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范文(范文六篇)

时间:2024-01-31 00:41:0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3530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范文(范文六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范文(范文六篇)》。

第一篇:小学教研活动方案

今年4月,是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以“情系民生、勤政廉政”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依据教育局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情系民生、勤政廉政”这一主题,以正面教育、警示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要方式,通过时间集中、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教师的勤政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为促进我校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活动内容

1、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廉政警示日”活动。x月上旬,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校级干部进行集中教育和参观活动。

2、开展“一把手”上廉政党课活动。x月xx日,校长结合本校实际,以遵守党的纪律和勤政廉政为题,亲自编写教案,上了《领导干部要做勤政廉政的表率》的党课。

3、开展勤政廉政自省自查教育活动。x月xx日我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认真学习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党纪政纪条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对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的52个不准逐条自查,查找个人在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措施。形成了个人自省自查报告。

4、开展“百校领导千名教师走千家进万户”大走访活动。x月xx日到25日,我校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深入学生家庭10户,听取群众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民情,宣传政策,解决问题。通过走千家进万户活动,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转变作风,促进科学发展。

5、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书画创作、征集、展评活动。美术组负责组织,挑选好的作品30日上交。

三、活动要求

1、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由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重视舆论宣传,使廉政宣教月活动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

2、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我校根据《甘井子区教育局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校廉政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统筹安排,认真落实。

3、精心组织活动,认真总结宣传。我校以“宣教月”活动为载体,紧密联系实际依据工作方案,营造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走进学校、走进家庭,并将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情况,形成专题总结。

第二篇: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校是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我校在校生40%以上是进城务工子女,20%是父母上班,孩子一人在家,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掌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转化指转变,改变。

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使学困生在学习成绩、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高。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四、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五、研究对象

北园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

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总结经验。

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5、测试法:通过学习成绩检测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6、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xx.9―20xx.11)

通过问卷调查,校讯通、家访等进行“学困生”的现状调查分析,确定“学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成立课题组,进行合理分工,责任明确,措施有效。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xx.11―20xx.6)

课题组分工落实,开展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撰写经验文章,转变教师育人观,课堂教学观。

第三阶段:理论总结与推广(20xx.6―20xx.7)

整理实验实录,提炼实验成果,撰写论文,编辑论文集,全校推广、验证,提升实验成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问卷调查表及分析;

2、观察记录以及跟踪记录表;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案例(或课堂研讨课);

5、结题报告和有关论文;

6、学生实绩展览等。

九、课题研究管理

1、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把本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实验教师由事业心、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及时交流,反馈问题,相互促进。

2、加强研究过程及档案资料管理

各成员认真开展研究活动,并做好各项记录,副组长及时收集研究资料,组织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及协调工作,定期召开研究情况交流、反馈座谈会。

第三篇: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据中国妇联统计,中国离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这即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为父母婚姻关系破裂而成为离异家庭子女。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现象。这种现象,随着离婚率的提高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问题的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出抑郁、孤僻、自闭等心理特征和不专注学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甚至有暴力倾向等行为特点。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可能问题更严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我国,离婚成为一个社会不容忽视的特殊问题,夫妻离婚,不仅会造成彼此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身心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极其严重且十会广泛,不仅会遏制孩子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会导致孩子精神异常甚至心理变态。

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表面上的,实质上反映的是家庭父母的关系问题。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研究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严重的心理伤害以及给孩子带来的诸多心理问题。并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把握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盲点。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注重心理问题的自我矫正。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通过对各个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辅导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积累辅导此类学生的经验。

二、课题的内涵界定

离异家庭学生的界定,所谓“离异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和其他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离异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与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其子女就是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离异后,使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在最需要父母之爱的成长关键时期,不能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孩子处于父母婚姻危机中,没有人关心孩子的感受,给他们安全感,是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的界定,离异再婚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离异后又与他人结婚且与子女共同生活组成的家庭,其子女在校学习的就是离异再婚家庭学生。

