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青海西宁五峰山的导游欢迎词(推荐6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青海西宁五峰山的导游欢迎词(推荐6篇)》。
第一篇:青海西宁五峰山的导游欢迎词
青海西宁五峰山的导游欢迎词
五峰寺,因为这里的山峰很像五个手指,所以叫五峰山。过去是湟中八景”之一,现在仍是青海省有名的风景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其建筑主要有菩萨殿、龙王阁、玉皇宫、香公楼、岷生亭、同乐亭等。十年内乱中曾遭破坏。1979年以来,当地政府重新修缮油漆,使之焕然一新,还将它列为重要的.旅游区,
亭台楼阁、绘饰新彩,更加引起游人注目。有诗云:五峰如掌列云端,瀑布飞流似激湍。六月炎天来避暑,松声飒飒水声寒。”《西宁府新志》称其五峰林立,形如举掌,山胁左右有大泉二,余泉不计焉,林壑之美,最为湟中胜地。”这里山境幽雅,泉水众多,细流飞洒,好像瀑布高挂。
五峰山的主要景色是三林、三洞、三泉。三林是松树林、杨树林和桦树林,夏季三林郁郁葱葱,繁茂遍野,到了秋季松青、杨黄、桦叶红,层林尽染,各具特色。三洞是东洞、西洞、北洞。东洞深8米、高3米、宽3米;西洞深7米、高2米、宽3米;北洞深10米、高3米、宽4米。洞内露冷苔苍,别有韵味。三泉是澄华泉、、隐泉、裂口泉。三泉水以澄华泉水质最好,泉水清如醇露,细如喷珠,甘如琼液。泉水经石雕龙口喷吐,沿七级石壁泻下,形成瀑布,水溅山径,在泉石周围刻有山幽林更静,人间歌不尽,鸟语花香地,泉中水长流”等诗句。据说,若在六月六日这天喝了澄华泉的水,能在一年之内消灾灭病,万事如意,故又称龙宫泉”。隐泉位于澄华泉北,周围蔽以蓬蒿,故名。泉水清冽可掬,须发可鉴。每年六月六日,五峰寺庙会时,各地游人香客,常以香花祭泉,许多人争先恐后汲水畅饮。裂口泉在五峰寺门外不远处,自出崖滚出,沿石壁跌下,喷珠溅玉,涓涓不竭,汩汩有声。
五峰山也是青海民歌演唱胜地,俗称花儿会”,每年六月六,正是五峰山风光最美的季节,五峰山六月六花儿会”也就闻名遐耳。届时西北各路歌手云集五峰山上,引吭高歌,声震四野,从黎明一直唱到深夜,五峰六月歌仙会,八乡四野觅知音。”如此大规模的群众艺术盛会,为五峰盛景增添了异彩。
第二篇:经典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xx旅行组织的xx(地点)x日游。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在旁边正开车的师傅姓x,有多年驾龄,由他行车大家可以放心,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幸与大家相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xx,希望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家能通过我走进xx,了解xx。在行车途中,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请大家不要把您的头、手、肘伸到车窗外,在游览途中旅游车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请大家注意保持车上的卫生,如果您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告诉我,我将会尽力为您服务。大家注意一下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金龙车,车牌号为xxxxxxxx,请大家在上下车时注意识别。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欢迎,我给大家向上一首歌,唱得不好请大家谅解。
第三篇:江源导游词
【欢迎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青海青,黄河黄,祁连山下好牧场……”
一首优美的歌曲,将各位远方的朋友带到了青海,水泽源流江河湖海,青青的山,蓝蓝的海,“大美青海”欢迎你们来到青海旅游!请允许我代表__公司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叫__,是__旅行社的一名导游,你们可以叫我x导。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标志,以免跟错队伍。请大家记清集中和游览时间,以免因一人迟到而影响大家的活动。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决。我们今天要去的“三江源”,并不是云南的“三江并流”,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希望大家用颗轻松愉悦的心情跟我一起去领略三江源的美好自然风光。最后祝大家这次旅游玩得开心、有所收获。谢谢!
