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大医仁心读后感(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大医仁心读后感(合集)》。
第一篇:《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药王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既然已决定投身杏林,不论专业还是业余,必然要通读此文。周六晚上,我打开老师发过来的《大医精诚》原文,以自己浅薄的文学知识并对照着现代文翻译。
读完全文后,我第一个最强烈的感想就是“学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说到困难,首先是医道本身对于专业的要求非常高。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不同的病,外在表现可能一样,相同的病,外在表现又可能不一样,做为一个医生如何能够准确地判断病症并合理地治疗,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许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与实践方才能够摸到门槛,“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在学医的道路上,我需要认识并正视困难,不懈怠,不道听途说,不盲目自大,在专业的道路上踽踽而行,不求速成,但求无愧于心。
第二个强烈的感想是“做医生不容易,做一个好医生更是难上加难”。抛开医术上的困难,在医德上要能守住本心,正如《中庸》所言:“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所谓医者,应不以病人的身份有所区别对待,不因病灶的各种性状感觉不适而趋避之,不因外界的干扰而乱心神。在当今社会的.功利和浮燥的气氛下,保持本心,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当然,我本身学医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学到一些知识,为家人减轻病痛。但在学习的入门过程中,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又让我对于“医者”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以功利学医,不以求财学医,并且如果我将来能够学有所成,一定会发自本心地尽我所能,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当然,作为一个不甚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对于文中的“不用活物作药”略有不解,因为别说以活物用药,平时我们吃饭也是荤素搭配,有鱼有肉。何况若说“万物皆有灵”,平时摘的草药不也是有生命的吗?此外,对于文中所提到的“阴阳报施”言论,我也同样认为可以抛开神鬼之说而换个角度理解,那就是为医者,应秉持“敬畏之心”,守正持中,在医学的道路上“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以上为本人对于《大医精诚》一文的粗略见解,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先生批评斧正。
第二篇:《大医精诚》读后感
风华正茂的岁月里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为生命之花的绽放而孜孜不倦,霓虹繁华的世界中我们依然心境平和地安坐桌前只为探寻那神圣生命的奥秘!当岁月渐渐磨平年轻的棱角时会不会也麻木了我们悸动而敏感的心灵?当我们有一天不得不迷茫于生存本身而为生活所累时,是否会忘记自己满腔热血时对万物苍生许下的承诺?遥望千年之前,苍生大医孙思邈正用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凝望生命,正用一双悲悯众生的手医治百病。他将一种“大医”的智慧传之后人――那是洞穿人性之后对生命的了然和珍惜,是亲身经历人间疾苦后对生命的尊重和同情,是深入普遍的生命从而能够跳脱出自己的生活舞台之后的无私和忘我。大医谓精诚,“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一个医生若无精良医术,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救人于疾患危难之中,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医德纵然也成为一句空话。“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医生必须精进医术、仔细诊断,才能正确得知病情,准确用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分秒中决定着一条性命的去留、一个家庭的悲欢,因此作为医生需时刻谨慎,一丝不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除了细心行医以外,医生还要有扎实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我们尚在医学基础知识学习期间,只有勤恳奋斗、持之以恒,才能为以后的行医打下坚实基础,而在临床工作时,更要精益求精,学而时习之。医学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领悟,即使能领悟所有,也有更多未知的医学原理等待去探究,只有让年轻躁动的心平静下来,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才能真正步入医学的圣殿。我们这些医学生所谓的闻鸡起舞,所谓的低调拼搏,失去与拥有,放弃与争取,既格格不入,又息息相关,甚至互相转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躯体与灵魂的考验,我们才能在疾病面前镇静自若,才有可能在死亡面前重获生命的权利!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维护病人的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外,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我不禁感叹:这些话里蕴藏着怎样的博爱和对苍生的怜悯。作为医者,他看透人生百态;作为茫茫众生中的一员,他和所有生命个体一样历尽沧桑。他看着眼前的生命,滤过表面一切浮华,用心体会患者的痛苦,关注生命本身,也只关注生命本身,还原生命的本色。
他将“诚”字发挥到极致,“至诚者”又怎会盲目行医,将生命弃若尘土?我相信,在任意领域求精至精之人必对人世间有一种公开或隐密的热爱。贫苦与羞辱多加的中国近代,中华民族被列强推向了生存的边缘,连温饱都已成了问题,何言求医问药。悲惨万象深深刺痛着每位医者的心。许多国外和本国的医生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只身来到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医魂”!也许纷飞的炮火将他们掩埋,也许汩汩的时光将他们的名字冲淡,但他们有一个共同而不朽的称呼“医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与此”,在一千多年前,孙思邈如是说,而一千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医者依旧是如是行。这些年,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大众信任的危机,白衣天使的形象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贬低,而“医生”这个词曾经带给人们的温暖和安慰正慢慢地被人淡忘,整个医疗行业也被重重地笼罩上委屈、迷惑、无奈,有些医生因此丧失了自我。人的确有贵贱,贫富,老幼,美丑,可是,谁可以轻视这些人的生命以及生命之后的故事?医生的`使命不就是为了使这些生命永远充满活力,张开双手拥抱明天吗?我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医生仅仅是为了病人没有医疗费而放弃对他的治疗,难道他们就听不见那些对生命的热情的召唤吗?我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医生必须收红包才能认真的为患者服务,难道做好本职工作必须用金钱才能衡量吗?就连有些医学生,只知道考取高分数而不知道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没有“见彼苦恼,苦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何其可悲!然而幸运的是,更多的医生还是在坚持着默默地工作、不懈地奋斗,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奋斗的方向一直都是幸福感和意义感!
