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大医仁心 读后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大医仁心 读后感》。
第一篇: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读了孙思邈先生的《大医精诚》方才了解到,所谓医者,乃智者、仁者、德者也。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具备的是“智”,是能力,治病救人的能力,否则其它都无从谈起。要知道,学医这条路是永求无尽的,我们不可以把途中某个美景当作终点站,只能稍作停歇,继续向前。这条路,你走的越多,你所懂得的才能更多。曾经听老师说过,学医是没有尽头的,你只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才有资格走上这条路。
一代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告诉我们:“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个医德高尚的仁者,应有五柳先生纵情山水、闲云野鹤般的隐士情怀,不求名利,不求闻达;又要有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满腔热血,一旦入世致用,则心系天下苍生。而今医学界,用一句毫不夸张的话来说,若寻心怀大仁者,寥若寒星。治病求医,贫富之差、亲友之别、老幼之差早已不足为奇。在患难之前,有几个医生能够做到不瞻前顾后、自虑凶吉。医术精湛,很是重要,可为名医,但多一“仁”字,即为苍生大医!
《大医精诚》不仅向所有医务工作者展现了优秀的医者该有的精于医术,诚于患者,细心博爱,心系苍生的崇高品质,也向所有医务工作者传递着时代人们最强的呐喊:渴望获得平等而便捷的医疗。《大医精诚》向世人昭示的那一片更为广阔的至精至诚、心系苍生的天空,那是一片真正属于医者的光明的天空,它驱散了迷失在黑暗中的阴霾,照亮了前方奏响起航号角的路。作为医生的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肩上的重任又何止是I卫人类的健康。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身份贵贱,只要我们是一名医务人员,只要我们铭记至精至诚的信念,只要我们保有同情慈爱苍生的心灵,我们就有义务推动医疗的公平和发展,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名大医。
衡量一名医生的成就绝对不能是金钱、地位和权力,而应该是医术、贡献和口碑。我们身边从不缺乏医术精良、医德高尚、践行大医精诚的好医生,在他们眼里,患者脸上丝许的微笑是对他们最大的赞许,他们希望得到是社会的认可,病人的健康和自己的慰藉,他们知道在精湛医术的背后医者还应该有良心。
“博学至精,明德至善”,身为医生的我们必将矢志不渝地奉行《大医精诚》向所有医生展现的优秀医者的高山景行,将大医作为人生的目标,在推进医疗平等、医学发展的道路上毅然前行。德艺双馨薪火传,杏林春色意阑珊!
第二篇:《大医精诚》读后感
寒假的时候读了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感触颇深便写下这篇读后感,现在正好把它当作选修课考核稿件。
本篇文章我主要谈谈《大医精诚》给我的启示,这些启示总体概括就是《大医精诚》给我的“四心”。
一是细心,书中说“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所以医生不能单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合抱之木,始于毫末”,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责任感必不可少,要给与患者足够的关心细心。
二是专心,学医需要扎实深厚的医学知识,文中说“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这要求我们在医学基础知识学习期间,要勤恳奋斗,持之以恒,以后行医的过程中要精益求精,学而时习之。
三是静心,孙思邈说“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大时代的背景之下,很多人容易迷失自我,而医生却不能这样,我们应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往往静心学习,才能“吹尽黄沙始到金”。
四是仁心,医者仁心,在古代医术又被称为仁术,文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生应有慈爱之心,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医生只能表现出从内心感到难过的同情、怜悯、关心的心情,才能做到“精诚”。
这让我不禁想到一位南医校友,在他的身上我能看这闪闪发光的“四心”,她就是袁慧英。袁慧英1961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她参加支援内地建设,先后在贵州六枝矿务局中心医院和大屯煤电公司职工中心医院担任了20年的医生。2001年12月12日,已退休的袁慧英从东方电视台得知新疆有11名病人食物中毒,于是她当即乘飞机赴新疆与当地医生一起投入救治。15日准备返沪的袁慧英,因放心不下尚未脱离危险的'病人,便前往病人家中了解情况。途中因发生翻车事故不幸殉职。
大概袁慧英的生平是《大医精诚》的真实写照,她学医时专心,行医过程中静心,对待病人细心,并将自己的仁心洒满人间。她的“精”在有精湛的医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她的“诚”在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有“大慈恻隐之心”。“医者仁术,大医精诚”八字她当之无愧。我认为我们每一位南医学子都应向袁慧英学习,不仅仅是因为她高超的医术,更因为她至精至诚的精神。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也会不断向《大医精诚》靠拢,努力做到“精诚”二字。
