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浩《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合集)

时间:2022-04-22 13:33:10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8536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熊浩《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熊浩《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合集)》。

第一篇: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

《知行合一》吕强

“你说,我们听”,太熟悉和亲切了。两年前我作为新闻专业研究生毕业,第一次站在这个舞台上,我表达着“言论有自由之光”,这是我的认知。两年之后,我再次回来,有知就应该有行,我要出发了,我即将成为未来三年的一个驻外记者,今天的主题——知行合一,就把它当作我出发的一次壮行吧。

1936年的一天,有一个叫作安德烈·弗莱德曼的匈牙利摄影师,他出发了,22岁。他带着一台35毫米的相机。在西班牙内战的战场之上,一颗子弹击中了一个士兵,在战士倒下的一刻,摄影师记录下了这个瞬间。这个照片被称作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并被视作反法西斯的象征,被传遍世界各地。而这个摄影师还有另外一个被广为人知的名字,他叫罗伯特·卡帕,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同时也是现代新闻摄影的奠基人。

之后,卡帕穿梭在日本侵华战争、诺曼底登陆战等等的枪林弹雨之中,甚至他把生命留给了最后一次出发。在越南战场的一次行军过程当中,他不幸踩中了地雷,在牺牲时相机依旧死死的缠在左手。如果你看到卡帕的照片你会发现,可能会无所谓光线构图,甚至任何技巧,甚至会虚焦、失焦,但这丝毫不阻碍他因为真实而伟大,正如他自己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就这样,近一点,再近一点。他所参与创立的马格南图片社,至今依旧是世界新闻的摄影标杆,一代又一代的摄影师就这样前赴后继的,去记录时代和时代当中的人。他们不做战场上的秃鹰,他们以关心人类为先决条件,有怜悯和人性。

罗伯特·卡帕的名字被载入了历史的名册,但还有一个人,他被称作中国的卡帕,但他在中国摄影史当中的记录不到一百个字,连一个生平介绍都没有。

1937年7月的一天,就是这个25岁的年轻人,他出发了,只带着一条毛毯一把雨伞一个背包,还有一台照相机。他骑着自行车要赶往一个地方,叫做卢沟桥,那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这个人的名字,叫方大曾。他是报道卢沟桥七七事变的第一人,他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同时还写下了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他的照片撕下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伪善面孔。但是两个月后他失踪了,在发完最后一篇新闻报道之后,再有没有他的消息,在之后的漫长岁月当中,一个战地记者的名字,从此消失在时间的浩瀚当中。

直到六十二年后,又有一个29岁的年轻人出发了,他是一个电视台纪录片的编导,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收到一份传真,上面写着“方大曾”这个陌生的名字,他知道方大曾的家人那还留存着837张摄影底片,在没有任何的新闻线索,没有报送新闻选题,甚至没有经费的情况之下,他决定要出发,去寻找方大曾。

这是冯雪松他一生当中,最长的选题。他为了找到那微乎其微的线索,在图书馆当中一待就是四个多月;他走遍了所有方大曾可能到过的地方,行程超过四千多公里;他见了那些正在慢慢消失那段记忆的亲历者。他说:“好像是在追一条断尾的新闻,但其实是在抢救一个逝去的历史。”他不仅要对一个家族交代,还要对一个民族交代,一寻就是十六年。

从一部纪录片到一本专著,再到一个纪念馆,这个在中国摄影史上不足百字的人物,终于在淹没了七十多年后重新被推到历史的前台,列入中国名记者的名录。虽然我们现在依旧不知道方大曾当时的生死,但我们终于在冯雪松的找寻之下,触摸到这个战地记者小方的模样,他有着罗伯特·卡帕一样的棱角,他关切最底层的民众,他为民族的危亡奔呼。在那837张底片当中,可以看到烽火连天下的具体面孔,同时,还有目光坚毅下的时代轮廓。

今年,恰好是七七事变的八十年。八十年的那头,方大曾为一个国家的生存状态留下了历史底片;八十年的这头,冯雪松为一个民族的战争记忆,寻得了信念标杆。两代记者用知与行,在时空当中产生了奇妙的联系,让我们能够相信:出发去践行理想,就不怕被遗忘,因为总有人会把你追寻。也不要去害怕,因为只要出发,去寻找信仰,就不怕被冷淡,总有人会把你铭记。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四个字,是阳明先生在五百多年前提出的。这四个字,我觉得有知不难,有行亦不难,难就难在这个一字,从一而终的一。

我们不缺乏头上思想的闪光,也不缺乏脚下前行的冲动,但真正难能可贵的,是一直坚挺的头颅,和脚下一路无悔的脚步。

认知,是在所有的出发之后的,良知,是在所有的感受之后的,真知,是在所有的实践之后的。从罗伯特·卡帕到方大曾再到冯雪松,三次的出发都如此的毅然决然,从那台三十五毫米相机再到摄像机,再到现在VR、AR等等的摄影设备,镜头的精度系数在改变,时间在迁移,但是镜头当中的焦点依旧是真的本性,构图当中的黄金分割依旧是人的尊严,取景框背后的头和按下快门的手,就是一种知与行的统一啊,知行合一,一直都是如此朴素而真诚。 回到两年前,我第一次站上这个舞台,我说:“这个舞台最可贵的,是上台前的那五个字:你说我们听,只有在座各位默默的聆听,才使得我们的话语掷地有声。”两年后,我回到这里,发现有更加可贵的五个字,不在上台之前而在下场之后,我说,且有行。是行动,真正让我们的话语掷地有声的。

演讲稿分享:95后联合国实习青年〈大国青年〉

首先呢,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简答题,聊一聊你心中的中国。可能很多人会跟我一样,首先先愣一下,然后说:“中国是一个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有着十三亿人的大国。中国是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文明延续至今的古国,更是一个在过去四十年发展中飞速成长的一个世界强国。”但是对于我而言,中国更是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情绪。 最开始的时候,中国给我带来的情绪,是一种激动。

那个时候我刚刚到国外读高中,老师和同学们经常会问我一些很无厘头的问题。他问我:魏畅,你们中国有手机吗?你们那有星巴克吗?你们那是不是全部都是自行车?有一次老师上课的时候,甚至跟我说到:“中国虽然GDP那么漂亮,但是,是不是只有北京上海才是大城市,其他地方都是农村?”我当时很愤怒,我说:“老师不是这个样子的”。我拿出了我山城重庆家乡的照片,我说:“同学们请看,这是我的家乡重庆,它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但是如你们所见,它已经发展得非常好了。中国也有非常多的三四线城市,现在在现代化的建设上也走的越来越好。北京、上海更加是出乎了你们的意料。”接着,我的情感慢慢变成一种自豪。我大四的时候刚刚进入联合国实习,第一天,我非常地紧张。那个时候有一个特别好的埃塞俄比亚的同事,她对我非常的照顾,她总是手把手地带我做了工作的所有的事情。我觉得,她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亲切,这么好?我说:“Seble啊,你对我也太好了吧,你像我的亲姐姐一样。”她说:“因为你是中国人”。她接着又给我讲了她的故事,最开始她刚考上意大利的大学,她和家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因此,她经常会因为对家人的思念感到惆怅,她甚至想着要放弃学位回到家乡。但是这个情况,在第二年得到了改变。随着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合作,埃塞俄比亚的通讯设施越来越好,手机用户也从五十万变到了两千万。Seble的家里面也有了第一部手机。通过那部手机,她可以和家人进行沟通。她说如果没有那部手机,或许她已经回家了,更别谈她之后追梦联合国。 我一直都知道中国发展的很好,但是没有想到,我们已经可以达到如此的立己达人的这样一个状态了。 还有一次,是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在去年联合国大会的会议厅上。很多领导人走来的时候会显得些许的有一些冷清,因为大家还不认识他们。但是,当我们中国的领导人走近演讲台的时候,很多工作人员和我一样发自内心的拍起了掌。当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我看见很多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小跑到他们的座位上坐下来,因为他们生怕漏听掉了一句。 每年在春节的时候联合国的大屏上总会写着很大的“祝全球人民春节快乐”,联合国秘书长也会用中文来录制一个“祝全球华人春节快乐”,这让我感受到了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的中国文化

