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实施方案(范文5篇)

时间:2022-10-09 23:53:56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9934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小学信息技术实施方案(范文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信息技术实施方案(范文5篇)》。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管理“日志”,学会整理“相册”。

2.通过管理“日志”,整理“相册”,让学生清楚文章需要分类存放,图片需要具体说明,从而方便与人交流,从而使其成为我们真正交流的学习平台。

3.通过“我的空间”的管理,使学生形成文章、图片归类存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通过管理“我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管理“日志”,分类存放,对需要修改的日志进行编辑或删除;(2)掌握整理“相册”,修改照片信息并分类存放。

难点:学会对“相册”进行有效分类管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修改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的空间”单元第一课时,让大家发布的“猜谜语”吗?今天可是我们大家揭晓答案的时刻哦!那应该怎样来发布我们的答案呢?

谁来说说。

要对原来的日志进行修改,如何修改。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1.管理博文

①日志修改

组织学生看书学习,对“猜谜语”日志进行答案的补充。

学生自主探究“管理日志”,将自己的谜语答案通过编辑补充完整(学生发的第一篇日志)

学生结果反馈

学生演示:师板过程:我的空间―日志―编辑―出现日志(填写答案)

师: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对先前的日志标题和内容进行修改,对于不要的日志我们可以删除。但如果删除日志,这篇日志的其他留言也会随之消失,因此我们要删除时,一定要慎重对待。

②日志分类

师:在编辑修改日志的过程中,你是如何理解第4步中的“分类发布”的。

学生思考,并谈谈自己对分类的看法和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分类的内涵。

师:日志上的信息使我们共享在个人空间上与好友交流的信息,日积月累,文章大幅度增加。如何让访问的好友更便捷的分享你提供的日志信息,我们可以对日志信息进行分类。

日志信息可以怎样分类?

一学生或师做演示:编辑―选择分类(新建分类)

问:新建分类根据什么而定义?

练习:进一步对有需要修改的日志,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完善,并将它们有效分类管理。

③日志管理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分类管理的效果。

补充:有好方法和建议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日志管理方法和经验。

2.管理“我的相册”

师:在个人空间中,除了日志可以表达信息与好友交流,相册也是我们在个人空间上发布信息的主要手段。如何来对“相册”进行有效管理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新知。

①相册管理

学习情况反馈

师:相册管理可以做些什么?

为什么要对相册进行管理?

学生思考、回答:完善相册信息,便于分享。

②相册分类

问:在图片管理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学生回答:需要分类。

师:日志多了,需要分类管理,照片也可以分类整理,照片怎样分类管理?

学生回答:转移到(选择相册)

教师引导:相册怎样新建?师演示过程。

提示:在照片上传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图片进行及时分类,做到随时高效管理照片文件。

小组合作:将自己喜欢的照片添加到相册,并进行分类管理。

学生演示。

③相册管理展示

评价:他(她)分了几类?合理吗?是否有建议?

他(她)的分类好在哪里?

学生交流信息。

三、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管理自己个人空间的?你认为一个好的个人空间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你在管理个人空间时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的精心地呵护和打理,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将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个人空间。老师要提醒大家,同学们平时要经常对自己的个人空间进行维护,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家园。

板书设计

管理“我的空间”

管理博文

管理“我的相册”

教学反思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期我担任五年级信息技术课。学生通过一年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开机、关机、鼠标使用、键盘使用,以及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电脑软件的使用如画图软件,小海龟软件,也学习了word的初步使用。但是,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悬殊很大,优等生操作计算机运用自如,潜能生害怕动手操作电脑。潜能生成因分析:潜能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不知任何知识要想学好都要付出辛勤与汗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不加强巩固,有的甚至放弃操作练习。

教者本人计算机知识能胜任教学工作,但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教学的探索还任重道远,当不断努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知识结构体系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两个单元,主要内容一是word表格的插入使用操作,掌握如何在word中进行关于表格的相关操作,如制作简单的课程表,月历等。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表格的插入,对插入的表格进行修饰,调整,得到操作目的。二是关于acdsee软件的使用,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一款看图软件的使用技巧,学会对图像进行初步的编辑。相比之下word教学应该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学期所学知识是基础知识,为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流行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础。两章知识是当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热点知识,学生兴趣浓,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培养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才能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自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掌握知识点如下:

第一单元:掌握在word中根据操作需要插入表格,对表格中的文字进行格式设置,对表格的样式进行设置,如设置表格底纹边框等。以及如何在表格中插入图片以艺术字等等应用。第二单元:掌握adcsee软件的使用,除了了解这款看图软件之外,能够对图片进行简单的编辑操作。培养学生对电脑技术的兴趣,掌握常用的电脑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2、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潜能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潜能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教学重点分析

