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地质实习报告结语6(合集)

时间:2024-01-04 01:43:2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32079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嵩山地质实习报告结语6(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嵩山地质实习报告结语6(合集)》。

第一篇:地质嵩山实习报告地质实习的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嵩山地址实习报告

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07地理科学

张永庆

实习时间:2008年5月

实习地点:河南登封太室山、少室山、少林水库等

指导老师:袁胜元

引言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的南缘,连续并且完整出露有30多亿年得历史,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时期,形成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层。嵩山地层厚度清晰,地势典型,被地质学家称为“五代同堂”、“地质百科全书”、“中国的自然地理博物馆”。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嵩山历来是中外地质学家所瞩目的场所。我国地质学家马杏垣在五佛山群一带进行考察,写出了《嵩山构造形变》;西北地质大学教授张伯声在嵩山进行地质调查、勘探、专题研究,成果颇多。另外,在50年代以后,前往嵩山进行实习的地质院校也很多,主要有中国地质大学、陕西师大的地理系、河南省所有的地理专业的师生等,而我校是众学校中较早来嵩山实习的一个。可见,嵩山对我们这些学地理的的确是块宝地。

第一篇:岩石

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够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岩石不仅是地质作用的产物,而且是地质作用的对象,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而火成岩中也以岩浆岩为主。从我们在嵩山实习的实际情况来说,我们实习的关于火成岩的主要内容就是岩浆岩。

嵩山岩浆岩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约27亿年前的太古代早期,这个时期的岩浆岩以基性和中基性为主,但现在大多都已变质,代表性的岩浆岩主要有角闪片岩、黑云角闪片岩;第二个时期是大约26-25亿年前的新太古代晚期,这个时期的岩石占整个新太古代岩石的90%,以酸性岩为主,尤其以花岗岩为主;以形成侵入岩为主的23-21亿年前的元古代早期为第三个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侵入岩主要有辉绿伟晶岩和钾长花岗岩,但现在大多都以变质;最后一个时期是18-16亿年前的中元古代早期,形成的主要是碱性花岗岩,同时也是登封地区最为典型的花岗岩。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所学习的及采集到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和辉绿岩。(一)花岗岩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是酸性岩的典型代表。我们这次在嵩山学习的有两种花岗岩:一种是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另一种是侵入花岗岩。

1 出露地表的花岗岩

实习的过程中我们来到了登封市的一个练扯场,这里的花岗岩的颜色有肉红色,灰白色等。我们在这里采集到了花岗岩(编号6、7、15)和花岗片麻岩(编号8)。编号6、7、和15的花岗岩的主要矿物都一正长石、斜长石、石英,次要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全晶质等粒粗粒结构,快状构造。所不同的是6号为肉红色,15号为淡黄色,因为它们的主要矿物正长石的含量较多,而正长石为肉红色或淡黄色;7号花岗岩为灰白色,因为它的斜长石含量较多,而斜长石为富钠的酸性斜长石,一般呈白色、灰白色。这三种花岗岩还可以用作建筑

料,不过在装修是应用颗粒大的,利于观赏,而在作地板是时,则要用颗粒小的,耐磨。

编号为8的是花岗片麻岩,它是一种变质岩,这是由于形成较早的花岗岩会手到新的花岗岩的侵入,这时,原来花岗岩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形成花岗片麻岩。8号花岗片麻岩颜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色为黑色,主要成分和花岗岩的基本一致,其中云母含量多,矿物成分成定向排列,呈片状构造,有层理。2 侵入花岗岩

侵入花岗岩是指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我们在玉皇庙附近学习了岩浆侵入与围岩接触。此处的侵入体就是花岗岩,由于花岗岩里面含有长石,在自然界中容易风化,变成高龄石,这种侵入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石英、云母、正长石、斜长石。而作为围岩的是石英岩,棱角分明,属变质岩,硬度7,不容易风化,化学性质稳定。

此处的侵入岩(侵入花岗岩)与围岩(石英岩)接触处的特点主要有岩石为褐色、破碎的厉害、接触间线呈锯齿状或港湾状、岩浆与围岩接触的地方有俘虏体。(二)辉绿岩

辉绿岩为基性浅成岩,近于黑色、或灰绿、黑灰色,一般为细粒到中粒结构,多呈岩床、岩墙产出。

在登封逍遥沟处我们看到了辉绿岩墙此地的岩墙上部较窄,大约有7米,下部较宽,有10米左右,高36米,能明显看到岩墙与两侧围岩的间线分明,左侧较直,右侧上部呈锯齿状,岩石破碎、节理发育。编号为2的辉绿岩呈灰绿色、暗灰色,有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含铁量高,节理发育。

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约占地壳的5%。

沉积岩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在外力作用支配下,形成于地表附近的自然历史产物。同时,它也是重塑地球历史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我们此次嵩山实习采集到了沉积岩中的砂砾岩和粗、中细粒砂岩,这两种岩石都属于沉积碎屑岩亚类。1 砂砾岩

当砾岩中大于2mm的砾石含量占一半以上,而其中一小半中含有砂,则称为砂砾岩。在4月17日上午,玉皇庙附近我们采集了这次实习的第一块标本—砂砾岩,编号1,红褐色,有黏土、砂石、砾石、易碎,碎屑结构,另外,此地的砂砾岩的地质年代属于晚第三系。

2 粗、中细砂岩

由2-0.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黏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物质。根据粒级的大小把砂岩分为:粗粒砂岩(2-0.5mm)、中粒砂岩(0.5-0.25mm)细粒砂岩(小于0.25mm)。

