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寺庙宗教活动方案(推荐2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寺庙宗教活动方案(推荐2篇)》。
第一篇:宗教寺庙报告
宗教寺庙报告
:寺庙
篇1:寺庙工作汇报材料
加强管理 促进规范
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县寺院管理工作作一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把寺院管理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平安寺院”建设、寺院社会管理和民
主管理规范化活动为载体,大胆探索,创新机制,狠抓落实,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寺院管理工
作,取得了在维稳严峻时期未发生任何问题的良好成绩,确保了我县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大
好局面。
(一)明确职责,落实寺院管理责任制。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宗教
报告
寺庙的法律主体性质
寺庙用地政策
千万不要经常去寺庙
相关部门始终把寺院管
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寺院管理工作的领导。县委重视,围绕省、地的安排
部署,县委常委会、县委中心组曾多次传达学习有关寺院管理工作会议及文件精神,并结合
我县实际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适时听取寺院管理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寺院管理工作中的
重大问题。部门参与,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政法、统战
及政府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 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寺院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落实责任,县委明
确规定乡镇党委书记为寺院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配齐各乡镇专职干
事,把寺院管理工作与基层党建、经济、社会事业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并实行乡镇领
导包片、驻村干部包寺的责任追究制。严格考核,县委、县政府把宗教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
岗位目标考核内容,年初由县委统战部与各乡镇签订寺院管理工作责任书,落实全年工作任
务,年终制定考核方案,细化考核环节,对寺院管理工作进行专项考核,极大地调动了乡镇
寺院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创新方式,深化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我县把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贯穿于寺院管理工
作的全过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宣讲,结合寺院
法制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以及各敏感节点,县、乡组建法制宣讲组深入各寺院及村
社,采取召开宣讲会、现身说法、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宣讲活动。近年来,全县累计举
办各类宣讲会100多场次,参加人员达80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光盘400 多张。举办培训,统战、民宗部门每年邀请省、地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举办活佛、寺院民
管会成员、开学阿訇等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使他们更多地掌握民族宗教政策,更好地管
理自己的寺院。据统计,县上累计举办培训班10多期,参加人员达600多人(次)。积极推
荐,按照省、
地统一安排,累计选派58人(次)宗教界代表人士到中央和省社会主义学院、高级佛学
院、省佛学院、省经学院学习深造,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民族宗教
和有关法律法规。拓宽渠道,
今年我县在总结以往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循化籍企业家的资助支持,在西宁举办了
为期7天的全县伊斯兰教阿訇培训研讨会,26名重点清真寺教长围绕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和民族宗教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做了发言交流,县政协主要领导、县政府主管领导及循化籍学
者全程参加培训研讨会,进一步探索了政府、企业、宗教界共同参与寺院管理工作的新路子,
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整合资源,加强民管会班子建设。为提高寺院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寺院内部管理
的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维护寺院正常秩序,我县积极探索了民管会班子建设。坚
持标准,在民主推荐寺院民管会班子成员时,始终坚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办
事公道,有一定宗教知识和较高社会威望,管理能力强,特别是维稳当中表现突出为推荐任
用主要依据,确保寺院民管会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整合资源,在寺院社会管理专
项工作中,积极整合乡村社会管理资源,把6名乡镇副科级干部、14名乡镇干部和35名村
干部、群众代表充实到全县宗教寺院民管会,担任民管会副主任或成员,直接参与寺院各项
管理工作,确保乡村对寺院实施有效管理。健全制度,按照“简明、管用、能用”的原则,
从融合寺院传统寺规戒律和现行规章制度入手,修定完善了寺院内部管理各项制度,把制度
延伸到寺院 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形成了传统管理与现行制度
管理的有机结合。落实津贴,根据寺院民主评议委员会的评议情况和统战、民宗部门对寺院
民管会的年终考核情况,每年年终兑现700元——2000元不等的藏传佛教寺院民管会主任工
作津贴,激发了民管会班子管理寺院的积极性,夯实了寺院管理的基础。
(四)强化措施,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我县始终本着“宗教工作无小事”的理念,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下大力气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确定定员,根据寺院规模、自养能
力、信教群众需要等因素,合理设定了寺院僧人、清真寺满拉定员,全县共确定僧尼定员x 名,满拉定员x名,并严格实行定员管理,不准超定员接收新僧和满拉,确保宗教人员队伍
与信教群众需求相适应。持证管理,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做好宗教教职人员证的颁发工作,目
前藏传佛教已办证人员x名,办证率达x%,经考试合格的x名阿訇换发了新的资格证,并实
行持证开学制度,促进了宗教人员的规范管理。清退流僧,结合寺院清理整顿工作,对不服
从寺院民管会管理、长期外出不归的x名僧人进行了清退处理,积极稳妥地遣返了私自到文
都寺学经的四川、甘肃及省内其他州县x名僧人,还清退了部分清真寺满拉,进一步净化了
宗教人员队伍。化解矛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宗教领域矛盾纠
纷“月排查(来自:WWw.XieLw.com 写 论 文 网:宗教寺庙报告)、零报告”制度,近年来,我县积极妥善解决了因教派、家族势力插手、聘任教
长等方面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x起,有效防范了因宗教矛盾引发的 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统筹谋划,推动寺院公共服务建设。我县按照管理与服务并举的要求,积极把寺
院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仅在寺院社会管理专项活动期间,全县共投
资400多万元,实施了部分寺院的人饮、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向贫困僧尼发放电视机
25台、卫星接收设备150套,符合条件的68名贫困僧尼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施了42户贫
困僧尼的危房改造项目,所有宗教人员纳入医保范围,今年我县争取实施165名遵纪守法、
维稳当中表现好、住房困难僧人的危房改造和奖励性住房项目,使宗教界感受到了党和政府
的关怀,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此同时,
我县积极引导宗教界发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全县宗教
界为南方低温冰冻灾害、汶川玉树地震和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捐助达350余万元。并
组织宗教界有威望的人士,协助县、乡政府调处了x起草山、水源、地界、征地等民间纠纷,