文化影响力。

我现在正在哥伦比亚学习国际政策,我们有一堂课叫做“国际政策定量研究”,我们这堂课上有二十个人,老师把我们二十个人分成了四个小组,让我们进行选择,选择一个国家 作为定量来进行研究,十五个人都选择了研究中国,搞得我们教授说:“我们这是一个国际教育研究课,不是一个中国教育研究课。”我当时很无奈呀,只有把学习中国的这个机会给了别人。

然而这种无奈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在上个月的时候,哥伦比亚大学刚刚举办完了中美合作经济论坛。在这个论坛上我负责接洽一些中国的企业家,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他我和们聊到:“你们觉得这次论坛做得怎么样啊?”他们说:“别提了,这次论坛本来我们是来听一听国外的一些思想,学习学习他们的理念的,但是他们讨论的全部都是中国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以及下一步中国又将如何影响着世界,然而这些我都已经听腻了。”

他们是听腻了,我倒是挺开心的。因为过去我们总说要向国外学习一些先进的发展经验,但是现在,是他们在研究我们,正是因为有了更强的国家,我们年轻人才能够胸怀天下。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中国人,牛津大学的本科,哈佛大学的硕士。在毕业的时候,他有过很多选择,摩根斯坦利、美林,或者是任何一个在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但是此时此刻,他正在伊拉克的巴格达,在战火最纷飞的地方。他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和联合国的维和部队们一起在那里修建医疗站。我问他,我说为什么?他跟我说:“很简单啊,我只是想给那里的人,也带来一份希望,给他们带过去一份安全。”

这不是一个个例,也不是一个传说。从中非合作的最前端到“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中国走了出去,中国的企业走了出去,中国的青年人走了出去。过去我们总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有了祖国作为我们的后盾,我们有了底气有了信心,更有了能力,用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

边防军嫂〈你守护国家 我守护你〉

零下三十多度站岗,出任务险命丧泥沼„„妻子何金果渐渐明白丈夫作为边防战士的不易。一年365天只有40天相处,边防战士为妻写诗遥寄情思,妻子为爱奔赴边关体验丈夫生活,她说:尽管身为丈夫,我对他有千种不满,但身为军人,他已经竭尽全力对我好了。

《你守护国家 我守护你》 何金果

我今天是来投诉我老公的。

我们结婚四年了,每一年他回家的时间,都不超过四十天。 谈恋爱的时候,别人收到的是九十九朵玫瑰,我收到的是九十九个鱼干;别人收到的是钻戒,我收到的是,用子弹壳做的戒指。

没错儿,他是一名军人,而我是一名军嫂。成为军嫂之前,我是做广告的,当时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时尚女性,也飞巴黎、飞米兰。但是当我决定成为一名军嫂的那刻起,就意味着我告别过去的生活圈,和那个阶段的自己说再见了。

新婚后一周,我成了一名边防军嫂,从前对我来说,拉条子、面肺子、皮牙子这些食物,我从来没听说过,但是从那天开始,这些在新疆最家常的食物,一直伴随着我,直到现在。 为了感受老公的工作,我争取到跟他们一块儿去边境上巡逻的机会。

从前他每次回来,总穿得鼓鼓囊囊的,那时我总笑他,“你一个大老爷们儿,还是个军人,居然那么怕冷。” 那一次在国境线上,我才终于体会到,为什么他那么怕冷。那里的一年,大半时间都是冬天,最低的时候,气温能有零下三十多度。很难想象他在那么寒冷的夜晚,是多么的孤独。 巡逻的队伍中,有一个即将退役的战士,那也是他退役前最后一次出勤了。巡逻到国碑附近,他很认真地整理了身上的军装和帽檐,端着枪笔直地站在国碑前,行了一个军礼。在他身后是高高耸起的边防网,在后面,是苍茫草原中的哈萨克斯坦。

那是我第一次,因为老公是一名军人而感到荣耀。当站在国防线上的那一刻,也是第一次让我意识到,我曾经收到的那些,特殊的礼物,有多珍贵,多不容易。 比如说,我前面吐槽过的那些鱼干儿。

听老公讲,那次他被派到很远的山沟里,去执行任务,他忽然发现周围的水潭里有鱼,于是他拿起吃饭的碗,舀起了那些指头长的鱼,趁着正午阳光正好,晒成了鱼干,一半撒了盐做成了家常版的,另外一半撒了辣椒面,做成香辣版的。然后委托他下山的战士,辗转了几次快递寄出去。

两周后,我在乌鲁木齐,收到了这些神奇的鱼干,脑海里想起了他,弯腰抓鱼的样子,我热泪盈眶。

巡逻的队伍里,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的皮肤,因为紫外线的照射显得黝黑。 每当提起家里人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沉默了,这是一种坚毅之后的无奈。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作为一名妻子,我对他有千种不满,但是作为一个军人,他已经在竭尽所能的对我好了。

虽然每年我们见面的时间,还不够四十天,但是自从认识他以后,我再也没有感到孤独过。 有时候他晚上站岗,太枯燥的时候,会在脑海里给我写诗,晚上站岗结束以后,赶紧拿起纸和笔写下来,发给我,我早上一醒来就能看到。 有时候我去外地出差,知道我很晚才能回来,但是不管多晚,他一定会等到我安全到家以后,他才肯睡。

虽然他能做的真的很有限,但是他时刻都在准备着。

很多时候,人们都在歌颂,军嫂的付出和伟大,然而作为一名妻子,我分内的事情就是,无条件地支持他的所有选择。当然 这种选择也包含了每天的担惊受怕。

记得新婚那会儿,忽然有一天,他的电话打不通了,那是第一次,他无缘无故地消失,当时我快要急疯了。

几天后,他的电话终于打过来:“想你想疯了,我这几天去执行任务,终于找到一点信号,就赶紧给你打过来...你,吃饭了没?”