立志成为医者的人大多心怀善意,温柔敏感,对人世间的疾苦有一种特有的感知力,只不过这种感知力过于平淡以至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渐行渐远……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履行“救死扶伤”的诺言!即使当我们慢慢的融入世俗,踏着红尘的脚步前行,伴随我们的仍旧是生命至上的信念,心中充盈的仍旧是博爱众生的仁慈……..。
第三篇:医道读后感
你一定要读郎景和(《医道》读后感征文汇编)
2012-10-05 20:07:49| 分类: 中医药文化 医院|字号 订阅
你一定要读郎景和
(代序)柳苏先生写过《你一定要看董桥》,而我愿意把郎景和推荐给我的朋友。郎景和赢得多项荣誉: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奖、何梁何利奖、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的新著《医道》出版后的第一时间,我们从网上搜罗到第一批书籍,让大家与人手一册的《中国医德》并着读,踊跃参加征文活动。
医德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社会之间和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中国医德》反映了生命伦理学、健康学、医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新医改的利益格局大调整中,在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整治活动中,如何让医徳在杏林里发扬光大,《医道》作出了最好的诠释。郎景和用身体力行告诉了我们——
医道之难。再年轻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长者,再无能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然而,医生的成长犹如一盏酒精灯,燃烧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升华、结晶。要经历不断的医学继续教育、考试、晋级,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度。
医道之苦。医生需要终身学习,总是有病人在牵动着我们,无论我们在吃饭、在过节、在休息,只要病人有需要,我们就必须应召而去。
医道之乐。协和有三宝:图书馆、病历、名教授。协和的病案室简朴而浩瀚,有些记载着世界首例疑难重症,还有孙中山、梁启超、宋氏三姐妹、斯诺等名人的病历。一代又一代协和人,正是被这种“日积月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氛围“熏”出来的。他们奉献着青春和生命,享受着成功挽救生命的幸福和快乐。
医道之爱。医生给一个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当病人误解而承受委屈的时候,可以把病人当成不懂事的孩子。一个科室,就是一个团队。要发挥每个人的自觉性。搀扶长者、提携后生、携手同辈,打造一个垂拱而治的团结友爱的方队。
还有医道之精,医道之诚,医道之奇,医道之美,医道之忧,医道之痛…… 《医道》给了我们太多的感悟和教益。你一定要读郎景和!
一、我熟悉的郎景和 副院长 朱 文
郎景和,一个令我景仰的人。1997年,我第一次将郎景和教授介绍给医院同仁的时候,大家还不熟悉他,今天,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工程院院士、中国妇产科学科掌门人。
我第一次认识郎景和,是在《健康报》上看到他“妇科手术笔记”的连载,那散文诗一般的笔触将妇科的疾病和手术介绍得淋漓尽致,他惟妙惟肖的手术绘图把医学和艺术演绎到极致,我赞叹“妇科手术笔记”的叙事方式,非常虔诚地将连载的文章一篇篇剪下来,压在台板下,每天读一读,后来,《妇科手术笔记》结集出版,成为轰动一时的医学著作,一版再版,全国只有9万名左右的妇产科医生,它却印到了18000册,我想一定有不少我这样的崇拜者吧,我曾郑重地向我们的妇科主任推荐《妇科手术笔记》,可惜协和的郎景和当时并不为兴化市中医院所熟悉。后来,我也看到医院骨科孙凤翔主任手术记录中栩栩如生的绘图,看到张作兴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手术绘图资料,看到韦加宁教授倾注一生的手外科手术图谱,我更加崇拜技术精湛、书法飘逸、绘图优美的医学大家了。
我一直关注郎景和。后来激起共鸣的是他对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我们在肛肠外科碰到肛门周围及直肠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症状明显但疗效很差,关键是诊断不明确,好几个病人都是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确诊的,在搜索文献时发现这是郎景和的主要研究项目,非常前沿,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还有就是我们门诊经常碰到肛门坠胀的患者,女性居多,深入研究,发现致病因素相当复杂,很多肛肠外科医生做了各种手术的探索,也为此诞生了不少纠纷,我1999年在南京进修学习时,曾向丁义江教授提出交叉学科研究的问题,后来搜索一下,果然发现除了泌尿外科在研究盆底问题外,妇产科也有人在研究,那就是协和的郎景和与朱兰教授,郎教授专门发了专家评述,肛肠、泌尿、妇产三个邻居各自为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希望三个学科什么时候能聚到一起,坐而论道,那真是患者的福音了。
随着郎景和名气的一步步提升,他的很多观点得到广泛的介绍,甚至上了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他站在哲学的高度,把自己对医学的思考一缕一缕地剖析出来,展现给不同层次的医者,可谓精彩纷呈,俨然成为一代教父式的人物。作为一名基层的医生,我常常咀嚼郎景和教授看似平淡的一段一段语录:
“医生开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不是吗? “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不是吗?
“医学始终跟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后面爬行”,不是吗?
“临床医生要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关爱病人,了解历史,分析现状”,不是吗?
在疾病面前,我们常常感叹医学的苍白无力,但是,我们是否也要反省,你为病人付出了心血吗?你动员了你自己的一切吗?
郎景和教授最终还是做回了科主任,他把自己对医学人文的理解放到了协和妇产科,他用智慧的大脑为所有同仁找到了研究的方向,主攻的方向,他(她)们的研究一个一个的开花结果,协和妇产科依然是全国妇产医学界的学术殿堂。郎景和教授曾经担任过副院长,但在科室需要他的时候,毅然辞去了院长职务,他回到了病人身边。八年前,我还是医务科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个医生的最高境界是科主任,而不是院长,因为科主任代表着学术的地位,代表着病人的认可。什么人最快乐?郎教授的介绍给出答案:是刚刚成功切除肿瘤的外科大夫,是叼着烟斗欣赏自己刚刚完成作品的艺术家,是给儿子洗完澡的母亲。郎景和教授是否隐有此意?