有力地维护了我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六)着眼长远,健全寺院管理长效机制。我县把近年来寺院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及
成果,及时总结提炼,逐步 健全了各项长效机制。出台文件,印发了《关于依法加强和改进
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实施办法》、《x伊斯兰教清真寺社会管理安排意见》等多份指导性文
件,对寺院管理体制、经费保障机制及相关部门职责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解决了寺篇2:
2011xx镇寺庙工作总结2011年xx镇寺庙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镇在县统战部、县民宗局的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年初各项目标任务,在创
建和谐寺庙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了加强我镇辖区内寺庙的管理工作,我镇不断加强对
寺庙僧尼的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寺庙僧尼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一是形成了由广大僧尼自己给
自己定制度、立规矩,自己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二是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各项寺庙管
理规章制度,把制度作用延伸到了寺院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三是经过僧尼讨论和上级指
点,加深了广大僧尼对各项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四是总结过去制定和执行相
关规定、制度的得失经验,在制度的制定上较好地实现了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五是
明确了镇政府管理与寺院内部管理的关系,在具体操作中,落实了责任到人。建立了“三项机制”,实现了“四个目标”、“一个责任”落实了民管会民主管理下的主任
责任制,其他成员协助主任分别负责的寺院民主管理“两项工作”。在创建和谐寺庙工作中,我镇一是狠抓培训工作,不断提高
僧尼的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认识;二是认真解决寺庙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寺庙僧尼排
忧解难;三是建立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管理机制;四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制定
了民管会民主管理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信教群众脱贫致富为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
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消 除民族歧视和伤害民族感情的现象,维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
结和维护社会稳定。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
护国家统一。在寺庙管理工作中,我镇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寺庙管理领导小组,
加强对寺庙管理。二是明确了镇寺庙工作分管领导和一名民宗干事。三是加强对寺庙僧尼的
爱国主义和法律法规宣传力度,2010年以来共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40余次,并完善了寺庙
僧尼管理制度。四是为了加强寺庙文物管理工作,我镇出资1.5万元为日喀寺安装防盗门窗。
五是为了安定寺庙僧尼,我镇联系各有林业资源的村庄为寺庙解
决了3车柴火。六是为了广
大信教群众及日喀寺僧侣的交通安全,我镇联系相关部位,争取资金20万元修建了日喀寺公
路,目前该工程已经完工。七是为解决日喀寺僧宿的危房改造,我镇组织干部职工为寺庙捐
款1.1万元。八是加强寺庙在各大节日和各种维稳敏感期内的值班安排。九是为了加强寺庙
消防安全,我镇还为寺庙配备了消防设施。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1日篇3:扎西仁青岭寺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扎西仁青岭寺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推进本寺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解
决长期以来影响寺庙稳定的深层次问题,维护藏传佛教领域正常次序;发展壮大爱国力量,
孤立打击分裂势力,遏制寺庙僧尼自焚、聚众滋事等破坏活动,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我寺在
实现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和谐、寺庙内部的和谐、寺庙之间的和谐、寺庙与信教群众之间的
和谐、寺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和谐等方面开展了藏传佛教和谐寺庙创建活动。
一、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理本寺每一个僧侣。
1.三人一组,轮流值守寺庙财物、并分工负责,落实责任。
2.严禁本寺庙僧侣跨区域从事宗教活动。同时要求。信教群众也
拒绝本寺以外的僧侣到
本寺区域从事宗教活动。
二、宣传以人为本的思想,用和谐、人性的方法感化每一个僧侣和信教群众。
1.困难群众免收念经费用(指大型念经活动)。
2.免收个别群众单个到寺念经费用。
3.全寺僧侣开集体伙食,轮流值日做饭。
4.寺管会班子成员生活补助全部用于补贴集体伙食。
三、加强法制宣传,用法律法规规范全死僧侣和信教群众的言行。
1.集中收看新闻联播。
2.定期开会宣传党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扎西仁青岭寺寺管会.2012年11月15日篇4:2011寺庙管理工作报告***寺庙管理工作报告2011年4月23日,乡党委书记***持召开了***寺庙管理工作会议,全乡干部和3名寺
管会主任参加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共江达县委办公室关于召开统战民宗寺教工作会议
的预通知》(江委室【2011】18号),组织集中学习了2010年来县委县府制发的一系列涉宗
工作文件,总结了2010年来***的寺庙管理工作,对近段时期寺庙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
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下步寺庙管理工作打算。现将
***2010年来寺庙管理工作汇报
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下辖两座日追,一座寺庙,分别是位于岩比行政村岩比自然村的真空日追,宁玛教派,
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定编数10人,实有僧人10人,寺管会主任次旦
曲空;位于德巴行政村额龙自然村的乐噶日追,宁玛教派,占地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 平方米,定编数10人,实有僧人10人,寺管会主任次成罗布;位于格达行政村格达自然村
的卓东寺,占地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定编数19人,实有僧人19人,寺管
会主任西加。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寺庙管理制度。***联系乡干部分片包村、包寺工作制度,
按照领导干部包寺制度, 分别组成3个寺庙工作组开展工作,定点、定时赴各寺庙对寺庙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
指导。乡党委政府把寺庙的管理纳入全乡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将寺庙作为一级组织看待,加
强对寺庙和僧尼管理,掌握好寺庙和僧人的动态。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严格寺庙管理措施落实。为不断加强寺庙管理工作,按照从
属地管理原则出发,按照主体教育活动期间的要求和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寺庙管理长效机
制,并督促寺庙严格按照制度措施落实,各寺庙、日追必须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
规,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为加强对寺庙、僧人的动态掌控,制定
了周汇报制度、月联系制度,随时随地掌握寺庙和僧人的情况。
(三)狠抓教育,引导僧人懂法、守法。 立足于法制教育,着眼于防范,是建立健全寺庙惩治和预防机制的重要措施。我们把夯
实法制宣传教育基础为切入点,将寺庙管控防范机制纳入乡维稳工作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多
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形成以稳定为荣的良好
社会氛围。 同时加强建章立制工作,不断规范寺庙僧人的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寺庙不稳定现