【概况】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总面积36.3万km 2 ,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0.4%。该区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具有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典型特点,是我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该区域动植物区系和湿地生态系统独特,自然生态系统基本保持原始的状态,是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生物种质资源库。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特点】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4000~5800米的高山是保护区地貌的主要骨架。主要山脉有东昆仑山及其支脉阿尼玛卿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山脉。由于受第四纪冰期作用和现代冰川的影响,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可见古冰川地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西部和北部呈山原状,起伏不大、切割不深、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因地势平缓、冰期较长、排水不畅,形成了大面积沼泽。东南部高山峡谷地带,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地形陡峭。
二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有兽类8目20科85种,鸟类16目41科237种,两栖爬行类7目13科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藏羚羊、牦牛、雪豹等16种。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保护区内的野生维管束植物有87科、471属,在471属中,乔木植物11属,灌木植物41属,草本植物422属,植物种类以草本植物居多。保护区内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的兰科植物31种。
三是三江源生态系统是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生态环境变得脆弱。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草、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它位于通天河畔,由花岗岩雕成,纪念碑碑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座面积363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36.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碑体正面刻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碑体背面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纪念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耸立于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
【牦牛河】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通天河了,古称“牦牛河”,流贯玉树草原,长1000公里,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河中乱石穿空,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涛声震耳。古渡口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群上挂满经幡。传为当年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渡通天河时,因负老龟嘱托,被掀翻落水。唐僧师徒上岸后,在此石上晾晒被水浸湿的经卷,虽是神话传说,然石上字痕犹存,清晰可辨,为一靓丽的旅游景观。
【山羊拉船】
位于玛多县扎陵湖乡境内的鄂陵湖中心有一小岛叫“热玛智赤”,意为山羊拉船。远处望去酷似一拉船的山羊。据说当年岭国王妃珠姆虔心向佛,每年到湖心岛去煨桑,就乘坐这样一个由山羊拉着的小船,从而形成了遗迹。虽然这只是一段传说,但足以看出王妃珠姆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地位及不可磨灭的印象。
【结语】
朋友们,青海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旅游项目丰富多彩,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体验到其中的无穷魅力。如果您对三江源有所感触,就分享给您的朋友吧。好了,各位朋友,关于三江源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全程配合,再见!
第四篇:青海水利
青海水利
青海水利概况
一、综述
建国以来,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和省发改委、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以水安全保障为前提,以水资源利用为核心,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推进项目、建设、改革、管理等方面的各项工作,坚持不懈兴水治旱,推动了青海水利快速发展,水利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
60年来,全省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50亿元,其中中央资金 65亿元,地方资金66亿元,其它投资19.81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376项,其中,建成水库172座(含电站水库20座),涝池693个,万亩以上灌区达到80个,引水灌溉工程1545项,提灌工程1014项,机井工程1328项,村镇供水(管道)工程2278项,河道治理工程83项,水电站196座,草原渠(管)道工程38项。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70.42平方公里,开展综合治理小流域307条, 建设淤地坝352座,建设各类水土保持工程近2万余项。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1.15千公顷,解决了275万人次、1229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通过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建设成就
1、水利投资
建国以来,全省水利共落实建设资金149.28亿元,中央、地方和其它投资分别占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的54.78%、31.94%、13.27%。改革开放30年,全省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为143.77亿元,占建国以来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的96.3%。
水利基本建设全部投资中,农田灌溉投资56.7亿元,人畜饮水投资20.8亿元,防汛投资18.4亿元,农村小水电投资17.8亿元,水保及生态投资14.8亿元,草原灌溉投资2.3亿元,岁修投资3.2亿元,其它投资15.3亿元,分别占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的 38%、13.9%、12.3%、11.9%、9.9%、1.5%、2.1%、10.3%。
2、河道治理。
