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课堂观后感范文(大全)

时间:2022-03-16 00:47:16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6999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太空课堂观后感范文(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太空课堂观后感范文(大全)》。

第一篇:太空课堂观后感范文

自3名航天员于6月13日进驻天宫一号后,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陆续开展。其中,即将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太空授课于今天上午10时许开始,女航天员王亚平将在距离地面约300公里的太空为青少年授课,从而成为继美国芭芭拉・摩根之后世界上第二位“太空教师。”这一事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而作为世界航天大国的俄罗斯也按捺不住,计划在今年新学期推出“中学生太空课”。

俄新网18日报道称,6月11日中国“神舟10”号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女航天员王亚平肩负着一项“特殊任务”,为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她将向学生们展示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物理现象,让孩子们对液体表面张力、物质的质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有形象的理解。除此之外,王亚平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交流。届时,中国媒体将全程直播此次活动。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太空授课是将航天项目与普通中国人生活相结合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激发孩子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美国“空间”网站报道称,太空授课的构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被里根总统提出,但是该计划在1986年因“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而一度中止。本该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太空教师”的美国宇航员麦考利夫在这次事故中遇难,而芭芭拉正是她的替补。

2007年8月,芭芭拉在距离地面32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进行了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授课内容主要介绍了失重状态下的生活环境。她通过视频向学生生动地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并参与了和学生的互动问答环节。好奇的学生们向她询问了各种有关太空的问题。媒体称,美国航空航天局设立“太空授课”计划,是为了通过宇航员的“现身说法”,培养青少年对于科学、数学以及太空探索等多个学科的兴趣,芭芭拉的首次太空授课可谓圆满实现了这一目标。

面对美中两个大国展开的“太空授课”活动,作为航天大国的俄罗斯也坐不住了。俄罗斯之声17日的文章《来自太空的课程》称,莫斯科教育和科学部准备在今年9月1日新学期开始后,也推出向中学生介绍航天知识的教学计划。俄罗斯航天员将在国际空间站上为中小学生授课,课程包括生理、生物、物理和化学等。

俄专家认为,太空授课活动会重新唤起年轻人对太空的兴趣,有助于培养航天事业接班人。从国际空间站向学生展示科学试验,对提高孩子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俄教育和科学部计划今后定期举行这种太空授课活动,一周一次或更多,总之所有的课程都将被安排在新学年教学计划中。

第二篇:昆虫记读后感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动地开始阅读一本书――《昆虫记》,它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曰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而且,这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它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难怪鲁迅先生将《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昆虫记》也很有真实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临其境。被我因为厌恶而忽视太久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昆虫记》,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发现它们并不讨厌,相反,还有很多可爱之处;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和艰辛。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DD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法布尔用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把他的所感所思都反映在了纸上,恰如法国著名的戏剧家罗斯丹所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样的思,像美术家一样的观,像文学家一样的写。”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昆虫界,为人类留下了一颗智慧的结晶。他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敬重之情,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虫世界中,用第一手的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而又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令人敬畏!这个“昆虫的荷马”,这个“昆虫的史诗”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满怀作者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更加令我佩服的是法布尔五十余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不怕苦,不怕累,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终于写出了这样一部传世佳作,难道不令人肃然起敬吗?

从昆虫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例如,萤火虫教会我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凡事都应该尝试;从红蚂蚁身上我学到了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只要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不怕,我向天牛学习到了要有远见,学会深思熟虑,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昆虫王国还真是神奇,小小昆虫,竟有如此大的智慧,令人惊讶。

法布尔曾在书中总结了自己取得的成功的原因:专注于知识魅力,避开生活中的烦恼,对所研究的学术充满了兴趣,有跌倒再爬起的精神,吃苦耐劳……这些,就是取得成功的秘诀,就是让我们达到自己理想的方法!

《昆虫记》是一本好书,它教会了你待人处事的方法,并记录了大量的科普知识,以生动的文字吸引你的注意力。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就能了解法布尔的精神,值得你一看!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第三篇:读后感的作文

“一个圆缺了一角,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有的一角太大,有的又太小,它漂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这是《失落的一角》中的一段内容。它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是“完美”好,还是“缺憾”好?我们是该继续走下去,还是该就此放弃?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三年级时,我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心念念地想要一个乒乓球拍,梦想着自己也可以像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们一样,在球桌上纵横驰骋。终于有一天,我在小猪存钱罐里凑齐了23元。我兴奋地揣着钱,一路“跳”到了体育用品商店,选中了一个自己最想要的球拍。正准备付钱时,我忽然发现柜台前有一个小男孩,他依依不舍地盯着售货员阿姨手上的铅笔盒,眼巴巴地看着那铅笔盒被放回了柜台里。一问之下我才知道,小男孩把要买铅笔盒的钱给弄丢了,正在发愁呢!看着他脸红红的、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的样子,我犹豫了:要不要帮小男孩买下这个铅笔盒呢?如果这样做,那我还要等攒齐下一个23元,才能买到我心爱的球拍。