我们于4月20日在登封市大金店乡陈楼村附近的山坡上采集到了粗粒砂岩(编号9)和中细粒砂岩(编号10)。粗粒砂岩又叫“大战砂岩”,青灰色、灰白色,能明显看到颗粒粗大,碎屑结构;中细粒砂岩又叫“平顶山砂岩”学名为长石石英砂岩,也是青灰色、灰色,只是它的颗粒比较细小,也属碎屑结构。三 变质岩

变质岩就是唷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岩分两种,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副变质岩。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和化学因素。变质岩主要的特征有两点:一是岩石重结晶明显,二是岩石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构造。在江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认识并采集了石英岩和千枚岩。1 石英岩

石英岩的变质途径有两种,即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它的原岩是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呈灰白色、烟灰色,块状构造,等粒变晶结构,有马尾状黑色条纹,其中的黑色成分是磁铁矿,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风化后会变为褐铁色。石英岩中之所以会有黑色条纹是因为石英砂岩是在浅海环境中形成的,由于波浪的来回振荡,而使矿物进行了分选。如果石英岩的颗粒细小可用作磨刀石,又叫油石;又纯又细,加上淡淡的绿色叫石英岩质玉,其中质量好的叫泌玉,质量差的叫嵩山玉。

采集的石英岩的编号为4,此块石英岩的新鲜面为灰白色、青灰色,风化后为浅褐色,硬度7,主要矿物为石英,至少占95%以上,次要矿物为长石、云母、磁铁矿,变晶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中有层理,呈马尾状,其中的矿物是磁铁矿。2 纤煤岩

在中岳庙后沟处,我们采集到了千枚岩(编号5),次块千枚岩是典型的千枚构造,原岩成分基本上已全部重结晶,主要由细小绢云母、绿松石、石英、钾长石等新生矿物组成,具鳞片变晶结构,片理面上有明显的丝绢光泽,颜色为灰白,浅黑色相间。

第二篇构造

内力引起的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一般来说,构造运动和地壳运动的含义大致相同,嵩山这块地质宝藏的地壳运动非常显著,主要有距今25亿年的嵩阳运动、18亿年的中岳运动和5.43亿年的少林运动。一褶皱

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它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褶皱构造通常指一系列弯曲的岩层,把其中一个弯曲称为褶曲。褶曲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形式只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嵩山中岳庙后沟处有一个褶曲此褶曲的两翼倾角不等,左翼岩层是石英岩,厚度大、属中元古代、地层为中元古界,也就是中元古界嵩山群石英岩。根据轴面产状,并结合两翼特点,我们不难判断此褶曲为倾斜褶曲,是一个背斜。二断裂

地壳中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它也是地壳中普遍发育的基本构造之一,通常把断裂分为节理、劈理和断层。我们这次嵩山实习,主要学习了断层,而且在学习断层时,老师又教会了我们怎样使用罗盘。1 断层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和枢纽断层。在嵩山玉皇庙附近有一个断层,此断层上盘的地层新、下盘地层老;有断层面,并且从上向下摸起来很光滑;而且下盘的断层节理非常发育,两组交叉形成交角;最后,在袁老师的解说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上盘的页岩中有小褶皱:由此,我们判断出了此断层的性质为正断层。玉皇庙附近的这个断层有一个断层面,断层面因手高温烘烤,出现氧化薄膜(主要是铁判断一个断层存在的证据有很多,如断层滑面、断层擦痕、断层崖等。玉皇猛氧化物),岩石破碎,袁老师还告诉我们下盘是中元古界形成的地层,上盘为二叠系时的砂页岩,这两个地层直接接触,中间缺失了好几个地层。

来源:(.cn/)-嵩山地质实习报告_袁家骏_新浪博客 2 罗盘的使用

罗盘是用来测量地质方位的,它分长边和短边。罗盘打开后,罗盘面上有一个小轴,压下去后指针就不会再动,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方便读数,二是对指针起保护作用。罗盘的盖上有一面镜子,为了方便读数。另外,罗盘既然是用来测量地质方位的,那么它自然是以东西为界线(地质方位),就是在0°-90°、270°-360°时把北放前边,如45°读作北东,小于45°时,读北北东,那么大于300°,读北北西;90°-270°就是把南放前边,如135°,读南东。一般来说,我们使用罗盘是只测其倾向和倾角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就玉皇庙附近这个断层来说,测倾角时,使长边(有刻度的一面)竖着放(放在笔记本上更标准),然后使水平气泡居中,读罗盘中那个小白针所指的度数,经测量,这个断层面的倾角为46°;测倾向时,使罗盘的短边和断层买内平行,然后看到罗盘中的水平气泡居中时,读出指针的数值,测得这个断层面的倾向为155°

第三篇

地层

地层即地壳上部成带状分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是地壳演化历史的物质记录。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与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而嵩山这座地质公园居今已有30多亿年的历史。在嵩山不到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连续系统、良好地出露着全球绝无仅有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地学界称之为“五代同堂”。

在距今36~25亿年的太古宙时期,由海底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和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共同构成登封群的花岗绿岩建造,铸就了嵩山的结晶基底。

在距今25~5.43亿年间的元古宙,沉积了滨一浅海相的碎屑岩、粘土岩和碳盐岩,即古元古界嵩山群、中元古界马鞍山群和新元古界五佛山群。在距今5.43~2.5亿年间的古生代,发育着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滨海相的碳酸岩(底部碎屑岩),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的海陆交替沉积的灰岩、碎屑岩、粘土岩。其中广泛贮存着煤、铁、铝、建材等沉积矿产。古生代是生命大爆发的时代,地层中保存着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成为地层年代和沉积环境的见证。

