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科室设置自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24-05-23 23:33:20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059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中医院科室设置自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中医院科室设置自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中医药自查报告

临沂市卫生局:

根据省、市《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依据《山东省卫生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实施意见》,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并开展了大讨论活动,现将活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我院成立"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大讨论活动的总体部署、方案制定、督促指导、考核评价等工作。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组织学习《山东省卫生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实施意见》精神,积极动员各科室按照《临沂罗庄中心院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既定的各项工作安排。坚持时间服从质量,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切实增强大讨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制订开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及考核方案。

采取平时抽查、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开展的大讨论活动进行检查考核,并及时总结评价,严格落实奖惩机制,针对问题认真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三、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讨论。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xx〕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及《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并积极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各科室还组织学习《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山东省中医药条例》、《山东省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等中医药规范性文件。召开中医科职工座谈会讨论中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实际,通过各种形式,讨论排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问题。

四、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1.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环境因素、风俗习惯,结合人群体质状况、生活方式、多发疾病等,制定了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方案,为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2.针对季节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并采取中医药干预措施,如在流感易发期,发放艾叶燃熏,板蓝根等中药煎水服用;在过敏性疾病易发期,采用中药熏鼻喷喉等方法延缓发作;在节假日前后进行脾胃调理;目前正在开展冬病夏治活动。

3.针对孕产妇,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期、产褥期、

哺乳期保健服务,如饮食起居指导、常见病食疗、康复训练指导、产后心理辅导等;

4.通过健康教育,向中年人群、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宣传相应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调摄知识以及中医药慢性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包括饮食起居、健身运动、心理调适、疾病预防、调护等;与临矿集团老年大学协作,开展老年养生保健讲座。

五、中医药人才培养。

通过脱产、半脱产、在职、学历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建立院内与院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如到上级医院进修、三基培训、专家专题讲座、疑难会诊讨论、拜师跟师学习、参加中医知识竞赛、中医类别医师岗位培训等。通过培训,使中医药人员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六、中医药文化建设。

开展大讨论活动以来,全院积极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氛围。通过主题活动、图文实物等多种载体和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医院的宣传栏、板报、展架、电子屏幕等各种设施,介绍从中医药基本知识、特色疗法、养生保健、名医名家、就诊指南等,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在科室设置及相关设备设施方面,还未完全达到相关文件规定的要求;

2.对外交流与合作、研发方面,目前刚刚起步;

3.广大群众在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院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在20xx年内在科室设置及设备设施方面达标;鼓励和支持中医科室加强同其他学科、机构协作,联合攻关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中医药防治;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宣传工作,在群众中普及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养生保健方法,增强其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第二篇:医院医保检查整改报告

临清市医保局四季度对我院进行了检查,指出了我院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检查发现的'有关问题,我院进行了针对性的整改,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对于超标准收费的问题,一是静脉输液费我们严格按物价标准进行了更改,已无超标准现象,二是手术费和麻醉费超标准收费,我们对相关科室进行了通报批评,按物价收费标准进行了系统维护,并定期进行检查,严防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二、病例书写不规范,我们邀请了市医院专家进行了培训和指导,病例书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三、一次性耗材加价率高的情况,检查发现后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严格按要求执行。

四、变通病种的情况发现后,我院立即召开院委会,由院委会成员分别带领人员,对住院病人每天进行核对,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并对相关医师进行处罚,扣发当月绩效工资。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检查要求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确保良好发医疗环境,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三篇:医院医务科述职报告

今年是我院建设发展史上的关键之年。随着新医院顺利搬迁运行以及新一轮职能科室与中层干部的调整,医务科结构、人员、工作职能等均发生了变化,医务科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集中到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之中。医务科抓住机遇,按等级医院标准,逐条对照,寻找差距,及时跟进,建立完善了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进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以提高医疗质量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各项医疗核心制度。

从抓基础工作着手,重点抓好首诊负责制、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手术审批、手术安全核查以及病历书写等制度的落实。针对急诊病人收住院安排条理不清,时有推诿现象,在多方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急诊收住院及床位安置有关规定》,使急诊病人处置有章可循,保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精心组织院内外大会诊(164次)、认真进行重大和新开展等手术的审批,加强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管理,严格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和坚持进修学习与在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做好医师外出进修(管理审批外出进修33人次)的联系、协调工作。认真做好外请专家正常会诊的审核、联系工作(32次),加强对来院进修人员(22人次)的管理,努力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顺利完成卫生局要求的2013年第三轮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对我院及全市范围989位临床执业医师进行全方位定期考核。