我站在柜台前,挣扎了很久,最终一咬牙,还是还了球拍,买下了铅笔盒。当我把铅笔盒送给小男孩的时候,他的眼里满是感激。而我只是笑了笑,不等他说出一声谢谢,就转身离开了。

这样的两难选择,我们时常会遇到。在我看来,放弃眼前看似完满的一角,继续前进,能让自己看到更多、悟到更多。这样的缺憾,严格说来是一种暂时的缺憾。在历经了几次的风风雨雨之后,你常常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圆满。书中的圆也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放弃了自己辛辛苦苦找到的一角,继续经受寻找路上的一次次磨砺,在“完美”与“缺憾”中暂时选择了“缺憾”。

如果失去眼前“小利”,能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利”,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篇: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著名作家巴金说:“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

没有哪位昆虫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若不是有为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说我们幸运,还有更深的道理。法布尔之所以顽强,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如果他放弃了,丧失了自己那种精神,这世界同样不会出现一部《昆虫记》。

《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人的观察力,如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这段乞讨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

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试问一下,那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呢?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

然而,法布尔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中学教书二十余年他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出色的论文。

尽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学讲堂”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学界权威们,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学学历,看不贯他的研究方向。这种漠视与某些人的虚伪,庸俗,妒嫉心里合拍,长期构成对法布尔的偏见。

法布尔生在穷苦人家,靠自己打工,读完了小学,中学;成年后只靠中学教师的工资,要后七口之家的生活,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然而,发布而没有向“偏见”和“贫困”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蓄,坚持不懈地观察试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

他挤出一枚枚钱,购买坛,罐,箱,笼,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极了研究资料,化教书匠之“贫困”为昆虫学之富有。

他为了完成《昆虫记》几乎是牺牲了一切。他没有抓住一生中出现的许多机遇去巧取功利,过上幻想中的“好日子”却安于清苦,坐了一辈子冷板凳,甚至不惜把一家老小也捆在自己这张“板凳上”。

法布尔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为何吃苦的问题,他已经用自己的九十二个春秋做出了回答: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真”字。追求真理,探索真相,可谓“求真”。求真,这就是“法布尔的精神”。

在这本《昆虫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更应该领略到的是法布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昆虫记》又使我受到了无限的启发:

蝉,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虽然在炎炎夏日为我们唱出美妙的歌声,可人们似乎并不喜十分欢它。可是法布尔却开始了他对蝉的研究。很快,他便发现蝉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反之,被人们授予勤劳的蚂蚁却是是凶悍的劫掠者,它们将蝉辛辛苦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这使我懂得看待问题时不能光依据别人对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寻觅真正的答案,并且要细心去发现,大胆的钻研。

《昆虫记》这部书,读起来像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可当你深入去了解它,你便会发现,世间万物如此神奇,如此奇妙。便觉的法布尔不仅是一位昆虫学家,还是一位作家!法布尔把许多昆虫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入神,而且把昆虫归结在一起。他为了了解昆虫的特征,并轻身去做,轻身去体验。就算我们不能从《昆虫记》里学到什么,至少我们能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他那种精神!

《昆虫记》我从你那学了不少知识,你让我受到无限的启发!你让我沉迷于其中,你让我体会到你那优美的文字,你那神奇的奥妙!

第五篇: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

在图书馆还书时,发现一本刚被归还的《往事并不如烟》,是繁体字版本,内页盖着“ 李嘉诚基金会赠书汕头大学全体师生敬谢” 的红章,上课时就听杨艾莉老师讲这本书,如今有缘看到,且是繁体版本,当即将这本书借下。

书中的章伯钧、罗隆基,刚开始读起来时,还不是很熟悉。读到他们是中国的大右派时,记忆帮我把大一时的新闻人文基础课程与这本书连接起来。原来当初蔡秋彦老课程上讲的,至今还没遇被平反的大右派,其中之一,居然就是作者的父亲。

中国大右派章伯钧的女儿写的书,观点自然倾向于父母,但这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和历史的了解无碍。现在的中国历史已被当政者或利益相关者,改的面目全非,国人的认识一般局限于正统的官方叙述。一个右派女儿口中的历史,则又是完全不同,在这个回忆之门中,时间汇成的模糊影像,让我深受震撼。

高级知识分子

书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有留洋经历,出书著作,学问盖天下。但知识分子这个称谓,指的不仅仅是学问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坚守良心,保持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犀利批判,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

《往事并如烟》,让我看到了中国高级知识分子,在建国之后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的状况。让我明白,为何周围很多同学就是不入党,为何很多老师,对于那个毛时代怀恨在心不肯放下!

