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个人感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感动中国观后感个人感悟》。
第一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个人感悟
看完《感动中国》已经好几天了,至今我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复,依然对节目中的嘉宾怀着深深的敬畏,我曾想得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和高尚的情操才能促使他们做出这一桩桩感人肺腑的事情来。
生物学家——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带领学生攀上了青藏高原6000多米的高峰,发现了目前人类发现的海拔最高的种子植物,也是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
我是去过云南旅游的,到了那里就有高原反应,每天早晨都得吐一次才会舒服些,没几天就感觉身体没有力气了,更别说在那待一段时间了,而钟扬教授一年有很长时间都待在高海拔的西藏,不顾自己已不再年轻的身体,克服身体的不适,坚持攀爬高峰,只为追求自己的梦想—采摘那一株株未被世人发现的植物种子,即使他不做这些,也不影响他的工作和收入,但他仍然这么拼命地去工作,对他而言,这已经不仅仅是工作了,而是他的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扫雷英雄——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更让我感动的是爆炸的一瞬间,他下意识倒向战友那边,用身体为战友挡住爆炸物!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能让自己把生命置之度外,是对自己军人身份的一种使命感,是对战友深深的情谊,是真正的大公无私。在如今孩子们都被父母奉为掌上明珠、天之骄子的社会,他却跋涉险区、舍身为人、视死如归,这样的大无畏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马旭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当她得知家乡木兰县正处在脱贫攻坚的艰难时期,毅然将她与丈夫一分一毛积攒的1000万元毕生积蓄无条件捐给家乡,用于教育、公益事业,而她自己却住着简陋的房子,连件新衣服都没有,但她却舍得买书,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她就是一股清流,当我们都在追求锦衣玉食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拿出一点来回馈社会?就像歌声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王继才,王仕花——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夫妇俩在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岛上,一待就是30多年,他们忍受着没水没电的恶劣条件,忍受着风湿骨痛的折磨,忍受着对亲人孩子的相思之苦,只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在丈夫离世后,王仕花也仍然坚持留在岛上,这么多年,开山岛早已融入她的生命。换做我们普通人,不说别的,就是长年荒芜人烟的孤独就能让我们望而却步,可见他们心中得有多么强大的信念,以及对党和老百姓的绝对忠诚,这都是常人难比的。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他爱岗敬业,30年如一日,驾驶邮车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线邮路上运送邮件,累计行驶里程140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他意志坚强,遭遇歹徒袭击时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邮件安全,身负重伤后坚持康复锻炼,以坚韧的毅力重新走上工作岗位。都知道雪域的路不好走,他却迎难而上;都知道屋里暖,他却常年住在雪地里,因为他心中燃烧着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熊熊火焰,他以此为荣,以此为乐,所以他的事迹才更加让人动容。
还有见义勇为、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在危急时刻沉着应对,保证机组人员及119名旅客安全的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以及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每个人都谱写出一首首爱的赞歌,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还有对工作的热爱。
身为企业职工的一份子,我们有太多太多需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了,他们的言行也无不和我们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学习马旭捐赠千万给家乡教育的感恩图报,企业培养了我们,给了我们养家糊口的平台,我们就要珍惜,要感恩,以好好工作来回报单位;学习钟扬,刘传建,张渠伟,其美多吉还有王继才夫妇多少年如一日的奉献精神,当企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义不容辞的站出来,有困难大家一起上,需要我们加班的时候,毫无怨言;学习杜富国以身守护队友的团结惜缘精神,我们大家有缘在一起工作,就要珍惜这种缘分,彼此互帮互助,像家人一样相处,互相包容,互相鼓励,一起成长;学习张玉滚、钟扬、其美多吉、张渠伟、和程开甲的爱岗敬业精神,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来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学习钟扬、杜富国、其美多吉、张渠伟等的攻坚克难精神,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迎难而上,要相信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总之,我们要让我们的企业文化不再只停留在文字上,要让它变得鲜活起来,真正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贯彻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并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只为同一个梦想——企业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个人感悟
2月19日晚,我端端正正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感动中国”2012颁奖晚会。
获奖者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的事迹却一样地打动人心。十位年度人物中,有为航天事业而毕生奋斗,最终却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的英雄罗阳;有在南海守礁20年,将青春无私地献给了祖国事业的气象工程师李文波;有在山里行医20年,同甘共苦,见证了彼此爱情的周月华、艾起夫妇······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为救学生,不惜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上课了,同学们坐在座位上,一脸期待地望向教室门口,等待着晚自习到来,等待着倍受他们爱戴的女教师张丽莉。在这里,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宝贝。每天,60多个“宝贝们”,都在晚自习课上快乐学习。
2012年5月8日晚,两辆肇事车因失控,冲向刚走出校门的四名学生以及张丽莉。在惨剧发生的那一瞬间,张丽莉来不及多想,她用肩膀顶开身后的两名学生,飞身一跃,又用双手猛地推开肇事车正对着的两名学生。当路人及学生反应过来时,张丽莉的双腿已被巨轮碾过,鲜血染红了大地······
四名被救学生安然无恙,张丽莉老师却躺在了重症监护室里,生死不明。同月12日,在持续昏迷四天后,她被紧急送往哈尔滨治疗。当医生用担架抬起张丽莉,推开大门时,早在门外守候多时的群众纷纷让开一条路,呼喊着为张丽莉加油,并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路上,一辆辆停靠在路边的出租车亮起灯,为救护车指引方向。
最终,张丽莉康复了,但被迫高位截肢。尽管如此,这位年轻的女教师并没有沮丧,有人问她:“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30岁了,我已经和父母度过30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才刚刚开始。”