象的发生。
(四)加强乡政府班子自身建设,促进寺庙管理工作
1、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深入学习贯 彻国家关于寺庙的法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地用
科学发展观物质头
脑,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水平和素质。
2、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为寺庙管理工作做好带头作用。密切
联系寺管会,强化寺庙管理措施落实,推动寺管会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3、选派工作业务能力强、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的机关干部到寺管会蹲点,强化党在僧人中
的威信。同时对选派干部做好工作台帐,掌握选派干部的工作情况。
4、充实和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责任措施落实机制,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制
度管僧人。
三、取得成绩
在乡党委、政府的严格管理和各寺管会的积极配合下,一年来,我乡三座寺庙均能严格
落实乡党委、政府发热工作安排,能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能执行各项制度。没有发生一
起因寺庙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故,没有组织过一次违反规定的宗教法事活动;通过平时的督导
检查,平时的学习制度贯彻落实特别好,能按照一周两次组织僧人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
广大僧人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认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提升了爱国主
义理念,加强了遵纪守法意识。
四、存在问题
当前,寺庙僧人在贯彻上级关于寺庙管理的重大决策,开展正常佛事活动上是比较好的。
但在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寺庙管理的状况还远远不能令人乐观,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一些僧人法制观念淡薄、形象不佳、作风不正,听取片面之
词等现象还依然存在。
五、下阶段工作打算和措施
(一)要加强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僧人认识。1、运用主题教育成果,狠抓僧人宗旨
观念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使僧人能明确行为规范,强化自律行为。2、注意把握僧人教育的
时机,突出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以身边的案例、活生生的事件为教材,解剖典型、深挖
根源,使僧人接受教训,得到警示。3、积极探索教育的寺庙僧人新载体,突出教育的创新性,
因地制宜,采用僧人易于接受、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开展教育活动。
(二)要健全寺庙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僧人。建立健全并严
格执行寺庙管理规则,
强化寺管会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重大决策和寺庙重大事项由寺管会会议讨论决定,防
止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进一步建立健全和执行寺管会会议事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
准确性。进一步完善寺管会工作公开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的操作流程图,并强化监
督制约,使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程序等形成制度,真正达到公开、透明、全面、
真实。
(三)加强监督,通过监督制约寺管会责任。1、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定期督促检查各
寺管会执行民主决策制度情况。2、强化寺管会成员在乡月例会上承诺制度。3、强化寺管会和僧人民主监督,进一步落实各项监督制度,认真开好寺庙民主生活会和民族评
议工作。
(四)强化责任追究,通过追究督促寺管会依法管理僧人。1、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
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寺庙建设管理责任制和有关责任追究的规定,抓住反映强烈的突出
问题整治。2、制订规范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
3、及时认真处理群众的信访件、举报信,定期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反映属实的问题,必须严肃查处。
(五)针对情况,领导班子要提出相关要求,其内容可以是:一是各寺庙、日追民管会
必须严格按照《江达县宗教管理八严禁七不准五必须》的规定和县民宗局及乡党委政府的要
求,加强寺庙及僧人管理。二是各寺庙、日追民管会在每月必须召集僧人进行集中学习,主
要内容是党和国家宗教政策、民族区域政策、法律法规等。三是各寺庙、日追就所开展的宗
教活动必须提出书面报告,由乡党委政府和县民宗部门批准后,才能组织和开展宗教活动。
四是未经乡党委政府和县民宗部门批准的宗教活动,乡党委政府将坚决予以取缔。五是各寺
庙、日追要严格僧人请销假制度,僧人外出必须写出书面报告,由民管会主任签字后,报乡
党委政府和县民宗部门批准。未经批准,擅自外出的僧人,乡党委政府将篇5:2011年金达
镇寺庙工作全年总结2011年金达镇寺庙工作全年总结
一、基本情况
1、金达镇2008年原有僧尼
名,编内
名,编外
名。“3.14”、
“3.15”事件后清退僧
尼 人(编内29人,编外2人),劝退 人,自退 人,共计 人。开除寺籍 人,去世 人,现 篇2:佛教寺院调研报告
形式与政策社会调查
四川省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作 者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王芊雯 管 理 学 院 会计(1) 2011 级 110301026四川省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1.调查目标:
佛教文化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瑰宝,饱含着无量无边至高无上的智慧和文明。是人类精神
文明的最大宝库,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文明成就。在利用佛教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就是要挖
掘佛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内容,让它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
务。调查当地对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佛教旅游景点的建设情况,主流思想;人们对于
佛教思想的认识传播途径等。从而探讨佛教文化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初步考察佛教
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切实的建议。
2.
2013年2月14 ——2013年2月17 3.对象:
达州市佛教旅游景点,信教群众,普通群众
4.调查方式:
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法
5.正文
一、主要佛教景点
(一)三教圣地真佛山真佛山位于四川达州市达县城南30余公里的七里峡山脉中段的福善乡境内。属于国家
aaaa级风景区。真佛山寺庙建筑约15000平方米,占地400余亩。寺庙由“玉皇殿”、“天子
殿”、“金刚殿”、“大雄宝殿”组成。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佛教中观音生日)是真佛山的传统庙会,届时从各地赶来朝山拜佛
的香客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场面十分火爆。人们会从山下的土地庙开始往上参拜,由阶梯
徒步到最后的大雄宝殿。
(二)一佛寺塔
一佛寺塔又名双石塔,位于达县城东南40公里的景市乡一佛塔村,东到真佛山庙群约5 公里,西至景市乡约1.5公里,周围树林茂盛,风景宜人,是真
佛山至雷音铺旅游线上的一
大景点。
一佛寺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门高5米,两边门柱上石刻楹联,为“梵刹甚清
幽孤月寒烟空色相,园多雅致万家烟火映禅登。”距寺约20米是一佛塔,塔为双石塔,建于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8年),六边形密檐式实心塔。其中1号塔高42.65米,底层边长3.6 米,下为石砌素面台基,高0.23米,基座为须弥座,高0.47米,东边三面浮雕佛龛人物10 余尊以及园林建筑图。
(三)大竹凤凰寺古寺始建于唐朝,天授元年(公元690)据残碑记,名“龙圣堂”,兴盛于乾隆年间,游
方高僧越莲禅师上心下提雷老和尚,扩建寺院,更名凤凰寺,规模宏大,有四十八堂,各殿
