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品观后感300字

时间:2022-05-12 12:12:56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7197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禁毒品观后感300字》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禁毒品观后感300字》。

第一篇:禁毒品观后感300字

是一种危害人的毒物,人只需一吃便可上瘾,在戒毒的时候,非常痛苦,一般人都会熬不住去寻找。很多人上瘾都是由朋友介绍而来的,首先朋友会免费尝试,如果你不愿意,朋友就会自己先尝或者说吃一次不会上瘾,而且还能美容,有许多人大概都受不了这样的诱惑,所以人类要禁毒,否则后患无穷!可能有许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甚至好奇心强烈的人,把当作其它东西吃了下去,使自己不知不觉得上瘾了。最近又上市了新型毒等。所以,每个人都要了解对人的危害,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防范措施,不可以乱吃别人给的东西,哪怕他是你的朋友,有一句话叫做“人心难测”,我们就要怀着这样的思想拒绝别人送给你的食物。有很多种类,令人很难防范,如果我们做到不乱吃陌生的食物,就不会上瘾了!

第二篇:林则徐观后感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

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第三篇:林则徐观后感

“呼——”随着一声风的呼叫,浩瀚的大海在你面前反展现磅礴的气势和不屈的身影。几艘英国制造的帆船满载着毒品鸦片,神气活现地向中国挺进。抬头望去,阴暗的天空中找不到上帝恩赐的灿烂阳光,整个天像块巨石压在人们心上,给人以憋闷和压抑的感觉。蓝灰的天空和蓝灰的海洋相交趸在天边,空旷而寂寞…¨

这就是电影《林则徐》开头的一个场景,那令人深思的面无一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开场的成功,不仅引起了观众的兴趣,激起了观众的情感,而且给整个影片奏起了雄壮的序曲,拉开了悲恸的序幕。

导演用开门见山的表现手法,直接交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1 8世纪末期,英帝国主义首先用廉价的商品和残害中国人民的鸦片打开了中国长期紧闭的大门,使中国逐步沦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摄影师用仰角的手法烘托英国的帆船,使人产生英船傲慢和恣肆的感觉,从侧面表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起了深埋在人们心底对侵略者的敌视和对清政府的愤怒,电影与观众的感情在共鸣。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一定不会忘记电影开场时的颜色,几乎都是由蓝色和灰色等冷色构成。“孤寂”“悲哀”诸如此类的词不由在心中如潮水汹涌。这不仅暗示着中国的命运——即将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抵抗外强的侵略,阻止毒害中国人民身心的鸦片,这正是暴风雨来临前那个最憋闷的时刻。

波涛滚滚的大海在这个开头中起了重要作用,引起了观众的联想,对整部影片有深远的意义。

难道你就不觉得浩瀚的大海犹如伟大的中国?它以巨龙的身躯立于世界东方。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着倔强的人民——炎黄子孙。他们虽平凡如海中的水珠,可他们热情、勇敢、勤劳,因此组成了犹如大海一样广阔的民族。

大海不会老,不会死,不会消沉,不会颓废,所以中华民族不会死,它将永远以巨龙的身份向全世界宣告它的顽强与奋发。

英船代表着英国殖民者妄图践踏这片土地,这汪洋大海。 可他们错了,他们忘却了巨大的海风会掀起巨浪,他们将葬身于这片不容践踏的洁土。海咆哮着告诉那些外国侵略者:中国亿万人民是不容侮辱的!

于是,1 839年6月3日,林则徐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愿望与尊严,将所有在规定期限内交给中国政府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冲天的硝烟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写下了伟大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鼓舞人心的“虎门销烟”,它似晴天霹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的不可辱!

这样的开头不仅交代了历史背景,而且给观众留下了充·分的思考余地,暗示了中国人民并没有踌躇委顿,而是用自己的血与泪谱写了一首又一首的江海壮歌,一次又一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如滔滔东海、巍巍岱宗。

第四篇:林则徐观后感

很小的时侯,就听爸爸讲述过有关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便对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充满了崇敬之情。

今天,我满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林则徐》这部电影,它真实面生动地再现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帝国主义为了护大殖民统治,将大量的鸦片倾销到我国,严重危害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后,来到了广东。他带领广东人民与英国商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他率领英勇顽强的广东军民,抵御了帝国主义的入侵,但是,由于封建统治者----道光皇帝的昏庸、无能,他听信馋言后将林则徐流放到了尹梨。当影片播放到林则徐带领广大军民在虎门销毁鸦片这一壮观的场面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这一伟大的壮举真是大快人心。

鸦片这一壮观的场面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这一伟大的壮举真是大快人心。鸦片是一种毒品,长期吸食鸦片,不公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使人精神萎糜不振。可见,它的侵入,不仅危害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使我们的军队丧失了战斗力。因此,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对它深恶痛绝。虎门销烟这一壮举不但灭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还大长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志气。帝国主义其实就是一只纸老虎,只要万众一心就一定能打败这只纸老虎的。

当影片播放到卖国贼琦善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摆出一副哈巴狗的嘴脸时,我心里顿时怒火中烧。我真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这丧权辱国的卖国贼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丧失的不仅是个人的尊严,而且是民族的尊严。正因为这些卖国贼的存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才会遭到侵略者的践踏、蹂躏。慈禧大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正因为她的对内残酷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对外一再卖国求荣,才导致我们的祖国一次以一次遭受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和蹂躏。

这些卖国贼给后人留下的只是四个字,那就是——遗臭万年!做为每一个有血有肉的炎黄子孙,时刻都应该把祖国放在心里。林则徐的英雄事迹将激励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为振兴和捍卫中华民族面献身。