在距今2.5~0.65亿年间的中生代,发育着三叠系湖相碎屑岩、粘土岩夹煤线。在陆相盆地——河流环境沉积的中生代红色泥岩——碎屑地层,其中含有丰富的陆生动、植物化石。在距今0.65所年~现代,沉积了新生界古近系的砾岩、砂岩和泥岩,以及第四系的松散沉积层。园内缺失志留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和新近系,其中含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及古人类、古文化遗址。

第四篇矿产资源

登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41种,主要有煤炭、铝矾石、石灰石、硅石、花岗岩、麦饭石等,仅煤炭储量就达31亿吨,是全国15个重点产煤县(市)、100个电气化试点县(市)之一,1991年被能源部定为全国100个商品煤基地之一。铝矾土储量2.4亿吨,是河南省两个铝矾土基地之一。煤炭探明储量15.8亿吨,被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誉为神奇的“嵩山药石”——麦饭石储量2亿吨。

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的地层中产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时代。煤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属光泽。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登封地区出产的原煤为品位较高的无烟煤和焦煤,主要的煤矿有新登、新鑫、新建煤矿。在煤层地两端煤矸石中保存着大量的植物化石标本。

麦饭石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产于地壳中的一种对生物无毒、无害、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天然矿物质保健药石,是一种形似麦饭团粒太的岩石,含无机元素30余种。我国早在宋朝就有记载麦饭石可作药用,明《本草纲目》中亦提到麦饭石“甘、温、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饭石具有利尿、健胃、保肝、抗疲劳等生物活性。

麦饭石属于火成岩,标本16号是黑绿色,17是灰白色,是石英斑岩中的一种矿物质,具有变晶结构,主要矿物是石英、长石(其中长石更多),次要矿物为角闪石、云母。地质上定名为黑云母斑状石英二长岩,医学上定名为麦饭石。麦饭石用于治病、美容时要越风化的严重越好。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第 地壳发展史

根据嵩山地区内“五代同堂”的地层层序和构造运动遗迹的基本特征,按照地质科学的原理,可以追溯出嵩山形成的过程和发展、演化的景象。

大约从36年亿年前开始,嵩山地区的海底发生了来自地幔的基性熔浆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共同堆积了以基性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为主的被称作登封群的花岗绿岩系。

在距今25亿年前后,嵩山地区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地质学家称它为“嵩阳运动”。嵩阳运动的结果,使海底沉积的花岗绿岩系受到近南北向的应力作用、温压效应而发生褶皱隆起,慢慢露出峥嵘。后来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嵩山渐渐被夷平了,加上地壳不断下降,夷平的嵩山又被淹没在海水之下,形成海滨和浅海环境,于是接受了被称作嵩山群的碎屑物质、泥质及钙、镁等物质的沉积。

到了距今18亿年前后,嵩山地区发生了被称为“中岳运动”的全球性地壳运动,来自东西方向的应力作用和温、压效应使海底的碎屑岩—碱酸盐地层慢慢隆起成山,露出海面,嵩山第二次屹立于中州大地。“中岳运动”后,嵩山再次被慢慢的风化、剥蚀、夷平、下降,逐渐被海水吞噬,形成滨海、浅海、山间盆地等环境,先后沉积了被称作马鞍山群、五佛山群和罗圈冰碛层的地层层序。

到了距今5.43亿年前后,嵩山地区又发生了被称为“少林运动”的地壳运动,使嵩山一带大范围地升出海面,形成嵩山山系,结束了地球生命大爆发前的元古宙演化历史。后来虽然发生了古生代广泛的海浸,但嵩山山系的主要山峰始终未被海水淹没。嵩山从此扬眉吐气。

在距今2~0.65亿年的中生代晚期,强烈的“燕山运动”使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剪应力,在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唐窑—中岳庙断裂和五指岭断裂带拦腰将嵩山山系截为一截,并使峻极峰及五指岭依次向北西方向推移了3公里和7公里。

第六编

地貌

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地貌的形态有很多,在嵩山,我们主要学习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和黄土地貌。

嵩山大概位于河南的中部,东西长90多公里,南北宽20多公里。被临黄河,西到洛阳的龙门,南到箕山,东接新密市、白寨。嵩山地区山脉属秦岭山系向东延伸的余脉,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嵩山属暖温带的山地季风气候,春秋多风沙,降水量在700毫米左右,并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而近年来,嵩山地区的降水量也在逐渐减少;嵩山河流众多,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

嵩山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其中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少室山的主峰,海拔1512.6米。嵩山地区的土壤复杂多样,以褐土带为主,其次有棕壤和潮土。植被属暖温带植物区系,植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由于嵩山的地势起伏大,故植被呈垂直分布。海拔在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主要分布着灌从草甸和农作物植被带;800米-1200米的低山、中山处分布的是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200米以上为棕色深林土,以灌木和针叶林为主。嵩山的动物种类属华北区系,1200米以下的地区鸟兽种类多。

一、构造地貌

由构造运动造成的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简称构造地貌。单面山和猪背岭是起典型的构造地貌。

登封市大金店乡陈楼村附近有一个典型的构造地貌——单面山。此地区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受到物理风化,风化后的岩石易破碎,然后山上的风化物在山坡处发生堆积。二、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包括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三类。流水具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使大地上出现了关于流水作用的地貌类型,在登封,我们主要了解了河床和河漫滩、夷平面和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洪积扇这三种流水地貌。(一)河床和河漫滩