建国以来,全省累计投资10.2亿元,建成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总数83项,累计建设提防总数的687.66公里。由于水毁及其他因素破坏,目前实有堤防长度307.25km,累计达标堤防长度169.8公里,保护人口79.85万人,保护耕地129.65千公顷。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共实施河道治理工程59项,累计建设提防545.33公里,分别占
建国以来总数的77.5%,和79.3%。
3、水库及枢纽。
建国以来,全省累建成水库工程172座,总库容314.63亿立方米。除20座电站水库(包括龙羊峡等大型电站水库)以外,其余153座均为灌溉水库,总库容7.87亿m3,有效灌溉面积47.73千公顷。灌溉水库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8座,小
(一)型水库49座,小
(二)型水库94座。建设涝池693座,总库容为1448.09万m3,有效灌溉面积3.57千公顷。改革开放30年,共建成水库工程99座(含水电站水库20座),总库容313.50亿m3,分别占建国以来水库建成数的57.6%和99.6%。同时,兴建涝池282座,总库容734.98万m3,占建国以来涝池工程总建成数693座的40.7%。
4、人畜饮水。
建国以来,全省累计投资20.8亿元,建成村镇供水(管道)工程2278项,3169条,干、支管总长约17173km,集中供水点5953个,土井2050眼,解决了275万人次、1229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改革开放30年,全省累计投17亿元,共解决了243万人次、106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包括牧区)。解决的人畜数占建国以来解决的88%和86%。
5、农业灌溉。
建国以来,全省建成干支渠道3213条,总长11544.5公里;提灌站1014座,总装机容量9.47万千瓦;机电井1328眼。建成万亩以上灌区80处,有效灌溉面积151.50千公顷。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开展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全省节水灌溉面积已发展到67.45千公顷,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1,农田灌溉用水量从占全省总用水量90%降到约61%。
6、农村水电。
建国以来,全省累计投资农村小水电建设资金约17.8亿元,建成农村水电站196座,农村水电总装机达到48.87万千瓦,年发电量23.17亿千瓦时,年利用小时数为6148小时。全省36个县拥有小水电站。同时,建成各类高压输电线路1561公里,35千伏线路227公里,3-10千伏线路1334公里,低压线路576公里;35千伏及以下变电所638座、64380千伏安。
7、水土保持。
我省水保工作始于1956年,至改革开放前主要是群众自发开展以植树种草、修建梯田为主的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主要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黄河、长江源区预防保护工程、黑河源头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坝系工程、集雨利用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70.42平方公里,开展综合治理小流域307条, 建设淤地坝352座,建设各类水土保持工程近2万余项。全省已有8个州(地、市)、40个县(市)设立了水保机构和水保监督执法机构,制定出台了地方法律法
规,逐步规范了开发建设行为,促进了开发建设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发展。
8、水文及信息化。
我省水文工作始于1956年,水文工作开展初期仅有五处水文测站。改革开放以来,水文事业发展迅速,全省累计完成投资8.96亿元,建成基本水文站34处、巡测站4处、专用站1处,另有群众雨量站93处,地下水观测井34眼,水质监测站点97处,报汛站35处,分布于全省六州一地22县市,站网布局较为合理,功能较为齐全,基本满足了水文资料采集、防汛抗旱、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水文规律分析研究的需要。
9、草原水利。
建国以来,草原生态建设缺乏投入,草原水利发展缓慢,远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和抗灾保畜的需要。修建的一些水利工程由于建设标准低、管理不到位,大部分已报废。从2001开始,国家加快了草原水利工程的实施,截止目前,已安排实施了30项牧区草原节水灌溉试点项目,累计投资0.6亿元,完成草原节水灌溉面积64056亩,其中渠道防渗72493亩,管道灌溉3800亩,喷灌26224亩。解决了2900人,5.6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
10、防汛抗旱。
全省减灾事业起步晚,发展慢,投入少。1962年至1978年的17年间,累计投入防汛抗旱岁修经费849万元,年均50万元。改革开放后,随着事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全省累计投入防汛抗旱岁修经费接近3亿元。仅2008年,全省投入防汛抗旱岁修直接费用就达4300万元,是改革开放前年均投入86倍。使全省各州(地、市)县府所在地的排洪设施及周边的48条山洪泥石流沟道得到了综合治理,其中仅西宁市周边就有瓦窑沟、大寺沟、小寺沟等23条沟道得到了重点治理,通过治理使山洪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防汛抗旱减灾效益十分显著,为全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全省已基本建成布设合理的防汛抗旱、气象、水文为一体的预测预警体系,水文、气象、土壤墒情监测站网,基本能够控制全省重点地区;省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基本建成,网络中心、水情中心、工情中心投入运行,骨干网及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已与国家防总办连通,省内重点水情信息的上报实现网络化快速传输。
农田水利
农村牧区水利是全省水利工作的重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保障农村牧区水利发展的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刘伟民厅长在工作报告中,对加强农村水利工作做了重点安排部署,下面,我就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农村牧区水利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三个结合”的重要指示,
青海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和水利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我省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基础设施欠帐多、建设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有:
(一)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近几年,我省加大了农牧区饮水解困工作力度,解决了122万人、483.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我省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全省农牧民存在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还很突出。根据2005年组织开展的以县为单元的饮水现状调查,还有173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这些地区大部分自然条件恶劣、山大沟深、工程战线长、造价高、解决数量少,是饮水安全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是今后解决人饮的难点。