郎景和教授还是一个科普大家,他担任着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的会长,他用自己高度专业的能力,对各类妇科疾病的理解、雅俗共赏的优美文字写出了很多漂亮的医学科普文章,在这方面,他确实是我们的榜样,其实,很多像钱学森、华罗庚、竺可桢、杨秉辉等一流的科学家、医学家都是这样做的,郎教授讲得好,医生不仅为病人诊治疾病,还是个教育家,要承担对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郎景和是一个工程院院士,妇产科学科带头人,他的团队有很多高深的科研项目,有很多的疑难病例,但是,他的《性爱之道》、《新婚卫生必读》、《郎景和谈女性健康》同样解决了很多未到医院的“就诊者”的问题,他的医学小品文同样呵护了多少女性的健康。医学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社会大众对医学的低依从性,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规范性治疗成为当前很大的难题,所以,每个层次的医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医学科普宣传,大师代表着一项技术、一种思想、一个时代。我有幸与郎景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能够有机会不断聆听大师的教诲,近期,朱杰送我一本郎景和新作《医道》,我终于可以从“零星小吃”到达“盛宴大餐”了。
二、从医之路——善良之道
朱健
前不久,电视剧《心术》在各大卫视热播。许多人评价说,剧情大多能照应现实,却也有许多过于超脱的桥段,有故意拔高医生形象的嫌疑。最典型的就是几位主角的仁心仁术,简直就是大爱无私,令人感动唏嘘。笔者倒认为,这才是荧幕艺术的魅力所在,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剧中的故事人物和情节其实就是各个真实案例的集中展现。
再读《医道》一书后,反而感觉一个现实中的医生,特别一个优秀医生的成长史更比电视剧情耐人寻味。郎景和教授也提到了小说《心术》,他认为作者提出“信、望、爱”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在医院。
“信是什么?信是信任,信是信念。” 郎教授的信念是“善良是做人的标准,也是医学的根本”。20世纪90年代,他受病危之际的吴葆桢所托,毫不犹豫地辞去协和医院副院长职位,接手妇产科主任之责,此后二十年里,他看病、开刀、搞研究、做学问,乐在其中,不知疲倦,他一直强调临床实践,强调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看到郎大夫的那一刻,我心里马上踏实了”,这是一位病人女儿说的话。在一个还没有完全摒弃性别歧视的社会里,一位妇产科男大夫能如此接受推崇,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郎教授“仁心仁术”。无论是初见还是熟识,无论是在忙碌的门诊,还是在与癌瘤相搏的手术台上,他总是以他由内而外的包容气质,在平静中感染并鼓励着周围的人。
“望是期望,是守望。”《心术》中有一个可说道的人物——孤美人,她将人们现实中常常碰到的,面对病人冷冰冰的医生们活灵活现的搬上荧幕。面对恼怒的患者,也是淡淡一句:“你是来看病的,还是来看态度的?” 对于患者的投诉、主任的劝说,“孤美人”更振振有词:“我治病救人靠的是技术,我卖艺不卖笑。“就是这样的“孤美人”在生了一场大病后,身份由大夫转换为病患,随即而来的是她一系列的检讨与自责,“你不到逢凶化吉,你不能领会生命的意义。在我康健的时候,我领会不到康健的代价,也领会不到病人的痛苦。人啊,万万不要轻飘飘地去说一些坐着措辞不腰疼的事。”站在患者的角度,再来审视医生这个职业时,她不再冷冰、孤傲,她学会了关爱、学会了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一角色的加入使得整个敏感尖锐的医患题材剧作,有了浓重的人情味,幽默感和生活味。
现实中医患关系更是一部生动的剧集,比电视剧更打动人:形形色色的病人,各种疑难杂症,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但郎教授似乎一直超脱于这些之上,因为他总是和颜悦色,耐心细致,他对病人不论贫富,不管美丑,一视同仁,尽心医治。用他自己的话说,“医生不是工程师,也不是纯科学家,应该比其他职业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理念。病人到医院,不是躺在一个冰冷的流水线上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应该得到温暖与友善的关怀。” 正是一个具备了仁心仁术的大家,才有了那么多暖人心的故事:10多年前农妇在手术后赠送手绣鞋垫;西藏骑马外出巡诊时,朴实藏民躬身助他上马……
“爱即关爱,是友爱。” 郎教授说,医学是人类善良感情的一种表达,现今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责任,一种社会行当。这不是一般的社会行当,人体的未知数最多,一个敬畏生命的医生,时时都会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病人把生命都交付给了你,敬畏病人才对得起这份信任;医学如瀚海茫茫,穷其一生都未必能知其一二,所以更要敬畏医学。有了这样心胸和境界,爱自然会在每个日常工作的细节不自主地流泻而出。
三、《医道》光芒照我行
皮肤科 陈德监
虽说我拜读过不少医家名篇,有无数次写下读后感的冲动,无奈文字功底和生活积淀都很欠缺,所以搁置又搁置。有幸赏阅郎景和院士著作《医道》,感触颇深,重拾思绪,禁不住有了下笔的冲动。
郎景和,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一名医学家、作家、科普作家、院士,离不开自己的聪明智慧、艰辛实践和领导培养,他的工作经历和创新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鞭策着我,使我一步一步迈上更高的台阶。在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我一直在皮肤美容科这个广袤的领域里不懈探索,希望将自己不断丰富的学业修养和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紧密结合起来,以满足广大求美者不断提高的美容需求。通过近几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皮肤外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整形美容科的手术锻炼,在韩国首尔美容一条街郑东学诊所学术交流,尤其重要的是在南京空军454医院整形美容科担任科主任独立磨练,加上北派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的进修,我基本掌握了一套有效的国内南北派融合的美容外科手术体系。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手术,不断地激发着我的潜能和智慧,我深深体会到了手术成功、造福他人者所带来的快乐。
郎景和院士认为临床医生要会做科研,会申请和完成课题,会撰写高水平的论文或书著,对此我深信不疑,并且身体力行。来到兴化中医院工作,在以沈汉慧院长为首的院领导关心支持下自主立项申请泰州市2011社会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力争跟上引领国内手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的学术地位,三项课题现已结题。皮肤整形美容外科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有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手术有原则,无定式。任何创新都需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敢于突破常规就要有勇气面对可能带来的风险。自己的创新手术方案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微创脂肪负压抽吸加皮下修剪治疗腋臭的术式)受到国内同行赞誉,更激发了我不断手术创新的斗志,力求建立起一个能为普通大众乐于接受的医患平台,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求美者。
郎景和院士曾说:“医生的误区之一便是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疏离。当我们迷惑不解、苦苦寻觅医学的核心价值和医疗规则时,也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感受……行医是个过程,医生的一招一式体现的是技术,更是内在品格;就医也是个过程,患者每时每刻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内心感受。”每当看到一个又一个求美者在手术后满意而归,看到她们重新找回了美丽和自信,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此时的我,常常会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欣慰。偶尔做出有问题的手术,看着患者的眼神,我心里都充满内疚,苦思冥想,逼着改正自身暴露出的技术缺点。美容科的质量评分标准是零和一的二进制关系,不是百分制,没有99分的手术,我以“刀过不留痕”为最高追求,技术也日渐成熟,受到患者的好评。可以说,我取得了一些临床科研成果,仅靠我个人奋斗是很难成功的,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多年来对我工作大力支持的领导们、老师们、同行们,是他们给我营造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和宽松的环境;感谢那些我手术过的朋友,是他们的信任让我的手术技艺不断成熟和精进;尤其要感谢那些我早期做过手术的朋友,是她们的鼓励和包容才让我积累起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我在皮肤整形美容外科领域里不断的成长和进步。