河床是平水期被流水所占据的部分。河漫滩是平水期出露在水面以上,洪水期时被淹没,可以说是一个早期的河床。

河床主要由砾石、粗砂构成,以砾石较多,尤其是河流的上中游,因受河流侵蚀,故砾石的磨圆度好。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即从垂直角度上看,上下层合在一起。河漫滩的上部为黏土类(河漫滩相沉积),下部为砾石、粗砂(河床相沉积)。在登封的颖河小桥附近,我们看到了河床的河漫滩,此河流自西向东流,河谷宽阔,地势平坦,而且在河流的一侧还分布有河流阶地。(二)夷平面

从广义上来说,地表只要在外力作用下被夷平了,就称为夷平面;从狭义上来说,准平原形成后,在地球内力作用下,被抬升到一定高度,就称为夷平面。而准平原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在流水地貌中有一个“侵蚀循环学说”,这个学说是美国的一位地貌学家提出的,在流水作用下,一个区域的地貌发展演化过程。当地貌抬升和流水侵蚀作用都在进行时,因为地壳抬升快,而流水侵蚀较慢,所以总的来说,地壳处于抬升状态。然后流水切割,侵蚀地表,最后使地表变得山脊平坦,山谷陡峭。这时,当地壳不再抬升,流水作用却还在进行,由于流水不断地侵蚀,使山谷高度降低,慢慢地,地势相对高度减小,变得比较平缓,被称为准平原。登封地区的夷平面有四级:我们实习时所见到的为一级夷平面,海拔400米-500米,保留较完整;二级夷平面海拔为750米-800米,表现为小山包,保留不太完整;海拔在1100米-1200米的为三级夷平面,相当于五指岭、箕山;四级夷平面的海拔在1500米-1600米,相当于少室山、峻极峰。(三)洪积扇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区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河流出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扇顶坡度约5-10,物质主要为砂砾,分选差扇缘坡度1-2,堆积物多为粉砂、黏土和亚黏土,分选较好,并出现近水平层理。由于洪积扇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岩石的物理风化强,在太阳作用下,易破碎,自然直被差。

在登封市的菜园桥附近,我们在蒋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洪积扇的下部,可以明显地看出,洪积扇下部的砂石磨圆度较好,而且多粉砂、黏土。

二、黄土地貌

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除集中分布于黄土高原外,还包括新疆、青海、黄河下游及松辽平原等地,在河南分布在西部、三门峡、洛阳等地。

黄土颜色灰黄、棕黄,成分是黏土和粉砂,颗粒均一,碳酸钙含量多,黄土的直立性好,可以挖窑洞;黄土孔隙度大,湿陷性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

关于黄土地貌的成因,地貌学中所认可的是“风成说”。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来源于西北地区的沙漠、戈壁。在风力作用下,不断的搬运,当风速减小后,逐渐在一个干燥环境的地方堆积。

流水作用、重力作用、潜蚀和风蚀均为黄土地貌的外动力,而流水作用居首位。在陈楼村委东边有一处黄土地貌,黄土中有两条不连续分布的砾石线,这是由于当时的气候湿润,也就是说此地的黄土是由流水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

结尾语

这次到嵩山进行野外实习,不仅使我领略到了嵩山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我从嵩山这部地质百科全书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东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西。在这一周的实习中,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亲眼看到地质、地貌的奇特,亲手采集下岩石,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更加喜欢地理这门学科,迫切的想要了解到更多地质、地貌的知识,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石淙会饮”是嵩山经典八大景之一。自古至今,众多文人墨客游览于此,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佳句。石淙河在登封市告成镇东约3公里处。石淙河汇聚成潭,两岸崖石陡峭形如刀切,崖下潭水洞黑,深不可测,以其形状取名车箱潭。潭南有一巨石突立水中,石顶平整,可容数10人,世称乐台。河水至此两分,恰似碧绿匹练,悬挂两边。北岸有一天然石洞,内有一平方石板,据说武则天到此游览,常宿其上,故洞称“娘娘洞”,石称“娘娘炕”。娘娘洞北有一洞穴,临洞口可观赏鱼跃,所以俗称观鱼洞。史载大唐天后武则天多次来石淙河寻欢作乐。周久视元年(700年),她领皇太子颖(唐中宗)、相王旦(唐睿宗)梁王武三思等许多贵族显臣,到石淙河游历,并设宴于一巨石之上。周围有仕女起舞,鼓乐相助,为此人称“石淙会饮”,并把此石叫作“乐台”。因武则天曾在此大宴群臣,饮酒赋诗,观赏秋景,故名“石淙会饮”,由此也就成为中岳嵩山的名景之一。

第二篇:地质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

本次的野外地质实习针对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05级学生。

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时通过实习巩固学过的《普通地质学》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2、 北京概况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北接滦平、丰宁、赤县和承德等县;西临怀来、涿鹿等县;南临涞水、涿县、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县、市;东与大厂、香河、三河、兴隆和天津市的蓟县为邻。东南是一块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称北京平原,其形状很象一个向群山丛中突出的海湾,故有“北京湾”之称。北京城座落在北京湾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纬39度28分,北到北纬41度05分,西起东经115度25分,东至东经117度30分,南北横跨纬度1度37分,东西经度相间2度05分。北京地处中纬地带,气候具有明显的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的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京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脉绵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为全市最高点。地貌呈明显的层状结构,山区河流多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洵河和拒马河。

北京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曾发现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顶洞人遗址。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辖九县十区,人口达1000多万,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交通运输枢纽。