当听到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几天来的生气和担忧,全部烟消云散,只要他,好好回来就好。 还有一次,他在电话里也跟我讲:前天晚上巡逻,因为不熟悉地形,他一下子掉到了沼泽里,当时他的大半截身子,都已经陷下去了,幸好抓到了旁边的一棵小树才得救。

他在电话那头,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他当时有多幸运,电话这头的我早已泪流满面。 但是我什么都做不了,我什么也不能说,因为这是他的职业,也是我的职业。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生活中唯一的英雄主义,就是甘愿成为一名军嫂的勇气。

准备这篇演讲之前,编导问我:“你老公的工作都是做什么的呀?”我才忽然发现,我除了知道他是守边防之外,我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即使如此,我仍然相信他正在做的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当然,也许他什么也都没有做,只是默默地为国家驻守着边防,但他这样一份军人的职责,在我眼里就是最伟大的事业。 当了军嫂才知道,军人的不容易;当了军嫂才更珍惜,每次分别后的团聚;当了军嫂才知道,战争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可能随时就要上战场。 对我来说强军之路,就是老公肩上的担子,而我做好自己,也就是强军之路的一部分,今天,你守护国家,我守护你! 演讲稿分享:孙思远《终身学习》

前段时间,很多人在朋友圈里面谈论一个话题:中年危机,它有三个关键词:“猥琐”、“油腻”、“秃顶”,这三个关键词一出来很多人就很郁闷了,一听就很伤自尊,所以很多人就焦虑啊。

中年危机的根本在于这个世界的发展实在太快了,我们学到的很多知识和技能,正在慢慢被淘汰。既然时代发展变化这么快我们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就是四个字:终身学习,这个概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被提出来了,它的英文叫做Lifelong learning。 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做终身学习研究所,但是很多年轻人一听到“终身学习”这几个字就特别的反感,因为他之前在学校里面可能已经学到要吐了,你现在还让我来终身学习,这不是等于判我无期徒刑吗?但是终身学习最可怕的一点在于:那些起点比你高,比你有钱,比你还聪明的人,他们学习起来比你还努力。

比如说2014年,当时我采访了美联储的四朝元老格林斯潘,他已经是八十八岁的老人了,而那一年中国有一个新兴的行业特别的火爆叫做互联网金融,当时我采访了很多华尔街的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楚这个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个什么鬼。但是在我采访格林斯潘的时候我发现,他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了解之深、预测之准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就纳闷了,一个退休了这么久而且年纪这么大的老人,为什么会对中国的一个新兴行业这么了解呢?就在我纳闷的时候,他的一个同事告诉我:这有什么啊,格林斯潘以前在我们那有个外号叫做知识海绵。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身边的一切知识。对于格林斯潘这样的人,无论他是退休还是在位,他这辈子唯一不变的身份只有一个——学生。 其实不光是格林斯潘,这些真正能够称得上大师级的人物,他们个个都是这样。

比如说股神巴菲特,今年已经87岁的高龄了,但是直到今天他还保持每天五到六个小时的时间读书和学习。还有微软的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平均每年要读一百本以上的书。那个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平均每两天读一本书。后来我发现,这些各个领域真正精英的这帮人,他们无一例外,全都是终身学习者。

那个人需要终身学习,其实国家更需要终身学习。有人听到这可能会说:我们国家已经这么强大了,终身学习还有必要吗?很有必要。没错我们国家是强大了,经济增速全球第

一、大学生人数全球第

一、就连网上购物都是全球第一,但是我们还有一样东西远远不是全球第一。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的阅读量,以色列平均每人每年读60本书,日本平均每人每年读40本书,中国人你们猜猜平均每人每年读几本书?不到五本。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崛起中的国民,我们应不应该读书和终身学习呢?其实我们比谁都需要,因为只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整体的知识、眼界和人格的提升,才是这个国家真正崛起的原动力。 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唐朝时期,中国人上上下下保持了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

唐太宗当时专门派使者前往天竺去学习熬糖法,并引进了医学、天文和历法。而丝绸之路最繁华的时期,也正是在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唐朝,就连唐僧也是在唐朝去取的经。而正是这种态度,才造就了后来唐朝万邦来朝的辉煌盛世。

但反观中国历史上最灰暗的晚清时期,清政府干了什么?他们拒绝学习,他们闭关锁国,他们完美的错过了工业革命,他们让一些远远不如自己的小国把我们甩在了身后。作为个人,停止学习顶多就是失业,但是作为国家如果停止了学习,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落后就要挨打。 这让我想起了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我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自己,是因为过去五十年美国的辉煌让我有了这样的机会。”而我在美国的那几年最后也只得出来了一个结论:未来五十年的辉煌,一定是属于中国的,中国也会诞生属于自己的巴菲特、比尔盖茨和一批又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家、思想家和学者,而在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我们又怎么能够置身度外呢? 学习很苦,没错,但是坚持很酷。一个国家的崛起,靠的不是我们每天刷微博发微信看视频,它靠的是我们虚怀若谷、厚积薄发的积累和坚持。我们生逢大时代,国家的崛起给了我们机会去创造历史和改变世界,而我们更要加倍的努力,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演讲稿分享:毛大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这个月我刚刚完成了我的人生第70个全程马拉松,我想从这个马拉松开始谈起,谈谈我这几年的人生感悟和对社会变化的一些看法。

我2015年离开了我23年多的高管职位,选择了创业。很多人非常不解,到今天都会有人问我说:“创业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我的回答其实很简单,我说:“其实,你要怎么定义你自己的一生吧。”

2013年,我被诊断得了中度的抑郁症,当时医生给我开了六种药,全部都是一些完全没见过的名字。打开一看这个药的单子上写到的这些副作用,于是我就陷入了非常大的恐慌,我说:“难道我43岁开始,就要跟这些药为伴吗?”医生告诉我说:“这药恐怕你得一直吃下去了,吃到你感觉好的时候你可以停一停,如果有反复你得吃更多。”所以当时我觉得我不可以接受,但是为了保证睡眠呢,我只能开始吃了其中一种让我能够睡觉的药。 非常有幸的是,在这样的一个让我觉得特别灰暗的时候,我所在的万科开始推进全民的体育运动,要开始跑步。在这样的一个推动下,我被迫地走上了跑道,当时是非常不情愿的。几个非常有意思的教练到我楼下家里来接我,周末拖着我去跑步。就这样从八百米、一公里、两公里、三公里,在一个多月以后,我竟然很神奇地完成了第一个人生的五公里。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完成五公里的那天晚上,我回到家里边感觉像过年一样,我觉得居然40多岁的我,能够跑了人生第一个连续的5000米。所以那天晚上我记得我没吃药,睡得还特别地香甜,感觉人生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和新的境界。就这样我开始从五公里、十公里,到二十一公里的半程马拉松。

我记得在参加跑步、被训练之后的半年以后,我自己偷偷报名了一个马拉松。那时候怕跑不下来,没敢告诉任何人包括家里人,而且还不敢在家门口跑,跑到了香港,参加了香港的马拉松。

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我这个21公里跑到后半程的时候,突然间看见迎面跑来了一个长须飘飘的跑者,104岁的,当时世界上年龄最高的马拉松跑者,印度的辛格。这老先生迎面向我跑来,因为当时它这个香港马拉松的出发是分一段一段的,那么我们是半程在前面起跑,他们全程在后面起跑,正好相向而行。