经过多年从单纯皮肤内科慢慢融合皮肤外科、整形美容科、美容外科的工作积累和沉淀,逐渐形成自己的独有皮肤整形美容外科体系,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使我逐步形成了“手术思路明晰化,学术理念具体化,手术心得通俗化,工作方式人性化”的工作特色,为了把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介绍给广大同行和爱美人士,我特地建立皮肤整形美容网站,欢迎同行和患者提出宝贵意见,以进一步提高我的手术质量,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我不是郎景和,想成为郎景和,可是不可能,我有自知之明,但我要学习他的从医之道、创新之道。
四、如沐春风 如饮甘霖——读郎景和教授《医道》后感
内科 邹天旭
好的书籍总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或教人激愤或让人叹然,而郎教授的书则引人深思,慰人以平静。想必这正是得道者的境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郎教授寻觅医道的开端缘起于儿时母亲患病的经历。这奠定了教授行医的坚定信念。而身处县级中医院的我们远离殿堂级的协和医院,结缘医者的过程也不尽相同,许多甚至只是误打误撞;安心于医者的目的又或许只是糊口饭吃。荣誉与责任,信念与坚守,自然似乎离我们很远。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利益二字似乎在荡涤一切迂腐的信条。利字引发的医患矛盾又时时煎熬着每个行医者的内心。在医院这个万花筒中社会的丑恶与善良都各自展现其夸张的面目。面对形形色色的病患,身处纷纷扰扰的医院。如何安身于其中,如何寻觅医道?
郎大夫给了我们答案。郎教授说他从医四十余年最爱别人叫他“郎大夫”。说医生给一个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说当医生最重要的是善良和友爱,更指出医学是人类情感和人类善良的一种表达。道在各人,虽变化万千。然而道本于一,还原医学的本来面目,正如郎教授所言:医生必须心路清晰、心地善良、心灵平静。医生的信念应当是病和病的消除。虽然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却总是慰藉。但问之于心则无愧。
当今社会的底线虽然时有被践踏,然而我们只要向着郎教授指出的方向努力,坚守医生底线。虽然没有郎教授那样的觉悟,但努力发扬内心对病患的同情之心,尽量理解处于疾患中的病人,不懈磨练医术,就一定能追寻到我们各自的医道。
做好一个大夫。
五、幸福与健康 儿科 王永艳
我们总是抱怨生活的压力太大。学习,工作,家庭,金钱,甚至爱情,本来就该是生活的快乐所在,却变成了我们背上的枷锁。我们往往习惯于面无表情地生活,习惯让自己的心变得很硬很硬。
甚至忘记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幸福。
其实,幸福很简单,离我们也并不遥远……
就像《幸福像花儿一样》中所说的,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当今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姿,快乐相反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快速增长的生活条件并不能保证人们幸福感的相应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快乐和幸福始终与人们的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分不开。只有拥有了健康的状态我们才能进行高效的工作条件,建立和谐的人际、社会关系。而健康与情绪状态、社会工作压力、精神支柱的缺乏和人际关系的疏离有关系。
情绪状态与健康有非常密切联系,消极的情绪可以致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哮喘、皮肤病等。相反,积极的情绪可以治病,保持高兴、快乐、满意、愉悦的情绪可以使免疫力提高,不但对人类无害,而且有益于健康,情绪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的人,不但得病少往往能够长寿。
现代社会过大的工作压力、住房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子女教育压力等等这些压力使我们处在过度的焦虑状态,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更是肆无忌惮的吞噬着我们的幸福和健康。
精神目标的缺失,在旧社会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却感觉到幸福,那是因为他们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和追求;而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却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人际关系的疏离程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工作的繁忙、社会的竞争和彼此之间的不信任,让大家越来越疏远,这也会影响幸福的体验,从而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谁抢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夺取了我们的健康,以上种种都是元凶;我们要早作预防,及时消除。就让幸福就像花儿一样,充斥我们的生活。
六、把医德建设作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来抓
办公室 陆峥嵘
发表于: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第27卷21期,3341-334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医务人员的道德意识、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都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之中,医德建设遇到了新情况,碰到了新问题,受到了新冲击。人们感叹医疗服务行业个别单位和个人医德滑坡,态度生硬,医风不正,金钱和礼物已成为少数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和人情冷暖的砝码,已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医德问题,要把医德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来抓。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坚持教育为基础,约束监控机制作保证,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积极性是不可缺少的动力,使医务人员自觉的将医德规范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一、开展多种形式医德教育
医德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问题。大家都很关心,人人都怕不讲医德的医务人员。加强新形势下的医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对此,医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紧紧抓住加强医德教育这个重要环节,认真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认真按照医德规范要求抓好医德教育。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医德规范打印成册,发到各科室,做到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的进行系统医德教育。目的是使医务人员都能牢记医德规范条文,都能以医德规范去指导自己的言行,都能自觉去实践医德规范。
