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格式(合集)

时间:2022-09-15 22:06:0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9700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课题实施方案格式(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课题实施方案格式(合集)》。

第一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都将读书活动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广大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审视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太令人乐观,在大力呼吁读书的同时,老师不知道该向孩子推荐什么书,家长们不知道怎样的书籍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着的书则呈现或缺乏价值、或缺乏乐趣的状态。

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从儿童的心理与能力出发,分年段地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与阅读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应力及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提出了阶梯性阅读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选择适合的书籍,并通过阅读指导课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地指导

二、理论假设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而童年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成长的伴侣,意味着心灵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园,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个生命。

儿童文学是人类专门为儿童写的,是儿童自己的“文学”,表现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适合儿童心灵的读物,因而也是儿童最愿意接受的。儿童文学让人善良,儿童文学增添人审美的意趣,儿童文学会让人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使他们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点,儿童文学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带领孩子走进童书的世界,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书籍,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个爱好,让书籍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开展阅读童书的活动,带领孩子走进童书的世界,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书籍,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个爱好,让书籍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2.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阅读当前优秀儿童读物,寻找鉴别优秀作品,从儿童哲学、儿童心理与教育目的出发,思考特定的儿童“应当读什么”的问题。

(2)、选择“共读”童书,组织和开展班级读书会,探索如何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引领儿童在阅读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发展。

(3)、借助家长与社会的力量,组织和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研究亲子共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意图在于通过童书阅读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中将采用分年段推荐、阶梯性阅读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

第二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在学生与教师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建立起自主建构、自我探索、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督的学习策略,通过 “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的学习形式,实现共同发展的高效、快乐的课堂。

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将以语文学科的研究为带动,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落实新课程提出的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调整教学关系,构建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学校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推广研究的结果,延伸课题的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三、确定实验年级和人员

4-6年级全部参与研究,1-3年级逐步渗透

本着有一定研究基础、责任心强、有创造力等原则,在各年级、各学科重点确定以下研究人员:

语文:李文真、赵玲芳、赵滢、吴敏琼、郑蓉、林水珍

四、研究的目标

1、研究个体教学特色,形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2、建构有效教学策略,形成教学建议和常规

3、建立课堂评价标准,引导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4、构建先进课堂文化,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发展

本项研究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氛围。多数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理论基础。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下面的近期目标:

1、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活动的最大热情;

2、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形成学生互助学习的习惯和氛围;

3、部分教师形成自己个性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一定的研究方向。

五、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语文学科课型推广与研究

1、推广单元授课教学模式。“单元授课模式”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

(1)“课型研究 ”,以一个单元为教学单位,自主确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型,一般用3-4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授课任务;

(2)“学案研究”,课堂学习形式的研究,就是确定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如何掌握知识,并落实教学效率的研究;

(3)“反思研究”,对于一节课的反思,由过去对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作重点反思,改为对学生参与程度、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2、立体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多数教师能够接受在课堂上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做到“以读促教”。以前因为缺少读书资料,“主题学习丛书”“语文拓展阅读”等材料已经解决了研究的困难。

本学期,我们规定语文教师根据年级的不同,每篇课文至少拓展1-3篇阅读材料,具体研究的内容可以借鉴“单元授课模式”的三个层次。

3、当堂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小组划分。为形成有效的合作小组,在编排小组的时候,一般本着优生、学困生互相搭配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可采取两人合作的有效做法。

教师在充分利用合作小组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生形成比较和谐的合作习惯,以便于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互助学习。

六、研究的步骤

1、20xx年9月份―12月份为探索实施阶段。

每位教师在学习、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的内容,把握研究的方向,探索自己自主、互助、高效、学习型课堂教学的特点,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学校实验领导小组推门听课检查实验落实情况。

2、从20xx年1月份―6月份开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学科特色使用阶段。

每位教师都能自如地根据本学科的特色进行授课,并且取得很好的效益,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3、20xx年9月―12月份,加强集体备课活动,集思广益。

在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加大,本阶段就针对在课堂操作中生发的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进行进行集体研究,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本阶段中,学校将组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并且将从中选出部分优秀教师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交流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及时释疑答惑,推进课堂教学学科特色模式的顺利行。

4、20xx年1月―5月份,研究展示阶段。

学期结束前,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践研究,要拿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教案,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模式。可以组织侧重学案设计的评选活动。

5、20xx年6月,研究推广阶段。

在总结本学期的研究结果后,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学期的大范围推广研究方案。

七、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本学期领导听课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素养上,充分了解教师是否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是否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是否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究;