那个景象,今天在我脑海里都是无比的励志啊,一个104岁的老者跑在我的对面,后面跟了一群年轻的拥趸,实在是让我无比的钦佩。 我逐渐地开始走上了一个,长跑跟我人生难以分开的这样的道路。那时我记得冬天的时候零下16度的早上,我都会坚持在每个周末的早上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去完成我的10公里、20公里的刷圈。4点钟、5点钟天还没亮,零下16度17度,我都会坚持去跑步。在那个满布星星的黑暗的奥森里,月亮还特别地明亮,偶尔对面跑过来一两个跑者,大家互相打一个招呼,然后就分开而去的时候,那种在寂静的寒冬里,享受着听自己心跳,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律,从跑步里感觉到,自律对于一个人来说有这么美妙的感受。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我就慢慢地跑了30多个马拉松。

2016年春节之后,我去东北滑雪,在滑雪的过程之中非常意外地从这个黑道上翻了下来,膝关节的四组韧带,有两组韧带都严重被撕裂了。当然显然是不能跑步了那一年。我给我自己有个要求,我说我希望能够完成我人生的第50场马拉松,这才跑了第一场,腿就摔断了。 所以当时我是非常非常地郁闷,那种抑郁症的所有的症状又滚滚而来,所以当时我的那个医生会给我发微信跟我说:“你来看我一下,我有话要跟你说。”我当时非常抗拒,我说:“我没有毛病,我不想去看你”,他说“你必须来看我一下”。所以看着大夫的时候,大夫说:“你又犯病了吧,所以我建议你再吃药吧。”这一次给我开了8种药,我更加地不能接受。于是在静养了40天之后,开始慢慢地去尝试,在路上快走到小跑,但是实际上是非常地困难的。因为那时候右腿的很多肌肉已经萎缩了,所以跑起来非常地疼,所以我就坚持每天到游泳池里边去快走两个小时,去逐渐恢复,在水的浮力下肌肉的这种能量。

用了大概前前后后也就40多天,我说我想去尝试一下自己还能不能敢于去走上跑道。所以我就偷偷摸摸报了一个在韩国首尔的马拉松,用了5个小时18分钟,走走跑跑完成了这场马拉松。这是我感觉完全没有自我控制下跑了一场比赛,也是我在30多次马拉松以后,跑了一个我当时认为最烂的马拉松。但是,其实是我人生里跑得最好的一次步。我从来没有像那次完成42.195公里那么地激动,那时候真的是泪如雨下,我觉得,这才是我人生第一个马拉松,是真正意义的首马。

当时在终点的时候,一个知道我腿坏了的一个女跑者非常惊讶地说:“你不是腿摔断了吗?你怎么敢来这儿跑马拉松?”我说:“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跑下来的,但是我跑完了”,她说:“我送给你一句话吧”,她说:“你今天叫一拳打破了人生的天花板”,这句话我到今天都特别感激她。

这个月,我跑完70个马拉松的时候,她来祝贺我,我说:“我跑了这么多马拉松,最有感觉的,还是你送我的那句话:一拳打破了人生的天花板。” 2015年,我带我的女儿到北极圈 去进行北极马拉松的挑战。那时候她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她在两天的马拉松里边,自己挑战了第二天的北极圈的半程马拉松,她是这个挑战里边全世界年纪最小的孩子。这样一个13岁的孩子,在我的视野里边,在这样一个非常艰苦的,而且让你感觉到死亡威胁的环境里,她能够一往无前的在我前面奔跑,坚决地完成了这场马拉松,其实让我感觉特别地骄傲和激动。

回来了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已经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成为温室的花朵,他们正要去真正的经历的人生是充满了挑战,和充满了奋斗的。所以他们如果不经世面、不见风雨,如果他们不能够在坚韧的、粗糙的环境里敢于去打磨自己,我觉得他们恐怕是,很难适应这样一个飞速变革的时代。 她完成了马拉松,我开始了创业。

我的创业实际上我在看着大量的年轻人成长,在我们打造的创业平台上,其实我天天跟大量的年轻人在打交道,我们今天有4400家企业在优客工场平台上进行奋斗、进行创业。 今年的10月30号,在刚刚完成的襄阳国际马拉松的跑道上,我陪伴了两个90后的年轻人完成了他们的首马。这两个年轻人从来没跑过全马,他们跟着我,他们认为我是一个非常熟练的教练。我带着他们,帮他们找好了频率,找好了节奏,理顺了呼吸,在后半程跑道上,这个两个孩子跑得比我更加的有力气,比我更加的平稳,比我更加的有冲击力。印象很深的一个镜头,离开终点大概200米的地方他们停下向我招手,跟我说:“庆庆哥,我们等你,我们一起冲线”。那个镜头在我的脑海里,印象特别深特别的美好。

这个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代人超越一代人的过程,而他们敢于奋斗,敢于超越和敢于尝试,我想这就是社会的前景和未来的希望。所以我跟他们说我说,我特别希望他们自己奔向终点,他们不要等我。这就是一种我们能够帮助年轻人,而年轻人超越我们的一个非常真实的写照。 我在整个这4年的马拉松过程中,伴随了我将近3年的创业,其实所有的这些过程都经历了太多的不确定。

现在我在跑每一场马拉松踏上起点的时候,我心里都默念一个年轻人送给我的一句话他说:一旦出发,必须到达,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鼓励。但是每一场马拉松实际上都特别艰难,没有一场,出发以后我能确定我一定能跑完。但是我告诉我自己,一旦出发,必须到达。谢谢大家。 演讲稿分享:叶超群《守望者》

我是一名守塔人。说到守塔,大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英雄联盟。但是,我守的却是给航船指引方向的灯塔。

在中国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上,有着一百八十八座这样的灯塔,我就是在其中一座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七里屿灯塔上。

大家有没有听过世袭呢,就是古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钱财啊、爵位啊,通过血脉一代代传下去的。我以为这样的事,到了现代早就已经不存在了。谁知道2013年,我爸却把这样一份工作传到了我手里。我们家传到我呢,已经第五代了。

故事得从曾曾祖父那年说起。他从清光绪年间就开始守塔了,一守就是四十年,我当时非常纳闷,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睁眼是大海,闭眼是海风,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当年老爷子是幸运的。

1901年之后的四十年,中国不停地经历了战争和**,曾曾祖父靠着守塔养活了一家人。不管朝代再怎么变,但是船还是要走的,灯塔也还是要亮的。 我的曾祖父,在他成年后也子承父业上岛守塔了,但他并没有像我的曾曾祖父那样守满四十年。当他守到第二十年的时候,岛上经历了一次台风,他为抢救岛上的补给船,不幸被海浪卷走了,再也没有上来。五岁的爷爷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在大海中挣扎、浮沉,看着母亲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一瞬间,他仿佛就长大了。他曾经说,五岁之前的事他早就不记得了,但那一天他永远都不会忘记。