(二)增强医德教育的针对性。做到形式多样、生动具体,根据医德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紧密联系医疗工作实际。如对医务人员进行以弘扬白求恩精神,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为宗旨,加强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教育;开展“医德医风、医疗质量滑坡,我该怎么办?”和“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大讨论,组织医疗、护理人员进行医德医风知识竞赛;采用自我教育的方式举办“以病人为中心,树行业新风”演讲会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医德教育。在讨论和演讲中,让大家结合工作实际,用一个个发生在自己身边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感人事例和毫不隐讳的批评医疗服务行业中出现在少数人身上的冷、顶、硬、撞和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自我教育,引起大家对医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注,增强做合格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自豪感。使医务人员更好的认识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哪些是道德的、应该自觉去做的;哪些是不道德不该做的,增强他们对病人的深厚感情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增强文明服务、廉洁行医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三)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提高医疗质量。把医德教育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优质服务月”、“百日创优竞赛”、“优质服务年”、“创建文明医院”等竞赛活动,促进服务态度改善,推动医疗质量的提高。树立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为职工和家属及当地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并由院工会、医务科、护理部协调指导,督促检查活动的顺利进行,院以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劳动纪律、团结协作为主要项目,分若干具体内容,对科室和个人进行考核评比表彰。同时实施创建“青年文明号”工程和争当“岗位能手”活动,建立服务台,开展导医服务。一方面为群众提供了优质服务,便民利民;另一方面培养了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价值观念和奉献精神。
总之,在教育、竞赛活动中运用典型人物和事例,联系具体工作和实际情况的医德教育,群众感到真实可信,有利于形成“比贡献、比干劲、比思想、比遵章守纪;比态度好、比技术精;比爱岗敬业、比关心集体、比学技术、钻业务”的良好医德医风。
二、整章建制达到有效约束
医院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医德医风的好坏,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大多数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和服务态度是好的,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不少给病人认真检查,合理用药,精心治疗,细心护理,服务周到和给困难病人送钱、送物、送吃的好人好事及工作中的先进人物,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但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措施不配套,约束机制不健全,受社会上各种利诱的影响,也存在少数医务人员对熟人大开“人情方”、做“人情检查”和出具“假报告、假证明”,搭车开药、检查等,让病人为自己办私事,吃请、收受礼品红包;对其他病人则脸难看、话难听、病难治等现象,影响医院应有的社会形象,降低了医院的声誉,背离了办院的方向。针对这些不道德的医疗行为和行业不正之风,原有规章制度有许多地方与今天新的形势发展已不相适应,只有通过整章建制,实行严厉处罚,才能达到有效约束。如健全完善和制定《认真执行医德规范的规定》、《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坚持文明服务.廉洁行医,提高医疗质量的有关规定》、《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务人员“五要”、“十不准”的规定》、《医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规定》《医院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保持廉洁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若干规定》等等。做到在各科室将“医院工作人员守则”、“病房管理制度及病房工作人员守则”、“查对制度”、“各级护理制度”等十三项核心制度上墙。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制定起来,有章可循,各种规定制度形成综合措施,并运用管理手段保证实施,建立院科两级考核并与效益工资挂钩,医德医风问题在评先创优、职称晋升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充分发挥约束机制作用,切实促进医德水准的提高,增强医院在日趋激烈医疗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发展能力。
三、推行强有力的监控机制
医德行为是通过人的具体言行表现出来的,任何一个医务人员医德的优劣,都会对医院和社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加强医德建设中除从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开展专项治理,刹风整纪,抓出实效外,还要加强内外部监督,使医务人员在医德规范和制度范围内活动。内部监督要注意坚持把群众反映作为医德建设的重要信息反馈,在每间病房建立意见薄,并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到病房去,采取召开伤病员及其陪护亲属座谈会;或个别走访和病员问卷调查表的方法,认真听取他们对加强医德建设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对外采取聘请医德医风社会监督员,在门诊部、住院部设医德医风监督举报箱,实行药品价格、收费标准、结账清单三公开,加强外部监督。对群众表扬意见,利用各种会议进行表扬,大力倡导;对群众的批评意见,坚持逐件调查,“对症下药、辩证施治”个别谈话,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以解决。如遇到工作中出现的医疗纠纷或差错事故等问题,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必要时由科室或院领导向病人和亲属做好解释或自我批评。
四、抓建设与解决问题结合医院在抓医德建设的同时,注意与解决医务人员实际问题相结合。首先是树立科技兴院的思想,走依靠人才发展医院之路,发展优秀积极分子入党;及时把那些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技术精、会管理、有改革创新精神的青年技术业务骨干选拔到科室领导岗位上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其次是为了发展医疗事业,促进医疗技术的提高,对开展医疗新项目或引进新技术,在医疗实际工作中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和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撰写论文发表或参加学术会交流的,分别给予奖励,鼓励并培养医务人员勇于改革创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攀登医学科技高峰的拼搏精神;再次是在生活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照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免除后顾之忧,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医德建设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基本工作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只要我们从医院实际出发,把医德教育、制度规范、典型引路、监控机制、感情投入融为一体、有机结合起来,并做到组织落实、思想到位、措施明确、制度严明、督促检查、常抓不懈、取得实效,医院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才能重塑“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
七、浅析“看病送红包”及治理对策
陆峥嵘
发表于: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 24期
近年来,随着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创建“无红包医院”的不断深入,卫生行业作风有了明显好转,社会信誉也逐步提高。但看病送“红包”现象依然存在,在个别一些医疗单位或一些医务人员身上表现仍然突出,社会对此还是议论纷纷,民气不减。人们不禁要问,“红包”现象为什么屡禁不止?就这个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在医院的工作实践,对“红包”现象、表现、危害及对策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红包”现象及表现类型。
1.感激型“红包”。这类“红包”大多发生在术后、病愈或出院后。由于医务人员的精湛技术和良好服务,病人很受感动,事后送些礼品或“红包”,以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