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以及他们的自身的生活经历,都使他们具有不同于普通孩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孤僻自卑,合作意识差,不乐于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冲动易怒,闯祸打架;行为散漫,我行我素,不原受人管束;个性内向,不合群。

离异再婚家庭子女由于父亲或母亲再婚,情况更为复杂,子女与后父或后母关系处理不好,问题可能会更多。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1、全面了解离异家庭的小学生及家庭情况

(1)进行家访

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成员、父母离婚的原因、家庭背景、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父母再婚的情况等等。

(2)和离异家庭学生谈心

了解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何种心理问题,如果是再婚家庭的孩子往往经历过父母离异之前的争吵、打骂,孩子目堵这些情景一般都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对父或母的再婚,孩子或许会有自己的想法,但孩子的想法很少有人顾及,孩子又不得不置身于新的家庭环境,有的甚至生活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夹缝中,这让很多孩子都无所适从。

多数再婚家庭在子女的供养、教育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养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稍不如意就谩骂斥责,甚至拳脚相加。有的由于父母离异或再婚,孩子由祖辈抚养,对孩子缺乏严格要求和督促,溺爱放纵,而造成孩子任性好强等。有的孩子虽跟着父或母生活,但由于父或母的再婚,孩子在新家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性格扭曲,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多疑,自以为是,如果不及时做好家庭工作,孩子就会走上邪路。

因此,通过谈心,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看法、观点,显得十分重要。

(3)向班主任老师里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表现

要对离异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可以进行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离异家庭学生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离异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老师的介绍和进行家庭访问。部分学生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

2、离异再婚家庭学生问题原因调查与分析

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离异家庭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父母教育知识的残缺,教育子女的失误,不良的生活习惯,缺少父母的关爱等。造成离异家庭学生惯于欺骗撒谎,过分敏感,情绪变化无常,容易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或性格特别孤僻、怯弱、冷漠,有悲观厌世的倾向,尤其是这些孩子都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较强的保护与防范意识,对老师的教育批评往往有抵触对立情绪。

3、针对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并付诸实践

(1)与离异家庭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第一阶段:

目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利用积极的暗示效应给予学生心理支持;

方法:心理测验、会谈、

过程:

1)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咨询过程中给予学生心理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时,一面倾听,一面给予同感的反应。鼓励学生将无助、焦虑和痛苦的心情宣泄出来,以释放积郁在内心的不良情绪。同时,适当运用“暗示”效应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在咨询过程中,运用柔和的声音、关切的眼神,鼓励性的话语,形成尊重、接纳、关怀的良好氛围,使得学生的身体和情绪放松下来,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咨访关系,为后来的咨询打好基础,当学生问及能否治好时,给予非常肯定的回答,给予学生治疗的信心

第二阶段:

目标:使用合理情绪疗法、绘画疗法和家庭疗法等,运用认知重建技术改变学生对社会、他人和恋爱观的不合理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有利于其正确、合理认知的良好行为方式。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绘画疗法、家庭治疗等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过程: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合理情绪疗法是对特定的不合理的认知的矫正,挑战它们的有效性,通过认知重构技术,重新形成李某的更具适应性的态度。

绘画疗法: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个体信息。绘画是潜意识的表达,绘画应用的是投射技术,绘画的语言丰富、内涵清晰。

通过绘画疗法,了解李某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然后在绘画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发泄。

家庭疗法:家庭疗法一般是治疗者与当事人及其家庭中主要成员一起进行谈话、示范或讨论。家庭是社会群体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着各成员的心身健康,而且也影响着他们所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安宁。建议离异学生的父母在每周的周六,父母双方都放下所有的工作,辞掉所有的应酬,陪孩子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加强心灵沟通。

第三阶段:

目标: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效果和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综合所有资料,结合咨询目标和实施方案,与离异家庭学生一起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制定行为改变计划;

(2)指出继续努力方向,建议继续保持咨询关系,2个月后联系汇报

(2)做好离异家庭的父母工作

(3)强化班集体的作用,增进人际交往

(4)学会自我调节,唤起对生活的热爱。,

离异家庭的孩子也需要亲情,但教师不能替代父母,所以,当他们面对困境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增强自信。在关爱和帮助的同时,所有教师都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确实存在的学生的心理问题,认真研究诱发原因,有针对性进行辅导、矫正。否则,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再矫正就费时费劲。教育好离异家庭的学生不仅要有爱,而且还要注意恰当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离异家庭学生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使这些受过心灵伤害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脸上重新绽开灿烂的笑容,使他们与正常家庭学生一样拥有一片蔚蓝的、晴朗的天空!