到了爷爷20岁的时候,曾曾祖父又一次鼓动他,上岛去守塔。可能外人非常地不能理解,明明自己的儿子,因为这样一份事业葬身了大海,为什么还让自己的孙子重操旧业呢?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国家正在蓬勃发展,灯塔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助导航设施,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爷爷可以把自己的热血挥洒在自己的事业之中,但命运却又一次和他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1971年他留在了灯塔上过年,他写信给妻子希望她带着小女儿到岛上来团圆。但船来了,船老大告诉他:“你妻子得了重病,让我带你下去看看她。”到了医院本以为是去的病房,医生却带他来到了停尸间的门口,轻轻推开大门,屋子里放着一张很大很大的床,妻子躺在一头,小女儿躺在另一头。如塔石一般的汉子突然间就倒下了,谁曾想就在前一天晚上,奶奶和小姑姑去探望爷爷的途中遇到了海难,不幸去世了。 这片大海对爷爷真的是太不公平了,不仅夺走了他的父亲,现在又夺走了他的妻子和小女儿。但恰恰是这样更坚定了他守塔的信念,望着这片海就像看着那些远去的亲人吧,爷爷说他要把工作干得更好,不能让塔熄灭了,也不希望这样的海难再一次发生。他还说:“塔不能不守,那是航海人安全的指引啊!”就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守了四十年。

其实我爸当年也有更好的选择,他在舟山一个叫嵊泗的小岛上开着拖拉机,每个月有120多块钱的收入,但是上了岛只有23块。但是最后,我父亲还是选择了去守塔。因为灯塔对我们家,不仅是一份职业的坚守,更多的我觉得,更像是农民对于土地的眷恋吧。 我们守护着它,它也养育了我们。

一代又一代,40年又40年,现在轮到了我。

每天早上七点,把柴油机打开,给岛上供上生活用电,然后给灯塔蓄电池充满电。每隔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去机房巡检一下。每过一天,日历本就要撕掉一页,但是我不知道,过了今天,明天又会有什么不一样。

我曾经在岛上养过一只小狗,可没过多久,连狗都抑郁了。守塔对我来说,真的是世界上最枯燥、最乏味,也是最无趣的工作,没有之一。

在我开始工作半年后的一天,我所在的岛屿刮起了大风,忽然一道闪电击中了灯塔,屋子里陷入一片黑暗,大地都在震颤,我害怕极了。但作为守塔人,我还是冲到了风雨中,一口气爬到16米高的灯塔上,看着天空中电光交织,闪电编织成了蛛网状。顾不上害怕,我就开始检修了,发现主灯控制板被击穿了,一组给备灯供电的电池也坏了。主灯和备灯同时不亮,这可是重大的安全事故啊,如果在落日后一小时,塔灯不能发光,我们就得发航海通告的,附近海域的船只也只能被迫停航了。幸好,经过同事们共同的努力,晚上七点灯塔修复了。在塔灯亮起的那一刻,我真的想高喊一句:德玛西亚,人在塔在!

我们一家五代守灯塔,从最初的煤油灯,到后来电灯发光,靠着透镜把光源聚集,发射到二十海里之外。时代在更迭,设备在变换,但我们一家守塔的信念却没有改变,因为灯塔对于过往的船只来说,它就是希望,在黑暗和迷雾中指引航船,给他们带来信心与温暖。 我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工作更加的了不起,但是我觉得没有一件事,比给人以希望更加的伟大!

我叫叶超群,是一名年轻的守塔人。如果大家乘船路过浙江海域,在宁波的海岸线上,看到那一抹最温暖的灯光,那就是我!谢谢大家。

演讲稿分享:陶硕《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

我很小的时候跟我爸妈来北京看升旗,我坐在我爸的肩头上,远远地看到一队人,他们护送着国旗,把它升到最高点,我问我爸我说:“他们是谁呀?”我爸回答了我两个字:“军人”。 从那时候开始,军人就成了我对英雄的定义,我想像他们一样,给这个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征兵有一项考核,体测。我这就很尴尬了,我这体重视力都把我牢牢地挡在门外,后来我上了大学毕业,进入银行成为一名客户经理,我依旧没有放弃这种想法,如果说以前我梦想那种身驾雄鹰驰骋蓝天,捐躯赴国血荐轩辕,现在我更多的想在我自己的行业里,我一样可以成为一个像李嘉诚马云索鲁斯这样的大人物,一样可以贡献咱们的力量嘛。 那说到工作,我给各位聊聊我的工作:

“阿姨,今天我给您准备一份大礼哟,十斤大米,不行我就给您扛家去” “叔啊,您看您再存两千块钱您就是贵宾客户了” “姐姐没事啊不得空您忙去,孩子我替您看着”

您见过李嘉诚给人看孩子吗?您听说过马云什么时候给人去扛大米,还是您知道索罗斯什么时候为两千块钱在那跟人家苦口婆心呢?

“您好,我是广发银行小陶,你知道咱中国人寿和广发银行强强联合······喂?” 我越来越不清楚自己到底能给这个国家贡献些什么,后来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命运啊,它有的时候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捎带脚就把窗户给你糊死了。我慢慢地劝自己说,世界这么大你也就是来看看,帮不上啥忙。

有一次我在银行里遇见了一位老大爷,头发都白了,他拿了这么大一个小包,报纸包的,他坐在银行最偏的那个角落里,时不时地看看周围,往怀里紧一紧那个小包。过了一会儿我就听见他在柜台那儿跟我们同事吵起来了,我赶紧过去我问问老爷子办什么,原来他是要汇款。 30万,各位,那个小包里是他半生的积蓄。我仔细的了解了他家里的情况,原来老人孩子们都已经侨居美国,他孙子生病了这是一笔手术费。我看了看老爷子填的单子我都气乐了,我说:“老爷子,您那孙子不是在美国吗?你看看这孙子的收款行出河北了吗?”可是老人听不进去我说什么,他慢慢地从激动变成了无奈,他就坐在那儿不停地念叨着:“我要办业务,我要办业务。”

但这明明就是个骗局啊,后来我实在没办法我想了一招,我跟他说:“老爷子,像咱们这种大额汇款,得最后跟当事人联系一下确认信息。”老人很不情愿地拨通了那个电话,我接了过来:“喂,不用那么客气,我不是您爷爷,我是咱们广发银行的工作人员,我就想问您一下,为什么您人在美国可是收款······”

电话那头传来了忙音,老人好像也明白了什么,他就静静地坐在那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拉着我的手跟我说:“小伙子谢谢你,其实我知道那是骗子,我孙子去美国三年了,就打了一次电话,我每天回到那个空屋里的时候,我就想有个人能陪我说说话,我就想能再听人叫我一声爷爷。” 是的,今天我们的国家给老年人提供着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也有像咱们国寿嘉园这样的养老社区,在杭州三亚这样美丽的城市给老年人提供着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是我们国家有接近一亿的老龄人口,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超过5100万,这些数字不是任何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可以承担得起的,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我无数次地问自己,你为什么那么崇敬军人?因为我觉得他们足够伟大,其实军人保卫家园,就像教师传道授业,医生治病救人,就像我们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一样。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今天的我依旧崇敬军人,可是我不再迷茫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我不能够身着戎装戍守边关,我就穿着这身工服在我的岗位上保卫人民的财产;我不能够亲手建立一个国寿嘉园那样的养老社区,我可以用我自己的时间陪一陪我身边的那些空巢老人,让他们知道他们还并不孤单;我不能够保家卫国建立功勋,我就跟我的亲人朋友们一起走进那些烈士纪念馆,让那些不朽的英魂知道,他们的功绩将永远会有人铭记和惦念。

