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具体实施方案(合集)

时间:2022-09-15 22:13:4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3464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课题具体实施方案(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课题具体实施方案(合集)》。

第一篇: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是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研究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优化。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关系到我们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热情和端正的态度,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实施课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国家《教育科研“xx”课题指南》第41项推荐课题为“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们的科研课题《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可以说是这一课题的子课题,是对这一课题的细化落实。这一课题的完成,将有助于实现现有主要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和优化,有助于教师对当前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全面掌握。

二、研究的目标:

熟练掌握现有历史学科的主要先进教学模式,分析评价整合,并力争推陈出新。

三、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课题选项贴近我们的工作实际,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带课教师,教育科研可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其次,科研课题资源丰富。

再者,学校对教学科研重视支持,本校是省级教学示范校,有着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

最后,课题组成员搭配合理,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到年富力强的年轻教师,从具有高端科研水平的硕士到初具科研能力的学士,是完成课题研究的人员保证。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实验对象:结合课题中的具体模式,我们将在三个年级同步或逐步进行实验开展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取资料文献法、调查法、课堂教学实验和观察对比等一系列的方法,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

(三)研究步骤及任务:

整个研究分五个阶段进行。周期为一年(20xx年1月---20xx年12月)。

第一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科研资源搜集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尽快尽多地搜集各地各校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资源,渠道主要是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图书馆、人脉关系等,方向主要是名校名师和教育科研专家等,形式包括文字资料如论文、经验总结交流材料、教学科研心得、各地各校的机构网站和校园网的内部文件,网络视频和音像制品(如各省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的优秀教学案例特别是近年山东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选中的优秀课例,各地培训教师使用的优秀教学案例等)。

第二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第一分析实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利用上学期的教学时间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策略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教学实验首先是观摩组内成员的观摩研讨课,课后共同研究讨论,改进完善课型,然后在完善的基础上由研究小组成员执教示范课并形成视频作为阶段性成果。在实验的同时逐个形成教学模式的总结性报告。

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一期实验总结,科研资源再搜集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暑期对上学期的研究实验进行阶段性总结。并为下学期的进一步研究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二分析实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下学期的教学时间对余下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策略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在实验的同时逐个形成示范课教学视频和教学模式的总结性报告。

第五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结题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性的总结。对过程性和阶段性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在对前期阶段性研究成果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最终成果,包括结集光盘和结题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会根据研究的进展情况适当进行各阶段以及阶段任务的调整,但尽量保持研究过程的不间断性。

五、科研成果形式

1、教学案例个案分析资料;

2、课堂教学展示视频光盘;

3、结题报告。

第二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学校教研组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学科组(语文组成员众多,也可以分为两个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学科组长原则上就是课题负责人。教师个人也可以单独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选题。填写《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附件一)。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教科室提交《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导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导处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中期小结)。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周期属于一学年的,要开展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附件四)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科室;(3)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第三篇: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办公室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课题批准立项通知,结合贯彻今年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教师教育发展实际,市教育局决定,自20XX年6月20XX年12月,在全市全面开展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活动(以下简称课题研究)。现就此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教育和课题研究工作,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建设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学习为本,以学校为本,提高教师生命质量;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研究与创新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引导教师不断挑战现实,超越现实,为促进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均衡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市教育十一五发展目标作贡献。

二、总体目标

为国家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带有区域特点,可供相同地区或类似地区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以及推进策略、实施方法、培训内容体系、培训模式、组织管理方式和评价机制等。

具体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掌握我市教师队伍的现状,构建我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框架,研究我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力求达到:一个重点培养教师的教育技能;二个提升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三个意识增强教师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四个发展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五种精神培养教师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主动精神。

努力实现:

(一)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实现小学教师大专化、初中教师本科化、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10%。通过课题研究,在我市催生一大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拥有一批德艺双馨、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声望的名师。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学习型学校和学科学习共同体。