3、 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共有五条路线。

6月25日: 灰峪村口的采石场-->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东山腰处-->灰峪东山梁处及从军向北,向西远眺-->军庄火车站南,铁路剖面-->铁路隧道附近 6月26日: 军庄以西,永定河边的陈家庄-野溪附近-->下苇甸村西公路边-->河东铁路东面-->铁路隧道北口一带 6月27日: 昌平一号隧道-->龙山顶-->十三陵水库 6月28日: 房山区石花洞 6月29号: 周口店山口村东侧-->羊屎沟口-->东山口花岗岩采石场

附:交通位置图

二、 地层

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1、 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

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

(1) 青白口系(Zq)

[1]下马岭组(Zqx)

本组特点是浅海相灰色,、黑色、黄绿色粉砂岩――页岩组成频繁、明显的沉积韵律。岩性变化较稳定。沉积厚度116-458米,由东向西有逐渐增厚的趋势,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长龙山组(Zqc)

本组底部为含砾粗石石英砂岩;下中部为灰白色薄――厚层石英砂岩(局部为长石石英砂岩),夹黄绿色页岩及粉砂岩,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为黄褐、灰绿色薄―― 中层含砾铁质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含海绿石;顶部为暗紫、灰绿及黄绿色页岩。与下马岭组假整合在不同层位上。厚约20-191米。

[3]景儿峪组(Z q j)

本组底部为石英粗砂岩(含灰岩角砾),呈现沉积间断特点;下部为灰色中至厚灰层岩或白云质灰岩;中部为黄绿色薄层泥灰岩或白云质泥灰岩夹灰色灰岩透镜体;上部为灰白、灰黄、紫红、黄绿色薄层板状泥灰岩、白云质泥灰岩,致密细腻,具有泥质条带及缝合线构造。厚约76- 204 米。

2、 下古生界

北京的下古生界岩性基本稳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够丰富,代表一种典型的稳定浅海沉积。本区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而上奥陶统及志留系(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和纯厚石灰岩等,总厚约1600余米。

(1) 寒武系

下分三个统;

(1.1) 下寒武统

[ 1 ]昌平组即府君山组

本组主要由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石所组成。

岩性横向变化大,厚约13.5到95米。

[ 2 ] 馒头――毛庄组

本组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含角砾泥灰岩;中部为紫红色页岩夹砂质页岩,泥质白云岩与白灰质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砂质页岩、页岩及绿色页岩,夹薄层细粒结晶灰岩。与昌平组(府君山组)为整合接触,但局部有沉积间断。厚约50-185米。

(1.2)中寒武统

[ 1 ]徐庄组

本组以鲕状灰岩为主,可划分为五个沉积韵律。每个韵律起始于细砂岩,经鲕状灰岩与细砂岩或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到大量的巨厚层鲕状灰岩出现结束。厚约60-100米,与下浮地层整合接触。

[ 2 ]张夏祖

本组下部以泥质条带泥灰岩夹页岩为主,有部分鲕状灰岩,上部则以巨厚层鲕状灰岩为主,组成一个沉积旋回,其中下部又可细分为四个韵律,每个韵律起始于页岩,随之钙质增高,出现泥质条带泥灰岩与页岩互层,韵律之末,出现了鲕状灰岩与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厚约33-267米。

(1.3)、上寒武统

[1]崮山组

本组下部为灰色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条带状结晶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粉砂纸条带灰岩、鲕状灰岩、结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少许钙质粘土岩。厚约59米。

地质实习报告,

[2]长山组

以绿灰色泥灰岩、浅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及竹叶状灰岩为主,下部有时夹少许灰绿色钙质粘土岩;底部为浅玫瑰色细晶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竹叶状砾石,具有紫红色氧化圈。厚约29米。

[3]凤山组

本组上部为灰色中层含白云质灰岩、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黑灰色薄板状灰岩;下部为灰色巨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局部含白云质,夹大量竹叶状灰岩,底部见紫红色含云母铁质条带。厚约79-97米。

(2) 奥陶系

北京只有下奥陶统和中奥陶统,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缺少上奥陶统。

(2.1)下奥陶统

下奥陶统与凤山组呈整体接触关系。

[1]冶里组

本组下部以浅灰、灰白色巨厚层细晶灰岩为主,其底部为花斑状白云石化微晶灰岩,上部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灰岩,夹浅黄色含白云质条纹灰岩、竹叶状灰岩及钙质灰岩。厚约46-93米。

[2]亮甲山组

本组下部为灰黑色厚层――巨厚层含燧石条带或团块灰岩夹中层泥质条纹灰岩、竹叶状灰岩及少量白云质灰岩、页岩;上部以灰黑色中层白云岩、含灰质白云岩、粘土质白云岩为主,普遍含燧石团块或燧石条带,其上多为玫瑰色燧石,其下多为黑色燧石,顶部白云岩局部为角砾状。厚约168-252米。

(2.2)中奥陶统

3、上古生界

北京的上古生界包括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红庙岭组)、上二迭统(双泉组)组成。没有泥盆系和下石炭统。

(1) 石炭系

(1.1) 上石炭统

下杨家屯组(太原组)

本组属海陆交互相,以灰黑、黑色粉砂岩、页岩为主,夹有细砂岩、薄层泥灰岩1-2层。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约38-176米。

(2) 二迭系

(2.1)下二迭统

山西组(中杨家屯组)

本组为陆相碎屑岩发育,下部主要为深灰色粉砂岩,灰色细砂岩夹灰黑色粘土岩、灰色硬砂岩及1-4层砾岩,砾岩中常含钙质结核。含薄煤层。厚约79-321米。

(2.2)上二迭统

双泉组

本组主要为灰绿、紫色凝灰质板岩和粉砂岩,中间常夹一层厚5-8米的灰白、绿灰色砾岩和砂岩。

4、 中生界

北京的中生界没有三迭系,只有侏罗系和下白垩统。

(1) 侏罗系

侏罗系中统

髫髻山组

以中性为主的火山熔岩及其集快岩、角砾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与下伏地层九龙山组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与九龙山以前地层均为不整合接触。厚约3000-4000米