本学期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于word操作技能的学习上,让学生掌握如何快速准确根绝需要利用word制作表格,并对制作的表格进行相应的修饰调整。如:表格行高列宽的调整方法;表格对齐方式的设置;在表格中插入艺术字跟图片;对表格的边框跟低温进行设置等。在ACDsee软件的学习中主要是能够应用软件进行简单的图片调整。

五、教学难点分析

本学期的难点应该在小板报的制作上,这里综合应用学过的word知识进行操作,对学生而言有很大的难度,在操作实施上存在很大问题。其次,就是在图片的编辑上,学生往往对图片的编辑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编辑效果不佳,不能体现软件的优越性。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认真”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内容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潜能生,激发潜能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七、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理论实践相结合:将研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在教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互助学习: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教学研究活动为平台,组织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积极营造互相听课、评课、平等研讨的氛围,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3、自我评价反思:教师个体通过集体备课、教后感、听后感等形式,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总结问题,找出方法,提高能力。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2000年,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第一次从政府角度提出了“整合”的概念。“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就数学而言,运用新颖的、现代的信息技术,能为小学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育机制的深刻变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发挥作用来帮助自己的教学,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国情需要的一项行动策略。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并立足于学科教学,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提出了几个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含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数学思维方法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二、实现两者有效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获取教育信息、改进课堂结构和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一种终生受用的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良好学习的方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能够很好地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

(一)从教师的教来说:

1、能使数学教学活动更体现生活

在教学中,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数学更贴近生活,更具生活体验。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先安排学生找一找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有关面积的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设计一个装饰教室的方案,如:需要购买什么规格的瓷砖,需要购买多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玻璃?需要多少涂料?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等等。学生可以通过登陆一些提供家居装饰信息的网站寻找一些必需的资料数据用于解决问题,从而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运用信息的能力。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使数学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

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五册《农村新貌》时,设置生动形象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以参观者的身份,从不同的方向进入新农村,在行进的过程中发现隐藏在画面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全班一起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计算机作出相应的判断。学生们接到任务都很感兴趣,都跃跃欲试。比如有的学生发现:该村果园里有6行苹果树,每行15棵;还有30棵梨树。于是便提出问题: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其他同学纷纷解答。这个例子通过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唤醒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整课充满了童趣。

3、 能使数学教学更具真实体验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要求。如:教学 “角的认识”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实物图形中的角在什么地方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猜测,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组成角的两条边在实物图连续闪烁。并伴有声响,接着将实物剪刀、扇子等实物图形移走,抽取出角的本质定义,学生的猜测得已证实。同样,在学习其他几何形体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形象直观地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感性材料。在引导学生体会角的形成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这样的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学得主动,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也得到发展。

4、 能使数学教学更互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建立起共学关系,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者学习媒介的互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接受信息,同时也能表达自已的想法。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作用。

例如:教学《认数》一课时,教师制作一个小的交互性CAI课件,设计几个小动物形象。首先创设情境:老师带来好多小动物跟大家一起玩“猜猜我是几”的游戏,好不好?我们单击任何一个小动物它就会跳出来提问,如问:“我比5大,比7小,猜猜我是几?”“我在8的前面,5的后面,我可能是几?”此时小朋友们兴致盎然,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还可以利用数字卡片,让小朋友扮演“数字”,从小到大按顺序排队,不仅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示范提问“队伍里一共有几个数?第3个是几?”“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看着数字,你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生生合作,一个问,一个答,此时,学生都积极地投入“一问一答”中,好不热闹。

5.能使课堂容量更大,教学更灵活

与以往常用的黑板、粉笔相比,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师不必考虑板书方式和板书时间的限制,使一堂课的容量更大。特别是一些需要较多的板书文字和作图的课上,利用多媒体可以根据需要将大量的信息存储在电脑上,上课时适时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另外,计算机具有高速运算、处理信息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它,还可以高速、准确地作图,增加知识量。

教师通过预先制作CAI,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控制,随时随地根据上课需要,出现所需的文字、图片等等,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拓展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二)从学生的学来说:

1、 学会收集信息,养成善于观察和整理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具有获取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怎么去查,到哪儿去查,哪些是有用的……因此,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真正整合,培养学生获取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养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关键。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不仅仅意味着只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获取所需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学习建立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自己主动地查找和获取所需的内容,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拓宽,而且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例如:在教学第五册《统计》时,教师事先做辅助课件,设计好学习计划,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资料。

①播放背景音乐生日快乐歌,请同学们输入自己的生日提交给计算机,启发思考:

你能用什么方法概括出各月出生的同学的人数呢?