(三)促进合肥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区域间、区域内校际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均衡发展,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城乡教育协同并进;要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并完善区域间、区域内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交流制度,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和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全市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四)创新教师教育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通过科学的研究与创新,努力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合合肥地区教育实际和教育发展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模式,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引导推进合肥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

三、主要任务

课题研究采取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调查和实践检验等方法,去实现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研究,以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和主线,贯穿在《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技能》、《有效研修》五大模块始终。

主要任务:

(一)完成五类子课题研究,即:

(1)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

(2)培养有效教师,提升生命质量;

(3)探索有效教学,促进专业成长;

(4)提高有效技能,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5)实现有效研修,学会自主学习。

(二)构建三大体系,即:研究适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探索促进本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实施策略;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与评估机制。

四、实施原则

(一)坚持统一要求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根据市课题活动统一要求和整体部署,立足实际,完成规定动作,做好自选动作,创新教师校本研修及专业成长的思路和方法,为教师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制度环境与发展空间。

(二)坚持示范引领和全员参与相结合。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领导干部要做好课题研究活动组织发动工作,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要充分发挥身边的好集体、好校长、好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要率先垂范,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的领跑者。要形成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使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坚持自主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学习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是教师发展的主要领域,要把课题研究活动的着眼点放在读书学习和反思提高上,把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实践上,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做到以读书学习促进反思,通过反思优化教学实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五、总体安排

课题研究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XX年7-10月)。开展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各县区、各学校要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做好思想发动工作,采取大会动员、小组学习、座谈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重点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保宣传发动的效果。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在教师教育网、校园网上及时报道活动动态,展示活动内容和成果。

为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总课题组将研究制定五个子课题研究方案,以指导五个子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

各县区、各市属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开展课题研究的本地区和本校的具体方案,并于10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总课题组(培训处)。

各县区教育局要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每个县区确定10-15所学校,作为课题的示范实验研究单位;市属学校可以直接申报;省、市特级教师、教坛新星、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等人员,都要根据所在学校课题研究子课题选题范围,选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课题研究周期内,主要围绕五个专题开展研究与学习;重点研读五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著,展开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大学习;做好几项重点工作;要造成声势、形成特色、抓出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五个专题

1、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分别从学校建设、学校规划、学校文化、学校资源、学校发展、学校评价、学习共同体以及校长的影响力、领导力、学习力等方面开展研究。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

2、有效教师研究与实践。有效教师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质是什么、促进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策略及评价是什么;如何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以及如何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等等,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在与教师互动讨论的基础上,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培养有效教师,提升生命质量。

3、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探索有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在新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中,重点是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要真正把它用到教学第一线,真正使教育技术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作用。这样,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必将引起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纵深层次发展。提高有效技能,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5、有效研修研究与实践。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校本研修的设计与实施、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模式、校本研修的发展性评价。作为校长如何组织和管理校本研修工作;如何设计和制订校本研修的方案和规划;基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层次的校本研修如何开展;在校本研修中,如何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与教师间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如何组织和开展;中小学校如何与校外机构合作为校本研修提供成功的保障;在校本研修中如何创新等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实现有效研修,学会自主学习。

(二)几项重点工作

1、积极开展调研和论证。首先,加强理论方面的建设,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以现代理论指导实践。其次,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考察、座谈会等形式,分析了解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探索促进我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施路径、实施策略、管理与评价机制等。

2、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教学业务培训大练兵活动,采取先训后赛,以赛代评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县(区)级、市属学校教学能手和市、省级教坛新星评选活动。

3、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制作评比、优秀科研成果等评选展示活动。

4、开展对课题研究工作综合考评,评选出课题先进学校和优秀学科群体。

5、对在课题研究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经过考评,按教师总数的5%,评出市级骨干教师,其中成绩特别优异的授予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并作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

(三)实施要求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学校要依次围绕五个专题安排学习研讨,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交流。要全面总结教师自身和学校工作近年来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以及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以新的教育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学观为指导,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把学习、讨论、反思、改进融为一体。2007年12月前,各县区、各学校都要制定十一五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计划,每个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和自身实际,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2、每一个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三年内每人至少要学习和阅读五本书,形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学校领导、中层干部要积极参加所在教研组和课题研究组的专题学习。