第三篇:《大医精诚》读后感
古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者悬壶济世,造福世人,是世间不可缺少的职业之一。
大医精诚,学医贵在学精,贵在真诚。孙思邈先生幼时多病,为治病散尽家产而致家道中落,这为他日后从医奠定了基础。古时,医者乃是一个卑贱的职业,即使它能救人于苦难之中。与仕途相比,学医远没有做官那样具有诱惑力。作为一个传统的封建家庭,孙思邈的父亲希望他踏上仕途,然而孙思邈意在从医,将借来的医书藏于经典之下偷偷阅读,悉心钻研,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先生的真诚。先生由自己的身世想到了全天下的疾苦百姓,因此他放弃了仕途而选择从医,放弃了荣华富贵而选择了贫贱卑微。在先生的从医生涯中,先生四处搜集医药典籍,学习民间医术,著有《千金要方》,先生全身心的.投入医学事业,不断精化自己的医术,先生的事迹让人敬佩。
大医精诚,学医贵在追求极致。这无时无刻不在告诫我们从医的根本“修身,明德”。医者医术固然重要,凭此可救人于痛苦之中,而医者的德行则更为值得关注。一位好医生不仅仅要拥有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德行也不可缺少。每一位医术都应该守住自己的底线,做一位纯粹的医生,做一位孙思邈先生一样的医者。
大医精诚,医学是博大的。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他们都是医学的范畴,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中医所强调望闻问切,于西医同样有所体现,就比如说我所选择的影像学,说白了就是中医中的“望,闻”,不过更加直观,更加方便。因此我们应该打破人们的医学误区,打破人们总要给中医西医分出个高下的观点,中医西医本属同源,不过表现形式不同,并无高下贵贱之分。
韩非曾有言:“人处疾则贵医”。这句话是十分真实的,健康时无人会关注医生,只有疾病出现时人们才会求助医生。其实人们并不一定只有在生病时才能求助医生,医生也不仅仅只会治病那么简单,医者可以对你的生活习惯提出有利意见,帮助你更好,更健康的生活。因此医生也可以充当健康助理这一角色。
大医精诚,医学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需要我们不断修身明德。
第四篇:《大医精诚》读后感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句话是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的博客中看到的,当时感觉说的非常好,就记了下来。今天读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发现这句话正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非常恰当的缩影,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这不正是孙思邈所强调的行医所必需的精与诚吗?在《大医精诚》中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即为精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此为诚。不论是这位医生的话,还是《大医精诚》这篇文章,两者都极为准确的概括出了作为医生这两个最基本的品质--技术精湛,品德高尚。
自古至今,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很多的名医,像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等,他们不但技术精湛,医德更是高尚,正因此才被当时的'老百姓所推崇,被历史所铭记。祖国医学繁荣发展离不开诸如此类的人。他们本着仁术、仁心治病救人,为后代的医者树立了榜样。像东汉茗仪张仲景以救人活命为己任,以仁爱救人为准则,指导自己的医疗实际活动。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著成了《本草纲目》的巨著,该书吸取了后代本草著作的精华,纠正了以前的错误,并冒着违反统治者意志的危险列举服食丹药的害处。该书不仅学术价值高,而且道德价值也很高。
第五篇:《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为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集中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精”与“诚”。今有幸得梦师指导,拜读原著,略有所感,记录如下。
首先是如何理解这篇文章。愚以为这里面讨论的是医者的德艺双修的问题。
对于“精”字,我的理解是“深入”,深入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永无止境。我们面对的人体及其所在关联环境是一个复杂大系统,输入变量很多,关联因素和条件也很多,输出的各种表象也变化多端,各种变量的隐性关联非常复杂,目前我们还不甚了解。输入条件或关联因素稍有变化,整个系统的反应与表象就很有可能完全不同,甚至进入混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诊断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我们不清楚事物发展过程的时候,现有的分析推导手段往往是不能发挥作用的。