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有关于生命的演讲稿(优秀范文二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有关于生命的演讲稿(优秀范文二篇)》。
第一篇:生命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
生命是宝贵的,也是完美的。世界万物,唯有生命最珍贵,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失去生命,就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权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
贝多芬是十八世纪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他的童年是很不幸的。父亲嗜酒如命,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以粗暴的态度逼迫学习音乐。庆幸的是,他有一颗好学的心,他十三岁入戏院乐队当大风琴手,十七岁母亲去世,从此,他便挑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但他并未向艰难困苦所屈服,依然孜孜不倦的学习作曲,他的音乐越来越有名。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面前展开。但是在他不到三十岁时,一件可怕的事情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他发现自己的耳朵聋了。虽然贝多芬一生中经历了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但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到优美的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呢?当他真切的感觉到自己的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继续下去了。经过内心痛苦的挣扎后,他想起了以前写的一句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绝不向命运低头”。他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耳聋这一无法改变的现实,带着对音乐的执著追求,克服重重困难,继续从事音乐创作,谱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乐章。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是什么力量让他变得伟大?有什么力量让他自强不息?是生命,是生命那火一般的力量,让对他而言不公平的命运变得熠熠生辉。
生命如歌,灿烂如花,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如此美丽、宝贵,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学会珍惜生命,时刻关注安全。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地成长是一种职责,是对自己和对爱自己的人负责。我们只有在风雨中坚定信念,才能做到“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生命的演讲稿
某一天,上帝宣旨说,如果哪个泥人能够走过他指定的河流,他就会赐给这个泥人一颗永不消逝的金子般的心。
这道旨意下达之后,泥人们久久都没有回应。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有一个小泥人站了出来,说他想过河。
“泥人怎么可能过河呢?你不要做梦了。”
“你知道肉体一点儿一点儿失去时的感觉吗?”
“你将会成为鱼虾的美味,连一根头发都不会留下……”
然而,这个小泥人决意要过河。他不想一辈子只做这么个小泥人。他想拥有自己的天堂。但是,他也知道,要到天堂,得先过地狱。 而他的地狱,就是他将要去经历的河流。
小泥人来到了河边。犹豫了片刻,他的双脚踏进了水中。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楚顿时覆盖了他。他感到自己的脚在飞快地溶化着,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远离自己的身体。
“快回去吧,不然你会毁灭的!”河水咆哮着说。
小泥人没有回答,只是沉默着往前挪动,一步,一步。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他的选择使他连后悔的资格都不具备了。如果倒退上岸,他就是一个残缺的泥人;在水中迟疑,只能够加快自己的毁灭。而上帝给他的承诺,则比死亡还要遥远。
小泥人孤独而倔强地走着。这条河真宽啊,仿佛耗尽一生也走不到尽头似的。小泥人向对岸望去,看见了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和快乐地飞翔着的小鸟。也许那就是天堂的生活。可是他付出一切也几乎不能抵达。上帝没有赐给他出生在天堂当花草的机会,也没有赐给他一双当小鸟的翅膀。但是,这能够埋怨上帝吗?上帝是允许他去做泥人的,是他自己放弃了安稳的生活。
小泥人以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方式向前挪动着,一厘米,一厘米,又一厘米……鱼虾贪婪地啄着他的身体,松软的泥沙使他每一瞬间都摇摇欲坠,有无数次,他都被波浪呛得几乎窒息。小泥人真想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啊。可他知道,一旦躺下他就会永远安眠,连痛苦的机会都会失去。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奇妙的是,每当小泥人觉得自己就要死去的时候,总有什么东西使他能够坚持到下一刻。
不知道过了多久――简直就到了让小泥人绝望的时候,小泥人突然发现,自己居然终于上岸了。他如释重负,欣喜若狂,正想往草坪上走,又怕自己身上的泥土玷污了天堂的洁净。他低下头,开始打量自己,却惊奇地发现,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除了一颗金灿灿的心,而他的眼睛,正长在他的心上。
他什么都明白了:天堂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幸运的事情。花草的种子先要穿越沉重黑暗的泥土才得以在阳光下发芽微笑,小鸟要跌打、失去了无数根羽毛才能够锤炼出凌空的翅膀,就连上帝,也不过是曾经在地狱中走了最长的路,挣扎得最艰难的那个人。而作为一个小小的泥人,他只有以一种奇迹般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够让生命的激流荡清灵魂的浊物,然后,照到自己本来就有的那颗金质的心。
其实,每一个泥人都有这样一颗心,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获得自己的天堂。关键是你想不想去获得,敢不敢去获得,会不会去获得,最后,怎样去理解和认识这种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