2.效应型“红包”。这类:“红包”多在病人急待向名家求医、急待特殊治疗或住院又苦于无门路的情况下呈送出的,作为病人都希望有个好医生为其看病或主刀手术,更希望有个好的医疗环境,于是产生了花钱买平安,增加保险系数的心理,把送“红包”当成打开医疗方便之门的“敲门砖”。
3.筹码型“红包”。个别医务人员把自己的医疗技术作为筹码,借以向病人暗示或索要“红包”,以送不送“红包”或“红包”的多少为尺度来打发病人。
4.贿赂型“红包”。送“红包”者主要想通过贿赂手段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如:直接或间接地让医生开假证明,写假病历,做假检查,假手术,此种“红包”在计划生育手术、法医门诊、处理医疗纠纷,征兵、升学、招工等体验中时有发生。
凡此种种“红包”现象,虽然都属于行业不正之风,但性质不同,前两种收受“红包”者属于个人觉悟问题及职业道德问题;后两种收受“红包”者属严重违纪行为,在处理上应有区别。
二、收受“红包”的危害
看病送“红包”既损害病人自身利益,也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虽然是少数医务人员所为,但影响很大,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败坏了社会风气。一方面,“红包”现象来自社会上“大气候”的影响,同时,产生“红包”现象的小环境污染,被污染的小环境又反作用于社会上的“大气候”,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此恶性循环,势必败坏了整个社会风气,也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损害了医疗部门的声誉。在人们的心目中,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是保护和延伸生命的殿堂,但因近几年极少数医务人员受不道德行为的影响,白衣天使的形象被扭曲,医院声誉每况愈下,看病送“红包”现象成为群众议论的焦点,广大群众对乘人之危进行勒索的行为深恶痛绝,非常气愤,纷纷呼吁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从根本上遏制和杜绝“红包”现象的产生以及滋长,使医院这块圣地永远洁白无瑕。
3.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群众患病,本身就是一种不幸和灾难,不但不能工作和劳动,反而还要花更多钱治病,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温饱问题尚不能自理,一遇天灾人祸,更是贫困交加,雪上加霜。据了解,在贫困户中,因疾病致贫者约占30%,而面对这种情况,确有个别医务人员不是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而是在他们极其虚弱的肌体上榨油放血,导致一些患者不敢到医院看病,甚至病没看好,却被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无形的精神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由此,造成医德严重滑坡,影响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社会主义被曲解,医患关系畸形发展,难怪一些不称职的医务人员被人民群众称作披着白大衣的“白狼”和伪装成“白衣天使”的害人魔王。
三、解决“红包”现象的对策
看病送“红包”问题是社会不正之风在医疗部门的具体反映,本质是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取向的体现,“红包”问题有它的复杂性、隐蔽性和难以量化的基本特点,要真正减少或杜绝“红包”现象,必须在政策上采取“导”(疏导)“堵”结合,以“导”为主原则。实践证明,在解决“红包”问题上,单纯的“扣”、“罚”、通报批评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往往是解决了表面,而解决不了深层次的问题,堵了明的、堵不住暗的。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探索出一条既能搞好医疗卫生改革,又能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行业作风的运行机制,才是解决“红包”问题的最佳对策。
1.继续不断地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和教育。医德医风教育是卫生行业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有效方法。医务人员医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牵涉到千家万户病家的悲欢离合,所以,医务人员的道德与其它行业相比,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医德医风教育始终是卫生部门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形势下,医德医风教育面临新的课题,必须改革教育方法,充实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及时发现和研究医疗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在教育中,要把正面反面的东西结合起来,弘扬正气,用好典型开路,教育一大片;对反面典型敢于用硬的、用实的、动真的,以此为戒,教育一大片。可把教育形式多样化。例如:经常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观看医德医风先进典型录像,医德医风专题讨论会,医德医风演讲会,医德医风知识竞赛。科室与科室、病区与病区之间开展“百日优质服务竞赛”。医与医、护与护,医护之间经常不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争做白求恩式的白衣战士”竞赛活动。各病区还可以设立“医德医风好坏典型专栏园地”等,通过多种教育手段,使每一个医务人员真正懂得医之“医德为本、心洁为善”的深刻内涵,不断提高为医清廉的自觉性、自律性,激发其责任感、使命感,培育良好的医道修养,真正树立“病人第一、患者至上”的观念,使医务人员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堤坝。
2.改革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层次患者需求。多年来,我国医疗部门不论规模大小,技术水平高低,其服务和收费标准简单化一,很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形成技术高、名气大的医生病人多,而低年资医生病人少、门庭冷落没事干的局面。一些病人为早看病、看好病、不得不走后门、找捷径送“红包”。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要求高层次服务的人群也逐步增多,这就要求医疗部门顺应经济规律,实行优质优价。另外,要充分利用本单位技术优势,开展特需服务,实行点名手术、点名治疗、点名护理等,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需求,做到“敞开前门堵后门,变暗送为明付”。实行检查内容和价格公开,只要患者提出哪一个等级的服务,就可以得到哪一等级的服务,这样既可以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又可能堵住少数人索要“红包”的可乘之机。
3.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红包”现象不但污染社会环境,而且直接干扰医院改革工作。因此,刹风正纪,为深化医院改革扫清碍障是纪检、监察部门的首要任务。首先应全力配合党组织搞好医德医风建设,教育广大职工,特别是广大共产党员,不仅要做廉洁从医的模范,还要向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护国家、医院、病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努力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医德医风档案和考评制度,把医德医风考评优劣作为晋升、提职、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对外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例如:公开手术费用,药品价格、功能检查、放射检查等各种收费项目;聘请社会监督员,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征求意见簿,定期向病人发放“征求意见卡”;深入病房暗访,走访出院病人等。另外,要瞄准“红包”的倾向苗头和好发部位,适时开展专项治理,对以医以技谋私,屡教不改,把个人医疗技术作为筹码或乘人之危暗示索要“红包”者,必须公开曝光,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并施之政治、经济、行政、法律并重的手段,强化约束机制,努力减少或杜绝“红包”现象的发生。
4.增加财政投入。医院是非盈利性事业单位,目前的财政投入远远解决不了人头费用问题,医院的发展就更困难了。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生活待遇问题,逐步改变多劳不多得、同工不同酬等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各级财政要想尽一切办法加大财政投入,使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确实达到一定水平,这样“红包”现象也会愈来愈少。