②页面显示:划“正”字统计或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完成统计任务。

③集体交流,说说你从这项任务中知道了什么?(BBS)

④让学生在网上收集各城市人均收入、各国森林面积等信息,整理数据,自己进行相应的统计,并阐明统计意图,并把最终结果拿到网上进行交流对照。

在实际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打破时空的局限,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意识的让学生自己去

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学会分析信息,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突破了以往学习过程中,忽视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间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学习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一个课件,制作多个热区,每个热区都是一个可能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点击不同的内容进行连接。热区主要有:

① 什么是周长:进入这一连接,课件将以动画形式(小动物的运动过程)来展示出周长的概念。

② 请你帮忙:该连接设计了两位动物朋友家的菜地要建篱笆,一块是长方形,一块是正方形,请同学们忙算一算:它们各要买多少米的材料?

③ 比一比,赛一赛:在这一块内容中,由计算机出题,看谁算的又快又准,并根据情况评出星级。

④ 你的留言:可以将这节课你的体会告诉大家,也可以将你认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要注意的方面提醒大家,同时也可以留下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把权力下放,完全由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只是这次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协调者的角色。展示精美的课件,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根据提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一列活动,学生圆满的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三、两者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两者结合,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灵丹妙药,不是说一节课运用了现代

信息技术就一定的好课,不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落伍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再好,也要经过学生实践的检验,画蛇添足还不如不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务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特别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主导者。针对部分师计算机知识相对缺乏的问题,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比如必须学会用信息数据库来处理各种信息,能运用课件软件来制作课件,不能依赖于计算机教师,能用先进的工具软件集成教育信息资源等。此外,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设计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优化整合。

3、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了,于是课堂上虽然应用了计算机,但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讲解的中心,讲授数学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有的教师仅仅把计算机作为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多媒体课件成了图片、动画和录像材料的简单拼凑,学生也只是听、看,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仍是被动型的学习,没能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有的教师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人文交流,课堂上出现教师围绕计算机,单纯操作机器演示,以机器为中心的情况。这些都是机械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一种现代化的“注入式”教学,是形式上的整合。

4、学生的不可控制因素较多,因而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不仅仅使学生更快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结果。我们应该从有机的教学系统来考虑,不能任意夸大或者忽视其中某一因素的作用,否则就可能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度,偏离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的正确方向。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现代信息技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将两者有机的整合起来,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使数学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艺术,从而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整合”是现阶段信息技术应用数学教学中比较好的一种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这样那样值得注意的问题,因而不能说他是未来数学教学的唯一模式,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思考,探索。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景分析

本学期我还是任三年级信息技术课,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电脑学习方面已经有了必须的基础。对于文字输入我在上学的时候已经教授过,所以本学期在资料安排能够适当加快,加强学生的打字速度练习,增加学生的网络操作。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学习汉字输入,了解常用的汉字输入法,最少精通一种汉字输入法,异常是要正确的汉字的标点符号及其他一些常用符号。

3、学会上网浏览网页,从网上检索有用的资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遵守网络礼貌公约。

4、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5、能够在他人帮忙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6、明白应负职责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职责意识。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计算机的用处,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养成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职责意识。

3、学会汉字输入,了解常用的汉字输入法。

4、要正确的汉字的标点符号及其他一些常用符号。

5、学会上网浏览网页,从网上检索有用的资源。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由于学校存在人多机少的情景,所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本事。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文件操作,能够认识word20xx,会使用word20xx输入文字,对输入有错误的文件内容进行修改,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排版,会插入图片、艺术字,并会进行简单的段落调整,学习使用文本框,初步探索inter网络世界,会简单地把网上的图片及文字保存在自己的文档中,并使用网络上的内容学习简单的小报制作。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是:window98、文字处理、网络基础知识等。

其中第一课是window98基础知识;第二课至第十课是word20xx的简单操作(包括中文输入、修改错误、美化文本、简单排版、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第十一课至第十四课络知识,使用网络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的功能及简单操作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也已经学会用window98的简单操作,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兴趣浓厚,对于进一步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进度

序号教学内容课时

1、文件操作1

2、认识word20xx1

3、做个小小打字员2

4、改错小能手1

5、美化小天使2

6、调整段落内容1

7、简单的排版2

8、插入艺术字1

9、插入图片1

10、文本框的使用1

11、探险家之旅1

12、初探俱乐部1

13、网上寻宝2

14、制作小报2

五、教学措施

1、教学要切合小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语言要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敢用、想用、会用、善用电脑。

2、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完成操作任务的不同方法,触类旁通相关软件的使用。

3、加强机房(网络教室)管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4、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公物,文明上网的习惯。

《小学信息技术实施方案(范文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