毛时代的共党做错了很多事,亏欠了太多了人,知识份子就在其中。按照章诒和所说,如今,他们没有背叛这个政权,确实已经非常不错。党去补偿,拿掉知识分子头上的帽子,知识分子没有必要去感恩戴德,痛哭流涕,因为这本来就应该

属于他们!

史良、储安平、张伯驹、康同璧、聂绀弩、罗隆基,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演绎着自己自己的命运,让人唏嘘,感慨人性的脆弱。

穿云纱布拉吉、吃小罐鸡汤、睡火车软卧的史良,那么的高贵端庄,意想不到的,放弃了自己的灵魂。储安平这样单纯的傻书生,受惯了西式教育,竟然想要靠实力生存,在光明日报按新闻专业主义做报道,结果生死不明。

作者章诒和的老师潘素的丈夫张伯驹,在运动中依然云间野鹤,世外散仙,守着自己做人的根本。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母女,在反右中,以结识大右派章伯钧为荣,生活西化的他们,在新社会散发着贵族气,极具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精致的生活艺术。

聂绀弩遭受牢狱之灾,被几位大姐营救,心系感恩,自己的妻子却成了现实主义的小人。风流快活的罗隆基,直言快语,最后孤凄而死,尸骨无存。

生活品质的差距

看过《定西孤儿院》、《墓碑》等描述三年大饥荒的书籍,问过自己的爷爷、外公,他们吃不上饭、村子里的人饿死的生活,天真的以为那时的全中国人民生活都非常悲惨。但在看了章诒和的描述后,有大跌眼镜之感。

生活水平确实有所下降,但在那个时候,章伯钧、罗隆基几个右派们,居然施行AA 制,隔段时间就去下馆子吃大餐!生活好过些的年份,很多大右派能吃到牛奶、咖啡,平时他们打扮得体,吃的讲究,说诗词文章文章,议国家大事。大右派章伯钧虽然被打倒,但是配有司机、保姆、警卫、秘书,领着工资,坐着别克汽车。

不是说大右派奢侈浪费,而是,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大右派的生活水准都比平民高的`惊人,那得道者的生活,不就更难以想象了吗?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将军们,红二代还有他们的亲属们,生活水准还了得?

原来,现在中国阶层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在建国时就已经开始了!当年他们的生活水准,在如今的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达到!

告密的年代

高中历史课本上,有一个黄炎培与毛泽东关于王朝周期律的对话。看到新闻史的书里讲,陈嘉庚的南洋商报请胡愈之这样的人做主编,对胡愈之的牛逼钦佩不已。听说我所在的汕大新闻学院范东升院长的母亲,是民盟沈钧儒的女儿,感觉就在童话中一样,沈钧儒可是那个长胡子的牛人啊!

读了章诒和的这本书后,一切都改观了。这些文人书生,在各种政治中,被老毛玩弄的一点尊严都没有。不仅是玩的无招架之力,更是玩掉了自己的人性和良心。第一章就介绍史良,民盟的重要成员,也是共和国的司法部部长,同时是章伯钧的值得信赖的密友。居然在会上,当场与章伯钧翻脸,把私下聊天的话都拿出来说。

罗隆基同居十年的女友浦熙修,为了自己活命,就让罗隆基去死,把一起生活中的私生活都拿出揭发。写《乡土中国》的费孝通、鲁迅的夫人许广平、曾国藩的后人曾昭抡、写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吴晗等,这些罗隆基的同事朋友,以及他的保姆、秘书,一个接着一个的与他反目,继而批判他,揭发他,与他划清关系。

反右中表现积极了,也许是迫于生的无奈,不过积极分子的下场却未必好。老毛就是让人斗,相互斗,相互揭发,相互不信任,最终把他们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还是那个史良,当了批判章伯钧的急先锋,但在几年后的文革中,不也是被红卫兵给吗!那吴晗,成了文革的导火索,浦熙修也被处死。

也是现在才明白,最近央视毕福剑在酒桌上的戏言,被拍下来放到网上,为何会引来知识分子的口诛笔伐!因为这是可耻的告密!告密,在毛时代,让知识分子,让每个人,丢掉自己的良心和人格,而这些东西,这些年,我们才刚刚找回一些。

《太空课堂观后感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