飞檐琉瓦,金碧辉煌,非一般小寺。凤凰寺处于崇山峻岭,林竹凤雅中,海拔大约6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 度在16至18度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空气湿润,冬无严寒,霜雪稀少,
春秋两季较长,四季分明,山脉起伏,山水秀,茂林修竹,草木苍翠,鸟语花香。
(四)通寺川区朝阳
位于通川区朝阳办事处龙爪塔社区的龙爪山(又名玉印山)上的朝阳寺,周环西外新区、
老城区、南城区,下面是新修的美丽舒适供人休闲的塔坨广场。洲河水从上游环绕寺庙而下,
山上有数百年的榕树、松树、绿树成荫,各种花卉、园林十分美丽,是一个花园式的寺庙,
是众人拜佛修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是原达城八景之一。 朝阳寺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72---7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朝阳寺由龙爪塔和寺院两部分组成,龙爪塔气势
宏伟、壮观,佛像庄严、梵音不绝、尤其在明代无垢和尚和广玉和尚任住持时,盛极一时,
僧众达几百之多。庙会节日,远近朝山拜佛者,览胜观光者,云集此寺,斋堂炊米千斤亦供
应不求,一些达官商贾,也幕名来寺拜佛问法。
(五)通川区西圣寺
西圣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清嘉庆六年(1801年)扩建。每逢晴日,
一抹朝霞从雷音铺山垭冉冉升起,犹如一团火球徐徐上升,光耀夺目。正午,赤色如丹,霞
光万道,红霞漫天。西圣朝霞为原达城八景之一。西圣寺计划在5年内为寺院建成天王殿、三圣殿、地藏殿、藏经楼、钟鼓楼、
素餐厅、
茶园等,并对寺内环境,按照佛教文化之特点,进行全面规划、美化,将西圣寺建成当地十
分重要的十方丛林。届时西圣寺整体建筑将与凤凰山已落成的红军亭、凤凰楼、王家山农家
乐群等连城一片,必将成为达州市凤凰山景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佛教色产的
集佛教、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佛教修行及旅游胜地。
二、呈现方式
达州市各佛教场所遗存的经文书卷、民俗礼仪、神话传说、楹联字画等精神性的文化传
统及其所附着的客观物质载体如:宗教器物、园林布局、雕塑造像、建筑修饰等构成了达州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佛教文化作为当地的主流文化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一)寺庙文化
作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产业开发核心实体的佛教场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
动力,以和谐为目标,借助市场经济模式开发佛教文化并进行良好的对外宣传营销的寺庙场
所。神庙是佛教文化最大的载体,也从而形成了新的寺庙文化。当地的佛教文化旅游集中了
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元素,各佛教场所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所进行的旅游文化开发,不仅可以增
加佛教寺庙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宗教场所自养能力,加大“创建和谐寺庙”活动力度,
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治安秩序。同时,也为政府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
相适应开创了积极有益的新方法。
(二)民生信仰文化
源于佛教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每月初一十五都是信徒斋戒的日子。这一天,
人们会早起去寺庙点燃香烛祈福求平安,将寺庙旁边的井水带回家做饭,以求身体健康
延年益寿;整天不近油荤,只吃素食,代表人要清心寡欲保持内心的干净纯洁。 信徒的种类也呈现多样性。有吃住在寺庙内的普通群众信徒,她们不是僧人但是生活和
寺庙内的一样;有每天坚持去寺庙参拜做早晚功课的普通百姓;有初一十五去参拜的;也有
只是重要佛教节日才去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佛教信仰融入自己的生活,影响着
自己的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达州市丰富的佛教历史文化资源为加强佛教文化建设力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和深厚
的人文内涵,但在现实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受外部政策支持力度、认知水平、城市经济环境、
市民文明素养、自然因素及内部僧人观念及管理建设才能等因素的影响,达州市佛教文化建
设存在诸多问题及误区,这些问题及误区均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责任缺失相关,最终导致佛
教文化建设的僵化、庸俗化或丧失,制约了佛教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观念错误,社会素养偏低,缺乏专业建设手段达州市地处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市民的文明素养和认知水准还处
于较低水平,且受传统观念尤其是历史上极左思潮的影响,普通民众对宗教的理解仍停留在
“烧香拜佛”、“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等肤浅认识上,对佛教文化及其社会影响未能建立
客观理性的认识。达州市各级政府也未能充分认识到宗教文化对推动社会发展、塑造现代城
市文明的重要作用,对如何发展宗教文化等问题认识不到位,未能准确区分佛教事务管理、
佛教文化及佛教旅游三者关系,具体工作中往往将旅游开发等同于佛教文化建设。相关重点
寺庙编制印刷或出版了介绍和宣传自身的书籍,但基本处于资料
堆积和抒情感怀的层次,对
自身佛教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挖掘力度尚显薄弱。在佛教事务(包括文化建设)管理过程
中过多使用行政手段,缺乏专业的佛教文化建设人才,尤其是缺少具有高水平佛学素养及管
理才能的高僧大德,严重影响了达州佛教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文化建设品位不高,商业化趋势明显
目前,达州市很多佛教场所以自然风光欣赏或烧香拜佛为主,没有充分挖掘佛教和历史
文化内涵。相当多的寺庙只满足于建庙塑像,设置香炉、功德箱等迎合大众的外围建设,在
大多数佛教寺庙,僧职人员所做仅仅是诵经、为进香者祈祷、发放一些经义小册子、维持秩
序等世俗性活动,很少进行佛教文化建设活动。更有甚者,某些佛教场所的开发建设不仅无
助于自身健康发展,而且严重破坏了自身的整体格局和历史文化形象一些佛教寺庙弥漫着浓
厚的商业气息,商贩摊点随处可见,叫卖吆喝声不绝于耳。与佛教旅游的商业化气息相伴生
则出现了封建迷信活动,其或直接在景区内开展,或依附在佛教场所的外围,呈现出专业化、
团伙化、普遍化的特征,严重败坏了佛教的形象。
(三)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承受能力薄弱 受达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及佛教自养能力所限,除净土寺、龙华寺和金山寺基础设施相对
较为完善以外,达州市佛教场所大多基础设施陈旧、寺院环境综合治理能力较差,对外接待
条件堪忧,严重制约了佛教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佛教参观体验及旅游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难以实现,佛教文化建设因缺少物质基础的支持而蔽而不彰,或付之阙如。以通
川区西圣寺和朝阳寺为例,西圣 寺自建立以来,现主持身祥法师观念过于保守,采取边募集边规划的方式建设寺庙,使
得西圣寺长期处于时建时停的状态、寺院内建筑材料随处堆放、垃圾遍地,殿宇空荡,难以
正常开展佛事活动,满足游人的参观体验需求。每逢节假日和寺庙活动期间,人员拥挤,使
得本就不完善的朝阳寺不堪重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保护措施不力,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发展佛教历史文化高度依赖原生的、不可替代的宗教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资源,由于缺
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资金,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建筑、宗教文物不能及时补救、修复。
而在维修过程中,如未采取专业化的维护手段,则可能转化为破坏行为。达州市各重点寺庙
本已在文革时期经历了惨重的损失,各种佛教历史文化遗存遭受了严重破坏,而宗教自由政
策重新颁布实施以来,各重点寺庙的佛教建筑及文物保护因部门利益冲突、专项资金流失及
维修技术的原因对原建筑设施和文物本体的破坏则更显得触目惊心。
四、提出的建议
针对上述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达州市政府应充分遵循宗教与社会
良性互动规律,积极调整自身职能,完善政策举措,按照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相结合、
立足现实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明确佛教主体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僧共建与社会参与相结
合的原则进行,合理推进佛教文化建设事业。
(一)健全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管理体制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应以宗教组织和宗教信仰者为主体,以宗教事业为根本依托,以弘