三、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调兵山市第七小学离异家庭学生

(二)研究的方法:

1、访谈法。

通过对离异家庭学生家访,与离异家庭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从而总结一些个案特质。

2、探究法。

探索离异家庭学生代表性的个案,从而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个案特点。

3、调查研究法。

了解离异家庭学生家庭、社会背景,分析和发现他们存在问题的原因。

4、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离异家庭学生个案的研究,从而得出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四、研究实施步骤

1、20xx年4月――――20xx年7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进行调查研究;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3)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4)建立研究制度。

2、20xx年8月――――20xx年7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召开课题开题会,明确课题实施方案。

(2)对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

(3)开展系列课题研讨活动,组织实验教师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4)阶段性课题研究总结,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5)调整修订课题实施方案,深化课题研究。

3、20xx年9月――――20xx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工作总结、教师研究论文、学生成长个案等。

(2)召开总结交流大会,申请课题结题。

(3)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形式交流。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组研究成员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素养,对科研工作有热情,能自觉主动地投入于科研研究中。

2、主研人员在学生心理问题方面中已有一定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果。

3、申报的课题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并保证充足的时间研究。

4、学校给予本课题以充足的研究经费。

六、成果形式

1、研究制度的建立;

2、学生成长个案;

3、优秀研究个案、分析报告、案例等;

4、教师的论文、专著;

5、课题研究报告等。

七、课题组成员(见附表

第四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名称:

《中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

二、课题性质:

本课题是应用型研究课题

三、课题定义: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努力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个人或小组积极讨论、研究、发现,还学生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充分尊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信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想干就干,想写就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它以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主动,教师主导,活动点拨,反馈矫正,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四、课题的提出: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则过分强调预设和封,。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能搞活,开放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而多年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大多属于封闭式教学,机械地让学生听,一算一练缺少创新教育的环境。学生由此在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科学的能力培养及开发创造力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何寻求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就成了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新课标这一理念是针对长期以来的封闭式教学而提出来的,其实质是要实行开放性教学,开式教学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开放,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学习方式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情境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

1、开放教学内容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数学内容是数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要切实有效地进行开放性教学,就要在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拟出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开放性教学内容。

2、开放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机械的听讲为主的, 我们开放式的学生学习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是师生、生生间多边互动的活动,具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又分为三个小环节:

( 1 ) 试一试;

( 2 ) 议一议;

( 3 ) 辩一辩。

3、开放教学过程

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学过程。动态的教学过程是指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发展、适时变化的,而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则成为调整教学过程的'指挥棒。动态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互动的过程。

4、开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要设置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创设情境方式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操作情境、谜语情境、儿歌情境、比赛情境。总之,创设情境应有较强的指向性,应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

5、开放教学评价

我们在研究开放式教学评价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方式应是多元的,又以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家校共评为主。在评价时,我们将考虑以下三点:

(1)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索心理;

(2)重视对学生的信任;

(3)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本课题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而考虑的课题。此课题涵盖面较大,又可以分解为五个子课题:《开放数学教学内容研究》、《开放数学学习方式研究》、《开放数学教学过程研究》、《开放数学教学情境研究》、《开放数学教学评价研究》。

由于该课题的研究范围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及学校、社会、家庭各个方面,既利于教师根据本校情况选择子课题及小课题,又利于全组的合作研究。

六、国内外同课题的研究状况:

对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国内外各种媒体均有报道。其中辽宁、江西及我省牡丹江等地方深入较早,研究比较系统、扎实,效果显著。其经验及成果可操作性较强,对于我校此课题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但我市范围内对此课题研究不够广泛,作法不够深入。所以对此课题研究对我校及至全市数学教学将是有益的举措。

七、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并将其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课题研究,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是受思想支配,陈旧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有利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它,教师看得更高,更远,有更多时间学习现代理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同时对推动我校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教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还将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帮助教师走进科研工作的阳光大道,对于提升教师群体素质和促进各校区域间的整体和谐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开放式教学研究中,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课堂教学应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这是开放式教学的根本目的。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理论研讨、实践探究法为主,通过示范课、交流会等形成进行深化和推进。

九、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数学,是基础工具学科,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技能。此课题的研究将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将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其效果将立竿见影。对此研究,我们要求全员参加,认真确立子课题,由小至大,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力求实效。研究方法以实践探究法为主,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预计五年完成本课题研究。

第五篇: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之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活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资源的利用,极大拓展和丰富了作文教学的空间和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作文素材。利用网络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自主作文的氛围,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条件。凭借网络,“师生”、“生生”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沟通。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作文教学活动空间,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得到发充分满足。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使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得到有机的整合,将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除涉及到语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会用到音乐、美术、科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作文的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各科知识得到同步增长,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3.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孩子的作文水平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加之教育部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三年级开设电脑课,许多家庭为了配合学校的教学都自备了电脑,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旨在寻找网络资源应用于作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考察传统思维中的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视野“窄”,二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所谓“窄”,就是把课本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以为学习好语文书本上的知识是最根本的任务。其实,这种将书本知识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割裂的状况,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固守一隅,封闭在课堂上、书本上,不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不向信息化的社会开放。学生苍白无味的生活,必然不能充分体验和享受作文的乐趣。所谓“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没有生活感受和语言素养的积淀,言之无物;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言之无法,“集体失语症”带来了莫大的悲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此,我校提出本课题,其研究的意义在于:

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构建网络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实验教师作文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及作文教学的能力、水平。提高实验教师组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之具体目标和内容

(一)教师目标: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单一作文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对多媒体网络的运用,使教师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学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使中高年级的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初步具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做到作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遣词造句准确,通顺连贯,有条理性。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初步总结出网络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的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我们将围绕如下内容进行实验:

1.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积累;

2.研究如何创建班级QQ群、教师教育博客、班级作文博客主页和学校博客群组,搭建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作文教学资源的共享。

3.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的发展,多媒体的音、像、声具备和网络的交互性为写作中的“情境”创设和“协作”“会话”发挥巨大的作用,自然地提高写作能力。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看,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是非常合适的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和认知环境之一。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使用观察法和媒传法等教学方法,恰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学生的基本资料:家庭拥有电脑情况、学生兴趣爱好、网上行为、是否有QQ号等等。

2、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应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在开展对课程资源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

3、行动研究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采取“五一”措施,即营造一种科教氛围、磨练一支师资队伍、建立一套机制、搭建一个资源平台、探索一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达到“人――机――人”相互交流,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人)进行互相交流、协作学习。在整个课题实际操作过程和实施的过程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的统一起来。

4、经验总结法

对“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过程中一些有效的课程资源及时积累总结,对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总结、推广。

5、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旨在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促进学生积极、有效、自主地习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宜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展开对学生成长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可对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档案袋管理,进行跟踪分析,于个性中见共性,于特殊中见一般。为课题的假设提供典型的事实例证。

六.本课题研究之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至12月)

加强软硬件建设,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进行师资培训、理论学习、实验班选择;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统一课题组成员思想。

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1)调查分析,掌握学生的基本资料:兴趣爱好、网上行为、QQ号,为课题开展准备资料。

(2)完成班级QQ群建设,教师依托安庆教育博客平台制定班级作文网页,通过初步试用论证可行性,制订实施方案。

2、实验阶段(20xx年元月至20xx年6月)

全面实施课题计划,加强课题研究管理,举行课题研究现场会,定期展示研究进程和成果,做好数据积累、经验总结工作;