综上所述,说到底“红包”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从社会角度综合治理,医院内部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好地推进“无红包医院”创建工作。
八、抓思想道德建设 领导干部要做楷模
陆峥嵘
发表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 15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标准。从目前的社会现实来看,突出的问题是思想滑坡、道德失范。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拥有一定的权力,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义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同志强调:“领导干部首先是堂堂正正做人”,就是要讲“官德”。这样,才能有威信,说话才有力量,工作才有凝聚力、感召力。这是其权力影响力所无法企及的。
思想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主要是通过人们内心的信念、良心、义务、责任感等形式而形成的一定的思想境界,从而指导人们按照社会的善恶观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思想道德的主要特征是自律性。而自律因为缺乏强制性,往往会失去应有的作用。
一、从“权力腐败”的反思说起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神圣的。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领导干部的职责。但是,滥用权力,权力腐败,则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绝对不允许的。全国反腐败战绩累累,各种腐败现象也初步得到遏制。为此,老百姓稍稍舒了一口气。这些都表明,反腐倡廉乃是党风所指,人心所向,希望所在。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尖锐地提醒全党,腐败这股风来势很猛。如果我们党不加以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他明确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检查和规范自已的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威望从事任何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事情。要吸取前车之鉴,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率先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人民公仆更当“唯德是辅”
任何社会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以强制性服从为条件的权力作用。但权力的魔力对于具体掌权者来说,既可以借此建筑事业上的丰碑,创造出人生和事业的辉煌,同样,权力也能捉弄那些弄权者。那些隐藏着不可告人卑鄙目的的人,一朝权在握,就千方百计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限,他们在庆幸“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时,已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推向了自我毁灭的深渊。作家萧军曾说过一段很有哲理的话:“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首先是好人;没有一流的人品做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没有政治上的清白,就不会有政治上廉洁,这决定着为官者个人的命运。而更为重要的是,干部的道德人格决定或制约着权力的性质、作用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德高才有事业兴,伟大的事业离不开崇高的道德人格作为支撑。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修饬官德,强调“为政以德”,主张“唯德是辅”,认为“政者正也,子率以政,孰敢不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张,国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纵观历史,历代兴替,社会矛盾的缓和或激化,不仅是由当时的经济状况好坏决定的,其中为官者是“清”是“贫”也是根本的因素之一。上有贪官,则下有刁民;官风不正,则民风必乱。历史的经验不能因眼时的吃喝玩乐,歌舞升平而轻易忘记。今天,我们不仅仅应当深刻的理解“唯德是辅”的道理,更应强调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干部德才兼备的要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须识治国先治吏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减轻外患固然重要,而修好官德,消除内忧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须识治国先治吏,自来防乱在防饥”,“欲影正者端其身,欲下廉者先之身”。腐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利用权力因素的变相巧取豪夺,是对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剥夺与伤害。因此,净化社会环境,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首先应当从规范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方面做起,倘若我们的干部道德善能升华乃至超过我党历史上官德的最高水平,那么就能赢得民心,消弭各类社会矛盾,用13亿人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无视工作和党的纪律,道德失范,满脑子票子、房子、车子,贪图享受,思想混乱,作风涣散,纪律松懈,沉溺于轻歌曼舞,追星赶月,酒绿灯红之中,为了满足个人的物欲、权欲,情欲等要求,忘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在鲜红的党旗下郑重发出过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誓言,忘记了共产党人是由崇高道德理想这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殊的人,忘记了自己肩负的重担和使命。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坚决有效地加以扭转,将潜伏着极大的隐患。
四、重修官德是人民与时代的企盼
“官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整个干部素质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要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必须从领导干部重修“官德”开始。“官德”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是八个字,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什么是立党为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利,一家之私利,或一集团之私利,而是为天下之公利,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今天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逐步实现“天下为公”的共产主义理想。所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最基本,也是最需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它是立党的根本。如果动摇忘记了这个根本,就是一个“昏官”、“庸官”、“贪官”。所谓“勤政为民”,就是说我们的党、政府的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人民公仆的意识,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要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自己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多大,都是人民大众授权办事的勤务员。中华民族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执掌帅印的“父母官”们,能否做到清廉公正,洁身自好,体恤民情,善待百姓,堂堂正正,清清白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为人处事,筑起坚不可摧的思想道德防线,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现在,而且决定着中国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迎接未来难得而易逝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这一点对中国的未来关系重大。