二、牢固树立为临床、医技服务的理念,把服务临床工作需求作为医务科日常工作的第一要务。

掌握医政管理的日常业务,及时传达并组织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医政政策与信息,力所能及地解决临床科室和医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妥善进行部门间、科室间的工作协调,如针对手术室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手术日程管理持续改进调查,并制订手术日程管理持续改进方案等,为医疗业务的稳步协调发展做好应做的基础工作。针对临床科室业务工作繁忙等特点,我科同志经常深入到科室,培训、指导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经常到科室与科主任、临床路径管理员共同进行医疗质量管理探讨,并一起实施,提高了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水平。

三、加强医疗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组织重大抢救、疑难病例讨论和全院性会诊及院外会诊等,督促各种制度和常规的执行。组织全院性疑难病例讨论会,以提高临床医师的业务水平。会同安全医疗办公室经常进行全院医疗安全情形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介入处理。充分利用医院行政查房机会,对临床科室的医疗业务运行与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要求与建议,帮助临床科室不断提高。组织召开内科系统、外科系统、神经内科专业等分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分析医疗安全情形,评审院内纠纷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根据医疗安全情形,协助安全办对纠纷频发科室进行了安全医疗查房,帮助寻找原因,敲响警钟,共同探讨整改和防范措施,防止再犯。

四、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与持续改进,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

积极做好二、三类医疗技术的准入准备,接受了省厅心血管介入技术、脑血管介入技术、血液透析技术等二类医疗技术的准入审核及重症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产科、输血科等专科工作检查。认真按等级医院要求,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管理和医疗风险防范等制度,修订和完善了医院的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第二、三类医疗技术目录、手术分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医疗文本。在医疗技术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中,根据等级医院要求,完善和制定了医疗技术准入与动态管理制度、手术医生能力评价办法、危重患者高风险诊疗操作资格许可授权制度、重大疑难手术报告审批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并按制度组织实施,提升了我院的管理水平,严格按照“三乙”检查要求准备工作。

五、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先后制订、完善了《关于规范新院区手术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门诊医生诊疗行为的通知》、《住院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管理制度》、《急诊直接送手术流程》、《复合伤病人首诊处理流程》、《关于加强手术风险评估管理与术前准备工作的通知》、《手术部位标识点细则》、《关于开展急性脑梗死急诊静脉溶栓术的有关要求》等内部管理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检查,每季度住院患者非计划再入院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建立健全了各科室的医疗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并督促、指导各管理小组开展管理活动。定期在适宜检查、正确诊断、规范用药、医患沟通、知情同意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与整改。根据《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每月对各手术科室的手术患者管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要求各科室自查、整改;建立并实施了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管理制度和手术并发症报告制度,将非计划再次手术指标作为对手术科室质量评价与手术医师资格评价的重要指标与依据,实行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对非计划再次手术和手术并发症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不断规范手术治疗管理。通过比较规范、严格的监督检查,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抓好临床规范用药管理,门诊处方合理率在98%以上,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已控制在20%以内,尤其是小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大幅下降。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规范,对乳腺、甲状腺、腹外疝、白内障、取钢板内固定、关节镜探查、腔镜下子宫附件切除及冠脉造影等做到原则不用抗菌药物,对确需术前使用的选用头孢唑啉,并在术前0、5-2小时使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控制在50%以下,远低于卫生部标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已控制在40DDD左右。

六、加强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单病种管理,严格按要求对相关病种实行网络直报。积极稳妥地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组织相关学习和培训,并对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和变异进行分析,逐步完善路径,定期与不定期对路径的依从性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目前已有22个专业76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达到卫生局要求的本院临床路径病例管理率达到出院人数25%的年度考核指标。2013年检查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病历6775份,合计扣分22420分。

七、积极做好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医疗工作、双向转诊管理及其他工作。

根据卫生局下达的任务,组织肿瘤外科、创伤骨科、小儿科等科室积极做好对结对、受援的第三医院、次坞中心卫生院的蹲点指导工作,认真履行援助职责;与岭北,东白湖,里浦,璜山,陈宅各结对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预约转诊服务,并不断改进转诊管理工作;多次组织专家到基层医院、社区进行义诊;做好贵州盘县医务人员的来院进修和生活服务工作;与认真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手足口病日常医疗及重危病人的抢救协调工作;做好今年夏季持续高温中暑病人急症应对及发热门诊医生调配等工作,出色完成各项指令性任务。