是的,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自己的责任完成自己的使命,那我们的社会将是每一个人梦想的样子,因为到那个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不再是小人物,我们每一个人终将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谢谢。

李连星《独行快 伴行远》

大家好,我叫李连星,刚才用豪萨语跟大家打了个招呼,这是我本科学习的一个西部非洲的语言,后来在研究生的时候呢学习了非洲研究和中非关系,之后在七年的记者生涯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非洲报道,现在的我是一名学习非洲政治的博士生,所以我的人生关键词:非洲。

说到非洲,大家首先能想到的词是什么?黑,那是误解那是偏见。实际上在撒哈拉以北的非洲和以南的非洲,都有很多白色人种,他们可比我白多了。那再说一个关键词,大家会想到什么呢?不不不,热也是偏见也是误解,实际上我可是在南非的大雪纷飞中瑟瑟发抖过呀,非洲有五十四个国家,南北跨度超过七十个纬度,这不一到夏天,在我们国家的非洲留学生都哭着喊着说:“中国太热了我要回非洲去避暑”。还有什么?战争、疾病、贫穷?不全是,现在非洲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埃塞俄比亚的GDP增长能达到百分之十,科特迪瓦、莫桑比克能到百分之八,坦桑尼亚能到百分之七,所以,说非洲贫穷落后那也是偏见。 还能想到什么关键词?老朋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点儿就没错了。

我在肯尼亚的时候,经常会去内罗毕的一家菜市场买菜,摊主是一位比较富态、满脸微笑的大妈,我老去她那买胡萝卜,我第一次付完钱刚转身要走的时候,她一把抓住我,又往我的袋子里多塞了几个胡萝卜,我马上也来了一个问号脸,她说:“你是中国人,我喜欢你们。就在几年前,你们修了一条公路到了我的家乡,这样我才能和我的八个孩子,从那个贫穷的地方走出来,到大城市中开始我的生意。是你们和那条路,改变了我们全家人的命运。”所以从此之后我去菜市场买菜,花同样的钱,我袋子里的胡萝卜,总是比别人多。 非洲人对中国人热情好客随处可见,但有些时候他们的友好,也让我有点招架不住。

2009年我第一次去尼日利亚,当地朋友穆斯塔法邀请我到他们家去做客,刚进门他就给我倒了一杯水,我刚拿起那杯水,我就闻见一股特别刺鼻的塑料味。这水有问题啊,但是水杯已经到了嘴边,穆斯塔法的眼光又特别的热情,令人无法拒绝。我只好憋着气,一口闷了下去。结果那水真有问题,第二天我拉的昏天暗地差点虚脱,那水真的就是没法喝。可那就是他们当地人每天都要喝的水啊,那就是从地下水直接打上来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装在塑料袋里就出售了,当地朋友们直接喝完了一扔,满大街全是白色垃圾,大风一刮,脸上随时能糊两个塑料袋。从此之后,只要我再去他们家做客之前,我都会悄悄地先喝两瓶水,然后告诉他,我不渴。

但是就在三年前,我再次回到尼日利亚,再次回到穆斯塔法家的时候,那股味不见了,在他们家的客厅中间,放着一个和我们家一样的白色立式饮水机,上面放着一桶干净的纯净水。我一问,原来是几年前咱们的一位中国商人把我们的饮用水系统,带到了这个国家,不仅是解决了这个国家饮用水卫生的问题,街上的这些白色垃圾也都不见了踪影。

当然,我们给非洲带过去的不仅仅是健康的饮用水,就在今年,一条连接肯尼亚内罗毕到他们的港口城市蒙巴萨的铁路开通了,这就是著名的蒙内铁路。这条铁路是肯尼亚近一百年以来修的出现了第一条铁路,一百年前有吗?有,殖民者给他们修建了同样的一条铁路,但是时速三

十、四十公里,也就说咱们骑着一个电瓶车,很轻松就能超过旁边这个火车。而现在咱们中国给他们修建的这条标准化现代铁路,时速能超过一百公里,贯穿东西,这条铁路不仅对当地,对整个东非的经济发展可能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非洲媒体评价说,这是咱们国家继当年的坦赞铁路之后,为非洲再次修建的一条发展之路、希望之路。

说了这么多,那非洲朋友给予我们的是什么呢?是什么也换不回来的真心诚意的伙伴关系,让我们有底气、有自信,面对国际舞台上的种种挑战和不公平。

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包括阿尔及利亚在内的二十三个国家提出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当时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被隔离处境非常的艰难,而非洲刚刚取得独立,一穷二白,如果他们选择站在中国这边,他们就是给他们未来的发展选择了一条极难的道路,他们将会受到来自各个传统大国的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但是,非洲朋友选择了站在了中国这一边,用一张一张的赞成票,把我们抬入了联合国。 就在去年,一个莫名其妙的法庭,抛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南海仲裁案,当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想要发难于中国的时候,有三十多个非洲国家齐刷刷地站了出来,明确表示支持咱们中国的立场。而这种,在危难时刻挺你到底,看不得别人对你指手划脚的手足情深,这就是中国和非洲的关系。

相似的历史经历把我们带到了一起,共同发展的目标会把我们的未来绑的更紧,非洲的腾飞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是机会,当国内一个很微小的领域都有千百万人在竞争的时候,我们已经有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把自己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带到了这个可能会有20亿人口的大地,和这些非洲小伙伴们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合作。因为他们相信,也许下一个奇迹就在非洲。

这就是我理解的大家常说的大国外交,通过我们自己的发展,拉近我们和这个世界的距离,通过我们自己的进步来带动更多兄弟的发展,这也是非洲当地朋友教会我的一句谚语:“独行快,伴行远”。愿中非之间友谊长存,遍地开花!