是否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是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质疑;

是否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是否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是否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是否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

通过听课调查了解教师的具体研究情况。

通过对学生的咨询了解调查教师的实际研究情况。

2、问卷法。教导处将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实际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

3、交流法。通过教研组以及学校组织的集体研究交流,考察教师研究的具体程度。

4、测评法。充分利用一些活动,采用一些简便、易于操作的现场测评方式,对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实际的考评。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小学语文 “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最终要通过真实的课堂,展示研究的结果。

我们将保存学校组织的各种围绕课堂开展的具体活动材料,如: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

第三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选题缘由

我们课题组之所以要选定和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信息化社会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而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信息的能力。曾祥芹和韩雪屏两位阅读专家曾研究,新世纪的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阅读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人们一致认为阅读的深度、广度、效率的形成,最佳时期就是中学阶段,这就迫切需要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又是相互关联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爱读是会读的基础,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

2、教育改革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阅读在教学理念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阅读能力不只是指能够解答好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更重要的是指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在阅读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加以关注和研究。当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学生发出了提高阅读兴趣的强烈呼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惰性和单向性积习已成常态,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包大揽,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只是机械应答、学习,处于极被动地位,自主性得不到体现,出现了一种高费低效、简单机械学习的现象。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厌恶语文阅读学习或无积极意识学习,只是课堂上为学习而阅读,课外根本不涉及阅读知识,这又导致了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极低的现象。学生极期望一种开放、合作、探讨的教学态势的形势,期望教师由知识的单向传授的权威模式中走出来。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大门。

3、农村中学校情的需要。《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在农村,由于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守中学生数量剧增,即使有少部分在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能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我校就属于农村中学,正是由于办学条件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学生自幼就阅读兴趣不浓,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基础较为薄弱,阅读活动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阅读,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我校的校情,寻找有效途径与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4、研究空白填补的需要。近年来,我校先后完成了国家级子课题、市级、县级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阅读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我们在教学反思中发现,我们的日常阅读教学存在明显的弊端: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没能让那充满人性美,洋溢人文意趣的阅读成为教师的乐趣、学生的渴求,成为师生忘情的精神享受;相反,阅读已成为枯燥乏味的一种技艺,一种望而生畏、做而生厌的训练。我们时常只是让学生粗略地“扫描”一下,便急匆匆地去提问、去分析、去归纳,最后便是梳理出几条所谓的“规律”,让学生记记。遇到公开课更是去追求表面的繁荣与新奇,而学生却很少真正地走进文本,我们教师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阅读兴趣的培养意识淡薄,培养方法盲目、混乱、低效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理论缺乏造成的。因此,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一致认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对我校来说既是一项研究的空白,同时又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应该去研究,也值得去研究。

出于上述四个方面的考虑,我们选择了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教育界对阅读的探索和努力从未间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行动研究读书会一直以来非常关注阅读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xx年的主题是“读书与未来”。 于漪、曾祥芹和韩雪屏等阅读专家长期致力于语文阅读的研究,并强调阅读兴趣对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

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们也都纷纷投入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各类刊物都能看到发表的相关论文。这些对与我们的研究都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我们也发现,其中有些研究也只停留在短时效应和肤浅的层面上,既不系统,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终身阅读的兴趣。

因此,我们希望在专家的理论指导及学习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三、理论依据

1、“兴趣”理论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在中国古代,孔子曾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主张。的确,正是因为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学家都十分重视兴趣这种认识和能动的价值,明代学者王明阳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不能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林斯基也说:“学习兴趣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动力,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杜威则把兴趣看作是活动的原动力,他说:“除非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其中便没有鼓励人去做的原动力。”

就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来了看,兴趣是最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发挥动力。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篇文章里也谈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会越好,所以,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该理论应用到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对阅读浓厚而强烈的渴望和需求的心理,从而让学生产生出愿读、想读、会主动读的读书行动。

2、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兴起建构主义思潮。它对笛卡儿的教育认识论进行反思,提出了“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的意义”的观点。之后,建构主义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从此,建构主义思想渗入语文阅读教学中。

该理论应用到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就需要教师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

四、研究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着力研究解决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或缺失的问题,探索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盲目、混乱、低效的问题。

(2)探讨出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模式,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理论缺乏和无模式可借鉴的问题。

2、研究内容

(1)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现状的调查。

采取问卷、访谈、个案分析等方式,调查分析当前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主要包括:学校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采取了哪些方法、效果怎么样,学生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对语文教师有哪些期待等。