扬健康的宗教精神和价值为根本宗旨。”应进一步完善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推进机制,尊重佛
教场所主体地位和文化建设意愿,由市政府牵头,民宗局、城乡
规划、文化旅游、文物管理、
国土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参与,成立相应工作小组,指导、协调、推进佛教文化建设。
(二)推进佛教文化旅游建设在现代市场经济及地区开放条件下,佛教旅游服务是推进佛教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
涉及领域之多、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都是其它文化事业所无法比拟的。政府应尽快编制《佛
教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确立达州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发展重点,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
根据规划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规划内容,使规划成为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并科学整
合全市所有寺院的佛教文化资源,共同打造达州佛教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建立佛教文化旅
游主体——寺庙与旅游产业主体——景点、景区和旅行社的协调运行机构,促进佛教文化与
旅游产业的良好融合,建立融洽的僧俗关系。加大佛教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周边的环境建设和
综合治理,坚决取缔看相算命、消灾辟邪等欺骗游客的迷信活动。
(三)加强佛教文化遗产日常维护 宗教文化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
第二的原则,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保护好佛教文化的实物部分与佛教寺庙所特有的文化环
境,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应加强佛教寺庙文物的日常维护工作,安装安全防范
系统与制定合理的防范程序,推动寺庙做到“保护氛围、图纸说明、档案记录、专人管理”
四有规范,提高保护水平。
(四)成立全市性佛教文化中心在达州市积极向现代化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和区域文化中心城市迈进的背景下,应加大力
度对达州市城区佛教文化的保护、整合、开发和利用。第一,整合篇2:康多寺院发展的调
研报告
康多寺院发展的调研报告, 卓尼县千名干部下乡进村入户百日宣传教育和服务基层活动中我被乡“千名干部下乡”
活动领导小组调到康多寺工作组。通过“千名干部下乡” 活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
了解到寺院建寺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以谈心活动中了解的一些情况看,康多寺院还是在一定
程度取得了一些发展,下面我就这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中,从僧人谈心到看到和了解到
的一些情况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 基本情况
康多寺位于康多乡政府所在地,共有僧人31名,该寺院的服务范围为康多乡白土咀村委
会8个自然村和杓哇乡4个自然村,占地面积约15亩,有大经堂一座,寺管会成员5人 。
二. 康多寺目前的现状康多寺院从1982年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建寺,寺院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
下,在信教群众和寺管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重造,目前寺院以初具规模形成了康多
寺院自己独特的寺院历史背景,并在安多藏区各寺院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四
川、青海、西藏、甘南州的信教群众前来朝拜,对寺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康多寺元从建筑风格到寺院学制,寺规特别是寺内佛像、供器、神物的陈列等都依照拉萨三大寺院规格而建,安多地区佛教信仰者认为康多、
多玛、杓哇寺院拉萨著名三大寺色拉、哲蚌、甘丹寺院一样有相同或者等同的影响力。素有
朝拜西藏圣地必先朝拜康多、多玛、杓哇三寺之说。 由于康多寺院在安多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寺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 国家政策对康多寺院发展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宗教工作方面也进行
了相应的拨乱反正。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具体措施,主要有开放寺院、恢
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建立爱国宗教团体、培养爱国宗教人员。藏传佛教各界人士和广大
信教群众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主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积极开
展佛教文化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四川5.12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
寺院及僧人积极向灾区捐款,为遇难同胞诵经祈祷,这也充分体现了寺院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的积极性。3.14事件发生以后,我们积极组织人员对寺院进行大量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
宣传,使寺院僧人了解了3.14事件的真相和达赖集团的本质,康多寺院全体僧人支持国家的
政策,拥护党的领导。特别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和甘肃省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议
以后,将寺院纳入非政府组织以后,康多寺院积极响应座谈会议精 神。两个座谈会议精神的出台,将会对康多寺院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寺院及僧人生活状况目前寺院僧人的生活情况和群众的生活一样,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提高,大部分僧人都
用上了现代化交通工具摩托车,有的僧人买上了属于个人的小轿车、电视、手机的使用也很
普遍。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甘肃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后,对寺院僧人的生活给予了政
策上的倾斜,全康多寺院僧人均做到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金全覆盖,僧人有了住有所居、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除了僧人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以后,解决了康多
寺院的水、电、路等实际困难,但是寺院僧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还比较低,一般情况下,僧
人通过给信教群众念经来取得20—50元不等的收入,康多寺僧人为所辖约200户群众服务,
每月参加15次念经活动,收入在300—750元之间,僧人的收入远远低于我乡的人均1600 元,加上每月低保100元计算,收入也在400—850元之间,除去生活方面的基本开支,就所
剩无几了,所以是僧人生活最困难。
五.挖掘寺院独特文化,增加寺院及僧人收入 。 康多寺院是依照西藏哲
寺而建,这
一独特的寺院历史背景,该寺又处在冶力关风景区和康多峡风景区,又有独特的 文化历史背景,康多寺院要依靠着两大优势,大力发展寺院观光旅游业来增加寺院和僧
人的收入,康多寺寺管会要积极学习拉卜楞寺院的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取长补短,发挥自身
优势,康多寺的发展一定会有新的发展。
通过这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在寺院和僧人的积极参与下,我形成这个调研报告。
如有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 康多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康多寺工作组
陈晓峰
二0一0年十二月九日篇3:寺院园林考察报告 寺院园林考察报告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算是用千言万语也数不尽,道不明。也正是因为这样不简
单的历史使得这个民族从来都不缺乏种种宗教上,思想上以及政治组织上的迭出变化。如此
一来,作为历史最好见证的中国建筑更是将历史的变迁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莫过于宗教建筑,其中佛教建筑中的寺庙最为精华之所在。本次寺院园林的考察,不仅让我