3、要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日记,应通过多种形式及时组织交流。教师的优秀读后感或论文以及教师读后推荐的好文章及时推荐上报市教育局。

4、开展课题研究要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与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有机结合。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教师培训活动。

5、各学校要建立教师课题研究业务档案,记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讨论、学习、测试、练兵、竞赛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均列为平时考核及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聘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与奖惩挂钩。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20XX年1-10月)。在完成实施阶段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督查考核、总结表彰;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总结交流大会,申请结题;总结疏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

六、研究安排

1、20XX年4-6月: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调研论证,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2、20XX年7-10月:组织开题和培训,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申报子课题,确立子课题,并就子课题研究组织培训。

3、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对合肥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和合肥地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实施路径、实施策略、管理与评价机制等);组织考察外地先进经验;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提出初步理论模式(运行与管理机制、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召开研讨谈会;召开阶段研究汇报会。

4、20XX年1-12月: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召开专家讨论会和其它座谈会;召开阶段研究汇报会

5、20XX年1-10月:进行理论模式的区域性实验研究;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召开专家研讨会;指导编辑和撰写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最终研究成果汇报会;申请结题,总结表彰。

七、组织保障

开展课题研究,是我市教师教育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任务,是我市加快实现教育均衡、教育现代化的一件大事。各县区、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各县区、各学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以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整合资源,实现共享。优化整合科研、教研、培训、电教等资源,构建开放的教师学习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市、县(区)、校三级研修网络。

(三)加强宣传,促进交流。总课题组设学术秘书3人,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资料建设、信息沟通及与教育部总课题组联系;要充分利用合肥教育信息网和合肥教师教育网,开辟教师专业化论坛专栏,要充分发挥《合肥教育》和各县(区)教育交流期刊的作用,研讨交流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进展、成果和经验,发布课题重要信息等。

(四)建立评价、督查制度,创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建立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的相关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师德和教学情况的测评制度。市课题领导组及专家组,将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了解课题开展情况,加强对课题的指导和督查。

(五)要筹措并保障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必要经费,专项用于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教育部总课题组配有专门的指导教材,各县(区)、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订购,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第四篇:课题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树立”科研兴校“意识,扭转我校落后局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科研创新本事,结合我校教、科研课题项目,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适应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研究我校教育教学现状,探索适合自我的新路子,构成自我的办学特色为目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搞好教、科研工作,探索适合自我学校的新路子,力求在教、科研课题的实验操作中,实施素质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的需要,从而实现“科研兴校”的目的。

二、教、科研课题的确立

我校的教研工作要在进修和教科所的指导下,以转变观念、改善教法、改善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本事和创新精神,提高教与雪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景和赤松乡的自然状况,确立我校的教研课题为写作教学研究。

三、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则:

1、有针对性,注重实效

2、树立“科研兴校”意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3、加强教、科研骨干力量的培训。

4、构成教研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的教风。

四、教研工作实施细则:

1、加强教育科研组织建设

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教研管理,课题研究,参谋咨询,师资培训和人员配备等工作。

2、加强教育科研力量的组织工作。

3、建立健全教育研究管理制度,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度是管理的一种形式,制度管理具有标准化、程序化的稳固特征,所以要建立以下制度。

(1)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2)教师教育科研制度

(3)教研成果考核、评比、奖励制度

(4)经费投入、使用制度

(5)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4、加强教育科研资料档案的建设

教育科研信息资料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学习新教育思想,掌握先进方法的重要工具;是广大教师不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加强教研信息资料的搜集、管理、加工、服务工作和科研档案建设工作,以保证教研的正常进行。

五、具体实施步骤

1、20XX年10月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科研兴校意识,确定各课题人员配备,调查学生现状,建立科研档案,搜集信息,健全制度。

