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400字(范文五篇)

时间:2022-03-28 18:05:49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97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电影《八佰》观后感400字(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电影《八佰》观后感400字(范文五篇)》。

第一篇:电影《八佰》观后感400字

起初阶段看不出好坏,发展的中间部分还算可以,郑凯跳下去那一刻开始感动大家,实际故事衔接一般,最差的是结尾李晨他们重要演员,需要感人的地方一带而过,一点作用没起,等于是凭空消失,牺牲的过程是一点没描述,失败至极。其次既然都是死,为何是撤退死?为什么要撤退?别跟我讲道理,和故事完全矛盾。冲桥硬冲?我们的士兵都傻?还是导演傻?一点过桥的措施没有?这是打仗,不是开玩笑,一点严谨性都没有,烂片,烂片,还有这是军事机密,对面老百姓怎么知道我军撤退的?撤退不符合老百姓的思想发展方向,也是非常矛盾的。还有更糟糕的地方,过桥时候,敌人在哪里,我们那么多人,跑不过来那么短一段桥?敌人连个影子都没漏,还是晚上,枪法根本就

不和逻辑,也不是对面开枪,敌人也不是重兵防守,随便打就把我们打的全军覆没?能不能严肃点!所以综上所述,烂片无疑,可惜这一群好演员,没一个出彩的点,没表现出一个英雄人物,都是半吊子。至于是谁的问题,我不知道,广大人民不信我的话,自己去看看这部片子,失望,还是失望。

第二篇:看电影《八佰》观后感

“那边是天堂,这边是地狱。”一句台词,引人深思!同时也拉开了以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场战役――“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原型的电影――《八佰》。

电影一开头就以一群穿梭在上海郊外场地里的“杂牌军”――湖北保安团。这支让人感觉无组织、无纪律、也毫无战斗经验的队伍,果然在遇到日军后,立马被冲得溃不成军。这无形中好像也在暗示着人们当时面对侵略者毫无抵抗、任人宰割的心理。

这群“杂牌军”们被最后留守在装着不计其数汽油的上海四行仓库的国军88师,与其说是收留不如说是被迫抓住强留下来参与抵抗日军。经历过日军一轮又一轮毁灭性的打击,感受着战友们不断的受伤和死亡,这支“杂牌军”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当初的如何逃命到最后哪怕是粉身碎骨都要守住阵地,这让租界形形色色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最让我震撼的是:面对日军的疯狂扫射,我们勇敢的战士们以血肉之躯护着国旗,坚决不让之倒下。在爆破楼体时,这些勇敢的战士们争先恐后的站出来勇当“自爆兵”。面对日军的疯狂扫射,除了奋起抵抗的士兵,还有租界的同胞们,也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援对岸……

一幕幕,看得我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群当初胆怯、无知、懦弱的普通人,到后来的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真正军人,他们的蜕变感染着我。他们是平凡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以血肉之躯证明着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而今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我们更将努力延续和传承下去……

第三篇:看电影《八佰》观后感

故事的背景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日军侵占上海,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作为上海最后一道防线,英勇抵抗了四天四夜。

电影的名字是八佰,之所以是“佰”而不是“百”,我的理解是“佰”更能体现人文主义,歌颂人的精神。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真实,并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正是这种对民众循序渐进的叙述手法,从麻木愚昧到感动再到奋起抵抗,直击观众内心,很多人的眼泪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流下来的。坐着说话不腰疼的戏子开始为英雄们擂鼓呐喊,平时吊儿郎当的赌场小伙儿明知必死无疑却要冒死过桥送电话线,隔岸看戏的洋人拿起枪加入抗日的队伍……这些鲜明的反差无不催人泪下。

然而《八佰》的爱国,又是一种极受争议的爱国,正如黄晓明出演的特派员所说“他们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与其无谓的牺牲,不如退避三舍,韬光养晦,但是如果不是这一场场看似实力悬殊的顽强抵抗,怎么能激起四万万国民共同抗日的热情,如何能取得伟大胜利?所以八百战士的这一场战斗,是必输和必要的战斗,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电影终归是电影,有太多无法表达的东西,也有太多经过艺术处理过的情节,战士们浴血奋战更像是一场做给全世界的表演,冲桥片段也略显浮夸,活下来的人都被关进租界的战俘营……尊重客观史实很有必要,作为一部艺术作品运用一些处理手法也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我们欣赏了一部好的作品,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第四篇:看电影《八佰》观后感

因为疫情,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走进电影院,昨天拿着读书打卡兑换的电影票终于观看了电影―八佰。实实在在地被感动哭了,怎么能这么好。

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能被记住的角色多达十几二十个,却一点不凌乱,很多情节点通过个体以及几个群体间自由切换的视角下得以完整顺畅呈现,不得不说,管虎导演为这个故事选取的视角以及所做的视角转换是一剂叙事的良药。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余人固守上海。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八百壮士”愿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开头,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界。河的这边断壁残垣满目苍痍,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八百壮士,真实又热血。不是神剧,他们是真实的人,会死,会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讨媳妇,也看着对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发直。这群真实的人,守着一个仓库,守护上海群众的信念。明知是死,还拼尽全力的样子,有着让人无法直视的美。我们都知道现实,可是若在现实里完全丢失了理想,就真的有点无趣,是吧?!

战场的刻画从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长,最后家国之情是自然的流露。电影首先展示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人,伴随着他们亲历了一些事情,最后都成长为英雄。坚韧的抉择与觉醒在重压下更显弹性, 每一个底层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构,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未曾改变。我歌颂每一位英雄。

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愿世间再无喧嚣。

第五篇:佰电影观后感五年级小学生作文500字

周五下午,我看了《八佰》,感触颇深。

第一是国难当头的牺牲精神

影片第1个打动我的镜头,是战士陈树生抱着炸药跳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在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大喊出自己的名字。随着一声巨响,我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看清他的面庞,他就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紧接着,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跳下去,仿佛不是去赴死,而是去赴约,赴一场慷慨之约。历史上真实的陈树生也是这样,牺牲的时候年纪只有20多岁。在影片的最后,屏幕上一个个介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这800壮士。原来他们都曾经在那个离我们很远的战争年代,切切实实的用生命为民族奋斗过。“国人皆如此,倭寇岂敢?”他们视死如归的的精神令敌人胆寒,令后辈敬佩。

第二是唤醒民众的信心与尊严

一面属于中国的旗帜,一位小姑娘从世外桃源的天堂,带到如魔鬼地狱般的地方,这面旗帜的递送者是租界一个衣食无忧的赌场女老板,而她的弟弟为了给战士们送电话线,牺牲在桥上。升起的那一瞬间,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仪式感的力量。升旗会引起日军的注意,他们会疯狂攻击四行仓库,但是战士们这样说:“不能让国旗倒下,要让全中国的人们知道我们还在战斗!”一个个的战士为了保护旗帜倒在旗杆下,他们用血肉之躯支撑着旗帜巍然屹立。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深深的感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些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先烈们,虽然他们已经远去,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他们的精神永不磨灭。

《电影《八佰》观后感400字(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