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读后感(合集)

时间:2024-05-02 23:52:30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4718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大明王朝读后感(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大明王朝读后感(合集)》。

第一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这本书早就听说过,但那时候一直在看小说,没心思看这个。电子书早就下载了一直放着没看,别的小说看完了才把它翻出来看。这一看就再也看不上小说了,全扔一边了。

可以说正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读书的欣赏水平。

这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是一个非专业研究历史的公务员,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部《明朝那些事儿》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该书作者也说:“不是历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那些不幽默的历史书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它就应该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说着大白话的历史书。因为现如今的老百姓们虽然大都有文化有文凭,可他们毕竟不全是历史专业出来的,没有那么多关于历史的基础专业知识,如果你给他们看的书,要先让大家伙都去预习一回历史基础课,看完通史或通鉴才可以看,这玩笑就不免开大了。而当年明月就使的我们能看到这幽默的历史“书”,读历史居然可以这样轻松。

该书内容以明史为蓝本,几乎所用事件都有史可查,个别出自野史之处,皆注明,并加了作者自己的分析,说明其可信程度。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认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作者说,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写《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

而作者也的确证明了这句“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儿》从明太祖朱元璋开篇,到万历朝结束,前后历时二百余年,共六部。书中出现的人物、事件都是作者经过精心“海选”和“pk”的,作者说:“不是牛人不入书,不是牛事不叙述”。

这部书的主线即是明朝的十七位皇帝,按照年排列出各个重大事件及历史人物,它让我们知道历史里好看的不只有野史,其实正史同样好看。而且让我们了解了那些我们只窥其一斑的全豹。

它告诉我们,朱元璋是残暴的它登基以后诛杀开国功臣,心狠手黑。所有开国功臣,包括开国六公爵和四个手握免死铁。

第二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我兴味盎然地合上《明朝那些事儿》,金戈铁马,权谋诡计,风云际会,斗智斗勇,奋起反抗,忍辱负重的一幕幕都在我脑海中重现。

方孝孺,他或许并不是一个聪明人,他甚至只是一个书呆子,他的一生未经兵戈战乱,但在朱棣大军压境之下,仍然临危不惧,忠肝义胆、铮铮傲骨,天地可鉴。最后虽被朱棣凌迟处死,杀灭十族,他这一支再无后裔,但他却依然凭借忠诚二字而青史留名。朱元璋昔日对朱允文所说的话毕竟实现了一半,实现了最不可能实现的一半,“他一定会为你尽忠到底。”方孝孺做到了,他有忠心如此,何惧千刀万剐,粉身碎骨。

于谦,当也先的铁蹄直指京城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担负起保卫京城的重任,从那一天开始,他已经没有了退路,他不能疏忽,也不敢疏忽,半壁江山的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在这一场景泰年间的巅峰赌博中,也先输得起,可他却输不起,但是他却默默地承担起了这个千钧的重担。当也先在京城下耀武扬威时,他用他瘦弱的身躯击溃了这个不可一世的也先。他的心里有保家卫国的信念,有对大明的无限的忠诚,他为大明所付出了一切,尽管他死于非命,却用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挽救了大明的未来。

杨慎,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他饱读诗书、学究天人,在父亲杨廷和自动离去之后,怨愤冲天的他带领百官闹出了明史最大规模的罢工。失败之后,他被发往云南,却一直不理解父亲的主动退出,但当他亲眼见到父亲叱咤风云一辈子之后,也逃不过入土为安的命运,他在那一刹那之间幡然醒悟,人的一生,纵然何等的风光无限、权倾天下、不可一世;何等的家财万贯、挥金如土、一掷千金,却也终究躲不过这一g黄土的宿命。从此他再不涉足官场,游历云贵川三地,吟诗作对,潜心著书,终得以善终,著作等身、名扬天下。他的才学冠绝当代,映照千秋,古今读书之人,鲜有人与他仿佛。

