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时间:2022-04-21 21:17:22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3636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第一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上映13天,票房4.6亿元(人民币,下同)(时光网票房数据),豆瓣得分9.2,热评刷爆社交网络――卖相“普通”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此间意外收获票房与口碑,成为近期内地院线“最大的惊喜”。

尽管有印度国宝级明星阿米尔・汗的领衔,但《摔跤吧,爸爸》既没有惊险大场面,又没有吸引人的热点噱头,甚至没有所谓“像样”的前期宣传。

就是这样一部貌似谈不上“竞争力”的影片,还在上画首日与延续好口碑、正经实力派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2》撞了个正着。

首映当日,《银护2》以44%的排片票房破亿,而《摔跤吧!爸爸》排片仅13.3%,票房1461万元。

然而这场貌似无悬念的碰撞随即展现令人意外的轨迹――看似不堪一击的《摔跤吧!爸爸》很快收获良好口碑,而这迅速在票房上有所体现,影院排片也随之从渐进变为陡然上升。这部单场票价大约仅为《银护2》三分之二的影片在5月10日竟然实现了单日票房的反超。

到17日,《摔跤吧,爸爸》排片已经高达30%以上,业内人士预期,其最终票房将突破8亿。这部讲述励志逆袭故事的电影,势必在此间银幕之外画就另一番励志逆袭的精彩。

《摔跤吧,爸爸》根据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而成。国家级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阿米尔・汗饰)为生活所迫,放弃了为国争光的梦想,偶然间发现自己的女儿们有运动天赋和潜力。他不顾家人和社会的反对,开始对女儿们进行斯巴达式的高强度训练,最终培养出了能在国际竞赛上为印度取得荣誉的一流女性摔跤运动员。

助力《摔跤吧,爸爸》在票房上取得“不可能”的胜利的,无疑是其一直在发酵中的良好口碑。

不难看出,这部创造此间5月院线“最大惊喜”的影片,在故事情节上并无新奇之处,然而观众看过后却无不为之感动,“不是体育迷但仍感受到强烈的体育精神”,“非常燃,我能猜到每个情节的发展,但还是被牢牢吸引”,“把一个老套的故事娓娓道来,并引人入胜”,“印度风情的音乐歌舞出现得恰到好处,难得地走心又让人易于接受”。

这部印度小成本主旋律电影的取胜之道,在于颇有诚意的主创团队,以及他们奉献的上佳叙事节奏。

此间有业内观点认为,尽管《摔跤吧,爸爸》本身在人物构建的情理与逻辑上都存在着矛盾的地方。但观影过程中,电影创造出的气氛和情绪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它精准地拿捏了一部体育竞技题材电影的度。能把主流价值观电影拍得热血而动人,能够以电影的形式打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观众,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盛赞这部印度影片的同时,不少中国观众和影评人开始反思,“我惊讶于如今印度电影的水准,我们似乎跟其距离不小”,“满满套路,满满感动,我们的电影很久没有这样的作品了”,“再一次说明,电影的最根本任务是把故事讲好”。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产电影尽管投入越来越大,噱头颇丰,题材上也一路推新推奇,但走心的经典之作却难觅踪迹。

编剧的薄弱,演员的不敬业,投资和创作团队对于利益的片面追逐??对于国产电影创作的种种质疑不曾中断。

近来,中国电影人对此情形亦颇多反思,“不忘初心”“讲好故事”的呼声愈发响亮。

此番《摔跤吧,爸爸》的璀璨胜利,或许正是对这一反思结果的最佳注脚。而接下来需要做的,正是“思”后之“行”。

第二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昨天,我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励志电影。

剧中的主人公玛哈维尔是个退役的摔跤手,他把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亚培养成全国摔跤冠军,最后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世界冠军。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摔跤手,训练和比赛是少不了的。玛哈维尔经常天没亮就让两个女儿训练,有时还让女儿跟男孩摔跤。

让女儿和男孩摔跤,谁有那么狠心呢?可是吉塔和巴比亚挺住了,在一次次失败后从不气馁。后来,两个女儿真的分别打败了强大的男孩。

看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一个柔弱的女孩打败强壮的男孩,她是怎么做到呢?是她们每天跑步让自己逐渐强壮?还是父亲的指点让她们经验更丰富,或是她们失败不气馁积累了更多的自信呢?我想以上三点应该都皆有之,跑步让她们有强壮的体魄,父亲的指点使她们快速吸收摔跤的技巧精华,毫不气馁的精神使她们内心更加强大。

看完这部电影,我已经百感交集。今年,我报了个主持人班。刚开始上课的那几天,信心满满的我在同学们面前表演朗读,由于一时紧张,居然念错了一个字,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连二年级的小屁孩也大笑不止,羞得我真想找一条缝钻进去,真的不想学了。

回到家,我又看了这部电影,我想通了:吉塔和巴比亚的失败比我的失败大一百倍,可他们都克服了,我不过是读错字被嘲笑,充其量是个小小的插曲罢了。

记得在电视看过这么一则广告:“面要一口一口地吃,梦想要一步一步来实现”。我敢肯定,这个“一步一步”中,一定包含着许多失败。

吉塔的摔跤路是一步步来的,那我的成功之路怎么不能“一步步”来呢!