我们手头现有的案例只是个例,医方也只有统计上的意义,而我们面对的每一个病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太可能与以前的'个例完全一样,也很有可能与总体统计特性有所出入,然而一旦出现误判误诊,很有可能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所以对于学医之人第一是要慎重,要对每个病人每个方剂体察入微;第二是不能犯经验主义错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谓“医者,人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对于“诚”字,我的理解是“真心”,真心对人,诚心做事,修身养性,内慈外谨。内慈是指医者心胸要宽广,做到心存天下苍生,慈悲为怀,以一颗善心普救众生。为人处事要稳重,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声色所难。如前所述,行医是一个专业性极强,极难做好的事情,但是一旦达到效果,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则极大。所以优秀的医者往往随时随地都处于各种名利的诱惑之中。但如果以名利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一方面很难控制事情的边界,最后很可能舍本逐末,导致医术停滞不前,不能精进;另一方面追逐名利也必将为名利所害,难得善终。外谨是指医者要谨言慎行,低调做人,专心做事。医者掌握着病人的生杀予夺之大权,如何能够取得病人的信任,能够达到医患之间相互理解与配合,以取得最佳的医疗效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本篇提出的方法就是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培养自己的代入感,同时注重言行举止端庄得体,以建立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医患交心,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作为一名医道的初学者,这篇文章给我的警示是:
第一、对医术要有敬畏之心,不畏难,不自满,要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去研究医术;
第二、既然想做医者,就应该有超脱之心,以行医布道为己任,不为名利所累。
对应这两条,本人自认为还是比较适合学医的。因为第一,本人从事的工作就是做科研,对我自己而言,我的兴趣在于科研的过程,在于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医学对我而言不过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不同之处只是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自己几乎一无所知,学习起来会更困难一些。其二,本人经常做些慈善事业,推己及人自问还是做得到的。至于名利,本人半路出家,并不指望能在医学上成名立业,如果侥幸能有所成,那也都是导师教导之功、老天眷顾之意,决不敢贪天之功。
第六篇:《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读了孙思邈先生的《大医精诚》方才了解到,所谓医者,乃智者、仁者、德者也。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具备的是“智”,是能力,治病救人的能力,否则其它都无从谈起。要知道,学医这条路是永求无尽的,我们不可以把途中某个美景当作终点站,只能稍作停歇,继续向前。这条路,你走的越多,你所懂得的才能更多。曾经听老师说过,学医是没有尽头的,你只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才有资格走上这条路。
一代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告诉我们:“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个医德高尚的仁者,应有五柳先生纵情山水、闲云野鹤般的隐士情怀,不求名利,不求闻达;又要有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满腔热血,一旦入世致用,则心系天下苍生。而今医学界,用一句毫不夸张的话来说,若寻心怀大仁者,寥若寒星。治病求医,贫富之差、亲友之别、老幼之差早已不足为奇。在患难之前,有几个医生能够做到不瞻前顾后、自虑凶吉。医术精湛,很是重要,可为名医,但多一“仁”字,即为苍生大医!
《大医精诚》不仅向所有医务工作者展现了优秀的医者该有的精于医术,诚于患者,细心博爱,心系苍生的崇高品质,也向所有医务工作者传递着时代人们最强的呐喊:渴望获得平等而便捷的医疗。《大医精诚》向世人昭示的那一片更为广阔的至精至诚、心系苍生的天空,那是一片真正属于医者的光明的天空,它驱散了迷失在黑暗中的阴霾,照亮了前方奏响起航号角的路。作为医生的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肩上的重任又何止是I卫人类的.健康。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身份贵贱,只要我们是一名医务人员,只要我们铭记至精至诚的信念,只要我们保有同情慈爱苍生的心灵,我们就有义务推动医疗的公平和发展,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名大医。
衡量一名医生的成就绝对不能是金钱、地位和权力,而应该是医术、贡献和口碑。我们身边从不缺乏医术精良、医德高尚、践行大医精诚的好医生,在他们眼里,患者脸上丝许的微笑是对他们最大的赞许,他们希望得到是社会的认可,病人的健康和自我的慰藉,他们知道在精湛医术的背后医者还应该有良心。
“博学至精,明德至善”,身为医生的我们必将矢志不渝地奉行《大医精诚》向所有医生展现的优秀医者的高山景行,将大医作为人生的目标,在推进医疗平等、医学发展的道路上毅然前行。德艺双馨薪火传,杏林春色意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