2、20XX年4月课题实施研究阶段。

3、20XX年3月,单项课题结题阶段。

4、20XX年10月,课题规划总结阶段。

5、20XX年下半年,对适宜的优秀课题,在全学区推广,并对有功人员进行表彰。

第五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单一、枯燥、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成结合生活情景创设、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多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学生进行了全体的发展、在愉悦的环境中使学生自主地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制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前能释放出来,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是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的主动,学得轻松,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为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何抓好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实验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标

1、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改掉教师过去一统课堂、独占减胎、蚁教案控制教学、以标准答案卡住学生思维的局面。

3、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课题的界定

小学1――6年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课堂中如何有效的探究新知。真正的使课堂实效性落到实处。

2、通过主体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3、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强调了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的学习。

4、培养学生翁体意识、探究意识、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五、实验设想

通过专题研究共同探究出真正抓住课堂实效性的策略。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1、探索法

2、观察法

3、实践法

4、调查法

5、实践法

七、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方法和措施

(一)准备阶段

共同商讨确定积极研究课题,明确研究任务,以所带年级为实验班。

1、研究时间:20xx年8月――20xx年12月

2、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抓好教学实效性。

3、实施步走骤:

(1)确立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3)细化研究任务,使教学实效性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4)落实研究仍无,分阶段进行课题研究。

(二)意义

1、在教学中落实三为目标,注重学生解决生活的能力。

2、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的体现,能撞我数学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良好习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能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教学方法要灵活,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教学真正发挥了实效性。

(4)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常识、实验。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确定研究课题。

第三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活动有效性的验证。

八、实施阶段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新课程有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

2、对课题研究中有关的问题共同商讨。

3、根据课题进行实践探索。

九、课题研究效果分析

1、能用生活问题进行情景引入,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主体意识,探求新知的欲望,能力的培养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勇于发言、敢于问题、主动质疑、乐于交流、共同探索、解决问提。

2、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

3、从合作探索知识,课堂评价等真正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了好的效果……

十、研究课题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部分教师现未能在职,给研讨工作带来不便。

2、对个别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策略部内有效实施,使研究工作不能顺利落实。

第六篇:课题实施方案

组长:xx

成员:xx

执笔:xx

一、研究目标

本子课题目标在于构建中学生积极的人际场,通过各种他助、互助、自助的活动,及通过教师群体积极氛围的引导、影响、感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大氛围,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中的人际交往课题,使学生能自我构建和获得积极、和谐、向上的心理场,实现更完善的个体成长。

说明:美国心理学家沙利文认为:“人即人际的存在”。宽泛地说,人际场的研究实际也涉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教育合力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另外有专门的子课题研究,因此,本子课题主要是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角度来展开研究。

二、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关键是要打造一个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场,这个人际关系场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交流沟通途径使我们学校的人际关系场变得和谐融洽。

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是一个行为过程。积极心理教育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使他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本子课题具体的研究内容为:

㈠优化教师心理,以教师的积极心理场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场的构建,形成和谐互利的师生间人际关系。

㈡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理念新途径,研究班级氛围为对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如何在班级建设中优化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人际场。

㈢研究中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及如何从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方面着手,给予学生及时的干预和辅导。

㈣研究同伴教育在学生自助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如何通过学生心理社团在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中构建积极的人际成长氛围。

三、理论依据

㈠心理场

“心理场”的概念来源于德国心理学家库特・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勒温认为“心理场”就是一个人的过去、现在的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这个心理场受心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需要、意志、情绪等因素。

库特・勒温认为,对于人的心理场来说,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如果首先使个体所属的社会团体发生相应的变化,然后通过团体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这样做的效果远比直接去改变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更好。”通过改变团体来促进个体,即通过改变由学校、教师、家庭等因素构成的外部心理环境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构建学生积极心理场的核心所在。

㈡积极心理场

“积极心理场”是指在以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为代表的积极心理学思想指导下,结合库特・勒温的“心理场”理论,通过创设有利于人的发展潜能、求知欲、表现欲、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外部心理环境,促进人的需要、意志、情绪等内在品质的全面积极发展。