更加设身处地的体验到中国园林建筑的灵动趣味,还让我对于宗教信仰与园林建筑内涵的融
会贯通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 归元寺入口
老实讲,归元寺我以前去过很多次,但每次都只是以数罗汉为目的,在罗汉堂数完罗汉,
求到属于自己罗汉的签文便再在寺院中草草走上几圈便罢。这次去归元寺考察,认认真真仔
仔细细几圈走下来,竟发觉这个看上去似乎不够恢弘霸气的寺庙
也有着几分独特的趣味。
篇3:寺庙,寺观,宗教,祠庙 精确检索报告
检索报告
2014年8月1日
主题=寺庙园林 or 主题 = 寺观园林 or 主题 = 宗教园林 or 主题 = 祠庙园林 (精确匹配) 490 条 1
二、检索结果统计报表:
学术期刊(301) 检索式A:经筛选,您选择了301条. [1]王夫帅,李春青.景从云集:道教宫观园林北京白云观云集园设计理法初探[J].艺术科技,2014,03:26-27.[2]胡远航 李倩倩.潭柘寺——中国古典寺庙园林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4,05:166-168.[3]王早娟.荷花在唐代园林广泛栽培的文化因素[J].安康学院学报,2014,02:62-66.[4]罗金昌.福州寺庙园林研究[J].江西建材,2014,07:202+204. [5]黎宣,滕健.马来西亚大伯公庙植物造景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14,07:82-84. [6]甘娜,陈其兵.具象手法在寺观园林中的应用实例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4,01:117-120. [7]高露凡,张文竹,张晓宁.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爱情特征——爱情是亘古不变的主题[J].现代园艺,2014,06:175.[8]胡远航,李倩倩.中国古典寺庙园林分析——以潭柘寺为例[J].园林科技,2014,01:43-46.[9]毛祎月.北京卧佛寺植物景观调查与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02:277-283.[10]王慧,李静.寺庙园林对禅意空间景观设计的启示[J].黄山学院学报,2014,01:15-19.[11]胡新月,刘亚,庄雪影.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园林植物及其特色[J].中国园林,2014,02:82-86.[12]王伟,唐贤巩,许琼,何鹏.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应用[J].中外建筑,2014,02:67-69. [13]袁玲丽,邹伟民.巧于因借,古拙清旷——试论巴渝寺庙园林环境的特色[J].四川建筑,2013,06:64-66.[14]孙筱祥.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J].风景园林,2013,06:26-33.[15]潘莹,赵晓峰,赵小刚.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禅宗园林环境[J].才智,2013,36:229.[16]刘韵.浅析天童寺的园林环境[J].广东园林,2013,06:38-40. [17]孔繁恩.浅析佛教寺庙园林的空间艺术特征——以北京市寺庙园林为例[J].广东园林,2013,06:50-52. [18]孔庆香,董然然,刘秀丽,陈瑞丹.浅谈梅的传统栽植及当代梅园景观营造[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S1:139-143.[19]李慧莲.浅析永祚寺空间的意境塑造[J].沧桑,2013,05:195-197.[20]李洋.生态文化视野中我国古代公共园林研究[J].才智,2013,30:293. [21]刘翼,刘琴.云南昆明明清时期寺庙部分园林艺术分析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3,10:36-40.[22]邓磷曦,王小德,孙苏南.天台宗美学在国清寺植物造景上的体现[J].福建林业科技,2013,03:171-175.[23]王昕娟,刘长禄,于东明.岱庙铺装景观特色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428-432.[24]
石洪斌.浅析杭州城市园林的形成与特色[J].现代园艺,2013,17:73-74. [25]娄娟,娄飞.“须弥芥子、自然清静”:河南风穴寺园林意境浅析[J].生态经济,2013,08:179-182. 2 [26]黄伦鹏,肖松涛,左奇丽.寺庙园林的文化内涵[J].中外企业家,2013,19:269-270. [27]刘琴,刘翼,徐凌彦,姜开梅,李卫琼,方其仙,凌青,李霏飞,李行.云南昆明明清时期寺庙园林要素调查报告[J].中国农学通报,2013,19:216-220.[28]姜丽南.“玛瑙寺”寺庙园林景观中的侘寂[J].浙江建筑,2013,06:13-17. [29]方鹏,武斌.龙塔公园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J].南方农业,2013,06:15-16+19. [30]徐寅岚,王春.古寺新颜 历史新篇——当代中国佛教文化旅游风景区掠影[J].园林,2013,06:66-70.[31]孙新梅,朱琳,何云核.杭州市佛寺园林植物景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6:7235-7239+7293.[32]朴永吉.传承古典园林,创新现代园林[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05:1-2.[33]邓子龙.结合北京潭柘寺谈园林中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J].山西建筑,2013,15:196-199.[34]刘子晨.豫园的历史变迁特征及内外动因[J].建设科技,2013,09:78.[35]蔡宁姣.寺庙园林的产生和发展研究[J].现代园艺,2013,08:158.
[36]王祖力,朱勇,胡晓颜.昆明黑龙潭道教宫观园林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04:61-66.[37]许静.谈“参悟佛道,和谐净土”的营造——以泰州光孝寺为例[J].城市建筑,2013,08:20-21.[38]刘涛.浅析中国宗教园林现阶段的现实意义[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4:123+155.[39]李雪,魏开云.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昆明地区宗教园林发展[J].现代园艺,2013,07:59-61+77.[40]王祖力,朱勇.昆明圆通寺佛寺园林景观分析[J].现代园艺,2013,06:75. [41]范秋颖,朱勇.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昆明寺庙园林中的应用——昆明圆通寺的园林环境探析[J].现代园艺,2013,06:105+107.[42]宗桦,张楠.中国传统寺观园林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07:3009-3011. [43]黄萌,高丽琴,熊宇,钱萍,季春峰.豫章名寺—南昌佑民寺植物配置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3,01:60-62.[44]马莹,张建林.巴渝古刹缙云寺及其寺庙园林探析[J].福建建筑,2013,02:31-33+80.[45]张树生.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园林艺术特色及园林绿化探索[J].绿色科技,2013,01:150-152.[46]王昕娟,于东明.寺观园林铺装探析[J].现代园艺,2013,01:56-57.[47]何素琳,许军.园林小议[J].江西林业科技,2012,06:61-62. [48]张媛.我国城市园林绿地教育功能变迁的探讨[J].中国园林,2012,12:87-90.[49]胡鹏.建设宜居园林城市应坚持以人为本[J].南都学坛,2012,06:138-139.[50]朱松伟,张景丽.山水画审美观念
影响下的园林空间[J].园林,2012,11:72-75. [51]姜海华,陈刚,徐迪,李晓伟.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J].现代农业科技,2012,20:185-186.[52]冷默.谈寺庙园林植物的配置[J].艺海,2012,10:106-107+193. [53]朱静宜,沈朝栋,柴明良.杭州西湖寺观园林前导空间分析[J].中国园林,2012,10:93-97.[54]郑凌予,秦华,姜荣祚.韩国通度寺空间构成的特点探析[J].中国园林,2012,10:98-102.[55]段钟嵘.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与避暑山庄[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3:18-23.[56]王丹妮.长沙宗教园林文化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9:70-71. 3 [57]王芳妮.紫柏山中访“留侯” 记陕西留坝张良庙[J].中国宗教,2012,08:74-75.[58]尚怡轩.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研究[J].北京农业,2012,24:53-54. [59]田大方,侯韫婧.佛寺园林植物标识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4:12137-12140. [60]祝丹,王业帅,常慧.有关禅宗思想在中日园林艺术中的比较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94-96.[61]魏雷,王玏.城市寺庙园林的空间艺术研究——以武汉市寺庙园林为例[J].广东园林,2012,04:24-27.[62]梁志敏.“欧风西雨”滋润下的广西私家园林[J].当代广西,2012,15:57-58.[63]邱巧玲.浅析寺观园林植物景观的宗教意境营造[J].绿色科技,2012,07:7-9.