(2)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实验研究。

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并构建我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体系。具体来说,即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怎样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取哪些基本的策略、方法,坚持哪些原则,通过哪些途径等。包括:

①“阅读兴趣的培养”的理论研究

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原理、机制的学习与研究,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②“培养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证研究

这一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本研究通过对“培养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践探索,探讨出激发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为教师创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提供借鉴,提高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

如: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研究。

这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本研究的难点。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我们探讨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总结教育对策,主要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不浓的问题,为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实作方法,如:

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培养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检索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取“预测―设计―开展―调控―反思―改进”的动态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著作、报刊、网络、实地听课等) 关注影响语文教学存在的因素及其对中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语文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3)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学生问卷、师生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阅读兴趣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

4、研究原则

(1)独特性原则:即在课题研究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2)稳定性原则:从研究初期到形成成果、以及以后的教学中,长期坚持该课题的实施,确保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得以不断充实、完善。

(3)主体性原则:研究活动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实事求是原则:如实总结和反馈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不因急功近利而夸大或虚构研究成果,失败和教训也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

(5)灵活变通原则:尽量灵活、巧妙地处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和失败,以不同视角和方式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

(6)坚持不懈原则:不管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强,成功与否,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5、研究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三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课题准备阶段、开题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开题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培训研究教师,增强对本课题的认识,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施办法。主要形式有:举办专题讲座、订阅教育刊物、邮购理论专著、印发重要资料、专题摘抄集锦、派员外出观摩、理论探讨交流等。

(2)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团结一致的研究队伍,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研究经费到位。

(3)广泛了解研究动态,争取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开展研究,并且使研究在有组织、有计划、有动力的环境中运行。

(4)举行开题论证会。

(5)展开实验研究工作。开展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6)撰写阶段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1)高质量地搞好主题研究工作。

(2)组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

(3)在认识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整理有关的资料,为结题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1)开好结题工作研讨会,理清思路,布置工作。

(2)整理并完善附件资料。

(3)撰写结题报告,完成主件资料。

(4)迎请专家结题。

五、具体实施措施

1、以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学生看到满目琳琅的图书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针对这一点,我们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我们还可组织学生组建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每位学生捧出两本书,你就拥有全班一百多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班风。学校的“广播站”也可开辟佳作赏析节目,这样,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以各种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竞赛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如,经常在校内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名著名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赛、背诵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评选出优秀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丰富个人的生活经历,彰显个性色彩,并且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中逐渐培养起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3、以教师阅读兴趣的外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尤其对学识渊博的老师有强烈的崇拜心理。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给学生介绍好书,做出个读书的表率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教师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

4、以教学各环节的优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中应该做到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课堂阅读教学不能只给学生传授阅读知识与方法,更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学各环节(预习、导语设计、课堂研读、作业设计与评价等)的优化,来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以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5、以写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借课堂教学的课文之“读”加以延伸,以“读”后之得之感,引发“写”的动机,让学生有得“写”;在写作课中,通过题目的设计,让学生为“写”而“读”,“写”的过程又是对“读”的深化和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又以“写”体现阅读的成果,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所开展的以写促读活动,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发动学生动笔去写,首先是为了更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阅读、感知、梳理文本。认真读书,也许不一定有多少话写,但不认真读书,是一定没有话可写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写要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写的过程,是对课文阅读理解的梳理。在阅读中体会写作的妙处,虽然表面上看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收获的是对教材内容更透彻清晰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阅读期待,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释放学生的心灵。

六、本课题研究的预想成果及预想成果形式

1、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预期获得如下成果:

(1)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培养学生不同文本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3)培养学生不同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4)以写促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预想成果形式:

分阶段完成论文及实验报告

(1)调查报告(基于课题实验所进行的各项调查情况)

(2)实验报告(实验总体报告、阶段性计划与总结等)

(3)论文(基于课题研究的各类论文)

(4)来源于学生的多样化的延伸性的阅读成果(读书笔记、活动记录、各类作品等)

(5)实验教师、学生的各项成果如案例、影像资料、发表或获奖作品等。

七、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教育教学条件优越。我校为农村远教项目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2、过硬的研究基础。我校已形成了浓厚的科研之风,涌现出了一批业务能力强、实干精神佳的科研能手,而且教师队伍年轻化,富有开创精神。本课题组成员都曾参加过校级、县级课题研究,有的还参加过市级和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本课题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咨询了许多专家,确保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性及有效性。

4、制定了全面细致的《课题管理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性和务实性。

5、经费保障:对于课题设计的经费学校将专款专用,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课题实施方案格式(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