第五篇:马兰花观后感300字

马兰花观后感300字

《马兰花》观后感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看过《马兰花》这部电影的人一定都知道这是马兰花的口诀。对了,星期天,妈妈就带着我去文化宫看了《马兰花》。

这是一部励志片。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从前有一户人家,住着大兰和小兰,她们是双胞胎,小兰勤奋勇敢,而大兰却好吃懒惰。她们的爸爸在马兰山上找到了马郎手里的马兰花。姐妹非常高兴。在洞里住着一个心狠手辣的妖魔――藤妖。她非常想统治整个马兰山,于是威逼大兰小兰去偷马兰花,如果偷到,将给她们无数金银财宝。小兰纯洁善良,没有答应藤妖的要求,被藤妖困了起来,而大兰没有抵挡住金银财宝的诱惑,偷来了马兰花,最终却变成了一块石头。得到马兰花的藤妖非常高兴,可马兰花到了藤妖那儿却不显威力了,于是她就把马兰花给扔了。于是马郎和马兰山上的所有小动物,与藤妖展开了一场大战,就在藤妖快成为马兰山的统治者的时候,马兰花起了威力,杀死了藤妖,从此世界和平。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明白了真理永远能战胜邪-恶,团结就是力量。虽然,马兰花被藤妖毁了,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哪怕只是点微不足道的力量,就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胜利就会向我们挥手。

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信不渝应是做人的根本,真诚与智理应是做人的本质。让我们做一个善良、勇敢、勤劳的人吧!

2.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一个电影――《马兰花》。看完后我深有感触,被主人公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也懂得了人世间的一个看似微妙的道理。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山的守护者――马良,还有一个农家女孩――小兰。他们在一个特别的机遇碰了面,并且成了朋友,但他们却应姐姐的贪财而几次见不了面。小兰被藤妖困住,马兰花被妖怪夺走。最后,在生死关头,小兰逃了出来,又把马兰花带了回来,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共同用正义的力量使马兰花盛开,用神圣的力量把妖怪打败,马郎山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机,天下和平了!马良和小兰经受了许许多多的磨难,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也要保住马郎山,是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感染了马兰花,使它又充满了正义的力量!啊,我明白了: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永远都能战胜邪-恶!

看完电影后,我偶然有想到了自己:有一次上舞蹈课,老师新教了一个动作,那个动作是又漂亮又特别难,我练了十几次也做不起来,心里特别生气,凭什么别人能做我却做不起来?我又练了好几次,还是练不起来,还腰酸腿疼的,我耍赖了:既然做不起来,那何苦还要做呢?干脆不做啦!现在动作生硬了,更是想做也做不起来了。我要向小兰一样,做一个勤劳、善良、有爱心、用于战胜困难的人,不能贪得无厌。

我爱看电影,希望妈妈能经常带我去看电影,让我学课本外的知识。

【扩展阅读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编辑本段教学示例

看了《虎门销烟》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编辑本段范文

观《长江7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7号”(其实是一只外星狗)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评语:作者在概括电影情节的基础上,围绕“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展开论述。作者列举典型例子进行论证,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观后感

人生就像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这是赵子龙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被困凤鸣山时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凤鸣山子龙披上了甲,一战成名,从此成了常胜将军,第二次被困时身心俱疲的子龙卸去了甲,人生就在这一披一卸之中画了个圈。

时势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爷手中的棋子。从赵子龙与罗平安最后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到了他内心的疲惫,这疲惫是因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胜将军之名是甲、建功立业之念是甲,子龙虽早有卸甲之念,连年征战的时局却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卸。最后在凤鸣山与后一辈的曹婴一战中,子龙终于悟到了自己只是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经老得可以弃去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人生定数。明白了这一点后,他终于可以不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这甲虽卸得晚了一点、悲壮了一点,但可以让子龙在人生最后时刻很从容,无所负担。上马提枪,单人单骑,冲向的不仅仅是敌阵,也是奔向长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园。

不知道罗平安在给子龙卸甲后有没有领悟到这一些,我想他在敲响最后一次战鼓时应该是明白了。而年轻的曹婴此战之后一定也会与初时的子龙一样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难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龙一样领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爷爷曹操以及诸葛亮等人都只是滚滚历史车轮上镶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带来尊严,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风凛凛,却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难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第六篇:《林则徐》电影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去看电影《林则徐》,我们别提有多兴奋了。

影片刚开始,就让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像压了一块石头:英国殖民者为了挣钱,他们把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残害中华儿女,霸占中国领土,在中华大地上横行霸道,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我咬着牙,接着看了下去:清朝的道光皇帝为此十分着急,他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禁烟。林则徐抱着“鸦片一日不禁掉,就一日不回京城”的决心,他一上任就造了几门八千斤大炮,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在和英国人的交战中,他截获22艘鸦片货船,活捉了鸦片商人颠地,让所有的鸦片商人交出了鸦片,在虎门销毁,真是大快人心。

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导致鸦片战争爆发。定海失陷后,琦善到广州,与林则徐反其道而行之。在英侵略者威胁利诱下,擅自签定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的《川鼻草约》。真是奇耻大辱。广大劳苦老百姓忍不下去,纷纷扛起大刀,背起锄头,打得英国侵略者落花流水……

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而林则徐则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一生办事兢兢业业,是当时官场中最廉明能干、正直无私受群众爱戴的好官。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能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从这一点上看,他的确是非常地了不起,我十分敬佩他。当他因为清政府的无能,日思夜想、不吃不喝时,我为他深深担心,责骂琦善这无耻小人。

我憎恨无能的清政府、仇恨侵略者,但林则徐刚直不阿、秉公办事的光辉形象却在我脑海中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

《禁毒品观后感3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