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

继续深入班级作文网页创建工作,进行实验研究,适时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得失,写出实验总结;

3、总结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

主要目标:回顾总结实验研究情况,整理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小结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并请上级和有关专家对本实验研究进行鉴定。

第三阶段研究成果:

收集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力争取得县市乃至省教育专家的支持和认同,并得到完善和大面积推广。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黄金舟:负责课题的定向、指导,协调人员分工,监督课题的实施,课题的总结。

李思迪:负责课题计划的制订、本校教育博客群组建设,进行课题行动研究。将科学而全面地总结教改经验或教训。

杨贤松:负责课题实施的调控,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需的人力、财力等问题。

石沉香: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分析,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问卷材料的收集。

李声宏、梅庆安:负责文献研究,即研究对网络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有哪些,有哪些指导意义,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种理论等。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论文资料的收集。

石小霞、邵双梅、段贞洁、余红燕、叶带楠:进行个案研究,即具体分析一些网络作文教学的典型课例,分析在这些课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所用媒体这四个教学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教学结构相比,有哪些显著变化,效果如何,学生在情感和态度方面有哪些转变等。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个案案例资料的收集。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该课题组成员以一线语文教师为主,其负责人黄金舟,系安庆市首届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县小语学科骨干教师,县小语学科带头人。曾参与完成“经典诵读”市级课题,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并有论文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课题组第二负责人李思迪,于多年前便开始了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探索,曾于200xx年全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中承担过本项目县辅导教师工作,积累了一些处理网络信息的经验。有十几篇论文获省市奖,并有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曾参与完成省市级课题研究,他们都是教学骨干,课程改革的积极实践者,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的人力资源。

2.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极为便利。目前,我校已与局域网连接并建立了校园网,已建成初具规模、功能完备的网络系统,一个网络教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共配备有连网微机百台左右;全校青年教师均已参加了“现代技术教育”的培训;过关率达100%。教师们已经普遍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在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理论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我们还将组织部分老师进行有关网络技术的培训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改革和实验,他们对本课题十分关心,并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

学校的生存依赖于学校的发展,这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心声。因此,我校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进行课题的研究。

第六篇:小学教研活动方案

为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 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学思想的精彩碰撞,我校决定本学期开展“追求高效教学 构建幸福课堂”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具体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本次微课竞赛活动,旨在关注课堂、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变,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创新教师科研形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本次活动的组织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特设组织机构:

组长:

季芸、郁能红、夏萍荷

成员:音乐、体育、美术各教研组长

活动的具体安排实施由教科室、教导处和教研组长组织进行。

三、具体安排。

1.参赛对象。

音乐组:

体育组:

美术组:

2.活动内容。

(1)同上一节课

体育:足球进校园

音乐:竖笛进课堂

美术:发现身边的美

(2)同评一节课

同组教师(包括执教教师),过大家的互动、沟通、分享,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推动了学校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发展。

(3)评出微课活动中的优秀课

主要依据课堂教学效果和评委打分。

3.活动时间、形式。

(1)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活动方案的.制定(九月下旬)

实施阶段:十一月下旬(具体时间另定)

(2)地点安排:

音乐组:一(1)班

体育组:一(2)班

美术组:一(3)班

4.评奖方式:

按照学科由学校组织教学比武、现场点评,相关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教科室负责评委安排,结分的汇总、评比,评比结果进行公示。评委名单如下:

音乐组:

体育组:

美术组:

四、活动要求:

1.参赛教师应认真备课,积极准备。

2.每位参赛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前一天发到学校的校内存储上。

3.各年级同科教师要自行调课,积极参加听课, 课后进行教学研讨,对本节课进行评析,做好评课记录。

五、要做好活动过程性材料的收集。

1.每位执教老师把所授课的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打包发到。

2.评课记录,评分表上交教科室,统一存档。

愿本次“追求高效教学 构建幸福课堂”活动能引起广大教师多角度的思考和启迪。切实提高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

《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范文(范文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