第三篇: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 以青春剧见长的导演赵宝刚在去年推出《北京青年》后,他今年的新剧《老有所依》关注点落在了养老话题上,但他强调,这仍是“青春”三部曲的延续。是的,当“北京青年”“自己的青春自己做主”,通过“奋斗”渐渐地实现了理想之后,他们要面对的就不光是自己的问题了,他们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可以说,《老有所依》比赵宝刚之前的“青春三部曲”更为写实,甚至很多情节都有真实的原型,也许有的观众会觉得从飞扬的“青春”一下转到“养老”话题有些沉重,但它提醒我们,养老是父母和我们都将面对的问题。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这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面对和应对的问题。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至少有三处以上提到了养老问题,强调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赵宝刚说起自己拍这部电视剧的初衷时说,当今社会孝道的传承受到了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老人的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同时年轻人要服侍老人又要开创事业,其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而且“421”的家庭模式更加剧了这种矛盾,所以现在很多人都面临着养老的困局。这个困局不仅是老年人在面对,更辐射到子女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孝道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主张要用当代意识在文艺作品中为大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出路,不为了苦难而写苦难。

《老有所依》似乎将所有养老难题都落在女主人公江木兰身上,照顾家中老人的重压一波一波地向她汹涌袭来:原先中风半瘫的婆婆由公公照顾,爸爸在老家照顾爷爷,江木兰与丈夫吕希、女儿悦悦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可突然之间公公意外去世导致婆婆二次中风,成为丧失全部行为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失能老人,父亲买养老公寓被骗光了房子和积蓄,不得不带着爷爷到北京跟着木兰一起生活,而后爷爷患上了老年痴呆,父亲眼睛将逐渐失明,丈夫和她先后失业,木兰在工作与家庭的重压下一度心力交瘁而崩溃。

但江木兰不愧叫“木兰”,她顶住了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努力地践行她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赵宝刚在诠释这个角色时谈到,江木兰不是个苦情的角色,不是一味忍辱负重,她以智慧、坚韧、乐观解决了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养老问题,她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让老人安度晚年。这一观念不仅贯穿在她对待自己的爸爸、爷爷、婆婆、公公身上,还体现在工作上。作为大型超市的生鲜部经理,她提出为社区老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并在利润与口碑的平衡中,不断完善服务方式。这种创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她在工作上的进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突出了生活不会让善良的人吃亏这一道理。

前者重于在解决生活上的具体问题,后者重于为年轻人分析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相信有不少人有与雷颂华一样的感受,自己的父母随着年纪的变大,怎么越来越“作”,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雷颂华的母亲方琼是位老革命,当了一辈子领导,退下来之后,前后跟着两个女儿生活,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可是爱闹别扭,生生把二女婿闹得要离婚,孙女婿也要离婚,常用自尽来博得女儿们的重视。老戏骨吕中把方琼的好面子、好强但是内心脆弱,想着法地让孩子们“看到她”演得淋漓尽致,让人觉得这位老人可气又可爱,也为现实中的年轻人在理解这样的老人时,提供了心理的依据。

“不给人指出出路的苦情戏对于社会精神进步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只会让人感到更为绝望和痛苦。”赵宝刚说。所以在《老有所依》中,他树立了几个当代人的典型形象,他们都具有先进的当代意识,他们从不怨天尤人,从不将老人当做自己的包袱,他们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所有磨难,用自己的爱与坚强为家人构筑起一座老有所依的温暖港湾。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是未来中国式养老的出路,而社会养老首要破解的就是孝的观念要与时俱进。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生活是不是就是“不孝顺”?《老有所依》的最后,几条线汇成一条线,木兰的爸爸爷爷,方琼等都进了养老院,他们在养老院中有同龄的伙伴,有共同的语言,也没有在儿女家住的不自在甚至是寄人篱下的感觉,江木兰和雷颂华的养老难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同时引发大家对养老机构的布局和建设的重视。

《老有所依》给年轻人提供的不仅是他们要解决的养老问题的思路,更促使年轻人未雨绸缪,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老去”:重视健康问题,老来健康是年轻人最大的福气;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如何度过退休后的生活,甚至应该在家庭之外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孝”的传承。剧中的反面典型余淼从小患病,被母亲溺爱,以致于成人后不懂担当和回报,造成了母亲谢亚芝晚年的不幸,这一条线意在提醒年轻人,从现在开始就要在家庭教育中注意这一点,不然,子女将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独立的人,更谈不上为父母尽孝。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