看着张丽莉坐在轮椅上那种从容淡定的表情,我顿时就热泪盈眶起来了。多么伟大的老师呀!羸弱的身躯,却是让人感觉到高大伟岸。在危机来临之时,她根本没有去考虑自身的安全,凭着她瘦小的双肩,托起了四名学生重生的起点,自己却与死神擦身而过。这种仅凭直觉作出的决定,让我们看到了她心灵深处的高尚气节。如果时光倒流,回到那个夜晚,我相信,她的选择依然如此。
通过观看他们的事迹,让我感悟到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感动的力量却可以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向四面八方飘去,感染着你,感染着我,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感动”这个字眼对于小小的我来说并不陌生,但也不熟悉,在看了《感动中国》之后,我进一步了解了“感动”。
“20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阿里帕?阿里马洪……”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她收养了19个孩子,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随着主持人此起彼伏的声音,我激动地拍起了手,泪水在眼眶中转动。阿里帕妈妈的博爱让我敬佩,也让我羞愧,我要努力也成为阿里帕妈妈那样有爱心的人。那时我知道,我作为中国的一位成员,我感动了,被阿里帕妈妈的母爱感动了。
“2009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张正祥……”他不止感动了我,还震撼了我的心灵。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坚决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作斗争,为了让滇池草清河明,他成了别人眼中的“疯子”,他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就是张正祥。我说,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才是真正的疯子,一个破坏自己家的人难道不是疯子吗?那时我知道,我作为中国的一位成员,我感动了,被那位勇者无敌的农民的爱国之心所感动了。
回想起以前,我经常乱扔垃圾,破坏环境,使地球妈妈伤痕累累,希望地球妈妈能原谅我。现在,从这一刻起,我不会再这样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在20--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中,我发现,他们大多是普通的人,只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所以感动了中国;只因为他们奉献,所以感动了中国……我相信,今后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也会出现你我的身影。
第三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个人感悟
有一位老师,名叫陈斌强,他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照顾妈妈,他每天用布条把自己和妈妈绑在一起,骑着摩托车,行驶3公里,到县城里的学校,还要给妈妈喂、洗脸、漱口、洗脚......五年来,风雨无阻。
有一个12岁的小女孩,她叫何玥,她心地善良,不过她得了重病,肿瘤扩散到脑部了。她在生命还剩下3个月时,提出捐献器官的要求,父亲不能理解,骂了她一顿,何玥哭了,说:“要尽自己的能力,去给别人希望。”她是多么善良多么勇敢啊!
她就是张丽莉,她是一个善良的老师。张丽莉正在疏导放学的同学,一辆大客车失灵了,把前面的客车推动力,撞向同学,危机时刻,反应快的张丽莉老师用双手一推,就推开了同学,同学们得救了,可是张丽莉老师的双腿被压在了车下。清醒过来的张丽莉的第一句话,“那几个同学没事吧?”啊!她真是一位最美的女教师!
观看过程中,许多孩子都哭了,我的眼角也红了。这些人物的事迹,点点滴滴感动着我们,有些甚至牺牲了生命,在天堂的道路上,我祝他们幸福、快乐。
第四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个人感悟篇1
今天在学校我看了《感动中国》,讲的是何玥,他是个可怜的人。在我们看完时,很多人都泪眼婆娑的,在擦眼泪。
她是个成绩优异的女孩,家住农村,12岁小学刚要毕业,家里“好孩子”,“三好学生”等奖状贴的满墙都是,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了。
可她又是个不幸的女孩,在那时,他被诊断为有“小脑胶质瘤”,住院手术后就大概好了。但后来病情突发第二次住院,后来不治。当何玥知道自己只能有3个月能留在这样的美好世界时,他并没有五雷轰顶,而且还要求走后捐献器官。当时她和父亲说这件事时,父亲的第一反应是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就坚决不让她捐,可是后来何玥却说:“我希望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后来,她的父母亲终于答应了。
最后,11月17日凌晨0点10分,老天爷把这位年仅12岁,而又富有爱心,品学兼优,为他人着想的小生命带走了。此后,她的两个肾脏和肝拯救了3名患者……
更能体现出来她的优点的是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我懂得了:原来一个生命死去,可以让这么多的生命重生!1:3,这么大的比例。而何玥的这种精神——为他人着想,很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会把她深深地烙印在心里,永不散去。
每在何玥走的那天,我们都要为她默哀。而且请记住她的名字吧:何玥,何玥,何处春江无明月!
第五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个人感悟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2013年2月19日晚8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年度人物。下面请跟我们一起走进爱与感动的海洋——“感动中国”人物拨动心灵深处的弦。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在2012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的节目录制现场,无论是观众,还是主持人、受访者,似乎都被一种无声的精神力量感动着,不经意间热泪盈眶。
2012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他们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一席之地,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影响……静下心来听一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热忱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第六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个人感悟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物质匮乏,女排五连冠,激发了我们身处艰难却不甘落后的勇气和信心。
即将上映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生动展现了这个桥段。历经90年代成绩下滑,再到“两起两落”重夺奥运冠军,中国女排用顽强的意志证明了什么叫永不言弃,什么叫团结一心。“女排精神”逐步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励着一代代人为国家争光、为人民建功。今天,中国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转变,步入了更为自信从容的发展阶段。“女排精神”依然在国人心中激荡,它是国家直面挑战、赢得更大胜利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团结拼搏、永不放弃的优异表现,既是民族自信的一部分,又为这种自信不断输入新动能,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人行!完全有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世界一流水平!”对于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发展之路注定不会轻轻松松。继续发扬包括“女排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坚定自信、敢于胜利,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战胜一切困难,才能以大国心态更加从容走向未来。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不仅是中国女排姑娘们的目标,更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样的精神激荡,让我们不能不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