八、加强对信访投诉管理、病历质控、病案统计和输血科工作的支持。

对上述部门的工作进行全力协助或牵线搭桥,共同提高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

九、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日常医务工作。

邀请外院会诊32人次;大型手术审批登记10例;审核办理普通处方权35人;举行麻醉处方培训考核121人;派医生外出学术交流共计157+人次;完成2013年6523余名学生高校体检及1954多名应征青年体检工作;组织下乡、上街咨询服务等?余次;完成政府分配的各种任务40+次,计派出医务人员60+人次,共计58+62余天;协助交警部门做好伤员后续治疗费评估104余人;协助公证处做好老年人意识情况评估45人,保外就医鉴定11+人;办理麻醉、精神的药品专用病历253人。会同有关科室、人员组织各种医疗日常工作检查,如夜查房、医疗记录本检查、门诊出诊情况、病历检查、临床用药等。检查情况每月一次书面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病区,对违规人员作出相应处罚。对手术病例不规范医疗行为实施抽查,合计123份扣3790分;抽查不规范门诊病历794份合计扣分16150分;查到不规范用药处方及病历1624次,合计扣分34400分;检查用血病历1267份,合计扣分9860分,夜查房10次,共扣分12910分。

十、存在问题:

医务科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工作压力大。尽管全科同志都很努力,还得到了领导及临床科室的支持,但仍觉问题不少。主要是:对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力度欠强,对发现问题没有进行持续的跟踪管理;没有很好地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数据库,对各项监测数据分析欠透彻,整改措施不力;在没有明确职责与功能的情况下,对新技术新项目监管欠到位,缺少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的追踪管理与全面评价;对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等导向性项目的管理缺少专门研究,对医技科室的管理、考核缺乏等。医务科管理人员缺,且没有经过医政管理知识的培训,管理能力欠强、经验不足。临床医疗管理是众多不同医院的共性难题,缺少系统的借鉴或继承。

值岁末之际,惯行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得到院领导的指点与重视。新年里,医务科应围绕“三乙”标准,以医院等级复审工作为新的起点,努力不断实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同时也恳请院领导加强要对医务科人员医政管理方面的能力、人力和设备等的全面建设,逐步实行我院医政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

第四篇:中医药自查报告

根据川中医药发(20xx)6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的通知》,结合我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及时组织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召开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全院上下共同参与,对照细则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全面实施自查整改,但仍有17条整改落实不到位,需扣分55.5分,自查得分944.5分,具体细则自查如下。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50分,得分40分)

(一)医院落实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1、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具体措施,并在临床中落实。

2、医院科室综合考核指标中有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相关指标,并已落实。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较规范,能够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

2、制定了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但开展培训不到位。

(三)加强中医对口支援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1、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推广等中医对口支援工作。

和明月镇、常乐镇、回水乡进行对口支援,并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每年派出中医骨干,下基层进行指导,并接受我院的培训。

2、暂时没有加入国家中医适宜技术视频网络平台,无法参加相1关视频会议,接受远程技术指导。

二、队伍建设(60分,得分51.5分)

(一)落实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的相关措施,中医药人员配备符合要求。

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

2、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0%。

3、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0%。

4、临床科室科主任(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中有具备中级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西学中培训的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临床科室科主任符合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

5、医院近年来加强中医药人员结构的调整及优化、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招聘中以中医药专业为主。

(二)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

1、病房护理人员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例未能达到0.4:1;

2、ICU护理人员与床位数的比例达到2.5:1;

3、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间之比达到3:1。

(三)每年度认真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考核工作。并认真组织参加国家每两年一度的国家级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四)积极开展中医药人员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及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1、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组织院内中医药人员积极参加省、市等各级中医药组织的培训,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达到100%。每年组织临床科室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参加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在培训后实施考核,考核比例达到100%。

2、医院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临床路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制定我院的临床路径培训计划,并适时在院内培训;各科室根据科室情况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路径工作。

3、医院医务科认真组织实施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计划,要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适时用于临床;要求各科室医务人员努力提高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

4、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的比例≥70%,但技术档案内容不够全面。

5、医院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护理方案培训,制定了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措施落实基本到位。但对中医护理方案的了解不够。

三、科室建设与管理(180分,得分166分)

(一)医院名称和科室命名规范

1、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

2、医院张挂的荣誉称号符合规定。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1、门诊、病房、急诊的设Z、设施基本符合相关要求。

2、人员结构欠合理,科室主任、护士长配备能满足科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3、不同层次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中医临床水平和能力达到要求。

4、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5、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活动。

6、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

(三)积极配备应用中医诊疗设备,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3中医综合治疗。

1、按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Z标准》有关要求,合理配Z、应用中医诊疗设备,全院13类26个品种的中医诊疗设备。

2、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45种。

3、今年1-6月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

4、门诊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数达到了开设病房的临床科室总数的50%,中医综合治疗区建设符合相关要求。

(四)门诊中药处方数、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及中药饮片处方数与门诊人次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1、暂无常年应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2、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58%。

3、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28.5%。

(五)参照中医医院环境形象建设范例,开展临床科室环境形象建设

1、门诊走廊、候诊区宣传中医药知识,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与所在科室的中医药特色相结合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

2、住院部走廊宣传中医药知识,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与所在科室的中医药特色相结合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