(二)基础薄弱、机制不活是我省农田水利面临的突出问题。我省农田水利普遍存在设施不全、标准不高、工程老化失修、效益严重衰减、防灾减灾能力低下等突出问题。全省各类水利工程4685项,有老化失修工程1692处,占现有工程总数的36.1%。同时用水效率低,渠道衬砌率低、渗漏严重,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在0.35左右;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两工”后,原有的投入机制、组织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投入呈现下滑的趋势,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无人管护,损坏严重。因此,建立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加大政府投入、明确建设主体、进一步激活农民积极性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三)农村牧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受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省农村牧区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草原退化、沙化日趋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严重,防洪安全存在隐患;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和农药的过量使用等,使农村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四)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东部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依然存在;柴达木盆地工业发展区工程性缺水日益凸显;环湖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天然生态屏障正在逐步丧失;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以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不足。因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我省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牧业持续增产、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步伐,也对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十一五”我省农村牧区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维护人的健康生命,是农村牧区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是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认清形势,研究对策,扎实工作,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今后15年我省农牧区需解决17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尚不包括以后因条件变化新出现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和因标准改变需要提高解决标准的人口,任务十分繁重。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加快供水设施建设,加强供水管理。
第二,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灌溉设施改造,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村牧区水利工作的长期任务。我省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50~60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使用年限,加之建设标准低,管理不力等原因,老化失修严重,急需更新改造。牧区水利发展滞后,靠天养畜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因此,改善农牧区灌溉条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第三,实施水土保持、牧区水利、小水电代燃料等生态工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农村牧区水利工作的重大使命。要以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大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力度及河道整治力度,努力消除山洪灾害。在河道范围内,全面清除垃圾,集中处理生活污水,改善农村水黑水臭状况,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加快牧区草原生态水资源保障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等工程建设,为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保护工程创造有利条件。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
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主线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个结合”,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结合起来,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把遵循客观规律与尊重农民意愿结合起来,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变;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农村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紧紧围绕全省水利工作任务和目标,力求三个突破:
(一)基础工作要有所突破。过去一些地方搞农田水利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存在盲目建设、片面追求政绩等现象,不仅造成投入的浪费,而且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的投资分散或重复投资问题突出,资金使用效益差。因此,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把规划作为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安排国家补助投资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精神,2005年底我们已召开了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会议,对开展全省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工作专门进行了安排部署,这是我省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开展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目的就是要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基础,摸清家底,统筹安排和实施,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走向规范化。各地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组织,尽快按要求完成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上报工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在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最近省政府批转了由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省国土资源厅等五部门拟定的《青海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举措,各地要结合各自情况,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切实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一是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同时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各地实际,出台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大力吸引社会投资,鼓励引导个体企业、民营经济投资农业、反哺农业,逐步建立以政府资