附:各层的信手剖面图 及素描图

三、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北京的岩浆岩分布很广,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发生许多岩浆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喷出活动和侵入活动。不同时期的岩浆岩成分不同,加上产状各异,使其岩浆岩 不论从化学成分到矿物组成上,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浆岩。

1、 侵入岩

根据岩体的接触关系、地质构造对岩浆岩的控制因素、岩体的变质程度等可将北京地区的岩浆侵入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 早元古代

本期的侵入岩主要为超基性岩类和变质基性岩类。

超基性岩类中包括橄榄岩和辉石岩,多呈北东向小型岩体沿断裂带活片麻理侵入太古代的片麻岩中。

(2) 中、晚元古代

本期的岩浆活动有侵入和喷出两类。侵入岩体只发现有斜长环斑花岗岩体、四合村辉岩和红石湾辉石岩等。

斜长石斑花岗岩体沿东西向基底断裂侵入密云群沙厂组的片麻岩中,与片麻理斜切。岩体东西向延长,为一北陡南缓,向南倾斜的不对陈岩脊。岩石的特点是具似斑状结构,钾长石斑晶为卵形,外面包围一圈更长石或中长石。岩体内有棱角状片岩捕虏体。岩体被三次侵入。第一次是斜长环斑角闪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岩体的西部,岩石呈灰色或暗灰色。第二次是斜长环斑黑云母花岗岩,为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石呈红色。第三次是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呈红色;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呈米黄色;细粒花岗岩,呈浅色。

四合村辉石岩体:呈脉状侵入太古代密云群大漕组花岗片麻岩中。岩体主要由二辉岩和橄榄岩两个岩相带组成,但分异不好。岩石蚀变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滑石、蛭石化和绿泥石化等。

红石湾辉岩体侵入于太古代角闪斜长片麻岩及花岗质片麻岩中的超基性岩体。岩体可分为角闪单斜辉石岩、角闪二辉岩、角闪斜方辉石岩及橄榄辉石岩四个岩相。

2、 喷出岩

(1) 元古代的喷发岩体

属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呈古火山颈相及海底喷发组产出,以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及凝灰岩为主。

(2) 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玄武岩

是一套经多次喷溢活动形成的玄武质熔岩流。每一喷发层厚度5米至15米不等,但都有底部小杏仁构造带、中部致密块状带和顶部大杏仁构造带等,杏仁体主要为石英、玉髓、方斛石、蛋白石、绿帘石等。柱状节理发育,球状风化明显。

(3) 中侏罗世髫髻山组火山岩

由一系列中性火山物质构成的砾岩、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火山岩系得岩性和厚度变化都很大,岩石组成也较复杂,主要的有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及火山角砾岩等。

(4) 晚侏罗世东岭台组火山岩

本组由一套酸性、中性及偏酸性岩类组成,主要以流纹岩、英安岩及粗面岩为主,并形成相应成分的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四、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主要介绍太古代及早元古代的变质作用。

1、 太古届变质岩系

(1) 密云群

北京出露最早、变质最深的岩层,属于中深及深区域变质程度,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及麻粒岩,普遍受较强的混合岩化作用。

地质实习报告,

[1]沙厂组

岩性以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混合岩化发育,主要为阴影状、条带状,其次为星占状。

[2]大漕组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大量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山岩和斜长角闪岩等,且纵向和横向变化较稳定。

[3]阳坡地组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斜片麻岩为主。纵向变化较大,横向变化较小。

密云群的三组从下到上,变质程度由深变浅、混合岩化由强到弱。各组段之间均为连续过渡的接触关系。

(2) 张家坟群

为一套以片麻岩、片岩为主,下部含较多的石英岩、大理岩的浅变质岩石。属浅、中深区域变质

[1]石城组

岩性以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夹石英岩为主。

[2]椴树梁组

岩性以石英岩、大理岩为主,还夹有板岩和片岩,最底部的局部地点可见厚3至4米的底砾岩。

[3]山神庙组

岩性主要有为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斜长石片麻岩及角闪斜长片麻岩。

[4]宋营子组

岩性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

张家坟群变质程度浅,原岩成分由泥砂质――硅质――钙质――泥砂质――泥质,构成一大沉积旋回。反映当时地壳运动频繁,海水逐渐加深又逐渐变浅的沉积环境。

2、 元古界变质岩系

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

(1) 长城系

下部以碎屑沉积岩为主,由石英岩、杂色页岩过渡到灰岩;中部为石英岩、硅质白云质灰岩夹安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上部为碳酸盐岩。

[1]常州沟组

主要由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及石英岩组成,

五、 地质构造

北京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中部――燕山沉降带的西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大幅下降接受巨厚沉积又产生剧烈的造山运动。伴随着地壳运动的发展,褶皱变动与断裂变动广泛发育。

1、 灰峪向斜

2、 龙山断层

3、 昌平一号隧道两组剪节理

六、 外动力地质作用

1、 永定河上游河曲

2、 石化洞

3、 龙山风化

七、 地质简史

1、 太古代和早元古代

这是地壳最古老的一段历史。也是地壳活动最强烈的阶段,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已经形成。从岩相和地质构造可知,前期以巨大,急剧的沉降为主,整个地区被海水侵漫,接受了大量的沉积物,可能还有大量火山喷发物的堆积。而后期以显著的隆起占优势,伴随着沉积物受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以及由于强烈的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而引起的显著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结果形成褶皱的变质基地岩系。太古代末的一次运动之后,海底抬升为陆地,经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和夷平作用,因而北京缺失下元古界。到了早元古代末又发生过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地壳主要由各种片麻岩、混合岩、片岩和大理岩组成,形成了很多矿产。没有发现古生物化石遗迹。