[64]慕鹏,马依莎,李德方.唐东都白居易宅园遗址及造园特征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04:31-33.[65]何杨.山林型寺庙园林空间的意境塑造——以香山教寺二期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04:67-70.[66]王静.中国园林分类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3:148-152. [67]刘哲.论北京明清时期寺庙园林的造园艺术——以潭柘寺为例[J].北京农业,2012,12:45.[68]李琳,马建武.昆明市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07:247-249.[69]尹丽.浅析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J].现代园艺,2012,04:43. [70]朱琳,何云核,杨德全,王琦,孙红义.宗教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营造[J].现代农业科技,2012,02:241-242. [71]王芳,吉鑫淼,李卫忠,吉文丽.风水文化在寺观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吉县锦屏山公园佛阁寺和黄天后土庙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01:215-219.[72]陈玉霞.谈左云县楞严寺环境景观规划[J].山西建筑,2011,33:31-32. [73]周晶,李天.20世纪前半叶拉萨“林卡”文化的社会学功能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1-5+137.[74]杨琳艺.寺庙园林的禅意创造——比较日本园林禅宗美学的应用及其启示[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10:50-51.[75]董小云,李景奇,刘婷.寺庙园林规划与旅游发展关系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6:56-57.[76]杨静.浅谈巴蜀园林的艺术手法[J].现代园艺,2011,13:82.
[77]姜楠南,房义福,吴晓星,王翠香.济南市园林文化的解读[J].山东林业科技,2011,04:101-103+73.[78]姜旭章.长沙古典园林特色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04:82-84. [79]林啸,张海清.禅宗教义烘托下的景观形态及其场所精神——成都文殊院景观环境分析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2999-13001.[80]张颖,商铁林.陕北寺庙园林景观营造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014-13016. [81]邓传力,魏琴,蒙乃庆.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沿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042-13044+13121.[82]邹芸.芙蓉宛转在中洲——中国园林中荷花意象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7:92-93.[83]曹东平,叶晓梅.浅析榆林寺庙园林[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03:104-106.[84]叶海跃,汤庚国.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研究[J].北方园艺,2011,11:83-87.[85]陈祖辉.论佛教寺庙式园林设计艺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1,06:52.[86]洪崇恩.上海世博对中国园林艺术的传承[J].园林,2011,06:38-41. [87]李林,方翠莲,欧阳勇锋.广西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及其南北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9950-9955. 4 [88]黄梁顺,黄建军.寺庙园林意境的美学建构——以贵州省安顺市武庙景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1,05:99-102.[89]余燕.清代伊斯兰教寺庙园林——阆中巴巴寺[J].四川建筑,2011,02:32-34.
[90]张颖,商铁林.陕北寺庙园林景观营造初探(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1,04:13-16+21.[91]杨冰.浅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1,11:223. [92]韩波.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系统属性及景观文化的传播[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01:88-93.[93]刘晓东,杨钊.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初探[J].河北林果研究,2010,04:411-414.[94]张弢.寺观园林双璧瑰宝——普宁寺与“须弥灵境”[J].文学教育(中),2010,12:22.[95]林葳.峨眉山寺庙园林的保护与发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0,11:76-78.[96]谷媛.清漪园与御制诗[J].紫禁城,2010,11:31-33+3. [97]邢春艳,陈凡亮.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J].上海艺术家,2010,05:82-83.[98]龙涛发.浅析天禅圣境园林植物景观意境[J].广东科技,2010,18:33-34. [99]吴小刚.寺庙园林景观研究——以福建省寺庙园林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150-152. [100]王佳,曹光树,蔡平.寺庙与园林的有机结合——苏州治平寺修复解读[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04:24-28.[101]余燕.阆中伊斯兰教寺庙园林——巴巴寺[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04:55-58.[102]孟兆祯.认识苏州古代园林[J].中国园林,2010,07:15-18. [103]王慧.中国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简析中国园林各时期造园特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240.[104]黄璐,咸宇鹏.
浅议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发展特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05:26-28.[105]方红,章晓航.浅析寺庙园林建筑的文化意向[J].山西建筑,2010,13:5-6.[106]李炜民.北京城市园林植物的应用与展望[J].北京园林,2010,01:3-7. [107]传小林,肖斌,李佳.唐长安城园林体系的文化解读[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02:208-211+215.[108]仇莉,王丹丹.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76-81.[109]苏黎云.浅谈如何处理建筑与植物的搭配[J].建筑师,2010,01:113-114.[110]章晓航.中国寺庙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J].上海城市管理,2010,01:81-83.[111]潘伟,朴永吉.关于道观园林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01:9-11. [112]陈瑞丹,王广琦,贾振兴,王堃.北京15个寺庙园林树种调查初步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S1:153-155.[113]陈坚.寺观·园林·公园——昆明寺观园林到城市公园的演变[J].今日民族,2009,12:45-48. [114]邹文芳,张学梅,郭云.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分析及优化建议[J].技术与市场,2009,12:46-47.[115]任园.中国园林景观的基本特征[J].科技资讯,2009,35:85. [116]叶海跃,谢春平,汤庚国.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7735-17737.[117]李冬梅,张建哲,陈允世.浅论中国传统哲学与寺庙园林[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06:181-184.[118]王丽萍.中国园林景观的基本特征[J].