第二篇:我是演说家演讲稿

《不是所有的九零后都叫许豪杰》 许豪杰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许豪杰。很多人在介绍我的时候呢,都会在前面加一个形容词:九零后。那说到九零后,你们能想到的褒义词和贬义词有哪些?你们几乎想不到任何褒义词,但是贬义词呢,你们都会想到同一个:脑残。

如果你去医院,护士让你填写病历卡,一看你写的出生年月,一九九零年,你都没有说你哪里不舒服了,她直接手指一指——脑科。你去女朋友家里面见家长,未来的丈母娘也对你很客气,“小伙子多大了?”“二十三岁,阿姨。”“哦,八九年的啊,不错不错,年少有为。”“不是,阿姨,九零年的。”“滚出去,离开我的女儿。”

社会上对九零后有这样的偏见呢?并不是因为九零后小和幼稚,因为有比我们九零后更小的零零后。但是呢,社会上评价零零后的关键词永远是牛逼的零零后、霸气外露的零零后。零零后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谈恋爱,到了小学他们说不会再爱了。我有个零零后的妹妹,知道她的QQ签名是什么吗?“我完全不懂你这虚伪的泪水到底为谁而流。”我再看一下自己发的微博,“昨天的咖喱鸡块饭真好吃。”“这只小狗好可爱。”

但是我今天在这里呢,并不是要为九零后说话。我一直认为呢,上海的HR屏蔽了所有简历里九零后这个关键词。如果你是一名九零后,你投了五百封简历,终于接到了一个面试电话,那不是因为这家企业想要录取你,而是这家企业的HR想看看九零后是什么样子的,长长见识。你进了HR的办公室,他会问你,“你是怎么看待团队合作能力?你是怎么看待个人执行力?”如果这个时候你还一本正经的回答,“我认为团队合作能力就是„„”那个HR就„„“你以为我们真的会录取一个九零后啊,我们是正规企业,我是资深HR啊,知道我们为什么不会录取你吗?猜猜看,因为你是九零后。”

《女人何苦要运动》 涵冷娜

我是一个很喜欢运动的女生,我喜欢攀岩、喜欢跳伞。我自己有一张游泳教练执照,还有救生员的执照。可是呢,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希望所有的女生都不要去运动。 为什么?因为运动会让一个女生变得人生非常的悲惨,它让我本来想要当一个女神,就慢慢的变成一个女神经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回想起来,我第一次跟我喜欢的男生去水上乐园玩,那时候其他女生都穿很漂亮的小裙子泳装,为了表示我很爱运动,我穿了一个选手竞速高叉泳装跟他一起去。那个选手竞速泳装侧面看起来就是会把胸部完全压成平的这样子,然后呢,其他的人在那边泡在泳池上晒太阳的时候,我为了表示我的帅气,我在旁边游蝶泳。那是一个很失败很失败的约会经验。

不过呢,这件事情呢,让我更立志。我想说我下一次约会要选一套好一点泳装,所以我就选了一套可爱的比基尼。是的,然后呢,这套比基尼呢,希望让我的约会可以有一个顺利的行程,没有想到我还是悲剧了,怎么说呢,因为呢这么一套可爱的比基尼如果你硬要拿来游蝶式,它就会变成这样,你就会得到一个外扩。后来我才发现,比基尼这种东西根本就不是拿来游泳的。我们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不同材质的比基尼,好比说你们有穿过针织的毛绒线的比基尼吗?穿起来很漂亮,可是一下水就会变成这样,就会完全下垂。然后还有另外一种仿皮革的PVC材质,它们很防水,可是呢,如果你带它去游泳,它就在水里慢慢的把你的胸部撑大,然后又变小,然后你就可以一次体会ABC罩杯,ABC-CBA 、ABC-CBA,然后等到你走到岸上的时候,你还是只剩下A罩杯,所以呢,如果你不小心游泳游到泳衣掉了,它只能变成眼罩,或者学我们台湾hold住姐变成格格。总而言之,我要告诉大家比基尼这种东西就不是拿来游泳的,会运动真的让我的人生非常悲惨。 我曾经跟三个男生一起约去攀岩,当他们发现我真的会攀岩的时候,就再也没有跟我联系过了。我研究出来几个方法就是,如果你要攀岩,你就一个地方可以站,就是站在地下,然后仰头看着他,然后说“你好帅哦,哇。”然后他从高处回头看你,刚好可以把你走光一次看光光。上健身房也是一样,擦汗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呢,我擦汗都是像这样,可是如果你想要成为女神,你只能用小猫式的擦汗方法,就是像这样。而且呢,脖子以下的汗水记得都不要擦去,让它顺着你的脖子慢慢地留下来,流到地下,然后你就可以顺势地说“好热”。对,今天如果你非常不幸运地不小心在健身房举起了一个很重的杠铃,然后你发觉你旁边的人都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你,这时候你要做一个补救的措施。你要做什么事呢,赶快讲一件很白痴的事,你可以拿起杠铃,然后说,“呀,我怎么折到我的指甲了,指甲这种东西它是会再长回来的吗,还是它会永远的离开我呢?”讲了一件这么白痴的事情以后,大家就会忘记,你刚刚做了那么厉害的事情。

所以呢,我在这边其实只是要告诉所有的女生说,别去学什么运动,学习怎么脑残吧。

《别跟自己较劲》 李宁

现在有很多人他不快乐,为什么呢?我分析,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太多了。 有一哥们儿给我打一电话,“李宁,我辞职了。”我说“呦,怎么辞职了。”“工资给得太低了。”我说“哦,多少钱一个月?”“一个月才三千五六的,你说不够花,保险扣完了剩个两千七八的,都不够养家的。”各位,评评理啊。我那会儿在医院当保洁员,一个月一千四百块钱,他挣两千八,他跟我说他不够花的。我听完之后,我也当时也没客气对吧,我说“哦,不够花,好办呀,我给你出个主意,我听说缺一省长,那个工资高,出门车接车送多好,要不你试试去,你干不了关键是,对吧。”

比如说,今天我,拿我说,为什么我跟这儿演讲,李咏老师他是讲师,为什么呀?那是因为他各方面比我强,比如说那脸是吧,我望尘莫及。不过我跟你说句实话,我们俩私底下有协议,互相学习。但是呢,我回去之后我分析了一下,你说让我赶上他这长度,估计够呛。但是呢,他过几年保不齐就跟我似的,他很有希望,我看好你,努力哦。

《专家梦》 李林

我在小的时候就是想当一名专家,为什么?当一名专家可以满足我很多的愿望。在北京,现在专家这个词特别地吃香,因为北京是一个非常搞笑的城市。前两天大家知道闹H7N9,也就是禽流感。专家告诉我们,不要吃鸡肉,不要吃猪肉,把门窗都打开,多通风,多锻炼,这样对你的身体是有好处的。我说好的,没问题。我就咔咔,把我们家窗户全打开了,天天 跑步。就在这个时候,雾霾来了,PM2.5啊,收音机里有一个专家跟我说,我跟你讲啊,这个雾霾是很可怕的,闹雾霾得肺癌啊,所以你要把窗户全都关上。我说专家都这么说,那我就关上吧,我就咔咔全都关上了。但是我在想,我到底听哪一个专家是对的呢?我就咔咔开、咔咔关、咔咔开、咔咔关,我一天关了七十多回,最后胳膊差点没折了。

哎呀,专家呀,太吃香了。好吧,当专家。在北京买车买房,娶媳妇生娃,就是他(专家)了。但是当什么专家很重要,到十五岁那一年,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当一名文艺界的戏剧专家,我虽然不是什么稀缺人才,但是我觉得我自己还算是能说会唱、多才多艺对不对,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扫台拉大幕,要什么什么都有啊。人缘好,有一个师哥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跟我说林林,回来吧,回来说说相声吧。我说师哥,学话剧那么多年,早就不说相声了。没事呀,兄弟,你有童子功啊。我一想干什么不是买卖呢?回来说相声吧,说相声也是一个新的方法,但是有一个事情,就是说相声也不太挣钱,把肾卖了还是买不起房,再干点别的吧。