3、中药候药区有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

(六)按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规范提供治未病服务。

1、治未病科基础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符合要求。

2、开展中医体检和评估,提供治未病干预服务(包括中医健康教育和指导、中医技术方法干预等)。

3、制定了2个病种高危人群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方案,并实施。

4、收集整理治未病服务的健康管理资料。

四、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推广实施(540分,得分533分)

(一)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临床路径。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1、住院科室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每科室实行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达1个以上,全院达到9个,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医院为保障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制定《蓬溪县健顺王中医(骨科)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保障中医临床路径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得到应用。

3、每月要求各科室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并认真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必要时调整病种;每年度从入组率、完成率、疗效评价等方面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情况。

(二)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实施中医诊疗方案,总结评价中医临床疗效。

1、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各科室都选择了3个以上重点病种组织实施。并按要求认真实施中医诊疗方案。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要求,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

3、大多数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熟练掌握本科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正确应用并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实施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1、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护理方案中选择优势病种20个组织实施。

2、组织落实中医护理方案,体现辨证施护,但执行不够全面。

3、各科室至少开展了3项以上中医护理技术。

五、药事管理(60分,得分54分)

(一)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中药饮片质量。

1、建立中药饮片采购供应制度,供应商资质齐全,采购程序符合相关规定。

2、制定各供药企业药品质量评估管理细则,采取质量评估措施。医院根据对供药企业的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供应单位和供应方案。

3、购进国家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验证注册证书复印件存档备查。

4、中药饮片验收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入库记录与不合格中药饮片的退货记录完整。

5、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有保证质量的管理制度和设施条件,做到定期养护并记录。

(二)按照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品种达到304种。

(三)制定并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1、没有配备专职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

2、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制定医院处方点评制度,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有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和执行记录。定期对中药处方(病历)进行评价,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审核、调配、核发、用药指导等行为,发布结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

3、医院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指标,实行奖惩管理,并落实到位。

4、医院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并检查落实情况。

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国家标准。

六、其他(110分,得分97分)

(一)依法开展执业活动,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1、在国家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的框架内开展诊疗活动。

2、医院20xx年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医院建设的总体目标,并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化工作的实施。

(二)制定并落实保证患者安全的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危急值班报告制度等核心制度。

1、在诊疗活动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来识别患者身份。

2、已建立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并认真执行,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3、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和工作流程,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且将以上工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做到及时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加强医院检验、影像、病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并落实到位。

1、建立医院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

2、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分区不合理。

3、开展多场地检测统一质量管理工作。所有POCT项目均开展室内质控和院内比对实验,参加室间质评。

4、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备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5、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及时、规范,有审核制度与流程。

6、手术后的病理学检查有明确的规定与流程;送外院病理有协议和工作机制完善。

(四)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1、每年认真开展对临床医护人员献血法等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制定了院内输血工作规范和流程。

2、制定了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安全、有效、科学用血。并认真组织实施。

(五)按照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

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Z独立的院感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2、加强医院卫生间等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3、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院和不同部门(如手术室、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产房等)的消毒与隔离制度,并落实到位。

4、开展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重点部门(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分区、布局欠合理,不能完全符合院感要求。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等主要部位感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

(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护理岗位管理,为患者提供 8连续、全程的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1、医院有优质护理服务规划、目标及实施方案,有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但措施落实不到位。

2、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到60%。

3、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制定实施方案,体现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责任制,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护理。

(七)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1、根据医院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整改计划和措施。

2、制定的整改措施正逐条实施,部分已落实到位。

七、存在的问题

根据评分细则,我院认真组织自查,对存在的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认真梳理、汇总为以下12条。

1、制定了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但开展培训不够。

2、暂时没有加入国家中医适宜技术视频网络平台

3、病房护理人员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例没达到标准

4、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的档案内容不全面,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到位不够。

5、对中医护理方案的了解和执行不够全面

6、无中药制剂

7、门诊处方中,中药处方比例只有58%;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只有28.5%。

8、个别医生需提高正确应用中医诊疗方案

9、医院的人员结构配Z欠合理,暂时没有配备专职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

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国家标准。

11、重点部门布局不符合院感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不合理。

12、对医院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因房屋条件有限等原因还没有完全整改到位。

第五篇:中医药自查报告

根据市局领导下发的关于《全省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后,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方案,立即成立中药药事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黄春送担任组长,针对我院中药药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自查与整改,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院基本情况:

中药专业人员两人,中医师一人、中药师1人,中药房1间。

二、工作情况: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并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药事管理领导小组。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到位,从而为贯彻落实《相关规范》,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3、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针对中药房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化的.整理,对于一些有问题中药饮片进行统一收集销毁处理。

4、通过此次专项检查,我院深刻的体会到此项工作自查的重要性,针对自查中存在的中药饮片及存储等不规范的一系列问题做到及时的整改。

《中医院科室设置自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