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引导鼓励受益区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努力形成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多种形势共同加大投入力度各界大力支持,共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局面。二是激发农村内部活力,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一事一议”、以奖代补、项目带动、市场运作等方式,调动农民和其他社会各界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各地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村级筹资筹劳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村务公开,确保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让群众真正理解“一事一议”是为己而议,只有议好每件事,才能办好每件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要搞好“一事一议”,不仅需要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引导和帮助。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变过去指令性干预方式为指导性引导方式,做好组织协调、统筹调度等工作,同时要积极做好宣传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
(三)在深化水利改革和强化管理上有所突破。要进一步加大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工作,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一是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开展小水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通过对小型水利工程实行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形式,盘活资金,挖掘潜力,明确产权,实现责、权、利相统一,保证水利工程正常安全运行。二是全面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完善、推进水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按照财政部、水利部“二定”方案的要求,加大各级财政对水管体制改革的投入,对基层水管单位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同时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供水保证率,达到机构完善、设施齐全、人员保障、管理到位,确保全省水利工程长效运转,发挥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支撑保障。三是大力推进运行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用水户参与管理。目前我省农村饮水工程用水户参与管理工作正稳步推进,全省各县均开展了供水工程“乡站+协会+农户”的运行管理模式试点工作,并开始逐步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6年要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用水户参与管理试点及推广工作,力求新的突破。灌区在实施节水改造的同时,也要逐步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不断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大对用水合作组织的培育和推广力度,在典型示范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要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通过征收水费解决水利工程日常维修维护资金。
海口欢迎词
海河欢迎词
海报欢迎词
青岛欢迎词
上海导游欢迎词
第五篇:经典欢迎词
各位来宾:
大家早晨好!
首先,我代表司机,代表国际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我是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王乾,乾是乾隆的乾不是金钱的钱,为了方便记忆,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前方的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驾驶技术高超,所以大家在行车过程中可以完全放心。开车的朋友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到了吉林是吉(急)开,到了蒙古是蒙(猛)开,到了上海是沪(胡)开,那到了大连就是黑白两道都能开。这是因为大连是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分明的城市,在夏天我们的马路是黑色的,到了冬天我们的马路是白色的,所以我们的师傅是黑白两道混得都熟的,大家尽可以放心。接下来这几天就由我和李师傅为大家服务。
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百年修得同船度。今天我们就是:百年修得同车行。我们大家由不同的地方走到同一个目的地,乘坐在同一辆车里,大家由不相识到相见相知,这真是一种很奇妙而又美好的缘分,那么就让我们将这个美好的缘分进行到底。那小王先在这里预祝大家大连之行愉快,希望我们大连的好山、好水、好导游、好司机给大家带来一份好的心情,使大家带着对大连的期待和憧憬而来带着对大连的满意和流连而归。最后祝大家在大连吃的舒心,玩的开心,住的爽心。
第六篇:江源导游词
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素有"江河源"、"亚洲水塔"之称。面积按流域分为:黄河源区面积16.7万K㎡,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6%;长江源区面积15.9万K㎡,占44%;澜沧江源区面积3.7万K㎡,占10%。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三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三江源地区具有独 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可分为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青海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5种,鸟类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种。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三江源区还有9个植被型,以及众多的溪流、湖泊等秀美的水体和雪山、冰川以及沼泽等湿地。区内独特的地貌类型、丰富的野生动物类型、多姿多彩的森林与草原植被类型和秀美的水体类型,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天象景观、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林相及水体大小、形状的变化,更增添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