科技信息,2009,30:689. 5
第二篇:杭州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
西湖北山之寺庙道观(共9处)
岳庙在西湖北山路的西段,曲院风荷的对面,是祭祀爱国名将岳飞的陵墓。
在宝石山腰的抱朴道院,始于东晋,是道教炼丹鼻祖葛洪的道场,也是道教圣地之一。 玛瑙寺,沿北山路,从欧陆风情咖啡过去向西上,在抱朴道院前,规模较大,和抱朴道院相连;
智果禅寺(智果寺)又叫智果观音院,原在孤山,后一分为二,一个在栖霞岭前(现岳王庙),一个搬迁至葛岭前,曰上智果寺,现仅存遗址,正在修复建设中;
大佛寺在宝石山顶偏东侧,背依宝石塔,面朝西湖,寺庙已毁,但秦始皇缆船巨石尚在,在遗址处现存弥勒院为清朝时建筑。
紫云洞,位于栖霞岭牛皋墓上方,洞前曾建设寺院,为紫云寺,现在只是民间供奉财神等。 昭庆寺,昭庆寺原址在杭州宝石山东边,现在杭州市青少年宫广场的位置,现仅存遗址。 而黄龙洞在北山山麓北侧,原是道院,现完全成了民俗娱乐场所。 在宝石山上的保俶塔从严格意义上说也是佛教圣地。
孤山之寺庙及遗迹(共4处)
“六一泉”,在孤山西南麓“俞曲园”后,是苏轼为纪念恩师欧阳修和孤山诗僧惠勤而成,此处乃北宋广化寺旧址;另有记载,苏轼与孤山智果寺诗僧道潜有《参廖泉铭》,但具体位置不详,应在孤山南侧;
在孤山顶偏西有小龙弘洞、洞西有华严经塔,也曾是西湖孤山摩崖石刻和寺庙的集中地; 而后来的苏曼殊和林和靖以及 梅鹤仙子林甫等谪居场所都具有文人或佛性成分。
南屏山、玉皇山系之寺庙(9处) 净慈寺(南山寺),是济公和尚主持的寺庙,其南屏晚钟最出名。 玉皇山顶的福星观是杭州道观中仅次于抱朴道院的著名道观;
老玉皇宫在玉皇顶东和凤凰山麓交界处山坳里,是历史悠久的道观、宫殿。 朱天庙,在玉皇山第一环绕圈路南的一个石洞而已,属于“吴越郊坛遗址”。 紫来洞,在玉皇山东侧山腰,洞中有洞,记载着吴越时最伟大钱王成长历史。 天龙寺造像,位于吴山东南侧,为吴越王钱弘叔于北宋年间建,在岩石上有三龛造像。 白云庵和南观音洞。在老玉皇宫南侧。
雷峰塔,于公元10世纪后半叶由吴越国开国之主钱缪的孙子钱俶始建,为弘扬佛教而建。
北高峰周围之寺庙(8个)
灵隐寺(云林禅寺),最早建于东晋,1600余年历史。位于西湖西北部的飞来峰北,北高峰下,是杭州寺庙中最著名的寺院。
幬光寺,在北高峰西南山坡,坐西朝东,有观海亭和观音殿,白居易及乾隆多次来韬光寺,并题诗。
白云阁,北高峰顶,被称为天下第一财神庙。
北高峰后的法华寺,在西溪路西马路老东岳村之山坞里。建于东晋。
永福寺,位于灵隐景区飞来峰西侧,是新近恢复的一座千年古刹。全寺凭借山势高低错落由五个院落组成,占地约一百亩。
天竺三寺:供奉的都是观世音菩萨。三寺名字为乾隆帝所封。 其中,下天竺法镜寺(尼众寺院)--五百罗汉院。东晋。
中天竺法净寺,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隋朝。
上天竺法喜寺,——灵感观音院,后晋。
吴山、凤凰山系之寺庙(7个) 城隍阁在吴山天风正中,封周新为城隍神,建有周新祠等。 伍公庙在吴山天风山顶东北,类似伍子胥纪念馆。
圣果寺,位于钱塘江北凤凰山南的胜果寺,在峭壁上,现仅存绝壁遗址,苏轼曾与寺僧清顺和尚作“藏春坞”“减字木兰花”等诗,至今流传下来;另苏轼与圣山寺佛印和尚互相戏弄对诗的佳话至今流传; 焚天寺,位于凤凰山麓宋城路南,是北宋吴越王所建,一对经幢尚在。苏轼与焚天寺寺僧志诠的故事。
报恩寺遗址,在万松岭路上,南山路以东。这里曾经有“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的金陵大报恩寺塔,但寺塔和大报恩寺毁于太平天的战火。
吴山法惠寺,在吴山顶“有美堂”,传苏轼与其庙和尚经常往来。 吴山宝成寺,为元朝建,内有3尊造像。
五云山山系之寺庙(4个) 龙井寺(又叫寿圣寺),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 ——1077年)的苏东坡曾多次住在寺庙里与高僧辨才(元静)长叙难舍并且相互赠送字画和笔墨; 云栖竹径之云栖寺,在五云山西南,沿云栖竹径山坳向上走, 法相寺,在南高峰向北下山,三台山南,老樟树后。 高丽寺,建设中,为纪念中韩佛教交流
钱塘江九溪至虎跑山之寺庙(4个) 六和塔,位于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北宋吴越时建,据说武松在此出家。 理安寺,原名法雨寺,在九溪北,杨梅岭南山谷间。
虎跑寺,在虎跑泉边,为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地,传苏轼与寺庙和尚“瓢尝泉水”情节。 另,苏轼与南屏山兴教寺和尚观鱼、与宝石山寺庙和尚的登高望远的传说等
杭州城区之寺庙(6个)
凤凰寺(在中山路上,西湖大道的南侧,从西湖大道上可以看到后面的中式建筑) 香积寺(五代时期,大兜路南段至砖桥) 南宋皇宫之太庙、白马庙等旧址。
水星阁(环城北路中段与新坝之间)也叫广寿慧云禅寺(元明时期) 潮鸣寺(建国北路与醋坊巷之间)(五代至宋) 弥陀寺’,即阿弥陀佛的庙。体育场路,松木场南侧(光绪21年)
杭州郊区的寺庙(5个)
余杭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在余杭径山,杭州人一般叫径山寺,这里是临济宗的祖庭) 冠山寺,杭州 滨江区长河冠山顶
东恩村白龙寺,杭州 近郊瓜沥镇东恩村 萧山区 安乐禅寺,杭州 近郊余杭区余杭宝塔山脚
杭州的教堂(9个):
鼓楼堂,在吴山脚下东北、广场东,中山南路与河坊街交接处。 天水堂,在武林门南,耶稣弄东首。 城北堂,在拱墅区北 苋桥堂,在笕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