就在有一天,我要上厕所,解决人生中一件大事的时候,我的电话响了,我一看不认识的陌生号码,肯定又是推销广告,喂,谁呀,干嘛呀,不需要。那边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让我现在都忘不了。他说你好,我是林兆华。当时晴天霹雳,我说先生,您有什么事吗?你回来跟我演话剧吧。天哪,我是一个学习话剧、怀揣着话剧梦想的人,中国第一大戏剧导演给我打电话。好,我回来。

我从跑龙套开始,三年,我终于站在了中国话剧界的最高殿堂——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我是男一号,就在那个时候我在想,我说真是有一天我不再演话剧了,我也不汗颜了,我知足了。当我的一些朋友跟我说哎,李林,这回你专家梦实现了。万里长征走出了一小步啊。我突然我跟他们说,我告诉你,我不想当专家了。为什么呀?我说很简单呀,在我大学毕业这五年之内,专家这个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是褒奖,先生,您好,您是专家吧?现在是骂街,呦,你专家呀!这实在是让我接受不了,你想想,现在基本是个人都想当专家,但自称专家的人都不说人话,对不对。

我从毕业以后说过相声、唱过黄梅戏、唱过北京曲剧,做过主持人,做过很多乱七八糟的工作,我怎么能当专家呢?我们北京人说太跌份了,所以我要换一个职业。当然,不能像林志颖老师一样去做个梦想家,是赛车手,又是歌手,又是摄影师,我做不到没那么大的能力。我决定当一个文化杂家,但是也太高深了,起一个简单的名字,叫做文化民工。

《人生一定要学会自嗨》 DJ麦

我做的是流行音乐节目,每天不仅要放歌给大家听,而且还要在节目里带动大家来唱歌。那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电台DJ,天天在节目里面,哇这么嗨,真的是要人命,打了鸡血一样。一天嗨、两天嗨、三天嗨、一个星期嗨就算了,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我都做了八年了,还这么嗨,他们会觉得,这是非常奇怪、非常奇葩的一件事情。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直播狂人,我的确有三狂,第一,我对制作节目痴狂;第二,我主持节目的状态癫狂;第三,这个赶直播很辛苦,我只能坐地铁最安全、最快捷,所以把我逼成了一个地铁狂。我走到地铁里面,我可以一手把住一个地铁的把手,有没有立刻嗨起 再问,她眼神里就只有一句话,连工作都没有还有什么呀,唉,一声叹息,没过两天我老婆,那个时候还是我女朋友就去相亲了,相亲的对象是一国家公务员,就是我丈母娘的同事给介绍的,这是一真事,往事不堪回首呀。

我知道为了丈母娘努力做功课的可不止我一个,在今天我们舞台上就坐着咱们中国的首席好女婿李咏老师,李咏老师我当年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调查,李咏老师当年的时候为了见丈母娘,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先后用了一台29寸的松下彩电,一台日立888的录像机,加一套拐角的套皮沙发,我强调一下在二十多年前这可是大手笔呀,才获得了丈母娘一小半的芳心,为什么说一小半,因为老人家当时就表态了呀,说小伙子第一印象感觉还不错,但主要看后续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我估计咏哥当时就崩溃了。这是咏哥,当然咱们这还有我最爱的乐嘉老师,但说实话乐嘉老师我心里也一直有个疑问,乐嘉老师您现阶段到底有没有固定的丈母娘呢。

当然了,真正陪伴丈母娘还有更高段位的方式,是什么呢?经济学家郎先生有两个儿子,有一年过年大年除夕的时候,他给大儿子打电话“儿子,在哪呢?”大儿子问“爸,我在丈母娘家呀。”哎呀,当时心就冷了,然后就跟二儿子打电话,“儿子,你在哪呢?”这接电话说“爸,我在丈母娘家呀。”哎呀,老郎当时老泪纵横呀,当然二儿子比较贴心他多问了一句,他说“爸,那你在哪啊?”“我还能在哪阿,大过年的我当然在丈母娘家呀,我。”

你看做女婿容易吗?丈母娘到底有多霸气,在中国经济学界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叫作丈母娘经济,细细想想有道理,你看,买车、买房、酒席、聘礼,这得拉动多少GDP呀,别的都不说,要想结婚不买房,你先搞定丈母娘,就一个推高中国房价的标签,就把丈母娘跟物质和现实赤裸裸的划上了等号,可真的是这样吗? 丈母娘们她们在二三十年前她们也是大姑娘啊,她们也是这么一步一步一步走起来的呀,为什么遇上了女儿婚嫁这样的事情就唰得一下变身这么狠辣的角色呢?不是因为贪,而是因为怕呀,她们怕失去她们经历过,所以知道青春美貌这些终将逝去,柴米油盐终会到来,她们怕的是女儿此时此刻最心爱的这个男人他稚嫩的肩膀扛不起责任的重担,怕他未来有了丰满的羽翼,就忘了曾经许下的诺言。如果爱情的未来谁都无法保证,那也就只能用看上去最靠谱的物质来为那看上去最不靠谱爱情做个担保了。

这就是后来我所理解的为什么女婿永远追不上丈母娘的要求,因为丈母娘从来不是要求你有多少套房子,多少钱存款,丈母娘只是希望哪怕你只有一套房子,一间房子,一点钱的存款,她能在房产证上、在存折上看到她女儿的名字,她们要的不是这个钱,她们要的是钱背后的那份舍得和那份安心,那意味着一个更可以把握的未来。到这个时候我才有点理解为什么当初我的丈母娘愿意让我这么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去娶了她的宝贝女儿,而且脸上还挂着微笑,因为如果当她真的意识到你是真的爱她女儿,并且能够承担起责任的时候,其它的那些真的还重要吗?

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为什么再多的财产也打不开丈母娘们的心结,因为丈母娘们心结的真正答案从来不在当下的存折里,而只在未来的时光里。各位亲爱的中国女婿们,你们做好了给出一个最佳答案的准备了吗?

《就这样漂着》 谢艺

这个就是刚才提到的9月5号《烟台晨报》,翻开以后是不是四分之三版是不是乐嘉老师,四分之三版,这得多大的能力才能上去这张报纸啊,我们之前的艺校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说“谢艺啊,这张报纸咱们学校存档了。”这就是传说中要火的节奏吧。

其实,刚上艺校的时候,我在我们学校就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当然不是因为专业好,更不可能是因为长得好,因为我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第一件事情就是以刘翔的速度跑到电话亭拿起电话给我妈打电话,电话一通,“喂,妈,俺想死你了。”一直哭到了熄灯,从此成为了我们艺校熄灯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个女同学见到我说,“哎,同学,我问一下这个电话你是包月了吗?”从那一刻开始我意识到自己竟然是这么的依赖父母,我也从那个时候立志一定要把父母接到身边来。 2009年大学毕业我就去了北京打拼,从此我就多了一个标签叫北漂。为什么要叫北

《熊浩《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