保部门却在中国处于尴尬境地,被视频中的某一个老板称为“有义务没权利”的机构。一句戏言,却道出了环保部门有心无力的处境,有的人甚至打出了“经济与环保不可兼得”的旗帜,然而事实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柴静为了孩子,为了一家人,为了这个愈加恶劣的社会环境站了出来。我们为什么不站出来加入这一场利人利己的环保活动中呢?茫茫宇宙之中,可只有一个地球啊!

《苍穹之下观后感800字(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