㈢人际场

美国心理学家沙利文认为,人是人际的存在。人在本质上是离不开人际情境的,人只有在人际情境中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他认为,人与其必要环境构成“人际场”,所以应该研究个体与必需的生存环境的关系,研究人际关系。

四、分工负责

本课题组成员由政教处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组成,在组长金桂萍主任的带领下,各组员积极学习相关理论,交流研讨心理体会,工作中的具体分工如下:

㈠政教处:同时抓学生、教师两头,整体统筹安排组织各项活动。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工作有:

1、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规范教师行为,深入师德形象塑造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开展“个十百爱生行动”,深化“三师”教育活动;坚持正面引导,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积极实施“微笑每一天”品牌工程,建设温馨和谐幸福校园等。

2、创新激励机制,切实加强年级组长队伍建设。

开展竞争机制,年级组长通过竞聘上岗;规范例会制度,每周正常年级组正副组长例会,通过理论学习,领导培训,相互交流等形式切实提高年级组长的育人水平和管理水平;周工作汇报制度:每周五年级组长需将本周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情况如实记载好后交政教处,便于学校及及时掌握情况,调整策略,改进方法,提高工作实效性;考核制:正副组长分工明确,每月按完成情况考核与津贴挂钩。

3、形成多样多管齐下打造一支优秀的班主任团队

加强班主任岗位“专业化”培训:如专家领导作讲座;不定期开展优秀班主任事迹介绍;周例会制。正组长负责召集正班主任例会;副组长负责召集副班主任例会。

班主任师徒结对走向深入:落实考核细则,评选优秀师徒对子。

打造班主任小书架,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学习提高水平,在上学期基础上,继续开展班主任小书架活动,结合工作实践与读书心得,开展评比交流。引导班主任在工作中践行优秀班主任足迹,加快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成熟。

加强教育科研,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一方面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校作讲座,进一步深化对这一课题的认识;另一方面更要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

另外,继续开展星级班主任评比与奖励;继续实施“班主任幸福工程”;实施班主任名师建设工程;积极准备创造条件参与无锡市、阴江市教育系统评选首批班主任工作新秀,班主任工作能手评选。

学生方面主要是通过各项校园活动为学生创设和谐进取的学习生活环境,启动学生内驱力,引导他们做时代的强者、生活的强者、学习的强者。

㈡班主任:主要以本班级为实验班,研究班集体中良好人际氛围的创设,班集体中各种人际现象,个体学生的人际交往指导等。

㈢心理老师:个案研究与社团指导相结合,以学生心理社团建设中形式多样的培训为平台,培养具备心态积极、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等良好心理品质的中学生,营造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的心理场。

五、实施过程

㈠准备阶段(20xx.3―20xx.6)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并定期交流研究问题与心得。课题组骨干成员先行学习“积极心理”“心理场”的有关理论,采用文献法,检索整理文献资料,组织学校教职工学习理解相关知识。采用调查研究法,对学生作相关心理调查,作为研究实践的依据。

㈡实施阶段(20xx.6―20xx1)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开展活动等分阶段推进课题研究。20xx年10月左右做好中期评估各项准备工作,接受评估验收。

1,政教处制定整体计划

⑴定期举行班主任培训,通过讲座、案例学习、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外出拓展训练等形式,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习积极心理理念。倡导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成为阳光教师。

⑵德育与心育结合,通过学生成长报告团、励志教育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各班主任研究本班情况,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做好典型个案教育的积累,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发展自我,培养良好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各班主任至少上一堂主题班会公开课。

3,开展学生同伴教育,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以及生力军,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向上的心理场。

⑴成立学生“阳光天使助人团”,并做好系统培训,使之具备一定助人技巧和能力,成为学生与老师、心理老师之间的桥梁。

⑵开展各种校园助人活动,如校园心理剧汇演、5.25我爱我――阳光天使特别行动、阳光天使现场谈心活动等,使阳光天使能够成为同伴身边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使者。

㈢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xx.1―20xx.6)

总结提炼课题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全部成果,形成结题报告、工作报告,出版课题研究着作。

《课题具体实施方案(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