胡宗宪,一个聪明人,他明白,在黑暗的嘉靖朝,不投靠严嵩就没有出路,自己的抗倭大计、平生抱负也将毁于一旦,东南数省生灵涂炭。为了东南黎民苍生的安危,他舍弃自己的清高、名誉,换来东南总督的高位,他临危受命,与徐渭二人缜密策划,兵不血刃诱擒汪直,计杀徐海,瓦解了倭寇的主力,另一方面,他又提拔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彻底扫清倭乱。他是堪与于谦相提并论的社稷大臣。他保住了大明的东南江山,是当之无愧的抗倭第一功臣,但是他优点与缺点一样众多,最终落得个挥刀自刎,身首异处的凄凉下常是这些缺点将他一步步地拖向死亡的深渊,自杀之前,曾留下两句诗句“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在所有的锋芒展露之后,必定会是灭亡的前兆。明史忠实地记录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忠心爱国,精通兵法,聪明绝顶和趋炎附势,巴结谄媚,贪得无厌。

徐阶,一生坎坷多舛,他作为六位盖世英才中的一员,出现在嘉靖朝这个斗争火焰异常炽烈的年代,他深通心学奥秘,尽管被迫低声下气,却无时无刻不在奋力地挣脱黑暗,走向光明。他忍气吞声十余年,终于发动了致命的一击,彻底击溃了严党,完成了惊天逆转。严嵩覆灭的一刻,他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很多的人:夏言,古板严肃,一丝不苟却大公无私,宽以待人的老头,终生不肯沾染一点污浊的'好人;沈炼,小小的锦衣卫经历,嫉恶如仇、仗义执言,一个虽然官职卑微,却敢于追寻光明的人;杨继盛,一名普通的进士,没有盖世的才华,却甘冒奇险,死劾严嵩,而是为社稷不忿,为苍生不忿,为被严嵩所冤杀的人不忿。而他们的下场都是一样的:死亡。但他们没有惧怕,他们相信,这是黎明前的最后黑暗,他们的死亡,必定能够打开严嵩毁灭的大门。现在,徐阶做到了,尽管他也玩弄权术,但他为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位优秀的内阁首辅,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一个能臣,一个好人。

还有很多,王守仁、张居正、高拱、杨廷和、李东阳、杨一清、姚广孝……

他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而这许许多多的故事和那些许许多多的有名无名之人又共同串成了这二百多年的明朝岁月,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些发黄发卷的史册和沉默不言的历史,伴随着人们一代代的成长,亘古不衰。

第三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今天,终于把《明朝那些事儿》又通读了一遍。

说来,我与这本书的缘份实在太过巧合:在大学某一天下午,想着去图书馆借本插科打诨的书来消遣无聊的晚间生活,谁知一见如故,至今无法割舍。而我的读书笔记生涯,亦从此书开始。

我还记得当年第一遍读完之后,浑身畅快淋漓,但回头想想却没记住几个人名,历史事件也忘对一干二尽。说实话,当时的感觉就是自己糟蹋了这本旷世奇书。

于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感,我给自己定下了第一个读书指标:把《明朝那些事儿》中所有搞笑的段子全部摘抄下来。

现在想来有点贻笑大方。但的确这就是那时的我最简单的.初衷。如果大言不惭,其实那应该就是我个人的第一本读书笔记――段子集。

半年后,随着大学毕业,我来到了工作岗位。闲暇之余,我又想起了“这位老友”,当然,这次依然是带着任务去读:记人名和相关的历史事件。

这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工作――字数太多。于是乎,我不得不开始训练起我的总结归纳能力,力图用短小精悍的语言去描述每个大人物的生平事迹。起初,对于语文不好的我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灾难,随着不断深入,jing发现越写越顺手,同时,我的概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随着这两次的深入阅读,我尝到了甜头。而更让我惊讶的是,我所用的方法竟然与苏轼先生所创的“八面受敌”读书之法有神似之处,虽然格局距东坡先生远矣,但这已是对我读书的最好鼓励。

在如此的激励之下,我开始了第四次的阅读,这次我把目标锁定在了――大局观。

于是乎,我再次翻开这厚重的历史,把目光从某几个人的身上转向了整个国家的格局,我紧盯书中每一处描写政治、经济、文化、战争的段落,反复研读,细心琢磨,力争从最高的视角去描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这次的第五遍,我没有给自己定下任何具体方向,仅仅看书而已。只是在读至某一些段落时,我会把自己置身于场景中,幻想自己会作何处置。久而久之,我的思维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提高,并最终形成了只属于自己的逻辑框架,这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满足感。