我们肩上的担子如此沉重,我们身负的使命如此神圣。面对民族大义和民族重任,以成就兴邦治国宏伟大业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毅然抛弃一己之私,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以为天下人谋利,为万世造福为己任,像革命先辈那样,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目标。
九、略论中国医德
发表于《求医问药》2012,10(6):11-12
许峰
医德,即医学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指医务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可简称为“医德”。它是社会一般道德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表达,是医务人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他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历代中医大家不仅在医术方面造诣颇深,在医德方面更是令人折服。要想成为合格的医生,就要重视德性的培养,如:对待病人当怀仁爱、同情之心;对待不同的病情要认真谨慎;生活作风廉洁,行为端正;对医学理论的研究孜孜不倦;为人谦虚等。历数各代名医治病救人、造福百姓,无不是将精湛的医术与崇高的医德紧密结合的,而只有这样才能才能成为苍生大医!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气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在荀子看来是天下最贵重的生灵。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老子看来,“道”是万物之始,而“人”是万物之首。在中国古代,道与医在理论上是统一的,老子的“人为贵”的思想也是传统医学道德的核心。孟子曾说过:“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对孟子来讲,生命是非常可贵的。由此可见,中国的先贤之辈都是非常珍惜生命的,并表现出对生命的无限的热爱。“天地载物,万物息备,莫贵于人。”(《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天地之中,惟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贵于命。”(《劝医论》)正因为人命至关重要,为医者是病患的希望和寄托,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然要有精湛的医术以救病人于危难之中。然而大医必有大德,自古至今,凡是在医学上有大建树之人,必是极其重视医德的培养。可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阶层利益的分化不仅没有减弱,甚至有加剧的趋势。这一趋势不但引起道德观的分歧,甚至严重的影响着医疗系统。要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一定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不能被外界事物的诱惑所左右,一定要心中秉承“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病人”的信念。治病时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不因患者身份不同而抱有不同的态度,不能抱有等级观念。而应做到无论穷富尊卑、老幼丑俊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做到时刻同情、体谅、关心患者。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贫贱富贵,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无论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身心凄怆,勿避险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孙思邈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后世的医生,不论病人是什么身份地位,在治疗时都要将其视为自己的亲人,当不避困难险阻,竭尽全力,以治病救人为己任。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说:“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观者便可往之,勿得延迟。” “凡娼妓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己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任意儿戏,以取不正,祝毕便回。贫窘者药金可璧,看回,只可与药,不可再去,以希淫邪之报。”陈实功将备受歧视的娼妓看作是良家子女,抛弃等级观念,诚心救治,是高尚医德的典范。又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卒病论集》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张仲景在医学界的贡献是斐然的,作为影响后世至今的,其无论是在医术还是医德方面的造诣,都是值得后人去深思,去学习的。
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讲到“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前者讲的是,只有“胸怀仁爱,聪明廉洁”之人才有资格成为医生;后两者认为“仁”乃生之源,医家对待患者要充满热情、仁爱和细心。医生治病应深切体会病人的痛苦,视病者的痛苦为己所苦,如此才能救命治病。由此可见,“仁”成为历代医家追求的行医的道德灵魂!“医乃仁术”的观念引导着医者在治病救人时践行仁爱!要成为为一名良医,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道德上的都有很高的要求。医家治病时但当摒弃杂念,心定神安。面对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迅速变化的病情,医生既要谨慎谦虚,尽力而为,又要体谅病患的痛楚,同情病家。患者将性命托付给医家,医者一定诚心救治,而不得有非分的想法,更不得有过分的行为。李梃在《医学入门习医规格》中讲到:“如诊妇女,须托其至亲,先问证色与舌及所饮食,然后随其所便,或证重,而就床随帐诊之,或证轻而就门隔帏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贫家不便,医者自袖薄纱。”陈实功在《外科正宗.无戒十要》中二戒中讲到:“凡遇妇女及孀妇,尼僧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后入房诊视,倘旁无伴,不可自看。没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视。虽对内人亦不可谈,此因闺闱故也。”虽然当今社会不会像古代那样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治病时需要隔帷诊脉。但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的利益冲突,使得医患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甚至扭曲。医生治病时不仅仅要考虑病情、处方,更要注意尊重病人。作为男性医生,给女性患者,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患者治病时,一定要有其他人在场。一方面减少患者的心理顾虑,另一方面也是医生的自我保护。
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就要为了人类的健康事业而奋斗终生,而不计较名利的得失。“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德也。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反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临证指南医案—华序》叶天士)“欲济世而习医则是,欲谋利而习医则非。我若有疾,望医之救我者何如?我之父母子孙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必自淡矣。利心淡,仁心观,斯畏心生。”(《灵兰要素晓澜重定诸言》)再看当今少许医生,不顾病人的死活,贪图钱财,沽名钓誉,甚至跨过道德底线,这些人这可谓是医学界的耻辱。“但竞逐劳势,正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倖其内。”这种唯利是图,舍本逐末的庸医实在是应遭到众人唾弃。
中华医学源渊流长,中医学在其形成及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医德的培养,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