2、 中――晚元古代

这个时期以巨大的下降运动及早期局部地区伴随有海底火山喷发活动为特征,并形成很厚的海相沉积岩和局部的火山岩层。地质作用很少,岩浆活动微弱且范围不广。到万元古代末期没,北京和华北广大地区一起变为相对稳定的古陆。

生物界主要由微古植物和迭层石组成。化石成为鉴定地层的重要依据。

3、 早古生代

寒武纪的生物大爆炸,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各种化石得到大量保存。寒武纪至中奥陶世,大部分地区沉没于海底,形成了广阔而稳定的浅海,动物界飞速发展。地壳活动相对微弱,岩相比较稳定。早寒武世海侵开始,形成以泥质和碳酸盐为主的沉积。中奥陶世,海侵达最大规模,形成代表浅海相的由浅水至深水的碳酸盐岩相沉积。总之,海水由浅到深,沉积环境由动荡到比较宁静,依次形成紫红色页岩,鲕状、竹叶状及块状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等沉积。

由于中奥陶世后,华北隆起,长期遭受剥蚀,因而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

4、 晚古生代

北京经过近一亿年的隆起和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地面,随后是中石炭世频繁的地壳升降运动,残积了铝铁及粗粒碎屑的沉积,继之海水侵浸大陆,形成粉砂质,泥质以至石灰质的沉积。一直到晚石炭世,均为海水时进时退的海陆交互相沉积。

石炭纪海中各种无脊椎动物发育。陆生植物大发展,森林密布。植物死后遗体被泥沙掩埋形成了煤。一直到早二迭世前期。到后期,气候变干,植物衰退,形成内陆盆地的碎屑沉积。

晚二迭世有微弱火山喷发,形成含火山碎屑以砂质为主的沉积。

石炭二迭纪是地质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造煤期。

5、 中生代

三迭纪北京没有沉积。进入侏罗纪后,早侏罗世又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期。

侏罗世裸子植物达到繁盛,真蕨类仍十分繁荣。爬行动物发生。

北京经历了二迭纪末的构造变动后又经过三迭纪长期的剥蚀,进入早侏罗世,在低洼地区沉积了厚度不等的砂页岩相。地壳活动增强,有间断性的火山喷发。之后,形成了许多短陷盆地,盆地中接受了周围高地带来的泥沙、砾石,在潮湿而温暖的气候下又是一个利于植物大量繁殖的时期。这就是地质历史上第二次重要的造煤期。

进入晚侏罗世,在早期岩浆活动以酸性喷发为主,形成一套流纹岩、英安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夹安山岩等沉积物。

地质实习报告,

早白垩世,一方面断裂升降,一方面是酸性岩浆的大规模侵入活动。这是北京重要的内生成矿时期。

从zhong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曾发生不止一次构造变动,因为中上侏罗统之间,上侏罗统与下白垩统之间及下白垩统与上覆第三系之间的一系列角度不整合。这次构造形成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大规模岩浆侵入岩体以及伴随构造变动而使北京大部分地区抬升,构成了今日山脉的雏形。

6、 新生代

这个时期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构造变动很强烈。

我国现代的地貌轮廓在中生代末就基本定型。

第三纪末,北京地区普遍上升,在广大地区形成了侵蚀基准面。

第四纪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出现了人类。出现了著名的北京猿人,以及之后的山顶洞人。开始进入人类历史时期。

第四纪发生了地史上最近的一次大规模冰川活动。

第三篇: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

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习从2xxx年10月8号开始到10月21号结束。 10月8号到10月19号为准备期,包括老师在教室给我们介绍本次实习的地点,实

习目的以及实习时应该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习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习中留心观察;讲解完毕后我们搜索实习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习。

10月20号为野外实习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中实习。10月21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2. 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现为AAAA级风景区。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称口上水库,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现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幽,其风景各具特色。有的为人工造就,气魄雄伟,巧夺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赋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还有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因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这里峭壁高悬,若乘舟入谷,仰望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3. 天乳山

美丽的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沟村之间,距离武安25多公里,该山雄伟壮丽,钟乳满山,森林茂密, 天下奇景,这里的钟乳大约在一亿万千万年左右,形成了独特的钟乳奇观,这些钟乳石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陡崖上,发现了大片裸露在外的钟乳石,全国少有。它们漫山遍野,成群成堆,形状各异,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似动物,有的似植物,天然形成,巧夺天工,从山脚至山顶分成三层,一层比一层精彩。

(2)京娘湖的实习

10月20号早上7点,在*****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武安京娘湖进行实习。沿途观察到京娘湖的岩性和节理裂隙,层理等地质结构 ,并注意到沿途山脚下有大量的坡积物。

1.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岩性

系震旦长城群大红峪组:为本次实习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英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18m。

2.节理裂隙

在京娘湖地区的道路两边垂直的峭壁上,可以看到由于岩石上部拉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裂隙,裂隙有大有小,有些相互交错。

节理裂隙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3.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在道路两边随处可见由沉积岩形成的层理结构,层理分明,大部分有一定的倾斜度。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4.河流地质作用

在去京娘湖的路上可见道路多数沿着河流方向而建,在路上随处可见河床中的由于搬运作用形成的较为大小均匀的鹅卵石,不过有的已经干涸,有的断断续续有些娟娟溪流。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