《明朝那些事儿》,它给予我的似乎已经超越了知识的范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对我来说,这本书做到了。

如果你要问我,以后是否还会这样深入的去读其它书,我想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如果你要问为什么,那我想用《明朝那些事儿》最后的一句话回答:因为,它就在那里。

第四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很早以前就听说这本书了,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终于把它看完了。刚开始看时还没有什么写感想的习惯,后来越读越有感触,于是也忍不住写上几句自己的想法。

整个明朝从残忍的朱元璋开始,让我对这个大明公司的创始人恨得牙痒痒,同时也明白了要开创这么大的一个公司不光得有才能,还必须得心狠手辣。后面朱棣的奋斗史和朱元璋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后面几个皇帝不是短命就是昏庸无能,但却涌现出了很多不世之材。按照作者的意思,排第一的应该是王守仁,心学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无论人品还是能力都没问题,可以称为圣人。第二位于谦,在朱祁镇被俘,大明王朝存亡之际,挺身而出,著名的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王朝,而且于谦本人清正廉洁,最后被诬陷而死之后抄家,竟没有多余的家财。就人品和政绩而言于谦确实让人敬佩。

第三位是张居正,就政绩而言他可以称得上明朝第一人,在他当首辅的.十余年里,大明王朝欣欣向荣,国力复苏,百姓安居乐业。可他私生活却比较乱,再加上他恃才傲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议。所以排在王守仁和于谦之后也合情合理。当然明朝还有很多牛逼的人物,而无论如何,强盛的大明王朝也没逃脱灭亡的命运。正如作者所说一切千秋霸业、万古流芳都是粪土。最后读到徐霞客,让我觉得人在这世上各有各的活法,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第五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历史总是令人感到枯燥乏味,愿意看史书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套史书却脱颖而出,以畅销四百万册的奇迹,位列畅销书榜首。这套书的名字叫做《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枯燥乏味的史书能如此畅销?这是有理由的,作者用浅显、幽默的语言,客观的分析了明朝的兴衰史,以及当时明朝的规章制度、科考制度,等一系列明朝独创的花样。

此时的中国,正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那些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杀掉,如果当时真杀了,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都能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有“常例钱”、打官司有“公事钱”,怕了吧,那我不出去还不行吗?不干事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收“撒花钱”,服了吧。

可见啊,当时的老百姓真是太苦了,干什么都要交钱,过节交钱,干活交钱,上公堂交钱,平白无故也要交钱。要交的钱比挣的钱还多。这样的朝廷,迟早会被推翻,就看是谁有这个胆了。

这时,拯救大家的人出世了:朱元璋,外号朱国瑞、朱重八。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 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

接连的灾难中,朱元璋的家人全都病死了,此时的他,为了活下去,决定去当和尚,还得出去要饭(我估计要回来的饭还要收钱,要收个人所得税!)。

正因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才磨炼了朱元璋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朱元璋的仇恨到了一定限度的时候,他终于下定绝心造反了!许多的农民们,也被逼无奈,一跺脚,造反啦!

当时的局面是一片混乱:到处都是农民起义军,有些地方发生了瘟疫,黄河改道,发生洪水……这些事情,扰的元统治者们,不得安生。一面要去安抚起义军,一面又要去治理黄河,那时的朱元璋并没有遭到元统治者的注意,而他也因有挡箭牌,所以一点一点的开始强大自己的力量,直至打下天下。在被外族抢占了100多年后,朱元璋,这位伟大的汉族人,又一次抢回了属于汉族人的天下。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吃得苦中古方为人上人”,也算是老天补偿朱元璋失去亲人的痛苦吧。作者用现代人的角度,现代人的理解,写出了明朝的兴衰史,令人爱不释手。想要和作者一起,了解明朝的历史吗?那就看看明朝那些事儿吧!

《大明王朝读后感(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