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3)古武当山地区实习

我们实习的第一站来到古武当山地区,我们看到的岩层属于震旦纪的阜平群,为邯郸地区最古老地层,也是本次实习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的变质岩片麻岩,它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4)天乳山实习

本次实习的第二站来到美丽的天乳山,在这里认识和了解这里的岩性和相关的地质构造,在爬山的过程中,在山下随处可见大面积的石英状砂岩和层理结构,等到山腰上的平台上后出现了寒武纪馒头组的紫红色页岩,崮山组的竹叶状灰岩;沿途可以看到褶皱构造,路边岩石的溶蚀沟槽等现象。等爬到牙口后我们下山休息时,在休息的地方的石块砌的墙体上可以看到毛庄组的豹皮灰岩,等休息完毕后,下午1:30我们继续向上爬,这时会看到大面积的张夏组的鲕粒灰岩,页岩等岩石以及由于岩溶作用形成的小型溶洞和罕见的裸露在外的钟乳石,甚至还可有水滴不断从岩壁上滴落。

1.天乳山的主要岩性

震旦纪长城群中大红峪组:为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理。

寒武系下统馒头组:上部泥岩;下部薄层泥质灰岩与微晶白云岩互层,含燧石结核; 毛庄组:主要为紫、暗紫色泥岩,顶部及中部夹有薄层鲕状灰岩及中厚层状含泥质白云岩。

寒武系中统徐庄组:上部泥岩夹钙质粉砂岩,含砂碎屑灰岩;中下部含绢云母泥岩,夹海绿石石英砂岩、含砂泥灰岩。

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上中部厚、中厚层鲕状灰岩,豆状灰岩夹厚层灰岩;下部厚层花斑灰岩,底部薄板状泥质条带灰岩夹泥灰岩。

寒武系上统崮山组:下、中部薄板状,中厚层灰岩夹泥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和鲕状灰岩;上部厚层泥质条带灰岩;顶部中厚层灰岩夹泥岩。

2.看到的岩石

① 鲕状灰岩,又称鲕粒灰岩,是一种以鲕粒为主要组分的石灰岩,它是一种良好的储油岩.它是兼具化学和机械成因的石灰岩,形成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海、湖波浪活动地带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动地带。

其成因为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质的搅动,每搅动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内碎屑、陆源碎屑等便处于悬浮状态,同时促使二氧化碳从水体中逸出,过饱和的碳酸钙(文石针)围绕碎屑颗粒沉淀一圈包壳,这样周而复始的搅动,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纹包壳的鲕粒。当鲕粒达到一定大小,其质量超过波浪、水流搅动的能量,便堆积在海底,不再被搅动,并为亮晶方解石胶结,形成亮晶鲕粒灰岩,若鲕粒被带到低能环境,则形成泥晶鲕粒灰岩。

② 竹叶状灰岩,石灰岩的一种,其特点为截面有砾石呈竹叶状。在我国华北地台上寒武统崮山组曾出现过大量的竹叶状灰岩现象。

属寒武系碳酸盐类的沉积岩。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于海里,经海水长年冲击、侵蚀,慢慢变成类似橄榄状碎石块,一般长0.3cm~10cm,后又经地壳运动、沧海变迁,渐渐被一种钙质胶接、粘合、挤压在一起。沧海变为陆地后,这些合成石块在地壳的变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冲刷、风化等外力作用而变成今天的模样。

其成因为在正常的浅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层石灰岩,在其刚形成后不久,有的可能尚处于半固结状态,被强烈的水动力破碎,搬运和磨蚀,并在搬运不太远的地方,在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环境下堆积下来,再经成岩作用,从而形成竹叶状灰岩。

③ 紫红色页岩,一种含铁元素的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也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有时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④ 豹皮灰岩,是一种具黄色、褐红色不规则斑纹的石灰岩,貌似豹皮,故名豹皮灰岩。通常基质部分为隐晶质方解石或微晶方解石,斑纹部分含有较多的白云石。它是石灰岩在成岩过程中发生白云石化而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常选择石灰岩中渗透性较好含颗粒的条带或斑块进行。此种灰岩在中国寒武纪、奥陶纪地层中常见。一般认为豹皮灰岩是经韧性剪切作用的灰岩形成的钙质糜棱岩。

3.天乳山的断裂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 节理裂隙: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在天乳的山顶上可见许多节理裂隙

② 断层:

如果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

4.天乳山的褶皱构造:

在牙口向远处看可见地层走势倾向东南,呈现明显的褶皱结构。

褶皱结构: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o两侧相背倾斜o称为背形r褶皱面向下弯曲o两侧相向倾斜o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o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r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o背斜呈背形o向斜呈向形o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o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第四篇: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序言

一、实习地区的地理位置

本次实习地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106°31′,北纬29°50′―29°50′。实习地区为天府镇及周边地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

以下为天府镇的地图和卫星地图。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地图简介

二、自然地理状况

天府地区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为400至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该地区山峰林立、沟谷交错,山和谷的方向大致为北东―南西向呈脉状分布,具"一山二岭两槽"的地貌特征。一山多与背斜核部一致。两槽为背斜两翼嘉陵江组的膏溶角砾岩溶蚀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槽谷为前槽,南东翼张家湾―三官殿―大土槽谷为后槽。二岭为抗侵蚀能力强的须家河组的砂岩构成。区内基岩裸露,产状较陡,泥薄水浅,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清泉暗流。两侧的上三叠统砂、泥页岩地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苍翠欲滴,组成一条迷人的画廊。例如金剑山、北温泉、缙云山、金刀峡等旅游胜地。

三、实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结语6(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